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代青年的选择是如何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延续(15篇)

时间:2022-12-01 14:45:1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不同时代青年的选择是如何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延续(15篇)不同时代青年的选择是如何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延续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同志们: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很高兴来到北京大学同大家见面,共同纪念五四运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不同时代青年的选择是如何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延续(15篇),供大家参考。

不同时代青年的选择是如何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延续(15篇)

篇一:不同时代青年的选择是如何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延续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同志们: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很高兴来到北京大学同大家见面,共同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向北京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向全国各族青年,致以节日的问候!向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和青年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刚才,朱善璐同志汇报了学校工作情况,几位同学、青年教师分别作了发言,大家讲得都很好,听后很受启发。这是我到中央工作以后第五次到北大,每次来都有新的体会。在洋溢着青春活力的校园里一路走来,触景生情,颇多感慨。我感到,当代大学生是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

  五四运动形成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五四运动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洪流中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青春乐章。

  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是这段光荣历史的见证者。长期以来,北京大学广大师生始终与祖国和人民共命运、与时代和社会同前进,在各条战线上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说过,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行百里者半九十。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动员广大青年为之奋斗。

  光阴荏苒,物换星移。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

  广大青年对五四运动的最好纪念,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担负起历史重任,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

  同学们、老师们!

  大学是一个研究学问、探索真理的地方,借此机会,我想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同各位同学和老师交流交流想法。

  我想讲这个问题,是从弘扬五四精神联想到的。五四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追求的先进价值观。爱国、进步、民主、科学,都是我们今天依然应该坚守和践行的核心价值,不仅广大青年要坚守和践行,全社会都要坚守和践行。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

  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这样的情形,在我国历史上,在当今世界上,都屡见不鲜。

  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中国先人对当时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在当代中国,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应该坚守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经过反复征求意见,综合各方面认识,我们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我们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体人民一起努力,通过持之以恒的奋斗,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更加民主、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美丽,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今天,我们13亿多人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目标。中国曾经是世界上的经济强国,后来在世界工业革命如火如荼、人类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中国丧失了与世界同进步的历史机遇,落到了被动挨打的境地。尤其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更是陷入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悲惨状况。这段历史悲剧决不能重演!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对中华民族的责任,对前人的责任,对后人的责任。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坚定信念,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中国已经发展起来了,我们不认可“国强必霸”的逻辑,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中华民族被外族任意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为什么我们现在有这样的底气?就是因为我

  们的国家发展起来了。现在,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这是中国人民用自己的百年奋斗赢得的尊敬。想想近代以来中国丧权辱国、外国人在中国横行霸道的悲惨历史,真是形成了鲜明对照!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比如,中华文化强调“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义以为质”;强调“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贫济困”、“不患寡而患不均”,等等。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这些思想和理念,既随着时间推移和时代变迁而不断与时俱进,又有其自身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

  价值观是人类在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产生与发挥作用的。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由于其自然条件和发展历程不同,产生和形成的核心价值观也各有特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

  去年12月26日,我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时说: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我们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我们不能数典忘祖,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也绝不会接受任何外国颐指气使的说教。

  我说这话的意思是,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实现中国梦,必须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而这“三个自信”需要我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定作支撑。

  我为什么要对青年讲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

  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

  一是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知识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古希腊哲学家说,知识即美德。我国古人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大学的青春时光,人生只有一次,应该好好珍惜。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鲁迅先生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大学阶段,“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有老师指点,有同学切磋,有浩瀚的书籍引路,可以心无旁骛求知问学。此时不努力,更待何时?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

  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德者,本也。”蔡元培先生说过:“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这就是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人们付出的辛劳才能结出果实。面对世界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面对纷繁多变、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社会现象,面对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多方面的考量,一时有些疑惑、彷徨、失落,是正常的人生经历。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四是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礼记》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人说:“圣人是肯做工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的圣人。”青年有着大好机遇,关键是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心浮气躁,朝三暮四,学一门丢一门,干一行弃一行,无论为学还是创业,都是最忌讳的。“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青年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

  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不要顺利的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遇挫折,就怀疑动摇,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坚守在中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成就自己的宝贵人生。

  同学们、老师们!

  党中央作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决策,我们要朝着这个目标坚定不移前进。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没有特色,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是不可能办成功的。这里可以套用一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鲁迅先生说:“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也对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现在,关键是把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全国高等院校要走在教育改革前列,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当好教育改革排头兵。我也希望北京大学通过埋头苦干和改革创新,早日实现几代北大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梦想。

  教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使命。梅贻琦先生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我体会,这样的大师,既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高校工作,始终关心和爱护学生成长,为他们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要全面深化改革,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流动,不断激发广大青年的活力和创造力。要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帮助学生们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到学生们中去、同他们交朋友,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现在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都是20岁左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很多人还不到30岁;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很多人还不到60岁。也就是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你们和千千万万青年将全过程参与。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当代青年建功立业的舞台空前广阔、梦想成真的前景空前光明,希望大家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我相信,当代中国青年一定能够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新华社北京5月4日电)

篇二:不同时代青年的选择是如何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延续

  当代青年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代青年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

  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精神

  当代青年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支柱就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一个国家,如果光靠物质条件,那么这个国家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几千年就创作撰写儒家经典,儒家人格思想主要是指“仁、义、礼、智、信”。孔子走遍各国,为的就是把儒家思想推向全世界,在中国的历史上,儒家经典为历代推崇的核心价值观。现在是二十一世纪,在这个新的时代,我们也应该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求我们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自觉地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自觉做到两个“坚定不移”、两个“不能含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青年、践行。

  目录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定义阐述。.。。.。.。。。。.。.。。.。。.。.。。。..。.。。.。.。。.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2当代青年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3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32.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43.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5三、当代青年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准则及重要意义.。..。。。。...。。。。....。.。。..。。。62.当代青年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定义阐述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

  当代青年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中央政治局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集体学习。中办下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有力部署,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价值是体现主体与客体关系的一个范畴,它反映的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马克思早就说过:“‘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从哲学意义

  上讲,价值体现的是现实中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我们说某种事物或现象具有价值,就是因为该事物或现象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成为人们的兴趣或目的所追求的对象。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价值观的内

  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集中反映一定社

  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精神,体现人们对生活现实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价值观对人

  们自身行为的定向和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人的自我认识,并由此影响和决定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追求方向的性质.

  我们一般把价值观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一般价值观,另一类是核心价值观。在一个国家和社会

  的价值观体系中,各种价值观的地位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有些价值观在整个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从

  属地位,它仅仅体现社会某个方面或领域的价值取向和追求,这种价值观我们就称之为一般价值观;另一种是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的价值观,它引领和统率着其他处于从属地位的价值观念,是一种社

  会制度和社会公民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则,体现着这个国家或社会所特有的文化精神追求和基本价值

  理念。这种居于社会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就叫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决定性指导作用的价值理念,是反映社会主义基本的、稳定的社会关系及价值追求的价值观,它是社会主义价值

  当代青年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观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是我们民族长期秉承的反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规律的根本原则和价值观念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体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核心价值目标和价值观念,这种核心价值理念支撑着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行为指向和行为准则,从更深层次影响着全体国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思想方法与行为方式.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八大适应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需要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为基础,明确提出了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不同层面规范了我们国家、社会和公民的核心价值追求.第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是立足国家层面概括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就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无论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

  明建设,都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追求目标,我们党在过去曾经把这个共同价值追求表述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繁荣,人民幸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通过经

  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的宏伟目标,这个宏伟目标从价值追求角度来说就是要达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也就

  是说经济上要越来越富强,政治上要越来越民主,文化上越来越文明,社会和生态上要越来越和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符合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体中国人民寻求民族复兴的共同愿景,是一个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

  发活力、振奋精神的价值目标.第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社会属性,是立足社会层

  面概括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我们党自成立起,就把带领人民实现自由、民主、平等写到自己的旗帜上,并为之

  当代青年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而不懈奋斗.新中国成立后,我们

  党又把这些目标写到社会主义旗帜上,使之成为激励人们发愤图强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深入发展,广大人民

  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越来越强,自由平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维护公平正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正

  是适应广大人民群众这种新期待、新要求,我们党更加自觉地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理念深

  入扎实地体现到党的各项理论和实践之中.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

  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十八大报告则把“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积极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由此可以看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执政为民、坚持依法治

  国伟大实践的集中价值体现,也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

  第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要求,是立足公民层面概括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对全体公民的价值观、道德观教育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尤其是面对当前社会经济利益和分配方式多样化的趋势,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

  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如何形成社会的主流

  价值观、如何把公民价值观道德观教育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成为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个重

  要课题。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在全社会倡导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2006年3月,胡锦涛

  同志在参加全国政协讨论会时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提倡热爱

  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

  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作了规范性

  阐述。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党从社会公民层面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党的十八大正是在继承和发展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的基础

  当代青年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上,紧密结合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需要,从公民层面提出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的精华,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公民道德和价值理念

  的新发展.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精神支柱就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一个国家,如果光靠物质条件,那么这个国家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几千年就创作撰写儒家经典,儒家人格思想主要是指“仁、义、礼、智、信”。孔子走遍各国,为的就是把儒家思想推向全世界,在中国的历史上,儒家经典为历代推崇的核心价值观。现在是二十一世纪,在这个新的时代,我们也应该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求我们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自觉地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自觉做到两个“坚定不移”、两个“不能含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

  2、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提出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帮助全党和全国人民

  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

  实意义。第一,“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

  当代青年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和道德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是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它不仅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思想武器,而且更是指导我们改造主观世界、完善人生旅程的理论

  指南。无论是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鸿篇巨作中,还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都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道德观理论。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和道德理论宝库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开拓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认识的新境界。第二,“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们更加有效地应对西方错误价值观

  的冲击提供了强大理论武器。过去许多人常常把自由、民主、平等这些概念当做资本主义的“专利品”来看待,认为它们是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其实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认识。一些西方国家也正是

  利用了这一点来攻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攻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训是非常深刻

  的.社会主义制度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最先进的社会制度,它脱胎于资本主义但又与资本主义有着

  本质区别,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继承和发展人类一切文明精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本质意义

  上来讲,只有社会主义民主、自由和平等才是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民主、自由和平等,而资本主义制

  度下的所谓民主、自由、平等是虚伪的、靠不住的。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

  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们更加有效地应对西方错误价值观的冲击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第三,“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对进一步促进国家主流价值观的形成、凝聚全国人民的思想共识将产生十分巨大的作用。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生活方式

  深刻变化,这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们在思想认识上的多样性、多变

  性日益增强,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多彩纷呈。在这种思想多样、价值多元的条件下,只有大力

  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凝聚全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才能真正在全社会形成巨大的价值

  共识和思想共鸣,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方向。

  3、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当代青年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重要阐述,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也进行了具体部署。这是我们党在意识形态领域和思想理论建设上的又一重大创新,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历史方位的准确把握,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自觉。我国是发展中大国,又处在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大发展时期,尤其离不开用科学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自觉追求和实践中国梦所蕴含的价值理想,就能不断增强人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激发开拓创新、奋发进取的精神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器。用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能够最大程度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个人价值追求转化为国家和社会的共同价值取向,更好地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破解转型期思想问题的导航灯.用核心价值观解疑释惑、正本清源、指引方向,就能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总之,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对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三、当代青年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准则及意义

  从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形成了一整套成体系的价值观。这24个字反映的是国家

  当代青年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目标、社会取向、个人准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对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继承,是整合社会力量、凝聚社会共识、解决和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思想工具。一经公布便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在这样一个社会思想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全社会的主动参与,从人们思想的共鸣和交汇处汇聚起发展进步的强大正能量。如何在多元思想的社会中践行核心价值观?首先,阐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要从理论上进行深入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何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阐释?继承了中华文化哪些优秀传统?反映了哪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让群众真正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通过学校教育、理论学习、社会宣传等各种方式,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形成一种激发正能量的良好氛围,只有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其次,领导干部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广大群众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但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打铁还需自身硬,一定得带头践行,把这项任务摆上重要位置,以核心价值观规范和要求自己,带好头、领好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从而影响更多的群众,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第三,加快对核心价值观的制度化和日常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到工作的各项制度中,转化到人们的日常行为准则中,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让人们随时随地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从而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是全体公民的事,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是我们的责任更是义务.我们应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人人学习,人人践行,让优秀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2、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通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活力优势,推动“八荣八耻"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普及和升华.荣辱观是社会存在的一种反映,是在世界观、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荣”和“辱”作为一对道德范畴概念,自从人类社会以来便紧紧伴随着人类。“荣”即光荣、荣誉,“辱”即耻辱,它们反映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由于实践或交往活动等原因,,得到他人、群体、社会给予

