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移动智能终端(10篇)

时间:2022-12-01 15:00: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充分发挥移动智能终端(10篇)充分发挥移动智能终端  疫情防控背景下移动智能终端对高校课堂教学的影响及应用对策研究  摘要:岁末年初,一场新冠疫情,使得移动智能终端影响着当前教育的发展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充分发挥移动智能终端(10篇),供大家参考。

充分发挥移动智能终端(10篇)

篇一:充分发挥移动智能终端

  疫情防控背景下移动智能终端对高校课堂教学的影响及应用对策研究

  摘要:岁末年初,一场新冠疫情,使得移动智能终端影响着当前教育的发展走向,移动智能终端的引入,对传统课堂的影响与改变是巨大的,它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之上满足了师生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学习需求,也让教学思维的整体走向发生了转变,成为当前高校课堂教学的新宠。本文以超星学习通平台为例,对疫情防控背景下移动智能终端对高校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响及应用对策进行研究。

  关键词:课堂教学;移动智能终端;超星学习通;应用策略

  一、引言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高校延期开学。为了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需要积极开展在线教学。为了阻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向校园蔓延,教育部推迟了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时间,并发布了《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为确保“教学内容不缩水、教学质量不降低”,结合我校实际,将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与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对接,教师按原定教学计划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线上教学。2020年2月开始,我们按照本学期教学计划安排开始了本学期课程线上教学工作。本文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以《酒店管理概论》课程录播课教学实践为例,结合酒店管概论课程特点,使用科学出版社的电子版教材,根据教学进度完善PowerPoint课件、录制视频,将学习资料上传超星学习平台,通过“超星学习资源+录播+直播答疑”开展教学活动。本文基于特殊时期的特殊教学模式对高校传统课堂的影响和对策进行分析。

  二、移动智能终端对高校课堂教学的影响

  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给高等教育带来深刻影响和变革,教育教学方式不断发生改变。作为课程教学的辅助工具的移动教学平台,教学资源丰富,网络教学功能模块齐全,为教育和教学带来了新的变革。线上资源与线下课堂进行有机融合,优势互补,学生在线上学习和线下实践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有了明显提高,学生也能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展开自主探索,完成课堂教学上的知识延伸,也给教师带来了更大的教学自由度,展现了移动智能终端在高校课堂教学的巨大影响力。

  高校课堂日益受到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状态也由此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同时,上课玩手机,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也不可避免。这些变化给教师的课堂教学与管理带来了一些挑战,准确把握这些变化情况,并在教学与课堂管理上做出相应改革和创新,成为高校教师应对挑战和确保课堂教学效果的必需。

  三、高校教师应对移动智能终端进课堂的对策

  1.合理规范移动智能终端在课堂的使用

  智能手机进入课堂几乎是势不可挡,如何对其进行适度限制,合理规范在课堂的使用范围。首先,教师应该明确向学生表明智能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在课堂的使用原则。其次,对于那些有利于课堂教学的使用行为,比如对某些文字较多的重要知识、有价值的图片等等的拍照行为,教师不应阻止。第三,为尽量减少课堂拍照和手机上网百度行为,教师可将上课的讲义印发给学生,或发布在学生班级群中,让学生提前预习和了解,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相应

  减少干扰课堂教学的行为。第四,教师平时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反馈和课堂诉求,并予以积极回,从而建立和谐的课堂关系。

  2.教师应提高课堂教学的价值和吸引力

  很多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真实反映出高校课堂教学目前的尴尬,究其本质原因,与高校对教师的考核机制相关,即重科研,轻教学。对于科研的过分重视使很多教师把大量时间放在了课题和项目上,对教学的重视不够,以致课堂吸引力不够。对于高校而言,科研固然重要,但教学却是任何高校的立校之本,如果不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即使教师本人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那也不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所以,高校应该坚持教学的基础地位,增加教学在考核机制中的分量和地位,加大对教师教育教学情况的考核,激励教师刻苦钻研教学法,提高课堂的价值性和吸引力,教师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的教学内容上来,才能让学生有听课的欲望,也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学生在课堂随意使用手机的冲动。

  3.教学设计着眼学生能力培养,强化课堂体验感与参与度

  强化学生的课堂参与是防止学生注意力分散的有效方法,比如《酒店管理概论》让学生去酒店实地考察,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参与过程中,学生需要围绕参与项目进行积极思考或进行动手操作。首先,教师应拓宽课堂参与形式,不限于问题回答、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单一形式,应拓展情景模拟、方案设计、主题辩论、项目研究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活力和创造力;第二,重视参与过程的组织,对全班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对那些需要深度参与的活动,如项目研究、主题辩论、方案设计等,要求以分组竞争的形式进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对于每一次参与,要求学生有前期的调查,并制作出反映最终成果的PPT,然后选派代表在课堂进行公开讲解和展示,其他小组成员要在讲解和展示结束后对方案或作品进行点评,从而给每位学生提供发表意见和观点的机会,由教师作最后总结性发言。第三,教师应强化对课堂参与的考核,加强这类形式在平时成绩中的考核地位,从考试层面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督促学生重视每一次参与,提高参与的实际效果。

  四、结论

  教学是一门艺术,其艺术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本领以及课堂掌控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研究教学主体的变化并采取针对性的教学对策,对智能终端的偏爱以及普遍性“武装”无疑是目前教学主体的一个重要变化,作为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变化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消极和积极影响,在课堂管理上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在教学方法上勤于钻研,勇于创新,让移动智能终端成为课堂教学的推进器而非绊脚石,正视到它的存在及合理性,并通过现在数字化网络的技术手段,还原科技在教学中带来的无穷力量。

  参考文献

  [1]李萌,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2018;[2]程振林,移动学习研究现状分析:西部素质教育,2016。

  【项目】本研究受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移动智能终端在陕西民办高校课堂互动教学模式中的应用研究(立项号:XGH17237)资助。

  【作者简介】巩妮(1989-),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景区开发,旅游文化,讲师

  宁伟(1985-),男,硕士研究生,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研

  究方向:思政教育,民俗文化,讲师。

篇二:充分发挥移动智能终端

  移动智能终端在教学管理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移动智能终端在教学管理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摘要】移动智能终端在教学管理应用中存在着过分依赖计算机技术、学生自控能力差、课堂减少了师生之间的互动等问题。改进对策主要是:提升学生课堂实践能力,减少对移动终端智能设备的依赖;教学管理要在增强学生自我约束力的前提下使用移动终端设备;利用移动终端设备进行课堂内外的讨论。

  【关键词】移动智能终端;教学管理实践;问题;对策

  移动智能终端是在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是指具有多媒体功能的移动设备,它能够像电脑一样具有相对独立的操作系统,支持功能的扩充,学校管理人员可以按照自己的工作需要进行各种软件的安装。有了移动智能终端的支持,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会变得更加简单和便捷,因此在实践过程中要尽量减少设备问题的存在,增强移动终端设备功能的使用。

  一、移动智能终端在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移动智能终端背景下教学管理处于两难的境地

  教学管理主要是指在学校中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以及师生进行管理。教学管理的责任主要是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安排教学活动,并且对各个阶段进行监督,找出问题,提出对策。在传统的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学管理者会深入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中,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总结,通过教学监测,找出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然后对教师进行培训,以此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移动智能终端加入到教学管理中,使教学管理变得更加简单方便,工作人员可以根据移动终端提供的种种数据,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在教学管理中,移动智能终端逐步代替了传统的PC机。WIFI网络连接这种形式把移动智能终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和老师以及学校管理者过于依赖科学技术,在动手动脑方面的积极性降低了,变得越来越懒惰。这种情况在学生身上的显现尤为重要,例如: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的越来越少,而多数是对手机等设备进行关注。从教师角度来看,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时间越来越多,甚至有些教师已经不再利用板书进行教学,完全是多媒体的满堂灌,对学生的真正教授时间大大减少,实际的讲授能力也大打折扣。从这两个方面来看,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教学管理就是难上加难,虽然工作方式简单了但是工作内容却变得非常复杂难以掌控。[1]

  2、学生在移动终端的影响下自控能力差

  当前世界经济和科技共同腾飞,人们每天都生活在高速发展的科技中,各种移动智能终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也同样改变了学校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模式,例如,QQ、微信、微博、多媒体课件等等的出现,对学生主流学习模式产生了影响,这种新颖和时尚的生活也带动着千万学生的情绪。网络世界的精彩使得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目标发生了改变,在学生的眼中,传统的课堂学习过于枯燥乏味,而智能终端设备中的各种内容显得丰富多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对此很多学生便失去了自控能力。这种自控能力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在课堂上开始利用手机电脑等进行各种娱乐项目,手机游戏者居多,以此来度过“无聊”的课堂时光,这种做法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质量的影响,同时还对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破坏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气氛。其次,一些学生没有节制的沉迷在网络中,甚至给学生心理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不能进入正常的学校生活圈。可以说,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的真正的学习秩序被打乱,教学管理在目标上以及方法上就需要进行变革,获取移动智能终端对学生有利的一面,去除糟粕的一面,逐渐恢复正常的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树立健康的校园学习环境和气氛。最后,移动智能终端让学生拥有了无拘束无限制的网络浏览条件。网络的发达,各种终端设备的出现,让学生的世界不仅仅局限在书本上,在网络中会出现各种信息,其中也包含不健康的信息,以此看来移动智能终端对学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教学管理者必须清晰地认识到,不健康的网络信息对学生的成长和学生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的构建将起到阻碍作用。教师和学校必须进行重视,充分利用移动设备的信息使其给学生的成长带来益处,减少矛盾的滋生,减少不良信息对学生的侵害。[2]

