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村社干部队伍建设意见(11篇)

时间:2022-11-29 18:20:08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浙江省村社干部队伍建设意见(11篇)浙江省村社干部队伍建设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方案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方案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方案为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浙江省村社干部队伍建设意见(11篇),供大家参考。

浙江省村社干部队伍建设意见(11篇)

篇一:浙江省村社干部队伍建设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方案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方案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xx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x发〔201X〕10号)和《中共xx市委关于认真贯彻落实湘发〔201X〕10号文件精神切实做好村干部待遇保障工作的意见》(永发〔201X〕18号),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稳定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调动和保护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加快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村干部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根本,以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着眼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培养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群众公认,能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新型村干部队伍,为构建富强和谐新蓝山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工作目标通过五年努力,村干部队伍建设实现以下目标:

  一是村干部队伍的结构进一步改善。每村有1名30岁左右的干部,形成合理的年龄梯次结构;全县村党支部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中,30岁左右的人数应有所增加;每村至少有1名女干部。村干部后备力量按1:1的比例配备。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45岁以下的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应具备中专(高中)以上学历,其他村干部80%以上应具备初中以上学历,逐步实现每村有1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干部。

  程序担任村党支部领导班子成员和村民委员会成员,让他们在实践中接受锻炼。要把发展党员、选拔后备干部、培养实用人才和村领导班子建设结合起来,注重在优秀青年和致富能手中培养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村干部。

  (二)加大培训力度,努力提高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大对村干部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实用技术的培训力度,使广大村干部增强素质,提升能力。1.构建县乡(镇)两级培训体系。从201X年开始,县委在每年经济工作会后,集中培训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其他村干部和村级后备干部由乡(镇)党委每年组织培训一次。2.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办好乡(镇)党校、农校,结合每年一次的农村党员冬训,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力争每名党员干部掌握12门实用技术。3.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对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素质的作用。全面推进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做好学用工作,充分发挥其最大效果。同时,实施

  一村一名大学生

  工程,县委党校举办村干部大专班,力争逐步实现每个村级领导班子中有1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4.加大培训资金投入力度。县乡(镇)两级财政要把村干部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培训经费到位,不得增加村里和农民负担。

  附送: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保安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保安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保安工作的实施意见各中小学、幼儿园、成人学校,区教师培训中心:

  加强中小学、幼儿园保安队伍建设,对加强校园安全防范,预防重大案件和事故发生,保护师生人员财产安全,维护校园治安稳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目前我区专职保安配备率较低,各校虽然均配备了学校保卫人员,但有些学校门卫年龄偏大,处置学校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相对缺乏。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学校保安现状,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区学校保安工作提出如下意见,请遵照执行。1.加快学校保安人员的配备步伐。尚未配备专职保安人员的学校,自本学期起应着手加快配备工作,暂有困难的学校必须确保于201X年9月1日前配备到位。要求公立中小学配备专职保安人员2名,完小1名,外来工子女学校1名,三星级以上幼儿园1名。所需经费由区、街道(乡镇)、学校(幼儿园)共同承担,其中公立义务教育段学校由区、学校所属街道(乡镇)各承担50%,街道(乡镇)中心幼儿园由教育局和街道(乡镇)各承担50%,压滤机滤布公立幼儿园由教育局承担,外来工子女学校和三星级以上民办幼儿园由教育局和举办者各承担50%,高中段学校由各校全额承担。2.各校要加强对保安人员的教育管理,落实学校分管负责人,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保安人员的工作职责和考核细则,每学期开展一次对保安工作的考核,对不合格的保安要坚决辞退。3.学校所聘保安人员必须持保安上岗证书,滤布厂无保安上岗证书的人员不能聘用。保安人员的基本情况要向当地派出所备案,并接受学校法制副校长的工作指导。4.学校要把保安工作作为加强校园安全工作的重要措施,教育局将学校保安工作列入

  平安校园

  和年度学校安全工作考核内容之一。学校安全事关师生人身安全和社会稳定,它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是巩固

  平安校园

  和创建

  和谐校园

  的重要环节,201X年实现全区学校均配备专职保安人员也是局学校安全工作的重点之一。望各校高度重视,认真按上述要求做好学校专职保安配备工作。二○○八年三月二十五日

篇二:浙江省村社干部队伍建设意见

  关于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优秀)

  博白县关于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

  为了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我县村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村干部队伍,为构建和谐稳定幸福新博白提供坚强的保证,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县村干部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村“两委”班子的工作职责

  村“两委”班子要认真履行好以下职责:

  1.推动科学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着力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带领党员、群众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主持讨论决定本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制定符合本村实际的建设规划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计划,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带领本村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带领群众致富。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各项支农惠农强农政策,带领和引导党员、群众抓好农业生产,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广普及农业实用技术,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致富项目,为农民群众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领导和支持集体经济组织管理集体资产,搞好生产服务和资源开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3.密切联系群众。经常到群众中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听取群众对“两委”班子工作的意见建议,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积极组织党员参加党性实践活动,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及时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做好困难群众帮扶工作。坚

  1持服务群众、依靠群众,组织群众有序参与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践,支持和保障农牧民依法开展自治活动。

  4.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对群众的教育,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道德素质和集体观念,在团结群众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维护稳定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创建、人民调解、计划生育等工作,疏导和化解矛盾纠纷,促进本村和谐稳定。继续深入开展“破迷信、扬正气、树新风”活动,教育

  和引导群众崇尚科学、诚信守法、抵制迷信、移风易俗,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勤劳致富、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

  5.加强组织建设。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及本村党员大会的决议,按照“五个好”的目标要求,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配套组织建设。完善村党组织领导机制,选好配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尤其是党支部书记,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村党组织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改进村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完善村“两委”协调机制,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职责任务,建立健全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村“两委”之间的团结合作。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完善村党支部选举、村级党务公开等制度,建立健全党员大会审议村级重大事项制度。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健全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审议决定村级重大事项制度,实行村级重大事项决议公开和实施结果公开,完善村民自治的具体制度。带头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加强民主政治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扩大党

  2内民主,发展基层民主,依法保障党员群众行使民主权利。

  二、加强村干部自身建设,健全完善村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机制

  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积极研究探索,健全完善村干部培养和监督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规范村干部的办事、用权行为。

  (一)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和监督机制,进一步提高村务运行的规范化水平。

  1、实行目标责任制。“两委”班子要根据乡(镇)下达的年度工作任务和本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任期目标、年度目标和每年要办的实事,报经乡(镇)党委、政府审核同意后向党员和群众公开作出承诺。内容包括新农村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农牧业结构调整、农牧民增收、环境治理、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廉政建设、综合治理、各项管理工作、为民办实事等方面。乡(镇)党委、政府要按照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完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实绩考核办法,准确评价履职情况,要把考核结果作为落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业绩考核奖励和其他激励措施的主要依据,严格兑现奖惩。

  2、完善民主评议和监督制度。村党支部书记每年要在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上进行个人述职,村委会主任每年要在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上进行个人述

  职,接受乡(镇)党委的考核和本村党员、群众的评议。健全“两委”班子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认真落实党务村务公开,加强党员监督和群众监督。

  3要大力推广村级组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即: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决议内容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凡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广泛听取党员群众意见,在党员和党组织中充分酝酿,经过党员大会形成决策建议,提交群众大会或群众代表会议讨论通过。要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加强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工作。县有关部门负责指导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审计工作,每三年对全县所辖村轮审一次,乡镇负责对所辖村的财务每年审计一次,特别是对一些集体收入较大、群众意见较多的村要不定期地进行审计。对审计结果及时进行公布,接受群众监督,督促村干部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3、健全不合格村干部调整制度。对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得力,作风不实、履行职责不到位、群众有反映的村干部,要及时批评教育,促其整改;对组织领导能力差,政令不通,事业心、责任心不强,岗位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差、作风不好、群众反映强烈的或因病不能坚持正常工作或连续病休半年以上仍难以履行岗位职责的村干部,要按有关规定及时调整;对独断专行,不讲民主,以权谋私、违法违纪,拒不服从上级组织工作安排,搞虚假政绩获取荣誉及利益的和对重大问题决策失误,造成经济损失的村干部,要严肃处理,形成发现、调整不合格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机制。

  (二)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进一步提升村干部队伍综合素质。

  1.明确教育培训的目标要求。村党支部书记的教育培训由

  4县委组织部负责,村委会主任的教育培训由县民政局负责,各乡(镇)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单位协调配合进行。通过培训,不断提高村干部执行上级的有关政策、引领本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纠纷和加强村“两委”班子自身建设的本领,增强履行岗位职责能力。大力推行村干部岗前培训制度和持证上岗工作制度,新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必须参加县上统一组织的任前上岗必备知识培训,培训期满后颁发上岗证书,持证上岗。

  2.制定和落实培训计划。县委组织部将村干部培训纳入全县整个干部培训规划,县委组织部和县民政局分别制定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培训规划和年度

  培训计划。建立集中培训制度,县委组织部和县民政局牵头,县委党校和各乡(镇)党委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培训工作,每年至少举办一次不少于7天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县级集中培训。建立以会代训制度,乡(镇)党委每年要结合谋划工作思路、推进重点工作落实,通过经验交流、专题研讨等形式,对“两委”班子进行能力培训。“两委”班子的培训应当坚持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分层次培训的原则,明确目标任务和县、乡及相关部门培训责任,分期分批进行教育培训。

  3.丰富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应要有针对性,本着“需什么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组织“两委”班子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重点培训现代农业、市场经济、项目建设、法规政策、实用技术、民主管理、服务群众等方面的知识技能。

  54.创新培训方式。要充分利用农牧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电化教育等方式手段,增强教育培训的直观性和实效性。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教育和引导作用,开展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巡回宣讲活动。组织村干部到先进村实地学习考察,进行短期实践培训,进一步开阔视野,启迪思路,学习先进经验,激发创业动力。积极鼓励村干部参加学历教育,提升文化层次,努力使大专以上学历的村干部达到一定比例。