  当代青年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肯定的、积极的评价和否定的消极的评价,,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心理上的满足感、自豪感或羞耻感、自卑感。荣辱涉及的是个人人格的追求与拒斥的问题,求荣拒辱是人的一个独特现象。荣辱观是人们在世界观、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什么是荣与辱,它们的相互关系,以及在人生实践中对荣辱应有的态度等问题所持有的基本观点。不同的时代、民族和阶段,持有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们,其荣辱观是不同的。恩格斯说“每个社会集团都有自己荣辱观”。一个人只有从思想上真正明确了什么是光彩的事,什么是耻辱的事,才能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一个社会只有树立了是非分明的荣辱观,才能成为精神文化大国,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高校必须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高度,切实提高人们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性的认识,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大学生行为准则和习惯。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当中,我们党依靠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巨大历史性成就。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生活的指导地位,决定了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指导思想。2、宣传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马克思主义对理想问题作了科学阐述,把理想问题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内在地联系起来,使人们对理想问题有了更为科学的把握和自觉的认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崇高的理想,坚持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使崇高理想成为我们党、我们民族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统一思想、鼓舞人心、凝聚力量。中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选择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长期追求的崇高理想一步步走向现实,而且表明中国在建设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正在探索人类

  当代青年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新的发展道路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昭示了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3、坚持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又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励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4、坚持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他强调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各行为准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其次,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中发挥应有的的作用,就必须弄清生命观也就是生命的价值观。1、生命是世界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更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马克思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人类的生命存在及其创造历史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生命价值观的导引与驱动下进行的。在人类漫长的求真、求善、求美、求圣的历程中,总是有意或无意、直接或间接地表达着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对已有本我的超越、对自身有限性的突破,正是无数个体对生命价值的寻绎绘就了色彩斑斓、波澜壮阔的人类历史画卷。虽然在不同的时空体验中具有不同的生命价值观,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能否具有科学的、适时的、进步的生命价值观,既关系到个体生命的精彩与否,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2、生命价值观从层次

  当代青年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上看,既有原始的、朴素的、零碎的,也有科学的、系统化、理论化的。前者更多的是感性的、自发的,而后者则更多的是理性的、自觉生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生命观,使生命价值观摆脱自发、感性、零碎的痕迹而超升到理性、系统和科学的境界。3、对于生命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的理解。广义看,生命是指一切具有新陈代谢力、繁殖力、生长力和环境适应力的动植物和无机物,生命的存有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生命体不能脱离与外界的关系而存在;二是构成生命的各个系统内部、系统之间以及系统与外界之间能作出有机反应;三是生命的各个组成系统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正是在开放中才能与外物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实现生命的成长与发展。

  从狭义上看,生命就专指人的生命,具有三个特质:一是与其他个体密切关联;二是具有一个内在的完整结构,这个结构是一个有系统的整体,因此是一个生物;三是经过不断努力的自我超越,以达到更高形式的自我实现或自我改造。4、与“生命”相关的还有两个概念,一个是“生活”,一个是“生存”。“生活"是人在其一生中所经历的人生事件、人生过程、人生滋味的总和,“生命"是“生活”的基础,没有“生命"就没有“生活";“生活”是“生命”的表征和显现。一般而言,生活的存在更多地带有特殊性,每个人所经历的人生事件、人生过程和体验到的人生滋味都各不相同;但从生命的存在角度看,则更多地显现出“普遍性”的品格:人的自然生命都源于一种血缘性存在,都具有相同的生命构成的化合物,人的文化生命都源于人的超越性本能,这可称之为生命的“大同"。但是,这种生命的“大同"只是一种基础性存在,由于人的生活的“个性化"倾向和“特殊性"特征,每一个人所演绎出的现实的生命画卷又驳杂纷呈,这就造就了生命的“大异",生活就是生命从“大同”走向大异的中介。“生存”泛指一切生命的存在,即一切有生命的东西的存在都可称为“生存",它是一种物性、感性的对象性的实存.对人而言,“生存”是指人的生命的最起码的存活状况。“生命”是“生存”的前提,也是“生存”始终围绕着展开和旋转的轴心和主体.6、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人们是为了什么以及怎样“生活”和“生存”?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生观与世界观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人生领域中的具体体现,世界观是人生观的思想理论基础,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由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世界观不同,当代青年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也必然形成不同的人生观。7、“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为什么参加党的一大的代表,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前进,有的成了英雄,流芳百世,有的却成了狗熊,遗臭万年呢?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当初他们参加正确的时候,其人生的看法、人生的态度、人生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革命,有的则是为了当官、发财、出名,所以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就拿毛泽东和周佛海这一正一反两个人来说,毛泽东早在学生时代就立下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雄心壮志,结果他从韶山冲走上了天安门城楼,成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而周佛海在党的一大以后说过,他之所以参加革命,就是想当官、想发财、想出名。由于个人的目的一时未能实现,后来他便投到了国民党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怀抱,成为民族的败类,最后人民把他送上了断头台。8、正确的人生观,是指在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指导下所形成的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态度。这种人生观的特点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即以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基础,以集体主义为核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目的。它全面正确地回答了人为什么要活着、做什么人、怎样做人等基本问题,是迄今为止最进步、最科学的人生观。

篇三:不同时代青年的选择是如何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延续

  当代青年价值观变化现状及原因的几点思考

  近十年来,中国的巨变为世人所瞩目,我国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人民生活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然而,就是随着这种经济步伐的加快,同时也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其中尤其对我们的当代青年的思想影响较为严重,“关注青年就是关注未来,拥有青年也就拥有未来”,这已是社会的共识。加强对青年价值观念问题的研究,正成为转型变革时期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这几年随着部队院校、医院非现役人员、聘用人员的逐年增多,他们已渐渐成为基层一线的主体,特别是他们年龄都不大,绝大部分都是80后出生,他们出生于改革开放初期,成长于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他们耳闻目染了社会变革的方方面面,承受的各种诱惑也很多,所以他们的价值取向和人生定位也呈现出多样化,部分青年人中对成功的理解存在偏颇,对人生定位存在错误的现象。今天着重谈谈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对目前青年人价值观的影响。

  发生价值观变化的原因分析

  1、社会体制、经济体制转型以及教育观念、教育方式转变对青年价值观念产生深刻的影响: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使得青年思想观念中所形成的平等观念、权利义务观念、效益竞争意识打破了青年安于现状、追求中庸的传统状态。在这种状况下,青年能站在社会价值的起点上重新审视个人价值,正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从而形成当代青年求实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观。但是市场经济中特别以经济利益为驱动力,市场双方利己行为又使得当代青年对自己从小所受到的利他行为为出发点的价值观教育与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观相左,从而产生困惑不解、心理失去平衡等。为了适应新的形势,他们很快吸收各种各样的新思维、新观念,由此使得当代青年价值观出现多元矛盾,摇摆不定的状况。另一方面,国家正在加大的各种体制改革力度,打破了原有的旧的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体制,使在各种体制转型期的青年一时没能适应,从而产生价值观念的不稳定。如教育方面,高等学校招生分配制度的改革中建立的收费制度、自主择业制度。原本“双轨”——国家包培养、包分配变为“双自”——学生自己承担部份培养费用,自主择业。教育体制的改革一方面鼓励青年学生更加关注自我,自觉增强学习动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迎接社会的挑选。另一方面,也更直接地影响和冲击着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的心态,从生存角度出发,更注重实惠倾向。在校期间他们所从事的勤工助学活动,以弥补必要开支,毕业后把经济收入作为择业重要考虑依据在所难免。又如用工人事改革,这一改革是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发展的大趋势。一方面改革打破青年思想上既已形成的“铁饭碗”的观念,对其自身存在着危机感,因此,他们更加注重自身素质、能力的提高,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以期能在改革大潮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更大发展。另一方面,就来难成为青年最为关注最为担心的一个问题,下岗失业所造成的压力超过其他方面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部分青年除了不断加强自身学习锻炼提高自身生存竞争能力外,他们也通过各种途径寻找谋生的出路,一些青年在工作之余搞第二职业、做小本生意等等现象也就出现。

  2、西方腐朽思潮还在影响当代的青年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

  息传媒高速发展,中西文化相互激荡,一些国内外的敌对势力利用各种手段,加紧对我进行“分化”、“演变”。青年人接受着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形形色色、良莠掺杂的西方思潮、生活方式直接冲击了传统道德文化的结构和观念,对当代青年的人生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结果是造成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的多元化态势,还有一部分青年则陷入新旧观念形成双重并存的矛盾之中,他们既怀疑现在的价值观念,又在西方的理论思潮与中国国情、民族的心态面前感到困惑不解,引起道德文化观念认同上的矛盾甚至出现严重偏差。

  3、社会种种负面影响的产生也是影响青年人的一个重要因素。社会中一些人依然存在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以及腐败现象、分配不均,黄、赌、毒现象的泛滥等社会问题对青年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一些青年缺乏辨别是非能力受其感染,经不起诱惑,逐渐释放出欲望,甚至一发不可收拾,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4、青年的独立思考能力增强。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我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人民生活的极大提高以及国际地位提高使青年加强了独立思考,加深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党的方针政策及发展部署的了解,切实增强了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信心,从而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但由于青年对于政治的认识尚处于浅表层面,其年龄阅历等各方面因素必然导致了其政治上不成熟。同时,他们思想观念上受到社会上一些“实用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消极影响,对于社会问题,他们多从现实生活中非常直观的去认识和理解。

  5、我们的教育体制还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一方面一些学校忽视了青年学生全面发展,导致不少学生高分低能、自理能力低下、依赖思想严重。有些学校对学生管理不严,对成绩不好、守纪不严者,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不加强教育管理,放任自流。另一方面,教育的方式方法依然单一,思想陈旧,传统的行政式教育方法依然存在,理论教育一大套空话、套话,不根据青年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社会形势发展变化转变教育方式,教育效果不理想等。

  另外,有此部门对青年工作关心重视不够。“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在一些部门和单位依然存在,青年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直接导致其消极心理。总之,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的形成有其多方面的因素,只要我们能正确对待,理性分析,在工作中做到“汲取精华,剔除糟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当代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一定能走上更加正确的轨道。

  二、当代青年人价值观的时代特点及现状

  基于上述社会时代背景的不断变化,当代青年在人生价值取向上形成具有一定时代特征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主体意识越来越强烈,自我意识凸现但不偏激,注重自我价值实现。如对人生理想的追求,把“个人事业成功,生活美满”摆到第一位,对于“人生最大的幸福”,则希望“家庭幸福、事业成功”,这些都反映出对个人自我价值的追求,自我意识的增强。

  2、重功利、讲实惠。学习上的实用至上,择业上的地位、金钱至上以及政治观经济化的表现。

  3、具有不稳定性和可塑性。主要表现在青年学生这个群体。一些青年学生认为必须“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有时遇到挫折又灰心丧气,有时想成为一名科学家,有时则想当一名艺术家等。其人生价值观必然表现出不稳定性。同时由于青年学生的人生观尚处于不断形成过程中,其价值观也必然存在很强的可塑性。

  4、具有多元化和复杂性。第一,部分青年否定绝对单一的一些人生价值标准和价值选择,他们承认媒体所宣传的榜样、典型的合理性,但并不把它作为人生唯一准则和楷模;他们认为书本上的人生理论是正确的,但现实生活中有的难以实现;他们反对别人自私自利,有时自己却又以个人利益为重。当代青年身上,既存在着时代产生的人生价值观,同时又存在传统民族的价值观念,他们的人生价值取向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第二,不同青年群体由于其职业性质不同或者同一群体其个人家庭出身、个人成长背景、文化程度不同,或者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社会关系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等,在他们对待人生的态度上必然会存在一些差别。

  三、如何引导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总体来说,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但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今天,新旧体制的冲撞,古今中外文化的互相激荡,社会上的一些不健康甚至丑恶现象对当代青年也产生直接的影响,由此而引发了一部分青年在人生价值观取向及某些行为的偏差。特别是在军队院校、医院工作的当代青年教育问题就特别值得关注和重视。由于军队的特殊要求和工作特点,必然需要有针对性、分层次地对广大青年认识偏差进行引导和教育,把当代青年的正确思想统一到国家和军队的大政方针上,做到政治上清醒,立场坚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要坚持正确教育。

  要坚持不懈的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武装青年、教育青年。要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艰苦创业精神精神、理想信念教育和法制教育,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当代青年的价值追求,不断树立青年正确的“三观”思想。有身边的典型事迹感召青年、教育青年。同时作为在部队工作的广大青年,要和部队开展的主题教育结合起来,如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崇尚学习强素质、爱军精武立新功等教育,把他们都纳入到这些主题教育之中,引领这些工作在军营的青年,立志军营、服务部队,自觉同部队的各项建设融入到一起,以军人的标准建功立业。

  2、要努力营造青年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

  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优化用人机制。各级团组织要发挥组织优势,积极开展服务社会、奉献爱心的各种有益活动,如送医下乡、义诊、向弱势群体伸出援助之手等活动。作为部队的上级组织,要多关心他们的政治待遇和个人切身利益问题,完善保障体制,多为青年解决难题,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热爱本职、扎根本职,安心做好本职工作。

  营造对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抨击的氛围,使广大青年明辨是非,提高防微杜渐的能力,净化青年成长的社会环境。

  加大反腐倡廉的宣传力度,对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社会问题或新情况要向青年多做解疑释惑工作,帮助广大青年做到政治上坚定,政治上可靠,负有社会责任感。

