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研究课题400个11篇

时间:2022-11-23 18:05: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社会学研究课题400个11篇社会学研究课题400个  社会学研究计划范文3篇  社会学自建立至今,其理论与方法取向一直存在着分离与对立,本文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学研究计划3篇,仅供参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学研究课题400个11篇,供大家参考。

社会学研究课题400个11篇

篇一:社会学研究课题400个

  社会学研究计划范文3篇

  社会学自建立至今,其理论与方法取向一直存在着分离与对立,本文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学研究计划3篇,仅供参考。

  社会学研究计划篇一:

  一.选题及其意义

  (一)研究问题:关于南京仙林10校大学生购的调查

  主要是购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对购的态度,以及不选择购的原因等。

  (二)研究目的:这里只要研究的是络购物的方式。现在的购物方式已经不仅仅是逛街砍价了,购逐渐

  成为大学生主要的购物方式。这里只要研究的是络购物的方式购是怎样吸引大学生的?大学生对购有着怎样的看法、评价?。。。这些都是我们这次即将探讨的问题。当然,还是有很多大学生并不看好购,仍然选择较为传统的购物方式,他们都购有着怎样的顾虑?这次调查对这些问题会有一定的解答。

  另外,此次调查的结果也可以对店主以及想在上开店的人有一定的帮助。大学生对购的看法和观点,可以对这些人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当然,对那些传统的店家,如实体店等,也是一种帮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在这个络时代,更好地经营店铺。

  (三).文献回顾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曾经大学生购物方式做过调查,他们主要调查的是购《大学生络购物行为调查》,他们主要调查的是大学生上购物的潜力、首选站及主要障碍,并分析了上购物经历对络信任度、络安全性等络认知的影响。

  他们的调查得到了如下结果:大学生上购物潜力巨大、拍卖站人气最旺、购物首选站高度集中、购物需求以满足精神需要的产品为主以及安全和商品质量成为主要障碍。根据此次调查结果,他们对络商家的经营乃至高校的教育工作提出了如下建议:

  1.明确定位,发展核心业务;

  2.广泛吸引大学生尝试上购物;

  3.加强在校大学生的电子商务教育。

  二.研究问题的具体说明

  (一)概念界定:

  1.这里的调查对象是仙林大学城的大学生。研究的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和应天学院这10所学校的在校大学生。指的只是本科或专科的大学生。

  2.上购物,就是通过互联检索商品信息,并通过电子订购单发出购物请求,然后填上私人支票帐号或信用卡的号码,厂商通过邮购的方式发货,或是通过快递公司送货上门。国内的上购物,一般付款方式是款到发货(直接银行转帐,在线汇款)。担保交易(淘宝支付宝,百度百付宝,腾讯财付通等的担保交易),货到付款等。

  3.淘宝(Taobao,口号:淘!我喜欢。)是亚太最大的络零售商圈,致力打造全球领先络零售商圈,由阿里巴巴集团在20XX年5月10日投资创立。淘宝现在业务跨越C2C(个人对个人)、B2C(商家对个人)两大部分。截止20XX年12月31日,淘宝注册会员超9800万人,覆盖了中国绝大部分购人群;20XX年交易额为亿元,占中国购市场80%的份额。20XX年,淘宝的交易额实现了433亿元,比20XX年增长156%。20XX年上半年,淘宝成交额就已达到413亿元。

  (二)

  A.变量维度

  自变量(影响购行为及其态度的因素)

  1.性别2.年级3.家庭条件

  4.购时主要考虑的因素,价格、时间、时尚程度、商家信誉、安全度等

  5.购时选择的主要站6.不选择购的因素

  因变量:

  1.仙林10校大学生的购物方式

  2.仙林10校大学生购频率

  3.仙林10校大学生对购未来发展的态度

  B.具体指标

  1.性别对购物方式的影响

  2.年级对购物方式的选择的影响

  3.家庭条件对购物方式的选择的影响

  4.购时主要考虑的因素

  5.购时主要选择的站

  6.获得络店铺的信息的途径

  7.购中主要购买的商品种类

  8.不选择购的原因有哪些

  9.对购的前景的有何看法

  (三)理论假设

  1.女生比男生更多地选择购;

  2.年级高的同学更容易选择购,而且频率较高;

  3.家庭条件较好的同学更多地选择购,而且频率较高;

  4.更多的同学选择货到付款的方式;

  5.相对而言,经常购同学经常不购的同学对购的未来抱有更好的看法。

  三.抽样方案的设计

  (一)总体界定

  仙林大学城的10所大学的大学生,不包括研究生及研究生以上的学生。

  (二).抽样框获取:在抽取10所大学分别抽取4个系,在抽取的系中每个系抽取20人。

  (三)抽样方法:采取多段抽样、简单随机抽样和系统抽样的方法。

  (四)具体抽样步骤:上获得获得10个学校的专业系,将这些系名编码统计出来获得一份名

  单。对每个学校抽取四个系。

  以一所学校为例。

  (1)抽取四个系

  a.将该校的专业系进行排列编码排序,001,002,003,比如说到080

  b.准备好80张的小纸条,分别写上001,002,080

  c.将这些小纸条折好放在一个盒子中,搅乱后,随机摸出4张。

  d.对着这四张纸找出相应的专业系。

  (2)在抽取的四个专业系中,以一个专业系为例,采取系统抽样进行抽样。

  a.获得所抽取的一个专业系的学生名单,制定出抽样框

  b.计算抽样间距。假设总体共有N名学生。即抽样间距K为:K=N/20.

  即每隔K人抽取一名学生。

  c.在最前面的K个个体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个体,记下该

  个体的号码,假设为A,A就是随机的起点。

  d.在抽样框中,自A为起点,每隔K个个体抽取一个个体,将所抽取的

  个体编号为A,A+K,A+2K,A+3K,A+19K,共计20个个体。

  e.将这20个个体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样本。

  其他学校,按照上面的方法抽取样本。

  四.资料收集的方法

  1.上取得个学校的院系名单,通过抽样共获得40个系的名单;

  2.将小组成员分成10组,每组两人,到各个学校,该校专业系名单的学生会主席,通过学生会主席获得该专业系的学生基本资料,如姓名、学号、性别等。

  3.按照上面所述的抽样方法进行抽样,获得样本;

  4.自填问卷法,集中填答法

  由小组成员设计问卷,问卷设计好后,由小组成员到各个学校将问卷发到被采访者的手中;在学生会主席的帮助下,在学生的课外时间,请他们集中到一个教室进行填答问卷,小组成员讲解填答问卷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表示我们会对他们的个人资料进行保密;

  5.填答完毕后,小组成员收回名单,这样可以保证问卷的回收率。并且对被调查者表明谢意并每人送上小礼物;

  6.问卷收回后,由小组人员进行核对和整理。如果问卷中有问题的,我们将更具问卷中被调查者的信息打或者发送电子邮件向其说明缘由,并重新对其进行统计。

  五.统计分析的内容和统计方法的选择

  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统计。因为问卷中基本上是选择题,以ABC对答案进行编号,根据实际题目选择对答案分析的标准。

  将所整理好的资料进行整理,将自变量和因变量输入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每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如研究性别对购的影响,研究家庭条件对购频率的影响,研究是否购对购态度的影响

  并且进行假设检验的分析,验证所提出的理论假设。

  六.时间进度、经费预算和人员培训安排

  (一)时间进度

  本次调查计划用42天

  的时间完成:xxxx年5月20日xxxx年6月30日

  1.xxxx年5月20日xxxx年5月29:确定对小组成员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主要包括资料收集方法、抽样方法、问卷设计以、问卷的讲解、资料的核对与整理以及相关统计方法的培训;

  年5月30xxxx年6月9日:根据上面的方法进行资料的收集、抽样,制定好样本;

  3.xxxx年6月10日xxxx年6月19日:制定问卷并且发放问卷以及收回问卷;

  4.xxxx年6月20日xxxx年6月30日:对问卷进行核对和整理。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并将调查的结果整理出来、公布。

  (二)经费预算

  本次经费共计12620元。

  (1)公交车费每人20元,共计20元*20人=400元;

  (2)问卷费共计300元。问卷共准备800份,双面复印,每份元,大概共320元。

  (3)礼品费,每人一支笔,按批发价元*800人=400元。

  (4)培训老师每人20XX元,共两位老师,共计4000元

  (5)人员雇佣费每人300元,共20人,共计300元*200人=6000元

  (6)社交费1000元。

  (7)其他费用500元

  (三)人员培训安排

  此次调查共需20人。两人负责一所学校。有调查组两名小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培

  训内容包括:资料收集方法、抽样方法、问卷设计、问卷的讲解、资料的核对与整理以及

  相关统计方法。

  问卷由两名组长计划,完成后,由组员带到各校进行问卷的填答。问卷收回后,由负责该校的成员对问卷进行整理、核查和统计。

  具体调查报告由组长统一整理,初稿后征求小组成员的一意见以及看法。进行多次修改,保证调查报告的准确性。

  七.问卷

  封面信:

  同学:

  首先感谢您对此次调查的支持!此次调查主要是对大学生的购物方式进行调查。此次调查不会泄露您的个人信息。希望您能认真地对待此次调查。此次调查不会占用您过多时间。最后,我们会有一份小礼物送上。感谢您对此次调查的支持!

  关于南京仙林10校大学生购调查研究调查组

  xxxx年6月16号

  《关于仙林大学生购的调查》的调查问卷

  选择题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单选题,每题请选择一个答案。

  并且请将您的选项填在()内。

  问题1:您的性别是()

  问题2:您的年级是()

  A.大一B.大二

  C.大三D.大四

  问题3:您的家庭居住地是()

  A.城市B.城镇

  C.农村

  问题4:您每月的全部生活费大概是()

  元以下

  元

  元元

  元

  以及1000元以上

  问题5:您每月用于购物的费用是()

  元以下

  元

  元

  元以及700以上

  问题6:您有过购的经历吗?()

  A.有过B.没有过

  选择者A,回答718,22题;选择B者,回答1921,22题。

  问题7.您是从何种方式得知购物站的(多选)()

  A.朋友介绍B.电视、广播

  C.报纸、杂志D.络广告

  E.其他

  问题8:你通常会选择哪些站购物?(多选)()

  A.易趣B.淘宝

  C.当当D.拍拍

  E.新浪、易的商城F.其他

  问题9您在络购买的商品或服务是(多选)()

  A.图书音像类B.电子数码类

  C.食品保健品类D.在线充值(话费,游戏点卡等)

  E.服装服饰类F.化妆品类

  G.家居用品H.家电

  I.其他

  问题10:您在上购买这些商品的原因是(多选)()

  A.价格便宜方便B.这种消费方式很时尚

  C.别人推荐D.市面上少有

  E.安全F.懒得出门去买

  G.其他

  问题11:你上购买的商品的满意度()

  A.非常满意B.比较满意

  C.不满意D.非常不满意

  问题12您选择某一购物站主要看中的因素(多选)()A.商品丰富B.知名度高

  C.价格比其他站低D.信用,信誉良好

  问题13您喜欢通过哪些方式了解店所售商品的信息(多选)(A.仔细询问卖家B.其他

  C.观察商品的图片

  D.查看销售记录和销售评价

  E.询问购买过该商品的买家

  F.仔细阅读商品的描述

  问题14:当您要进行上交易时,您选择卖家的主要标准有(多选)(

  A.产品的价格

  B.卖家的信用等级

  C.售后服务

  D.送货是否及时,送货费用的多少

  E.支付方式的安全性

  F.其他

  问题15你一般选择的支付方式是?(多选)()

  A.采用第三支付平台B.银行转账

  C.邮局汇款D.货到付款

  问题16:您在络购物时遇到哪些情况(多选)()

  A.货物未及时送到B.货物出现破损等

  C.商店违约D.其他

  问题17:你对店处理突发状况的态度:()

  A.满意B.一般

  C.不满意

  问题18:你认为络购物的缺点在于(多选)()

  A.商品描述不清楚

  B.实际购买的商品与上的不符

  C.商品试用不方便,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D.容易存在欺诈行为

  E.程序复杂,不易操作

  F.在线交易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G其他.

  问题19:假如您没有尝试络购物,请问主要原因是(多选)(A.上支付太麻烦B.不信任站,怕受骗C.担心商品质量问题D.质疑络的安全性

  E.担心商品配送有问题F.不熟悉,不了解如何购买G.其他

  问题20您认为以下那些销售手段能打动您会上购物的念头()A.安全性保障B.免费送货

  C.开设赠优惠券D.相应的售后服务

  E.开设实体体验店

  问题21:

  假如您没有络购物的经历,请问您今后是否尝试络购物A.会B.不会

  C.不知道

  问题22:你觉得购的未来:()))

  A.很有信心,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B.会发展,但不会有太大的潜力

  C.没有发展的空间,存在很多问题

  D.不知道

  我们的调查结束了,再次谢谢您的配合,您对我们有什么建议,可以提出:

  社会学研究计划篇二:

  研究的目的:通过对老人的互动行为的研究,探讨他们自身情感的不表现,从中得出各自不同对自我身份的影响因素。进而,加强在当代老年社会问题中,我们应该怎样重新看待老人,主要在于树立他们的自我身份。

  一、研究意义:首先,本课题区别于以往的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它借助于社会学中角色理论及心理学的角度来指导具体的经验研究,将老年人互动的经验研究置于角色理论的框架当中。尤其是在当代老年学的领域中,从宏观的角度例如:制度、保障、医疗等方面进行论述。很少有学者或相关的人士从微观社会学理论方面研究老年人的自我身份问题。从微观的角度探讨老年人在当今社会中的互动,及其互动产生的问题是很值得研究的。这不仅能够更好的研究老人的心理问题,同时也有助于再认识老人能力的表现。这对于协助老人再社会创造指出了问题和社会应该努力的方向。因而,它不仅具有科学的指导性意义,同时也体现着实地的实证性研究,是实践性和独创性的表现。

  其次,本课题样本规模和层次较为明显。研究对象虽然是老年群体,但是每位老人均有自身独特的人生经历。这样,研究者在进行实地研究的过程中可以获得不同特殊情况的资料。从科学的研究理念上讲,研究者根据不同层次可以从归纳推理到演绎推理来观察老年群体在进行互动的过程中所体现的自我身份问题。样本类型对于研究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所以这样的观察方法可以说为吸取

  较全面的老年互动的自我身份问题做了贡献。因为,本研究的结果可根据不地区、不同时代、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互动化影响形成的社会化等等其他的因素进行多重比较,进而能够充分认识他们问题的实质。同样,对于更好补充角色理论的知识,进一步积累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三,本课题的研究从时间上,历史条件上讲是十分有必要的。社会人口结构日趋变化,尤其是近三四十年来正在发生著引人关注的深刻变化。60岁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世界人口中的比重日趋上升。到了2025年,发展中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可见,由于老年人口增长之快,绝对量之大,特别是经济落后的地区,老年人的的确确无法自我料理,可由于其自我身份的丧失,普遍的共识都认为老年是负担,由此引来的是老年人的社会问题更加突出。研究者认为,在中国,人口老化及由此产生的老龄问题应予以高度的重视,尤其是在老人的自我身份方面的再树立。

  二、研究内容:研究的课题是关于探讨老年人自我身份再树立的重要性。因此,研究者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分成个人情感上的反应、老人在群体中整合程度及其归属感的程度、家庭因素对老人互动的影响、社会对老人互动的影响等6个方面。在对老人的情感方面的研究,主要运用符号互动论和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加以研究。通过探究老人在情感上的表现,研究者发现在互动的当中,自我认知在老年人的互动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次从互动过程中探讨老年人在进行群体互动之时他们整合程度如何以至于怎样影响各自的自我身份的发展,同时,归属感程度发展如何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他们自我身份的发展如何,更重要的是在归属感或强或弱的情况下,老年人是如何表现自我身份的以及他们心理的互动。在探讨家庭的因素当中,研究者发现家庭作为社会化的最基本的单位,老人们在这样的社会化单位中表现得绝大多数并不是我们所想像的那样圆满。老人们在家庭中,与亲人的互动同样是有许多阻隔,自我身份的发展也是不协调的。最后,研究者研究了社会因素对老人的自我身份发展的影响。社会因素包括许多不同的领域,但总体可归结为:社会保障制度、民事部门对协助老人再发展的帮助、事单位对老人的一刀切、市场竞争的选择性。这些因素的制约,掩盖了老人们的自我身份的表现,加之许多特殊的领域无法给予老人更多的帮助导致他们在互动的过程中屡遭挫败。最后,连续性的挫败导致老人的心理情感上的消极反应,这使之不能积极投身于自我身份的发展。

  三、研究理论的假设:通过对老年人的群体互动的调查,探究老人的自我身份的发展是与个人情感、家庭、社会密不可分的,进而探究这些因素是导致老年人不能很好在社会上立足的的重要原因。基本依据:1.自我身份在不断地扩大,不断地有所树立,那么老人的自我身份将是会得到更好的巩固,从中建立起一种

  积极的意识去更好的发展自我身份。相反的,自我身份树立的越高,那么老人所承担的责任必将会更大。2.伯克认为,当一角色身份在互动中得到他人的支持时,个体就会更加的信任这些他人;他们对这些人的身份感会加强;他们会流露对这些人的情感依赖;他们也会更好的适应群体和社会结构。

