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文化推广价值5篇

时间:2022-11-24 11:55: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竹文化推广价值5篇竹文化推广价值  生活与竹文化论文  浅谈竹子的药用价值  摘要  竹子在人类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不为大多数人所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竹文化推广价值5篇,供大家参考。

竹文化推广价值5篇

篇一:竹文化推广价值

  生活与竹文化论文

  浅谈竹子的药用价值

  摘要

  竹子在人类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是,竹子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为普及竹子的药用知识,本文通过对医学名著的研究,归纳总结出竹子不同部位的药用价值以及相关治疗领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竹子

  药用价值

  医学名著

  治疗领域

  正文

  竹子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从饭桌上的竹笋,到生活中的竹筷、竹篮,到乐器中的竹笛,再到艺术品竹瓶。竹子从它的杆、枝、叶、鞭根、幼芽,无一不被当作居屋、工具、器物、食物之用,因此,竹子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经济作物。竹子作为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植物,其与其他林木植物相比,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竹产业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对竹子的精深加工程度不断加深,这既得益于对竹子的科研水平不断深入,更是市场经济下人们需求旺盛而供给相对不足的结果。

  然而,大家很少知道的是竹子具有非常高的药用价值,竹子可用作药酒的制作,因而竹子对人类的医疗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先让我们简单地了解竹子。

  竹子,单子叶禾本科植物,分布很广,全球皆有生长,全世界约有65属,1250多种。竹子喜爱生长在温暖潮湿的气候,因此竹子主要分布在低纬度的热带或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洲是竹子的生长地,竹类是东方的特产。台湾目前生长约有79种,其中固定种有17种。分布自北到南,从海平面到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皆可见其踪影,竹子主要生长在海拔1000公尺以上的地区。

  全球竹类计有65属1250种,而我国是竹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素有“竹子王国”之称,目前有竹子500多种,竹林面积720万公顷,竹林种类、面积和蓄积量均居世界前列。

  介绍完竹子后,让我们深入地了解下竹子到底有何药用价值呢?首先让我们翻阅医学巨著—由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看看古人对竹子药效的探究。

  生活与竹文化论文

  竹子可做药引的部分主要分为竹叶、竹沥、竹实、竹茹、竹菌、竹根、竹笋。

  1竹叶。

  《本草纲目》做出如下记载:“淡竹叶气味辛平,大寒,无毒;主治:心烦、尿赤、小便不利等。苦竹叶气味苦冷、无毒;主治口疮、目痛、失眠、中风等。药用竹叶以夏秋两季采摘嫩叶,晒干、煎水饮;用量2~4钱,竹叶还常用于作药粥。”据清代曹庭栋名医所编的《老老恒言》记载:“竹叶解渴除烦,中暑者宜用竹叶一握,山桅一枚,煎汤去渣下米煮粥,进一、二杯即愈”。《多能鄙事.卷回》中记载:“竹叶粥治老人膈上风热,目赤头痛,视而不见物。”

  研究表明,竹叶提取物有效成分包括黄酮、酚酮、蒽醌、内酯、多糖、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具有优良的抗自由基、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劳、降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保护肝脏、扩张毛细血管、疏通微循环、活化大脑、促进记忆、改善睡眠、抗癌症、美化肌肤等功效。据相关研究报道,在“第二届国际天然抗氧化剂会议”上,国内外多位学者报告了关于天然生物黄酮对抗癌药引起的骨髓毒性及免疫功能抑制的影响,对冠心病患者微循环、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及心肌出血的改善。竹叶提取物有良好的工艺特性,易溶于热水和低浓度的醇,具有高度的水、热稳定性,加工适应性好,并且具有高度的抗氧化稳定性,在局部浓度大大超标时,也不会发生茶多酚样的促氧化作用。同时竹叶提取物具有典型的竹叶清香,清爽怡人,微苦、微甜。竹叶提取物可广泛用于医药、食品、抗衰老产品及美容化妆品、饲料等领域。