  3、要加强单位文化建设。

  要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为青年健康文明的娱乐生活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依托。如文化橱窗、文化阅览室、健身体育场所,举办主题晚会等,使广大青年八小时以外学有场所、乐有去处。

  要经常性开展健康向上,青年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活动,引导广大青年追求健康、高雅的文化活动。如激励斗志的读书演讲比赛、主题鲜明的报告会、座谈会。为青年多提供宝贵的精神食粮。

  4、要在单位上下形成青年工作的良好氛围。

  各级组织要进一步关心重视青年工作,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效果。要加强调查研究,总结推广新经验、新做法,同时要努力寻找差距做到“对症下药”,使青年工作能做到有的放矢,富有成效。

篇四:不同时代青年的选择是如何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延续

  新形势下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原因及意义

  匡世凤

  摘要:在多元思想文化影响的新形势下,青少年由于其自身心理发展的不成熟使其核心价值观现状令人担忧,同时也使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变得急切和紧迫。因此,只有研究新形势下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因及意义,才能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新形势

  青少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原因及意义

  一、新形势下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原因。

  正如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所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①理论来源于现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主流的思想观点,也产生于现实,并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一)在各种价值观念的交锋中,青少年面对价值选择时容易陷入困境。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我国的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和利益关系日趋多样性和复杂化,反映在我国的价值观领域就是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和多变性的趋势,各种理性的和非理性的、先进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腐朽的价值观念相互交织、相互激荡。尤其是对心理尚未成熟,抵抗能力较弱的青少年来说,要在这些价值观念的交锋中,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非常困难,再加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大众传媒的普遍流行,虽然为青少年接受各种价值观的教育提供了生动的渠道,但是由于大众传媒的开放性和商业性,各种低俗、庸俗、媚俗的信息借着文化要大众化的幌子充斥着网络媒体;媒体工作人员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也使青少年的价值选择面临严峻的挑战。

  (二)各国的价值观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个国家的崛起不仅是经济的崛起,也是制度的崛起,同时还应该有价值观念的崛起。法国启蒙运动中“自由”、“平等”、“博爱”等价值观念为法国大革命的成功奠定了思想基础;美国的“民主、人权”也为其实力的增强做出了贡献。足见,各国越来越重视价值观的培育,并充分发挥其影响力。尤其是在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各国都需为其建设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大规模的赤裸裸的战争在短期内可以避免,他们选择更为隐蔽的方式参与国际竞争——提高文化软实力,而价值观念的竞争就是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俞可平教授曾指出文化全球化本质上是超越本土的文化认同或价值认同,简单点说就是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一种入侵。②苏联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由于广大人民群众丧失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而走向失败的实践,既给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④1951年,中情局就于其绝密的“行事手册”中开始制定专门对付中国的条文,以后随世界局势的变化和美国利益的改变而不断修改,至今形成十条,其内部代号为《十条诫令》.

  ③二、新形势下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意义

  在多样价值观念的相互激荡中,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具有巨大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随着社会实践条件的变化,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是不断地向前深化。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深化了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的必要性以及怎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既是一种人类认识真理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发展的实践运动,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内核,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利于丰富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

  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⑤而在国民教育中,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张耀灿教授在《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一书中指出:世界观教育、政治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法制观教育、道德观教育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⑥而在政治观教育(如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教育(如人生价值观教育)和道德观教育中都穿插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除了内容的一致,思想政治教育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一个重要的载体。因此,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能够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断成熟和完善。

  (二)现实意义

  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基于青少年价值观严重缺失的现状,尤其是目前青少年犯罪比例的升高以及青少年犯罪越来越低龄化,许多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都把目光投向这个领域,也引起了中国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极大关注。实现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进步的最高价值追求。其中也包括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健康发展,是人的精神和肉体都能得到全面发展,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利于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能够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增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将价值观内化过程描述为3个阶段:由外在压力造

  ⑤⑥

  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第1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原理》[M].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版.

  成的而非真心实意的服从阶段,自愿接受的同化阶段及从内心深处相信并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且外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去指导自己言行的内化阶段。而目前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只是停留在认知的阶段,认知与行为往往发生偏离,而要使认知真正转化为行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便承担了重要的角色,问题在于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对理论知识的单纯灌输,这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是不相符的,他们的主体意识强烈且具有反抗情绪,喜欢新鲜刺激的活动,讨厌死气沉沉的知识传授,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同时有调查数据显示,由于大众传媒备受青少年青睐,使其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当前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是对过去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一种革新,也是现代大众传媒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展示优势的一种考验,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且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有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也就是说要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只有人们内心真正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转化为一种自觉的追求,才能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进而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尤其是对青少年这个重要的群体,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指出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可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也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过程,最终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

  总之,新形势下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无论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还是对青少年以及国家实力的增强都显示出其重要性,也将成为青少年德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

  ②韩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讲》

  [M].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③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④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原理》[M].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版.

  作者简介:匡世凤,女,江西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专业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篇五:不同时代青年的选择是如何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延续

  精选青少年要怎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如何让青少年在践行核心价值观中成就“中国梦”合集

  如何让青少年在践行核心价值观中成就“中国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正在成为中国大地上民众的行为准则和思想指引。对自身有明确要求的人,无时无刻地将自己放在这样的准则中进行要求和衡量。我们国家的中坚力量因为这个价值体系的明确,在思想状态上发生着质的变化和飞跃。我们的青少年,我们的下一代,因为接受信息的迅猛,正在被各种各样的思想包围和裹挟着,而他们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培育他们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吸纳为自身的精神给养,成为行动的指南是当务之急。

  青少年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受外界的蛊惑和影响更大,正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刻,对一切似懂非懂,却有自己比较顽强的坚持,这一时期的引导,对他们的整个一生都会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网络、微博、微信等

  等一些快速传导信息的方式,使世界上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快速地进入和抢占青少年的视野。我们的国家当以一种更直接的渗透,让核心价值观牢牢地扎根在他们的思想之中,让他们接过我们的接力棒,让我们的国家走向兴盛和更加良好的轨道上去。

  “青少年是一个美好而又是一去不可再得的时期,是将来一切光明和幸福的开端”。每个青少年都会有自己心里的一个”乌托邦”,我们应该让这个“乌托邦”演绎为华夏大地上美好的“中国梦”。这就需要我们将核心价值观,以他们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方式积极的渗透,让“中国梦”的内容更加丰富、更有创造性,更能体现中国的文化特色、经济结构、意识形态,使青少年的成长,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精神文明建设上的硕果。

  宣传教育,只能在一段时间,产生一些效果,重要的是长此以往,让我们的青少年、让整个民众在社会风气、思想认识上,再不会为扶不扶、帮不帮,纠结和犹豫,这就需要在制度和要求上的一些促进,奖善惩恶!而且要加大奖善惩恶的力度。我们的社会从来就不缺乏正义和善良,重要的是需要发现的眼睛,重要的是需要将正义和善良加以发扬,让我们的青少年热切而积极地成为核心价值观的弘扬者、传承者!

  “志向和热爱是伟大行为的双翼”,我们怎样让我们的青少年积极而热忱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我们祖国的建立,是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当年是什么样的信念,使老一辈能够为了自己的信仰不顾一切。而今天,对于青少年信仰的教育,应该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非常英明的指引,重要的是,我们怎么能让我们的未来、我们的青少年,将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信仰,信奉并成为一种信念。有这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的青少年就不会有信念的缺失。生活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更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撑,这就需要我们在舆论、在宣传、在影视等等一切介质上,让核心价值观做积极的渗透和扩容。

  学习雷锋、孝敬老人、讲究诚信、弘扬传统文化,每一件事的彻底和投入,对我们的青少年都是一种表率作用。孩子、青少年正在以一种新鲜的视角看世界,我们想让他们看到什么?核心价值观不只是停留在字面上,应该是被越来越丰富地践行。这是我们抓住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根本。

  青少年要怎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关系到我国广大人民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关系到每个公民的价值追求,应该从点滴抓起,从教育入手,而且要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全过程。

  人不学习,不知不行。做什么样的人,立什么样志,就会具备什么样的道德素养,拥有什么样的国家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最根本的还是教育。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作为国民教育的基本任务,如果没有这样的价值观成为我们教育的主导,那么就不可能培育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人和接班人。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仅要限于基础教育,更要应该深入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各个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每项环节。只有把这些覆盖到所有教育平台,形成良好的教育机制,不断用各种方式和载体加以引导和熏陶,才能够立德树人,引领社会主义全面进步。

  青少年具备着自己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因此,我们要坚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就需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和规律,构建德育方面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创

  新出新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多用生动的形式、感人的事例,深入浅出地对其进行讲解。在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更是需要形成其之间相互衔接的课程,以坚持不懈的方式方法,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扎根于学生的心灵,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还要引导其家庭和社会积极配合学校教育,让良好的社会风气与学校的教育成果融为一体。在国民教育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形式多样话的志愿服务、益德益智的科研发明、力所能及的爱心活动,都能贵让青少年深刻体会到价值观在当前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各类实践教育培训基地、高职实训教育基地、社会活动等基地,都可以让青少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学习生活之中;网络、校园文化、学校周边的环境,都可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鲜活地显现在青少年的形象头脑和思维当中。因此,注重实践教育、开发实践课程、让课堂知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密切相连,建设有情趣有品位有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是培育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内容。

  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国民教育中培育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求老师必备师德高尚的品质,如果老师、校长的品德低劣,那么培育实践核心价值观活动就会无从谈起。因此,我们首先要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

  范,健全教师任职资格和准入制度,将师德作为教师聘任和考核的根本标准。要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篇六:不同时代青年的选择是如何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延续

  原标题: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新华网北京5月4日电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习近平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同志们: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很高兴来到北京大学同大家见面,共同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向北京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向全国各族青年,致以节日的问候!向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和青年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刚才,朱善璐同志汇报了学校工作情况,几位同学、青年教师分别作了发言,大家讲得都很好,听后很受启发。这是我到中央工作以后第五次到北大,每次来都有新的体会。在洋溢着青春活力的校园里一路走来,触景生情,颇多感慨。我感到,当代大学生是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

  五四运动形成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五四运动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洪流中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青春乐章。

  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是这段光荣历史的见证者。长期以来,北京大学广大师生始终与祖国和人民共命运、与时代和社会同前进,在各条战线上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说过,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行百里者半九十。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动员广大青年为之奋斗。

  光阴荏苒,物换星移。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

  广大青年对五四运动的最好纪念,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担负起历史重任,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

  同学们、老师们!

  大学是一个研究学问、探索真理的地方,借此机会,我想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同各位同学和老师交流交流想法。

  我想讲这个问题,是从弘扬五四精神联想到的。五四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追求的先进价值观。爱国、进步、民主、科学,都是我们今天依然应该坚守和践行的核心价值,不仅广大青年要坚守和践行,全社会都要坚守和践行。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这样的情形,在我国历史上,在当今世界上,都屡见不鲜。

  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中国先人对当时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在当代中国,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应该坚守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经过反复征求意见,综合各方面认识,我们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我们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体人民一起努力,通过持之以恒的奋斗,把

  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更加民主、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美丽,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今天,我们13亿多人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目标。中国曾经是世界上的经济强国,后来在世界工业革命如火如荼、人类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中国丧失了与世界同进步的历史机遇,落到了被动挨打的境地。尤其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更是陷入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悲惨状况。这段历史悲剧决不能重演!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对中华民族的责任,对前人的责任,对后人的责任。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坚定信念,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中国已经发展起来了,我们不认可“国强必霸”的逻辑,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中华民族被外族任意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为什么我们现在有这样的底气?就是因为我们的国家发展起来了。现在,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这是中国人民用自己的百年奋斗赢得的尊敬。想想近代以来中国丧权辱国、外国人在中国横行霸道的悲惨历史,真是形成了鲜明对照!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比如,中华文化强调“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义以为质”;强调“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贫济困”、“不患寡而患不均”,等等。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这些思想和理念,既随着时间推移和时代变迁而不断与时俱进,又有其自身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

  价值观是人类在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产生与发挥作用的。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由于其自然条件和发展历程不同,产生和形成的核心价值观也各有特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

  去年12月26日,我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时说: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我们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我们不能数典忘祖,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也绝不会接受任何外国颐指气使的说教。

  我说这话的意思是,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实现中国梦,必须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而这“三个自信”需要我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定作支撑。

  我为什么要对青年讲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

  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

  一是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知识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古希腊哲学家说,知识即美德。我国古人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大学的青春时光,人生只有一次,应该好好珍惜。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鲁迅先生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大学阶段,“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有老师指点,有同学切磋,有浩瀚的书籍引路,可以心无旁骛求知问学。此时不努力,更待何时?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

  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德者,本也。”蔡元培先生说过:“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这就是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人们付出的辛劳才能结出果实。面对世界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面对纷繁多变、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社会现象,面对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多方面的考量,一时有些疑惑、彷徨、失落,是正常的人生经历。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

  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四是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礼记》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人说:“圣人是肯做工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的圣人。”青年有着大好机遇,关键是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心浮气躁,朝三暮四,学一门丢一门,干一行弃一行,无论为学还是创业,都是最忌讳的。“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青年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

  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不要顺利的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遇挫折,就怀疑动摇,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坚守在中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成就自己的宝贵人生。

  同学们、老师们!

