互联网涉军舆情分级应对处置办法七个方面4篇

时间:2022-11-24 19:10:08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互联网涉军舆情分级应对处置办法七个方面4篇互联网涉军舆情分级应对处置办法七个方面  网络舆情的分级响应与处置  【摘要】科学应对网络舆情,地方政府必须首先建立一套完善的日常监测系统,根据舆情性质、影响程度、涉及范围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互联网涉军舆情分级应对处置办法七个方面4篇,供大家参考。

互联网涉军舆情分级应对处置办法七个方面4篇

篇一:互联网涉军舆情分级应对处置办法七个方面

  网络舆情的分级响应与处置

  【摘要】科学应对网络舆情,地方政府必须首先建立一套完善的日常监测系统,根据舆情性质、影响程度、涉及范围等因素将捕捉到的各种舆情信息划归为网络民意、负面舆情、重大舆情三种不同的预警等级。面对网络民意,应建立快速回应机制;针对负面

  舆情,应建立调控引导机制;应对重大舆情,则应建立联动应急机制,有效开展全方位差异化的应对处置。

  【关键词】网络舆情

  监测系统

  舆情评估

  分级响应

  舆情危机处置

  目前受社会转型影响,我国各地突发事件不断,由此带来的网络舆情危机此起彼伏,对社会发展造成了相当程度的影响,然而受公共管理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一些地方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这一新现象时却相当被动,如何妥善应对网络舆情考量着地方政府的执政能力。从实现“善治”、维护社会和谐的角度来说,地方政府必须提高对网络舆情的重视程度,努力形成由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主动参与共同推进的舆论应对引导工作新格局,建立健全适应现代舆论环境、传播手段、传播格局的网络舆情管理机制,务必尽早发现舆情,及时响应和处置,有效疏导与控制,从而为地方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网络舆情呈现的最新趋势

  近年来,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微博、手机即时通信等成为备受广大公众追捧的舆论新阵地,从而使网络舆情呈现如下新特点:

  传播更为迅速。与传统媒体单向线性传播不同,网络舆情传播具有非线性、爆炸式的特点,2010年微博的兴起更是推动了网络信息传播形式的巨大改变。微博短短百字的发文限制大大降低了公众的准入门槛,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或手机随时随地将所见、所想第一时间上传至网络,而粉丝加粉丝“一键式”的互相转发,更使网上信息呈几何级的速度裂变传播。

  内容更趋多元化。近几年,更多公众的参与使得网络舆论话题日趋宽泛、内容更加多元化。目前,网络舆论的主题从国家政策、军事外交、文化娱乐、企业生产到百姓生活,无所不包。既有积极向上的言论、合理的利益诉求,也有消极、庸俗化的言论和情绪表达,各种价值理念、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似乎都可以在网上形成一个小舆论场。

  影响力日趋增大。近几年,网络强大的社会组织动员能力凸显,像“天价香烟”事件的反腐舆论监督、“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的爱心传递,都彰显了网络巨大的民意力量。CNNIC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已达5.38亿。5.38亿网民形成的巨大的舆论场,或发布信息,或评论,或质疑,必将深刻影响我国的社会生态,加速中国社会的法治化进程。

  危害性更为严重。网络在给人们提供海量信息的同时,不免泥沙俱下,“碘盐防辐射”、“军车进京”这些在网上迅速传播的虚假谣言,极大误导了公众,引发了社会性恐慌。而那些极端、非理性的信息,更是利用网络信息传播的迅速性和匿名性,在某些网络推手、反动分子的恶意推动下大量传播,形成“网络暴力”,杀伤力巨大,给政府工作和社会稳定带来极大危害。

  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网络舆情巨大的影响力和危害性给各级政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各级地方政府除了直面这一新挑战,别无选择。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地方政府领导对网络的了解还处于起步阶段,面对网络舆情,缺乏完备的预警和应对机制,治理方法也很不科学。

  缺乏危机意识,治理观念滞后。作为一种新型公共安全危机,网络舆情必须引起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但是,从调研中我们却发现,目前不少地方政府的工作方法还停留在“老套路”上,思想观念并未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而转变。要么根本就未意识到网络对现实世界和政府管理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要么对自己的社会治理能力过分自信,通过照搬照套“老办法”、“老手段”来应对网络社会中遇到的新问题。滞后的思想观念致使许多地方政府面对网络突发事件常常不知所措,陷入被动。以华南虎事件为例,在这一事件中,处置观念的滞后使得当地政府在众多网民的质询和拷问下形象大失。因此,地方政府必须意识到网络时代的到来无法回避,与其消极应付不如积极面对,而要做到有效应对,必须首先树立危机意识,转变治理理念。

  缺乏完备的应对机制,治理方法不科学。截至目前,不少地方政府还未把握网络舆情的特点及其发展演变规律,尚未建立完备的应对机制,治理方法很不科学,具体表现如下:一是缺乏应急预案。完备的应急预案是有效应对网络舆情的前提,但调研中我们发现,许多地方政府目前尚无网络舆情应急预案,已有的预案也多为原则性规定,缺乏实际操作意义。应急方案的缺乏使得许多地方政府一旦遭遇网络舆情危机事件便陷入茫然境地,找不准工作的切入点,无法对症下药;二是缺乏监测预警机制。敏捷的监测预警机制是有效应对网络舆情的基础。互联网信息量巨大,必须使用有效的监测系统才能实现对海量信息的迅速收集和处理,但是目前许多地方政府尚未建成这一系统,导致舆情危机事件发生后,难以及时获取深层次、高质量的舆情信息,造成了处置工作的被动;三是缺乏系统化应对机制。系统化的应对机制是有效应对网络舆情的保证。目前许多地方政府尚无差异化的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简单粗暴地以“封”、“堵”、“删”等手段对付一切网络言论,这往往致使网民情绪更加激化,甚至引发恶性公共事件。

  建立分级响应与处置机制,科学应对网络舆情

  和谐的网络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地方政府必须提高对网络舆情的重视程度,建立科学的分级响应与处置机制,有效应对网络舆情,既充分发挥网络在民意表达中的积极作用,促进政府工作,又有效规避其负面影响,维护社会稳定。

