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传统文化主阵地6篇

时间:2022-11-25 10:10:07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筑牢传统文化主阵地6篇筑牢传统文化主阵地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加强学生德育教育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历经几千年的社会变革和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思想和知识系统。其中的一些优秀思想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筑牢传统文化主阵地6篇,供大家参考。

筑牢传统文化主阵地6篇

篇一:筑牢传统文化主阵地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加强学生德育教育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历经几千年的社会变革和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思想和知识系统。其中的一些优秀思想成份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的借鉴意义。在现阶段开展的德育工作中,应当充分重视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涵,采取有效措施,弘扬优秀的传统道德,以进一步提高当代学生的道德素质。本文从以下三方面阐述了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德育教育更好地融汇贯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教育资源

  途径

  德育教育

  一、中国传统文化为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

  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为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概括起来主要有:

  1.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爱国主义隐含了一层道德规范:就其本身而言,它暗示祖国是道德的标准或价值,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的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更有益于国家的进步。我国已经步入新的历史时期,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

  加密切,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所以必须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

  2.以德为本的儒家理念

  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异常注重“德”的地位和作用,甚至将“德”提升到了本体的高度。如孔子曾说:“主忠信,徒义,崇德也。”(《颜渊》篇)“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宪问》篇)。”“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宪问》篇)。”从孔子的论述中,我们看到,一方面,德指个体自我的品质、品德;另一方面,是个体对个体和群体的美德,这就从自我发展的狭窄面扩展到了整个人群和社会,即个人的德和国家的德是一致的。以德为本思想对于坚持德育首位、培养和造就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伦理规范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社会只有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形成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社会风气,社会才能充满温馨与和谐,才能给人带来希望与力量。

  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拥有强烈的团结协作意识是成功的必然前提。“一个人无论如何才华横溢,精力充沛也总归是有限的,要想成就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必须唤起别人与自己同行,借助别人的力量达成自己的目标。”

  尊老其实是和爱幼连在一起的,这里的“爱幼”并不只是“爱护幼儿”,而是和尊老相对应的年轻人。尊老爱幼所构成的是一种老人和年轻人相互交融的辩证关系。须知,尊老和爱幼是相互的,不是单向的。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步伐中,培养青少年的传统美德是重中之重,所以正确指引青少年的行为准则。

  二、以中国传统文化加强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将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在各学科尤其是在人文学科中,应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德育资源,有效实现各科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使“为学生发展而教”真正落到实处。例如,语文教学中,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如唐诗宋词名言警句等;历史学科中蕴藏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政治学科中处处体现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髓……这样传统文化进课堂,教师在讲授学科知识时结合传统文化,会增加学生的历史使命感,能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其现实性,激发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主动性。也能真正让学生做到“文道统一”。

  2.以大众传媒为载体、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现代社会,大众传媒以其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和吸引力强形成了对人们具有深刻影响的舆论环境。就学校而言,通过通俗易懂、具体生动的电影、电视等,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尝试。例如,可以组织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于丹《论语》心得和《易中天品三国》等栏目;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观看一定数量的反映历史题材的经典影视剧,如

  《汉武大帝》、《开国大典》等。事实证明,学生观看有关反映传统文化或重大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与价值观。增强自身的文化内涵,而且能够丰富精神生活,陶冶情操,提升自身的道德境界。

  3.将传统文化寓于丰富的校园活动中

  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是开发与利用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有效途径。亚里士多德认为,德性不仅是靠知识的传播和认识就能获得,更重要的是通过活动和习惯逐步养成的。因此,在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德育资源中,学校可以进行丰富完整的校园文化教育,将传统文化寓于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中,如可开展如诵读经典名著等、礼仪践行、乐音怡情等活动。学生既喜闻乐见又能广泛参与,既耳濡目染又潜移默化,通过深深体味浓郁的文化气息,最终使文化活动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髓,在每个人的身上得到内化和升华。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加强对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从而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去构建学生的品德美,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去培养学生的才能美,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去铸造学生的行为美。

  三、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和德育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文化结构、心理特征、伦理道德等等都有深深的影响。其积极的层面都为历代的仁人志士所继承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长期发展的巨大力量。

  加强对青少年学生传统美德教育,首先要优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中华民族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至今仍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积极的现实作用,其精华能够绵延数千年而不衰,成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所在。要把传统美德教育中的知识传授、情操陶冶和培养良好的美德行为习惯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育效果,不断优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途径,并以此来教育、熏陶青年一代,使他们形成中华民族的道德人格,担当起历史重任。