  党中央作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决策,我们要朝着这个目标坚定不移前进。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没有特色,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是不可能办成功的。这里可以套用一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鲁迅先生说:“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也对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现在,关键是把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全国高等院校要走在教育改革前列,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当好教育改革排头兵。我也希望北京大学通过埋头苦干和改革创新,早日实现几代北大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梦想。

  教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使命。梅贻琦先生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我体会,这样的大师,既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高校工作,始终关心和爱护学生成长,为他们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要全面深化改革,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流动,不断激发广大青年的活力和创造力。要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体

  系建设,支持帮助学生们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到学生们中去、同他们交朋友,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现在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都是20岁左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很多人还不到30岁;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很多人还不到60岁。也就是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你们和千千万万青年将全过程参与。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当代青年建功立业的舞台空前广阔、梦想成真的前景空前光明,希望大家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我相信,当代中国青年一定能够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篇七:不同时代青年的选择是如何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延续

  2015年环保系统“七一”演讲赛稿

  勇于担当

  展现新时代青年的核心价值观

  演讲:彭小伟

  人民领袖毛泽东曾对青少年说过:“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到底是你们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弱则国家弱。少年有梦想则国家有梦想,少年有担当国家才有脊梁。年青人,就是应该具有这种舍我其谁的勇气与信心,具有不畏责任勇于担当的良好品格,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谱写辉煌篇章。

  在座的各位有不少和我一样是年青人,有的还没有成家。假如你成家了,你就有一份家庭的责任,如果你下有小孩,就有养育教育孩子的责任,如果你上有父母,那么就有孝敬老人的责任,如果你入了党,别忘了,你还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同样,你生长在中国,就有为中国梦奉献青春与热血的责任。

  我认为作为一个年青人应该也必须要肩负起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为今后全面地承担起社会责任跨出坚实的第一步。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就是要求我们先有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个人品性的潜移默化。加强对思想道德的修养,多学习历史上和身边的好人好事,并且时刻提高自己的审美情操,能够对社会上的善与恶有着鲜明的支持和反对的态度,将吃苦看做是磨练意志的方式,最后将自己的行动一步步地统一到为全社会服务的高度上来。长江大学舍己救人的大学生们、面对PM2.5污染敢于向环保部叫板的青年环保志愿者们、汶州地震救援中带头献血的青年党员们,他们的选择就是这种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鲜活例子。他们这种支撑起社会精神大厦的“正能量”就是来自“两心两力”——自信心和爱心、实力和毅力。

  第一、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就是要求我们有充分的自信心。有朝气地面对生活的每一刻。世界美丑同在,妍媸并存。有些年青人看到并放大了社会的黑暗面,产生了“举世皆浊,何必独清”的思想意识。我们要认识到信心是战胜一切困难和借口的必要前提,是人类最可贵的内在精神动力。这些东西在我们的先辈们身上时刻发着光,他们凭着这份信心将充满苦难的中华民族推到如今这样一个繁荣的时代。今天,我们同样可以用这种精神,书写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第二、勇于担当社会责任要求我们有温暖的爱心。爱物爱人爱社会爱国家爱大自然。有了这份爱,看这世界更辽阔;有了这份爱,待人待物心胸更宽广。爱,有着春风化丝雨、润物细无声的魔力,有了她,生活就有了希望,事业就有了方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后天的陶冶是极为重要的,不止于小孩,每个人都应该把它当做一生的功课。曾有人问我们的画家齐白石老先生:“一个什么样的人才会有爱心。”老先生回答:“我从没听说一个有艺术情怀的人冷酷无情。”那些天天泡吧、上网的青年们,热爱一门艺术吧。那里才有你心灵的港湾,爱的源泉。

  第三、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也要求我们有足够的实力。这份实力不仅包括我们对马列主义哲学原理、对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掌握以及应用,更重要的是还包括了对优良传统道德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继承和发扬具有时代特色的新青年物质与精神文化,抱着为当世立标杆为后世树榜样的心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出我们青年人应有的团结、奋进、大胆、创新,冲劲足的优势,逐步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责任田”,奉献青春的力量。

  第四、勇于担当社会责任还要求我们有坚强的毅力。正如马拉松赛跑一样,国家的兴旺发达不是一朝一夕,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一项与历史一样厚重的事业。没有这股坚强的毅力,正如没有发动机的竹箭,永远也跳不出地球的引力圈,最终仍旧坠落在陈旧荒芜的大地。

  天宽才能托日月,地厚故能承泰山。少年的毛泽东也曾有过“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的这种为家为国的抱负与担当。

  看吧!历史赋予前辈们的事,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完成得轰轰烈烈;历史赋予我们的,我们必定不皱眉、挺起胸,干得漂漂亮亮,将一个充满朝气、蒸蒸日上的中国付给下一代的青年们,那时我们就可以骄傲地说一句:“我们是不负历史使命的一代,我们是不负人民期望的一代!”

篇八:不同时代青年的选择是如何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延续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同学们,大家好:

  本次讲座包括三个方面: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为什么要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青年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了24个字,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中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

  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2.核心价值观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

  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

  (彰显,弘扬)明(光明)德(人要弘扬内

  在的善良光明的德性),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精益求精达到最完美的地步)

  (出于《礼记.大学》,是古代重要的一部仁义道德教科书。)说明大学教人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亲民),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美的地步而且保持不变。”

  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这样的情形,在我国历史上,在当今世界上,都屡见不鲜。

  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

  3.习总书记对核心价值观的论述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这里有一个很好的案例:一个大二学生(未成年)电脑技术很好,利用其擅长的技术网络犯罪,黑客攻击别人账户,共转别人41万到自己账户,鉴于其主动投案自首并主动退赃,(家长帮忙)被判刑3年,缓刑三年,最后追悔莫及。所以学习知识技能重要,但学会做人更重

  要!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反面案例

  正面:爱心大使----丛飞

  从飞是一名歌手,也是一名义工,还是183个孩子的“父亲”。

  1969年10月出生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的一个贫困家庭,初二便被迫辍学回家。但执著的音乐梦想让他不畏艰难四处拜师学艺,最终考上沈阳音乐学院声乐系,后被著名歌唱家郭颂收为“关门弟子”,为资助贫困学生,丛飞不仅把自己身上的钱捐得一文,他收养和资助的孩子达到183个,欠下几百万元债务,为了还清债务,丛飞更加辛苦地四处演出。十年时间,丛飞为助残、助学、赈灾所进行的义演超过了400场,义工服务时间达3600多小时。2006年4月20日,年仅37岁的丛飞不幸病逝。而按他遗嘱捐献的眼角膜让6个孩子重见了光明。

  要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如雷峰,焦裕禄等),以他们为榜样,在学习中养成好的思想品德追求。各行各业身边同学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应以他们为标杆向他们看齐,像他们那样追求美好的思想品德。

  反面:高铁霸座男----孙赫

  2018年8月21日上午,在从济南站开往北京南站的G334次列车上,遇到一名男乘客霸占别人的靠窗座位,不愿坐回自己的座位。当事女乘客叫来列车长后,该男乘客自称“站不起来”。列车长问其是否身体不舒服或者喝了酒,对方回答:“没喝酒。”列车长问:“没

  喝酒为什么站不起来?”对方称:“不知道。”并表示到站下车也站不起来,需要乘务员帮助找轮椅。他拒绝坐回自己的座位,并称让女乘客要么站着,要么坐他的座位,要么去餐车。

  座位被占的女乘客是一名刚毕业的女生,从济南西站上车,而当事男乘客自己的座位与该座位仅隔着一两排。最后,列车长和乘警劝导男乘客无果,女乘客被安排到商务车厢的座位,直到终点。

  后来激起民愤,被人肉搜素,是韩国一大学的在读博士,因其不尊重规划,大多数人对这种坏人坏事充满义愤,有人说其厚颜无耻,有人说其人渣,现广大群众对这种行为很不满很愤慨,因为违反了礼法人的价值观!最后中国铁路济南局表示对孙某治安处罚200元,并记入铁路信征系统,在一定期限内限制乘坐火车。

  二、为什么要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在意识形态领域和思想理念建设上的重大创新。

  意识形态是一哲学名词,指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对于世界和社会的系统的看法和见解,包括政治、法律、艺术、宗教、哲学、道德、思想观点等。意识形态工作主是通过一定的途径,将自己政党的意图、主张、现实化并进行推进贯彻。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全球意识形态处于从未有过的大活跃、大碰撞、大交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越来越迫切,越来越必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在意识形态领域和思想理论建设上的又一重大创新,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历史方位的准确把握,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自觉。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

  2.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我国是礼仪之邦,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规则,故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中华文化强调“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强调“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扶贫济困”等等。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

  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中华民族的文明素养,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

  要深化道德教育,强化集中治理,健全长效机制,把工作从全国文明城市向面上推开,从重点行业向各行各业拓展,使社会道德状况有一个明显好转。要结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倡导爱国、敬业、诚

  信、友善,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4.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

  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很大程度体现

  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青年的价值取得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大学是青年学生价值观逐渐稳定、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高校应当发挥课堂主渠道、育人主阵地的作用,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

  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是伟大中国梦的参与者、实践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对实现两个百年目标至关重要!

  三、青年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青年一代应牢固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一个人前进方向和强大动力。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人生目标上的集中反映。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理想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状态。

  理想和信念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依据和前提,只有远大理想,才会让人产生对这个理想一定能够实现的。坚定信念,信念是理想实现的重要保障,只有坚定的信念,才会激励人们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实

  现自己的理想。

  要设定自己的目标:大学三年怎么过?生活上养成早睡早起习惯,不宅在宿舍玩游戏,多去运动场锻炼身体;学习上,除了学好专业知识外,应多去图书馆多读书,读好书。同学相处上,互相关心,和谐相处,共同进步。这些话有些琐碎,但仔细想想,好与差,优与劣,成与败,不都因为这些小事细节产生的差距吗?

  从现在起,从自我做起,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对于个人的健康成长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十分重要。不仅要树立,而且要一辈子坚持为之奋斗,久久为功。我们大学生应当志存高远,投身于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2.要有家国情怀,做一个有使命感的人

  家国情怀就是古人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怀,君子人格《周易》是第一部较为明确将“君子”作为重要概念进行论述的著作《周易》谓君子应“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可以说是对当今社会缺失信念、梦想和道义担当的一种自然而然的反映。

  一个人做好自己每一个人生阶段应该做好的事情,把自己喜欢的事情

  做到极致,你就是一个有使命感的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是新时代的家国情怀和君子人格。从三个层面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意志与个人诉求的交互连接、宏大叙事和日常生活的有机统一,个人幸福和民族复兴的紧密结合。

  我们提倡的工匠精神,就是要精益求精,本质上与对职业的敬畏

  和使命感的理解与坚守密不可分。

  3.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

  “德者,本也。”蔡元培先生说过:“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这就是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培养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核心是协同合作,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

  学会与人相处。化解纠纷要互谅互让。(山东济南一辆宾利被电动三轮车剐蹭,宾利车主体谅老大爷,老大爷很感动。)

  发生矛盾冲动是魔鬼。(四川德阳安医生(女)自杀,是因为游泳发生矛盾,她老公冲动打了对方)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应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知行合一,从小事做起,养小德成大德。以英雄人物,先进人物为榜样,在学习中养成良好思想品德。

  4.养成良好学习能力,学到自强自立真本事

  自强就是不安于现状,勤奋进取,依靠自己的努力不断向上。自立就是靠自己的劳动生活,不依赖别人。自强自立是一种良好的品质,一种可贵的精神。

  知识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在今天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和技能永远在过时的路上。人的一生只有不断掌握并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才能不落后于时代,这也是大学教育的宗旨。

  案例1:去年毕业的李XX同学,在学期间获得了“广东省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毕业时就被美国国立大学录取,已赴美深造。

  为学当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

  大学时光,有老师指点,同学切磋,有浩瀚书籍引路,可以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学到知识和技能,学到自强自立的真本事。做不负青春的有为青年!

  案例2:我们一些同学,刻苦努力,在完成三年大学学业的同时,参加自学考试,专升本等,09年至今我校报考专升本的学生有3000多人,多数已取得本科毕业证书,有些还取得华南理工大学的本科毕业证书。

  最后,衷心祝愿同学们在大学学有所成,谢谢大家!