  5.整合培训资源。要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规范建设、综合利用”的要求,加强县委党校、乡(镇)流动党校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建设,完善教育培训设施。发挥县委党校、乡(镇)流动党校主阵地作用,运用县农科教培训中心等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资源,广泛开展村“两委”班子成员培训。

  (三)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进一步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1.保证合理经济待遇。村干部报酬要根据本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的实际状况合理确定。村干部报酬由财政补贴和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提成补贴构成。要依据当年本村集体纯收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和其承担的工作量完成情况,实行绩酬挂钩,逐步提高村干部报酬。乡(镇)党委、政府要根据年度考核情况,对做出突出成绩的村干部,在经济上给予一定奖励。积极鼓励村干部领办、创办乡(镇)企业和经济实体,以调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干事创业的积

  极性。

  2.强化养老保障措施。在自愿参保的前提下,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原则,严格按照全区村干部

  6养老保险的有关规定落实村干部养老保险。乡(镇)党委和政府要经常性帮助离任村干部解决好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困难。对正常离任的村干部,根据任职年限和贡献,按照县上有关规定,给予一定生活补助。

  3.加大激励奖励力度。制定和完善配套政策和具体办法,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录用乡(镇)机关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的力度。乡(镇)党委要在政治上关心村干部,积极推荐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村干部作为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定期评选表彰在“创先争优”等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授予荣誉称号,给予物质奖励。注重培育树立村干部先进典型,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三、切实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

  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发挥好村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以明确责任、考核监督、保障服务为重点,对村干部严格教育、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支持和督促他们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乡(镇)党委、政府要把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首要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要把抓落实的情况纳入乡(镇)党委向县委报告村级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乡(镇)党委书记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研究制定加强农牧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具体方案。乡(镇)党委要建立健全村干部档案,对村干部实绩考核、民主评议、调整任用情况要及时上报县委组织

  7部、县民政局备案。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要对乡(镇)党委、政府落实有关政策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2.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全面落实村干部队伍建设各项政策规定,按照“一好双强”的标准选拔任用村干部,支持和保障村干部履行职责、开展工作,加强经常性的教育培训和管理监督,保证村干部报酬待遇得到落实。建立村干部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发现、调整不合格村党支部书记、村委

  会主任。要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和确定村干部工作职责,形成定权责立规范,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的“一定三有”村干部队伍建设长效机制。

  3.强化督查,确保成效。乡(镇)党委、政府要结合乡(镇)、村实际,强化工作措施,配合上级部门制定配套政策。要把村干部队伍建设成效纳入乡(镇)党委领导班子和乡(镇)党委书记年度考核内容,作为评价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同时,要统筹兼顾,抓好其他村干部的选拔培养、监督管理、教育培训、激励保障等工作。县上四大班子联系乡(镇)领导要把村干部队伍建设作为联系乡(镇)的一项主要工作,切实加强检查、督促和指导,不断提高全县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县委组织部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及时开展调查研究,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研究解决。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指导,督促检查,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协调解决和妥善处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农牧村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推进不力、问题比较突出、造成工作失误的,要追究乡(镇)党委书记和分管领导的责任。

篇三:浙江省村社干部队伍建设意见

  关于新农村建设中村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的思考

  作者:赖陶

  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2011年第12期

  赖陶

  (集美大学政法学院,福建

  厦门361021)

  摘要:村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第一线,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当前我国村干部队伍存在综合素质不高、工作能力不强、工作作风较差、各种待遇偏低、后备力量缺乏等问题,需在选拔任用、教育培训、监督管理、激励保障、后备培养等五个机制上做好文章,不断提升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村干部队伍;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1)24-0102-02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一项宏伟的惠民工程。“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性的因素。”[1]村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者和实施者,是带领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村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需要建设一支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需要的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

  一、新农村建设中村干部的角色和作用

  胡锦涛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二十字方针赋予了新农村建设丰富的内涵,同时也对村干部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村干部应是生产发展的组织者。生活宽裕,是新农村的重要表现和特征,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和落脚点,村干部应是生活宽裕的带领者。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村干部应是乡风文明的宣传者。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村干部应是村容整洁的管理者。管理民主,是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村干部应是管理民主的践行者。

  二、当前村干部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村干部队伍的现状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标准要求相比,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综合素质不高,工作能力不强。当前村干部队伍文化程度总体不高,初高中文化程度的村干部比较普遍,小学文化程度的也大有人在,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凤毛麟角。相当多的村干部任职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缺乏岗位所需的市场经济、金融、法律、科技、现代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许多村干部年龄偏大,思想保守,观念陈旧,不愿接受新鲜事物,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综合素质的低下致使广大村干部工作能力不强,具体表现为学习领会方针政策能力差,执行方针政策能力不强;经济发展思路不清,发展乏策,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强;思

  想政治水平不高,组织协调能力较差,处理复杂矛盾能力不强;服务手段弱化,为群众排忧解难、服务群众的能力不强等。

  2.各种待遇偏低,工作动力不足。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等原因,许多地区村干部的待遇普遍偏低,村干部们常感叹“经济上没甜头,政治上没奔头”[2]。一是经济上,村干部的工资水平偏低且机会成本高,其工作收入还不如外出打工或专职从事农业生产的收入,而且村中事务繁忙,占用了村干部大量时间,影响其家庭收入。二是政治上,村干部不属于国家公务员,地位不高,又要履行一定的行政职能,其非官非农的身份显得十分尴尬。现行人事制度给予村干部的提升空间又非常有限,使得村干部社会地位长期得不到提高。三是社会保障上,养老与生活保障欠缺,不少村干部辛苦工作了几十年,退下来后生活补贴偏低,一些镇村由于经济拮据,对退职村干部没有任何补助,使很多村干部倍感后顾之忧。在这种情况下,村干部常表现出推、拖、敷衍、无计划和无目的性的工作态度,工作动力严重不足。

  3.监督管理不严,工作作风较差。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一些村干部的工作作风较差,影响干群关系。具体表现:一是工作纪律涣散。少数村干部将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生产或经营项目上,把管理村务当作兼职,工作随心所欲;有的村干部作风软、散、拖,对工作不积极、不主动。二是方法简单粗暴。部分村干部遇到问题只看表面现象,缺少理性思考,不做深层次分析,工作态度冷、横、硬,处理问题简单粗暴。三是民主意识淡薄。部分村干部习惯搞一言堂、家长制,缺少正常的民主气氛,不能有效地集中民智、凝聚民心、激发民力。四是廉洁自律意识不强。少数村干部不能严于律己,经常公款吃喝、公开赌博,败坏社会风气,在处理村务上优亲厚友,甚至假公济私、贪污受贿[3]。这些行为不仅容易引发群众的抵触情绪,也会严重损害村干部自身的形象和在群众中的威信,导致干群关系紧张。

  4.人才流失严重,后备力量缺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流动日趋活跃,同时也造成农村优秀人才流失严重。大量农村青年通过考取大中专院校往外输送,毕业后大都在城市就业或安家落户,回农村的极少。许多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人长期在外地务工经商,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退伍军人大多在外地发展。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以“老、少、病、残”为主的村庄,使村级组织选人用人的视野和空间受到极大限制,后备干部选拔余地越来越小。此外,受传统思想、宗族观念和既得利益思想的影响,在职村干部对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态度消极,不主动去发现和培养后备干部,许多村的村干部换来换去还是老面孔,得不到新鲜血液的补充,村级领导班子后继乏人的问题凸现。

  三、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是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也是一项带有基础性、全局性、长期性的战略任务,需要多方参与,多措并举,共同推进。

  1.改进村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需要“选好人”。要选优配强村干部队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一要严格选任标准。要把能否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带领农民致富作为选拔村干部的重要条件,在政治素质、文化水平、致富带动能力和宗旨意识等方面必须坚持高标准,绝不能降格以求,真正把那些政治素质好、文化水平高、致富带动能力强、宗旨意识强、思想解放、清正廉洁、群众拥护的的优秀人才选拔进村级领导班子。二要拓宽选任渠道。要打破地域、身份、职业、资历等限制,通过从致富能手、科技能手中物色,从外出务工经商的能人中回请,从大中专毕业生和退伍军人中吸纳,从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干部中下派等多层次、多渠道选拔村干部。三要健全公开选拔的竞争机制。坚持民主、公开的原则,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两推一选”、“公推直选”、“海选”等切合农村实际的选举方式,探索末位淘汰制和竞争上岗制,将竞争机制引入村干部选拔任用的全过程,提高选用村干部的公信力。

  2.完善村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需要“育好人”。各级政府要尽快制定村干部教育培训的长远规划,设立村干部培训的专项基金,完善村干部教育培训机制。一要建立常规的教育培训机制。要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使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常规化、制度化,使村干部常在学习之中。二要改进教育培训的方式。充分利用县乡党校、科技示范基地、大中专院校等培训阵地,发挥好现代远程教育作用,逐步构建党校培训、基地培训、专家讲座、研讨交流、赴外培训“五位一体”的培训新格局,多层次、多渠道、多领域促进村干部素质的提高。三是培训内容上要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按照“干什么学什么”、“需什么教什么”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村干部设计不同层次的培训内容,实现按需培训。重点抓好对村干部的政治理论、农村政策、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科学文化知识、村务管理、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通过教育培训,使村干部能够懂理论、熟政策、通科技、善管理。