  四、研究的分析单位和抽样对象:分析单位是个人,即老人。老人的自我身份发展决定他们社会形象的重要表现。抽样对象是老年群体,采用非概率的抽样法,即选择线人的抽样环节在社区中研究老年群体互动。老年群体均是属于退休人员,年龄均在60~80之间。

  五、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与分析方法:

  研究资料的收集:

  1.采用调查研究中的访谈问卷调查。通过对社区老人,即有100多位退休老人的调查,研他们在群体互动的表现,以及调查他们对现属群体的评价和整合程度及其他们的归属感。

  2.采用定性访谈法,加强研究老人群体的互动表现。通过非顺序性的交谈,了解他们在特定老年群体的感想和对此机构的评价和情感特征。其中包括:老人、老人的家属、社区工作者。

  资料分析方法:采用定性资料的分析方法,对所收到的问卷和录音记录进行考察和解释,探讨老人在个人、家庭、社会等因素影响下,他们是如何发展自我身份的,即自我身份的变化是消极还是积极的。

  六、研究人员的组成、组织结构、培训安排:1.调查内容中的社区工作者和管理处人员、笔者本人。组织结构:关于耀荣园社区福利机构。培训安排:事先假定突出的研究对象,进行交谈了解部分老人的各自的生活经历及其背景。

  七、研究时间进度和经费计划:

  1.准备阶段(第1~第3个星期)

  查阅相关文献和最新的统计数据;

  向负责人你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和研究目的;

  2.调查阶段(第4~第8个星期)

  挑选必要的、典型的老人;

  在与老人互动的过程中加以进行实地观察;

  进行与部分老人交谈,定性访问,以了解他们在生活中的困难和对群体的评价;

  3.分析阶段(第9~10个星期)

  对原始资料的整理和审核,进行归类;

  将原始资料与其他文献资料加以比较;

  通过统计,将问卷调查的评价进行归类,分析每项的比重;

  4.总结阶段(第11~13个星期)

  与当地的工作人员探讨实地研究的成果;

  讨论研究调查中出现的社会问题;

  进行统计分析,评价问题的难易程度;

  撰写论文报告;

  社会学研究计划篇三:

  一.选题及其意义

  (一)研究问题:关于南京仙林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

  主要是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大学生对现在大学消费现状的态度。

  研究目的:要求详细了解大学生消费各方面的情况,为大学生合理消费制定科

  学的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1.全面摸清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与现状。

  2.全面了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与价值观。

  (三).文献回顾

  二.研究问题的具体说明

  (一)概念界定:

  1.这里的调查对象是仙林大学城的大学生。研究的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财

  经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和应天学院这10所学校的在校大学生。

  指的只是本科或专科的大学生。

  2.消费情况,就是通过平时的衣食住行来体现。

  3.消费观与价值观,一则通过各方面的消费比例来体现,二则通过对现在大学生消费现状的态度及消费资金的来源。

  (二)

  A.变量维度

  自变量(影响消费行为及的因素)

  1.性别2.年级3.家庭条件

  4.消费用途5.消费来源6.是否有女朋友或男朋友

  因变量:

  1.仙林10校大学生的消费水平。

  2.仙林10校大学生各方面消费的比例。

  3.仙林10校大学生对现在大学生消费现状的态度。

  4.仙林10校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与价值观。

  B.具体指标

  1.性别对消费用途和数量的影响。

  2.年级对消费用途和数量的影响。

  3.家庭条件对消费用途和数量的影响。

  4.资产来源对消费用途和数量的影响。

  5.消费时主要考虑的因素。

  6.是否有男朋友后女朋友对消费项目和数量的影响。

  6对现在大学生的消费现状的态度。

  (三)理论假设

  1.女生在衣服方面比男生会有更多消费;

  2.年级高的同学消费比年纪低的高;

  3.家庭条件较好的同学消费数量会高;

  4.有男朋友或女朋友的大学生的消费数量会较高。

  三.抽样方案的设计

  (一)总体界定

  仙林大学城的10所大学的大学生,不包括研究生及研究生以上的学生。

  (二)抽样框获取:在抽取10所大学分别抽取5个院系,在抽取的系中每个系抽取20人,包括10个男生和10个女生。共计10*5*(10+10)=1000,所以,此次调查共抽取1000人。

  (三)抽样方法:采取多段抽样、简单随机抽样和系统抽样的方法。

  (四)具体抽样步骤:上获得获得10个学校的院系,将这些系名编码统计出来获得一份名单。对每个学校抽取五个系。

  以一所学校为例。

  (1)抽取四个系

  a.将该校的专业系进行排列编码排序,001,002,003,比如说到100

  b.准备好80张的小纸条,分别写上001,002,100

  c.将这些小纸条折好放在一个盒子中,搅乱后,随机摸出5张。

  d.对着这四张纸找出相应的院系。

  (2)在抽取的四个院系中,以一个院系为例,采取系统抽样进行抽样。

  a.获得所抽取的一个院系的学生名单,制定出抽样框

  b.计算抽样间距。假设总体共有N名男生。即抽样间距K为:K=N/10.即每

  隔K人抽取一名男生。

  c.在最前面的K个个体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个体,记下该个体的号码,假设为A,A就是随机的起点。

  d.在抽样框中,自A为起点,每隔K个个体抽取一个个体,将所抽取的个体编号为A,A+K,A+2K,A+3K,A+9K,共

  计10个个体。

  e.女生的抽样和男生一样。

  e.将这男生10个个和女生的10个个体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样本。其他学校,按照上面的方法抽取样本。

  四.资料收集的方法

  1.上取得个学校的院系名单,通过抽样共获得50个院的名单;

  2.将小组成员分成10组,每组两人,到各个学校,该校院系名单的学生会主席,通过学生会主席获得该专业系的学生基本资料,如姓名、学号、性别等。

  3.按照上面所述的抽样方法进行抽样,获得样本;

  4.自填问卷法,集中填答法

  由小组成员设计问卷,问卷设计好后,由小组成员到各个学校将问卷发到被采访者的手中;在学生会主席的帮助下,在学生的课外时间,请他们集中到一个教室进行填答问卷,小组成员讲解填答问卷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表示我们会对他们的个人资料进行保密;

  5.填答完毕后,小组成员收回名单,这样可以保证问卷的回收率。并且对被调查者表明谢意并每人送上小礼物;

  6.问卷收回后,由小组人员进行核对和整理。如果问卷中有问题的,我们将更具问中被调查者的信息打或者发送电子邮件向其说明缘由,并重新对其进行统计。

  五.统计分析的内容和统计方法的选择

  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统计。因为问卷中基本上是选择题,以ABC对答案进行编号,根据实际题目选择对答案分析的标准。

  将所整理好的资料进行整理,将自变量和因变量输入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每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如研究性别对消费用途与数量的影响,研究家庭条件对消费用途和数量的影响

  并且进行假设检验的分析,验证所提出的理论假设。

  六.时间进度、经费预算和人员培训安排

  (一)时间进度

  调查大致来说可分为准备、实施、研究、总结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它一般分为界定调研问题、设计调研方案、设计调研问卷或调研提纲三个部分。

  2、实施阶段:根据调研要求,采用多种形式,由调研人员广泛地收集与调查活动有关的信息。

  3、研究阶段: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汇总、归纳、整理和分析。

  4、总结阶段:将调研结果以书面的形式调研报告表述出来,并进行评估。

  按调研的实施程序,可分七个小项来对时间进行具体安排:

  调研方案、问卷的设计2周

  调研方案、问卷的修改、确认1周

  项目准备阶段(人员培训、安排)1周

  实地访问阶段1周

  数据统计分析阶段1周

  调研报告撰写阶段1周

  (二)经费预算

  (1)交通费每人20元,共计20元*20人=400元;

  (2)问卷费共计500元。问卷共准备1000份,双面复印,每份元,共500元。

  (3)礼品费,每人一件挂饰,按批发价元*1000人=1200元。

  (4)培训老师每人1000元,共一位老师,共计1000元

  (5)人员雇佣费每人200元,共20人,共计200元*200人=4000元

  (6)社交费1000元。

  (7)其他费用500元

  本次经费共计8600元。

  (三)调查员的规定、培训

  (一)规定

  1、仪表端正、大方。

  2、举止谈吐得体,态度亲切、热情。

  3、具有认真负责、积极的工作精神及职业热情。

  4、访员要具有把握谈话气氛的能力。

  (二)培训

  培训必须以实效为导向,本次调查其人员的培训决定采用举办培训班、集中讲授的方法,针对本次活动聘请有丰富经验的调查人员面授调查技巧、经验。并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使之充分认识到市场调查的重要意义,培养他们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端正其工作态度、作风,激发他们对调查工作的积

  极性。

  (四)人员安排

  此次调查共需20人,两人负责一所学校。问卷由两名组长计划,完成后,由组员带到各校进行问卷的填答。问卷收回后,由负责该校的成员对问卷进行整理、核查和统计。具体调查报告由组长统一整理,初稿后征求小组成员的一意见以及看法。进行多次修改,保证调查报告的准确性。

篇二:社会学研究课题400个

  社会学研究课题

  农村留守问题

  留守是指家庭中的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而父母和子女留在原籍。近年来,留守问题已经成为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而关于留守问题的研究报告也从未间断。本文将就留守的相关问题进行阐述。

  留守的原因。留守看似只是家庭问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留守的直接造成原因还是社会问题。在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大国,一直以和睦团圆为最佳状态,留守可以说是颠覆了传统的观念。而造成留守的原因可归为三类:社会模式的改变、人文理念的改变、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对于第一点,社会模式改变,这是明显的事实,超负荷的人口压力使得人均耕地不足,而生活资料成本却不断在增加,传统的的农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所以农村劳动力开始外流。第二点,人文理念的改变,人们的思想已从保守状态逐渐开放,大胆的拼搏思想推动着年轻劳动力外流。第三点,就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但是流入地诸多的限制使务工者们不能进行举家迁移,所以不得不舍弃父母孩子。

  留守是一种社会现象,由这种想象导致的问题就是留守问题。留守问题又可以大致归为三类:留守群众社会保障问题、留守群众情感归属问题、留守群众生活保障问题。留守群众的社会保障问题,留守群众都为弱势群体,本应给予最大的关怀,但是显然事实不是那样的,没有足够的医疗所,即使有,也没有好的医疗设备;孩子上学得走很远,而且教学基础设施条件差;交通设施不发达,有的地方甚至得走很长的路才能坐上汽车,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使得留守群体处于半封闭状态,弱势越来越弱。出了社会保障制度问题外,留守群众的情感归属问题同样为留守问题的大问题。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使得原本应享天伦之乐的老人忧心重重,应该被爱的孩子变的封闭。长期的忧虑转为健康问题,长期的封闭酿成了一幕幕惨剧。留守的孩子长期封闭自己的结果是:人生观和社会观发生了扭曲,因此导致犯罪行为,花一样的年纪,却面对着牢狱,甚至死亡。第三点是生活保障问题,我们现在的目标是小康社会,所以基本的生活资料供应已不是大的问题,但并不是说不从在,所以生活保障问题仍是留守问题之一。

  当留守问题触动人心时,人们开始寻求解决的办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是我们认为的最好解决问题方式。那么,这种方法是否能用于解决留守问题,我们从“留守”开始进行推断。社会模式改变、人文理念改变是历史的大趋势,时代的特征,我们无法改变的。但是社会保障制度我们可以健全。因此,我们得出结论,解决留守问题得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做起。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但不是不能实现。解决社会保障问题又可以从两个视角论述,即劳动力迁入地视角和劳动力迁出视角。从劳动力迁入地视角来讲,解决留守问题就必须取消各种限制(主要是医保限制和教育限制),广建劳工特租房屋,这样劳动力在迁入时就可以带着父母孩子,一边为迁入地做贡献,一边让家人享受成果。从迁出地视角来讲,不必举家迁移,这就需要完善各种设施,最主要的还是医保和教育设施,然后完善交通体系和网络体系,这样亲人们可以随时通过网络沟通,彻底打开留守群体的封闭状态而后在四季设定劳工探亲假期,以法律的形式对留守群体进行保护。以上就是两种解决框架。

  本文仅进行理论分析,正如上文所言,留守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离不开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努力,我们共同期待。通篇参考了各类资料,但观点仅为个人提出,如有雷同,以我为准。

  0

  作者:王某

篇三:社会学研究课题400个

  社会研究方法

  填空

  1,同群众研究称(队列研究).2题目的来源(社会的实践)和(理论的发展).3社会理论的来源(社会的实践)4(理论的模型)是人们抽象思维的领域中对外部客观现实的各种要素特征及其关系的再现.5,理论建构的目标(形成理论假设)6研究中,研究者从规模中选出一部分研究对象,这选取过程就是(抽样)7样本中元素个数与总体中元素个数的比率,即样本规模与总体规模的比率称(抽样比率)8雪球抽样特别适用来对成员

  难以找到的(总休进行抽样)

  9简单随机抽样也称(纯随机抽样)10(概念化)是社会测量的第一个环节.11,测量中,转化成能从经验上进行观察和测量的变量的指标这过程称(操作化)12,罗林伯格量表是按照(李克特总加量表)的形式而设计具体的量表.13,无结构式访谈的特点(弹性大)14,在访谈过程中,调查员始终应该对双方的交谈实施有效的控制,所谓(访谈控制)15,观察内容性质不同,间接观察又可分为物质痕迹观察和(行为标志观察)

  16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选择一级研究对象.(人为地改变)与某些因素.17(霍桑实验)是罗典型的严格控制型现场实验.18迪尔凯姆(自杀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现在统计资料分析

  19(编码)是将问卷中的信息数字化

  20(研究报告)用文字和图表等形式将社会研究的缘起和意义.21: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社会研究进行不同的分类.从研究的性质上看,可以分为(理论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

  22,从研究的目的上看,可以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

  23,按照调查对象的范围内可分为(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24从研究方法上看,可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25:从研究的时间尺度上看,可分为(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

  26:所谓(研究设计)指研究都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规划和安排。

  27,(概念化和操作化)是测量的两个关键环节。

  28所谓(价值中立)是指研究者在社会过程中不受对所研究问题的价值判断的影响。

  29:所谓(价值关联)是指研究者的研究工作要受到他们对所研究问题的价值判断的影响。

  30.(概率抽样)是按照随机原则进行的抽样,因此又常称为(随机抽样)

  31*研究都用(判断抽样)来选取很难以接近的特殊人群。

  32、(提问技术)是问卷设计中的关键技术。

  33、把一组数据按照其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处于最中间位置那个数是(中位数)。

  34、社会研究的成果通常是以(研究报告)的形式表现的。

  35、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是指社会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

  36、当研究所涉及的变量数较多时,常采用(变量结构图示法)。

  37、罗森伯格量表是按(李克技总加量表)的形式而设计的一个具体的量表,反映了李克技总加量表的基本技点。

  38:再测信度又称稳定信度

  39:间接观察又可以分为物质痕迹观察和行为标志观察。

  名词解释

  1社会研究___通过彩科学的方法,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关于社会现象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社会现象及其本质规律做出科学认识的活动.2理论性研究___指的是那些以发展有关社会的基本知识为基本目标的社会研究

  3应用性研究___是指针对现实社会问题,旨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经验研究

  4普查___又称普遍调查或整体调查,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对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无一例外地琢个进行的调查.5个案调查___是从研究对象中选取一个或少数个体进行细致调查的一种研究方式.6定性研究___是通过参与观察,深入访谈,文献分析等方法对某一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的调查并采用分类,比较,归纳,分析等方法对调查资料进行加工分析,从而获得对该社会现象的总体有较深入认识的一种研究类型.7定量研究,___是运用基于统计原理和概率论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变化等方面进行的研究,8横向研究____指的是关于某类社会现象在一个时间点或时间段里的存在状况及其因果关系的研究.9纵向研究_____指是在在前后不同的时间里分别对某各和某些社会现象进行调查,收集社会现象在当时的资料,将这些资料结合起来分析以描述某种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联系.10概念___是指人们在思维和表述中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本质特征的反映.11理论模型___是指人们在抽象思维的领域中对外部客观现实的各种要求特征及其关系的现现.12理论建构___研究者根据经验观察和经验概括而建构理论假设过程.13配额抽样___根据某些参数值,确定不同的总休类别中的样本配额比例,然后按比例在各类别中进行方面抽样.14雪球抽样,___也称网络抽样,是一种根据已有研究对象的介绍,不断辨识和找出其他研究对象的累积抽样方法.15分层抽样____指研究者先把总体分若干个同质的层,然后同简单随机或系统抽样方法,从每层中抽取样本元素.16信度____使用权用相同指标或测量工具重复测量相同事物时,得到相同结果的可能性.17效度____测量工具能够没出其所要测量的特征的正确性程度.18结构式访谈法____也叫标准化访谈法,就是按照统一设计的有一定的结构的问卷所进行的访谈.19研究报告___用文字和图表形成将社会研究的缘起和意义社会研究的方法和过程,社会研究的结果和发现表现出来所形成的一种书面报告.20置信度___对置信区间进

  行推论时总体的实际参数值真正处于置信区间中的概率度,也即这种推论的可靠性程度.21文献研究___是一种通过收集与研究现象有关的各种文献材料,并通过这些文献材料的分析和研究来获得对所研究现象的认识的社会研究方法.22假设_检验方法_____是指研究者先通过有限的前期调查研究而提出关于所研究问题的理论假设,然后通过收集相关的经验资料去验证这一理论假设,从而得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理论解释.23:结构式访谈:也叫标准化访谈,就是按照统一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问卷所进行的访谈。