  第一,建立网络舆情日常监测机制,准确把握网络舆情。建立完善的网络舆情日常监测机制是地方政府有效应对网络舆情的基础。地方政府必须首先依托专业组织和专业人员,建立一套由相关部门共同组成、高效运作的网络舆情日常监测系统。该系统主要进行四个环节的工作:一是舆情规划,根据地方政府对舆情信息的需求,确定需采集的舆情信息内容;二是舆情收集,采用自动信息采集和人工干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网络舆情信息收集。重点关注网络社区/论坛/BBS、博客、微博等网络舆情的主要载体,特别要监测本地

  论坛、百度贴吧等网民较为活跃的场所;三是舆情分析,将收集到的舆情信息按主题自动分类、聚类,根据新闻评论的数量、发言的密集度识别热点话题,利用关键字布控和语义分析识别敏感话题,分析舆情信息的倾向性,生成舆情信息简报;四是舆情报送,及时向相关部门通报舆情分析结果,以便各部门及时采取处置措施,避免群体非理性行为的发生。

  第二,分级评估网络舆情,有效开展全方位舆情应对。分级评估网络舆情,开展全方位舆情应对是地方政府有效应对网络舆情的关键。地方政府要对报送的舆情认真会商、研判,根据舆情性质、影响程度、涉及范围等因素,将其划归为网络民意、负面舆情、重大舆情三种预警等级,针对不同情况,启动不同的应对机制,实施差异化的处置方案,有效开展全方位舆情应对。(如图1所示)

  图1网络舆情分级处置与应对示意图

  一是建立网络民意回应机制,切实解决舆情热点问题。面对网络民意,建立快速回应机制。完善网络民意的审核、答复和转办机制,促使各部门积极回应各自工作领域中网民关心的议题,通过积极的沟通对话,提高民众的政府认可,释缓民间不满情绪。这一环节的工作需做到两个方面:回复网民制度化和解决问题常态化。

  回复网民制度化。构建回复问题的制度化机制,从受理内容、回复原则、回复程序等方面规范网民留言批示件网上回复工作规则和流程。积极回应网民问题,根据不同情况,做好处置和答复工作:咨询类问题,及时回帖,耐心解释政府政策;建议类问题,认真分析论证,科学合理采纳;投诉类问题,严格核实,妥善做好化解处置工作。通过积极的、制度化的沟通对话,提高民众的政府满意度,有效促进政府工作。

  解决问题常态化。构建解决问题的常态化机制,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解决网民反映的突出问题。规范网民问题的受理、转办、反馈等工作流程,做到统一受理,分级负责,归口办理。情况复杂,需多个部门参与才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在网上说明并在规定

  时限内办毕。对于网上群众反映的食品安全、官员腐败等突出问题,一经查实,务必坚决处理相关责任人,做到“网上问事、网下问人”。同时,明确专人进行督办,定期通报网络社情民意办理处置情况,真正形成长效机制和问责机制。

  二是建立负面舆情引导机制,正确引导网络舆论。针对负面舆情,建立调控引导机制。利用正确的舆论宣传造势推动事物朝正方向发展,规避负面舆情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一环节的工作须做到三个发挥:

  发挥主场优势,及时澄清事实。首先要迅速启动网络新闻发言制度,开展与网络媒体的联系协调,系统化有节奏地发布经核实的权威信息,阐释政府政策,回应质疑,消除误解,化解矛盾;其次要充分发挥自属主流网站作用。主动设置网络议题,集中以视频、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就事件最新发展作真实发布,尽可能地把网民都吸引到自属网站上来,确保舆论的主流按网站设计的方向前进。

  发挥权威媒体作用,孤立非主流言论。最大限度地争取传统媒体的支持。报纸、广播、电视传播信息虽不如网络快捷,但其权威性却不容动摇。传统媒体的这一优势使其可以在很多方面影响和规范网络信息传播。地方政府可通过在传统媒体发新闻通稿等形式,扩大正面声音的作用范围,消解噪音、杂音造成的不良影响;最大限度地争取大型门户网站的支持。一般来讲,发生热点事件时,网民通常选择第一时间登录公信力强、影响力大、转载率高的大型门户网站查询相关信息,因此,地方政府应积极与搜狐、新浪等网站建立联系,在这些大型门户网站上搭建权威发布平台,使网民能够及时查询到权威、准确的信息资料,而不被错误信息所干扰。

  发挥舆论领袖作用,增强网上权威声音的力量。拉扎斯菲尔德的二级传播理论指出,当网上各种信息糅合在一起、各种观点激荡时,舆论领袖将成为核心人物,从而对网上舆论起到控制性作用。面对负面舆情,地方政府需注重发挥舆论领袖的作用,努力增强正面控制力。首先要安排知名官员、学者与网民交流,利用权威引导舆论。通过意见权威

  的理性分析、阐述,澄清虚假不完整信息,引导舆论朝着理性、可控方向发展;其次要在“公民报道者”和“网络意见领袖”中发展“盟友”,通过摆事实讲道路说服对方,使其实现“舆论反转”;最后,挑选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的人才,充实到网络评论队伍中,围绕网上热点难点问题,适时发表政策解读文章与正面评论,主动引导网上舆论。

  三是建立重大舆情快速反应机制,科学化解舆论危机。应对重大舆情,建立联动应急机制。面对舆情危机事件,地方政府必须及时形成统一高效的决策机制,顺畅有序的危机协调机制,务实有力的危机执行机制,务必及时化解危机,维护社会稳定。这一环节的工作需做到两个有效:有效处理和有效评估。