  3.强化村干部监督管理机制。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需要“管好人”。通过强化监督管理,不断规范村干部的从政行为。一要建立健全考评机制。一方面要建立村干部任期目标考核和年度考核机制,抓住党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安全稳定等反应工作实绩的项目设置量化考核目标,考核过程要公开透明,考核结果与村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挂钩。另一方面要健全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对村级领导班子所有成员都要进行民主评议和测评,对评议为不称职的村干部,要按照规定程序予以调整或罢免。二要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公开的内容上,要不断丰富和拓展,重点是财务公开;公开的载体和形式上,应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公开的程序上,要进一步规范;公开的时间上,应进一步明确[4]。三要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推行村账镇管、组账村记的财务管理新制度,制定和完善集体资产监管办法,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四要建立村干部审计监督制度。加强对村干部的经济监督,对在任村干部不定期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对离任村干部进行离任审计,并将结果向群众公布。

  4.建立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需要“激励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地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5]要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村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必须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第一,提高经济待遇。一要建立健全收入保障机制,将村干部工资纳入乡镇财政年度预算,逐年加大对村级组织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切实提高村干部待遇。二要建立健全效能工资制,村干部的工资由基础工资和绩效工资两部分组成,工作业绩显著的村干部应得到相应的奖励。第二,改善政治待遇。一是对奋力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村干部,实行提拔重用,拓展他们发展进步的道路,使村干部政治上“有奔头”。二要树立典型,大力表彰优秀村干部,宣传他们的事迹,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和导向作用[6]。第三,建立和完善村干部养老保险或退休金制度。对任职达到一定年限的村干部实行养老保险或按月发放退休金,金额应相当于本地农民人均收入水平,解除村干部的后顾之忧。

  5.健全后备队伍培养机制。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需要“后继有人”。建立一支优秀的后备干部队伍,是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要着眼于村级班子长远建设,切实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力度,按照“选苗子、压担子、进班子”的步骤,解决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一是在选拔方式上,要坚持村推荐与乡镇考察相结合,坚决防止村级组织随意指定现象的发生。二是在选拔标准上,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注重村级后备干部的知识化、年轻化、能力化。三是在选拔对象上,要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科技能手、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当中选拔,并把做好发展新党员工作与此有机结合起来。四是在培养使用上,要坚持认真培养、敢于使用的原则,把村级后备干部的教育培训纳入村干部的教育培训总体计划,充分利用各级党校、远程教育站点等资源,鼓励后备干部参加各类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有计划、有重点地安排后备干部担任村级组织领导助理或到乡镇挂职锻炼,让后备干部在实践中学本领、长才干。同时,还要坚持备用结合,当村干部出现缺额时,及时把培养成熟的后备干部充实上去,使村干部队伍“后继有人”。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高健.对加强农村基层干部保障激励机制的思考[J].西部财会,2008(06):8-9.

  [3]贾义保.论我国农村干群和谐关系的构建[J].求实,2011(02):84-87.

  [4]廖勇.论我国新农村建设中村务管理监督机制的路径选择[J].中外企家,2011(16):149-151.

  [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秦礼兵.建设新农村:提高基层干部素质是当务之急[J].党政论坛,2007(10):16-17.

  (责任编辑:周聪)

篇四:浙江省村社干部队伍建设意见

  浅谈村干部队伍建设

  【摘要】:村干部是党针对农村的方针政策的主要贯彻者和直接执行

  者,本研究以xx镇村干部队伍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x镇村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村干部

  队伍

  建设

  村级组织是国家政权的基础,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沿阵地。村干部是党针对农村的方针政策的主要贯彻者和直接执行者,是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头羊”。村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和稳定,影响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因此,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是农村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关系新农村建设能否取得成功的人才资源支撑。

  按照县委组织部的安排部署,同时,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村官,应不断加强对村级组织情况的全面了解,更应针对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为此,作者也深入到x镇各村,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研,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x镇村干部基本情况

  xx镇下辖8个行政村,共有38名村干部,x镇全镇共有村委会8个,均按3个村委会成员配置,共选出村委成员共计24人,其中:村委会主任8人,副主任8人,委员8人。村干部队伍中:男34人,占89.5%,女4人,占10.5%;党

  员32人,占84%;村党支部与村委会成员交叉任职10人,占41.67%。在8个村委会主任中,党员7人,占87.5%;平均年龄44岁,支部书记与村委主任“一肩挑”2人,占25%;连选连任的18人,占75%。村干部队伍中初中文化程度的29人,占76.3%,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9人,占23.7%;村委会主任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5人,占62.5%,50周岁以下的有6人,占总数的75%,平均年龄45岁,最小的32岁;村委会副主任、委员中,50周岁以下的有10人,占总数的62.5%,平均年龄43.7岁,最小的25岁。

  二、x镇村干部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村干部队伍是带领村民实现致富的领头人,也是实现村民自治,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能耐人”,但是,围绕目前村干部队伍的基本情况展开分析发现,村干部队伍仍然存在诸多突出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一)村干部整体综合素质不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且年龄结构不合理,平均年龄偏大。

  近两年,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村干部在工作内容、工作领域方面都有了许多新变化、新发展。比如如何加强村务工作、完善村民服务,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如何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等等。由于受自身素质的局限,不少村干部显得力不从心。而且,村干部队伍整体年龄偏大,40岁以下的中青年骨干力量严重不足,这些年龄偏大的村干部,同时又集中表现为文化程度低,在工作过程中,经常出现如工作盲目性强,思想观念转变难,对新事物、新知识接

  受慢;政策法制不懂,业务知识不会,整天不读书,不看报,不学文件,不学理论,学习了也不深入,执行起来又是另一套,甚至大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打擦边球钻政策空子绕过国家政策办事情等问题;部分村干部宗旨意识不强,服务意识缺乏,工作作风不实,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弄虚作假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村干部在农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

  (二)村干部薪酬体制不完善。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村干部长年累月工作在农村第一线,需要承担大量复杂的工作,条件艰苦、生活清苦,而他们的经济待遇明显偏低,有的甚至还不能及时兑现,与外出打工者和政府机关的公务员相比形成了强烈反差。目前村干部后顾之忧相当严重,任职期间待遇偏低,卸任后待遇没有保障,条件好的村给村干部缴养老保险费,条件差的村不缴。村干部往往是在没有较为稳定的工资收入和社会保障的情况下为党做工作、讲奉献,有时还得牺牲个人的一些利益。在一部分率先富起来的人对群众所产生的影响的情况下,有部分党员干部价值观念向个人利益方面发生倾斜,存在不愿尽责任的消极情绪,缺乏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必须实实在在考虑他们的待遇问题。

  (三)村干部后备队伍不足。

  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村工作尚在调整时期还未真正进入正轨,为此出现了没能力的人想当村干部但

  干不了,有一定能力的合适人选又大多不愿意干,导致村干部空缺现象时有发生,后备干部严重匮乏,存在青黄不接现象,严重地影响了村干部队伍建设。村干部队伍的后继乏人主要存在着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的流动日趋活跃,大批农村有文化的青年、有能力先富起来的人员转向城市、城镇,在城市、城镇安家落户,选拔年轻、能力强的干部人才的余地越来越小。

  二是农村大量的优秀人才通过考取大中专院校输送出去,回到农村的几乎为零。大学生不愿意回到农村,主要是面子问题,宁愿在外面打工也不回乡。即使有些回到农村,也不愿长期呆在村里甘当村干部。

  三是部分仍留在村里办企业或搞其它副业的能人,怕当村干部影响自己事业的发展,或怕得罪人,不愿当村干部。由于村里精英阶层和青年人才的流失,或不愿当村干部,影响了农村干部、党员队伍的“输送新鲜血液”,造成一些地方出现村干部难培养、难选拔,队伍建设后继乏人的现象。

  三、解决村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的对策

  村干部队伍建设是实现农民、农村、农业“三农”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解决村干部队伍建设问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系统规划,突出重点,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应当坚持以全面提高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完善村干

  部队伍薪酬和保障体制为基础,建立完备的村干部后备人才库为支撑的解决思路,才能最终实现村干部队伍建设的不断推进。

  (一)以全面提高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

  要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我们必须建立完善的村干部教育培训制度,真正把村干部素质提升纳入党建常规工作,定期组织村干部开展学习培训,让村干部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了解地方发展趋势,做到在工作上懂政策、有方法。并且,要定期组织参观学习,让村干部开拓视野,进一步更新发展观念,懂得如何去谋划村级经济发展,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特别要增强新形势下做群众思想工作的能力,学会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化解各种矛盾纠纷,解决群众信访问题。要建立村干部培训长效机制,乡镇必须健全培训机构,投入相应的培训经费,确保培训工作落到实处。提倡村干部自我学习,相互交流,建立学习型的团队。

  (二)以完善村干部队伍薪酬和保障体制为基础。

  采取切实措施,着力提高村干部的政治、薪酬、保险等相关待遇,使村干部政治上有明显发展空间,经济上有稳定增长收入,离职退休生活上有相应保障。条件许可的话建议财政出一点、村里出一点、自己筹一点,为累计担任两届以上的村干部购买养老保险。如购买养老保险条件不成熟的话建议由县级财政统一为村干部购买意外伤害险,体现组织对

  村干部的关心。从村干部中招考公务员和副科级干部,不仅仅局限于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可以考虑拿出一定指标面向干满两届或两届以上的、符合公务员报考条件的一般村干部定向招考公务员。切实提高年轻的一般村干部的学习进取心和工作积极性。对离任的非村主职干部如民兵营长、妇联主任、秘书等村干部累计工作满二十年或者连续工作十五年以上的离任村干部,生活确实存在一定困难的,可以享受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

  (三)以建立完备的村干部后备人才库为支撑。

  积极拓宽村干部后备人才的甄选渠道,注重从致富能手、回乡知识青年、复退军人、务工经商人员中选拔一批能力较强且得到村民认可的同志确定为后备村干部,使村级两委班子成员的年龄、文化结构得到不断优化。近年来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他们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经风雨、见世面,一部分人事业有成,他们视野开阔、思想活跃,有技术、会管理、懂经营,不少同志也有回村干事创业的愿望。动员和组织他们中的优秀人员回到村里、选配到“两委”班子中来,是改进农村干部队伍结构、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增强村级组织战斗力的有效途径。在选配村干部上,不能仅仅把眼光局限在在家的几个党员身上,更不能为建班子而建班子、搞“矮子里面选将军”。要打破传统的选人观念,拓宽选人用人视野,着力在农村致富能人、合作经济组织和