  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教育者首先要“为人师表”。传统美德教育是个系统工程,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全力参与,共同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使受教育者感受到亲切永恒的人文关怀。

  传统美德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传统美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核心内容,是学生成长、学校校风建设和学风建设的重要保证,可以用不断发展的德育教育形式,结合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开展多样的教育活动,巩固德育成果,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篇二:筑牢传统文化主阵地

  以优秀的文化振兴明德筑牢思想之魂

  近日,习主席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用优秀传统文化正心明德,补足精神之‘钙’,铸牢思想之‘魂’,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党员干部要想守住内心、守住底线,筑就坚不可摧的思想堤坝和道德防线,须坚持不懈用优秀传统文化正心明德,始终保持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从而以高洁德行、高远志向和高尚情怀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有裨益。比如,古人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献身精神,“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等,都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纯洁灵魂、坚守初心、坚定党性。党员干部应当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道德精髓,正心诚意、格物致知,让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持续内化,为强固精神支柱厚积底蕴,从而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精神底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无数仁人志士矢志不渝的崇高价值追求,也是深植在共产党人灵魂血脉之中的特有文化基因。正是怀揣这样的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周恩来决心“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赵一曼立誓“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理想有多远大,选择就有多坚定;信念有多执着,行动就有

  多勇毅。在风雨如晦的岁月里,无论遇到怎样的敌人、遭遇怎样的危难,共产党人的骨头从来没有软过,盖因其骨子里充满着精神之“钙”,从而“勇往奋进以赴之、瘅精瘁力以成之、断头流血以从之”。由此可见,共产党人为的是大公,守的是大义,求的是大我。只要理想信念坚如磐石,我们就不会得“软骨病”。广大党员干部既要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又要积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进一步筑牢为实现理想信念而不懈奋斗的思想之基,补足为践行初心使命而勇往直前的精神之“钙”,确保筋骨强健、血脉清正,经得起名与利、荣与辱、血与火、生与死等各种考验。

篇三:筑牢传统文化主阵地

  图书馆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阵地

  许强

  【期刊名称】《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年(卷),期】2012(000)036

  【摘

  要】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图书馆之间的关系分析,得出要把图书馆建设成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阵地,就必须全面提高图书馆员的思想道德修养及科学文化水准.

  【总页数】2页(P73-74)

  【作

  者】许强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

  山东曲阜273165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250

  【相关文献】

  1."公共图书馆+书院"模式下关于书院弘扬传统文化的思考——以福建省图书馆正谊书院为例[J],叶杨晖

  2.努力巩固和发展公共图书馆的前哨阵地:乡镇图书馆--"21世纪中国沿海地区乡镇图书馆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的讲话[J],周小璞

  3.让古诗词课堂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主阵地[J],付春梅

  4.让古诗词课堂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主阵地[J],张丽

  5.让美术教学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主阵地[J],麦荣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四:筑牢传统文化主阵地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汇报

  四会市城中街道中心小学

  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巩固我校书香校园的建设成果,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我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本学期,我们要求全体语文教师参与教育活动,不断改革教育活动的形式、成果的展示及评价,使中华传统文化活动逐渐成为学校的特色。

  一、健全组织机构,制定活动方案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这项活动,我校成立了领导活动小组,由祝锦元校长任组长,分管教育工作的副校长李泉芳、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任吴肖芬副组长。德育处、教导处主任、语文教研组老师为组员,全体班主任为主要成员的领导小组。组长负责整个活动的策划和指导,包括经费的落实;分管教导主任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人员的分工,职责的明确,活动方案的起草;教导处负责诵读课程的安排落实,日常班级诵读情况的督查;语文教研组负责活动的具体操作,拟定计划,组织教师开展相关活动;德育处负责资料的整理和归档。

  二、以校园文化作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祖先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续不绝,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需要,更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的

  师德师风建设和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的理论支持。为了更好地让全校师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包括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经典名著、书法字画、民族服饰、传统节日、成语谚语等,内容丰富多彩。我校把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张贴在橱窗、走廊、楼层等位置,让学生每天都可以看到,在潜移默化中收到教育。学校的校园文化主题是弘扬国学,分别是爱国情怀篇、勤奋治学篇、道德修养篇,我校的校训是:言行立品、玉琢成器。同时我校在操场还挂上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扬我国人精神等标语,营造了浓厚的教育氛围。