  24:观察法:就是研究都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利用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其他辅助观察设备,有目的的对研究对象进行考察,以取得研究所需要的第一资料的一种方法。

  25:社会理论:就是在社会研究者通过高度的抽象概括而对社会现象的规律和实质做出的反映。

  单选

  1指社会研究的理论基础是(方法论)2理论的基本形态(理论命题,理论模型)3效标效度又是称(准则效度)是指测量结果与一些能够精确表示被测要领的标准之间的一致性程度.4问卷的基本类型(自填式,访问式)5在电话进行访部,一般访问时间为(15分钟)6设计问卷初稿(卡片法,框图法)

  7提问技术是问卷设计中的(关键)技术.8(复合分组表)是总体按两个以上标志进行层叠分组的统计表.9,常用的集中量数有(平均数,中位数,众数.)10从方法论上说,定性研究从属于(人文主义)的研究的范围/11:从研究的性质和社会研究可分为:理论研究;应用性研究;从研究的时间尺度和社会研究可分为: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

  12;间接观察:是通过对社会现象或人的行为发生以后就此留下的各种痕迹观察和记录,收集用来反映和推断词类发生的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资料的方法。

  多选题

  1社会研究的基本要素:A社会研究的主体B社会研究的对象C,社会研究的内容,D社会研究的方法.2社会研究的基本原则:A客观性原则B,价值中产与价值关联,C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D,遵守法律和社会规范,3现代社会研究的特征”A经验性B,理论性,C规范性,D多样性,4应用性研究的主要类型包括:A社会生活状况研究B,社会总是研究C,社会政策研究,D社会影响评估

  5普查的主要特点A:结论确定,B资料精确C,调查项目少,D工作量大.6社会研究的科学逻辑的原则:A,经验归纳原则,B演绎推理原则,C假设_检验原则D,统计性归纳原则,E抽样_推论原则.7撰写研究报告的步骤:A确立主题,B组织材料,C确定提纲D,撰写成文.8计算机汇总步骤:A编码B,登录C,录入D,程序编制.9理论模型有多种表态方式:A变量结构图示法,B从标图示当C,公式法.10,探索性研究包括:A实地考察,B请教专家,C查阅资料。

  11,应用性研究主要的研究领域:A,人口管理,劳动变业,城市建设,B公共交通,环境保护,区域发展,C社会治安,文化教育,D社会保障,公共卫生。

  12:属直接观察:A,实验试观察和实地观察,B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C,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13.常用的几钟信度:A现时测信度,B复本信度。C折半信度。

  14,离中量数的计算方法。A,异从比率,B四分位差,C标准差。

  解答题

  1会研究的目的,索未知的事物,验证不确定的知识,扩展已有的知识,2社会研究的一般过程:确定研究题目的阶段,研究设计的阶段,收集资料的阶段,整理分析资料的阶段,研究报告的写作和发表的阶段.3研究者先题:研究者先题,实际工作部门选题,学术界先题

  4社会研究的内容:明确研究的目的与研究性质,确定研究分析单位和具体的研究对象,确定研究方式具体的研究方法.5测量过程::首先要把测量对象形成一定的概念,第二步是对概念进行操作化加工,将它作变成测量的变量.另一项工作是相伴而行的,这就是测量质量并进行评估.6信度与效度的关系: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效度的充分条件,一个测量工具要有效度就必须有信度,没有信度就不可能有效度,但有了信度不一定有效度.7社会理论在社会研究中的意义:社会理论是社会研究课题的来源之一,社会理论是社会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理论可以为社会研究提供指导.社会理论可以为析资料提供解释.8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首先,问卷在内容上要符合要求,要反映测量方案对研究对象进行测量的要求,其次,问卷的语言上要注意,用日常语言表达,以便被调查者能清楚的理解每个问题的含义.最后,问卷具有规范性的结构,其中的各种问题该按照一定的结构提出并给出回答的选项.9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满足研究需要原则,考虑被调查者原则,与资料分析方法相结合原则,考虑具体调查方式原则.10高质量问卷标准: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问卷适合研究的目的和内容,问卷适用于研究对象,问卷中的问题少而精.11在访谈中怎样进行提问控制:恰当的提问方式,恰当的题目转换方式,控制跑题,对问题的追问,合适的发问与插话.12观察法的特征:在观察之前具有一定的研究目的或假设,然后根据研究需要有目的通过观察获取资料.需要系统的观察设计,有系统的完成记灵.观察过程避免主观和偏见.观察的过程和获得的资料可以重复查证.13观察方案的内容:观察的目的和意义,观察方式,观察的对象和内容,观察的工具和记录的方式,观察的时间和地点.观察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14实施实验法研究的条件: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假设必须是明确和具体的,能够排除其

  他因素的影响,实验刺激有足够的强并容易操控,实验程序必须可重复的,实验程度应该得到较高程度的控制.15统计分析的必要性:统计分析的方法可以为社会研究提供一种清晰精确的形式化语言,统计分析是进行科学预测.探索未来的重要方法,统计分析处理调查研究资料的必要工具.16:选题方式可以分为:研究者选题;实际工作部门定题;学术界选题。

  17:科学观察具有的特征:在观察之前先具有一定的研究目的或假设,然后根据研究需要游牧地的通过观察获取资料;需要有系统的观察设计;有系统的完整记录;观察过程应避免主观和偏见;观察的过程和获取资料的可以重复查证。

  论述题

  (一法和定性方法优缺点的比较.:优点__首先它能够快速地进行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因此能较好地适应当代社会需要随时把握社会发展变化趋势的要求,其次定量方法通过运用统计和数学分析而大大提高了社会研究标准精确分程度,并且讲求严密的逻辑推理,因而其结论更准确,更科学,最后,定量方法还能大大提高理论的抽象化和概括性程度,并能够对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精确的分析.缺点:首先由于定量方法是对大量样本的少数特征作精确的计量,因而它在每个个案好坏里获得的数据往往较少,并且是比较表面的,很难获得深入,广泛的信息容易被调查者深层的动机和具体社会过程中的一些复杂因素.其次,由于社会现象是错综复杂的,一种社会现象的产生往往有众多难以控制的影响因素因此,很难客观,准确地确立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此外,无法得出普遍的经验概括,因而也无法依赖数量分析.2选题的标准

  1选题的标准,是指研究者评价和选择研究题目时所彩的一般标准.所谓”重要性”

  指一项研究题目的意义和价值,它一般是根据所研究的问题在社会实践和理论发展中的地位,所谓”新颖性”,又称”创造性”或”创新性”等,是指研究题目具有与其他人所不同的内容和特点.所谓”可行性”是指一项社会研究项目是否具备相应的研究条件.,3问卷调查的优缺点:优点:1问卷调查可以面向众多的调查对象收集信息.2如果面向同样规模的调查对象收集,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要比采用访谈法,观察法或实验法等节省资源.3问卷调查通常具有较好的隐蔽性,可以减轻研究对象的思想顾虑,有助于获得一些相对真实的研究信息.4问卷调查获得的信息通常要比其他一些方法获得的信息更为标准化,规范化.5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的信息通常比使用其他方法获得的信息更便于进行定量处理和分析.缺点:1问卷调查通常预设.2问卷调查通常是以研究对象能够一致地理解问卷内容为前提的.3问卷调查事实上假定调查对象愿意回答研究者的问题,而这一假定恰恰是个存在缺陷的假定.4问卷调查事实上还假定调查对象对于问卷的回答不受调查情景的影响,或者认为可以对此采用一些技术手段进行控制.5问卷调查实际上假定研究对象的回答是真实的.6问卷调查实际上假定通过调查数据的分析,能够发现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提示经验世界的规律性,这是很多研究者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的重要原因.4观察法的优缺点

  优点:1观察法可以实时地观察到社会现象或行为的发生.2能够得到不能直接进行访问调查或不便于进行访问调查的对象的资料.3通过一些特殊的设备或特殊的方式,观察者可以不在干扰被观察者的情况下,获取最真实的资料,这是其他方法都不能做到的.缺点:1观察法可获取最生动真实的资料,但是真正碰到要观察的事件有时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2人类社会中有许多现象是不适宜或不可能直接观察的,特别是涉及人的隐私行为.3研究事物或现象在长时间内发展变化的历程或趋势,观察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4,当意识到有观察者在场时很可能会改变被观察者的行为,便其表现与没有观察者在场时有所不同,因此研究者由观察所得到的资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被扭曲.5实验法的优缺点

  优点:1可检验因果关系2较为经济3易于重复4控制能力较强

  缺点:1人为干涉2样本选取的缺陷3实验人没的影响4道德和法律的限制.6文献研究的优缺点

  优点:1可研究那些不可能接近的研究对象2具有非介入性和无反应的优点3适于作纵研究和趋势研究4费用较低

  缺点:1文献内容无法控制2缺乏统一格式,资料间难以对比3编码困难,难以数量化4研究所需要的部分文献不易获得.

  7:1:社会研究的基本原则:

  1)简单的说就是事实求实的原则,指社会研究应尽最大可能客观地反映社会实际情况

  2)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价值中立指研究者在社会研究过程中不受对社会研究问题的价值判断的影响。价值关联指研究者的研究工作要受到

  他们对社会研究问题的价值判断的影响

  3)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是从事社会研究工作的人员必须遵从的职业道德。现代社会研究方法强调从严格的程度保证工作质量

  4)遵从法律和社会规范:社会研究本身是一向社会活动,因此必须符合法律和社会规范的要求,而不能超越法律和社会规范之上。

  8:理论在社会研究的过程中具有的重要意义,其意义主要体现在:

  1)社会理论是社会会研究的课题的重要来源之一。社会研究课题来自社会实践跟社会理论发展。2)社会理论是社会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其目的

  为了修改加深和改善理论体系,促进理论发展。其来源于理论发展。3)理论可以为社会研究提供指导。一方面理论可以引导研究的方向和指导社会

  研究中收集资料的方向;另一方面,可以为社会研究提供一定的概念和分析框架。4)社会研究理论可以为分析方法资料提供解释。各个变量之间的机关关系

  是否化表现显示世界中社会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则需要通过理论分析来加以解释。

篇四:社会学研究课题400个

  社会学研究计划范文3篇

  一.选题及其意义

  (一)研究问题:关于南京仙林10校大学生网购的调查

  主要是网购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对网购的态度,以及不选择网购的原因等。

  (二)研究目的:这里只要研究的是网络购物的方式。现在的购物方式已经不仅仅是逛街砍价了,网购逐渐成为大学生主要的购物方式。这里只要研究的是网络购物的方式网购是怎样吸引大学生的?大学生对网购有着怎样的看法、评价?。。。这些都是我们这次即将探讨的问题。当然,还是有很多大学生并不看好网购,仍然选择较为传统的购物方式,他们都网购有着怎样的顾虑?这次调查对这些问题会有一定的解答。

  另外,此次调查的结果也可以对网店主以及想在网上开店的人有一定的帮助。大学生对网购的看法和观点,可以对这些人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当然,对那些传统的店家,如实体店等,也是一种帮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在这个网络时代,更好地经营店铺。

  (三).文献回顾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曾经大学生购物方式做过调查,他们主要调查的是网购《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调查》,他们主要调查的是大学生网上购物的潜力、首选网站及主要障碍,并分析了网上购物经历对网络信任度、网络安全性等网络认知的影响。

  他们的调查得到了如下结果:大学生网上购物潜力巨大、拍卖网站人气最旺、购物首选网站高度集中、购物需求以满足精神需要的产品为主以

  及安全和商品质量成为主要障碍。根据此次调查结果,他们对网络商家的经营乃至高校的教育工作提出了如下建议:

  1.明确定位,发展核心业务;

  2.广泛吸引大学生尝试网上购物;

  3.加强在校大学生的电子商务教育。

  二.研究问题的具体说明

  (一)概念界定:

  1.这里的调查对象是仙林大学城的大学生。研究的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和应天学院这10所学校的在校大学生。指的只是本科或专科的大学生。

  2.网上购物,就是通过互联网检索商品信息,并通过电子订购单发出购物请求,然后填上私人支票帐号或信用卡的号码,厂商通过邮购的方式发货,或是通过快递公司送货上门。国内的网上购物,一般付款方式是款到发货(直接银行转帐,在线汇款)。担保交易(淘宝支付宝,*百付宝,腾讯财付通等的担保交易),货到付款等。

  3.淘宝网(Taobao,口号:淘!我喜欢。)是亚太最大的网络零售商圈,致力打造全球领先网络零售商圈,由阿里巴巴集团在20xx年5月10日投资创立。淘宝网现在业务跨越C2C(个人对个人)、B2C(商家对个人)两大部分。截止20xx年12月31日,淘宝网注册会员超9800万人,覆盖了中国绝大部分网购人群;20xx年交易额为999.6亿元,占中国网购市场80%

  的份额。20xx年,淘宝的交易额实现了433亿元,比20xx年增长156%。20xx年上半年,淘宝成交额就已达到413亿元。

  (二)

  A.变量维度

  自变量(影响网购行为及其态度的因素)

  1.性别2.年级3.家庭条件

  4.网购时主要考虑的因素,价格、时间、时尚程度、商家信誉、安全度等

  5.网购时选择的主要网站6.不选择网购的因素

  因变量:

  1.仙林10校大学生的购物方式

  2.仙林10校大学生网购频率

  3.仙林10校大学生对网购未来发展的态度

  B.具体指标

  1.性别对购物方式的影响

  2.年级对购物方式的选择的影响

  3.家庭条件对购物方式的选择的影响

  4.网购时主要考虑的因素

  5.网购时主要选择的网站

  6.获得网络店铺的信息的途径

  7.网购中主要购买的商品种类

  8.不选择网购的原因有哪些

  9.对网购的前景的有何看法

  (三)理论假设

  1.女生比男生更多地选择网购;

  2.年级高的同学更容易选择网购,而且频率较高;

  3.家庭条件较好的同学更多地选择网购,而且频率较高;

  4.更多的同学选择货到付款的方式;

  5.相对而言,经常网购同学经常不网购的同学对网购的未来抱有更好的看法。

  三.抽样方案的设计

  (一)总体界定

  仙林大学城的10所大学的大学生,不包括研究生及研究生以上的学生。

  (二).抽样框获取:在抽取10所大学分别抽取4个系,在抽取的系中每个系抽取20人。

  (三)抽样方法:采取多段抽样、简单随机抽样和系统抽样的方法。

  (四)具体抽样步骤:上网获得获得10个学校的专业系,将这些系名编码统计出来获得一份名

  单。对每个学校抽取四个系。

  以一所学校为例。

  (1)抽取四个系

  a.将该校的专业系进行排列编码排序,001,002,003,比如说到080

  b.准备好80张的小纸条,分别写上001,002,080

  c.将这些小纸条折好放在一个盒子中,搅乱后,随机摸出4张。

  d.对着这四张纸找出相应的专业系。

  (2)在抽取的四个专业系中,以一个专业系为例,采取系统抽样进行抽样。

  a.获得所抽取的一个专业系的学生名单,制定出抽样框

  b.计算抽样间距。假设总体共有N名学生。即抽样间距K为:K=N/20.

  即每隔K人抽取一名学生。

  c.在最前面的K个个体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个体,记下该

  个体的号码,假设为A,A就是随机的起点。

  d.在抽样框中,自A为起点,每隔K个个体抽取一个个体,将所抽取的

  e.将这20个个体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样本。

  其他学校,按照上面的方法抽取样本。

  1.上网取得个学校的院系名单,通过抽样共获得40个系的名单;

  3.按照上面所述的抽样方法进行抽样,获得样本;

  4.自填问卷法,集中填答法

  5.填答完毕后,小组成员收回名单,这样可以保证问卷的回收率。并且对被调查者表明谢意并每人送上小礼物;

  五.统计分析的内容和统计方法的选择

  并且进行假设检验的分析,验证所提出的理论假设。

  六.时间进度、经费预算和人员培训安排

  (一)时间进度

  本次调查计划用42天的时间完成:xxxx年5月20日xxxx年6月30日

  3.xxxx年6月10日xxxx年6月19日:制定问卷并且发放问卷以及收回问卷;

  4.xxxx年6月20日xxxx年6月30日:对问卷进行核对和整理。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并将调查的结果整理出来、公布。

  (二)经费预算

  本次经费共计12620元。

  (1)公交车费每人20元,共计20元*20人=400元;

  (2)问卷费共计300元。问卷共准备800份,双面复印,每份0.4元,大概共320元。

  (3)礼品费,每人一支笔,按批发价0.5元*800人=400元。

  (4)培训老师每人2000元,共两位老师,共计4000元

  (5)人员雇佣费每人300元,共20人,共计300元*200人=6000元

  (6)社交费1000元。

  (7)其他费用500元

  (三)人员培训安排

  此次调查共需20人。两人负责一所学校。有调查组两名小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培

  相关统计方法。

  问卷由两名组长计划,完成后,由组员带到各校进行问卷的填答。问卷收回后,由负责该校的成员对问卷进行整理、核查和统计。

  具体调查报告由组长统一整理,初稿后征求小组成员的一意见以及看法。进行多次修改,保证调查报告的准确性。

  七.问卷

  封面信:

  同学:

  首先感谢您对此次调查的支持!此次调查主要是对大学生的购物方式进行调查。此次调查不会泄露您的个人信息。希望您能认真地对待此次调查。此次调查不会占用您过多时间。最后,我们会有一份小礼物送上。感谢您对此次调查的支持!