  产业协会负责人,特别是在外出务工经商优秀人员中选拔村干部。现在农村群众强烈希望有能力的人当他们的主心骨、带头人,这给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创业提供了舞台,为他们选任村干部创造了条件。采取多种形式与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取得联系,派出专门班子重点深入到本地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比较集中的地方,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吸引和鼓励有意愿的优秀人员回乡创业,为他们选任村干部创造条件,为新农村建设吸纳人才、聚集力量。

  村干部队伍建设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上下联动、内外协调,既要上级部门不断支持,也要村干部队伍自身发挥主观能动性,既要运用行政手段加以指导和调节,也要充分尊重村民的选择。我认为,只要始终关心关注村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强化各项措施的落实,就一定能够把这支队伍建设得更好、更强、更优,这支队伍也一定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x

篇五:浙江省村社干部队伍建设意见

  优品课件

  如何加强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

  如何加强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

  各级党组织要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多举措加强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增强村(社区)“两委”班子“一好双强”能力,努力提供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的组织基础。

  一、深化“三项制度”,增强看家本领。以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村(社区)干部落实书记接待、成员走访、办事答复的“三项制度”。以“一讲二评三公示”为载体,将“三项制度”增设为村(社区)干部的基本职责、根本任务和工作“必修课”,纳入承诺事项、兑现承诺、签订责任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采取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大力宣传“三项制度”,提高群众知晓率,增强群众考评率。

  二、拓宽选人范围,选好配强队伍。严格按照思想素质好、领导发展能力强和服务群众能力强的“一好双强”的目标,深化“能人治村”工程。积极采取从现任村(社区)干部中遴选一批,从当地致富能手中选用一批,从外出务工经商创业人员中回请一批,从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选派一批,从高校毕业生中挑选一批,从复员退伍军人和退休、离岗干部职工中推选一批等“六个一批”方式,调整、充实、加强“两委”班子,形成与年龄、文化、资历等相匹配的干部队伍。

  三、实施灵活培训,提升能力素质。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模式,加大村(社区)干部培训。采取远程教育、网上培训和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行开放性培训,采用区街两级党校集中办班进行岗位培训,借用“城乡党组织联建平台”选派干部进行交流培训。通过培训,不断提高村居干部整体综合素质和能力,让村(社区)干部真正成为带领全村(社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火车头”。

  四、强化绩效考核,激发干事创业。以“一讲二评三公示”、“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载体,推行村(社区)干部工作目标公开承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采取“每月一考核、季度一通报、年终一总评”的“一考二通三总评”考核制度,分别对“三项制度”、工作任务、经

  优品课件

  费管理、劳动纪律等目标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将绩效考评结果进入村(社区)干部补贴工资制,让绩效考核变成实实在在的“工资单”,解决村(社区)干部“应该怎样拿”的问题。

  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

篇六:浙江省村社干部队伍建设意见

  中共丰都县委办公室电子公文

  电子公文专用章

  丰委办发?2011?41号

  核收:

  中共丰都县委办公室

  丰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的实

  施

  意

  见

  (2011年8月25日)

  为加快实施“十二五”规划,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切实抓好村(社区)干部的选拔配备、教育培训、管理监督、激励保障,增强城乡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根据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有关问题的意见》(渝委办发?2011?36号)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把深化落实“三项制度”作为村(社区)干部的基本职责和看家本领

  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村(社区)干部工作职责,明确目标任务,把深化落实书记接待、成员走访、办理答复“三项制度”作为村(社区)干部的基本职责和根本任务,作为开展工作的“必修课”。村(社区)干部必须对落实“三项制度”作出承诺,纳入年度工作任务,年初与乡镇(街道)签订责任书,年底由乡镇(街道)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同比例兑现报酬。建立县上每季度、乡镇(街道)每月一次专项检查制度。换届时,不重视、不落实或落实不好“三项制度”的,不得作为村(社区)“两委”候选人。未完成“三项制度”任务的村(社区)干部,不得提拔使用,不得评先选优,不得参加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考,大学生“村官”不得按期录用为公务员。以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大力宣传“三项制度”,提高群众知晓率,做到家喻户晓。

  二、进一步规范村(社区)干部设置

  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基层党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村(社区)党组织设3-9人,村委会设5-7人,社区居委会设5-9人,推行“两委”成员交叉任职。

  对相近相似的工作职能职责实行兼职。在农村,计生专干与妇代会主任、社会救助专干与民兵连长、村纪检委员与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等可实行兼职。在城市社区,劳动保障与救助福利、综治调解与流动人口管理和民兵工作、城市管理与群众文化、计划生育与妇女工作、居务监督与党风廉政监督等可实行兼职。鼓励具备条件的村(社区)“两委”成员兼任下一级党组织书记、村(居)民小组长,但每人最多兼任一职。

  延伸到村(社区)的所有工作事项均由“两委”成员分工承担,各级各部门不得擅自在村(社区)另行配备各类专职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确需设立的,应商组织、民政、财政等部门共同提出意见,经县委、县政府同意后,报市委、市政府批准。

  三、选好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书记、主任90%以上达到“一好双强”标准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把思想素质好、领导发展能力强和服务群众能力强“一好双强”作为村(社区)“两委”成员特别是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选任标准。采取

  从现任村(社区)干部中遴选一批,从当地致富能手中选用一批,从外出务工经商创业人员中回请一批,从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选派一批,从高校毕业生中挑选一批,从复员退伍军人和退休、离岗干部职工中推选一批等“六个一批”方式,调整、充实、加强“两委”班子,引导和鼓励大学生“村官”、改任或担任非领导职务的机关干部按程序选举进入“两委”班子。重点抓好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选拔配备,不断改善队伍结构,到2014年,党组织书记队伍形成以40—50岁左右为主体的年龄梯次结构,其中50岁以下的占70%以上;具有高中、中专以上学历的占90%以上,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村党组织书记占60%以上、社区党组织书记占90%以上,力争90%以上的“两委”主要负责人达到“一好双强”标准。大力加强村(社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每个村(社区)常年保持3-5名后备干部,建立后备干部库,力争到2014年全县进库人员达到1600名左右。

  四、明确村(社区)干部补贴范围,每届调整一次村(社区)干部补贴最低保障标准

  按照市上统一要求,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从2011年4月起,提高村(社区)干部补贴和村(社区)级

  组织办公经费最低保障标准。

  (一)村干部补贴的范围和标准

  纳入补贴的村干部为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文书、计生专干、救助专干、妇代会主任、团组织书记、民兵连长、纪检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和村民小组长等10类。具体补贴标准为:

  1、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补贴标准:农业人口在2000人以下的村,1000元/人〃月;2000人及以上的村,1200元/人〃月。

  2、村文书、村计生专干补贴标准:农业人口在2000人以下的村,800元/人〃月;2000人及以上的村,850元/人〃月。

  3、村救助专干、村妇代会主任补贴标准:农业人口在2000人以下的村,500元/人〃月;2000人及以上的村,550元/人〃月。

  4、村团组织书记、村民兵连长、村纪检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补贴标准:农业人口在2000人以下的村,100元/人〃月;2000人及以上的村,120元/人〃月。

  5、村民小组长补贴标准:农业人口在300人以下的组,100元/人〃月;300人及以上的组,120元/人〃月。

  (二)社区干部补贴的范围和标准

  纳入补贴的社区干部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文书、计生专干(兼妇女工作)、救助专干(负责民政、残联工作)、综治调解(兼民兵工作)、城市管理和群众文化(兼共青团工作)、劳动保障、监督委员会主任和居民小组长等10类,分类补贴对象和标准基数由县民政局核定一次报送县财政局。具体补贴标准为:

  1、城市规划区、工业园区、旅游开发区范围内的城镇社区补贴标准:书记、主任1700元/人〃月,文书、计生专干1500元/人〃月,救助专干、综治调解、城市管理、劳动保障和监督委员会主任1300元/人〃月。社区干部职数按9人计算。按规定5000人以上的社区增加1名副主任职数,报酬按文书标准执行。

  2、其余城镇社区补贴标准:书记、主任1500元/人〃月,文书、计生专干1100元/人〃月,救助专干、综治调解、城市管理、劳动保障和监督委员会主任700元/人〃月。社区干部职数按7人计算。按规定5000人以上的社区增加1名副主任职数,报酬按文书标准执行。

  3、居民小组长补贴标准:150元/人〃月。

  兼任社区干部的,补贴标准按所兼职务补贴标准的30%

  计算,兼任居民小组长的,补贴标准按所兼职务补贴标准的全额计算。

  (三)村(社区)组织办公经费

  村级组织办公经费最低保障标准提高到每村每年8000元;城市规划区、工业园区、旅游开发区范围内的城镇社区办公经费提高到每个每年12000元,其余城镇社区办公经费提高到每个每年10000元。

  (四)资金来源

  补贴资金由县乡级财政预算安排。

  五、继续实施“万名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大学生社区工作者计划”,确保每个村(社区)常年有一名大学生

  把选派大学生“村官”作为全县干部队伍建设的“种苗工程”,建立选派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按照市上统一部署,每年选派一批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担任“村官”,2011年及以后选派的大学生“村官”在村服务期由2年延长至3年,保证每个村常年有1名大学生“村官”。把所有大学生“村官”纳入村“两委”后备干部管理培养,对经过一定时间锻炼,表现优秀、业绩突出、党员和群众公认的,鼓励和引导其积极参加村(社区)“两委”选举,力争到2014年担任“两委”主要负责人的大学生“村官”达到5人以上。探索实施“大学生社区工作者计划”,2014年达到每个城市社区不少于一名大学生社区工作者目标。