  三、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确保教学效果

  课题教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我校根据教育局的文件精神,把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每周一课时。

  1、建设师资队伍:我校将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定期组织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授课教师进行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教师外出观摩学习,邀请名家到校讲课,努力提高教师传统文化教育水平;加强校本培训和区域间的交流,提高师资水平。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使教师自觉养成优良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提高自身素质,从而影响学生。学校派老师参加肇庆市传统文化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到德庆孔子中学参观学习、到大旺观摩、到端州区听课等,让骨干教师指导该项活动的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做到有教师、有课时、有经费。

  2、选好用好教材:

  学校以《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读本为学习体系,各年级开展以下课程:一年级学习《三字经》,二年级学习《千字文》,三年级学习《孝经》,四年级学习《大学》,五年级学习《中庸》,六年级学习《论语》。本学期,我校以学习《弟子规》为主,每位学生会背诵,并理解《弟子规》的内在意义。

  我校结合教材和校本教材进行教育。充分发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把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我校根据传统文化选编的校本教材也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教材。

  3、开展课题研究:学校语文教研组开展了中央教科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子课题《在读写训练中弘扬传统文化》的课题研究。学生通过阅读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结合阅读和习作,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弘扬传统文化。

  四、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丰富文化内涵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优秀经典诗文蕴含的丰富哲理,可以成为儿童一生的文化资产。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中,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

  1、全校诵读《弟子规》活动:我校利用每周的升旗仪式,安排老师带领学生诵读,全校利用品德课继续诵读、巩固学习,使每位同学都能熟练背诵。学校每一节的语文科,安排学生进行课前3分钟经

  典诵读活动,由语文教师组织并指导学生诵读,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校内向校外延伸,课后由学生家长督促检查学生在家背诵《弟子规》的情况。在2013年6月5日,学校举行的《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研究》成果展中,学校举行千人诵读《弟子规》的活动,受到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2、《爱我中华经典》诵唱活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是灵活多样的,很多的唐诗宋词被编写成旋律优美的歌曲,学校德育处通过多次的筛选,确定了一些学生熟悉、容易学会的歌曲,先利用少先队活动课,全校一起学习,然后利用每天的中午静校时间反复播放,现在全校师生都会唱《读唐诗》、《春晓》、《经典唐诗联唱》等歌曲。今学期,我校还举行了《爱我中华经典》为主题的文艺演出。

  3、举行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唐诗宋词,经典名句,配上图画,设计手抄报。学校对本次手抄报进行评奖,并将优先的作品进行展览。

  4.完善和编印好校本教材(一)——《爱我中华文化》:学校将学生的诗歌成果收集,编成诗歌成果集《七彩的梦》。

  5.诵读之星、写字之星评选活动:为了鼓励学生读好经典诗文、写好汉字,学校举行诵读之星、写字之星评选活动,对诵读之星、写字之星进行表彰、奖励。

  6、开展“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结合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从小向善,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要求学生在

  家庭、学校、社会中,从小事做起,学善、从善、扬善,培养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

  7、传统文化主题板报评比:2013年11月全校进行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板报评比,进一步深化教育活动。

  8、2013年11月15日参加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四会市第九届中小学生艺术节,排练以孝道为中心的舞蹈《今天是你的生日》获得金奖,同时代表四会市参加肇庆市第二件舞蹈节获得一等奖。

  8、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文艺汇演:2013年12月11日,为了全面展示传统文化教育的成果,全校进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文艺汇演,全体师生参与,有集体节目、个人节目,汇演节目形式多样,气氛非常活跃。

  五、今学期活动设想

  1、读书活动:结合学校“书香伴我成长”为主题的读书活动,阅读中华优秀经典。

  2、继续开展课题研究:学校申报国家级课题《传统文化与思想品德的有机整合》,通过课题研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道德品质。

  3、优质课评比:学校在5月份举行传统文化优质课评比活动。

  4、传统文化长廊:学校根据校园的情况,营造传统文化的氛围,将学校的文化长廊改建成传统文化长廊。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活动中,我校虽然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积累了经验,但在活动的过程中有些措施还不够落实,教育的形式还可以更多样

  化。今后我们还要不断努力,为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作出贡献。

篇五:筑牢传统文化主阵地

  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夯实文化之基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