  有效处理即迅速启动网络舆情应急预案。参照危机处理预案成立领导小组、事件监控小组、调查处理小组和新闻发布小组,各司其责,做好各种走向的应对准备,力争迅速控制事态。同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实施抑制。以“关键词过滤”技术屏蔽敏感词组,通过“删帖”、“锁贴”、“沉贴”的方式冷却、降温热贴,延迟审核和发布网站新帖等。对网上信息的删除、整理等工作要选择在上网的峰谷时段,避免在高峰期进行,以防事态扩大,引发新的舆论热点。此法虽有争议,但却是目前国际社会的通行做法;利用正确的舆论宣传规避不利影响。坚持网络舆情危机事件处置与新闻舆论引导同时布置、同时落实。启用“舆论领袖”等负面舆情引导机制对公众进行正确引导,必要时可以深入挖掘事件背景,澄清是非,使舆论危机转化为舆论讨论。同时,对处置事件的行动做出及时解释说明。努力解释事件的具体情况和发展状况,争取将处理原因、处理结果等及时通过相关部门、权威媒体、地方网站向公众发布,使公众获知事件真相,感知政府的努力和诚意;遵照“合法、合理、合情、有效”的原则处理相关责任人。第一时间查实负面信息所涉事件和相关责任人,及时进行处理。别有用心地对党和社会主义政权进行攻击的敌对分子或故意散布网络谣言引发社会恐慌者要予以严厉打击,对不明真相的人民群众予以耐心教育引导,既要遵守法律,又要考虑社会

  观感;强化对危机淡化期的信息跟踪和反馈。24小时不间断地对事件进行跟踪和反馈,不间断地对重点网站、重点论坛等进行主题检测和专题聚焦,保持对事态的第一时间获知权,利用技术手段继续对事件进行调控,防止事件死灰复燃,真正确保事件平息。

  有效评估即重大舆情危机处置后,地方政府应对舆情引导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考核评估,认真对前一阶段舆情应对的情况进行总结、反思,并对应对不力者进行问责,如此才能真正提升其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地方政府需要注意的是,重大舆情危机的处置不是公关活动。重大舆情是社会矛盾、社会冲突的集中反映,其根源在于现实问题尚未得到妥善解决,如果不正视这些问题,网络舆情的引导、应对就不可能取得根本成效。

篇二:互联网涉军舆情分级应对处置办法七个方面

  网络舆情应急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正确引导、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舆情,最大程度地避免、缩小和消除因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乡被国内各媒体所登载、报道的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公共安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信息、报道,或对全乡形象、全乡各单位正常工作秩序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相关信息等重大舆情的应急管理工作。

  二、工作原则

  (一)第一时间原则。突发事件发生后,做到第一时间监测、收集、研判舆情发展走向,及时上报舆情动态,为应急处置提供第一手资料;在第一时间对外发布准确信息并慎报原因,情况较为复杂的舆情信息,在事态尚未清楚、但可能引起公众评议猜测或随意解读时,根据具体调查情况,再作后续详细发布,牢牢掌握信息发布的主动权、事件处理的舆论主导权。

  (二)党委领导、统筹协调。重大舆情应急管理工作由党委统一领导,成立乡党委舆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进行统一指挥,建立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权责明确的舆情管理工作体系。

  (三)以人为本、依法管理。坚持以重视群众合理诉求与维护

  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把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与加强舆情管理结合起来,消除炒作舆源,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四)职责归属、分级负责。按照职责归属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对舆情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全乡重大舆情由乡舆情办统一指挥调度,应对处置;一般性舆情由渉事单位组织应对处置。

  (五)预控为主、处突为要。各村委会、乡直各单位在组织开展重大活动、重要行动或实施重要项目行动之前,务必做好舆情风险评估,准备好新闻通稿,树立好舆情危机意识,从源头上加强舆情防范,掌控研判舆情苗头,主动处理舆情涉及问题,努力把舆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组织体系及工作职责

  (一)领导机构及职责

  成立乡舆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舆情管理的统揽协调、调度指挥、资源整合、督查督办、培训考核、制度建设等工作,其人员组成如下。

  组长:X(乡党委书记)

  副组长:X(乡党委副书记)

  成员:各包村干部、X

  其他成员单位:乡直各单位、村委会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乡舆情办),办公地点在乡党政办,乡党政办主任X担任舆情办主任,由X具体负责舆情日常

  管理工作。

  乡舆情办具体职责:整合资源,建立完善的能力舆情应急管理机制;统揽协调,指挥调度全乡重大舆情应急处置工作,组织协调有关方面研究提出舆情应急管理的工作预案和应对建议;督查督办舆情应急管理的重要事项;指导乡直各单位、各村委会做好舆情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舆情应急管理工作的制度体系;做好涉乡舆情中所需的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及时对外发布权威政务信息,及时上报涉金舆情的处理情况,加强政务微博建设,打造政务信息发布平台。

  四、处置程序及办法

  (一)全面监测

  采取人工和技术相结合、网上与网下相结合的方式,对重点领域、重要人物、重大事件进行24小时检测,确保第一时间发现舆情。

  (二)研判预警

  对发现的舆情,各涉事主体要迅速对舆情走势、风险级别进行评估,及时报告党委、上级业务部门和同级网信部门。特别重大舆情务必1小时内上报,重大舆情务必2小时内上报,较大和一般舆情酌情适时上报。

  (三)分级处置

  1.一般网络舆情。指网民在网络论坛/社区、微博、维权网站等平台对某项政策或某类问题进行询问、提出质疑、表达诉求,仅有少量围观的舆情(阅读量、跟帖量、舆情总量等均在50篇/条),且未有主流媒体(电视、报刊)介入报道,评论量也是零星分布,由涉事主体及时解决网民诉求,回应网民关切。

  2.较大网络舆情。指涉及有损高新区或各部门形象的敏感信息在不同网站出现的(阅读量、跟帖量、舆情总量等均在100-500篇/条),评论量也有数十条,且负面声音有所上升,发酵趋势明显的舆情。由涉事主体密切关注,及时调查核实,及时跟帖回应,妥善处置。

  3.重大网络舆情。指涉及重点领域、重要节点、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的敏感信息迅速发酵,或有主流媒体(电视、报刊等)介入报道,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舆情。由区网信办及时提请领导小组研究制定舆情处置方案,组织网上网下同时实施,及时有效化解网上危机。

  4.特别重大网络舆情。指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秩序、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舆情(安全生产过程中发生人员伤亡、征地拆迁执行中出现群体暴力、食品药品出现质量隐患并导致人员伤亡等)。在区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协调下,分级响应,及时有效处置。

  (四)舆论引导

  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正确引导”和“攻防兼备、疏堵结合”的原则,主动设置议题,第一时间发布信息,认真回应质询议题,适时进行权威评论、积极开展