  六、每年组织一次村(社区)干部集中培训,组织部分优秀干部考察学习

  将村(社区)干部培训纳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整体规划,按照分级负责原则,有计划地开展教育培训,确保村(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每年至少参加1次县级以上组织的集中培训,每人每年累计学习时间不少于7天;其他村(社区)干部每年至少参加1次乡镇(街道)以上组织的集中培训。县级每年举办2期培训班,集中培训村(社区)干部不少于600人。选派优秀村(社区)干部到西南大学、市乡镇企业干部培训学校、市贫困地区干部培训中心等培训机构学习培训。建立县委党校、县农广校2个村(社区)干部县级培训基地。乡镇(街道)党委每年组织部分优秀村(社区)干部学习考察,每年选派5%以上的村(社区)干部到乡镇(街道)机关挂职锻炼,时间不少于1个月。实施“村(社区)干部学历教育计划”,组织40岁以下、未取得大专学历的村(社区)干部参加多种形式的学历教育,提升文化层次。

  七、坚持从优秀村(社区)干部中招录公务员和公选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制度

  坚持从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中考录公务员制度,5年内每年安排3-5个名额。继续推行从村(社区)干部中招聘乡镇(街道)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建立健全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领导干部机制,通过“公推直选”,5年内从优秀村(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中选拔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2名左右,把优秀大学生“村官”选拔到乡镇(街道)领导班子

  。积极推荐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村(社区)干部作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

  八、建立村(社区)干部“双述双评”年度考核制度和每年一次回访考察制度

  建立村(社区)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结合创先争优推行“一讲二评三公示”,“两委”班子及干部分别提出任期目标、年度任务和重点工作项目,报经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政府(办事处)审核同意后,向党员和群众作出公开承诺。建立“双述双评”年度考核制度,村(社区)干部年终分别向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和村(社区)党员及村(居)民代表会议述职述廉,接受测评。根据工作表现

  和测评结果,由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对村(社区)班子及成员评定年度考核等次,据此兑现绩效考核奖励。建立村(社区)干部“民情日志”制度,推行工作记实,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建立回访考察制度,每年由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对村(社区)干部进行一次回访考察,广泛听取党员群众的评价和意见。各乡镇(街道)要建立完善村(社区)干部信息库,健全村(社区)书记、主任档案资料,做到一人一档,建档情况要分别报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备案。届中调整任用书记、主任,事前要分别会同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沟通,调整结果分别报县委组织部和县民政局备案。

  九、建立不合格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调整制度,完善不合格村(居)委会主任罢免程序

  对作风不实、履行职责不到位、群众有反映的村(社区)干部,要及时进行诫勉、批评教育,取消其本人和所在党组织当年评先选优资格,视情况扣减补助和奖励。对岗位目标任务完成较差、作风不好、群众反映强烈的不称职党组织书记,经上级党委(党工委)研究,按有关规定进行组织调整。对不合格的村(居)委会主任,根据《重庆市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重庆市居民委员会选举办法》规定进行罢免。

  十、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居)民自治机制,定期公开党务、村(居)务

  结合落实“三项制度”,总结实践探索,在村(社区)全面推行重大事项议事决策“三会一评”工作法,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居)民自治机制,不断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加强党组织对村(居)委会、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等组织的领导,支持其依法开展工作,形成整体合力。完善党务、村(居)务公开制度,编制党务、村(居)务公开目录,定期公开党务、村(居)务。村(居)财务公开要逐笔公布出纳明细账。继续实施“双千强村”工程,全县按照10%比例重新确定后进村,针对薄弱环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整顿提高。

  十一、建立表彰激励机制,每3年表彰一批村(社区)“两委”负责人

  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培育和树立一大批村(社区)干部先进典型,对实绩突出、群众拥护的优秀村(社区)干部进行表彰。按照村(社区)“两委”任期,由县委组织部牵头,每3年开展一次评选表彰活动,大张旗鼓地表彰50名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村(居)委会主任。乡镇(街道)根据全县表彰奖励相关规定开展评选表彰。进一步做好村(社区)干部先进典型的培养、发现和宣传工作。

  11十二、建立村(社区)干部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制度,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

  开展村(社区)干部反腐倡廉专项教育,纳入每年一次的培训。制定村(社区)干部廉洁自律行为规范,推行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勤政廉洁双述制度、村(居)民询问质询和定期评议制度。开展村(社区)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工作。建立健全村(社区)廉政监督员制度,加强对村(社区)重大事务、财务的监督检查。开展村(社区)干部廉洁自律年度测评,其测评结果纳入年度考核重要内容,作为选拔任用和评先选优重要依据。对村(社区)干部以权谋私、违纪违法特别是侵占集体、群众利益的,按有关法律法规移交纪检、司法部门处理。

  十三、实行“书记抓、抓书记”,落实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工作责任制

  全县各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书记是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用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抓谋划、抓指导、抓保障,切实履行责任。建立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书记联系村(社区)“两委”班子制度,抓点带面,整体推进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要抓好有关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相关政策

  12措施的具体实施,切实做好村(社区)干部选拔、培养、管理、激励等工作,支持和保障村(社区)干部履行职责、开展工作。县委组织部负责综合协调,加强工作指导,强化工作措施,抓好督促检查,确保工作落实。县民政局负责村(居)民委员会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督查工作,县财政局负责经费保障,县编办、县人力社保局等部门配合做好相关工作。要把抓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与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到2014年,50%以上村(社区)党组织达到“五个好”标准。要把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纳入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领导班子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努力推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村(社区)干部队伍。

  主题词:基层组织

  干部队伍建设

  意见

  发:各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各乡镇党委、人民政府,县委各部委,县级各部门,各人民团体。

  中共丰都县委办公室

  2011年8月25日印发

  (共印3份)

  13

篇七:浙江省村社干部队伍建设意见

  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农村基层干部包括乡镇干部和村干部,是整个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这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农村基层干部直接联系农民群众,一言一行都关系到党的形象,能不能做到把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的位置,是衡量农村基层干部素质高低的基本度。因此,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既是长期任务,又是当务之急。

  一、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农村基层干部是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团结带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骨干力量。要建设一支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需要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必须大力提高这支队伍的素质。

  (一)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是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群众中去的需要。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是动员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巨大力量。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最终要靠农村基层干部的扎实工作。要向群众正确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首先自己要正确理解。如果自己理解不深或者理解有偏差,执行中就会走样,把群众引导到错误的方向上去。因此,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政策水平,是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农村贯彻落实的大事。

  (二)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是团结带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需要。当干部就要为群众服务,这是党的宗旨所要求的。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在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认真履行“任职一届,致富一方”的责任,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有的吃苦耐劳、想方设法,为群众找到了致富的门路;有的带头学科技、用科技,手把手治山治水,修路架桥,改变生产条件和环境;有的对贫困户帮思想、帮劳力、帮郊外、帮技术,带领他们走上了致富路。但也有少数干部不注意学习,不注重提高自身素质。有的得过且过,只挣补贴,不干工作;有的自己不能带头勤劳致富,还需要群众去帮扶;有的思想观念陈旧,工作还是老套套、老办法,在任多年、山河依旧;有的只顾自己富不管他人穷,甚至

  依仗权势侵点集体和群众利益。正反两方面的情况说明,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的快慢,与农村基层干部素质的高低关系很大。

  (三)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需要。从总体上看,我国农村是稳定的,但在一些地方也存在不稳定因素。有的地方由于农民负担重、干部作风凶、财务管理乱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有的地方恶势力横行乡里,邪教和利用宗教进行的非法活动猖镢,封建迷信泛滥,社会秩序混乱,也与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与农村基层干部没有发挥作用有一定关系。稳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是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农村稳,天下安。稳定农村,与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紧密相关。

  二、农村基层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地提出了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总要求,这就是: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自觉性;认真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学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农民的工作的方法;努力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科技文化知识、法律知识,增强带领农民发展经济,搞好两个文明建设的本领。这个总要求是从实现我国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目标的需要提出来的,为农村基层干部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指明了方向。根据这个总要求,农村基层干部必须具备下面几项基本素质:

  (一)要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开车要靠方向盘,行船要靠舵定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有的同志认为,农村基层干部是干具体事的,上面怎么说,下面就怎么干,学不学理论关系不大。这种认识是不对的。无论做什么工作,都离不开理论指导。缺乏理论素养,就会方向不明,是非不清。有些农村基层干部看问题比别人深刻,抓工作比别人多看出几步“棋”,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们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掌握理论并不难,因为理论是从实践中来的。许多农村基层干部学习邓小平理论,感到亲切、实在、管用,就是这个道理。要通过学习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二)要有较高的政策水平。是否熟悉党的农村政策,严格按政策办事,是衡量一个农村干部合格与否的重要标志。大多数农村基层干部政策水平是不错的,执

  行政策的农村基层干部,我国农村才有今天这样大的变化。但也有一些农村基层干部政策观念差,政策水平低,致使党在农村的一些政策得不到落实。如在落实土地承包政策的问题上,尽管中央一再强调要保持稳定,第一轮承包期满后再延长30年,有些基层干部却不执行,违背农民意愿,想方设法改变承包关系,强行收回土地,高价发包,引起群众强烈不满。再如,在减轻农民负担问题上,尽管中央三领五申,一些基层干部仍然我行我素,乱摊派、乱集资、乱罚款照样搞。这些错误做法都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因此,农村基层干部一定要增强政策观念,提高政策水平,严格执行政策。

  (三)要有很强的群众观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尽管党所肩负的任务和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变化,但党的宗旨没有变,也不能变。农村基层干部常年同农民打交道,农民看我们的党、看我们的政府,看我们的基层组织,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农村基层干部群众观念强,处处为群众着想,认真为群众办事,遇事同群众商量,干部的形象就好,党在农民群众中的威望训高。反之就会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农村基层干部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想农民所想,办农民所需,努力学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群众的工作的新方法。