篇九:不同时代青年的选择是如何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延续

  新形势下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原因及意义

  新形势下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原因及意义

  匡世凤

  摘要:在多元思想文化影响的新形势下,青少年由于其自身心理发展的不成熟使其核心价值观现状令人担忧,同时也使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变得急切和紧迫。因此,只有研究新形势下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因及意义,才能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新形势

  青少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原因及意义

  一、新形势下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原因。

  正如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所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理论来源于现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主流的思想观点,也产生于现实,并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一)在各种价值观念的交锋中,青少年面对价值选择时容易陷入困境。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我国的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和利益关系日趋多样性和复杂化,反映在我国的价值观领域就是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和多变性的趋势,各种理性的和非理性的、先进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腐朽的价值观念相互交织、相互激荡。尤其是对心理尚未成熟,抵抗能力较弱的青少年来说,要在这些价值观念的交锋中,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非常困难,再加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大众传媒的普遍流行,虽然为青少年接受各种价值观的教育提供了生动的渠道,但是由于大众传媒的开放性和商业性,各种低俗、庸俗、媚俗的信息借着文化要大众化的幌子充斥着网络媒体;媒体工作人员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也使青少年的价值选择面临严峻的挑战。

  (二)各国的价值观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个国家的崛起不仅是经济的崛起,也是制度的崛起,同时还应该有价值观念的崛起。法国启蒙运动中“自由”、“平等”、“博爱”等价值观念为法国大革命的成功奠定了思想基础;美国的“民主、人权”也为其实力的增强做出了贡献。足见,各国越来越重视价值观的培育,并充分发挥其影响力。尤其是在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各国都需为其建设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大规模的赤裸裸的战争在短期内可以避免,他们选择更为隐蔽的方式参与国际竞争——提高文化软实力,而价值观念的竞争就是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俞可平教授曾指出文化全球化本质上是超越本土的文化认同或价值认同,简单点说就是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一种入侵。②苏①

  ①②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第12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

  俞可平:《全球化研究的中国视角[A].赖纳·特茨拉夫.全球化压力下的世界文化》[C].南昌::江西

  人民出版社,2001:103.

  屡屡出现的“扶老”现象,按照传统的道德标准是应该做的,但是结果却是经常被讹诈,这也给青少年提升道德修养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二、新形势下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意义

  在多样价值观念的相互激荡中,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具有巨大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随着社会实践条件的变化,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是不断地向前深化。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深化了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的必要性以及怎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既是一种人类认识真理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发展的实践运动,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内核,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利于丰富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

  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③而在国民教育中,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张耀灿教授在《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一书中指出:世界观教育、政治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法制观教育、道德观教育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④而在政治观教育(如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教育(如人生价值观教育)和道德观教育中都穿插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除了内容的一致,思想政治教育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一个重要的载体。因此,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能够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断成熟和完善。

  (二)现实意义

  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基于青少年价值观严重缺失的现状,尤其是目前青少年犯罪比例的升高以及青少年犯罪越来越低龄化,许多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都把目光投向这个领域,也引起了中国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极大关注。实现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进步的最高价值追求。其中也包括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健康发展,是人的精神和肉体都能得到全面发展,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利于引导青少年树立

  ③④

  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第1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原理》[M].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版.

  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能够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增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将价值观内化过程描述为3个阶段:由外在压力造成的而非真心实意的服从阶段,自愿接受的同化阶段及从内心深处相信并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且外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去指导自己言行的内化阶段。而目前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只是停留在认知的阶段,认知与行为往往发生偏离,而要使认知真正转化为行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便承担了重要的角色,问题在于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对理论知识的单纯灌输,这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是不相符的,他们的主体意识强烈且具有反抗情绪,喜欢新鲜刺激的活动,讨厌死气沉沉的知识传授,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同时有调查数据显示,由于大众传媒备受青少年青睐,使其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当前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是对过去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一种革新,也是现代大众传媒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展示优势的一种考验,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且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有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也就是说要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只有人们内心真正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转化为一种自觉的追求,才能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进而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尤其是对青少年这个重要的群体,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指出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可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也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过程,最终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

  总之,新形势下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无论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还是对青少年以及国家实力的增强都显示出其重要性,也将成为青少年德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

  ②韩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讲》[M].人

  民出版社,2012年版.③

  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④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原理》[M].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作者简介:匡世凤,女,江西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专业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篇十:不同时代青年的选择是如何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延续

  ..

  .

  当代青年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word.

  …

  ..

  .

  摘要

  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精神支柱就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一个国家,如果光靠物质条件,那么这个国家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几千年就创作撰写儒家经典,儒家人格思想主要是指“仁、义、礼、智、信”。孔子走遍各国,为的就是把儒家思想推向全世界,在中国的历史上,儒家经典为历代推崇的核心价值观。现在是二十一世纪,在这个新的时代,我们也应该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求我们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自觉地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自觉做到两个“坚定不移”、两个“不能含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贯彻解放思想、实事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青年、践行。

  .

  word.

  …

  ..

  .

  目录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定义阐述.....................................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涵............................................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容............................................2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3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32.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43.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5三、当代青年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准则及重要意义............................62.当代青年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word.

  …

  ..

  .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定义阐述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中央政治局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集体学习。中办下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有力部署,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涵

  价值是体现主体与客体关系的一个畴,它反映的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马克思早就说过:“‘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从哲学意义

  上讲,价值体现的是现实中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我们说某种事物或现象具有价值,就是因为该事物或现象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成为人们的兴趣或目的所追求的对象。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价值观的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

  word.

  …

  ..

  .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集中反映一定社

  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精神,体现人们对生活现实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价值观对人

  们自身行为的定向和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人的自我认识,并由此影响和决定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追求方向的性质。

  我们一般把价值观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一般价值观,另一类是核心价值观。在一个国家和社会

  的价值观体系中,各种价值观的地位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有些价值观在整个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从

  属地位,它仅仅体现社会某个方面或领域的价值取向和追求,这种价值观我们就称之为一般价值观;

  另一种是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的价值观,它引领和统率着其他处于从属地位的价值观念,是一种社

  会制度和社会公民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则,体现着这个国家或社会所特有的文化精神追求和基本价值

  理念。这种居于社会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就叫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决定性指导作用的价值理念,是反映社会主义基本的、稳定的社会关系及价值追求的价值观,它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是我们民族长期秉承的反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规律的根本原则和价值观念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体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核心价值目标和价值观念,这种核心价值理念支撑着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行为指向和行为准则,从更深层次影响着全体国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思想方法与行为方式。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容

  .

  word.

  …

  ..

  .

  党的十八大适应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需要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为基础,明确提出了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不同层面规了我们国家、社会和公民的核心价值追求。第一,“富强、、文明、和谐”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是立足国家层面概括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就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无论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

  明建设,都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追求目标,我们党在过去曾经把这个共同价值追求表述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繁荣,人民幸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通过经

  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的宏伟目标,这个宏伟目标从价值追求角度来说就是要达到“富强、、文明、和谐”,也就

  是说经济上要越来越富强,政治上要越来越,文化上越来越文明,社会和生态上要越来越和谐。

  “富强、、文明、和谐”的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符合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体中国人民寻求民族复兴的共同愿景,是一个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

  发活力、振奋精神的价值目标。第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社会属性,是立足社会层

  面概括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我们党自成立起,就把带领人民实现自由、、平等写到自己的旗帜上,并为之而不懈奋斗。新中国成立后,我们

  党又把这些目标写到社会主义旗帜上,使之成为激励人们发愤图强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随.

  word.

  …

  ..

  .

  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政治的深入发展,广大人民

  群众的法治意识越来越强,自由平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维护公平正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正

  是适应广大人民群众这种新期待、新要求,我们党更加自觉地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理念深

  入扎实地体现到党的各项理论和实践之中。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自由

  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十八大报告则把“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积极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容。由此可以看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执政为民、坚持依法治

  国伟大实践的集中价值体现,也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

  第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要求,是立足公民层面概括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对全体公民的价值观、道德观教育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尤其是面对当前社会经济利益和分配方式多样化的趋势,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

  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面对世界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如何形成社会的主流

  价值观、如何把公民价值观道德观教育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成为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个重

  要课题。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在全社会倡导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2006年3月,同志在参加全国政协讨论会时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提倡热爱

  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2006年10月,党的十六.

  word.

  …

  ..

  .

  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

  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容作了规性

  阐述。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党从社会公民层面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党的十八大正是在继承和发展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需要,从公民层面提出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的精华,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公民道德和价值理念

  的新发展。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精神支柱就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一个国家,如果光靠物质条件,那么这个国家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几千年就创作撰写儒家经典,儒家人格思想主要是指“仁、义、礼、智、信”。孔子走遍各国,为的就是把儒家思想推向全世界,在中国的历史上,儒家经典为历代推崇的核心价值观。现在是二十一世纪,在这个新的时代,我们也应该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求我们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自觉地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自觉做到两个“坚定不移”、两个“不能含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主.

  word.

  …

  ..

  .

  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贯彻解放思想、实事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

  2、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提出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帮助全党和全国人民

  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

  实意义。第一,“三个倡导”为主要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和道德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是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它不仅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思想武器,而且更是指导我们改造主观世界、完善人生旅程的理论

  指南。无论是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鸿篇巨作中,还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都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道德观理论。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容的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和道德理论宝库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开拓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认识的新境界。第二,“三个倡导”为主要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们更加有效地应对西方错误价值观

  的冲击提供了强论武器。过去许多人常常把自由、、平等这些概念当做资本主义的“专利品”来看待,认为它们是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其实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认识。一些西方国家也正是

  利用了这一点来攻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攻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训是非常深刻

  的。社会主义制度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最先进的社会制度,它脱胎于资本主义但又与资本主义有着

  本质区别,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继承和发展人类一切文明精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本质意义

  上来讲,只有社会主义、.

  word.

  …

  ..

  .

  自由和平等才是真正科学意义上的、自由和平等,而资本主义制

  度下的所谓、自由、平等是虚伪的、靠不住的。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容

  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们更加有效地应对西方错误价值观的冲击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第三,“三个倡导”为主要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对进一步促进国家主流价值观的形成、凝聚全国人民的思想共识将产生十分巨大的作用。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生活方式

  深刻变化,这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们在思想认识上的多样性、多变

  性日益增强,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多彩纷呈。在这种思想多样、价值多元的条件下,只有大力

  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凝聚全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才能真正在全社会形成巨大的价值

  共识和思想共鸣,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方向。

  3、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重要阐述,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也进行了具体部署。这是我们党在意识形态领域和思想理论建设上的又一重大创新,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历史方位的准确把握,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自觉。我国是发展国,又处在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大发展时期,尤其离不开用科学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来统一思想、.

  word.

  …

  ..

  .

  凝聚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自觉追求和实践中国梦所蕴含的价值理想,就能不断增强人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激发开拓创新、奋发进取的精神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器。用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能够最大程度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个人价值追求转化为国家和社会的共同价值取向,更好地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破解转型期思想问题的导航灯。用核心价值观解疑释惑、正本清源、指引方向,就能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总之,面对世界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对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三、当代青年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准则及意义

  从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形成了一整套成体系的价值观。这24个字反映的是国家目标、社会取向、个人准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对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继承,是整合社会力量、凝聚社会共识、解决.

  word.

  …

  ..

  .

  和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思想工具。一经公布便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在这样一个社会思想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全社会的主动参与,从人们思想的共鸣和交汇处汇聚起发展进步的强大正能量。如何在多元思想的社会中践行核心价值观?首先,阐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要从理论上进行深入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何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阐释?继承了中华文化哪些优秀传统?反映了哪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让群众真正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通过学校教育、理论学习、社会宣传等各种方式,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形成一种激发正能量的良好氛围,只有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其次,领导干部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广大群众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但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打铁还需自身硬,一定得带头践行,把这项任务摆上重要位置,以核心价值观规和要求自己,带好头、领好路,以身作则、率先垂,从而影响更多的群众,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第三,加快对核心价值观的制度化和日常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到工作的各项制度中,转化到人们的日常行为准则中,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让人们随时随地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从而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是全体公民的事,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是我们的责任更是义务。我们应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人人学习,人人践行,让优秀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2、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word.

  …

  ..

  .

  1、通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活力优势,推动“八荣八耻”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普及和升华。荣辱观是社会存在的一种反映,是在世界观、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荣”和“辱”作为一对道德畴概念,自从人类社会以来便紧紧伴随着人类。“荣”即光荣、荣誉,“辱”即耻辱,它们反映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由于实践或交往活动等原因,,得到他人、群体、社会给予的肯定的、积极的评价和否定的消极的评价,,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心理上的满足感、自豪感或羞耻感、自卑感。荣辱涉及的是个人人格的追求与拒斥的问题,求荣拒辱是人的一个独特现象。荣辱观是人们在世界观、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什么是荣与辱,它们的相互关系,以及在人生实践中对荣辱应有的态度等问题所持有的基本观点。不同的时代、民族和阶段,持有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们,其荣辱观是不同的。恩格斯说“每个社会集团都有自己荣辱观”。一个人只有从思想上真正明确了什么是光彩的事,什么是耻辱的事,才能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一个社会只有树立了是非分明的荣辱观,才能成为精神文化大国,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高校必须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高度,切实提高人们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性的认识,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大学生行为准则和习惯。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当中,我们党依靠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巨大历史性成就。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生活的指导地位,决.

  word.

  …

  ..

  .

  定了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指导思想。2、宣传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马克思主义对理想问题作了科学阐述,把理想问题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在地联系起来,使人们对理想问题有了更为科学的把握和自觉的认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崇高的理想,坚持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使崇高理想成为我们党、我们民族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统一思想、鼓舞人心、凝聚力量。中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选择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长期追求的崇高理想一步步走向现实,而且表明中国在建设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正在探索人类社会新的发展道路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昭示了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3、坚持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又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励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4、坚持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同志明确提出了以“八.

  word.