  关于南京仙林10校大学生网购调查研究调查组

  xxxx年6月16号

  《关于仙林大学生网购的调查》的调查问卷

  选择题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单选题,每题请选择一个答案。

  并且请将您的选项填在()内。

  问题1:您的性别是()

  问题2:您的年级是()

  A.大一B.大二

  C.大三D.大四

  问题3:您的家庭居住地是()

  A.城市B.城镇

  C.农村

  问题4:您每月的全部生活费大概是()

  A.400元以下B.400599.99元

  C.600元799.99元D.800999.99元

  E.1000以及1000元以上

  问题5:您每月用于购物的费用是()

  A.100元以下B.100299.99元

  C.300499.99元D.500699.99元E.700以及700以上

  问题6:您有过网购的经历吗?()

  A.有过B.没有过

  选择者A,回答718,22题;选择B者,回答1921,22题。

  问题7.您是从何种方式得知购物网站的(多选)()

  A.朋友介绍B.电视、广播

  C.报纸、杂志D.网络广告

  E.其他

  问题8:你通常会选择哪些网站购物?(多选)()

  A.易趣B.淘宝

  C.当当D.拍拍

  E.新浪、网易的商城F.其他

  问题9您在网络购买的商品或服务是(多选)()

  A.图书音像类B.电子数码类

  C.食品保健品类D.在线充值(话费,游戏点卡等)

  E.服装服饰类F.化妆品类

  G.家居用品H.家电

  I.其他

  问题10:您在网上购买这些商品的原因是(多选)()

  A.价格便宜方便B.这种消费方式很时尚

  C.别人推荐D.市面上少有

  E.安全F.懒得出门去买

  G.其他

  问题11:你网上购买的商品的满意度()

  A.非常满意B.比较满意

  C.不满意D.非常不满意

  问题12您选择某一购物网站主要看中的因素(多选)()A.商品丰富B.知名度高

  C.价格比其他网站低D.信用,信誉良好

  问题13您喜欢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网店所售商品的信息(多选)(A.仔细询问卖家B.其他

  C.观察商品的图片

  D.查看销售记录和销售评价

  E.询问购买过该商品的买家

  F.仔细阅读商品的描述

  问题14:当您要进行网上交易时,您选择卖家的主要标准有(多选)(

  A.产品的价格

  B.卖家的信用等级

  C.售后服务

  D.送货是否及时,送货费用的多少

  E.支付方式的安全性

  F.其他

  问题15你一般选择的支付方式是?(多选)()

  A.采用第三支付平台B.银行转账

  C.邮局汇款D.货到付款

  问题16:您在网络购物时遇到哪些情况(多选)()

  A.货物未及时送到B.货物出现破损等

  C.商店违约D.其他

  问题17:你对网店处理突发状况的态度:()

  A.满意B.一般

  C.不满意

  问题18:你认为网络购物的缺点在于(多选)()

  A.商品描述不清楚

  B.实际购买的商品与网上的不符

  C.商品试用不方便,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D.容易存在欺诈行为

  E.程序复杂,不易操作

  F.在线交易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G其他.

  问题19:假如您没有尝试网络购物,请问主要原因是(多选)(A.网上支付太麻烦B.不信任网站,怕受骗C.担心商品质量问题D.质疑网络的安全性

  E.担心商品配送有问题F.不熟悉,不了解如何购买G.其他

  问题20您认为以下那些销售手段能打动您会网上购物的念头()A.安全性保障B.免费送货

  C.开设赠优惠券D.相应的售后服务

  E.开设实体体验店

  问题21:假如您没有网络购物的经历,请问您今后是否尝试网络购物A.会B.不会

  C.不知道

  问题22:你觉得网购的未来:()))

  A.很有信心,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B.会发展,但不会有太大的潜力

  C.没有发展的空间,存在很多问题

  D.不知道

  我们的调查结束了,再次谢谢您的配合,您对我们有什么建议,可以提出:

  研究的目的:通过对老人的互动行为的研究,探讨他们自身情感的不表现,从中得出各自不同对自我身份的影响因素。进而,加强在当代老年社会问题中,我们应该怎样重新看待老人,主要在于树立他们的自我身份。

  一、研究意义:首先,本课题区别于以往的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它借助于社会学中角色理论及心理学的角度来指导具体的经验研究,将老年人互动的经验研究置于角色理论的框架当中。尤其是在当代老年学的领域中,从宏观的角度例如:制度、保障、医疗等方面进行论述。很少有学者或相关的人士从微观社会学理论方面研究老年人的自我身份问题。从微观的角度探讨老年人在当今社会中的互动,及其互动产生的问题是很值得研究的。这不仅能够更好的研究老人的心理问题,同时也有助于再认识老人能力的表现。这对于协助老人再社会创造指出了问题和社会应该努力的方向。因而,它不仅具有科学的指导性意义,同时也体现着实地的实证性研究,是实践性和独创性的表现。

  第三,本课题的研究从时间上,历史条件上讲是十分有必要的。社会人口结构日趋变化,尤其是近三四十年来正在发生著引人关注的深刻变化。60岁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世界人口中的比重日趋上升。到了2025年,发展中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1.83%。可见,由于老年人口增长之快,绝对量之大,特别是经济落后的地区,老年人的的确确无法自我料理,可由于其自我身份的丧失,普遍的共识都认为老年是负担,由此引来的是老年人的社会问题更加突出。研究者认为,在中国,人口老化及由此产生的老龄问题应予以高度的重视,尤其是在老人的自我身份方面的再树立。

  二、研究内容:研究的课题是关于探讨老年人自我身份再树立的重要性。因此,研究者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分成个人情感上的反应、老人在群体中整合程度及其归属感的程度、家庭因素对老人互动的影响、社会对老人互动的影响等6个方面。在对老人的情感方面的研究,主要运用符号互动论和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加以研究。通过探究老人在情感上的表现,研究者发现在互动的当中,自我认知在老年人的互动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其次从互动过程中探讨老年人在进行群体互动之时他们整合程度如何以至于怎样影响各自的自我身份的发展,同时,归属感程度发展如何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他们自我身份的发展如何,更重要的是在归属感或强或弱的情况下,老年人是如何表现自我身份的以及他们心理的互动。在探讨家庭的因素当中,研究者发现家庭作为社会化的最基本的单位,老人们在这样的社会化单位中表现得绝大多数并不是我们所想像的那样圆满。老人们在家庭中,与亲人的互动同样是有许多阻隔,自我身份的发展也是不协调的。最后,研究者研究了社会因素对老人的自我身份发展的影响。社会因素包括许多不同的领域,但总体可归结为:社会保障制度、民事部门对协助老人再发展的帮助、事企业单位对老人的一刀切、市场竞争的选择性。这些因素的制约,掩盖了老人们的自我身份的表现,加之许多特殊的领域无法给予老人更多的帮助导致他们在互动的过程中屡遭挫败。最后,连续性的挫败导致老人的心理情感上的消极反应,这使之不能积极投身于自我身份的发展。

  三、研究理论的假设:通过对老年人的群体互动的调查,探究老人的自我身份的发展是与个人情感、家庭、社会密不可分的,进而探究这些因素是导致老年人不能很好在社会上立足的的重要原因。基本依据:1.自我身份在不断地扩大,不断地有所树立,那么老人的自我身份将是会得到更好的巩固,从中建立起一种积极的意识去更好的发展自我身份。相反的,自我身份树立的越高,那么老人所承担的责任必将会更大。2.伯克认为,当一角色身份在互动中得到他人的支持时,个体就会更加的信任这些他人;他们对这些人的身份感会加强;他们会流露对这些人的情感依赖;他们也会更好的适应群体和社会结构。

  四、研究的分析单位和抽样对象:分析单位是个人,即老人。老人的自我身份发展决定他们社会形象的重要表现。抽样对象是老年群体,采用

  非概率的抽样法,即选择线人的抽样环节在社区中研究老年群体互动。老年群体均是属于退休人员,年龄均在60~80之间。

  1.采用调查研究中的访谈问卷调查。通过对社区老人,即有100多位退休老人的调查,研他们在群体互动的表现,以及调查他们对现属群体的评价和整合程度及其他们的归属感。

  七、研究时间进度和经费计划:

  1.准备阶段(第1~第3个星期)

  查阅相关文献和最新的统计数据;

  向负责人你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和研究目的;

  2.调查阶段(第4~第8个星期)

  挑选必要的、典型的老人;

  在与老人互动的过程中加以进行实地观察;

  进行与部分老人交谈,定性访问,以了解他们在生活中的困难和对群体的评价;

  3.分析阶段(第9~10个星期)

  通过统计,将问卷调查的评价进行归类,分析每项的比重;

  4.总结阶段(第11~13个星期)

  与当地的工作人员探讨实地研究的成果;

  讨论研究调查中出现的社会问题;

  进行统计分析,评价问题的难易程度;

  撰写论文报告;

  一.选题及其意义

  (一)研究问题:关于南京仙林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

  主要是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大学生对现在大学消费现状的态度。

  研究目的:要求详细了解大学生消费各方面的情况,为大学生合理消费制定科

  学的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1.全面摸清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与现状。

  2.全面了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与价值观。

  (三).文献回顾

  二.研究问题的具体说明

  (一)概念界定:

  1.这里的调查对象是仙林大学城的大学生。研究的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财

  经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和应天学院这10所学校的在校大学生。

  指的只是本科或专科的大学生。

  2.消费情况,就是通过平时的衣食住行来体现。

  (二)

  A.变量维度

  自变量(影响消费行为及的因素)

  1.性别2.年级3.家庭条件

  因变量:

  1.仙林10校大学生的消费水平。

  2.仙林10校大学生各方面消费的比例。

  3.仙林10校大学生对现在大学生消费现状的态度。

  4.仙林10校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与价值观。

  B.具体指标

  1.性别对消费用途和数量的影响。

  2.年级对消费用途和数量的影响。

  3.家庭条件对消费用途和数量的影响。

  5.消费时主要考虑的因素。

  6.是否有男朋友后女朋友对消费项目和数量的影响。

  6对现在大学生的消费现状的态度。

  (三)理论假设

  1.女生在衣服方面比男生会有更多消费;

  2.年级高的同学消费比年纪低的高;

  3.家庭条件较好的同学消费数量会高;

  4.有男朋友或女朋友的大学生的消费数量会较高。

  三.抽样方案的设计

  (一)总体界定

  仙林大学城的10所大学的大学生,不包括研究生及研究生以上的学生。

  (二)抽样框获取:在抽取10所大学分别抽取5个院系,在抽取的系中每个系抽取20人,包括10个男生和10个女生。共计10*5*(10+10)=1000,所以,此次调查共抽取1000人。

  (三)抽样方法:采取多段抽样、简单随机抽样和系统抽样的方法。

  (四)具体抽样步骤:上网获得获得10个学校的院系,将这些系名编码统计出来获得一份名单。对每个学校抽取五个系。

  以一所学校为例。

  (1)抽取四个系

  a.将该校的专业系进行排列编码排序,001,002,003,比如说到100

  b.准备好80张的小纸条,分别写上001,002,100

  c.将这些小纸条折好放在一个盒子中,搅乱后,随机摸出5张。

  d.对着这四张纸找出相应的院系。

  (2)在抽取的四个院系中,以一个院系为例,采取系统抽样进行抽样。

  a.获得所抽取的一个院系的学生名单,制定出抽样框

  b.计算抽样间距。假设总体共有N名男生。即抽样间距K为:K=N/10.即每隔K人抽取一名男生。

  c.在最前面的K个个体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个体,记下该个体的号码,假设为A,A就是随机的起点。

  计10个个体。

  e.女生的抽样和男生一样。

  e.将这男生10个个和女生的10个个体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样本。其他学校,按照上面的方法抽取样本。

  1.上网取得个学校的院系名单,通过抽样共获得50个院的名单;

  3.按照上面所述的抽样方法进行抽样,获得样本;

  4.自填问卷法,集中填答法

  5.填答完毕后,小组成员收回名单,这样可以保证问卷的回收率。并且对被调查者表明谢意并每人送上小礼物;

  五.统计分析的内容和统计方法的选择

  并且进行假设检验的分析,验证所提出的理论假设。

  六.时间进度、经费预算和人员培训安排

  (一)时间进度

  调查大致来说可分为准备、实施、研究、总结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它一般分为界定调研问题、设计调研方案、设计调研问卷或调研提纲三个部分。

  2、实施阶段:根据调研要求,采用多种形式,由调研人员广泛地收集与调查活动有关的信息。

  3、研究阶段: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汇总、归纳、整理和分析。

  4、总结阶段:将调研结果以书面的形式调研报告表述出来,并进行评估。

  按调研的实施程序,可分七个小项来对时间进行具体安排:

  调研方案、问卷的设计2周

  调研方案、问卷的修改、确认1周

  项目准备阶段(人员培训、安排)1周

  实地访问阶段1周

  数据统计分析阶段1周

  调研报告撰写阶段1周

  (二)经费预算

  (1)交通费每人20元,共计20元*20人=400元;

  (2)问卷费共计500元。问卷共准备1000份,双面复印,每份0.5元,共500元。

  (3)礼品费,每人一件挂饰,按批发价1.2元*1000人=1200元。

  (4)培训老师每人1000元,共一位老师,共计1000元

  (5)人员雇佣费每人200元,共20人,共计200元*200人=4000元

  (6)社交费1000元。

  (7)其他费用500元

  本次经费共计8600元。

  (三)调查员的规定、培训

  (一)规定

  1、仪表端正、大方。

  2、举止谈吐得体,态度亲切、热情。

  3、具有认真负责、积极的工作精神及职业热情。

  4、访员要具有把握谈话气氛的能力。

  (二)培训

  培训必须以实效为导向,本次调查其人员的培训决定采用举办培训班、集中讲授的方法,针对本次活动聘请有丰富经验的调查人员面授调查技巧、经验。并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使之充分认识到市场调查的重要意义,培养他们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端正其工作态度、作风,激发他们对调查工作的积极性。

  (四)人员安排

  此次调查共需20人,两人负责一所学校。问卷由两名组长计划,完成后,由组员带到各校进行问卷的填答。问卷收回后,由负责该校的成员对问卷进行整理、核查和统计。具体调查报告由组长统一整理,初稿后征求小组成员的一意见以及看法。进行多次修改,保证调查报告的准确性。

  扩展阅读

  医学研究计划书范文3篇

  医学研究计划书范文篇一:医学科研计划书的撰写

  科研课题确定下来以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撰写一份科研计划书。科研计划书既是研究课题的分阶段、分步骤地细化工作,是开题报告,又是研究经费申请所必备的文字材料,后者也称为项目申请书。撰写医学科研计划书对研究这来说是一项必备的基本功,一份完整的医学科研设计书应该包含有题目、立题依据、研究目的、设计方案、研究对象、研究方法、预期结果、伦理问题、经费计算、进度安排等发面的内容,本节将重点介绍各部分内容的撰写要点。

  一般来说,医学科学计划书应该包括两部分内容:即一般项目和主要项目。

  一、一般项目

  ⒈研究类型指申请课题的性质是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

  ⒉课题的名称能够确切反映研究特定内容的简洁语言。题目名一般不易超过25个汉字,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一般以不超过10个实词为宜。

  ⒊承担单位指该项研究的主要负责单位。

  ⒋课题负责人指承担单位的首位科技人员。

  ⒌主持部门指进行招标的主要负责单位。

  ⒍起止年月该课题进行的周期。

  ⒏申请日期。

  二、主要项目

  (一)立题依据

  ⒈项目的研究意义在此应该说明所要研究的疾病或健康问题是当前的装药公共卫生问题或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研究的意义本身就是选题所考虑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此应该使用一些的指标如发病率、病死率、死亡率以及伤残调整生病年来阐述此问题。

  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生存的主要问题在阅读了大量同类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综述出该研究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⒊本研究的切入点与意义针对国内外同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引出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阐明本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特别要表明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相比,本项目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⒋列出主要参考书目和近期的参考文献。

  (二)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中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可行性分析、项目的创新之处、年度计划几预测进展、预期成果等内容。

  ⒈研究目标用简洁的文字将本研究的目的写清楚。如描述城市社区居民伤害现状及影响因素。原则上,目标要单一、特异。一项研究只能解决1-2个问题。研究目的可以分为主要研究目的和次要研究目的。

  ⒉研究内容

  ⑴研究现场的选择:研究计划书中应该把进行研究的现场写清楚。包括选择研究现场的标准,研究现场所具备的条件以及研究基础。研究现场可以是医院,可以是社区,也可以是有一定组织的机关和厂矿。

  ⑵研究对象的选择:医学科研研究对象选择的关键是研究对象要有代表性,否则所得结果不能外推。选择研究对象时应考虑几个问题:

篇五:社会学研究课题400个

  计划编号:YT-FS-8576-84

  社会学研究计划范本(完整版)AccordingToTheActualSituation,ThroughScientificPrediction,WeighingTheObjectiveNeedsAndSubjectivePossibilities,TheGoalToBeAchievedInACertainPeriodInTheFutureIsPutForward