  夯实文化之基

  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

  一、当代青年意识形态现状

  主流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民族和社会在长期共同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内在稳定的价值体系,是国家和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实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着社会生活多样、多元、多变的时代特征日益显露,现代科技手段和大从传媒的交互作用下,多种价值观强烈冲击和影响着当代青年的价值观念,在不少青年中存在着游离、淡化主流意识形态的现象。

  根据一份对几所在校青年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研究显示,被调查的青年学生60%选择不信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对“个人成长关系与认为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是否密切”的问题上,选择不确定(24%)和不密切共占43%。13%的青年学生不人为“自己应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政治责任,在对传统道德观念的认同上中,仅25%的大学生认为”,传统道德是经济文化的需要”,20%的青年学生认为“传统道德应不予干涉,任由时代将其灭亡。”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现代青年存在意识形态游离,淡化主流意识形态现象。

  二、夯实青年意识形态教育文化根基的重要意义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它的开展应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青年意识形态教育的开展离不开对深层次文化根源的挖掘。中国共产党创造的革命文化为青年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精神洗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青年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价值指引。

  意识形态是文化的核心,是产生文化差异的重要根源;意识形态的冲突,归根结底是文化的冲突;意识形态教育只有借助文化的滋养来壮大自己,才能站在国家高度对青年进行教育,同时揭露西方文化交流、文化融合背后暗藏的意识形态企图。所以夯实意识形态教育的文化根基有重要意义。

  三、煤勘集团青年加强意识形态之基

  (一)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个民族最深厚的精神底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文化自信”的提出,给各项工作探究文化根源带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文化自信来源于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学习,对革命文化的深切感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觉践行。青年要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学习,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加深对中国历史的了解,深刻领悟中华民族的精神价值,并发掘其当代价值。青年应该加强革命文化学习,青年要通过革命文化来了解革命进程,了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以及开辟伟大事业的艰辛,真切地感悟中国革命的波澜壮阔,加强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觉践行。

  作为煤勘人,文化自信也包括企业文化的自信。企业文化是一个复合型概念,具有内显以及外显两方面的特质。所谓“内显”主要是指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总目标的指导,包括企业员工应该遵循的道德标准、行为规范以及工作态度,这是一种观念形态上的文化,企业精神风貌正是由这部分内容汇集而成的。而‘外显’

  则主要是指的企业内部的文化设施、文娱教育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导向作用,主要是指把员工日常的工作方向引领到正常的目标之上。其次是约束作用,企业文化中某些约定俗成的规则能够约束员工的日常行为,从而避免在生产中出现不可控的风险。再次是凝聚作用,借由共同的价值观将全体员工的追求凝聚在一个点上,增加集体团结意识,从而提高自身员工以及管理队伍的抗风险能力。然后是融合作用,在企业文化的引导之下,集体内的员工会在不经意间融入到集体之中。最后是辐射作用,其实企业文化更像是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浓缩,企业文化不仅仅对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有帮助,很多时候企业文化都能够对社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作为新一代的煤勘人,在学习各种文化的同时,要学习企业的优秀文化,单位的发展历程,就是优良的企业文化,从“地质三光荣”到如今煤勘集团的“一体两翼”政策,五大发展战略,无一不是文化的凝结,只有不断的深入学习,深入理解,深入思考,才能更加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意识形态主流。

  (二)及时对非主流文化进行修剪

  青年意识形态文化之基牢固,离不开对形形色色的非主流文化进行修剪。夯实青年意识形态的文化之基,就必须警惕非主流文化对主流文化的侵蚀,为夯实文化之基营造清朗的环境。

  随着网络传播方式的普及,青年成为网络空间的主力,西方敌对势力必将借助网络空间对青年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奶嘴战略”就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奶嘴战略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发泄性娱乐,比如开放色情业,鼓励网络游戏、鼓动口水战,一种是满足性游戏,比如拍摄肥皂剧和偶像剧,现代流行的什么小鲜肉,娘炮类的东西,大量报道明星丑闻、娱乐八卦,播放真人秀和综艺节目,通过消遣性娱乐及充满感官刺激的形式,堆满人们生活,让人没有追求。这就需要我们在座的青年筑牢网络大堤,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使其成为青年意识形态的重要场域。要抵制网络传播的媚俗化,把握网络活动内容上的底线,对网络上传播的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最具代表性的有美、日、韩的影视作品,大都宣扬享乐主义、利己主义、个人至上的价值观,要吸收其先进的东西,抵制其思想掠夺、精神侵蚀。