  …

  ..

  .

  荣八耻”为主要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他强调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各行为准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其次,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中发挥应有的的作用,就必须弄清生命观也就是生命的价值观。1、生命是世界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更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马克思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人类的生命存在及其创造历史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生命价值观的导引与驱动下进行的。在人类漫长的求真、求善、求美、求圣的历程中,总是有意或无意、直接或间接地表达着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对已有本我的超越、对自身有限性的突破,正是无数个体对生命价值的寻绎绘就了色彩斑斓、波澜壮阔的人类历史画卷。虽然在不同的时空体验中具有不同的生命价值观,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能否具有科学的、适时的、进步的生命价值观,既关系到个体生命的精彩与否,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2、生命价值观从层次上看,既有原始的、朴素的、零碎的,也有科学的、系统化、理论化的。前者更多的是感性的、自发的,而后者则更多的是理性的、自觉生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生命观,使生命价值观摆脱自发、感性、零碎的痕迹而超升到理性、系统和科学的境界。3、对于生命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的理解。广义看,生命是指一切具有新代力、繁殖力、生长力和环境适应力的.

  word.

  …

  ..

  .

  动植物和无机物,生命的存有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生命体不能脱离与外界的关系而存在;二是构成生命的各个系统部、系统之间以及系统与外界之间能作出有机反应;三是生命的各个组成系统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正是在开放中才能与外物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实现生命的成长与发展。

  从狭义上看,生命就专指人的生命,具有三个特质:一是与其他个体密切关联;二是具有一个在的完整结构,这个结构是一个有系统的整体,因此是一个生物;三是经过不断努力的自我超越,以达到更高形式的自我实现或自我改造。4、与“生命”相关的还有两个概念,一个是“生活”,一个是“生存”。“生活”是人在其一生中所经历的人生事件、人生过程、人生滋味的总和,“生命”是“生活”的基础,没有“生命”就没有“生活”;“生活”是“生命”的表征和显现。一般而言,生活的存在更多地带有特殊性,每个人所经历的人生事件、人生过程和体验到的人生滋味都各不相同;但从生命的存在角度看,则更多地显现出“普遍性”的品格:人的自然生命都源于一种血缘性存在,都具有相同的生命构成的化合物,人的文化生命都源于人的超越性本能,这可称之为生命的“”。但是,这种生命的“”只是一种基础性存在,由于人的生活的“个性化”倾向和“特殊性”特征,每一个人所演绎出的现实的生命画卷又驳杂纷呈,这就造就了生命的“大异”,生活就是生命从“”走向大异的中介。“生存”泛指一切生命的存在,即一切有生命的东西的存在都可称为“生存”,它是一种物性、感性的对象性的实存。对人而言,“生存”是指人的生命的最起码的存活状况。“生命”是“生存”的前提,也是“生存”始终围绕着展开和旋转的轴心和主体。6、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人们是为了什么以及怎样“生活”和“生存”?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生观与世界观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人生领域中的具体体现,世.

  word.

  …

  ..

  .

  界观是人生观的思想理论基础,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由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世界观不同,也必然形成不同的人生观。7、“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为什么参加党的一大的代表,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前进,有的成了英雄,流芳百世,有的却成了狗熊,遗臭万年呢?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当初他们参加正确的时候,其人生的看法、人生的态度、人生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革命,有的则是为了当官、发财、出名,所以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就拿和周佛海这一正一反两个人来说,早在学生时代就立下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雄心壮志,结果他从韶山冲走上了天安门城楼,成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而周佛海在党的一大以后说过,他之所以参加革命,就是想当官、想发财、想出名。由于个人的目的一时未能实现,后来他便投到了国民党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怀抱,成为民族的败类,最后人民把他送上了断头台。8、正确的人生观,是指在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指导下所形成的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态度。这种人生观的特点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即以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基础,以集体主义为核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目的。它全面正确地回答了人为什么要活着、做什么人、怎样做人等基本问题,是迄今为止最进步、最科学的人生观。

  .

  word.

  …

  ..

  .

  .

  word.

  …

篇十一:不同时代青年的选择是如何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延续

 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根据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趋向突出的特点。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需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价值取向一元论和多元化的辩证关系。本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仅供参考。

  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篇一: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活泼的群体,是一个成长和发展的群体,肩负着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承担着祖国和历史的重大责任。大学是人生重要的时期,因此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尤为重要。当代大学生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首先明白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

  对于处于人生重要阶段的大学生来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观念趋于成型,但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但鉴别力明显欠缺。赢得青年就赢得未来,我们以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迫切需要。每一个社会制度或同一社会制度下的不同发展时期,都有相应的核心价值观。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一种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核心价值观,那么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就难以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力量,就会丧失凝聚力和战斗力,其发展就不可能健康、快速和持续。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广大学生,才能使其明辨是非、正确区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使其排除干扰、驱除杂念,坚定信仰,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社会转型给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塑造带来客观要求。目前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市场存在的一些负面影响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冲击。一些大学生政治信仰模糊,功利意识严重;一些大学生价值取向扭曲,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重等价交换轻爱心付出;一些大学生知行脱节,对社会主义道德的一些基本内容了解,但实际行动又是另外一种表现;更有不少学生把注意力转向自我,忽视社会发展需要,缺乏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转型期也是价值观的反思、裂变、更新和塑造时期,这更使得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产生诸多迷茫、困惑和疑问,迫切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以强有力的引导。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的现实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该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既要有稳定的、连续性的内容,又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和大学生自身思想实际的发展。青年学生作为充满理想、活力和激情的优秀群体,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反应快速,对党中央所提出的必须共同遵守的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容易接受。实践证明,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广大学生,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抓手。因此,高校应该抢占先机,集中力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的“先行军”。

  认识了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之后,需要我们大学生从具体的行动中将其落到实处。

  第一,我们应该树立远大理想,坚定追求信念。在二十一世纪追

  求物质娱乐至上的年代,当代大学生应当保持纯净的心灵,不为利所诱,树立高远理想,坚持民族大义,不要只看懂物质利益而忽视了精神价值。周恩来曾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读书,鲁迅先生也曾在国之大厦将倾时弃医从文走救过之路。现在的我们生活在和平安逸的年代,不需要为救国救民而献出生命,但是我们仍然要保持凌云的斗志,树立远大理想,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要做忠诚的爱国者,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和文化的积淀让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该感到自豪。然而现今却又有许多国民产生了崇洋媚外的心里,认为中国哪都不好哪都不如某某国家,这不好那不好,把自己的国家贬的一文不值,别的国家就是天堂一样。但其实哪里没有贫困和富有呢,把自己国家的短比他国的长才会造成这样的心里不平衡。因此,大学生应当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勇敢捍卫国家的尊严,为国家的繁荣发展尽力而为。

  第三,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哲人说过存在即合理,人生的真谛需要我们用心去领会。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苦难史人生的磨练,作为一名受着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挫折时,更应当拿出书生意气,越战越勇,而不是自暴自弃,随便放弃。在现在竞争激烈,生存压力大的社会,大学生应当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为社会和国家创造价值。

  第四,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好的品质是人一生的财富,坚强不屈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应当传承和发扬的优秀品质。在当今道德滑坡的社会北背景下,加强道德修养,锻炼道德品质具有重大意义。

  第五,日常生活中,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知法懂法遵法守法。

  总之,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大学生从生活中的具体事情做起,光说不做的话什么价值标准都是一纸空文,能做的的也不止以上所列的几点,需要在生活中细心体会

  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篇二:

  1、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造创新为核心的新时代精神鼓舞斗志;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科学的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科学性、革命性和崇高性相统一的思想体系,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就要学习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畏艰苦的精神,把个人的成长成才与国家的富强繁荣、乃至与全人类的解放紧密联系起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3、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包含了人们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当代大学生应该时刻自我警醒,分析社会发展趋势,明确目标,发展自己的理想。此外,我们更要学会抵制

  各种诱惑,拒绝不良思想上的侵蚀,坚定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

  识,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浪潮而奋斗。中国梦是我们奋斗的动力源泉。每个人的梦立于未来之上,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

  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理想信念作为价值观的精

  髓。

  4、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精髓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必须要在当代大学生中得到培育和弘扬。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原则,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学做一个有高度责任感的人。通过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来

  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参与时事的能力。大学生立于时代的浪潮,要负起国家发展与繁荣的重责。并学会勇于创新,尽力为社会主义建

  设贡献力量。

  5、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只有分清荣辱,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道德风尚。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荣辱

  观,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祖国能否继续繁荣昌盛和

  谐兴旺地发展,有赖于我们自身的努力和修养。我们必须把树立和坚

  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一项长期任务。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与

  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相结合,只有我们自身思想道德觉悟提高了,素质得到提升了,社会才能在一个良好的风气中成长发展。

  6.做到经济富强

  社会主义是一个经济富强的社会,只有实现了民富国强才能为社会主义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解决中国前进中遇到的重重困难。因此,我们必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战胜资本主义的根本保证。如果生产力不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就会遇到极大的困难,我们只有不断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充分显示自身的价值。

  7.坚持政治民主

  作为一种价值理念,民主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目标和始终不渝的价值追求。人民民主就是“人民的统治”,就是人民主权、人民至上,社会主义民主是代表着最广大人民干本利益的民主。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人民当家做主,为此,我们应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8.保证文明的文化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社会经济和政治不断地发展着,文化也

  就随之不断的发展。文化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灵魂,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结晶,先进的文化能对社会发展产生长远、积极的推动作用。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提出:“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成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富强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成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我们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形成和确立先进、正确的价值观,就必须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正确的方向,加强思想文化的教育。

  9.坚持构建和谐的社会价值观和生态价值观

  和谐社会是人类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必须坚持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为目标构建社会主义生态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气候变暖、物种灭绝加剧、森林锐减、土地沙漠化、自然资源枯竭、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体现。我们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新的高度,为保护全球生态做出新的贡献。

  10.追求社会主义最高价值——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包括了人的活动的全面发展、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素质的全面提高、个性的自由发展以及个人价值观的实现。

  我们又该如何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首先,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其次,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积极响应“三个倡导”,鉴定思想信念,增长知识本领,锤炼品德意志,矢志奋斗拼搏,在人生广阔的舞台上发挥聪明才智、尽展人生价值,让青春在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焕发出绚丽的色彩。

  再者,我们还要树立青年大

  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爱党爱国立身做人,勤学善思立

  志成才,历练本领立业为民。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德才兼备。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我们要勇于创新,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加强实践,所谓实践出真知,只有在实践中充分结合创新才能走出一条全新的道路。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在社会大家庭中保持个性

  彰显自我。

  11.结语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主要靠人才。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的主力军,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这就对我们大学生的教育提

  出了考验。

  大学生价值观的状况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

  顺利实现。

  那么,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我们,应当在大学时期树

  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自己

  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型人才,自觉担负起时代的重任,为发展中国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篇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由国家主席在提出的。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级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

  社会主义价值观分为两类,以为社会主义一般价值观、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报告提出,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代青年学生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他们是未来民族复兴的担当者、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牢固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篇十二:不同时代青年的选择是如何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延续

 试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途径

  【摘

  要】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本质特征和时代风貌的集中体现,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者认清教育对象的角色内涵和时代特征,增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育人工作全过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途径

  石海兵在《青年价值观研究》中给予了价值观最充分的诠释:“价值观是一种体系性的存在,其中有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的区别,深层结构表现为一定文化心态和思维定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顽固性,表层结构比较灵活,可以通过增减和变动一些规范以应付实际生活的变化,并维护着深层结构的稳定性、一贯性,只有社会的深刻变革和革命,才能造成深层结构的响应产变。”核心价值观源于价值观,是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在价值观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为表层价值观的确立提供方向和依据。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在青年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在长期的价值生活实践中产生形成的,其相对于普通人群在价值认知和价值选择中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成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一部分,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需要不同社会群体的接受,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也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观念和规范的引领和感召,才能避免当前国内外多元化和错误思潮的侵袭,帮助当代大学生健康稳定成长。

  1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内容

  1.1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核心

  理想信念教育关乎大学生一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并直接影响到青年大学生的社会理想、个人奋斗、职业选择、生活幸福的追求,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灵魂。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更关注大学生的社会理想而忽略了其个体理想的树立;另一方面,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又更多关注自身理想的实现而淡化对社会理想的追求。当代大学生的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教育是实现大学生社会抱负和自身发展的不竭动力。注重学生生自我理想的实现能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其社会理想。

  1.2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知识学习能力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根本

  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离不开两个根本内容:即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与文化知识学习能力的培养。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曾谈到:“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甚至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性会超过科学文化素质。”

  大学作为高级人才的培养中心,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直接关系到自身未来的职业成长和奉献社会的能力。大学生的学习成果不仅表现在学习成绩上,更加表现在创新创业能力上。理论只有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才能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1.3创新创业能力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根本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的讲话中指出,高等教育要“培养和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瞄准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大力提高高等学校的知识创新能力”。

  作21世纪的青年,身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大潮之中,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已成为适应社会的一种必然性要求,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亟待改革的方面。

  1.4对社会、国家和家庭的责任感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基础

  古人讲“修身治国平天下”,“家”和“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观即个体对家庭所持的观点、态度和信念,体现了个体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国家观是当代青年成长自己奉献社会的基本观念。只注重“小家”温饱,不注重“大国”安危的年轻人是不可能实现“平天下”的报负的。

  2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基本原则

  2.1培养过程中注重社会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注重社会性与个体性的统一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与彰显当代大学生群体的精神风貌和现实需求的统一。对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进行培养,要反映国家社会对大学生群体的期待要求。同时,兼顾学生的主体客观实际与觉悟水平,彰显大学生的文化特质和责任使命。

  2.2培养过程中注重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现实性”是当代大学生所处的现实状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个阶段的现实目标和价值追求。它包括了学生对现实学习生活的利益追求和对社会现象的困惑;“理想性”是学生对自己理想社会的价值取向,是对未来社会理想完美的追求,既有对现实的反应,又有对现实的超越。“理想性”不用回避现实问题,而应该面对和正确导向。

  2.3培养过程中注重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

  学校教育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自我教育是一个“自下而上”的方式。注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既尊重广大学生主体的价值选择和价值需求,又不过分依赖学生自身的价值整合力量,使学生在“上”“下”互动的过程中反复磨合、凝练、沉淀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这样形成的价值观既反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又符合学生的利益需求。

  【参考文献】

  [1]石海兵.青年价值观教育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18.