  深思远虑

  目营心匠

  ThinkFarAndSee,WorkHardAtHeart

  专业计划模板|PROFESSIONALPLAN

  计划书编号:YT-FS-8576-84编订:******批准:******社会学研究计划范本(完整版)

  备注:该计划书文本主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地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必要途径。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研究的目的:通过对老人的互动行为的研究,探讨他们自身情感的不表现,从中得出各自不同对“自我身份”的影响因素。进而,加强在当代老年社会问题中,我们应该怎样重新看待老人,主要在于树立他们的“自我身份”。

  一、研究意义:首先,本课题区别于以往的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它借助于社会学中角色理论及心理学的角度来指导具体的经验研究,将老年人互动的经验研究置于角色理论的框架当中。尤其是在当代老年学的领域中,从宏观的角度例如:制度、保障、医疗等方面进行论述。很少有学者或相关的人士从微观社会学理论方面研究老年人的自我身份问题。从微观的角度探讨老年人在当今社会中的互动,及其互动

  专业计划模板|PROFESSIONALPLAN

  产生的问题是很值得研究的。这不仅能够更好的研究老人的心理问题,同时也有助于再认识老人能力的表现。这对于协助老人再社会创造指出了问题和社会应该努力的方向。因而,它不仅具有科学的指导性意义,同时也体现着实地的实证性研究,是实践性和独创性的表现。

  其次,本课题样本规模和层次较为明显。研究对象虽然是老年群体,但是每位老人均有自身独特的人生经历。这样,研究者在进行实地研究的过程中可以获得不同特殊情况的资料。从科学的研究理念上讲,研究者根据不同层次可以从归纳推理到演绎推理来观察老年群体在进行互动的过程中所体现的自我身份问题。样本类型对于研究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所以这样的观察方法可以说为吸取较全面的老年互动的自我身份问题做了贡献。因为,本研究的结果可根据不地区、不同时代、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互动化影响形成的社会化等等其他的因素进行多重比较,进而能够充分认识他们问题的实质。同样,对于更好补充角专业计划模板|PROFESSIONALPLAN

  色理论的知识,进一步积累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专业计划模板|PROFESSIONALPLAN

  社会对老人互动的影响等6个方面。在对老人的情感方面的研究,主要运用符号互动论和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加以研究。通过探究老人在情感上的表现,研究者发现在互动的当中,自我认知在老年人的互动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次从互动过程中探讨老年人在进行群体互动之时他们整合程度如何以至于怎样影响各自的自我身份的发展,同时,归属感程度发展如何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他们自我身份的发展如何,更重要的是在归属感或强或弱的情况下,老年人是如何表现自我身份的以及他们心理的互动。在探讨家庭的因素当中,研究者发现家庭作为社会化的最基本的单位,老人们在这样的社会化单位中表现得绝大多数并不是我们所想像的那样圆满。老人们在家庭中,与亲人的互动同样是有许多阻隔,自我身份的发展也是不协调的。最后,研究者研究了社会因素对老人的自我身份发展的影响。社会因素包括许多不同的领域,但总体可归结为:社会保障制度、民事部门对协助老人再发展的帮助、事企业单位对老人的一刀切、市场竞争的专业计划模板|PROFESSIONALPLAN

  选择性。这些因素的制约,掩盖了老人们的自我身份的表现,加之许多特殊的领域无法给予老人更多的帮助导致他们在互动的过程中屡遭挫败。最后,连续性的挫败导致老人的心理情感上的消极反应,这使之不能积极投身于自我身份的发展。

  三、研究理论的假设:通过对老年人的群体互动的调查,探究老人的自我身份的发展是与个人情感、家庭、社会密不可分的,进而探究这些因素是导致老年人不能很好在社会上立足的的重要原因。基本依据:1.自我身份在不断地扩大,不断地有所树立,那么老人的自我身份将是会得到更好的巩固,从中建立起一种积极的意识去更好的发展自我身份。相反的,自我身份树立的越高,那么老人所承担的责任必将会更大。2.伯克认为,当一角色身份在互动中得到他人的支持时,个体就会更加的信任这些他人;他们对这些人的身份感会加强;他们会流露对这些人的情感依赖;他们也会更好的适应群体和社会结构。

  四、研究的分析单位和抽样对象:分析单位是个专业计划模板|PROFESSIONALPLAN

  人,即老人。老人的自我身份发展决定他们社会形象的重要表现。抽样对象是老年群体,采用非概率的抽样法,即选择线人的抽样环节在社区中研究老年群体互动。老年群体均是属于退休人员,年龄均在60~80之间。

  五、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与分析方法:

  研究资料的收集:

  1.采用调查研究中的访谈问卷调查。通过对社区老人,即有100多位退休老人的调查,研他们在群体互动的表现,以及调查他们对现属群体的评价和整合程度及其他们的归属感。

  2.采用定性访谈法,加强研究老人群体的互动表现。通过非顺序性的交谈,了解他们在特定老年群体的感想和对此机构的评价和情感特征。其中包括:老人、老人的家属、社区工作者。

  资料分析方法:采用定性资料的分析方法,对所收到的问卷和录音记录进行考察和解释,探讨老人在个人、家庭、社会等因素影响下,他们是如何发展自专业计划模板|PROFESSIONALPLAN

  我身份的,即自我身份的变化是消极还是积极的。

  六、研究人员的组成、组织结构、培训安排:1.调查内容中的社区工作者和管理处人员、笔者本人。组织结构:关于耀荣园社区福利机构。培训安排:事先假定突出的研究对象,进行交谈了解部分老人的各自的生活经历及其背景。

  七、研究时间进度和经费计划:

  1.准备阶段(专业计划模板|PROFESSIONALPLAN

  通过统计,将问卷调查的评价进行归类,分析每项的比重;

  4.总结阶段(第11~13个星期)

  与当地的工作人员探讨实地研究的成果;

  讨论研究调查中出现的社会问题;

  进行统计分析,评价问题的难易程度;

  撰写论文报告;

  这里填写您企业或者单位的信息

  FillInTheInformationOfYourEnterpriseOrUnitHere第9页/总9页

篇六:社会学研究课题400个

  社会学研究课题

  农村留守问题

  留守是指家庭中的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而父母和子女留在原籍。近年来,留守问题已经成为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而关于留守问题的研究报告也从未间断。本文将就留守的相关问题进行阐述。

  留守的原因。留守看似只是家庭问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留守的直接造成原因还是社会问题。在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大国,一直以和睦团圆为最佳状态,留守可以说是颠覆了传统的观念。而造成留守的原因可归为三类:社会模式的改变、人文理念的改变、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对于第一点,社会模式改变,这是明显的事实,超负荷的人口压力使得人均耕地不足,而生活资料成本却不断在增加,传统的的农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所以农村劳动力开始外流。第二点,人文理念的改变,人们的思想已从保守状态逐渐开放,大胆的拼搏思想推动着年轻劳动力外流。第三点,就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但是流入地诸多的限制使务工者们不能进行举家迁移,所以不得不舍弃父母孩子。

  留守是一种社会现象,由这种想象导致的问题就是留守问题。留守问题又可以大致归为三类:留守群众社会保障问题、留守群众情感归属问题、留守群众生活保障问题。留守群众的社会保障问题,留守群众都为弱势群体,本应给予最大的关怀,但是显然事实不是那样的,没有足够的医疗所,即使有,也没有好的医疗设备;孩子上学得走很远,而且教学基础设施条件差;交通设施不发达,有的地方甚至得走很长的路才能坐上汽车,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使得留守群体处于半封闭状态,弱势越来越弱。出了社会保障制度问题外,留守群众的情感归属问题同样为留守问题的大问题。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使得原本应享天伦之乐的老人忧心重重,应该被爱的孩子变的封闭。长期的忧虑转为健康问题,长期的封闭酿成了一幕幕惨剧。留守的孩子长期封闭自己的结果是:人生观和社会观发生了扭曲,因此导致犯罪行为,花一样的年纪,却面对着牢狱,甚至死亡。第三点是生活保障问题,我们现在的目标是小康社会,所以基本的生活资料供应已不是大的问题,但并不是说不从在,所以生活保障问题仍是留守问题之一。

  当留守问题触动人心时,人们开始寻求解决的办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是我们认为的最好解决问题方式。那么,这种方法是否能用于解决留守问题,我们从“留守”开始进行推断。社会模式改变、人文理念改变是历史的大趋势,时代的特征,我们无法改变的。但是社会保障制度我们可以健全。因此,我们得出结论,解决留守问题得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做起。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但不是不能实现。解决社会保障问题又可以从两个视角论述,即劳动力迁入地视角和劳动力迁出视角。从劳动力迁入地视角来讲,解决留守问题就必须取消各种限制(主要是医保限制和教育限制),广建劳工特租房屋,这样劳动力在迁入时就可以带着父母孩子,一边为迁入地做贡献,一边让家人享受成果。从迁出地视角来讲,不必举家迁移,这就需要完善各种设施,最主要的还是医保和教育设施,然后完善交通体系和网络体系,这样亲人们可以随时通过网络沟通,彻底打开留守群体的封闭状态而后在四季设定劳工探亲假期,以法律的形式对留守群体进行保护。以上就是两种解决框架。

  本文仅进行理论分析,正如上文所言,留守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离不开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努力,我们共同期待。通篇参考了各类资料,但观点仅为个人提出,如有雷同,以我为准。

  0

  作者:王某

篇七:社会学研究课题400个

  城市社会学论文题目大全

  城市社会学论文是隶属于社会学论文最早的一个小分支,主要是讨论现代城市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城市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的结构组织,研究的方向是社会学中的关于城市的主题,城市社会学论文包含了城市的区位、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生活方式、社会心理、社会问题和社会发展规律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提供了121条优秀的城市社会学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学习。

  1.生产服务业集聚与中国城市经济增长--基于门槛回归的分析

  2.相对资源视角下城市青年夫妻的除夕安排

  3.提高中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水平研究

  4.中国城市空间的治理逻辑--基于权力结构碎片化的理论视角

  5.农村妇女的家庭地位是如何逆转的--实践视角下的妇女家庭纵向地位变迁

  6.北京女性老年人的生活境况与社会服务需求

  7.社会资源与行动网络:精英型意见领袖的抗争逻辑

  8.在华韩国留学生文化智力对文化认同的内隐影响研究

  9.河南省智力残疾人群的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需求研究

  10.城市景观环境对大众行为的影响

  11.大学艺术与礼仪教育渗透研究

  12.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社会变迁特点及认识

  13.“小地方”和“大地方”的不同世界

  14.别把时间浪费在工作电话上

  15.澳大利亚越南移民社会融入现状探究

  16.美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17.我国企业社会工作及其服务模式建构

  18.生儿育女的福利效应:子女数量及其性别对父母幸福感的影响

  19.建设国际化社区展现杭州国际化形象

  20.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农村社会空间联系分析--以武汉市黄陂区李集镇为例

  21.跨境“双非儿童”的特殊教育与康复

  22.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23.家庭社会工作实务的理论视野

  24.儿童意外伤害与儿童忽视:问题与出路

  25.农民家庭生活新秩序的建构:功能主义视角的解读

  26.我为长江中游城市群鼓与呼

  27.城市青年的文身体验.情感叙事与身体抵抗

  28.日本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承接主体能力建设研究

  29.中国公共记忆研究范式新思考:来自山地民族的启示

  30.浅析当代维吾尔族乡村社会结构及其变迁

  31.浅谈哈尔滨近代城市的历史纪元

  32.“摊二代”心理偏差的原因及教育对策

  33.微信朋友圈里的舆论社会学

  34.基于分层线性模型的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影响因素研究

  35.发挥乡贤文化多元治理效应的时代背景和路径选择

  36.中国城市居民个体社会地位与伦理行为关系研究

  37.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方法论在城市研究中的独特性

  38.城市在马克思的历史叙事中的地位

  39.马克思关于城市的核心见解及其当代意义

  40.标准化的存在感觉与影响

  41.略论政治机制与中国城市的现代化发展

  42.城市居民日常活动的社区依赖性研究--以深圳华侨城为例

  43.后消费时代城市文化资本空间生产状况解析

  44.论苏州特色文化城市建构的“城市文化自觉”

  45.英美城市邻避危机管理中社会组织的作用及启示

  46.农村养老资源供给的评价与优化

  47.社会工作介入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研究

  48.城市空间弹性:文化自觉与制度转换

  49.在中国研究:全球史.江南区域史与历史人类学

  50.我国网络民粹主义及其应对措施

  51.家文化与老年社会工作本土化初探

  52.跨国务工青年的返乡文化适应研究--以吉林省延边州L市为例

  53.未成年罪犯再社会化教育的内涵及存在问题

  54.家庭策略研究与社会转型

  55.文化经济时代审美人类学的新问题与新挑战

  56.国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研究--以日本为例

  57.西部城市民政领域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研究--以广西G市未成年人保护试点项目为例

  58.农村留守儿童与城市儿童主观幸福感之比较

  59.居住条件.工作环境对新生代农民工健康的影响

  60.对西方法律与社会运动理论谱系的解读与反思

  61.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人类发展指数对比研究及启示

  62.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

  63.“良性互动”视野下的城市社区治理问题研究

  64.基于网络大数据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进展

  65.中国儿童基本机会多维不平等的综合测度研究

  66.文旅融合中的古村落保护--以苏州市吴中区为例

  67.浅谈统计工作如何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68.社会工作介入“城中村”留守妇女社会支持的对策研究

  69.以市民精神表达城市精神的内在逻辑

  70.与统计做伴的日子

  71.“后城市化时代”村庄共同体重建的文化路向--以杭州市西湖区骆家庄为个案的研究

  72.国家与社会互构:“村改居”政策“变通式落实”的实践逻辑

  73.码头工人与近代青岛城市社会

  74.发展社会工作:“十三五”社会治理创新的推进器

  75.女性新市民如何城市化--来自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的调查报告

  76.社会工作介入来华汉语进修生校园适应的策略

  77.网络政治参与:社区治理向度的澄明

  78.彝族婚姻习俗的教育人类学分析

  79.新时期我国农民政治社会心态研究

  80.境外社会工作职业准入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81.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失现象的探讨

  82.城市少数民族场域视角下的社会工作嵌入性研究--以回族散杂居社区为例

  83.社会治理视阈下的负面社会心态研究

  84.从多元文化论视角述评幸福感与文化的关系

  85.从家庭到社会:新空巢家庭父母的再社会化

  86.一个值得深入关注和研究的社会空间--三峡流域社会

  87.发生本质.困境摆脱与悠悠乡愁

  88.社会资本与就业关系研究综述

  89.农村家庭结构与家庭关系的变迁--基于滇东北雄村的考察

  90.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亲环境行为探讨

  91.民族社会工作发展与文化之问

  92.公关治理现代化的逻辑思考

  93.能力与出身:个体职业地位获得的机制分析

  94.农村小微企业主社会网络构建的影响因素分析

  95.提高社区工作者积极性的调研与建议

  96.职业分层视野下的城镇人口与农民工收入差距研究

  97.类隔离与城市空间治理的策略原则

  98.陆学艺社会学理论的主要特点分析

  99.《城市问题》编辑部作者来稿规范

  100.从观东大戏院案看近代女性地位的改变

  101.家庭背景中母亲对子代教育获得和社会地位获得的影响

  102.公益和商业的疆界在模糊

  103.古村落的建筑形式和文化精神

  104.“小组工作”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报告

  105.社会文化视域下的三线“单位制社会”文化研究综述

  106.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的社会工作思想

  107.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困境与对策

  108.关注田野.跨越学科:人类学家西敏司的学术成就

  109.异化与重构:农村传统熟人社会之裂变

  110.浅论统计分析应用系统的建设与作用

  111.乡村命运寄于社区内外--美国乡村变迁的启示

  112.传统农区就地就近城镇化的农民意愿与路径选择研究

  113.论城镇化过程中吉林西部乡土文化的断裂与复兴

  114.“四个环境”语境下的公众幸福指数研究--基于福建省的调查

  115.焦作市中站区:女城管柔性执法受欢迎

  116.中国古代西部地区妇女的女织劳动研究

  117.我国可持续消费的政策机制:历史和社会学的分析维度

  118.不同年龄段老年人心理健康自评及其影响因素探析

  119.我国老年社会工作本科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120.流动儿童教育与社会排斥--基于森的能力取向社会排斥理论的分析

  121.移民儿童歧视知觉及其心理健康

篇八:社会学研究课题400个

  名词解释

  1、社会研究

  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测量

  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做出量化描述。

  3、效度

  也称测量的有效度或准确度。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或者说能够准确真实的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

  4、实地研究

  是一种深入到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

  5、抽样

  抽样是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式或选择抽出样本的过程

  6、操作化

  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他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所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

  7、二次分析

  也称第二手分析,指的是那些由其他人原先为了别的目的收集和分析过的资料所进行的新的分析。

  8、变量

  就是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的概念。是指没有固定的值,可以改变的数。

  9、信度

  信度即可靠性,它指的是采用同样方法对同一事物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就是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

  10、文献研究

  是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

  11、分层抽样

  又称为类型抽样,他是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某种特征或标志划分为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12、整群抽样

  他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些小的群体,然后用所抽取出的若干个小群体内的所有元素构成的样本。整群抽样中对小群体的抽样可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或分层抽样的方法。

  13、个案研究

  即对一个个人、一件事、一个社会团体,或是一个社区所进行的深入全面的研究。(焦点集中,对对象特别深入和详细)

  14、纵向研究

  指的是在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之间的联系。

  15、区群谬误

  区群谬误,又称体系谬误,层次谬误,它指的是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用一种集群的分析单位来收集资料,而用非集群的分析方法作结论的现象。

  16、同期群研究

  又称作人口特征组或共同特征组研究,它指的是对某一特殊人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在这研究中,每次研究的具体对象可以不一样,但是他们必须都同属于这一特殊人群。这种特殊人群通常都与时间或年代相关。

  简答题

  1.