  3、移动智能终端在课堂上减少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

  多数学校已经实现了将移动智能设备用在教学管理和课堂教学中。但是,移动智能终端的出现,让传统的教学平台变成了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传统的记笔记方法也变成了对课件进行拍照,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思考更变成了手机百度等等,这些现象对传统课堂是一种沉重打击。从教育效果这一角度来看,有效的教学方式应该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而不是教师和学生各处一边。好的课堂应该是师生之间互相问答、共同讨论,形成一种互动局面,创造愉悦的课堂氛围。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下,教学平台发生了改变,多种智能终端技术出现,音频视频与教学同步,这样就大大的减少了师生之间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若师生间的互动越来越少,会极大的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学科的理解深度,这样教师的教学目标就很难实现,教学计划也不能顺利地进行,如此以来,学校的教学管理也面临着新的问题。那么就要倡导师生,在利用各种移动终端设备的前提下,更要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并且让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积极的发挥作用[3]。

  二、移动智能终端在教学管理中的改进策略

  1、提升学生的课堂实践能力,减少对移动终端智能设备的"依赖

  学生学习的重点在于动手去做,理论学习的目的是为实践做准备。那么在智能移动终端设备的支持下,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保证,在此,对于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来说,要充分的利用移动终端的便捷性和先进性,为学生开展教学计划。首先,教学管理的内容要包含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监测,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的实效,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制定学习方案,将课堂时间进行有机划分,例如每一个时间学生应该完成哪些学习任务,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都加入到学习计划中。在这种模式的影响下,学生会慢慢地适宜此种节奏,从而减少对移动设备终端的依赖性,学会对其进行有效地利用。其次,教学管理要将教师教学进行完善。教师的教学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认识到课堂的重要性,也要认识到学生对移动终端的依赖性,因此课堂上使用多媒体的次数应该控制在一定时间段内,不能采取移动多媒体终端满堂灌的方式。教师要引领学生去主动思考和实践,例如,在物理课堂上,教师可以把一些物理知识用多媒体展现出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之后带领学生进入真实试验中,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掌握具体知识[4]。

  2、教学管理要在增强学生自我约束力的前提下使用移动终端设备

  学生在移动终端设备的影响下出现了自制力差和心理不健康等情况,那么学校的教学管理老师就要充分的对这一现象进行认识,减少不良网络对学生的影响力。首先,对学校的网络信息进行筛查,减少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对学生的影响力,创建安全的、有益的学习环境。其次,学校要引导学生多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到不同的乐趣,减少学生课余时间内对网络游戏等的痴迷性。对一些校园网络侵害学生身心的事件进行播放和宣传,让学生清楚其中的利害,并且学校要多组织一些讲座或者其他宣传活动,让学生时刻谨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要学会利用网络好的一面去学习,远离网络中的糟粕内容。

  3、利用移动终端设备进行课堂内外的讨论

  教学管理在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使用。好的方法是成功的基础,也是提升教学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讨论,首先讨论的是对课堂上的内容利用移动终端进行的互动。在移动智能终端的支持下,已经形成了多个终端的同步教学平台,这样学生可以在任意地点参与课堂学习,也就是说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和学生可以选择特定的时间共同完成课堂内容的讨论。例如,中文系教师在教授学生进行古代文学欣赏时,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进行文学展示,然后给学生提出具体问题,让学生与教师开展讨论,大家说出自己对此篇文章隐含的时代背景和作者思想的不同见解,并且对当时的社会状况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一个时期内,古代文学中蕴含的不同思想流派。教师通过移动终端可以听到不同学生的不同课堂声音。其次,在课堂外进行师生互动。教师要在教学中调动起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在课前和课后针对学习内容与学生进行沟通,为学生的学习提前预热。例如,教师在上课以前可以通过QQ或者微信朋友圈群发等方式告知学生今天的学习重点,然后给学生传送一些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

  网络资源来开展网络学习公开课,但是要注意在课堂上的时间,不能完全依靠网络进行授课。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智能移动终端背景下的教学管理问题以及对策进行了分析,在以后的教育发展中管理者要抓住移动终端带给学生的益处,尽量减少不良信息对学生的侵害,并且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引导,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实践锻炼。教学管理者要利用智能移动终端设备进行多向性知识的获取,以移动终端来辅助教学管理,从而更有效地开展学校教务教学管理工作。

  作者:魏玮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霍莉萍.移动智能终端在培智信息课堂的应用实践与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5(4)153-153.

  [2]贾桂霞,兰聪花,吴步梅等.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移动智能终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4(6)203-204,207.

  [3]彭海.浅析志愿者活动在大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10)84-86.

  [4]蒋立维.移动智能终端对高校课堂教学的影响和对策研究[J].华章,2013(23)172-172.

  [5]苏统秀.论移动智能终端在提升课堂教学互动性中的应用[J].读与写(上,下旬),2015(9)50-50.51.

篇三:充分发挥移动智能终端

  智能移动终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思考

  左登登

  【摘

  要】Along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smartmobileterminal,itsfunctionssuchasconvenienceandpracticalityhasbeenincreasinglyknown.Thisthesisanalyzesthebackgroundoftheapplicationofsmartmobileterminaltohighereducationfield,andthenanalyzesitsapplicationtargetsinhighereducationfieldinaspectsofdevelopingsynchronousplatform,sharinginstructionalresources,strengtheningafter-classinteractionandpromotingSelf-regulatedlearning.%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它所具有的便捷性、实用性等强大功能展露无遗。本文首先分析了智能移动终端可以应用到高等教育领域的背景,然后从建立同步平台、共享教学资源、加强课外互动、促进自主学习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目标。

  【期刊名称】《电子测试》

  【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2页(P132-133)

  【关键词】智能移动终端;高等教育;应用

  【作

  者】左登登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江苏南京,21110【正文语种】中

  文

  0引文

  根据新华社新媒体中心2013年5月对外发布的《崛起的中国新兴媒体—中国新兴媒体发展报告(2012-2013)》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超过42%,中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5.69亿,突破6亿指日可待。中国手机用户已突破11亿,平均每10人拥有8部手机,中国手机网民将会达到7.21亿,全面超越PC网民。这些数据也告知我们,中国人的阅读学习生活方式已经随着新兴网络终端的出现而改变。

  1智能移动终端概况

  1.1智能移动终端是具备开放的操作系统平台、PC级的处理能力、高速接入能力和丰富的人机交互界面的移动终端

  移动终端的移动性和网络浏览功能可以让学习者摆脱环境的束缚,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接入移动网络获取学习资源,从而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了学习者对泛在学习的诉求。主要的智能移动终端系统大体有三种类型:Google的Android操作系统,苹果公司的IOS操作系统和微软的WP操作系统当然智能移动终端具备强大的功能.1.2智能移动终端应用到高等教育领域的背景分析

  凭借当前基本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师生通过使用智能移动终端访问移动教学系统进行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导向的交互式的教学活动。在高等教育领域,通过智能移动终端进行交互式学习的方式日益兴起。下面笔者对智能移动终端应用到高等教育领域的背景进行简要分析。

  3G技术的快速的发展及其所带来的高速的使得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更具有便捷性、互动性和即时性。另外,随着数据通信与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快速发展,第四代移动通信开始兴起,这将为智能移动终端占领广阔的市场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4G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超过100Mbit/s,相比3G的2M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提高了50倍的速度,4G通信可能是一个比3G通信更加完美的新无线世界。

  WIFI技术的出现,其组网方便,易于扩展等特点,带给了我们更大的便捷。智能移动终端能更加便捷地与互联网相连接,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的需求。无线接入和高速传输是WIFI的主要技术优点。根据无线网卡使用的标准不同,WIFI的速率也有所差别,其中IEEE802.11b的最高速率为11Mbps,IEEE.80211aIEEE.802.11g的最高速率为54Mbps。WIFI的覆盖半径可达100米,相对于蓝牙、ZIGBEE技术覆盖范围更广。

  2高等教育现状

  2.1高等教育大众化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第七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1%,在校生已超过2300万人,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造成的直接影响便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越来越多,规模不断扩大,从而为智能移动终端应用在高等教育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接受教育的人群素质明显得到提高,在精神层次方面寻求满足感的愿望越来越迫切。许多人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把目光转向了电子产品,其中最受关注,最具有竞争优势的就是智能移动终端。

  2.2交互式学习需变革

  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交互式学习以研究、讨论为主要形式,进行思想交汇,达成思想和智慧的共识,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以促进人的主体性不断提升。互动学习,在笔者看来,不单单指的是个体性学习,也不只是纯碎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学习,而应该包括生生之间不断的交流学习,这样才能实现知识在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分享。而班级授课制的交互式学习方式仅仅满足了师生之间的课堂的互动,因此怎么处理好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成为智能移动终端能够广

  泛地被应用于高等教育领域教学的首要问题。

  2.3目前高等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等教育不断的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也为智能终端设备应用于高等教育领域提供了契机。第一,在职研究生无法与学术型研究的学习同步,学术研究生上课时间明显多于在职研究生,最终的效果不可同日而语。第二,高等教育阶段的教学主要在课堂完成,课后学生、老师交流互动非常少,不利于深入学习。

  3智能移动终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目标

  3.1建立“多终端音频、视频同步平台”

  在研究生层面,上面已经提到在职研究生和学术型研究生的学习无法同步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没有一个可以对现场教学进行直播,我们可以把课堂现场全景直播到智能移动终端上面,从而达到建立一个“多终端音频、视频同步的平台”,这样无论是在职研究生还是学术型研究生都可以在同一时间,接受无差别的教育。学习者通过这个平台不仅可以听到教师的声音,而且可以清楚地看到老师的课堂神态等。教学者可以像面对面授课一样,观察学习者的神态,调整课堂氛围;教师和学生通过这个平台可以相互交流,教学者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在线回答,解决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问题,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平台架构图:

  3.2利用智能移动终端共享教学资源

  针对那些因各种原因无法直接或者远程参与课堂授课的学生,建立一个终端共享平台,教学者可以把教学资源放到这个共享平台上,这样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下载共享的教学资源,从而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例如,大家所熟知的腾讯QQ,同学或老师可以把相关资料上传到群共享里面进行资料共享,这为那些无法参与课堂的或者想课下学习的同学提供了学习的资料。另外,还有很多共享资料的网站、软件、邮箱等等,比如说爱问资料共享、百度文库、考研论坛等。

  3.3利用智能移动终端实现课前预习和互动

  根据赛迪顾问发布的《2010-2011中国移动互联网终端市场研究年度报告》,现在的移动智能终端软件应用领域中,教育等非娱乐性应用将占据越来越主流的地位。说明了智能移动终端为教育服务的功能越来越明显。

  3.4利用智能移动终端提高高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智能移动终端能否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显示出优势,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能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智能移动终端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实现3A学习理念(anytime、anything、anywhere,即任何时间、任何事情、任何地点)。利用智能移动终端,学习者可以选择在琐碎时间任意地点进行学习活动,如在家,在咖啡厅等,从而摆脱了学习非得去自习室图书馆或者书房的限制,自主学习过程更加方便。

  参考文献

  [1]乔军,吴瑞华,熊才平.智能移动终端的教学应用及前景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3.[2]李院民,谭文群,侯友国.基于WIFI的井下无线智能终端的设计[J].科技广场,2010.8[3陈卫东.教育技术学视野下的未来课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篇四:充分发挥移动智能终端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

  【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高校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课题名称: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高校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关键词:移动智能终端;移动学习;教学模式改革

  申报级别: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

  课题类别:青年课题

  学科分类:信息技术

  研究类型:信息技术

  预期研究成果:

  立项号:

  课题设计论证

  (一)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当前高校传统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往往因为教室空间、学生人数、学校硬件设备等方面的客观原因而受到限制,学生的主体性难以得到发挥,创造性受到破坏,极大抑制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影响了教学效果。目前我国正在加速教育改革的步伐,高校课堂教学迫切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进行深刻反思,随着移动智能终端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普及,以及无线WiFi在高校校园的全覆盖,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移动教育与传统教育融合必然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这也为高校教育在信息社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必然成为高校教育的延伸,对其实现有效补充和优化。

  在美国教育界兴起了教学互动应用TopHatMonocle、英语学习应用Voxy、“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KhanAcademy、Coursera和2U,这些都是基于移动智能终端服务于教育教学的成功案例。

  国内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1年12月份做出了关于“移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的立项通知,以移动智能终端为基础的移动学习从此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让传统被动式学习模式开始被打破。

  本项目通过学生移动智能终端与传统课堂的融合,力图创建一种“移动课堂”教学模式。一方面提供一个课堂交流平台,通过提问

  方式,让老师随时掌握他们的听课效果,通过投票调查、小测验,或多项选择题方式,来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内容,对传统课堂内进行有效补充;另一方面打破时间、空间的局限,学生可以通过“移动课堂”线下学习、读书分享、案例研讨、教师答疑、作业分发、收集、批阅、测试等,对传统课堂实现良好的延伸扩展。此项目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变更了学习主动权对象,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鼓励学生建立团队协作,探讨并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碎片时间,合理安排学习进度,完成课程的全面完整学习。对建构富有成效的高校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协作讨论、获得结论的过程,实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目的,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协作、实践能力,造就和培养出会学习、善思考、敢质疑、能创造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理论及实践意义,同时对促进高校传统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方法的改进,带动广大高校教师进行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与实施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在移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本课题的主要目标是探索如何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到传统高校教学模式改革中,以此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提升教学质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基于新的教育教学理论,针对传统课堂的教学方法、教学

  手段的改革;切实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从而给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活力,使素质教育得以落实;

  (2)基于移动智能终端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遍性和大学校园无线WIFI的全覆盖,设计灵活的“移动课堂”交流平台,即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独立思考,回答课堂问题,促进课堂教学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3)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学习平台,提供丰富教学资源、教师答疑、学生自测等环节,实现传统课堂的延伸学习,降低学生学习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碎片化地完成课程学习。

  2、研究内容

  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下,具有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强、效率高、受众面广等优势,但是传统课堂授课如何有效处理教与学的融合问题,如何有效规避传统的“注入式”或“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本项目研究的出发点。通过把移动智能终端引入到传统课堂教学中,建构一种移动课堂教学新模式,实现教学理论、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形式、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以及师生角色等诸多方面的深刻性、革命性的变革。力图通过移动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学过程的个性化、教学手段的多媒体化,采取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交互式”、“导学式”教学,同时融合诸如问题法、讨论法、案例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尽可能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师生合理有效互动,实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1)研究、建构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移动课堂与传统课堂相融合的教学新模式。

  (2)研究、设计适合新教学模式的各种形式的学习资源,比如视频、图片、文字、试题库等;

  (3)研究、探寻新教学模式检验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及创新、协作、探究能力的课堂组织形式。

  3、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本项目所研究的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移动课堂”平台作为学生自主、协作学习的重要平台之一,在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移动网络环境学习的能力,掌握现代学习技术和现代学习方法,培养研究性学习能力以及个性化人才培养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传统课堂+移动课堂”,二者虚实结合、功能互补,成为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现代新型课程教学模式。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补充和延伸。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依据现代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育技术理

  论、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移动学习理论来完成研究。

  2、研究方法

  (1)文献法:广泛收集整理文献资料,包括移动学习、建构主义理论等理论知识。

  (2)行动研究法: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方法,设计一个适合某课程的移动课堂教学平台,并在教学中不断推广,逐步更新,使移动平台更好地为本课程教学服务。

  (3)教育经验总结法: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3、技术路线

  (1)学习建构主义理论,将理论运用到移动课堂平台的设计中,选择某种开发工具,搭建移动课堂平台;

  (2)将移动课堂平台运用到某门课程教学中,辅助传统课堂教学,加强与学生沟通,获得学生反馈意见,评估学生使用情况,进一步改进设计。

  (3)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交流(专题研讨、论文撰写、经验交流)。

  4、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4年9--10月)

  资料收集梳理,背景调查与现状分析、协商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完善课题理论准备。

  (2)实施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9月)

  设计一个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移动课堂平台;撰写相关的科研论文。

  (3)实践阶段(2015年10月――2016年2月)

  将研究初步成果推广于本课程体系的专职教师,更大范围探讨本项目的完善程度。

  (4)总结阶段:(2016年3月—2016年9月):

  撰写总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结题。

  -->课题可行性分析

  (一)

  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

  1、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

  论文

  (1)罗慧慧,刘凤鸣.语义神经网络与自然语言深层语义的计算[J].计算机科学与工程,2007,29(1):126-129.(2)张世龙,沈玉利.

  RBAC模型中角色继承关系的研究与改进[J].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9.06(26):

  2362-2364(3)张世龙,沈玉利.

  一种改善RBAC模型用户权限获取效率的方法[J].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1(46):69-74(4)张世龙,沈玉利.

  基于删除序偶的传递闭包求解算法[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9.04(8):1907-1909,1913(5)张世龙,沈玉利.

  基于RBAC的SSO统一权限管理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9.05(9):2139-2141,2144(6)张世龙,沈玉利.

  一种RBAC模型中实现否定授权的方法[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9.05(26):65-67(7)罗慧慧.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增刊),2006,19(2):83~85,88;

  科研项目

  (1)基函数神经网络通用模型研究及其在追溯码防伪上的应用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S2012010009976,2012.10-2014.10,5万,在研,主持)(2)儿童免疫规划监测预警及疫苗追溯服务平台开发与应用(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2011B040200074,2011-2013,10万,申请结题,

  主持)(3)食品安全追溯工作流引擎研究(湛江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11C3105001,2011-2013,

  5万,

  结题,主持)(4)基于语义和知识本体的海洋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研究(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粤科规划字[2010]170号,2010-2011,

  5万(自筹),

  结题,主持)

  2、主要参考文献

  (1)李晓亮.移动智能终端对高校课堂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高校论坛,2013(15):67-69(2)郭绍青;黄建军;袁庆飞.国外移动学习应用发展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11(05):105-109(3)金玉.从技术角度透视MOBILearn项目移动学习案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7):106-108(4)傅钢善;李婷.3G时代基于专家系统的移动学习模式[J].中国

  电化教育:2010(04):106-111(5)云玉芹.移动学习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02):33-35(6)任捷怡.基于移动终端设备的移动学习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2(7)李行国.基于3G的移动学习在高校中的运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二)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本课题组共4人,其中副教授2人,讲师2人,博士2人,硕士2人,平均年龄36左右,均为计算机科学专任教师。参与者主要从事教育信息化改革、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农业信息化、农业信息系统架构、方案以及安全及访问控制等方面的理论与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具有较活跃的研究思想,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团队成员近年来主持参加了项省部级科研项目,主持并完成校/市级科研项目2项,省市科技成果2项。获省市科学技术奖3项,其中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湛江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湛江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广东省计算机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软件著作权11项,其中第一人次7项。团队成员具有“微软认证专家(MCP)”、“微软认证数据库管理员(MCDBA)”和“SUN认证JAVA程序员(SCJP)”三项国际认证证书,“数据库设计与开发高级软件工程师

  (MS

  SQL

  Server

  2000)”国内认证证书一项。

  (三)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学科专业基础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6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网络工程专业为省级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在学科建设方面:现有“农业信息化”农业推广硕士点、“食品安全与智能控制”二级学科硕士点。

  2、实施教学模式研究及实践的硬件环境基础

  学院现有广东省计算机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与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高校水禽质量工程示范中心-水禽质量安全溯源分中心;专业创新实验室、计算机应用实验室、网络通信实验室、嵌入式实验室、物联网基础实验室、食品安全溯源实验室等34间实验室。本课题需要主要硬件设备:电脑、智能移动终端(手机、平板等)、无线网络设备。这些设备一般普通教师、学生都常备有,具备此条件。

  3、实施教学模式研究及实践的软件条件

  学院支持年轻教师科研创新,提供相应的科研经费,能解决部分经费所需。

  -->预期研究成果

篇五:充分发挥移动智能终端

  IIC总线在移动智能终端领域中的应用

  李仙;宋晓梅

  【摘

  要】本文介绍了IIC总线的优势,结合智能机设计的发展趋势,重点论述了如何使用IIC总线实现越来越多的传感器等IIC设备之间的正确区分和访问,IC厂商和手机设计者如何使用可配置地址解决设备地址冲突问题,以及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如果使用辅助中断来解决IIC总线一主多从模式下从机无法主动上报信息的问题.