  (四)要有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集中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规范性和强制性。它告诉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不管人们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都必须遵守,不得违犯。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法制观念也在逐步增强。但也有不少干部的法制观念淡薄,不懂法律法规,不依法办事,甚至自觉不自觉地违法犯法。我们正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法制经济;农村正在扩大基层的民主,实行村民自治,但这种自治是依法自治。农村基层干部不学法、不懂法、就不知道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不知道怎样搞好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五)要有做好工作的真本领。谷话说,“没有金刚咎,揽不了瓷器活”。随着农业向专业化、市场化、现代化转变,随着农村基层民主的扩大,农村基层干部必须懂政策、懂市场、懂科技、懂管理、懂法制,这样才能履行好职责,做好本职工作,才能真正发挥骨干带头作用,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现在有的干

  部文化水平低,思想观念陈旧,组织群众发展经济缺少办法,难以担当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任,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三、农村干部应具备的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

  (一)要实事求是,不要弄虚作假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我们掌思想路线。坚持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

  坚持实事求是,首先要做到说实话。一是对上级要说实话。是成绩就讲成绩,是问题就摆问题,不要虚报浮夸,更不能投个别领导所好,“顺竿爬”、“顺破溜”。二是对群众要说实事。把真实情况告诉群众,把“底儿”交给群众,给群众一个明白。说实话的反面,是说假话、说虚话空话。有的干部不讲实话,人家怎么说,他就怎么说,从来抱、掏自己的心窝子;有的说话察言观色,净拣别人愿意听的话说;有的乱说一气,云里雾里,随便许诺,从不兑现;有的海吹猛侃,不着边际,把无说成有,把小说成大,把阴说成晴,骗取荣誉,骗取信任。这些恶劣作风其结果是害国家、害群众,最终害自己。

  要办实事。这里说的实事,是指与农民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事情,如修路建桥,通水通电,为农民群众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等等。群众选我们当干部,就要为群众服务,为他们办好事、办实事。如果对群众牵肠挂肚的事不闻不问,就背离了党的宗旨,就会失去群众的信任。有的长期当干部,光拿补贴不办事,“只受香火不显灵”。有的干部光知道号召群众种这个、种那个,可一旦到了收获季节,成堆的瓜果蔬菜料在地里,群众急得直流泪,他们无动于衷。这样的干部,群众怎么会拥护呢?

  要求实效。办实事,不仅要看动机,更要看效果。要真心实意为群众着想,为群众谋利益,不能图虚名,只做那些显山露水、吹糠见米的事,更不能打着办实事的幌子为自己挥好处。办实事、办好事也要量力而行。有些事明摆着是好事,但眼前条件不成熟,条件不允许,就应当缓一缓,不能头脑发热。办实事要有科学态度,坚持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盲目蛮干,还要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

  (二)要与群众打成一片,不要高居群众之上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什么是群众路线?简单的说,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群众中来,就是在决定重大问题之前,要到群众中去,同群众商量,请大家出主意、想办法,然后把群众的智慧集中起来,作出相应的决定。到群众中去,就是把贯彻落实上级指示、决定的措施、办法拿回去征求群众意见,同群众一起执行。群众一时想不通的,要向群众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使群众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理解工作要求,从而自觉地去干。

  坚持群众路线,必须相信群众。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只要我们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就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江泽民同志指出,任务要依靠群众去完成,经验要依靠群众去积累,新事物要依靠群众去创造,困难也要依靠群众才能克服。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我们都要相信群众中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依靠群众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坚持群众路线,必须发扬民主,遇事同群众商量。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决定乡里、村里重大问题时首先要想到群众,注意听取群众的意见,从群众中汲取营养。工作中遇到阻力或困难时,要及时找群众商量,取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在处理一些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时,尤其要同群众商量。像计划生育、统筹提留、社会治安这些问题,既敏感又棘手,必须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群策群力,把难事办好。

  坚持群众路线,必须善于对群众进行教育引导。既要依靠,又要教育和引导农民,这是我们党处理同农民关系的基本方法。革命战争年代是这样,和平建设时期同样是这样,农民最讲实际,最尊重事实。要他们做什么,不允许他们做什么,都要讲清道理,对那些一时不被农民接受的事项,不能强迫推行,要多做说服工作,允许他们看一看,等一等。要平等地对待群众,使所讲的道理、所做的工作得到群众的理解和认同。

  (三)要依法办事,不要以权代法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比过去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不学法、不懂法,不依法办事的情况仍然存在。有的认为执行党的政策就行了,遵守不遵守法律无关紧要;也有的认为法律是惩治

  坏人的,与自己的工作没有多大关系;还有的认为,农村工作就得靠“硬办法”,依法办理“行不通”,等等。这些错误认识,必须纠正。

  做知法懂法的明白人,是依法办事的前提。有一个村为了改善村里办学条件,未经批准擅自采伐树木。村干部认为树是村里栽的,伐了建学校,不偷不抢,又没有卖钱揣在腰包里,合情俣理。受到法律制裁后,他们才明白过来。因此,农村基层干部一定要学习法律知识。法律法规很多,不可能都懂得,但起码要知道与农村工作密切相关的宪法、刑法、民法等有关法律常识,明白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

  农村基层干部要带头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首先要在经济生活中带头守法。致富的道路千万条,守法致富是第一条。农村基层干部要带头依法经营,勤劳致富,为群众作出榜样。还要在社会生活中带头守法。凡是法律规定的,就要认真去做,并努力做好;凡是法律禁止的,就坚决不做,并同各种违法行为作斗争,要以身作则,教育家属子女遵纪守法。

  农村基层干部要严格依法办事。在封建社会“人情大于王法”,这种遗毒到现在也没有肃清。有的人喜欢讲哥们义气,甚至袒护违法行为,包庇违法犯罪分子,其结果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处理农村的一切事情,必须坚持在宪法和污染范围内活动,按照法律规定和法定程序办事,使农村各项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四)要坚持民主集中制,不要搞“家长制”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民主集中制就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充分发扬民主,使党员和广大群众的意愿、主张都得到充分的表达,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二是要在民主的基础上实行正确的集中,把磊家的智慧和意志集中起来、凝聚起来,形成统一的行动。三是要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民主与集中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紧密联系,缺一不可。民主是集中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充分的民主,就不可能有正确的集中;集中必须建立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并对民主加以指导。

  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自觉做到“四个服从”。要摆正个人和组织的关系,党组织集体作同的决定,个人必须无条件地执行。要正确处理少数与多数的关系,坚

  持少数服从多数。要摆正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下级组织要服从上级组织,全党要服从中央。农村基层干部要自觉做到“四个服从”,特别要注意维护中央的权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决议的大事,本乡本村的重大问题,都必须在充分酝酿讨论的基础上由集体讨论作出决定,不得由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书记既要敢于负责,又要有民主作风,善于听取各种意见,发挥每个委员的作用。委员要积极参与和维护集体领导,支持书记的工作,主动做好分工负责的事。

  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接受党员和群众的监督。每个基层领导干部都要自觉接受上级组织的监督。党组织要坚持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定期召开支委会、党员大会,及时通报工作情况,沟通思想。要坚持民主评议干部、评议支部制度,做到领导班子成员之间互相监督,并接受广大党员的监督。要在实践中坚持和不断完善接受群众监督的制度,如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党员议事制度,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等,增加村务管理的透明度,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等,增加村务管理的透明度。乡镇要搞好政务公开,把政务和干部置于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的监督之下。

  (五)要坚持两手抓,不要顾此失彼

  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奔小康,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即要抓好物质文明建设,又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使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因此,农村基层干部必须坚持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这既是一项基本方针,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作方法。有些农村基层干部认为,只要把经济抓上去,其他工作自然就上去了;有的把物质文明建设作为硬任务,把精神文明建设看成软任务;一些地方由于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好人受气,坏人嚣张,正气得不到发扬,邪气畅通无阻,宗族势力招头、封建迷信盛行,利用守教进行非法活动、卖淫嫖娼、赌博、吸毒贩毒、拐卖妇女等丑恶现象蔓延滋长。结果是社会秩序混乱,群众上访靠状事件增多。这不仅影响农村的稳定,也使物质文明建设受到严重影响。农村基层干部一定要充分认识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认真

  坚持做到两手抓、两手硬。在制定工作规划时,要做到两个文明建设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并建立工作责任制,确保两个文明建设规划、措施的落实。

  (六)要牵“牛鼻子”,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牵牛要牵牛鼻子,抓工作要抓到点子上。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决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正确处理重点工作与日常工作的关系,这是一条重要的工作方法。农村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工作,要紧紧据住不放,一刻也不能放松,其他工作都要围绕这个中心工作来进行。此外,农村还有许多工作,包括一些突击性任务,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不抓好也不行。要重点抓好中心工作,推动其他工作;同时通过抓好其他工作,严寒保证和促进中心工作任务的完成。要学会“弹钢琴”的工作方法,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突出重点,并不是只要重点,而是要在抓好重点工作的同时,兼顾其他方面的工作,正确处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中心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使各项工作协调进行。

  五、农村基层干部提高素质和改进工作方法的主要途径

  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不是一生下来就具有的,而是在学习和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只有认真学习,勇于实践,才能不断提高和改进。

  (一)加强学习,不断“充电”、“增加营养”

  能力是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的,世界上没有不学就会的人。农村基层干部要提高领导水平,具有好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重要的是加强学习,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当前,我们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不懂得、不熟悉的东西很多,只有刻苦学习,不断增长知识,才能提高本领,干部工作。首先要学习政治理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有关重要讲话以及中央的重要文件,都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学会运用其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结合实际指导工作。有了一定的理论水平,就能站得高,看得远,遇到大事不糊涂。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农村基层干部对党的政策理解了,精神吃透了,才能及时、全面、准确把这些政策传达到群众中去,执行才能不变形走样。还要学习市场经济、科技文化和法律知识,学习种植、养殖、加工等方面的科技知识,学习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产品开发等经济知识,这些知识多了,见识广了,才敢于去闯市场。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要学习做好农村工作的基本方法。要学会做人的工作,注意研究农民的心理,有的放矢地做好