  简述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

  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通常被划分为三个不同层次或部分:

  1)方法论: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

  2)研究方式: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和具体类型

  3)具体方法和技术: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以及各种特定的操作程序和技术。

  社会研究方法体系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社会研究方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虽然它们之间有层次上的差别,但各种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和技术都不是各自独立互不相关的。方法论与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和技术之间,都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2.

  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有:1)解释范围越广泛的理论是好理论。2)解释越精细的理论是好理论。3)结构越简练的理论是好理论

  3.

  选择研究课题的标准有哪些

  1)重要性:是指研究问题所具有的意义或价值。2)创造性:指的是研究问题应该具有某些新的东西,具有某种与众不同的特点。3)可行性:指的是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一研究课题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4)合适性:指的是所选择的研究问题最适合研究者的个人特点。

  4.

  对比分析四种研究方式的特点

  1)调查研究:指的是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量化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研究内容的广泛性

  2)实验研究:实验是一种在高度控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3)文献研究:文献研究是一种与其它几种方式在策略、思路、材料等方面都风格迥异的研究方式。不接触研究对象,主要利用第二手资料进行研究,因而具有很明显的间接性、无干扰性和无反应性。

  4)实地研究:是一种定性的社会研究方式。它通常以参与观察、个案研究的形式进行。

  5.

  纵向研究分为哪些类型?

  三种不同的类型:

  1)趋势研究:指的是对一般总体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

  2)同期群研究:又称人口特征组或共有特征组研究,它指的是对某一特殊人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

  3)同组研究:又称定组研究或追踪研究,它指的是对同一组人随时间推移发生变化的研究。

  6.

  影响实验正确性的因素有哪些

  1)重大事件影响。2)实验对象的发育造成影响。3)前后测环境不一致的影响。4)初试--复试效应的影响。5)实验对象选择和缺损的影响

  7.

  简述问卷设计的步骤

  1)探索性工作:设计调查问卷前摸底,熟悉和了解一些基本情况,以便对提问方法有一个初步认识。2)设计问卷初稿:具体方法有卡片法和框图法。3)试用:问卷设计好后,必须对问卷初稿进行试用和修改,其方法有主观检验法和主观评价法。4)修改定稿并印制

  8.

  简述抽样的一般程序

  1)界定总体:就是在界定抽样前,首先对从中抽取样本的总体范围与界限做明确的界定。2)制定抽样框,依据已经明确界定的总体范围收集总体中全部抽样单位的名单,并通过对名单进行统一编号来建立起抽样使用的抽样框。3)决定抽样方案:在具体实施抽样之前,依据研究目的、抽样方法特点等决定采用哪种抽样方法。4)实际抽取样本:在上述基础上,从抽样框抽取样本。5)评估样本质量;对样本的质量、代表性、偏差等进行检验和衡量,防止失误。

  9.

  简述社会研究的五个主要阶段

  1)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2)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3)资料的收集。4)资料的处理和分析。5)结果的解释与报告

  10.

  影响样本规模确定的因素有哪些

  1)总体的规模。2)推断的把握性和精确性要求。3)总体的异质性程度。4)研究者所拥有的经费、时间和人力。

  11.

  对比分析测量的四个层次

  1)定类测量;是测量层次中最低的一种,本质上是一种分类体系,将研究对象的不同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

  2)定序测量;定序测量的取值按某种逻辑顺序将研究对象排列出高低或大小、等级或次序

  3)定居测量;不仅能够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等级,还可以确定他们相互之间不同等级的间隔距离和数量差别

  4)定比测量;有上述全部性质,还有一个绝对的零点。

  12.

  试验研究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1)严格的因果推断逻辑。

  2)人工化的研究背景

  3)受到政治的、伦理的、道德的等方面限制很大

  13.

  简述问卷设计的原则

  1)要明确问卷设计的出发点

  2)明确阻碍问卷调查的因素

  3)明确问卷设计紧密相关的各种因素(调查目的、调查内容、样本性质)

  14.

  简述概率抽样的主要类型

  1)简单随机抽样;是概率抽样最基本的形式,按等概率原则直接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随机抽取n个元素组成样本

  2)系统抽样;把总体的单位进行编号排序后,计算出间隔,再按间隔抽取个体的号码组成样本的方法

  3)分层抽样;先将总体中所有单位按某种特征或标志划分为若干层次,在在各个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子样本,最后再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4)整群抽样;整群抽样的抽样单位不是个体,而是成群的个体。他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些小的群体,然后有所抽取的若干个小群体内的所有元素构成的样本。

  5)多段抽样;按抽样元素的隶属关系或层次关系,把抽样过程分为几个阶段进行。

  15.

  简述简单随机抽样利用随机数表抽样的步骤

  1)先取得一份总体所有元素的名单,即抽样框

  2)将抽样框中所有元素编号

  3)根据总体规模确定随机数表中数码的选取

  4)按样本规模的要求选出足够的数码

  5)一句从随机数表选出的数码,到抽样框找出对应元素

篇九:社会学研究课题400个

  400个社会学论文题目选题

  1.浅析大学生炒股的博弈心理现状

  2.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的现状研究--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为例

  3.在华韩国留学生文化智力对文化认同的内隐影响研究

  4.大学艺术与礼仪教育渗透研究

  5.读懂“90后”才能获取真正的生力军

  6.高校学生自杀原因分析及对策

  7.关于综合性大学开设礼仪课程的探索

  8.信任与公平:青年社会心态的区域比较

  9.浅析生态社会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10.试论专业化.职业性社会工作推进的必要性与发展趋势分析

  11.高校“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几点建议

  12.民族院校家庭经济困难生社会价值人际交往发展需求研究

  13.民国时期女大学生婚姻观研究

  14.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诉求的课程实训模式--以公关课程为例

  15.“社区为本”的儿童保护服务本土化模式创新--以佛山市里水镇“事实孤儿”保护项目为例

  16.影视作品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河南省部分高校为例

  17.穗.港两地青年学生的交流与融合

  18.90后男大学生穿着行为分析

  19.双语教学在社会工作专业的应用性分析

  20.罗振宇:我看到的世界

  21.基于网络大数据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进展

  22.对高校经济统计基础知识的研究

  23.统计学专业就业难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24.基于社会认同理论的社工大学生专业认同研究

  25.新常态下社会思潮的存在逻辑与新表征

  26.大学阶段数据分析师的培养研究

  27.社会工作如何在精准扶贫中发挥作用

  28.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失现象的探讨

  29.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亲环境行为探讨

  30.高职院校开设礼仪课程的意义探析

  31.中国当代社会心理学发展的新方向

  32.实践性教学在女性学课程体系中的运用

  3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声望排序及变迁研究

  34.基层电大统计学原理教学辅导改革初探

  35.社会信任对网络公民参与的影响--以大学生网民为例

  36.“小组工作”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报告

  37.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

  38.对高校礼仪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

  39.性别意识与女大学生就业质量--基于福建省五所高校的调查

  40.国外青少年移动网络通讯设备使用情况研究综述

  41.甘肃省大学生自杀意念与羞耻感.述情障碍.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

  42.农村大学生“诉贫伤害”的社会学分析

  43.症结与破解:受怀旧风影响的大学生恋爱观

  44.关于提高开放电大“统计学原理”教学效果的探讨

  45.论大学生手机成瘾行为的原因

  46.家庭依恋模式对杏林学院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个案研究

  47.当代女大学生性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48.大学生亲密关系暴力的相关研究评述

  49.社会工作人才保障激励机制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50.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大学生“低头族”的启示

  51.湖北高校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状况的实证分析

  52.微信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调查与分析--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

  53.改进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教学方法及其意义

  54.信息化环境下应用统计学实践环节教学改革的研究

  55.论当前我国社会的四种非理性文化心态

  56.微时代环境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共同体”研究

  57.信息技术女性用户对信息技术设计的影响

  58.关于高校“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满意度评价

  59.大学生亲子关系与朋友关系的相关研究

  60.常见校园犯罪的法律说明及其预防

  61.“90后”大学生异性交往观念--以婚前性行为接受度为分析重点

  62.浅析知青群体文化心理差异形成的原因

  63.当代女大学生恋爱观现状的成因及对策思考

  64.儒家交往礼仪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培育的启示

  65.平衡当代大学生的网络社交与现实社交

  66.基于学生需求和学习规律的社会心理学教学改革

  67.社会工作介入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的对策探析

  68.新中国成立之初上海民众社会主义幸福观的形成

  69.基于大学生自我发展能力培养视角的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研究

  70.90后大学生网络与现实社交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以宿迁学院为例

  71.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改革思考

  72.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对幸福感的影响:性别的调节作用

  73.青少年学生弑师行为实证研究--以58起弑师案为例

  74.论青年人的担当与社会认知

  75.当代青年自我认同的本体透视与纠偏

  76.“男孩危机”“剩女现象”与“女大学生就业难”--教育领域性别比例逆转带来的社会性挑战

  77.浅析家庭伦理剧对女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

  78.女大学生如何职场定位

  79.个体性别意识与女大学生就业质量--基于五所高校的数据分析

  80.“互联网+”时代下在校大学生网瘾问题研究

  81.大学生面试礼仪公选课教学中的思考

  82.从就业视角研究大学生社交礼仪文化能力

  83.当代大学生同性恋状况探究

  84.媒介对女大学生性别文化认同之影响--以中国传媒大学为例

  85.社会工作在单亲大学生救助领域的介入

  86.社会网络中信任关系对大学生创业的动态影响--以闹闹音乐栈为例

  87.大学生网络成瘾综合征及其主观原因

  88.大学生对同性恋态度的调查研究

  89.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及态度研究

  90.社工专业大学生开展校园社区专业服务研究--基于服务学习方法

  91.大学生社交网络关系强度对求职满意度的影响

  92.舞蹈美学视野下的大学生礼仪文化研究

  93.调研中国大学生社会调查奖学金

  94.大学生社会心理学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95.长期接触暴力电子游戏对大学生攻击性的影响

  96.丧亲大学生危机干预个案研究

  97.大学生的消费与认同建构--基于家庭收入水平差异的比较分析

  98.唯好优:无所畏惧,有所追求--专访女大学生职场衔接训练营CEO.唯好优创始人刘治敏

  99.大学生农民工社会融入思想分析

  100.女大学生性罪错新趋势与应对措施

  101.大学生儿童期创伤经历与恋爱暴力的关系

  102.大学生父母依恋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103.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坚韧性人格的影响

  104.当代大学生利他行为调查分析--以北京市为例

  105.90后大学生的社会性分化及其潜在后果

  106.浅议当代大学生就业中的“拼爹”现象

  107.基于异化理论的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及预防模式探析

  108.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状况调查研究

  109.三国杀小组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研究

  110.学校社会工作嵌入:高校辅导员功能拓展与角色重塑

  111.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统计实践教学问题探讨

  112.伴侣关系教育的临床研究进展

  113.现代与后现代女性主义心理学解读--从“8月劫”女大学生事件评论谈起

  114.女性学教育与当代女大学生的培养

  115.社会支持与自尊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

  116.大学生与父母沟通联系情况的调查研究--以宿迁学院为例

  117.功能冲突理论视域下的大学生人际冲突

  118.国产家庭伦理剧对女大学生择偶观的影响分析

  119.基于社会学视角的大学生消费研究

  120.手机上网与大学生交往行为变化及对策--以湖北十堰市高校为例

  121.大学生义工志愿服务活动的设计与探索

  122.手机使用对大学生群体人际孤独影响的研究

  123.社会工作方法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运用

  124.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研究

  125.预防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教育环境优化研究

  126.大学生使用网络流行语的心理探究及其引导

  127.中国公共关系行业人才及培训现状调研报告

  128.广西社会学发展的困境与前景

  129.论“低头族”现象下的大学生人际交往

  130.社会互动理论视角下大学生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服务研究

  131.越轨社会学视域下大学生犯罪防治对策研究

  132.具身认知视角下的大学生利他行为探究

  133.大学生志愿者组织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济南5所高校为例

  134.基于提升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效果研究

  135.论在校大学生暴力犯罪的特征.原因及对策

  136.浅谈心理障碍大学生及其权益保护

  137.鼓励大学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

  138.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比对研究

  139.基于弗洛姆消费异化视角的大学生消费问题探析

  140.大学生手机使用与手机依赖现状及干预对策研究

  141.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社会适应问题研究

  142.后现代主义视域下女大学生婚恋观的困惑与超越

  143.内隐.外显暴力态度对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的预测研究

  144.大学生网络游戏消费现状调查与思考

  145.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146.挑战与机遇对大学生心理的冲击和思考

  147.“90后”女大学生宿舍“冷暴力”现象分析

  148.大学生社会网络对社会兼职影响研究

  149.美国大学生专业选择与其工资收入的风险分析

  150.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重庆市“青春健康高校行”为大学生性健康“开课”

  151.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基本心理需要的关系

  152.明星吸毒的原因分析及其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153.大学生中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父母教养方式与恋爱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154.网络游戏对广西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155.叙事治疗在网络成瘾大学生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156.浅析女大学生生态消费模式的培育

  157.手机媒体对大学生群体影响研究

  158.大学生羞怯与手机成瘾倾向:孤独感的中介作用

  159.独立学院统计学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一种新模式

  1.

  解读大学校园的“大负翁”现象

  2.

  青少年偶像崇拜偏差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3.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对策研究

  4.

  某某城市居民收入状况调查报告

  5.

  某某农村居民收入状况调查报告

  6.

  以一个具体团体为例,分析团体领导的技巧

  7.

  网络社会问题及控制

  8.

  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

  9.

  浅析内蒙古城镇失业问题及对策

  10.浅析西方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影响

  11.浅析呼和浩特市农民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2.西部民族地区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探讨

  13.浅析民族地区大学生就业问题

  14.浅析大学生创业情况

  15.浅谈某某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问题

  16.大学生就业观念变迁分析研究

  17.单亲家庭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及其应对措施

  18.社会互动视角下的“超女”现象解析

  19.浅谈某地区儿童福利问题

  20.某某地区流动人口实证研究

  1、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

  2、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社会支持网分析

  3、择业观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4、我区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研究

  5、大学生休闲生活方式研究

  6、大学生网络交往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7、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分析及对策研究

  8、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9、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实证研究

  10、高校学生社团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研究

  11、高校学生工作与大学生社会化研究

  12、高校学生社团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研究

  13、电视媒体对蒙古族青少年社会化影响研究

  14、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工作制度的实践与反思

  15、大学生寝室文化的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

  16、大学生考试诚信问题的社会学研究

  17、大学生诚信认知及行为的调查与思考

  18、大学生同学间人际冲突的成因及其应对

  19、大学生社会实践状况及实践态度影响因素研究

  20、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的嬗变与重构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实践过程中的互动关系

  2、农村老年妇女社会保障调查研究

  3、农村结婚消费观念变迁研究

  4、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农村人际关系问题研究

  5、社会结构变迁视野下的农民生育观念

  6、论社会资本对农村老年群体精神支持的影响:X村个案研究

  7、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

  8、退耕还草政策实施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9、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困境及其超越

  10、土地征用对农民生活方式的影响

  11、我区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历程与实践反思

  12、土地制度变迁视野下的乡村社会

  13、农村贫困的文化因素研究

  14、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农民参与问题研究

  15、社会转型期农村养老模式研究

  16、农民养老意识变迁研究

  17、社会网络、人力资本与农民工职业流动间的关系问题探讨

  18、进城农民工社会支持体系研究

  19、呼和浩特市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认同研究

  20、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利研究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农村医疗服务现状分析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大病统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认知的调查

  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对农民的影响——

  7.完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对策探讨

  8.内蒙古××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实施的调查与思考

  9.贫困农村男青年的婚姻问题——为例

  10.失地农民的生存现状调查与思考——××××为例

  11.失地农民的就业状况调查与思考——××××为例

  12.农民工的生存现状调查与思考——××××为例

  13.农民工子女健康社会化问题的思考

  14.农村留守妇女和儿童生活状况研究——××××旗(镇、村)为例

  15.农民外出务工与农村社会发展问题——××××旗(镇、村)为例

  16.空巢家庭生活状况调查与思考——××××村为例

  17.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

  18.论民政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的“合作”契机

  19.农村未婚女青年婚嫁恋观的调查与思考——××××村为例

  20.大学生网络交往调查与思考——××××为例

  1.××地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

  2.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以呼和浩特地区为例

  3.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监管模式研究

  4.中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做实资金管理问题研究

  5.中国社会保障资金所有者权益保障问题研究

  6.儿童青少年医疗保险制度建设研究

  7.单亲家庭的社会保障政策研究

  8.我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对策

  9.内蒙古地区贫困及不平等问题研究

  10.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11.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