  [2]王云坤.以创新精神迎接新世纪[N].人民日报,2000-12-12.

  [3]韩丽影,杨晓慧.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凝练[J].思想教育研究,2012,11.

  [4]李升泉.强化对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7).

  [5]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3-12-5.

篇十三:不同时代青年的选择是如何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延续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代表着最先进的流行文化。大学生代表年轻有活力一族·,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大学生则应学习“大学”之道,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具备一定“治国安邦”才能的人。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所差异,这是社会转型期不可避免的,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相适应。然而,大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功利化、矛盾化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逆反性和无序性,要化解大学生出现的困惑、迷茫、盲从。必须通过构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引领、统摄、整合多样化的价值观,通过倡导积极的,支持有益的,改造落后的,抵制腐朽的来调适、规范多元价值观,使大学生的价值选择不再无所适从,而认同、归依于符合民族和国家整体利益的价值评判标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从深层次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价值理念。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只有那些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观,才能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此,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强大思想武器的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当代大学生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坚定信念。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一位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高校要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统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方向。

  2、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核心内容。共同的理想信念是一定社会主体共同价值目标的集中体现。中国经过近现代的曲折徘徊与浴血奋战,经过近几十年来的积极探索与发展,已经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能有效发挥本国优势且取得了辉煌成就的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的辉煌历史成就确实能使当代大学生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但他们又是没有苦难记忆的一代人,其生活在一个思想多元化的开放社会,所以主旋律的高扬显得更为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深入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有助于包括大学生在内的社会成员正确认识改革过程中出现和积累的矛盾。并树立解决矛盾的信心。大学生既应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的挑战与困难。又应看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所具有的旺盛生命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

  3、坚持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主旋律。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又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拼搏奋进、振兴中华的时代精神。这些精神,既是激励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岁月里薪火相传、发展壮大弥足珍贵的强大精神支柱,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民族

  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培养,是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应有之义。一种理想信念,如果不能体现为某种精神,如果不能表现为某种状态,就不能发挥推动力的作用。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体现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其成为全民族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4、坚持把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关键。“八荣八耻”是中国传统美德和价值观念在当代的体现和发展。是为应对商品时代社会成员一定程度上的道德和价值观念迷失而提出的道德和价值理念导向。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需要对“八荣八耻”的深刻内涵及其教育方法、渠道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使其从对社会主义道德与核心价值观念标语口号层面上的抽象诠释变为大学生内心衡量是非黑白的具体尺度。自觉应用到具体问题的实际分析与价值判断中,才能有效地发挥其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道德支撑与价值引导作用,成为当代大学生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精神动力、把握人生航向的行动指南和抵御各种不良思潮侵袭的强大盾牌。这也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

  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一旦确立,就能左右我们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指向。由于核心价值观属于主流社会倡导的精神世界最根本的范畴,因此,构建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其实质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我国高校是社会主义性质大学,它的办学宗旨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这一性质决定了构建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的统一。社会主义社会性质必然决定了培养出的每个大学生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要拥有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我们大学生的价值观的核心与我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要统一。改革开放30多年来,当代中国青年的价值观逐步体现出一种“高度分化,走向整合”的基本轨迹,这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指导下社会主义实践对青年的影响分不开的,从不同程度上表现出青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价值的认同,外加上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凝聚作用。在新的经济条件下,中国青年在求知、求职、消费等领域都有很大的变化,所以说价值是一个充分实效性的概念,相对稳定,又绝对多变,时代变化了,价值观念也必然发生变化,呈现出价值观充分展开的历史丰富性和高度分化。

  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趋势和人类主体利益相一致。在国际国内激烈复杂的价值观冲突面前,注意分清各种不同的价值观,特别分清科学与先进的价值观,正确与错误的价值观和界限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当今时代,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它所包含的全部信念、信仰,理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去争取实现人类最彻底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要建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作为一个当代的大学生,我们要创立属于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才能发挥出我们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构建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才能更好的去发挥我们人生的意义。

篇十四:不同时代青年的选择是如何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延续

 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构建-核心价值观-文体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网络流行语是网络社会衍生的特殊话语样态,集大众性、娱乐性,扩散性、脱敏性,创新性、瞬发性于一体。网络流行语生成和传播迅捷、虚拟和现实

  、接受和共鸣传导,导致

  核心价值观影响式微、作用紊乱和认同冷漠。因此,要找准逻辑起点,强化意识形态指引,在知与行中凸显

  核心价值观的优越性;夯实逻辑支点,充分掌握网络话语权,诠释

  核心价值观的中国特色;把握逻辑指向,提升青少年自我塑造能力,构建整体性网络教育。

  一、青少年网络流行语生成样态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流行语;

  核心价值观

  生成于网络、传播于网络的流行语,可谓无心而就、有意不成。明晰其生成样态、传播特征,是研究的前提。

  作为一种蕴含寓意、富有创造性的语言符号,网络流行语诞生于1.生成语境的创新性和瞬发性

  网络、传播于网络、流行于网络、消亡于网络。它的诞生源自青少年群体对社会

  的或对当下生存状况的感慨,或对旧有语言形式的创新,或运用谐音、简缩、象形、拆分等形式在旧有语言形式基础上自我创造。它的流行体现在本身的流行特性上,具有典型的阶段性。

  ?巴特在《流行体系》中指出:“流行就像是一架保持意义却不固定意义的机器,它永远是一个失落的意义。”这种流行注定是瞬发的、短暂的。瞬发在于随着时间推移,青少年网民经过一哄而上的跟风之后,对特定事物或

  的新鲜感随之消失,注意力转向更新鲜的;短暂在于随着时代的变迁,网络流行语要么自我消失,要么被动改变。但是,诸如“正能量”“给力”“点赞”“蛮拼的”等一些顺应网络传播特征、遵

  循语言发展规律的网络流行词汇,经过岁月沉淀,被赋予特定的词义和用法,成为线下固定词汇。

  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体现网络媒介的特性,有赖于传播主体和2.传播方式的扩散性和脱敏性

  传播内容的特征,具有典型的扩散性和脱敏性。其原因有二:一方面,基于网络传播媒介传播信息及时、方便、快捷、高效的特性,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创造的交互式虚拟传播环境,青少年网民群体可以“多次介人文本,并对文本进行多次反复对话,不仅能在视觉上占有网络流行语,还能反复消费”;另一方面,作为青少年“自话自说”的网络流行语,没有华丽的辞藻、严谨的格调、精致的品位,其形式多样、个性时尚、诙谐幽默、简洁直露,显得平易而亲民,不仅契合了青少年创新求变、颠覆传统、彰显自我的心理需求,而且

  提高了彼此交流的速度,节省了交流时间,增强了交流乐趣。当然,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些网络流行语的传播符合社会发展规律,顺应语境发展方向,传播的是正能量。久而久之,这些网络流行语就会“逐渐

  原初场景,形成新的相对稳定的含义”。例如“呵呵”本意是微笑,后来衍生出无

  奈、无语等多种含义,这种重新赋予意义的网络流行语会因其恰到好处地描述了大部分人的心理状态而广泛流行。而诸如“人艰不拆”“喜大普奔”“逗比”“逼格”“绿茶婊”等网络流行语表意晦涩、品味低俗,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甚至违背法律条文约束,如果不及时限制或引导其传播,它就会得以固化,影响青少年

  核心价值观培养。

  青少年网民在积极创造网络流行语的同时,也充当着网络流行语3.接受心理的矛盾性和从众性

  接受者的角色,这种接受有完全接受与选择性接受之分,也有主动接受与被动接受之别,体现了典型的矛盾性和从众性。新闻传播学将这些网络流行语的接受者称为“受众”。在网络流行语传播过程中,受众往往通过流行语的使用达到自身某种目的,获得心理需求的满足感。这种意义上的接受,是青少年网民打破传统对日常交际语言的加工与再造,传达了青少年网民追求话语自由的参与意识,能彰显独特个性、反映思维特征。例如,“神马都是浮云”是“什么都是浮云”的创新性表达,两个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传递着“什么都不值得一提”这一相同的信息内容。此外,也有一些网络流行语,诸如“小拳拳捶你胸口”“皮

  皮虾,我们走”“你的良心不会痛吗”“扎心了,老铁”“有钱人终成眷属”等,创作之初就被赋予调侃、戏谑、讽刺等寓意。然而,基于青少年网民某些相似的生活经历、从众性心理认知,即便这些网络流行语与道德相悖、与时代相左,但为了被动合群,以显示自己跟得上广大青少年网民队伍的节奏,有些青少年网民会以一种

  拒还迎的心理被动接受。法国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LeBon)称此现象为“心理趋同”,也就是从众性。

  网络流行语作为青少年网民参与社会、表达自我的语言符号,代二、网络流行语对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影响归因

  表着他们追求时尚、张扬个性,也反映了一些青少年价值观偏向,影响

  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

  1.网络流行语生成与传播迅捷,致使核心价值观影响式微

  伴随着网络技术发展,青少年聚集网络、利用网络已成时代趋势,而传统

  核心价值观教育在网络教育阵地上缺乏有效的话语权,加上网络流行语生成与传播的迅捷性,削弱了

  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首先,网络流行语生成的迅捷性使得具有“双刃剑”作用的网络流行语在某个时间段大量出现。一方面,像“点赞”“给力”“获得感”等代表着真善美的网络流行语能促进

  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像“有钱就是任性”“富二代”“高富帅”等网络流行语充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代表的是所谓“”,无助于

  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宣传。其次,网络流行语传播的迅捷性,使本就微弱的核心价值观教育阵地缺乏话语权,再加上我国网络空间领域意识形态宣传和教育力度不够,导致众多网民面对各种社会

  普遍缺乏有效批判和抵制,严重影响主流意识形态在与多种社会

  竞争中的胜算。

  网络流行语虽诞生和流行于虚拟网络,但源于真实社会生活,是2.网络流行语虚拟与现实,致使核心价值观作用紊乱

  虚拟的网络世界与真实的社会生活互动的产物。与传统书写使用语言符号不同,网络流行语诞生之初就被赋予特定寓意,但基于创作者标新立异、博人眼球的猎奇心理,网络流行语往往会在自由传播和流行过程中被改变寓意,甚至

  初衷,呈现“雷人”效果。如“洪荒之力”“打酱油”“俯卧撑”“躲猫猫”等网络流行语,在现实生活中使用,但走红网络后,其内涵发生了颠覆性变化。这种变化,违背了

  核心价值观一贯倡导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的教育引导价值。基于网络的隐蔽特征和青少年追求自我的特性,久而久之,这种变化将造成网络流行语彻底失去语言底线,成为影响

  文化道德建设的“无形”武器,最终致使

  核心价值观作用紊乱。

  当前,产生于特定情境并以迅猛态势传播和流行的网络语言符号,3.网络流行语接受与共鸣传导,致使核心价值观认同冷漠

  大多反映着一种社会现象或牵引着一类社会,代表的是青少年网民越来越强烈的公

  识和

  观念,是广大青少年群体参与社会、表达自我、争取话语权的有效途径。然而,基于网络开放的语言环境,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可谓良莠不齐,出现了一些与当今

  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积

  极健康向上的价值理念不和谐的音符。像“很黄很

  ”忙”“穷屌丝”“凤姐”“杜甫很“犀利哥”等蕴含低俗、不雅、消极寓意,代表的是“山寨文化”“恶搞文化”。这些没有经过强制筛选的网络流行语充斥网络,摆在正处于懵懂期、价值观尚未成型的青少年面前,很容易被其接受甚至产生共鸣,从而导致青少年思想认知偏差、价值观念偏离。比如,与“我姓曾”这一新闻