  思想政治工作;要学会调解各种纠纷,化解疏导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是做好农村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还要学会处理难题。农村经常碰到的计划生育、宅基地划分等问题,解决起来难度很大,要注意学会运用思想的、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多种手段,而不能靠行政命令。一定要讲政策,做耐心细致地思想工作,使群众能够接受,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冲突。以上这些方法,要从书本上学,更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学,向群众学,从失败的教训中学。

  (二)吃透“两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人们常识,“情况明,决心大”。只有全面、准确、及时地了解情况,才能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农村基层干部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吃透中央的精神。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根据全国范围内的情况制定出来的,对于各地地区、各部门的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我们在解决本地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必须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中央的方针政策,结合实际加以贯彻,保证中央的政令畅通,而不能强调情况特殊,不认真执行,甚至采取阳奉阴违的错误做法。有些具体政策可能在某些地方执行起来有困难。遇到这种情况,要及时向上级党组织报告,经过上级党组织报告,经过批准,再变通执行或暂不执行。这就要吃透本地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包括乡情、村情以及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在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上级指示精神

  的过程中,要注意听取群众的反映,要同群众多谈心,多请教,掌握群众的思想脉搏。要开动脑盘筋,并善于、根据中央和上级的指示精神,提出解决本地实际问题的具体办法,创造性地执行上级指示决定。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这不是真正的执行上级的指示,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办法。”为了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农村基层干部既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也不能对中央的方针政策和上级的指示照抄照转,而应当吃透“两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工作

  很同志都有体会,做好农村基层工作不容易,有不少酸甜苦辣。把这些酸甜苦辣总结一下,思索一番,从中得出应有的结论,就会变成宝贵的财富,工作就会越干越顺手,越干越好。工作中尝到了甜头,应当高兴,也应当往深处想想,成功的经验是什么?工作中碰了钉子,不要垂头丧气,要想教训在哪里?总之,要多

  思考,要善于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把失败转化为成功。有时反面经验比功的经验更宝贵,失败是成功之母,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不仅要总结自己的经验,也要善于借鉴别人的经验,虚心向别人学习。坚持这样做,工作经验就会越来越丰富,点子办法就就会越来越多,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就会不断改进,从而使各项工作取得显著的成效。

篇八:浙江省村社干部队伍建设意见

  2018年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新型村干部队伍,增强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经市委研究,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村干部队伍建设提出如下若干意见。

  一、进一步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健全和完善村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训、监督管理、激励保障和村级后备干部储备等制度,不断推进村干部队伍的规范化管理,全面提升村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切实增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为我市推进“五大跨越”、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2、总体目标。

  通过3至5年努力,村干部队伍建设实现以下目标:一是村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改善,逐步形成以45岁左右为主体、老中青相结合的村干部年龄结构,45岁以下的村干部基本达到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比例力争

  /达到80%以上,各村两委会班子成员中至少有一名女干部;二是村干部队伍的能力进一步提高,80%以上的村干部具有较强的“双带”能力,能有效组织和带领党员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执行政策比较到位,上级部署的任务能及时完成,各种困难矛盾能妥善化解;三是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处事公正、作风深入、廉洁自律,整体形象进一步改善,党员群众对村级班子和村干部个人的满意率在80%以上;四是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机制进一步健全,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寓现任、离任、后备于一体,选、育、管相结合,绩、奖、惩相统一,责、权、利相一致的村干部队伍建设机制。

  二、大力选拔优秀人才,进一步改善村干部队伍结构

  3、扎实推进大学生村干部工作。

  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村工作,到2008年底基本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目标。进一步加大对大学生村干部的培养、使用力度,一届内村级领导班子成员出现空缺,一般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村干部接任。从2009年开始,每年招考乡镇、街道公务员和事业人员时,采用切出一定比例定向招考或专项加分的办法,在政策上向大学生村干部倾斜,积极营造高校毕业生踊跃到农村基层工作的良好氛围。

  4、选优配强村实职干部。

  村实职干部一般由村“三委会”班子成员兼任。如出现村“三委会”班子成员不能脱产到村工作等原因造成实职干部编制有空缺的,要注重从致富能手、专业协会负责人、复转军人、非公经济组织的优秀经

  /营管理者和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挑选年纪轻、素质好的人员到村工作。对本村无合适人选的,也可打破身份、行业、地域界限,面向社会公开进行招聘。对集中换届过程中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没有顺利选举产生的村,各地党委要特别关注,依法照章采用下派、选调或指定负责人等多种方式,及时把人员调配到位。

  三、加大教育培训力度,进一步提升村干部队伍综合素质

  5、明确教育培训责任。村级组织集中换届后,各地各有关部门应分别编制村干部三年培训规划,每年应制订村干部培训方案。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培训,分别由市委组织部和市民政局组织。一般一届内至少应对全体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分别集中培训2次,每次培训时间不少于3天。其他村干部的培训,按条块结合的原则进行组织。各地党委在村级组织集中换届后应对新当选的村干部集中进行一次上岗培训,每年应分类组织举办村干部培训班2-3期。市直有关部门每年应组织相关村干部集中进行一次业务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2天。

  6、创新教育培训方式。依托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面向村干部提供菜单式培训。有计划地选派发展潜力较大的村干部到乡镇、街道机关和先进村进行挂职锻炼,提高村干部把握全局、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重视抓好村干部的学历教育,依托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和高等院校,组织村干部参加大专及以上学历培训,鼓励、支持村干部参加自学考试和函授学习,全面提高村干部的文化程度。

  7、强化教育培训考核。推行“村干部学习登记卡”制度,村干部每

  /次参加教育培训的情况均记入村干部个人教育培训档案。建立学分管理制度,加强对村干部参与集中培训和参加远程教育学习的监督与考核,并把村干部参加学习培训情况作为本人年终考核、评先评优和使用的重要依据。

  四、健全监督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村务运行的规范化水平

  8、严格财务管理。全面推行村帐乡镇、街道代理制度和村级非生产性开支限额制度,严格执行村级财务审批制度和村干部财经纪律“八不准”规定。数额较大的村级财产处置必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进一步健全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做到村主要干部离任必审、一届一次必审,切实加大对村干部执行村级财务管理规定的监督力度。

  9、强化民主监督。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议事规则,严格执行党员大会、村民(社员)代表大会和村三套班子成员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规范村级事务的民主决策程序。认真实施村级党内四项民主制度,全面推行“阳光村务”,定期公开党务、村务和财务,严格按“阳光村务八步工作法”的规定办理村级重大事务、实施村级重大工程项目。全面推行村干部创业承诺制度,并结合年度民主评议和实绩考核,对承诺内容兑现情况进行对照检查。扎实推进基层廉洁工程,积极发挥村级纪检组织和村民监督、民主理财组织的作用,切实加强对村干部行为和村务、财务运行情况的监督。

  10、健全考核机制。坚持采用现场述职、民主评议、个别谈话和组织定格的办法,每年对村级班子和村干部进行年度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村干部的报酬发放和评先评优直接挂钩。认真实施村级班子和村

  /干部届中考察制度,对工作不力、群众满意度不高的村干部要及时进行诫免谈话;对不适宜继续担任现职的应按规定程序及时进行组织调整。全面建立村干部档案,并把年度考核和届中考察情况作为村干部档案的重要内容及时整理归档。

  五、完善激励保障机制,进一步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

  11、注重对村干部的政治激励。注重选拔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进乡镇、街道党委领导班子。每年在乡镇、街道公务员和事业人员招考计划中单独切出一定比例,定向从任职时间较长、工作实绩明显的优秀村干部中进行招考。积极拓宽村干部参政议政的途径,进一步提高优秀村干部在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的比例。努力挖掘和培育先进典型,每3年一次组织开展“十佳村党组织书记”和“十佳村书记、主任好搭档”评选表彰活动,并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报道他们的先进事迹。

  12、加大对村干部的经济待遇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市和乡镇、街道两级财政对村干部报酬的统筹力度。从2008年7月开始,全市村实职干部基本报酬全额由市财政支付,年度考核奖和各类补贴由各乡镇、街道按照青党办

  〔2007〕124号文件精神,结合各地实际自行统筹。切实做好新任村实职干部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工作,制定出台

  《

  全市村干部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

  》,探索建立对优秀村干部加大激励力度的具体办法,进一步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加强对离任村干部的关爱。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探索建立未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制度,重点帮助年老体

  /弱、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差的离任村干部解决生活困难问题。

  13、努力优化村干部的工作环境。认真落实青党

  〔2007〕1号文件精神,采用多种形式,积极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切实解决村级组织“有钱办事”的问题。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帮助经济薄弱村按照“四齐全十配套”标准建设办公场所、配置相关设施,努力改善村干部的办公条件和服务环境。注重帮助村级组织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与群众关系密切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村干部开展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进一步规范乡镇、街道与村级组织的事权划分,从严控制对村级组织的协管事项进行考核。依法严厉打击阻碍村干部正常开展工作、伤害村干部人身安全、诬陷诋毁村干部名誉、毁坏村干部私有财产等不法行为,切实保护村干部合法权益。

  六、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

  14、定期公开推选。村级后备干部公开推选工作一般

  3年组织一次,安排在村级组织集中换届后进行。公开推选工作由乡镇、街道党委组织,采用“三荐两考”(即个人自荐、党员群众联名推荐、组织推荐和乡镇、街道党委组织考试、考察)的办法进行。一般各行政村常年应保持2-3名村级后备干部。

  15、实施动态管理。各地党委要建立村级后备干部档案,结合村干部年度考核每年进行一次考察了解,对条件比较成熟的要有计划地选拔一部分上岗任职,对不符合村级后备干部条件的及时进行调整。同时要及时充实新发现的优秀人才,始终保持拥有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