  【期刊名称】《电子设计工程》

  【年(卷),期】2013(021)021【总页数】4页(P114-116,119)

  【关键词】IIC;可配置地址;辅助中断;一主多从;智能机设计;通信终端行业

  【作

  者】李仙;宋晓梅

  【作者单位】西安工程大学

  陕西西安710048;西安工程大学

  陕西西安71004【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TN92随着IIC总线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许多芯片厂商都已推出带有IIC总线接口的芯片。已有很多文献讨论IIC总线在嵌入式、数据采集系统等方面的应用。本文将从智能机设计角度论述IIC总线的软硬件应用方案,以及一主多从方式下如何实现从设备信息的主动上报。

  1IIC总线接口及协议介绍

  1.1IIC总线简介

  IIC总线(Inter-IntegratedCircuitBus)是由荷兰飞利浦半导体公司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针对集成电路之间的互连而开发的一种总线[1]。此种总线仅靠两根数据线(时钟线SCL和数据线SDA)实现数据传输[6]。这种传输方式使用信号线较少,设计方便灵活,可以有效节省主板空间,减少芯片引脚数量,降低互连成本。

  1.2IIC总线接口的硬件结构

  由于IIC接口采用漏极开路或集电极开路机制,器件本身只能输出低电平,无法主动输出高电平,只能通过外部上拉电阻将信号线拉至高电平,因此IIC总线上必须接上拉电阻[3]。通常情况下,SDA、SCL两条线上的上拉电阻取值是一致的,并上拉到同一电源上。

  上拉电阻RP的阻值选择通常在1~10kΩ之间,这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一般I/O端口的驱动能力在2~4mA量级,如果上拉电阻RP的值过小,电源灌入端口的电流就会比较大,可能会损坏端口。上拉电阻RP的阻值也不宜过大,因为端口输出高电平是通过上拉电阻实现的,如图1所以。电平从低到高变化时,电源通过上拉电阻RP对线上负载电容CL充电,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即上升时间。端口信号的上升时间可近似用充电时间常数RP和CL乘积表示。如果RC充电时间常数过大,将使得信号上升沿变化缓慢,达不到系统所需速率甚至不符合IIC总线协议规范的要求。

  图1IIC总线的硬件接口Fig.1HardwareinterfaceofIICbusIIC总线的传输速率有3个模式:标准模式100kbit/s,快速模式400kbit/s,高速模式3.4Mbit/s[5]。在快速模式和高速模式下,总线上会产生反射、振铃、过冲等现象,因此需在SDA、SCL线上串联终端电阻,从而抑制总线上的干扰,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1.3IIC总线的数据传输协议

  IIC总线支持多主和主从工作方式,通常为主从工作方式[2]。主机通常都是处理器,负责控制总线数据的传输。从机通常是被主机寻访的设备,比如存储器、LED及LCD驱动器、A/D及D/A转换器等。在同一系统内,每个从机都有一个唯一的设备地址,用于主机寻访。

  主机向总线上发送某一从机地址,总线上所有从机进行地址匹配,地址匹配成功的从机发出一个应答信号,其他设备都保持静默状态直到收到结束信号[4]。主机接收到应答信号后,根据实际情况开始对此从机进行读写操作;若主机未收到应答信号,则认为此从机出现故障或总线上无此从机。SDA线上每次传输8位数据,每次传输的字节数不受限制,但每个字节都必须要有一个应答位(ACK)。I2C数据总线传送时序如图2所示。

  图2IIC总线传输数据的时序Fig.2ThesequenceofIICBusdatatransmission2IIC总线在智能机领域的应用

  2.1IIC总线在智能机领域的发展现状

  智能机市场各种传感器应用层出不穷,例如触摸屏、光感应器、接近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地磁传感器、陀螺仪等,并且每种传感器都有多个不同厂商、不同型号。IIC总线在这些传感器应用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传感器可以统一挂载到同一条IIC总线上,方便处理器高效、快捷的区分和访问。一般来说,同一个智能机主板上的同一类型传感器一般会兼容多个厂家的芯片,以避免独家供货带来的缺货风险。因此,在硬件设计中会考虑尽量多的兼容设计,硬件系统构架如图3所示。软件方面,处理器同样需要进行多次匹配判断不同类型不同供应商的传感器来完成系统初始化过程。

  图3智能机IIC总线示意图Fig.3SchematicdiagramofIICBusinsmartphone2.2IIC总线的初始化机制

  在智能机开机过程中,系统会进行初始化。在初始化过程中,处理器通过假设遍历法对IIC总线上的传感器按照类型的不同一一进行初始化。以智能机兼容两种不同型号加速度传感器BMA220和KXTIK-1004为例,初始化流程图如图4所示。具体步骤如下:

  1)主机首先发送BMA220的器件地址。

  2)主机判断是否收到从机应答信号。若主机收到应答信号,则开始对BMA220进行配置,配置完成后结束初始化;若主机没有收到应答信号,则认为BMA220是否是此类型传感器中的最后一个器件。

  3)如果是最后一个器件,则主机认为没有此类型的传感器,结束对此类传感器的初始化。

  4)如果不是最后一个器件,主机继续发送KXTIK-1004的器件地址并判断是否收到KXTIK-1004的应答信号。

  5)若主机收到应答信号,则开始对KXTIK-1004进行配置,配置完成后结束初始化。

  图4智能机初始化加速度传感器流程图Fig.4FlowchartsmartphoneinitializeG-sensor通过上述初始化过程,处理器就明确了目前系统中包含哪些具体类型、具体型号的传感器,并将这些信息保存,供系统随时调用。图5的波形显示了智能机开机过程中IIC总线对初始化的具体细节。此IIC总线的速度为100kb/s,首先发送从器件BMA220的设备地址0X18,处理器收到应答信号后,开始对传感器进行配置,完成后结束IIC总线上的信号传输。

  2.3IIC总线的地址冲突解决机制

  常见的传感器设备地址都是7位的。理论上,同一生产厂家生产的不同传感器的设备地址是不同的,不同生产厂家生产的同一类型传感器设备地址也应该不同。然

  而,7位地址下最多只能产生128个地址编码,当IIC总线设备越来越多时,总线地址冲突就在所难免。为了防止设备地址冲突,有些传感器芯片预留了可配置设备地址的引脚。如果传感器设备出现地址冲突,通过配置预留引脚上的高低电平来改变传感器的设备地址,以此达到解决总线上的从器件出现设备地址冲突的目的。在实际应用中,将各个IIC的设备地址进行互异配置就可以有效避免在同一系统中出现以上冲突。

  图5初始化部分波形Fig.5Partofwaveformininitialization2.4关于中断的应用

  在智能机系统中,IIC总线都工作在一主多从模式。主机占有控制权,任何时刻,IIC总线总是由主机发起从机的读取数据操作,而从机无法主动向从机发送数据。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有些传感器的信息需要及时送给主机处理,在传感器的状态发生改变时需立即报告给主机,要求主机进行读取数据等操作。

  为了弥补上述缺陷,某些传感器增加了辅助中断引脚。在传感器状态发生改变时,传感器产生一个中断通知主机自身状态已经发生改变,需要主机读取数据,主机检测到中断后立即通过IIC总线访问产生中断的从机。以目前智能机中电容触摸屏为例,辅助中断配合IIC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

  图6触摸屏工作流程图Fig.6Flowcharttouchpadworking当手指触摸到屏幕上时,触控驱动芯片会解析触摸位置,然后将位置信息保存到相应的寄存器里。同时,驱动芯片向处理器上报中断,处理器接收到中断信息后通过IIC总线访问触摸屏控制器,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3结束语

  文中主要分析了IIC总线在智能机领域里的软硬件实现方案,通过具体实例重点说明了在一主多从模式下兼容各种类型和同类型下各种型号传感器的实现机制。同时还阐述了如何使用辅助中断来完成IIC设备向主机主动状态上报。实际应用证明,使用上述这些方法,可以很方便的实现高灵活性的、高兼容性的智能机系统,满足了目前通信终端行业的实际需求。

  IIC总线架构简单、易于布线、软件操作灵活的特点必然会在智能机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关文献】

  [1]何立民.IIC总线应用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5.[2]肖建辉,袁易君.基于LPC2106的IIC总线E2PROM的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2010,26(6-2):184-185.XIAOJian-hui,YUANYi-jun.TheapplicationofIICE2PROMbasedonLPC2106[J].MicrocomputerInformation,2010,26(6-2):184-185.[3]周剑利,郭建波,崔涛.具有IIC总线接口的A/D芯片PCF8591及其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2005,21(7):150-151.ZHOUJian-li,GUOJian-bo,CUITao.TheusedofA/DchipPCF8591whichhasIICinterface[J].MicrocomputerInformation,2005,21(7):150-151.[4]飞利浦半导体IIC总线规范[Z].(2.1版)2000.[5]李伟.电阻元件对IIC总线电路性能的影响[J].煤炭技术,2010,29(11):27.LIWei.InfluenceofresistancecomponentsonIICBUScircuitperformance[J].COALTECHNOLOGY,2010,29(11):27.[6]权毅,曹洁,王勇,等.基于ARM的便携式高速铁路钢轨无损检测仪[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0(1):29-31QUANYi,CAOJie,WANGYong,etal.PortablenondestructivetestinginstrumentforHigh-speedrailwayrailbasedonARM[J].InstrumentTechniqueandSensor,2010(1):29-31.