  民意互动,根据舆论形势、事件进展等情况,采取“新闻发布会”“背景说明会”“组织记者集体采访或单独采访”“发布新闻公报、声明”“利用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答记者问询”等形式,通过新闻发言人专业、快速、准确地引导网上舆论,减少和消除负面影响。

  五、附则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具体内容由乡舆情班负责解释。

  网络舆情应急预案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网络舆情应急处置水平,有效应对和快速化解网上舆论危机,支持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占领各种网络信息传播载体,形成学校网络舆情预警防范和监测引导机制,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关于加强和改进互联网管理工作的意见》,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处置网络上出现的对学校社会声誉、教学秩序、事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信息,或对学校师生生活、工作、学习产生重大影响的相关信息等突发网络舆论情况。

  二、工作原则

  1.统一领导原则。将重大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纳入全校应

  急工作统筹安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

  2.预防为主原则。学校各处室、年级组、教研组应做好网络舆情突发的预防工作。

  3.协同一致原则。各处室、年级组、教研组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配合,协同一致,处置好网络舆情突发事件。

  三、组织机构和保障

  1.东岗小学网络应急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成:

  组

  长:魏宏舜

  副组长:蔡继英

  谢延平

  成

  员:各科室负责人

  年级组长

  团队负责人

  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日常工作及领导小组交办的事宜。

  四、处置程序及办法

  (一)研判预警。学校信息处及其他处室对本校可能引发重大网络舆情的突发事件、热点敏感问题,要及时搜集掌握有关真实信息,做好应对处置准备,增强工作前瞻性和时效性。

  (二)快速反应。学校处室发现重大网络舆情后,要按照快速、畅通原则和逐级报告、双重报告等要求,及时将情况报告学校网络应急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校长、校长。同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建专门工作组,召开碰头会,制定并落实应急处置措施,快速及时内将事情原由、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等组织成汇报材料,并做到30分钟内口头汇报和90分钟内书面汇报。

  如有必要,需将材料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及时沟通有关情况。

  (三)分类处置。面对网络媒体出现的突发重大网络舆情,按照信息内容的不同,在严格执行保密法律法规、新闻宣传纪律等规定的基础上,需按以下不同办法分类处置:

  1、属询问、置疑、诉求类的,安排学校相关部门依法依规进行办理、提出答复意见,经学校主要领导和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统一回复;能当即回复的要当即回复,需要一段时间办理后才能回复的,要在当日回复处理意见并告知回复处理结果具体时日。

  2、属对学校某一突发事件或社会热点、敏感问题恶意传播或炒作类的,要依法告知事实真相或事件处置情况;对于造成重大负面影响或严重损失及告知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后仍继续恶意传播或炒作的,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3、属捏造、歪曲或夸大事实,恶意攻击、诽谤,煽动闹事或涉嫌网上违法犯罪活动类的,要依法澄清事实真相,如属于学校内部人员,以说服教育为主,情节恶劣者按学校相关校规校纪给予处罚,如属于校外人员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4、属对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有重要积极意义类的,要积极采纳建议并按要求予以回复。

  (四)动态跟踪。学校要落实专人对突发重大舆情及处置后的事态实行动态跟踪,适时采取应对处置措施,坚决防止网络舆情危机发生。

  (五)总结评估。在网络舆情被消除或趋于平稳后,学校网络应急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要根据舆情的发生、传播和处置情况及时进行总结、梳理、反思,不断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应对网络媒体的能力。

  五、后续工作

  (一)善后处置

  学校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指导做好突发事件的善后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尽可能地减少损失和影响。

  (二)总结分析

  学校综合治理领导小组会同参与处置的相关部门(单位)对突发事件处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吸取经验教训,进一步修订和完善预案。

  对玩忽职守、造成严重损失的,要报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责任人行政处分,违反法律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舆情值班方案

  1.服从中心党委、党群工作办公室的领导,协助宣传助理做好舆情室的各项工作。

  2.每天上网浏览、收集梳理网上涉局、涉中心相关信息,对其中的敏感信息,尤其是苗头性、倾向性、行动性信息,及时向宣传助理、中心主要领导汇报,并通过沈铁在线QQ群上报局党委宣传部(企业文化处)舆情室。

  3.按照路局党委宣传部(企业文化处)和中心党委的安排,通

  过撰写、发布或转载网络评论文章、微博信息、新闻跟帖等,及时澄清不实言论,以正面声音占领网络舆论征地,在最大程度上消除各种负面影响。

  4.围绕路局和中心工作实际,主动收集干部职工立足岗位敬业奉献、热情为货主服务等方面的典型事例,积极发挥互联网优势,通过多种形势,为路局、中心做好正面宣传,营造正面舆论氛围。

  5.做好中心官方微博等各类网络宣传平台的运用管理和维护。积极创新网络宣传手段,做好中心相关信息的发布和回复工作。

  6.建立与媒体、重点网中心等舆情重点单位的沟通联系,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及时协调网中心处置中心的负面信息。

  7.积极主动完成局党委和中心党委下达的网络宣传和网评

  任务,开展好舆情信息业务指导和学习培训。

  8.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临时任务。

  网络舆情值班人员岗位权限

  1.有权参与舆情

  工作方案

  、计划的制定,提出意见或建议。

  2.有权使用中心官方微博等各类网络宣传平台,发表中心相关信息和评论。

  3.有权对舆情网络宣传、监控手段提出意见或建议。

  4.有权在全中心范围内收集舆情相关资料。

  5.有权对车间舆情工作进行检查指导。

  网络舆情值班人员岗位风险

  1.对每日的网络舆情信息监控不到位、汇报不及时,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

  2.擅自或未及时发表中心相关信息,回复跟帖,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

  3.与媒体、网络等舆情重点单位沟通协调关系不佳,造成负面影响。

  4.对全中心舆情工作掌握不全面,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

  5.网络监控意识不强,思想觉悟不高,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

  6.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利用职务职权之便,收取钱物及有价证券。

  网络舆情值班人员岗位风险控制措施

  1.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中心,随时进行形势任务教育,安全风险教育,法制教育,增强宣传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2.通采取24小时网络监控的方式,每天不少于2次向路局网络舆情中心反馈信息,加大网上搜索力度,发现负面信息第一时间上报局网络舆情中心,及时处理并澄清不实负面信息。加强与新闻网络媒体沟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3.建立发表信息、跟帖回复内容的审查制度,得到批准后方可进行回复。