  2竹沥

  竹沥是竹竿劈开,经火炙,收集两端滴出的竹汁。《本草纲目》记载:“竹沥气味甘、大寒、无毒。主治:暴中风风痹,胸中大热,止烦闷,消渴,劳复。”近代药物化学分析证明:竹沥含有十多种氨基酸、葡萄糖、果糖、蔗糖以及愈伤木酚,甲酚、甲酸、乙酸、笨甲酸等多种化学成分。药理试验证明:竹沥具有镇咳祛痰功效。

  竹沥是竹子经加工后提取的汁液。它是一种无毒无副作用,集药、食两用的天然饮品。化痰止咳平喘药。制法为取鲜竹杆,截成30~50厘米长,两端去节,2

  生活与竹文化论文

  劈开,架起,中部用火烤之,两端即有液汁流出,以器盛之。青黄色或黄棕色液汁,透明,具焦香气。以色泽透明,无杂持者为佳。性味甘寒,能清心肺胃之火,有豁痰润燥、定惊之效。主要用于治中风痰迷,肺热痰壅,惊风,癫痫,壮热烦渴,子烦,破伤风。清热化痰:主治痰热咳嗽,痰黄粘稠;亦可用于痰热蒙蔽清窍;痰热中风,舌强偏瘫;小儿惊风,四肢抽搐,常配清热化痰,息风定惊药。

  3竹实

  先简单介绍下竹实。竹实,即竹子的果实。因某些品种果实细小,也称竹米。不同种类竹子开花结果周期不同,有10年、50年、60年甚至120年的。传说中竹实是凤凰之食,古代有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之说。有些学者认为竹子和“凤凰”都是曾经从外太空来到地球的外来物种,只是“凤凰”从地球上消失了,看来传说的和某些猜测都有相似之处。传说中竹实是凤凰之食,古代有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之说。竹开花后结实如麦,皮青色,内含竹米,味甜。《广志》记载:“实可服食”。《本划纲目》:“竹实通神明,轻身益气”。《本草纲目拾遗》:“下积如神”(注:治消化不良)。近代研究证明,竹实的营养成分与水稻、麦、玉米相似,除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之外,还含有18种氨基酸,是一种可开发的药膳资源。

  4竹茹

  竹茹是竹茎刮去绿色皮层后,再刮取第二层之物,亦称“竹二青”,是禾本科植物青秆竹、大头典竹或淡竹的茎秆的干燥中间层。全年均可采制,取新鲜茎,除去外皮,将稍带绿色的中间层刮成丝条,或削成薄片,捆扎成束,阴干。前者称“散竹茹”,后者称“齐竹茹”。性味

  性微寒,味甘。《本草纲目》:“淡竹茹,气味甘、微寒、无毒。功能主治: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用于痰热咳嗽、胆火挟痰、烦热呕吐、惊悸失眠、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5竹菌

  指生于竹林中的菌类,如竹荪

  是生于竹林地上的一种真菌。生于海拔3

  生活与竹文化论文

  2000-3500m的高山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下的多种竹竿上。有关它的药膳作用在《食疗本草》、《本草拾遗》、《本草纲目》等医著中均有记载。竹荪作食用菌已有悠久的历史,过去只能从野外采集,数量极有限,通常只作帝王贡品,现已进行人工栽培,其产量和质量均有显著的提高。

  竹根

  竹根入药,有清热除烦之功效。《本草纲目》:“淡竹根煮汁服,除烦热、解丹石发热渴。苦竹根主治心肺五脏热毒气。甘竹根,安胎,止产后烦热”。

  7竹笋

  竹笋,别名笋或闽笋,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食用部分为初生、嫩肥、短壮的芽或鞭。竹原产中国,类型众多,适应性强,分布极广。全世界共计有30个属550种,盛产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中国是世界上产竹最多的国家之一,共有22个属、200多种,分布全国各地,以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最多,秦岭以北雨量少、气温低,仅有少数矮小竹类生长。