篇六:筑牢传统文化主阵地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与实践

  核心素养是学生成长的根基,是人的终生发展必备的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学生成长的养分,传统文化教育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人文素养的培育起关键作用。2014年,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强调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中,要培养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可见,语文学科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语文教材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语文课堂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阵地,因此要通过语文课堂教学逐步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让民族精神在儿童心里扎根。

  一、创设环境,营造传统文化教育氛围

  环境的熏陶,对语文教学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校园的一景一物,一字一画,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素材,都能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兴趣点。为此,我们树立校园处处皆课程的大语文教育观,打造本土民间传统文化龙门农民画特色校道,在教学楼开设了“颂经典”“读名著”“吟古诗”“品书法”四大主题文化廊、传统艺术廊和传统文化知识廊,建设了古人刻苦读书的经典故事书香廊,每间课室都有“读好书,诵经典”专栏,学生时时处处都可接触传统文化,轻吟浅唱,耳濡目染,以隐性语文课程熏陶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二、古诗切入,打开传统文化教育窗口

  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古诗词占了大量篇幅。古诗词是最美的语言,通过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节奏美、韵律美、情感美,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美学表达能力;运用联想的方法解读古诗词,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通过多种形式背诵古诗词,将古诗词运用到生活和写作中,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和运用能力。

  学好古诗词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有利于筑牢传统文化根基。古诗词语言精炼,对仗工整,音律和谐,寓意深刻,琅琅上口,非常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容易被小学生接受。为此,我们以古诗词教学为切入点,开展教学研究,每学期安排两次古诗词教学研讨课,探索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学研究氛围浓厚。古诗词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注重古诗词的引领作用,在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意蕴的同时,以古诗词为突破口,从点到面,辐射到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如历史、风俗、节日、民族精神、人文情怀等,最大限度发挥古诗词的作用。

  三、课内研读,探究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语文课堂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语文教材增加了许多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为此,我们以语言的建构与应用为基础,以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为目的,着重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策略。迄今为止,我们进行了6

  次课例研讨,开展了5次微讲座。通过课例研讨和小讲座,我们探索出传统文化教育的几条教学策略:以文为本,整篇阅读感知,切不可肢解文章;以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原有基础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切忌满堂灌;以趣作引导,注重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以读为重点,采用品读、朗诵、吟咏、背诵、配乐吟颂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层层深入读,以读解文,以读悟情;以思作拓展,通过联想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新精神。我们总结出的教学策略在全校推广,教师的传统文化教育水平得到了提升,传统文化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课外延伸,拓展传统文化教育内容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学好传统文化,还要树立语文大课堂教学观,进行课外延伸。基于此,我们在阅读课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文学作品的导读,布置课后读经典名著,举办经典名著读书交流会;开展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演讲和征文、讲古代名人贤士的故事、宣传家乡传统文化特色手抄报等比赛;举行“诗词会”“古诗擂台赛”,编写《读经诵典》校本教材,以《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弟子规》《声律启蒙》《三字经》《论语选编》《千字文》《笠翁对韵》《增广贤文》《诗经选编》等为内容分年级编写,每天开展晨读、午颂、暮省诵读活动。如此,学校形成了经典诵读的良好风气,家长也积极加入经典诵读活动行列。

  五、主题探究,增进传统文化教育深度

  在语文学科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要树立大语文观念,在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积累与运用、作文教学以及综合实践活动中都可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既要扎根于课堂,又不能拘泥于课堂;既要夯实课堂,又要向课堂之外拓展延伸。组织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课堂的延伸,更是学生体验传统文化、活学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传统节日、传统民俗、民間传统艺术都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

  例如,开展以中华传统节日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春节为内容的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语文教学中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我们的传统节日的来历、特色活动、风俗习惯,让学生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又如,挖掘乡土传统文化资源,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各班级分组进行家乡传统民间艺术调研、家乡传统美食调研、家乡传统工艺品调研、家乡传统节日调研、家乡传统风俗调研等。调研后汇报交流龙门的客家山歌、龙门农民画及工艺品、革命老区景点及故事、龙门民俗民风、龙门传统节日、龙门宗祠文化等。通过组织学生参观调研和汇报,学生更好地感受本土人文景观的内涵之美,尤其是农民画、客家山歌、粤曲等本土艺术之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增进了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促进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研究”部分成果,课题批准号:2018YQJK208。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推荐访问:筑牢传统文化主阵地 传统文化 主阵地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