  4.做好媒体接待工作,建立良好的沟通写作关系。

  5.加强网络监控意识,提高思想觉悟。

  6.严格遵守党风廉政建设相关规定,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篇三:互联网涉军舆情分级应对处置办法七个方面

  网络舆情应对处置的基本方法与实战技巧

  起泽云

  网络负面舆情是社会舆情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应对和处置网络负面舆情,是对政府和官员行政能力及行政效率的一个考验。恰当而及时地应对和处置网络舆情能提升政府公信力对树立政府和官员良好的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网络舆情“风暴”中,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随时有可能被推到风口浪尖。因此,作为主要领导很有必要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更应接受相关培训。笔者从部门职能职责出发,结合自己的思考和一些工作经验,提出应对和处置网络舆情的方法和技巧,仅供参考。

  一、网络舆情的含义

  什么是网络舆情?目前尚无权威的被广泛认同的定义。一般认为,网络舆情是指网民在互联网上对社会问题具有不同看法的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

  -1-

  和观点。简而言之,网络舆情就是网民对某一社会问题或事件所产生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言论、观点、态度和情绪的总和。从这个简单的定义来看,我们可以明确以下几点:第一,网络舆情的主体是网民,这个很好理解,没有网民便没人能发表言论和观点,我们也无从知道其态度和情绪;第二,没有网络就不可能产生网络舆情。这些言论、观点、态度和情绪必须通过网络途径传播;第三,这些言论、观点和态度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可以简单理解为,网民对社会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有一定的判断,比如,对舆情好坏的判断,通过网络舆情,我们可以大致了解网民的言论、观点及态度和情绪。

  本文所说的网络舆情主要是指负面的舆情,也就是平时说的来自网络的“不好的”、对我们造成不利影响的社会舆论。

  二、网络舆情应对处置的重要意义

  我们必须正确面对网络舆情。有人害怕网络,视网络舆情为“洪水猛兽”,其实大可不必。首先,网络舆情是我们通过舆情信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虽然网络舆情不一定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出民情民意,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网民的真实想法,是顺畅民意诉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对于缓解和化解社会矛盾有一定的

  -2-

  积极作用。其次,网络舆情是公众对政府进行监督的有效手段。它能促进政府公开、透明、公正地解决社会问题,对于提升政府公信力,提升政府和官员形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确认识了网络舆情的作用,我们才能以正确、积极的态度来对待网络舆情、开展应对与处置工作。

  有网络就会有网络舆情,有舆情就需要我们正确引导。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是政府的一项基本工作,也是领导干部的一门必修课。网络舆情的应对处置体现着政府的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恰当而及时地处理网络舆情,能最大限度消除不利影响,提升政府公信力和官员形象,否则反之。

  三、网络舆情的监测

  一般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百度、谷歌等搜索网站,限定一定的关键词搜索,比如,以关键词“元谋

  霜冻灾”搜索,检索出375个结果。在检索出我们需要的结果后,再通过浏览网页获取我们需要的舆情,这种方法多半是要人工分析的,费时且效率低。还有一种方法是用软件检索,这种方法简单高效,但是软件需要付费新华舆情在线(http://www.xinhuanet.com/yuqing/)和人民网舆情

  -3-

  频道(yuqing.people.com.cn/)等是国内比较权威的舆情监测专业网站。目前我们普遍采用的是第一种层次比较低的方法“盯网”——手动搜索加上人工分析,所以出现“漏网之鱼”在所难免。每天上网搜索,关注BBS(英文BulletinBoardSystem的缩写)论坛、关注当地的新闻。这些都是良好的习惯,对于我们了解最新信息,随时掌握舆论动态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还可以关注微博、微信、手机短信和网络社群(简称“群”,比如QQ群)等信息,这些也是获取舆情信息的一个重要手段。另外,我们还可以在一些区域设立舆情直报点。也许有人会说这个不是来自网络的舆情啊,有没有搞错?其实我们知道,既然都同属于“舆情”范畴,真实的社会舆情和来自网络的舆情二者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比如,有的群众在请求相关部门甚至上访要求解决问题无果之后,才转向媒体和网络求助。因此,收集好舆情直报点的舆情信息、利用好直报点也是我们获取网络舆情信息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有时甚至可能赶在网络舆情发生之前就已经开始应对处置,及时化解社会矛盾。

  人多力量大,笔者建议大家可以互通信息,发现负面舆情立即通知相关领导,并报告县新闻外宣办,以便迅速组织应对处置。之

  -4-

  前也曾有领导因害怕由负面舆情造成负面影响,既不上报也不处理,采取一种非常冒险的方法——掖着捂着,但毕竟纸包不住火,万一火势太大,一旦超出了你能扑灭的最大能力范围,亡羊补牢则悔之晚矣,情况更严重的甚至会引火烧身。

  四、网络舆情的处置程序及实战技巧

  在处置网络舆情之前,我们首先必须成立网络舆情应对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网络舆情工作的日常管理和舆情信息处置应对的指导和领导。现在对于网络舆情应对处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专家们有不同的方法。但是笔者认为,网络重大负面舆情的处置至少应该包括以下这样几个阶段:发现(负面)舆情、调查事实真相、分析研判、形成新闻通稿统一宣传口径、组织回应或继续监测、总结上报。

  (一)发现负面舆情。元谋县,除了宣传员和分管宣传的领导外,每年不仅聘任了特约通讯员,还要求每个部门单位和乡镇明确专门的领导和网络评论员负责网络舆情的监测及处置。他们就是网络监测员,舆情信息管理必须培养和利用好这支队伍。发现舆情后,要求先报告分管宣传或部门单位的主要领导,领导根据情况安排上