  而衍生出的“被幸福”一类的“被自愿”“被代表”“被平均”“被小康”等相似被字结构网络流行语,传播与流行之初就被使用者赋予鲜活的生命,背后不仅包含着创造者的社会心理,同样也反映被放大了的人们的情绪。它们的传播与流行恰恰说明当下人们对某些社会现象或热点

  的。但要注意的是,广大青少年网民频繁使用这些提炼出来的网络流行语,表达他们对社会的批判态度,久而久之,便会对

  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产生冷漠。

  构建网络流行语下青少年

  核心价值观,增强

  核心价值观教育实三、网络流行语背景下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构建

  效,应该找准逻辑起点、夯实逻辑支点、把握逻辑指向。

  1.逻辑起点:强化意识形态指引,在知与行中凸显

  核心价值观的优越性

  随着网络技术进一步发展,对于互联网来说,已由先前的“全民围观”进人“全民参与”甚至“全民创作”时代。在时下,有效发展的、开放自由的舆论环境、虚拟共享的网络媒介、快速崛起的草根力量,为网络流行语的生成与传播提供了土壤。然而,“此时的网络流行语,不只是简单的信息交流、娱乐消遣,更是真实地传达出创造者和传播者所处的语境以及由此产生的角色认知、个性情感、心理状况和价值取向等”。青少年作为网络时代主体网民,追求个性、展示自我、崇尚创新的特性,必然会与网络流行语充分互动,但因缺乏“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思想毅力和行动定力,青少年的思想倾向、行为养成、语言习惯等难免受到网络流行语的影响。基于此,要规避网络流行语的负面影响,扩大正面教育价值,就应从强化意识形态指引着手,努力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一方面在知上下功夫,引导青少年网民正确认识网络流行语能够生成并得以传播的合理性,理性看待网络流行语影响其养成

  核心价值观的必然性;另一方面,在行上做文章,引导青少年网民在积极创造、传播、使用和接受网络流行

  语的过程中,砥砺品格,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与核心价值观,规范自身行为,对网络流行语做到理性选择不盲从、适度把握不泛用、积极创作不跟风,培养理性的网络行为习惯和文明的网络素养。

  2.逻辑支点:充分掌握网络话语权,全释

  核心价值观的中国特色

  在网络社会,人们享有比在现实社会中更加自由的话语权利,不同思想与文化间的博弈也变得更加直接和激烈。在这种情况下,要有效传播

  核心价值观并确立其主导地位,关键是充分掌握网络话语权。然而,何谓网络话语权?学者殷殷认为,网络话语权就是网络话语表达权、网络话语领导权、网络话语主控权的统一体。首先,掌握网络话语权就要掌握网络话语的表达权,规范网络传播内容,构建

  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权基础。应注重对

  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用“彻底的理论”宣传使人民群众接受并认同

  核心价值观的客观规律,满足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形成的渴望科学理论指引的现实需求,传播

  核心价值观对人民群众曰常行为习惯的规范价值。同时,应掌握宣传舆论导向,“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有效构建用于展现

  核心价值观的编码

  方式、解释框架及传播模式,尤其发挥

  核心价值观引领大众网络生活的正向功效”。其次,掌握网络话语权就要掌握网络话语的领导权,占有网络资源、制定网络政策、组织网络活动、占领网络阵地,以保障

  意识形态在网络领域的引领作用和传播地位,让

  核心价值观主动参与网络交锋,从而唱响

  核心价值观主旋律。最后,掌握网络话语权就要掌握网络话语的主控权,用有规可依的法律制度、有章可循的道德规范,提升广大青少年网民在日常网络行动背后利益与价值不断博弈中的胜算,增强

  核心价值观在网络空间的认知、认同和践行。

  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时期的青少年,是“在任何时期,各民族喧3.逻辑指向:确证青少年自我塑造能力,构建整体性网络教育

  闹的和更为引人注目的部分”,其价值取向决定着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对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网络流行语有着很强的自我创造塑造能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青少年网民通过创造并传播网络流行语来宣泄和表达自己对包括

  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内主流文化教育的和排斥。他们认为

  核心价值观教育“假大空”,有时会采取叛逆性甚至对抗性行为。为此,有些学校为了消除网络流行语对青少年文

  明素养的不良影响,专门出台制度,禁用“屌丝”“我操”“尼玛”等不良网络语言。其次,青少年网民通过创造一些诸如“你懂得”“伤不起”“悲催”“吐槽”“草根”“3Q”等之类的新奇戏谑、颠覆传统、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网络流行语,彰显特立独行、标新立异的群体特征,以求得心理上和角色上的归属感。最后,青少年网民通过对社会热点新闻

  的集中关注、创造性评论、不断传播,显示自我对现实世界的参与和观照,以衬托其“哄客”“愤青”或“网络达人”身份。当前,网络逐渐成为人们观照现实、实现社会参与的空间,而代表着某种社会舆论的网络流行语则反映了青少年网民对公共空间和

  权利的社会性集体呼唤,几乎成为

  的风向标。当突发社会

  时,处在相同社会情境中的青少年网民,在共鸣的基础上,会以一种意会的方式表达对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

  的看法。但就整体而言,从当前层出不穷、好坏并存并且日益盛行的网络流行语的创造、传播、流行情况看,可谓喜忧参半。这体现了青少年淋漓尽致的自我塑造能力,同时折射出一些青少年令人堪忧的网络文明素养。要加强对青少年网民自我塑迨能力的提高和引导,构建整体性网络教育体系,真正实现青少年对

  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总之,新时代青少年网民不仅要有丰富的学识、多变的思维,还应将这种优势转化为热情,积极投身到网络流行语创作当中,努力创作出符合语言发展规律、具备一定交际功能、充满生命活力的网络流行语,不断挖掘网络流行语的丰富内涵、科学寓意和社会价值,使之历经大浪淘沙而成为经典和永恒,从而丰富和充实中华文化思想库。此外,还要以主人翁的姿态对待网络流行语,深

  度阐释其对当前

  核心价值观的解释和传播作用,以便肩负起优化网络语言环境、弘扬优秀网络文化的历史重任。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

篇十五:不同时代青年的选择是如何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延续

 浅谈当代大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价值观念,是社会主义社会科学发展的价值导向,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内核,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升华和高度概括。党的十八大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简练的二十四字方针成为了当代大学生以及每一位中国人对的行动指南,指导我们不断向前、不断进步!

  二、为什么当代大学生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起到确定方向、规范引导的作用。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教育引导他们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前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和历史使命。

  研究大学生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在找准大学生认同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依据的基础上,科学规划认同的导引体系,深入探讨认同的内化机理;准确把握大学生认同与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辩证互动关系,探索和寻求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动力机制和外化途径,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进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清晰的思路、途径、切入点和切实可行的方法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政原理与方法论以及西方价值认同理论,是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理依据和逻辑前提。

  三、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体系

  1、大学生认同核心价值观的导引体系,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立场和观点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贯穿于学生管理服务全过程,寓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全方位,以此来导引大学生理解、感悟、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思想精髓逐步内化为大学生个体核心价值观的运行体系。

  2、大学生认同核心价值观的内化机理,就是大学生通过显性的学习、实践、体验和内在的思辨、选择、融合等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内涵逐步融入自身价值观并不断固化的过程。整个内化过程包括理性认知、情感共鸣、思想转化、心理调适和沉淀固化五个环节,这五个环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动态循环系统。大学生正是通过这一循环系统从理性认知、情感共鸣阶段过渡到思想转化阶段,并据此不断调适自己的信念与行为,达到从内心深处接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把这些新的思想和观念纳入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系之中。

  3、认同和践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认同是基础,是关键;践行是标准,是目的。大学生认同核心价值观是其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先导,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是其认同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4、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是贯穿大学生践行全过程的基本精神,是大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准则。它是主导性和多样性的统一、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统一、先进性和广泛性的统一、社会性和个体性的统一、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

  5、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动力机制,是推动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种力量及其产生、传输并发生作用的机理和方式。它是由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的导引机制、以满足发展

  需要为核心的内驱机制和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推动机制等三个具体机制所组成。

  6、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外化途径,是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念后,通过党团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寒暑假社会调研、教学实习和“三下乡”活动等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准和规范的行为习惯更大范围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主要包括课外践行途径、日常修养途径和社会实践途径。

  四、当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路径分析

  1、理论宣教法

  理论宣教法又称理论宣传学习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灌输法在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运用,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大学生宣讲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内容及其理念,引导他们掌握科学理论,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方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会自动在大学生的头脑中产生,必须通过理论的灌输,才能逐步被大学生所认知与接受,成为他们认同并遵循的价值观念。

  当代大学生应积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优秀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运用科学的哲学思想帮助并指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进行理论强化与深度领悟,以为后面的实践锻炼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及理论支持!

  2、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法,也称典型示范法,是指通过具有典型、榜样意义的人或事(正面的、先进的抑或反面的、落后的人或事)的示范引导或警示警戒作用,教育人们提高思想认识、规范自身行为的方法。国家每年都会对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公民做出相应的表彰,如“感动中国”

  “道德模范评选”等道德弘扬与宣传活动,引导整个社会传递社会正能量,发挥榜样的模范作用。当代大学生应该牢牢把握住时代脉搏,提高向榜样学习的自我意识,树立正确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争取做一个合格的榜样接班人与传承人。

  3、实践锻炼法

  实践锻炼法又称实践塑造法,是指“教育者组织、引导受教育者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养成良好思想品德的方法”。其中包括劳动教育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空头支票,也不是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短暂热情。当代大学生必须时时刻刻牢记二十四字方针,把已学习到的理论运用到日常的实践中去,比如积极参加学校及社会组织的各项志愿者活动、“关爱农民工子女”活动等,在实践中实现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一方面要积极发挥自己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学会在实践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在不断实践中提高思想觉悟和认知能力,丰富自己的文化及道德内涵和修养。

  4、比较鉴别法

  比较鉴别的方法是指通过对不同事物的特点、属性进行分析、对比、鉴别,从中引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从而提高人们价值观念的方法。比较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在日常的学习及实践过程中,身为当代大学生难免会遭遇挫折或者是出现思想及认知偏差,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积极向同龄人及老师长辈们寻求帮助,以摆正自己的思想。所以,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要勇于通过对不同事物的分析比较,通过与别人的交流与探讨,引出正确的价值观判断,从而从更深层次上改善价值观念的方法。当然,最重要的是,保持最真挚的热情,不被挫折所击倒,做一名合格的当代大学生!

  5、资源利用法

  当代大学生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当然这无疑需要学校这一主体的支持。学校方面可以从以下方面为当代大学生提供相应的环境及氛围。首先,更新传统的教育方法,通过一系列的价值澄清策略,让学生通过批判性的思考,学会自我评价和自我分析,从而实现自我价值观的澄清,并根据自己选定的价值观做出道德决定和道德行为。价值澄清方法的主要任务不是传授“正确”的价值观,而是帮助学生澄清他们的价值陈述和行为;第二,“以人为中心”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在感动与共鸣中培育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体现,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有助于青年学生在感动与共鸣中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在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应当予以高度重视。运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方法的依据

  在当代大学生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灵魂塑造工程,既要系统地引导大学生培育正确的价值观念,又要关注并疏导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这样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大学生。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是新形势下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必然需求。第三,“关注学生日常生活”,关注网络、社团、公寓,在日常生活中培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要紧紧围绕育人这个中心,大力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进社团、进公寓”。新世纪,作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社团、公寓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新途径、新载体。要高度重视网络、社团、公寓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这些新阵地、新途径、新载体在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当代大学生应该在升华自身的同时,通过对日常实践的反思和认识对学校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充分利用学校这个重要的资源,努力寻求更好的价值实现途径,同时做好宣传工作,不断扩大道德模范的队伍,利用自身影响周围,把人生价值的实现扩展到班级、学校乃至整个社会。

  当然,学校方面也应该响应时代的号召,为当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出相应的教育调整和侧重。

  1、激励教育法,就是指运用各种物质的或精神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主观动机,鼓励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努力的教育方法。

  2、启发疏导法,就是针对学生的具体思想认识问题,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正面启发和诱导,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取得进步,因势利导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解开其思想疙瘩。

  3、生活指导法,就是重点对学生的个体生活、群体生活、职业生活给予适时的特别的指导,同时训练学生为人处事的日常行为规范。

  4、自我教育法,即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出发,严格解剖自己,克服缺点错误,通过不断的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管理和自我修养,逐步达到自我完善。

  5、心理咨询法,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解除咨询对象的心理问题,来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促进思想提高、实现潜能开发的过程。

  6、情感陶冶法,就是利用各种情境中的教育因素,特别是教育者自觉创设的教育情境,对人们进行感化和熏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

  五、结语:

  当代大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承担着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当代大学生是规模庞大的特殊社会群体,走出高校后,他们是社会建设的生力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不仅影响自身的价值实现,而且也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新世纪以来,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总体上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但与此同时,一些大学生思

  想观念中也存在着不健康的因素,困扰着他们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大众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在当代大学生中深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分工中重要且不可缺少的群体应该做好带头和模范作用,以自身的实践锻炼推动我国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迈进,带动每个中国人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迈进,为实现伟大而神圣的中国梦而奋斗!

推荐访问:不同时代青年的选择是如何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延续 延续 体现 青年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