  12.对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

  13.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14.我区城市反贫困问题研究——以呼和浩特市为例

  15.我区医疗保险运行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以为例(赤峰、鄂尔多斯)

  16.“城中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的构建

  17.无障碍设施在呼和浩特地区建设利用的跟踪调查

  18.城市女性就业状况研究;

  19.生态移民与建设新农村新牧区关系研究——以

  地区为例实证研究

  20.鄂尔多斯地区贫富悬殊现状研究

  1、家庭养老保障与社会养老保险比较研究;

  2、社会学视野中的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

  3、生态学视野中的内蒙古农牧区城镇化建设;

  4、中国农村隔代抚养对儿童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5、社会工作者对我国大学生自杀的预防;

  6、浅谈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问题;

  7、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对策和建议;

  8、城市老年群体的非婚同居现象研究;

  9、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政府社会保障职能研究;

  10、弱势群体共享社会发展成果问题的社会学研究;

  11、城市郊区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

  12、当代城市农民工的社会适应分析;

  13、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

  14、我国现阶段家庭暴力的原因及整治方法初步探析;

  15、当代青年信仰缺失原因浅析;

  16、浅谈城市大龄失业人员社区就业的问题与对策;

  17、社会工作职业化背景下的社会工作专业的社会认可;

  18、浅谈农村家庭养老存在的问题;

  19、内蒙古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过程的路径与策略;

  20、旅游业发展对我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影响;

  1.呼和浩特市贫困家庭与社会救助研究

  2.呼和浩特市贫困居民家庭个案研究

  3.呼和浩特市低收入群体的生活状况研究

  4.牧区社会变迁背景下的牧民社会心理变化研究

  5.内蒙古地区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6.内蒙古地区贫困大学生幸福感研究

  7.内蒙古地区蒙汉族大学生幸福感对比研究

  8.内蒙古地区高校教师职业枯竭感调查研究

  9.内蒙古地区医护人员职业枯竭感调查研究

  10.呼和浩特市地区企业员工职业心理健康研究

  11.呼和浩特市地区企业员工心理援助计划研究

  12.学校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大学生考试作弊研究

  13.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学研究

  14.内蒙古地区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状况调查研究

  15.内蒙古地区蒙汉族大学生心理调节方式对比研究

  16.内蒙古地区大学生心理自助状况研究

  17.心理咨询中的移情现象研究

  18.对“同理心”的解读与阐释

  19.社会民众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知状况调查研究

  20.内蒙古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状况与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素质调查研究

  1,我区婚姻家庭冲突的表现和解决策略

  2,我区高校单亲家庭大学生现状研究

  3,对我区婚姻家庭中夫妻冲突—“精神暴力”的研究

  4,当代中国家庭结构的变迁趋势研究

  5,社会工作在我区的本土化研究

  6,社会转型时期我区的社会工作

  7,我区社会工作者的道德操守与伦理研究

  8,我区专业社会工作现状研究

  9,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教育研究

  10,11,12,我区高校大学生诚信现状成因分析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伦理研究

  社会转型期和谐高校的建构

  13,我区高校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13,14,15,16,17,18,19,20,1.呼和浩特市大学生考研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2.内蒙古农业大学学生兼职状况研究

  3.社会学视角下的宠物功能诌议

  4.市场经济条件下无偿献血与社会道德重建的关联研究

  5.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社会生活中的身份认同研究

  社会工作中慈善事业问题研究

  婚姻、家庭道德研究

  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公正研究

  对我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生命德育审美建构

  也谈风险社会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

  也谈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教育公平的真实障碍与现实途径

  6.符号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研究与实践

  7.城市居民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互动关系初探

  8.试论社区工作引入女性主义理论的必要性

  9.社会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及解决途径初析

  10.村级社区治理中的社会资本分析

  11.解读听证会体制下居民参与的膨胀与缺失

  12.城乡居民对社会养老方式接纳程度的地区比较研究

  13.城市居民参与节能环保的动力机制研究

  14.高校大学生消费方式的相互渗透与影响初探

  15.利益博弈背后的食品安全问题寻根

  16.从汶川大地震看民间组织在社会应急体制中的地位与作用

  17.网络虚拟生活对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影响剖析

  18.传统观念下实现男女大学生平等就业的路径探析

  19.传统养老文化对解决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启示

  20.提升大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途径探讨

  1、中国个案社会工作本土化思考

  2、论中国传统文化对个案社会工作的影响研究

  3、个案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及面对的挑战

  4、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与个案社会工作的介入——以……为例

  5、心理咨询与个案工作的有机结合

  6、社会工作的实务中心理咨询与个案工作的区别与结合

  7、家庭治疗方法在青少年个案工作中的应用

  8、个案工作在城市贫困者救助中的介入策略

  9、关于我国目前灾后危机干预及社会工作介入状况研究

  10、玛丽?里士满个案工作思想研究

  11、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模式探究

  12、罗杰斯人本主义治疗模式研究

  13、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研究

  14、联合家庭治疗模式研究

  15、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研究

  16、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的贡献与局限研究

  17、个案社会工作的优势及适用人群、适用领域研究

  18、个案社会工作在促进青少年成长方面的作用及其实施方法研究

  19、个案工作过程中的专业伦理研究

  20、个案工作中的移情现象研究

  1.各地推进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典型调查研究

  2.各地加强和完善社区建设和服务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

  3.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调查研究

  4.推进城市务工人员融入城市的新做法新经验调查研究

  5.社会诚信、商务诚信、政务诚信建设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

  6.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7.国家认同问题的调查研究

  8.我国当代社会结构变动的单项调查

  9.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变化的调查研究

  10.我国人口素质状况的调查研究

  11.城镇老龄事业发展的调查研究

  12.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13.社会转型中妇女地位变化调查研究

  14.当代社会变迁中消费文化兴起的调查研究

  15.新的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调查研究

  16.社会工作服务活动和组织建设的调查研究

  17.我国社会救助工作体制和状况调查研究

  18.我国志愿者事业的发展状况和影响调查研究

  19.新社会阶层成长的调查研究

  20.建设和健全全民医保体系的典型调查

  21.城市务工人员医疗保险改革和创新典型调查

  22.大众传媒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的影响调查

  23.时尚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24.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

  25.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评研究

篇十:社会学研究课题400个

  社会调查研究课题篇

  社会调查研究课题篇

  一、xx年大学生社会调查实践选题参考

  (选题可以自拟,以下仅为参考)

  1.校园网络购物现状调查

  2.大学生社会兼职状况的调查

  3.大学生择业观调查

  4.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的调查

  5.

  6.学生党员思想状况调查

  7.大学生勤工助学状况调查

  8.大学生网络素养调查

  9.大学生婚恋观调查

  10.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调查

  11.农民生活状况的调查

  12.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

  13.社会大众食品的消费安全意识调查

  14.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调查

  15.大学生校外住宿情况调查

  16.关于农村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调查

  17.家庭收入状况调查

  18.大学生环保状况调查

  19.农民赋税负担问题调查

  社会调查研究课题篇

  20.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

  21.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

  22.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

  23.大学生休闲娱乐方式调查

  24.某某地区老人社会保障措施实施情况调查

  25.大学生参加社会志愿服务状况调查

  26.大学生顶岗实习状况调查

  27.大学生校园文明状况的调查

  28.大学生恋爱状况的调查

  29.农村义务教育状况调查

  二、方案设计典型范例

  大学生消费情况社会调查方案

  (一)调查背景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一种新型经济学生经济逐渐发展起来。现在学生特别是大学生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的特殊群体。他们对餐饮,服务,教育,文化等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大学生没有自己独立的经济来源,却进行着一些不相称的行为。他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现象频频出现在大学生的生活中。

  (二)调查目的

  要求详细了解大学生消费各方面的情况,为大学生合理消费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社会调查研究课题篇

  1.全面摸清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与现状。

  2.全面了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与价值观。

  (三)调查对象及抽样

  因为大学生的消费不同于中学阶段,也不同于家庭消费,每个大学生都在,具有普遍性,全体在校学生都是调查对象,但因为家庭经济背景的差异,全校学生月生活支出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导致消费购买习惯与结构的差异性。为了准确、快速的得出调查结果,此次调查决定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先按其住宿条件的不同分为两层(住宿条件基本上能反映各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公寓学生与普通宿舍学生,然后再进行随机抽样。

  消费者(学生):300名其中住公寓的学生占50%。

  (四)调查内容与工具:

  1.调查工具:问卷准备、访谈卡片(见附件)

  2.调查内容: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大学生的消费观念

  (五)人员安排

  根据我们的调查方案,在学校内进行本次调研需要的人员安排具体配置如下:

  参与人员:

  项目负责人:

  调查问卷与工具准备:2名

  调查人员:4名

  资料整理与数据分析:2名

  社会调查研究课题篇

  调查报告撰写:1-2名

  (六)调查方法及具体实施

  1.以问卷调查为主,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在完成市场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制作以及调查人员的培训等相关工作后,就可以开展具体的问卷调查了。把调查问卷平均分发给各调查人员,统一选择中餐或晚餐后这段时间开始进行调查(因为此时学生们多刚呆在宿舍里,便于集中调查,能够给本次调查节约时间和成本)。调查员在进入各宿舍时说明来意,并特别声明在调查结束后将赠送被调查者精美礼物一份以吸引被调查者的积极参与、得到正确有效的调查结果。调查过程中,调查员应耐心等待,切不可督促。调查员可以在当时收回问卷,也可以第二天收回(这有力于被调查者充分考虑,得出更真实有效的结果)。

  2.以访谈为辅助调查,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由于调查形式的不同,对调查者所提出的要求也有所差异。访谈前调查员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列出调查所要了解的所有问题。调查者在访谈过程中应占据主导地位,把握着整个谈话的方向,能够准确筛选谈话并内容快速做好笔记以得到真实有效的调查结果。

  3.通过网上查询或资料查询调查统计资料:

  调查者查找资料时应注意其权威性及时效性,以尽量减少误差。因为其简易性,该工作可直接由撰写人完成。

  (七)调查程序及时间安排

  调查大致来说可分为准备、实施、研究、总结四个阶段。

  社会调查研究课题篇

  1.准备阶段:它一般分为界定调研问题、设计调研方案、设计调研问卷或调研提纲三个部分。

  2.实施阶段:根据调研要求,采用多种形式,由调研人员广泛地收集与调查活动有关的信息。

  3.研究阶段: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汇总、归纳、整理和分析。

  4.总结阶段:将调研结果以书面的形式调研报告表述出来,并进行评估。

  按调研的实施程序,可分七个小项来对时间进行具体安排:

  调研方案、问卷的设计2周左右实地访问阶段2周

  数据统计分析阶段1周

  调研报告撰写阶段2周

  社会调查研究课题

  研究课题:大学生生活压力情况调查

  (当代大学生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例如:理由一:就读时的经济压力

  理由二:固步自封的大学教育

  理由三:心理承受能力的脆弱

  理由四:不完善的大学生就业制度

  理由五:压力导致精神抑郁

  理由六:冷漠的社会文化氛围

  理由七:情感的纠葛

  理由八:厌世,自杀的诱惑等等,导致大学生学习生活方面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社会调查研究课题

  社会调查研究课题篇

  1."十二五"期间我国发展的创新驱动战略与政策研究

  2.环境审计理论和实践调查研究

  3.经济政策调控的社会影响调查

  4.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调查分析

  5.城乡基层社会管理创新调研

  6.加强和完善互联网虚拟社会管理研究

  7.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及影响调查研究

  8.高考人数下降与教育结构调整的调查分析

  9.家庭收支状况的抽样调查分析

  10.不同行业职工工资收入差距调查

  11.失地农民生存状态的调查分析

  12.农民工养老保险的调查分析

  13.食品安全问题的社会影响调查

  14.物价上涨的原因及影响调查

  15.保障性住房的实施及影响调查

  16.我校校友发展情况调查分析

  17.农村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调查研究。

  18.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模式典型调查。

  19.开发人力资源、提升人力资本问题的调查研究。

  20.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研究。

  21.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典型调查。

  22.资源节约型企业典型调查。

  社会调查研究课题篇

  23.小城镇现代化建设的典型调查。

  24.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

  25.未成年人法律保护问题调查研究。

  26.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问题调查研究。

  27.社会舆论监督的法律问题研究。

  28.公益诉讼问题研究。

  29.我国环境保护问题的法律对策。

  30.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有关法律研究。

  31.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32.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变化的调查研究。

  33.城镇老龄事业发展的调查研究。

  34.社会工作服务活动和组织建设的调查研究。

  35.我国志愿者事业的发展状况和影响调查研究。

  36.城市中农民工状况的专项调查。

  37.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典型调查。

  38.大众传媒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的影响调查。

  39.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

  40.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评研究。

  41.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42.城镇学龄前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

  43.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调查研究。

  44.大学生村官工作和生活方式调查

  社会调查研究课题篇

  45.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少年教育影响调查

  46.当代青年婚恋观调查

  47.大(中)学生身体素质、体育锻炼状况调查

  48.大学生社会交往(适应)能力状况调查

  49.青少年消费需求调查

  50.大(中)学生心理素质(健康)状况调查

  51.大学生环保意识及其行为模式调查

  内容仅供参考

篇十一:社会学研究课题400个

 399条组织社会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毕业之际是大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季节,这里以组织社会学专业为例,学生在写作论文过程中,论文题目的定位尤为重要,论文题目的选择、写作方向的定位都是一篇论文的核心问题,学术堂小编在这里根据大家的困惑,为大家整理提供了399条优秀的组织社会学论文题目,给大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一定的参考,祝各位同学毕业论文都能够顺利通过!

  1.貌离神合:市场中介组织行业自律的行政化现象研究

  2.社会资本视域下协商型社会组织的构建

  3.城市政府结构与社会组织发育

  4.校企合作育人困境分析:基于组织社会学的阐释

  5.社会资本与社区社会组织培育--以北京市D区为例

  6.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华运行现状及管理对策--以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为视角

  7.美国非营利组织国际化发展现状与趋势

  8.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分类管理探析

  9.城市社区治理的再组织化--基于对杭州市社区治理经验的分析

  10.社会组织管理模式变迁及创新路径

  11.微博空间组织间网络结构及其形成机制以环保NGO为例

  12.慈善组织公信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13.当前我国增强社会组织活力的制度建构与社会政策分析

  14.中国的社会组织培育:必然.应然与实然

  15.非政府组织的微博影响力及其影响因素--以环保非政府组织为例

  16.社会组织治理结构的转型--基于草根组织卡理斯玛现象的反思

  17.论组织环境控制追求的终结

  18.组织氛围研究:概念测量.理论基础及评价展望

  19.社会组织的独立性:合法与有效间的策略选择

  20.重建社会支持网:失独群体自组织形成机制探讨--基于上海的两个案例

  21.自组织时代的真正到来

  22.现代组织研究中的人类学实践与民族志方法

  23.残疾人组织公平.工作嵌入与工作绩效:一个典型职场弱势群体的实证

  24.组织模式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25.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治理的绩效评价探讨

  26.环境风险社会放大的组织传播机制:回顾东山PX事件

  27.政府购买服务与社会组织发展问题探讨

  28.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与员工职业成长:基于匹配理论的研究

  29.社会工作者组织承诺提升策略--台湾儿童暨家庭扶助基金会的案例研究

  30.组织化利益表达:理论假设与经验争论

  31.论社会工作在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中的介入

  32.城市基层政府与社区自治组织的良性互动关系

  33.引导社会组织参与青少年社会教育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34.健全组织:扩大村民在社区治理中的公共参与

  35.养老服务需求多元化视角下的社会组织建设

  36.台湾社会组织管理的经验.问题与启示

  37.我国社会组织体制的改革和未来

  38.谈谈加快形成现代社会组织体制问题

  39.社会组织第三方评估机制建设研究

  40.论当代中国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41.中国社会组织:成长历程与现状透视

  42.“共同体”到“联合体”:社区居委会面临的组织化风险与功能转型

  43.社区建设中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治理研究

  44.虚拟社会中的非政府组织:作用.影响及应对

  45.城市夹缝空间的绿色力量: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生长的社会政策逻辑

  46.社区社会组织与社区公共空间的生产

  47.社区组织化:增强社区参与达致社区发展

  48.社会组织带动就业的效应研究

  49.中国民间组织的主要功能.制度环境及其改进路径

  50.基于组织认知地图的隐性知识共享的实现

  51.差序格局下个人-组织匹配对大学生“村官”离职意愿影响的实证分析

  52.社会管理创新语境下农民工组织化问题研究

  53.运动企业家的虚拟组织:互联网与当代中国社会抗争的新模式

  54.为什么跨小区的业主组织联盟存在差异

  55.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组织发展与创新选择--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

  56.社区治理视野下的社区民间组织发展--以珠海为例

  57.社会组织发展:相关社会政策评析.约束与调整--社会政策视角的分析

  58.社会管理的组织创新--从“网格连心.服务为先”的“仙林模式”谈起

  59.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角色困境及其出路

  60.园区模式:社会组织发展的一种新路径--以浦东公益服务园为例

  61.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与社会自主管理创新

  62.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与成长--基于当前政治生态的分析

  63.论社会组织的社会稳定功能--兼论“社会复合主体”