  -5-

  报县新闻外宣办和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如果是严重的群体性事件等重大事件引发的负面舆情,还必须同时报告县政法委、县公安局及相关职能部门,以便多部门协同及时采取措施,维护社会稳定和防止事态扩大升级。重大的负面舆情信息还必须形成舆情专报,让县委县政府领导及时了解掌握最新舆论动态。

  (二)调查事实真相。在上报舆情的同时,各部门单位和乡镇必须同时组织调查核实事实真相,第一时间掌握事态发展情况。如果是影响较大的负面舆情,可能还需要成立由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调查组,在最短时间内掌握事情的前因后果和最新发展动态,并形成文字材料,为下步的分析研判、撰写新闻通稿等一系列工作奠定基础。在应对处置可能引起重大网络舆情的事件时,不仅要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及专家参与调查,还可以邀请网民全程参与,提高事件调查的可信度与透明度,有了这样诚恳的态度,要取得网民的理解和支持也就会更容易。

  (三)分析研判。简单说就是对舆情最新动向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究与判断,比如说这个负面舆情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是否会在网上被“热炒”,下步采取什么措施才可能把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等

  -6-

  等。在此基础上,还必须口头或书面提出应对网络舆情的初步方案,以供领导决策参考。对于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网络舆情,还要适时启动应急预案,这个内容后面还会提及。

  (四)形成新闻通稿、统一宣传口径。这是应对和处置网络舆情的一个重要工作。其实这里面包含了这样一种假设:我们将被公众广泛关注,将会被媒体“热炒”。负面舆情发生后,媒体记者可能会接踵而至,一下子涌向舆情爆发地;或者是引发一场“没有硝烟”的网络舆情大战,展开一场势均力敌的网络博弈。虽然说狼不一定会来,但是请做好随时被狼“咬一大口”的准备,如果没有这个准备,等到狼真的来了,你会乱了阵脚,陷入非常被动的尴尬境地。

  新闻通稿就是为了发布信息或者媒体采访时我们能提供给记者所需要的文字材料。最常见的新闻通稿结构可以采取典型的“三段式”:即第一部分简单陈述事实真相;第二部分陈述我们采取了什么有效措施(消除不利影响);第三部分陈述事态最新进展。如果还没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也可以省略第二部分;如果已经采取了措施,则要把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效果作为一个重点内容。新闻通稿必须抓住网民最关心、最想了解的事实真相,而淡化其它方面,-7-

  甚至可以避而不提。通稿的撰写和拟定要求目的明确,言简意赅,尽量避免长篇大论。俗话说“言多必失”,有时说多了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可能还会由此引发更多的问题。另外,掌握了多少真实情况就说多少,拿不准的、不确定的不能乱说。有专家建议用“挤牙膏”的方式,等事情有了新的进展再发布或提供新的信息,不要一次就把所有的东西如“竹筒倒豆子”般全盘托出。除了很复杂的事件,我们建议新闻通稿几百字、一两页纸能说清楚就不要再繁杂累赘了。还有一点很重要,新闻通稿力求避免板着面孔、使用“八股”的官话套话,这样会给人盛气凌人、高高在上、官僚作风十足的印象,会严重影响政府和官员形象。在这里我们建议领导除了站在自己的立场思考问题外,还要换位思考,站在记者、媒体和公众的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甚至平时创造机会进行实战演习,培养和锻炼一支能胜任网络舆情管理、能打“硬仗”的宣传干部队伍,在残酷的网络博弈里成为成功的胜利者。

  统一宣传口径,我们可以理解为异口同声,一个鼻孔出气。统一宣传口径的最好方法,除了之前说的拟定新闻通稿外,就是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指定新闻发言人,由新闻发言人或授权的组织发

  -8-

  布信息,接受媒体采访。其他不熟悉情况或者未得到授权的组织或个人可以拒绝接受采访和提供情况,把发言权“推给”新闻发言人或授权组织。尤其是在接受外国媒体和境外媒体采访的时候,我们不能限制获得批准的记者入境采访,但是可以想办法让当事人拒绝接受采访,把发言权交给新闻发言人和经授权的组织或个人。当然避而不见也未必不可,如果没有比“躲”更好的办法,这也不失为一时的权宜之计。根据实际情况,在向县新闻外宣办申请并获批准后,除了让新闻发言人接受采访答记者问外,还可以举办记者招待会或新闻发布会,变被动接受采访为“主动说”。接受采访或召开新闻发布会也需要灵活处理,对于比较有争议,比较棘手的负面舆情,可以先让副职或工作人员出面说,必要时才让主要领导上场讲,这样做是居于这样的考虑:万一先出面的有什么闪失,后上场的才能有更大的回旋余地,目的是人为制造一个可以缓冲、减压的“挡箭牌”。当然,如果是事实清楚,处理起来比较简单的情况,直接让主要领导接受采访、发布信息效果会更好。但是非常时期更需要我们勇于担当重任,我们更需要有气魄、敢于面对挑战的、沉着冷静、随机应变的新闻发言人。不管领导小组安排谁先“出场”,目

  -9-

  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消除不利影响,使事态向着更好的、更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

  总之,有了新闻通稿、统一了外宣口径,我们就能够在接受媒体采访和发布信息的时候言行一致,从容应对,避免有人抓住“话柄”炒作。

  (五)组织回应或继续监测。这个阶段要注意把握好宣传和舆论引导的时、效、度。如果说之前的工作是“备战”阶段,那么这个阶段就是“真枪实刀”的实战,这是网络负面舆情应对与处置的一个关键环节。

  经过初步分析研判,对于网民关注度高,可能对我们越来越不利的负面舆情,回应的时间越短,反应速度越快效果越好。要在尽可能在短的时间内做出回应。回应主要是指前面所说的接受媒体记者采访、召开新闻发布会或者通过微博、短信、网络论坛等媒体“主动发声”,抢占舆论引导的主阵地。当然,回应也包括对引起负面舆论的部门单位或个人的恰当处理。如果是不当言行引发的负面舆情,还可以让相关部门单位或个人出面真诚道歉,以求获得谅解,尽快息事宁人。对于因官员或一般干部个人严重的失职或错误言行

  -10-

  引发的负面舆情,我们主张尽快采取“切割”战术:割断这些人和部门单位、和上级之间的关系。比如辞退、开除甚至依法依规移交纪检、司法机关处理等。目的就是切断这些人和部门单位以及上级部门、领导之间的关联,不因一人一事而影响“一大片”。当然,也别一出事就老拿“临时工”说事儿,连我们都不信了,你说网民还会信吗?