篇六:充分发挥移动智能终端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对移动智能终端应用于课堂教学之管窥

  作者:林洋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第04期

  【摘要】移动智能终端应用于课堂教学以平板电脑为代表,移动智能终端应用于课堂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移动智能终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小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活动中。网络教学环境下开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转变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介绍了在移动智能终端环境下如何实施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

  【关键词】移动智能终端

  课堂教学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56-02信息时代已经来临,移动智能终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再是遥不可及,以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智能终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小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活动中。网络教学环境下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转变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移动智能终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现状和前景如何?移动智能终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优势和弊端有哪些?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在移动智能终端环境下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出现的新特征,并介绍了在移动智能终端环境下如何实施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

  一、移动智能终端简介

  移动智能终端应用于课堂教学以平板电脑作为代表,平板电脑是苹果公司开发的介于电脑和手机之间的便携式移动设备,简称Tablet,特点是体积小,携带方便,没有鼠标键盘,输入设备以触屏为主,也可以用触控笔来写作业,记笔记。平板电脑同时具有笔记本、电子书、有线设备、手机等功能,而且更具交互性。平板电脑作为可移动设备智能终端机,开发了多种软件,提供多种网络平台,为移动教学也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平板电脑就是精心打造的一款智能学习机。触摸式学习教学平台,可以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高效提高学习成绩。这种学生专用的平板电脑集合了多种课程和系统学习功能两大学习板块。一般包含了各个学年段,各种学科的优质教学资源。系统学习功能则提供了全面、快捷的学习应用软件和益智游戏下载功能,为移动智能终端应用于课堂教学提供了优质保障

  二、移动智能终端如何才能运用于课堂上

  网络化、数字化学习是信息时代学习的重要方式。新时期,教师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先进,从幻灯片到台式电脑,再到轻便的笔记本电脑,现在我们可以用移动智能终端真正的实现随时随地学习,平板电脑已逐步走入不同学段、各个学科的课堂。那么平板电脑如何运用于课堂上呢?要把移动智能终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必须在硬件、软件、环境、网络等各方面实现基本配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硬件和终端的保障,要达到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这需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要加大教育的投入,也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关系;要有无线网络支持,移动智能终端能够便捷的应用于教学,与随时随地实现网络连接分不开;教育部门要开发专业的电子课本,全面开发出各个学科、各个年段的系统化电子课本,专门的、专业的对课程进行开发的电子课本;使网络移动终端教学成为规范化、常态化;移动智能终端课堂教学的课堂管理也很重要,这是进行有效课堂教学必须保证的问题,如何控制、监督学生的课堂学习,避免学生课堂学习变成课堂娱乐;移动终端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教学工具的变化,而是教学方法的变革,网络教学环境下开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转变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网络环境下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出现的新特征,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实施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还任重而道远。目前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方式就是使用讲台前的电脑投影到大屏幕上,而教师因为要演示电脑课件离不开讲台,这就导致了缺少走下讲台与学生互动和沟通,为了让老师彻底解放双脚,真正的走到学生中去,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控制软件让老师通过ipad控制电脑,就像在电脑前面操作一样,而且教师可以使用直观的操作方式,如触摸以及缩小或放大的手势来操作电脑中的应用程序以及幻灯片。教师使用ipad控制电脑,在播放幻灯片时,轻轻点击一下ipad,屏幕就会显示下一页,浏览网页时,手指滑动屏幕就可以让页面滚动,如果学生看不清屏幕上的文字,教师可以双指滑动屏幕缩放显示内容,学生演示课件,教师可将ipad交于学生,利用虚拟键盘可以进行填空作答等。在教学中可以用的遥控软件,将其受控端装在要控制的电脑上,主控端装在平板上,根据要求设置,便可进行控制。这样就解决了移动智能终端应用于课堂上的大部分问题。

  三、如何应用移动智能终端进行课堂教学

  移动智能终端不仅仅可以安装与课本教材配套的多媒体电子书籍,供学生阅读学习,还可以给学生出问题、批改作业、提供学习建议等。现代化的移动智能设备中,高科技的电子白板取代了传统的一只粉笔,一块黑板,每个学生的课桌上摆放着不再是书本和练习本、文具盒,而是一台台平板电脑。PPT可在授课教师的电子白板和学生手中的平板电脑上实现同步;学生们用平板电脑完成与教师的互动,和同学探讨解题方法、完成习题;习题讨论结束,课堂测验开始,通过教师电子白板上的功能,将考试题下发到孩子们的平板电脑上;测试完成后,学生们通过互联网将答题上传;教师可选择性地将考卷展示出来。课堂不再是传统印象中严肃、紧张的课堂气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完全是在自主合作探究形式下愉快的学习。教者上课所使用的书和传统的纸质书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资源、课件,全部以一种电子书的形式输入到学习终端中,在交互式学习过程中,教师用电子书讲授,学生用电子书学习,这既改变了教材的展现方式,又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PPT的演示方式,最终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资源。学生人手一台平板,动态的教学过程用ipad来承载,它同时记录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过程,包括了预习的过程、赏析的过程、作业的过程,以及评价的过程等等。学生也可以用平板电脑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难题,可以找其他教师帮忙解决,也可以找同学共同探讨等等。这种数字化学习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教学模式,使每个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网络上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进行自主的、积极的、个性化的学习。而教师完全可以利用移动教学环境有效组织与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四、移动智能终端应用于课堂教学有哪些好处

  1、移动智能终端应用于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时代已经来临,网络日新月异迅猛发展,学生们对智能手机、社交软件和网络游戏的兴趣要远远高于单调的课堂,有的学生因为迷恋网络而对学习没有兴趣,因此,移动智能终端走进课堂势必会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参与度,教师可以借助学生们对网络的浓厚兴趣,把教学内容设置为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们在主动探究与合作学习中完成学习,使课堂教学不再是学生的负担。移动智能终端走进课堂,给学习增添了无限乐趣。人手一台平板电脑,学生们都参与其中,配合专业软件,教师能及时地掌握学生课堂中真实的学习情况,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合作学习方面,相比传统个人电脑,平板电脑大小合适的屏幕、多点触控技术、及时的信息反馈、海量的资源应用等优点能够比较好的支持合作学习。借助平板电脑丰富的功能,教师也能准确方便地记录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并与学生一起对其进行有效的评价,这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出现了一些变化,成为课堂作业的评价者。在学生投入学习方面,平板电脑良好的交互界面让学生更加投入,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得到有效的优化和激发。

  2、移动智能终端应用于课堂教学具有便捷性。以平板电脑为代表的智能终端的出现,用简易的触摸屏,方便实用,还有播放图像和声音、视频等功能,成为高科技的电子书包。减轻了学生的书包重量,省去了带大量的教辅资料和文具的烦恼,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也很经济实惠,学生只要用手轻轻触摸点击屏幕,即可找到需要的电子教材资源。打开平板电脑登陆注册号,就可以打开课本,标注重点,做电子书笔记,做习题,提交作业,能迅速交流反馈,特别方便快捷,极大的提高课堂效率。

  3、移动智能终端应用于课堂教学能充分进行个性化教学。

  每个班的学生都有着每个学生各自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他们学习新知识也有快有慢,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最好的教学方式是采用分层教学、分层辅导的个性化教学,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很显然教师无法完美做到,教师的精力毕竟有限。而随着移动智能终端走进课堂教学,就能充分进行个性化教学。教师可以将练习题按难易程度分为基本题、提高题、拓展题,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练习题,学生直接在平板电脑上答题,教师通过专门软件在后台系统上能够看到每位学生的答题情况,及时掌握全班答题情况及分析数据,并根据实时反馈进行网上辅导和讲解。因此,采用移动智能终端教学可以得到学生们对学习情况的直接反馈,更好地做到个性化教学,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总之,移动智能终端应用于课堂教学是时代发展必然,教育行政部门在积极倡导,区域学校在主动开展,更多的厂商和研发者在密切关注、全力投入。以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智能终端将改变传统的课堂结构,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进行网络在线学习,能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也有很好的互动,这个教育平台有着极丰富的资源,也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是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1]杨小薇

  张天宝

  教学论2007(7)

  [2]陆芳

  等

  编著

  多媒体等在教育中的应用[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3)

  [3]刘严强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分析[C].石油教育出版社2014

篇七:充分发挥移动智能终端

  “智慧城管”:用智能终端+云平台美化城市细节

  戴旭;齐同军

  【期刊名称】《杭州科技》

  【年(卷),期】2016(000)004【总页数】4页(P37-40)

  【作

  者】戴旭;齐同军

  【作者单位】杭州市数字城管信息处置中心;杭州市数字城管信息处置中心

  【正文语种】中

  文

  随着智慧城管的发展,结合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智能终端应用发挥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移动智能终端应用利用其便捷性、移动性、智能性,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管理的工作成效,成为智慧城管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关键部分。