  64.社区:微观组织建设与社会管理--后单位制时代的社会政策视角

  65.城市融入.组织信任与农民工的社会信任

  66.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探讨

  67.中国公民社会组织的批判性反思

  68.乡村治理变迁下的农村社会组织功能研究

  69.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战略思考

  70.委托代理视角下杭州市民间组织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实践研究

  71.团队冲突.团队信任与组织公民行为:组织公正感的中介作用

  72.非营利性组织成长发展的新路径分析--以上海浦东公益组织发展中心为例

  73.社区社会组织与社区治理结构转型

  74.组织性别偏见对女性职业发展的影响

  75.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组织结构与运行模式

  76.组织化的权力和资本与碎片化的多元利益主体

  77.作为文化的组织:人类学组织研究反思

  78.社区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作用--以杭州市为例

  79.从组织文化到作为文化的组织--一支人类学研究团队的学理线索

  80.作为当代社团的家族组织--公民社会的视角

  81.天山北坡城市群空间组织形态的识别研究

  82.选择性扶持和选择性控制:我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动向

  83.中国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对策分析

  84.政府购买视角下的社会组织发展路径思考

  85.上海社会组织建设与社会转型研究

  86.关于鼓励扶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若干思考

  87.非营利组织孵化器:一种重要的支持型组织

  88.权威阶层体系的构建--基于工作状况和组织权威的分析

  89.转型期单位内部个人与组织关系的变迁及其影响

  90.支持型社会组织:社会协同与地方治理

  91.当代中国社会组织孵化研究--以太原市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为例

  92.浅析非政府组织在应对全球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中的作用

  93.组织承诺会导致创新:目标定向的调节作用

  94.组织公民行为理论研究述评

  95.从政府选择到社会选择:民间组织发展的必由之路

  96.认知.文化和结构的三重嵌入:草根非营利组织“绿”的个案研究

  97.网络时代:青少年社会化方式的转变与共青团团结凝聚青年自组织的策略

  98.重新理解社会管理--基于社会政策与社会组织的视角

  99.游走于国家与社会之间:草根志愿组织的行动策略--以广州启智队为例

  100.社会组织发展支持体系研究--以上海为例

  101.职业高原与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离职倾向关系研究

  102.虚拟社区组织知识传播复杂网络研究

  103.基于上下级关系的沟通开放性对组织承诺的影响研究

  104.美国非营利组织的规模与结构

  105.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

  106.社会转型期城市社区组织管理改革的路径选择

  107.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公共服务的现实困境与策略选择

  108.社会系统的“自组织”与“他组织”辨

  109.非营利组织问责:概念.体系及其限度

  110.国家介入与社会组织公共性生长--基于J街道的经验分析

  111.组织支持感与LMX对离职意图的影响

  112.利益契合:转型期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一个分析框架

  113.法团主义:社会组织发展的合理路径

  114.社会多元治理视角: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效能分析

  115.社会管理创新范式:协同治理中的社会组织参与

  116.城市社区自治组织在社区管理发展中的困境及其破解

  117.政府向社区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探析

  118.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的模式创新与制度保障

  119.透析危机管理中的自组织现象

  120.非正式组织与农村社会控制研究

  121.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主体性问题

  122.促进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若干思考

  123.公民社会的发育与形成--民间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公民的有序参与

  124.组织支持感对工作投入与工作家庭冲突关系的调节作用

  125.民间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价值初探

  126.网络社群的组织特征及其社会影响

  127.治理理论下的社会组织管理探讨

  128.和谐社会视域下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区管理对策研究

  129.网络草根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SWOT分析

  130.虚拟社区组织公民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131.非政府组织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角色彰显

  132.非政府组织参与重大危机应对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应对“5·12”地震为例

  133.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组织优势及路径选择

  134.网络集群的自组织特征--以“南京梧桐树事件”的微博维权为个案

  135.农村社区建设中的自组织与社会工作的介入

  136.地方政府间合作组织的权能定位

  137.社会组织发展与社会管理创新

  138.社区社会组织发展与社会管理创新--基于宁波市海曙区的研究

  139.发挥社会组织协同社会管理作用探讨

  140.制度变迁与民间组织发展基于中国省级经验的实证研究

  141.中国网络组织:网络封闭和结构洞的悖论

  142.社会管理的组织化路径--社区民间组织的“均衡化”发展

  143.组织政治知觉类群划分及其对工作压力影响

  144.农村社会组织: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

  145.社区共同体的资源整合及其能力建设--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路径研究

  146.补充与合作:民间组织参与灾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模式创新

  147.组织遗忘及其对组织创新的影响

  148.公民社会中介组织的制度构建

  149.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现实困境及探索

  150.民间组织与专业化建设

  151.近年来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关系研究综述

  152.青年自组织能力的有机构成及其建设路径研究

  153.论江湖义气在黑社会性质组织中的影响

  154.邻里网络:自组织的社会结构--解读城市社区自治的一种分析框架

  155.基于政府视角的社区民间组织发展瓶颈问题及其对策

  156.组织的网络形式研究:综述与展望

  157.社会性别理论与社会组织发展策略探析

  158.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159.非政府组织问责研究

  160.非政府组织参与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作用空间与路径选择

  161.社会工作与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

  162.组织创新对非营利组织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163.共生理论:组织演化研究的新基础

  164.组织的学习型文化对个体创新行为的影响--动机的中介作用分析

  165.国外最新组织信任修复模型评介

  166.政府购买公民社会组织居家养老服务研究--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

  167.公共文化服务组织体系及其变迁研究--从旧思维到新思维的转变

  168.论非政府专业国际组织在中国的影响力

  169.民间组织兴起与当代社会秩序转型

  170.工作-家庭文化.组织承诺与离职意向的关系研究

  171.投资社会资本: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另一种策略

  172.中国社会组织发展问题研究

  173.社会工作行政视角下的民间组织与政府关系构建

  174.农村合作组织的社会学分析

  175.后单位时代社会管理组织基础的重构--以“中间社会”的构建为视角

  176.自组织集体行动的个人动机.意义建构与整合机制--以草根志愿组织为例

  177.公共组织的未来形态:合作型组织--基于现代公共组织面临的环境和挑战

  178.建构中的公民社会--以维权组织和倡导性组织为例

  179.苏州新型农村社区组织建设实证研究

  180.传统社区资源动员与农民有组织抗争

  181.社会组织培育与社会建设制度框架建构

  182.主动性人格--积极组织行为学新视角

  183.转型期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184.员工情绪智力对组织公民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

  185.社会工作组织模式创新的若干思考

  186.浅析社会组织与政府关系发展的新特点

  187.协同治理视野下的地方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之间的良性合作关系

  188.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组织发展及社会功能研究

  189.组织长寿研究--基于企业.大学与宗教组织的比较

  190.社区民间组织成长中的精英捕获:问题与对策--以社会管理为视角的分析

  191.养老服务社会化:政府.社区.社会组织三方合作的实践模式

  192.社区服务与社区自组织能力:基于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的案例分析

  193.农村社会组织建设对策研究

  194.组织抗逆力问题研究

  195.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两种表现及民间组织应对的研究

  196.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197.青少年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特点与成因分析

  198.公共危机管理中的组织学习研究

  199.技术与组织关系的三个视角

  200.城市社区自组织能力及其指标体系

  201.自组织视野下的社区志愿服务及其发展路径

  202.社团组织的发展路径研究:基于公共服务参与的考察

  203.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推进民间组织发展

  204.我国农民组织化模式探索与创新

  205.组织内部因素对组织认同的影响模型构建

  206.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的体制.政策法律路径

  207.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途径和方式研究

  208.农民组织化:农村社区发展的内源基础

  209.社区自组织视野下的社区调解能力提升

  210.西方组织合法性理论评析

  211.社会资本视阈下两种农村民间组织比较研究--以湖南四县民间组织为例

  212.个人-组织匹配.组织支持感与离职倾向--工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

  213.论我国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困境与对策

  214.文化视野下乡村民间组织转型动因研究

  215.英文文献中的中国组织现象研究

  216.非营利组织概念界定中的争议点研究

  217.浅析组织文化与组织认同的关系

  218.社会的再组织化:现阶段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的重要课题

  219.组织氛围.组织变革以及两者关系研究

  220.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组织承诺形成机制实证研究

  221.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在我国乡村社区管理中的角色分析

  222.自由职业者的从业选择与从业方式探析

  223.主动性人格与工作绩效:个体-组织匹配的调节作用

  224.论社会以及组织结构的“非中心化”

  225.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关系:博弈.冲突及其治理

  226.群体组织公民行为研究现状与展望

  227.公共危机治理中的非政府组织参与

  228.法人团体:一种“总体的社会组织”的想象涂尔干的社会团结思想研究

  229.论信任.合作以及合作制组织

  230.责任意识.公平感与组织公民行为之关系研究

  231.中国民间组织的发展困境及解决对策

  232.近十年国内民间组织发展的制度环境研究综述

  233.我国非政府组织志愿失灵问题探讨

  234.非营利组织筹资策略研究

  235.重塑社区文化,提升社区共同体的文化维系力

  236.城市社区民间组织中的非法人化现象:问题与应对

  237.我国民间组织的“草根”境遇及现行登记管理制度之改革

  238.侗族传统社区组织变迁分析--以湖南通道阳烂村为例

  239.人类学对现代组织及其文化的研究

  240.社会学组织分析中的新老制度主义与教育研究

  241.虚拟社区的自组织特征及其规则生成问题

  242.社会资本与社会组织运转--以甘东用水协会为例

  243.个人-组织契合度量表的研究

  244.非营利组织合作网络及其联结机制

  245.农村公共事务治理--政府.村组织和社会组织的角色

  246.民间组织发展与中国公民文化的成长

  247.论社会组织管理的创新

  248.社会网研究的架构以组织理论与管理研究为例

  249.学习型组织整体系统的构成及其组织系统与学习能力系统之间的关系

  250.城市新型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实证研究

  251.社会学视野下的组织公民行为分析

  252.社区自组织与直选成本--以武汉市柴东社区和宁波市澄浪社区为个案

  253.中国非营利组织研究的新进展

  254.帕森斯社会组织思想的几个问题

  255.社会转型与二元组织结构--中国特色的二元结构研究之三

  256.组织和制度变迁的社会过程--一种拟议的综合分析

  257.政治特性.效率误区与发展空间--非政府组织的现实主义理性审视

  258.城市社区民间组织与驱动功能分析--以南京鼓楼区社区民间组织为例

  259.论非政府组织与社会弱势群体

  260.中国城市基层自治组织的“内卷化”及其成因

  261.寻找非营利组织存在的理论根据

  262.公共关系:组织形象概念辨析

  263.组织公民行为在四种组织文化类型下的差异研究

  264.CORPS模式下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指标的构建

  265.打造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

  266.构建非营利组织行业自律机制的探讨

  267.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影响作用及其发展导向

  268.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69.从社会现代化转型认识民间组织发展

  270.论社区自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角色归类及自治功能

  271.组织格局:抽象社会中的社会组织

  272.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动力.机制与作用

  273.非营利组织治理及其治理结构研究:一个对比的视角

  274.非营利组织理事会角色与责任研究--基于中美比较分析的视角

  275.现代社会中个人与组织如何联结:理性的行动关联

  276.非政府组织发展与政府职能转变

  277.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

  278.民间组织与社会发育

  279.关于非正式组织研究的情感社会学理论解析

  280.非营利组织与企业联盟的动机.风险与控制的分析

  281.对我国非营利组织营销的思考

  282.浅谈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忠诚度

  283.民间组织与社会治理

  284.中国非营利组织筹资能力建设思考

  285.公益与效率:中国非营利组织的目标体系研究

  286.社区组织行政化:表现.原因及对策分析

  287.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组织公民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288.多维视角下的国际非政府组织

  289.走向良性互动: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关系探讨

  290.城市社区非营利组织发展障碍和对策研究

  291.科层制下组织成员的参与自主性:困境与超越

  292.社区民间组织的特征与功能定位分析

  293.消除人际沟通障碍实现组织有效沟通

  294.人民调解的社会化与再组织对上海市杨伯寿工作室的个案分析

  295.实践.学科和范式:组织理论变迁综述

  296.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功能及其分类

  297.公共治理视角下的非营利组织公共责任机制

  298.和谐社会建构中的民间社会组织及其社会政策

  299.中国公民社会组织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分析

  300.公共组织结构的发展趋势研究

  301.传销组织精神控制模式探析

  302.论虚拟社区的自组织现象

  303.工作与组织特征对工作倦怠影响研究

  304.组织合法性的探讨

  305.社区自组织能力的有机构成及其提升途径

  306.从组织生态学视角看民间组织及其社会政策

  307.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的非营利组织参与

  308.论公共服务市场化与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309.志愿失灵:组织理论视角的分析与治理

  310.澳大利亚非营利组织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311.从社会运行角度看我国“草根”民间组织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312.心理契约履行和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

  313.组织链:现代社会的一种组织间关系

  314.国外非营利组织理论的研究进展

  315.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面临的难题及其成因

  316.非营利组织绩效预算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7.非政府组织在应对公共危机中的角色与地位探讨

  318.中国组织情境下的组织公民行为

  319.由冲突走向合作: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公共合作行政模式构建

  320.论组织公民行为的本质.概念纬度与研究意义

  321.论我国社区自组织的自治困境及其成因

  322.我国社区民间组织的成长

  323.城市居民社区自治组织发展初探--以业主委员会为例

  324.公民社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及其发展途径

  325.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苏南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问题与对策

  326.从慈善组织公信力维度论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327.非政府组织与农民工权益的维护--以番禺打工族文书处理服务部为个案

  328.我国非营利组织评估体系研究

  329.非营利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困境

  330.论政府与民间组织合作互强的逻辑选择

  331.论公共组织整合的三种模式

  332.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来源:国外的经验与启示

  333.由“碎片化”走向“组织化”--中国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构想

  334.农村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双重效应与理性选择--以构建和谐社会为视角

  335.民间组织研究的多维理论视角析评

  336.慈善捐赠.公共物品的自愿提供与非营利组织

  337.有限理性思路的扩展与补充--基于组织决策视野中的思考

  338.论和谐社区建设中“社区民间组织”的培育和发展

  339.非营利组织的商业化探讨

  340.国内外非营利组织研究述评

  341.“大力支持,积极参与”:组织内部集体抗争中的高风险人群

  342.社会组织化与社区治理研究

  343.对非政府组织概念和性质的再思考

  344.社会心理测量中降低主观性偏差的方法探索

  345.非营利组织社会责任及测度

  346.自组织与社区共同体的自组织机制

  347.社区组织建设:构建和谐社区的有效路径

  348.西方国家对青年和青年组织意识形态渗透的手段研究

  349.多重理论视角下的组织适应性分析

  350.我国非营利组织的资金困境及化解建议

  351.非营利组织绩效提升的策略研究

  352.社区组织体制创新刍议

  353.社会组织与当代中国社会组织法制建设

  354.我国社区非营利组织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355.非营利组织中的志愿者及其管理

  356.西方非营利组织理论述评

  357.北京城市新型社区自治组织研究--简析北京CY园业主委员会

  358.非营利组织运行机制的转变与社会性企业的公益效率

  359.我国非政府组织的社会管理视域

  360.论非营利组织社会公信力的建设

  361.城市社区组织结构的重建

  362.在村委会选举竞争派系的夹缝中

  363.城市社区建设与社区自治组织的发展

  364.正式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一种社会学的分析视角

  365.中国非营利组织行为的研究现状与未来趋势

  366.青年组织与青年的政治社会化

  367.“自组织悖论”与社会组织进化动力辨识

  368.柏特南.公民社会与非政府组织

  369.在工厂化和网络化的背后--组织理论的发展与困境

  370.资源与交换--中国单位组织中的依赖性结构

  371.“社会组织”的含义.功能与类型

  372.社区自组织的要素与价值

  373.“跨单位组织”与社会整合:对单位社会的一种解释

  374.中国非营利组织成长机制分析--自主治理的视角

  375.论组织中的人际关系与组织绩效

  376.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官民二重性”分析

  377.论现代社会的组织多元化及其结构优化

  378.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之困境及对策研究

  379.近十年我国民间组织研究综述

  380.关系与信任:乡村民间组织生长成因分析

  381.中国城市社区非营利组织面临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382.社会组织研究综述

  383.开放组织的权力与合法性--对资源依赖与新制度主义组织理论的比较

  384.从欧美国家的经验看政府推动非营利组织发展的路径

  385.超越正式与非正式的界限--当代组织社会学对组织的理解

  386.政府与社区组织:从纵向控制到横向互动--基于交易费用视角的考察

  387.“大组织”对“大行为”:基于关键词分析的我国组织行为学研究现状

  388.国家威权.市场.信念与宗族组织--一个经济社会学的解释

  389.充分发育的民间组织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环节

  390.非政府组织研究:一个正在兴起的热门课题

  391.城市社区管理与自治组织的发展

  392.非营利组织管理:美国的经验及启示

  393.当代中国城市社区组织管理体制:模式分析与改革探索

  394.中国职工组织承诺的结构模型检验

  395.中国背景下的人际关系及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396.“双重管理”体制下的民间组织──以三个民间环保组织为例

  397.道德理想·组织力量与志愿行动--简论志愿者行动的动力机制

  398.现代中国社会基层组织的历史变迁

  399.非营利组织与社区发展

推荐访问:社会学研究课题400个 研究课题 社会学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