  /16、落实培养措施。各地应把村级后备干部的教育培训纳入村干部的教育培训总体计划,定期举办村级后备干部培训班,积极组织村级后备干部参加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上学历进修。要有针对性地给村级后备干部交任务、压担子,使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对重点培养的年轻后备干部,可通过担任群团组织负责人或负责某一项具体工作等方式,组织他们经常参与公共事务,积累农村工作经验,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对各方面条件比较成熟的后备干部,可通过聘用为村实职工作人员和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村经济合作社社长助理进行上岗锻炼等方式,为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搭建按规定程序进入村级组织领导班子的阶梯。村级后备干部的教育培养经费和误工补贴由各地财政承担。

  七、切实加强对村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

  17、进一步提高认识。村干部是农村各项工作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施者,在推进农村改革、促进农村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全市各级党组织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真正把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作为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一项重要举措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紧抓好。

  18、认真落实工作责任。抓好村干部队伍建设是乡镇、街道党委的重要职责,也是乡镇、街道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向市委全委会述职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制订工作规划,切实加强对村干部队伍建设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村干

  /部队伍的建设水平。党委书记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投入足够的精力抓村干部队伍建设。各地财政要积极支持此项工作,努力为村干部队伍建设提供足够的经费保障。

  19、努力形成工作合力。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市委组织部要充分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市民政局、市畜牧局、市财政局、市人事和劳动保障、市农垦局、市公安局和市委党校等部门要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能,密切配合,为不断提高我市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而共同努力。

  /8

篇九:浙江省村社干部队伍建设意见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对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建议

  作者:李建平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上旬》2010年第10期

  摘要: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农村工作面临着诸多新情况、新矛盾,村级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水平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

  关键词:村级组织;干部水平;建设意见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三农”问题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形势下党在农村工作的全新概括。

  一、农村干部业务水平工作状况

  1.现将农村干部的基本问题谈一下:经过充分的调研发现,当前村干部管理中尚存在着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体现为:①新阶段农村工作的新要求与村干部素质不很相适应的矛盾。我国农村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这个“新阶段”的涵义在经济上主要是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贯彻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加大工业小区建设力度,以工业化带动农村城镇化,壮大区域经济等;在政治上主要是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保证农民的物质利益,减轻农民负担等。新阶段农村工作的这些新特点,对村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乡村干部的综合水平还偏低,特别是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和水平偏低,文化素质基础薄弱,思想水平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干部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开拓进取意识不强。主要是思想观念跟不上国家大政方针和政策调整步伐,只能机械抓落实;开展工作缺乏创造性,“上面让干啥就干啥,上面让咋干就咋干”,能动性、创造性不够。②一些干部能力水平不高,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主要是政策水平偏低,对党在农村的政策学习不够、领会不深,宣传贯彻不到位,导致一些群众不理解、不支持;驾驭市场经济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不强,“好事抢着干、难事推着干、缠手事躲着干、得罪人的事顶着不干”;科技素质不高,在推广应用新技术、搞产业结构调整上指导不上去、组织和服务农业产业化的能力较差,少数干部方法简单、作风不实。等等。

  2.客观上存在的村干部工作难度大与村干部补贴结构不尽合理的矛盾。《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成员不脱离生产,根据情况,可以给予适当补贴”,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总结表彰会议上的讲话也强调指出:“村干部应当是不拿工资、只拿补贴的农民”,这是目前关于村干部定位的最权威的论述,其核心是“不脱离生产”。但在现实中,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和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村干部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工作难度也越来越大,一些有责任心的村干部特别是村主干往往是“眼睛一睁,忙到熄灯”,实在没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去从事自己的事业,想不脱离生产都难。所以村干部越来越难当,而且客观上有日趋专职化的倾向。尤其是我区开平镇这几个村,人均耕地面积0.5亩,只从事

篇十:浙江省村社干部队伍建设意见

  加强村级社保干部队伍建设思考

  随着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发展,延伸社保工作平台,建立村级劳动就业社保站,加强基层社保队伍建设,使其更直接地为村民提供劳动、就业、社保、医保、低保等有效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成为农村基层的现实需要。就推进基层社保干部队伍建设作出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标签:基层;社保队伍;现状;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00085023198(2012)

  随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发展,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基层劳动社保平台服务水平不高、社保干部队伍力量薄弱、服务功能不强等问题逐步显现,严重制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提升基层,特别是村级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农村基层社保干部队伍建设,为村民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就业、社保、医保、劳务开发等社会保障公共服务需求越来越迫切,并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我区村(居)社保干部队伍现状

  (1)村(居)社保干部分布不均、职责不明。全区27个乡镇街道(园区)、417个村(居)委中仅有72个居委配备了专职社保干部,占全区村(居)委总数的17.3%。其余村(居)委均为兼职,村(居)委兼职社保干部大多由大学生村官、村文书或其他村干部担任,同时,管理制度不全,工作职责不明,严重影响了村(居)委劳动就业和社保工作正常开展,不利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健康发展。

  (2)村(居)委社保干部业务水平较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对工作人员的政策水平要求很高,由于绝大多数社保干部都是兼职,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学习不够、理解不透、业务水平不高,导致村(居)基层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险经办能力不强。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大量优秀青壮年劳动力被转移输送到沿海发达地区就业,留在村(居)里面的大多是老、弱、病、残、少等人员,青年人才相对匮乏,村(居)委专职社保干部建设受到人才瓶颈的制约。

  (3)村(居)委社保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2010年区委、区政府对村(社区)干部补贴标准进行了调整,大幅提高了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村(居)文书、村(居)计生专干等村四职干部及村(居)民小组长的补贴待遇标准。但并未将村(居)委专兼职社保干部补贴待遇的标准及资金来源作统一规定,村(居)委专兼职社保干部待遇仍由各乡镇街道自行安排解决,造

篇十一:浙江省村社干部队伍建设意见

 加强山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加强山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近几年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得到加强,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优秀的、年轻的村民的外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山区村级干部的质量,根据在山区多年的组织工作和对村级班子运行状况的分析,就山区农村干部队伍现状及对策浅谈几点建议。

  一、目前山区农村干部队伍现状和问题

  1、山区农村干部年龄偏大。随着山区劳动力第一产业递减、第二、三产业增加,年轻的、有创业能力的、优秀的农村青年及部分村干部不断外出,直接造成当地人才的外流,有的村因无合适人选,村支部书记一定终身。在20xx年的换届选举中,尽管在选举前对年龄作了限制,但渠口18个村产生的130位村两委成员中,35岁以下的村干部19个,仅占15,60岁以上的村支部书记还有两个。所以党组织承担越来越重的任务与党员干部队伍状况相对薄弱这种矛盾也日益突出。

  2、山区农村干部文化素质偏低。从村两委成员结构来看,初中文化程度的村干部比较普遍,高中文化程度的凤毛麟角,而小学或文盲也占到一定的比例,与市、县提出的对农村干部的素质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同时,农村党员干部个体的差异以及党员教育管理方法的欠缺使党员干部整体素质难以提高。

  3、山区农村干部思想偏旧。一方面较低的文化程度和较大的年龄,影响新观念、新知识、新思想的接收,另一方面部分村干部更替不快,老的村干部在经验丰富的同时带来经验办事、创新不够,少数村党组织内部家族观念、宗派观念强,导致党员发展困难,后继无人,如渠口乡后进支部珠岸山村,年年有入党积极分子上报,因派别、房族、党员外出等影响,开不成会议,四年结不成正果。

  4、山区村干部外出偏多。应当说村干部外出利弊都有,一方面带来信息和能力,但另一方面长期的外出势必造成无人管事、无人理事,引起群众的不满。分析渠口36个主要村干部中,长年外出外省、对工作严重影响的有4人,占11;定居或长年在上塘、瓯北等县内打工的有6人,占16.7,这部分村干部则是有事则来,无事便走,成了名副其实的“走读干部”;还有20村干部一年内有几个月在外,几个月在内,群众曰其为“摇控”指挥。

  二、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1、选好配强村党支部班子,特别是支部书记。综观渠口18个行政村,党支部班子好、支部书记能力强的,那么这个村各项工作就走在别村前面,群众拥护率也高。针对少数地方书记一任终身的现象,应逐步建立以竞争上岗为核心的农村干部选用任用机制,通过“两推一选”等办法,拓宽用人渠道,真正把有威信、觉悟高、热心为群众服务的优秀人员推到村干部的岗位上。

  2、建立农村后备干部“人才库”工程。破除在少数人中选人的旧框框,打破地域界限、村际界限、行业界限、身份界限、实行大范围、宽领域选拔农村干部,以备不时之需。去年以来,按照“一职两备”和文化程度高、年龄轻、素质好等要求,渠口乡以组织推荐、群众选荐、个人自荐等办法,推选出78名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后备人选,在村干部外出(如下成村)或无人管事情况下,采取了应急措施,启用了部分后备干部。

  3、建立合理的激励保障机制,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逐步完善和落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实村干部退职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子女上学优先等措施,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树立村干部的荣誉感,真正发挥村干部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4、推进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强化监督管理机制。长期以来,在村两委特别是村主要干部队伍的管理上,一直存在“重成绩、轻管理”的问题,对取得一定成绩了的村干部大家赞扬的多,批评的少,往往留下了不少后患。应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群众监督,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村民监事会、村民代表大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完善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制度。

  5、改进党员管理方法,对党员干部实行经常性教育。严把入党进口关,从制度上确保发展党员的工作质量,逐步改善和杜绝少数村培养党员在家族内部、身边人发展的倾向。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经常性教育,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强化党员教育,从思想上解决入党问题。抓好党员党纪法规教育,从源头上抵制各种腐败思想侵蚀。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推荐访问:浙江省村社干部队伍建设意见 浙江省 干部队伍建设 意见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