  今天,杭州城管委有着上万人的一线作业队伍,还有面向各个城区、各项职能的上千名管理工作者,时刻面向杭州数百万市民提供服务。全杭州城市管理工作涉及行政审批、执法、城管等多个业务领域,产生了千万级的各类城市管理相关部件数据、每年上百万的城市管理事件数据,数据幅度宽,范围广。杭州市建设了数字城管、四化监管、停车收费等数十个应用系统,汇聚了大量的基础数据、管理数据和服务数据。这些应用系统大大提升了发现问题的能力、处置问题的效率和考核评价的水平。

  然而,随着智能终端应用越来越多,覆盖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广,传统独立分散模式下的智能终端应用已不能满足新型智慧城管的需求。

  尽管杭州市城市管理行业已经建成多套智能终端业务系统,包括城管通、执法通和

  督查通等设备已经在城管行业中得到广泛运用,但传统智能终端应用采用了“富客户端”的模式,应用间缺乏融合和关联,给管理和共享应用带来不便。各类智能终端设备依托于专项应用系统,如城管通、执法通和督查通等设备均是单一指向特定业务平台和系统,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应用间的信息缺乏有效关联和深度融合。

  在新型智慧城管“大数据、大融合、大联动”的模式下,传统独立、分散的单业务系统智能终端应用模式已跟不上城市发展的要求,杭州开启了“数据共享”、“应用融合”、“管理统一”的智慧城管智能终端应用新模式。

  杭州借鉴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先进经验,充分把握创新2.0时代智慧城市,政府2.0发展机遇,采用“云平台、云应用”理念构建了“智慧城管”智能终端云平台。“智慧城管”以网格化责任机制为基础,智慧化城管系统为支撑,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感知物联等先进的信息化手段,用“移动终端一体化融合应用云”的新理念,实现智慧城管应用在移动智能终端上的融合统一。创新智能终端应用“一个终端、一个APP、一个帐号”新模式,打造智慧城管一体化移动应用新格局。

  城管采集员、执法队员,领导、OA办公人员、行政审批人员、网络单位业务处置人员等只要安装一个统一的城管云应用APP,用自己的帐号登录后,就可按照自己的角色和权限获取平台提供的各类移动端应用功能。利用移动智能终端的便捷性,全面提高智慧城管应用的移动化、智能化。

  “一个终端、一个APP、一个帐号”新模式

  “移动终端一体化融合应用云”新理念

  通过智能终端云平台实现智慧城管应用在移动智能终端上的融合统一

  应用融合

  管理统一

  数据共享

  智慧城管智能终端云平台采用“云应用”技术。云应用的工作原理是把传统软件

  “本地安装、本地运算”的使用方式变为”即取即用”的服务,通过互联网或局域网连接并操控远程服务器集群,完成业务逻辑或运算任务的一种新型应用。

  “云应用”的主要载体为互联网技术,以瘦客户端(ThinClient)或智能客户端(SmartClient)的展现形式,其界面集成HTML5,Javascript,或Flash等技术。云应用不但可以帮助用户降低IT成本,更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因此传统软件向云应用转型的发展革新浪潮已经不可阻挡。

  智慧城管智能终端云平台采用“云服务“、“瘦客户端”的模式,服务和数据支撑都在后端统一实现,前端客户端应用以云应用的模式根据不同业务方向进行可靠实时的数据关联与呈现,按用户权限和级别,按需使用。随着“大城管”的不断推进,各业务系统中的互通也必然向更广的外延和更深的层次发展。

  杭州城管前期建设的智能终端应用都是传统的单业务系统应用,如城管通、执法通和督查通等,每一个应用都是一个独立的APP,都有自己单独的账号和用户体系,例如城管通还需要专业的终端设备。在智慧城管大融合、大联动时模式下,一线队员要带好几个终端,安装很多APP应用,还要记住很多系统的登录账号和密码。在使用时经常需要在不同APP应用间切换来切换去,十分不便。智能终端云平台实现了“一站式”云应用模式,只要一个普通的智能终端,下载一个APP应用,“一站式”安装,用一个统一的账号一次登录,就可以按照用户权限和角色使用平台提供的功能,完成自己的工作。真正做到按需加载、融合应用。所有的功能、服务和开放的数据范围都在智能终端云平台后台管理系统统一按照用户权限和角色配置,做到了灵活统一。

  前台的智能终端应用离不开后台数据的支撑,智能终端云平台以“共建、共享”的模式建设了面向智能终端应用的智慧城管融合数据中心,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对城管各个业务系统数据进行了深度梳理、整合,建立了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和服务体系。杭州智慧城管智能终端云平台目前已完成对数字城管、执法权力阳光心态、行政审

  批系统、OA系统、热线服务系统、统一定位系统、公共服务系统、综合指挥系统等平台的数据整合工作。有效打通各个原本独立系统下的信息渠道,实现智能应用的数据融合。后续随着智慧城管的建设还将不断融合跨行业、跨部门数据,打破数据孤岛现象,为应用提供更全面、融合、精准的数据服务。

  杭州智能终端云平台为上万人的一线作业队伍和面向各个城区、各项职能的上千名管理工作者一体化、统一化提供服务。统一维护、统一管理、统一运营是智能终端云平台管理的必然要求。为此智能终端云平台建设了“一体化、集约化”的管理中心。智能终端云平台管理中心建设了一套面向智能终端应用的融合用户体系,建设了一套面向智能终端应用的设备、设施、资源管理体系,建设了一套面向智能终端应用的应用管理、发布、更新配置体系,建设了一套面向智能终端应用的运营、运维管理体系,建设了一套面向智能终端应用的业务配置、监管、管控体系,实现了整个平台运行管理的“精细化、一体化、集约化”。

  智能终端云平台应用采用“一站式”应用商店模式,应用采用模块化、组件化方式建设,统一在云应用框架体系下,实现应用一体化融合建设,用户按权限角色按需加载使用。智能终端云平台应用中心建设一个统一的应用商店模式,建设一个统一的APP应用框架,建设一套用户权限体系,建设一套云端APP应用支撑体系,建设一系列模块化的应用,按用户角色、权限、按需在客户端加载使用。目前杭州智能终端云平台应用已整合和覆盖城管采集、行政执法、行政审批、领导监管、城管处置、OA办公、监督指挥等多个业务应用。后续随着智慧城管建设的不断推进还会建设更多的应用、覆盖更广泛的业务领域。通过智能终端应用,利用移动终端的智能化、移动化、便捷性全面提高工作和管理成效。

  杭州智慧城管智能终端云平台建设自2014年上线运行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已覆盖数字城管、行政执法、行政审批、统一定位、热线受理、行业监管、OA

  办公、监督指挥等多个业务领域,成为智慧城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创新性的云应用模式、完善的功能、便捷的使用方式,全面提高了工作和管理成效。

篇八:充分发挥移动智能终端

  移动终端上的智能生活

  作者:暂无

  来源:《信息化视听InfoAVChina》2012年第11期

  文/本刊编辑Judy

  手机、平板等智能终端彻底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也成为智能家居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除了传统的智能家居厂商将智能终端作为控制面板,很多新的控制应用也不断涌现。大多数的消费者都是惜时如金且资金有限的,他们需要的是能够给生活带来极大方便,且能保证舒适和高效率的服务。

  AlertMe的应用程序现在能够帮助英国天然气公司的用户,使用智能手机实现远程取暖控制。基于AlertMe互联家庭平台的远程取暖控制是针对家庭取暖效率提供的关键应用程序,也让复杂的恒温器设置和编程更加轻松。它可以让用户根据生活习惯设定其每周的取暖时间表,也可以通过网页界面或智能手机应用程序进行修改或重置。同时,用户还可以监视、控制设备运行,或者与第三方设备合作,让用户建立或扩展自己的互联的家庭系统。使用远程取暖控制应用的潜在影响包括:据调查英国有58%的能源都用于空间加热,因此有效地利用将最大化节约能源。同时提高可编程恒温器的使用效率,因为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可编程恒温器都未被加以善用。

  HeatingSave同样是一个进行取暖管理的产品,并声称能够削减20-35%的支出。其特点在于能够给终端用户更多不同的配置选项,例如最受欢迎的“取暖日志”功能,允许输入具体的时间和日期,并调整那个时间的供暖温度。

  当然,这种供暖的控制对于大部分中国用户来说可能还比较遥远。但是通过应用程序将手机变成智能电视遥控器,则可以让很多用户摆脱到处找遥控器的烦恼。LG为其CINEMA3D智能电视提供了一款免费的“LGRemote”应用程序,通过家庭Wi-Fi网络连接手机和电视。

  Withings最新的智能婴儿监视器则能够与iPhone一起,让年轻一代的父母找到适合他们习惯的育婴方式。这款专门针对iPhone用户的产品只有单独一个智能传感器,可以与任何屏幕连接,包括iPhone、iPad、智能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液晶电视等。这款婴儿监视器有高分辨率3MP摄像头,宽视野镜头和红外线LED夜视能力。在不被移动的情况下,可以侦测房间的任何事件。通过配备麦克风,让家长在他们无法亲自在婴儿室的时候,也可以抚慰孩子。家长们还可以控制音乐(摇篮曲),并随时随地更换歌曲列表。还可以设定好参数,当婴儿的睡眠被活动、音量、湿度和温度变化打断时,就会报警提醒父母。

  用移动智能终端还可以控制很多家庭应用,包括离开家或者睡觉之前躺在床上就可以关灯,起床后自动开启电视、煮咖啡、宠物自动喂食等日程。

篇九:充分发挥移动智能终端

  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智慧图书馆APP服务研究

  陈红梅

  【摘

  要】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用户数的直线上升,图书馆要以用户为导向,满足用户对智慧图书馆移动互联的服务需求,建立泛在个性化互动的自动感知服务平台,提供基于移动智能终端APP服务,实现用户快捷方便地享受智慧图书馆的移动服务.文章在调研APP服务研究和实践现状的基础上发现并分析存在的问题,由此设计智慧图书馆APP服务实现的功能模式以及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参考文献19.