  对于关注度不高,可能不会引起更多负面影响的舆情,我们建议继续加强监测,但在表面上不动声色,甚至“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时沉默就是最好的回应。如有些舆情,过一段时间或两三天后这些负面影响就会烟消云散,不攻自破,不战而胜。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仍须随时关注事态发展,一旦情况发生逆转就要及时跟进,组织网络评论员回复和跟帖、举行新闻发布会。无论是回复还是跟帖,我们都主张尽量使用网络语言,给网民亲切、轻松的感觉,拉近政府、官员与网民的距离,尽量避免把政府和网民置于矛盾对立的位置。出于这样的目的,我们平时也要积极参与网络评论,研究其特点和规律,熟练掌握和运用网络语言。另外,建议网络评论员和主要领导开通微博、注册重点论坛和网站,抽空参与网络讨论,提升

  -11-

  个人的网络影响力。平时与媒体、记者交朋友也很重要,一旦需要,我们可以主动联系媒体和记者,把新闻通稿交给他们发布出去,为我们“正名”。这样在处置网络舆情时才能占据更有利位置,虽然“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也能起一定的作用,但是没有平时工作中的这些必要准备,在实战中却仍会被动挨打。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措施,这个能力也非一日之功,一蹴而就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实战和平时的学习、演练才能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能力水平。

  (六)总结上报。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必须有始有终,总结上报是舆情应对处置的一个必要的“收尾”工作,就是在前面几个阶段的工作完成后,及时总结成功经验,找出问题和不足,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弥补不足的措施,以期今后能做得更好,这也是自我完善和提高的一个必要手段。同时要注意收集整理痕迹材料,上报给县新闻外宣办和相关职能部门,以备今后查阅和相互交流学习。经过这些程序和环节,网络舆情处置才算暂告一段落。

  五、加强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的几点建议

  1、要领导挂帅,亲自指挥。在应对和处置重大负面网络舆情时,主要领导必须亲自指挥。虽然在接受采访和发布新闻信息时,-12-

篇四:互联网涉军舆情分级应对处置办法七个方面

  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办法

  第一条

  总

  则

  为提高网络舆情应急处置水平,明确网络舆情预防、预警、应对的组织机构和程序,及时、准确发布有关信息,澄清事实,引导舆论,最大程度避免、缩小和消除因网络媒体报道可能对我县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维护洛南对外形象,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工作原则

  1、及时主动,准确把握。重大网络舆情发生后,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报送准确信息,以便及时了解情况,随时进行研判,稳定公众情绪,掌控舆论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2、强化引导,注重效果。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使网络舆情的宣传报道有利于我县的工作大局,有利于涉及事件的妥善处置。

  3、明确职责,严格制度。按照分工协作、归口处置、集中应对的原则,具有较大影响的特别重大网络舆情的处置工作,上报上级由县委办、县政府办负责组织协调并及时上报上级有关部门。

  4、突出导向,分类处理。网络舆情发生时,新闻宣传工作服从现场处置工作。涉及重大政治性、群体性事件,危害国家安全、损害我县形象的事件,由县委宣传部牵头负责,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形成准确报道。

  第三条组织机构

  设立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

  1、及时落实主要领导关于网络舆情的批示要求;

  2、对涉及芦山的网络舆情采取有效措施,协调和处理与媒体的相关事宜;3、根据需要确定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对新闻发言人;4、审定舆情处置预案,确定宣传报道内容,安排新闻发布,接待、引导采访事件的媒体记者;5、收集、跟踪、分析、处置境内外舆情,及时向主要领导汇报情况,并向有关单位和部门通报舆情进展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指导相关单位澄清事实,批驳谣言,引导舆论;6、向相关领导和部门及时上报舆情信息处理进展情况。

  第四条舆情预警

  各科室要尽快组建一支能预测、善分析、助决策的舆情预警队伍(即舆情评论员),舆情评论员每天上网浏览有关芦山的相关信息,及时收集舆情危机事件及其苗头动向,分析评估态势趋向和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对发现的舆情,须第一时间填报《舆情处置单》,向领导小组汇报,并提出舆情处置建议。在报告的同时采用及时处理、组织跟帖、公布事实等办法,有条不紊地开展舆情处置工作,控制舆情升级、扩散和蔓延。

  第五条舆情引导

  突发舆情发生后,要按照快速反应、确认事实、正面回应、妥善处理的总体要求,在第一时间启动响应机制。当网上出现涉及芦山的负面报道后,应坚持积极正面引导,进行有针对性地解答及跟帖,以正视听。有重大影响的舆情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以新闻发布会、通气会等形式迅速反应,协调主流媒体,推出相关报道,引领社会舆论。

  第六条舆情处置

  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早平息的基本要求,及时了解舆情出处,对引发该舆情的不实之处进行澄清。同时组织舆情主体单位和评论员,以普通群众的身份、从普通网民的角度出发,对负面质疑进行反驳,引导舆情的正面发展。当负面影响增大时,领导小组应有意识地选择重要信息在主流媒体发布,维护洛南的良好形象。

  第七条舆情应对

  1、明确态度。应在第一时间表明态度,快讲事实,慎讲原因,对事件及时关注和重视,不能漠视、一概不知和回避。

  2、提高速度。要迅速与有关单位和媒体取得联系,征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协助工作人员及时处理违法信息。

  3、把握尺度。要及时拿出统一的解释口径,当事实的调查时间较长,一时拿不出完全的调查结论,也要考虑梯度发布信息,分阶段降低不良信息的影响。

  4、规范法度。在消除负面报道危害时,要有的放矢,方法得当,分清轻重缓急,有所为有所不为,密切关注媒体动态,防止事态反复。

  5、调整角度。对于确属工作人员失误的情况,可以将着眼点放在事后的处理、原因的调查以及责任的追究上,显示县委、县政府执政为民的积极态度。

  6、提高满意度。要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力争把重大舆情和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努力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第八条舆情协调