  【期刊名称】《高校图书馆工作》

  【年(卷),期】2019(039)005【总页数】4页(P42-45)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移动服务;移动应用程序(APP)

  【作

  者】陈红梅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金华321004【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250.智慧图书馆是建立在物联网和数字图书馆基础上的新型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其技术基础,人物互联、泛在服务和智慧服务是其主要特征,是图书馆在技术、理念和服务的一次革命和提升。王世伟指出互联、高效、便利是智慧图书馆

  的三大特点[1,2]。基于智能终端系统的客户端APP服务是实现智慧图书馆服务的有效途径,也是图书馆服务智慧化的一种形式,更是图书馆人本服务理念的体现。

  1研究文献综述和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查阅中国学术期刊网,专家同行已对图书馆APP做了许多研究。有分地区基于调查统计的研究,有从系统设计构架来讨论APP应用的优化办法的研究,有国内外的比较研究,有与其他移动服务手段的优劣对比研究等。李新星[3]等、杨抒超[4]、董珊珊[5]、王永华[6]等、明仁均[7]等专家同行用调查统计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湖北、广东、天津、上海、北京、河北等地区的APP应用作了研究,提出应用现状和改进办法。邓景贤[8]选取中国“985”高校和省级以上公共图书馆以及国外著名高校图书馆和知名公共图书馆为调研对象,从平台类型、开发模式、主要服务及其特色等方面做了对比分析并提出发展建议。郭婵[9]概括了中美两国APP服务的特点,从内容、形式、系统和发展前景分析了两国的异同,提出发展建议。梁欣[10]提出移动服务是图书馆知识服务的一部分,着重从用户信息行为的视角来设计和优化移动服务模式。赵杨[11]也从用户体验的视角提出移动服务交互质量控制机制。田丹[12]从资源开放性角度来讨论我国移动图书馆APP应用的现状,提出从系统兼容性、资源集成性等方面来解决资源开放性的一些办法。豆洪青[13]介绍了宁波大学图书馆智慧图书馆APP中的微书导读、图书转借和图书配送实体书店借阅的功能模块。JingruHoivik[14]为挪威国家图书馆设计了基于Android的APP客户端,提出移动图像显示、基于位置搜索、语音语言搜索、条形扫描、文本搜索等技术的应用。

  笔者于2017年11月6日在CNKI输入主题=“移动图书馆APP”,获取文献总数1054篇,打开所有文献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获取关键词共现网络如图1。输入主题=“智慧图书馆APP”,获取文献总数414篇,打开所有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获取关键词共现网络如图2。

  图1主题=“移动图书馆APP”关键词共现网络

  图2主题=“智慧图书馆APP”关键词共现网络

  经过对图1和图2结果的对比分析,研究文献对于“移动图书馆APP”服务与“移动阅读”“手机图书馆”等直接相关,没有直接与“智慧图书馆”相关,没有从智慧服务的思维和角度去展开研究。而“智慧图书馆”与“云计算”“智慧城市”“数字图书馆”等关键词比较相关,与服务方式的移动APP没有直接相关,说明研究者们没有从移动服务APP智慧服务角度去探究智慧图书馆。移动APP服务是智慧图书馆为用户提供智慧服务的重要渠道,智慧服务理念是移动APP服务的目标和思想指导。因此,本文就智慧图书馆APP服务进行探索:通过搜索并登陆一些图书馆的官网和微信公众号,了解其有没有移动图书馆APP的链接和宣传,并进入体验使用;通过电话的方式了解某些图书馆APP的开发和使用情况;直接用移动终端设备在APP商店搜索,下载试用。

  经过文献调研和调查分析,发现了图书馆APP使用的一些共性特点及不足。第一,开通APP的图书馆大都采用与第三方合作的开发模式。高校图书馆都购买了书商或图书馆系统开发商开发的手机图书馆系统,如汇文的掌上汇文图书馆,北京书生和超星公司的移动图书馆等。独立自主开发移动图书馆APP的不多,其移动APP提供的移动服务几乎完全一致,难以体现图书馆的特色,无法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难以让读者产生服务认同感。第二,大多数图书馆的APP的功能都只是基本服务的延伸,局限于书目检索、条码扫描、读者服务、分馆导航等。服务都只是浅层的服务,不能满足用户远程个性化、特色化和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对于全文阅读、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参考咨询服务视频点播、有声读物、电子借阅服务、室内定位功能、RSS聚合、室内定位等功能很少。第三,APP移动服务宣传不够。虽然大部分图书馆移动APP出现在首页并提供二维码下载,但也有些图书馆APP下载链接出现在二级菜单或隐藏在不易找到的地方。宣传不够不利于图书馆APP服务的推广利用。第四,目前图书馆APP的系统兼容性不强,系统跨平台不够,各系统

  之间缺乏合作交流,同一系统内的移动图书馆APP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标准,各系统明显缺乏合作交流。第五,移动图书馆APP与图书馆系统集成的很少,大都只是集成在个人图书馆服务。资源集成性不够,交互界面不够友好,服务功能不够完善,许多服务利用受限,访问权限弱。所有这些特点和不足说明目前APP服务不能充分实现图书馆的功能,不能实现图书馆个性化、多元化、主题化及智慧化的服务。因此,建立基于智慧图书馆集成网络数据、数据库资源和用户个人交互信息系统的APP服务是图书馆面临的重要课题。

  2基于移动终端的智慧图书馆APP服务功能设计

  智慧图书馆APP服务模式是在4G网络环境下,运用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智能终端技术,以兼容、集成和融合的思想为开发理念,以用户体验为标准,使图书馆服务方式和内容整合和集成,实现图书馆服务向纵深、创新、移动化的目标发展,实现图书馆服务的多元化、个性化、专题化、多样化、移动化和智慧化(见图3)。

  图3智慧图书馆APP功能示意图(实现充分感知的馆馆相连、网网相连、库库相连、人人相连)2.1智慧图书馆基础服务移动终端的实现

  用户运用移动设备,通过图书馆终端APP应用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基本服务。例如,本馆介绍、书目检索、借阅服务、条码扫描等。

  2.2资源高度集成实现全文阅读

  虽然有了APP的基础服务,但是远远不能满足移动用户的需要,特别是不能无障碍地阅读全文文献。图书馆应充分合作,打破地方限制,实现全国读者通用,获取共建共享基础上的数据资源,并实现全文下载阅读。读者可以利用手机的APP,扫描一下触摸屏上的相对应资源的二维码,然后可将资源下载到手机上阅读。实现对全文资源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

  2.3建立特色资源库并提供主题服务

  图书馆根据需要及现实情况确定特色馆藏,建立特色数字馆藏资源数据库,通过APP客户端加以服务,例如,大不列颠国家图书馆将19世纪收藏的单独制成APP客户端BritishLibrary19thcenturycollection(大不列颠图书馆19世纪收藏),方便用户浏览、搜索和阅读体验。它包括经典小说、工程哲学、历史和科学,可浏览、搜索和阅读体验这些历史书[15]。在国内也有一些特色APP客户端,例如,国图选粹及重图精品图书期刊,其服务内容明确,给读者提供既精又细的文化信息服务。另外,图书馆还可以围绕某一主题的活动提供专门的APP终端服务。

  2.4拓展移动学科情报服务

  图书馆利用云技术和关联数据,设计资源集成检索APP,使用户在移动设备上享受参考咨询、信息推送、个性化情报服务,并且使情报服务者融入科研过程,为用户提供更到位的服务。例如,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推出的SpaceStationCrew、Cassini等近10个主题的APP,面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和研究热点[16]。

  2.5嵌入信息素养教育

  APP信息素养教育具有学习的便捷性、广泛性、互动性和个性化,建立分学科多媒体的APP学习软件,从简单的文本的堆积发展到集文本、图像、动画、音频、视频于一体的多媒体教育,使信息素养教育变得更为生动形象,以直观的视觉和听觉冲击激发用户的学习兴趣。例如,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图书馆、昆士兰大学图书馆已经推出了LibrarySkills、UQLibrary等关于图书馆技能培训的专题APP,以帮助用户检索和利用电子资源。美国国会图书馆推出的名为“VirtualTour”的APP,为用户提供了虚拟导航和馆舍介绍的服务[17]。最后,图书馆还可以通过APP链接嵌入MOOCS课程,通过移动智能设备在线进行课程学习。

  3智慧图书馆APP服务要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3.1推进自主与合作开发相结合的APP开发模式。

  虽然我们现在建设了很多独立的数字图书馆,但相互之间粘合度和共享度不高,为APP服务资源共享设置了障碍。因此,要建立一个广泛参与的分布式平台,让各种资源在开放环境下根据一定的格式实现共享,并建立图书馆信息联盟,每一个图书馆只需要承担一部分的信息制作、信息储存工作,依赖并分享整个联盟的资源。

  智慧图书馆APP不一定要独立开发,可以借助第三方联合开发,解决图书馆的技术和资金问题,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但是联合开发APP的弊端是不能体现各图书馆的服务特色和个性,很难吸引用户的注意。我们可以根据本馆特点和用户的需求在APP软件中增加不同于其他学校的板块。在图书馆与其他图书馆共用软件平台和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增加本馆的服务特色和某种特殊功能。立足本馆服务水平和状况,有侧重地人性化地提供实际能够满足用户的服务,例如,较大型的图书馆可以采用GPS定位某类文献所在书架等。通过感知提取用户的个人兴趣、阅读倾向推送个性化信息及文献导航服务,实现服务的个性化、专题化、特色化、多元化。

  3.2升级图书馆系统建立和完善移动服务

  我国图书馆虽然注重移动服务,但是APP服务并没有和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服务很好地集成起来。图书馆系统要建立专业的移动阅读平台,用户可在手机、ipad上自助完成个人借阅查询、馆藏查阅、图书馆最新咨询浏览,阅读电子图书,报纸文章以及中外全文文献。同时,构建读者信息交流互动平台实现公告信息发布与读者个性化服务定制[18]。系统要实现:第一,基于元数据的一站式检索。应用元数据整合技术对馆内外的各类文献进行整合,在移动终端上搜索并获取文献资源。第二,提供适合手机的信息资源。充分考虑到手机阅读的特点,图书馆专门提供e-pub电子图书报纸全文供手机用户阅读使用。

  第三,通过云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图书馆应用云共享服务体系,实现图书馆的云文献传递服务。第四,个性化服务体验

  。用户设置个人空间并对接图书馆OPAC系统,实现个人的移动馆藏查询、续借、预约、挂失等服务。建立个人图书馆对图书进行评论、分享、批注和收藏。第五,图书定位服务。图书馆技术人员可以将OPAC系统、RFID系统和移动设备上的GPS定位功能整合起来,给用户提供高效移动的智能化馆藏图书导航服务。第六,把QR码服务应用到移动APP服务中。将OPAC系统中的书刊数据制成对应的QR码,用户通过手机拍照功能获取QR码符号图像,通过解码软件解读书刊的书目信息和排架信息并保存于手机[19]。

  3.3提升和落实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提高馆员服务能力

  现有的图书馆APP大都局限于对传统图书馆服务的延伸,没有从个性化知识智慧服务角度去审视重视图书馆服务的深入和创新。图书馆可以改变过去以资源建设为中心转变为以个性化智慧服务为中心。图书馆员要做好知识导航工作,通过大数据、云服务加强对读者的研究,通过APP开展跟踪服务、精准服务、知识关联服务。并且把“读者至上”“一切为读者服务”的理念作为图书馆决策、考核的原则和依据,落到实处。

  智慧图书馆时代,图书馆员是知识的导航员,面对海量的数字信息,不仅要掌握数字信息技术,会使用数字设备应用、了解专业数据库,而且要会使用各种搜索引擎、会推送数字信息及在线信息服务等。此外,在数字出版时代,图书馆与出版商、集成商、作者之间的关系更加相互融合,图书馆员的情报分析学科服务能力和数字出版能力显得更加重要。面对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发展和图书馆生存环境的变化,图书馆员要具备学习使用新技术的主动性,通过学习新知识来提高智慧图书馆的移动服务水平。

  参

  考

  文

  献

  【相关文献】

  [1]王世伟.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6):22-28.[2]王世伟.再论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杂志,2012(11):2-7.[3]李新星,等.面向湖北省35所本科高校图书馆的移动APP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研究,2016(9):18-23.[4]杨抒超.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移动APP服务研究——以广东本科高校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6(3):59-62.[5]董珊珊.上海市高校图书馆移动终端比较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6(7):120-126.[6]王永华.基于移动终端的河北省高校图书馆APP服务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6(3):162-164.[8]明均仁,乐晨晓,谢守美.面向北京高校图书馆的移动APP现状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6(10):33-39.[8]邓景贤.国内外移动图书馆APP服务的对比研究[J].图书馆界,2016(3):33-37.[9]郭

  婵.中美高校图书馆APP服务比较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5(7):80-85.[10]梁

  欣.图书馆移动服务模式优化研究——基于用户信息行为的视角[J].现代情报,2012(9):75-79.[11]赵

  杨.数字图书馆移动服务交互质量控制机制研究——基于用户体验的视角[J].情报杂志,2014(4):184-189.[12]田

  丹.基于资源开放性角度的我国移动图书馆APP应用现状分析

  [J].情报资料工作,2015(5):64-67.[13]豆洪青,刘柏嵩.“互联网+”高校图书馆传统借阅服务探索—以宁波大学“智慧图书馆”APP应用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7(3):53-57.[14]HoivikJingru.Globalvillage:mobileaccesstolibraryresources[J].LibraryHiTech,2013(3):467-477.[15]曾雅佳.公共图书馆APP客户端移动服务的探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8):24-26.[16]田

  蕊,陈朝晖,杨

  琳.基于手持终端的图书馆APP移动服务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2(7):36-40.[17]孙海晶.移动图书馆APP服务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研究,2013(22):103-105.[18]阿孜古力·吾司曼.浅析新疆医科大学移动图书馆学术应用的应用于推广

  [J].中国管理与信息化,2015(11):196-197.[19]周满英,任树怀.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现状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1(2):24-27.

篇十:充分发挥移动智能终端

  中国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

  中国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市场发展现状

  (一)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发展现状及特点

  1.市场发展规模与现状

  2011年,中国智能手机的市场增速度明显高于整体手机市场,全年销量超过7000万部,同比增长接近130%。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销售额超过1400亿元,同比增长100%,高于2010年同比增速。[1]

  随着竞争的加剧,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品牌格局正发生剧烈的变化。虽然诺基亚凭借全年2634.5万部的销量,继续保持市场首位,但市场份额跌幅巨大,从2010年的63.0%跌至35.9%。三星在2011年市场份额提升迅速,从2010年的4.6%提升了12个百分点。华为和中兴则以全年795.3万部和544.5万部销量占据了10.8%和7.4%,分别位居第三位和第四位(见表1)。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2)

  2.基本特点

  (1)硬件升级,智能手机步入“双核时代”。

  智能手机核心硬件的不断发展,带动了性能的提升。中央处理器CPU作为智能手机的最重要

  的硬件之一,决定了智能手机数据处理速度、多任务工作能力、瞬间触控以及屏幕显示等多方面性能指标。长期以来单核智能手机一直是市场的主流,但随着2011年3月28日,LG在全球率先推出首款双核智能手机LGOptimus擎天2X(P993),标志着智能手机正式步入了“双核时代”。作为手机产业链上游的芯片厂商推出双核手机芯片,必然牵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下游的内容和应用开发者会围绕上游芯片做出产品和市场的战略调整;手机厂商也会主打“提升用户体验”的牌子,通过硬件比拼来赢取份额。

  (2)“千元智能机”成为电信运营商和终端厂商切入大众市场的重要突破口。

  移动互联网时代,普及智能手机成为电信运营商和终端厂商的共同利益诉求。“千元智能机”的出现在保留了智能手机大部分功能的基础上,有效地突破了大众市场的价格瓶颈,掀起了智能手机普及的风潮。2011年4月,中国电信已与包括三星、摩托罗拉、HTC、LG、宇龙、中兴、华为在内的诸多厂商合作,推出多款价位千元左右的智能手机,其向华为、中兴定制的两款千元智能手机,销量已分别超过200万部、100万部。当年5月,中国联通随后将关注重点放在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千元智能机,并将集采的硬件标准提升,同时加大终端定制和补贴的力度。同年6月,中国移动完成了千元智能机的招标工作,并迅速将TD-SCDMA制式的千元智能机投放市场。

  (二)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发展现状及特点

  1.市场发展规模与现状

  2011年中国平板电脑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其增长率为989.6%,销量接近500万部。[2]目前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尚未发展成熟,还有较多空间待挖掘,市场整体水平仍有进步空间。对于平板电脑市场的未来,绝大多数用户持有乐观态度,平板电脑在市场中仍具有极强的渗透力。

  2011年的中国平板电脑市场中,苹果霸主地位稳固,以64.1%的市场份额引领市场。联想和三星位列亚军、季军位置,分别获得9.8%和8.1%的市场份额。前三个品牌累计占据市场总销量中82.0%的份额,其余品牌销量份额均较少。其中昂达和华硕排在榜单第四、第五位,e人e本、宏基、纽曼、戴尔和摩托罗拉位列第六位至第十位(见表2)。

  2.基本特点

  (1)平板电脑市场快速增长。

  2010~2011年,平板电脑度过从诞生到成熟前的阶段,整个产业呈现快速上升的发展趋势。在这一时期,产业发展方向、市场规模、行业格局以及消费者需求都不明确,市场机会

  众多,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会有新品牌出现。其中,硬件终端设备、服务内容提供和周边配套设备三个环节将更为集中、明显。触摸屏平板电脑销售推动着便携式电脑市场加速增长,这些平板电脑还将蚕食标准笔记本电脑尤其是上网本电脑的销量份额。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2)

  (2)中低端平板电脑热销。

  小品牌厂家对用户体验的重视,满足了客户对产品低价、便捷和较高人性化的要求,从而加速了中低端市场的销量增长。中小芯片厂家瑞芯微、晶晨、Marvell、威盛、飞思卡尔,以及高端的三星、英伟达和高通等早在2011年初就在深圳设立服务机构,大力支持中低端市场,上游厂商的大力支持,让深圳的一些小品牌厂商能在国内低端市场没有大规模爆发前,以近85%的外销产品迅速长大。

  二

  中国移动互联网终端操作系统竞争格局

  (一)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操作系统竞争格局

  1.品牌市场份额

  移动互联网时代,操作系统成为智能手机产业的核心。各类产业主体积极布局手机操作系统来争取产业发展主动权。而以苹果iOS和谷歌Android为代表的新一代手机操作系统凭借其开放的产业链和灵活的业务提供模式,深刻改变了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产业形态,引发了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创新和智能终端的加速普及。

  2011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上Android系统已经超过Symbian成为中国智能手机第一大操

推荐访问:充分发挥移动智能终端 终端 充分发挥 智能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