  建立与网络舆情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联系,定期沟通,及时了解网络舆情的最新动态,学习提高网络舆情应对的科学方法。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为快速妥当处置市档案局(馆)突发重大网络舆情,有序引导网络舆论,有效预防、减少和消除突发重大网络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切实提升应对网络媒体的能力,营造建设文化强市的良好网络舆论环境,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市、区县档案局(馆)被国内外网络媒体登载有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公共安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档案方面信息,或对本单位正常工作秩序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相关信息等突发网络舆论情况的应对处置工作。

  二、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统筹组织。将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纳入全市档案系统应急管理工作统筹安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

  (二)分级负责,依法处置。按照辖区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依法依规组织实施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和应急处置工作。

  (三)监测预警,及早防范。建立网络信息监测、报告、通报制度,及时发现和掌握互联网上动态性、苗头性和预警性信息,加强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和控制措施,及时预防和消除不良影响。

  (四)服务发展,防止危机。立足于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维护稳定,采取法律、管理、技术、舆情疏导等综合措施加强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对处

  置工作,有效防止网络舆情危机发生。

  三、组织体系及工作职责

  (一)领导机构及职责

  成立黄山市档案系统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任副组长,各区县档案局(馆)、局机关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主要负责审定全市档案系统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督导有关科室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研判网络问政形势,有序引导网络监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市局科教编研科,负责日常工作。

  (二)主要成员单位职责

  市局科教编研科:统筹、协调有关单位落实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及其他相关工作。

  各县(区)档案局(馆):负责组织、协调、督导本单位突发重大网络舆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四、处置程序及办法

  (一)研判预警

  对本单位可能引发重大网络舆情的突发事件、热点敏感问题,要及时搜集掌握有关真实信息,做好应对处置准备,增强工作前瞻性和时效性。

  (二)快速反应

  发现重大网络舆情后,要按照应急管理规定时限和逐级报告、双重报告等要求,及时将情况报告市局科教编研科,由市局科教编研科报告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同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建专门工作组,制定并落实应

  急处置措施,于发现后三小时内以单位或网络新闻发言人的名义跟帖依法依规告知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或答疑释惑,及时、有效控制事态,正面、有序引导网络舆论。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三)分类处置

  对网络媒体出现的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在严格执行保密法律法规、新闻宣传纪律等规定的基础上,按以下办法分类处置:

  1、属询问、置疑、诉求类的,安排相关职能科(股)室位依法依规进行办理、提出答复意见,经各县(区)局负责人审定后统一回复;能当即回复的要当即回复,需要一段时间办理后才能回复的,要在发现当日内回复处理意见并在办结之日内回复处理结果。

  2、属对某一突发事件或社会热点、敏感问题恶意传播或炒作类的,要依法告知事实真相或事件处置情况;对于造成重大负面影响或严重损失,告知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后仍继续恶意传播或炒作的,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3、属捏造、歪曲或夸大事实,恶意攻击、诽谤,煽动网民闹事或涉嫌网上违法犯罪活动类的,要依法澄清事实真相,并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4、属对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有重要积极意义类的,要积极采纳建议并按要求予以回复。

  (四)动态跟踪

  落实专人对突发重大舆情及处置后的事态实行动态跟踪,适时采取应对处置措施,坚决防止网络舆情危机发生。

  (五)总结评估

  在网络舆情被消除或趋于平稳后,根据舆情的发生、传播和处置情况及时进行总结、梳理、反思,将应对处置工作书面报告报送市局科教编研科,并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应对网络媒体的能力。

  五、工作保障

  要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和网管技术人员,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建立网络舆情监管机制,在单位干部职工中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懂政策法规、善应对网络的网民队伍,确保一旦发生重大网络舆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一、目的

  为了保障市交通局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的安全,提高处置网络和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及时掌握网络舆情动态,把握涉及交通工作网络舆情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及时发现、上报和处理突发网络舆情,最大限度地避免、减少和消除由网络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特制定本办法。

  二、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处置各级各类、微博和贴吧发生的涉及市交通局及下属单位工作的网络舆情。

  三、工作原则

  (一)及时准确,公开透明。遵循快报事实,慎报原因的原则,在突发网络舆情公共事件后,要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充分满足群众信息需求,防止出现因处置不当造成信息失真和谣言泛滥。

  (二)主动引导,突出重点。坚持准确报道事实、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疏堵结合,以疏为主,通过撰写网评文章等引导方式,先入为主,打好网络宣传主动仗。要着重组织宣传报道市交通局及下属单位妥善处理事件的情况,引导公众以健康的心态看待舆论,相信党和政府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网上舆情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事件的妥善处理。

  (三)分工负责,形成合力。进一步完善交通工作网络舆情处置制度,严格执行网络舆情处置工作流程,各司其职,协调配合,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对违反工作纪律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依纪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网络处置应急响应

  (一)启动网络舆情应对机制

  网络舆情发生后,第一时间由领导组组织召开网络舆情应对专题部署会,传达市委的指示精神,分析舆情的发展形势,统一宣传口径,明确引导要求,建立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

  (二)启动新闻发布审批和通报机制

  网络舆情发生后,严格按照《安庆市交通运输局新闻发言人制度》,迅速制定新闻发布方案和发布内容,报市委批准后组织发布,及时通报网络舆情发展,汇编舆情专报。

  (三)启动网络监控和引导机制

  启动公安局网络监控设备,严密监控舆情的发展动向;及时封堵和删除网上有害信息,组织网络舆情监测员针对突发公共事件相关舆情和舆论引导工作,积极撰写网评文章,通过发帖、跟帖等形式进行解释疏导,引导正确舆论发展方向,做好网络媒体的宣传导向工作。

  四、总结评估

  做好应急处置结束后的善后各项工作,并对事件的发生、发展、应急处置过程中各相关部门及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与评估,针对处置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暴露出的问题,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本办法。

  对参与突发公共事件网络宣传引导工作并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工作不力、玩忽职守造成重大影响和严重后果的人员及部门由纪检部门实行问责制。

推荐访问:互联网涉军舆情分级应对处置办法七个方面 舆情 互联网 分级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