  竹笋是竹的幼芽,不仅组织细嫩,清脆爽口、滋味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它作为药膳资源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本草纲目》、《本草经》、《食疗本草》、《食经》、《齐民要术》、《唐本草》等古典名著均有记载。如《本草纲目》:笋味甘、无毒、主消渴、利水益气、可久食。竹笋味甘、性微寒,归胃、肺经,具有滋阴凉血、和中润肠、清热化痰、解渴除烦、清热益气、利隔爽胃、利尿通便、解毒透疹、养肝明目、消食的功效,还可开胃健脾,宽肠利膈,通肠排便,开膈豁痰,消油腻,解酒毒;主治食欲不振、胃口不开、脘痞胸闷、大便秘结、痰涎壅滞、形体肥胖、酒醉恶心等病症。

  7.1竹笋的中医研究。

  中医认为竹笋味甘、微寒,无毒。在药用上具有清热化痰、益气和胃、治消渴、利水道、利膈爽胃等功效。竹笋还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纤维的特点,食用竹笋不仅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去积食,防便秘,并有预防大肠癌的功效。竹笋含脂肪、淀粉很少,属天然低脂、低热量食品,是肥胖者减肥的佳品。养生学家认为,竹林丛生之地的人们多长寿,且极少患高血压,这与经常吃竹笋有一定4

  生活与竹文化论文

  关系。尤其是江浙民间以虫蛀之笋供药用,名“虫笋”,为有效之利尿药,适用于浮肿、腹水、脚气足肿、急性肾炎浮肿、喘咳,糖尿病、消渴烦热等,嫩竹叶、竹茹、竹沥均作药用。

  7.2竹笋的营养功能

  竹笋具有重要的营养功能。竹笋含有一种白色的含氮物质,构成了竹笋独有的清香,具有开胃、促进消化、增强食欲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脘痞纳呆之病症。开胃健脾。竹笋甘寒通利,其所含有的植物纤维可以增加肠道水分的贮留量,促进胃肠蠕动,降低肠内压力,减少粪便粘度,使粪便变软利排出,用于治疗便秘,预防肠癌。宽胸利膈、通肠排便。竹笋具有低糖、低脂的特点,富含植物纤维,可降低体内多余脂肪,消痰化瘀滞,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症,且对消化道癌肿及乳腺癌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可开膈消痰。竹笋中植物蛋白、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均很高,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防病抗病能力。

  8竹子花

  竹子花同样也是一种珍贵的中药。竹子开花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属于竹子结籽繁殖的一个过程。但是竹子花其实是竹子上面的一种菌,叫竹黄,是中药。我国民间作为药用,治疗体寒胃疼、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跌打损伤和筋骨酸痛等。

  9竹的生活利用

  竹笋做的佳肴,为人类所食用;笋衣缝的布鞋,为人类驱寒;竹子制作的竹凉席、竹家具、竹胶板、竹筷、竹厅、竹工艺等要有尽有。在成宁竹乡,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一说,道出了竹乡人与竹密不可分的关系。竹乡人打的是竹伞、戴的是竹笠、住的竹楼、坐的是竹椅、睡的是竹床、吃的是竹笋……竹与人类结下不解之缘,竹为人类奉献了自己的全部。

  竹子身上还有着许多许多人类尚未开发的“宝贝”,竹子的医疗价值虽早在数千年前就被古代医学家研究,但竹子依然具有巨大的医疗价值等待着我们去挖掘。相信通过人类的不断努力,竹子定然会成珍贵的良药。

  生活与竹文化论文

  参考文献

  [1]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2]清·曹庭栋《老老恒言》

  [3]明·刘基《多能鄙事.卷回》

  [4]唐·郭益恭《广志》

  [6]唐·孟诜《食疗本草》

  [7]北魏·崔浩《食经》

  [8]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

  [9]唐·苏敬《唐本草》

  生活与竹文化论文

  敬请指正

  致谢

篇二:竹文化推广价值

  中国的竹文化

  中国的竹文化,是指咱们的祖先在对竹子进行培植、应用以及欣赏的过程当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它和前面讲过的兰文化有所不同的就是,它的物质文化属性和精神文化属性两个属性都非常强,它可以分为两大范畴,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它们依托于竹子而产生,又伴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与咱们中国人携手已有数千年之久,可以说是源远流长。

  一、竹,人之挚友

  竹子是人非常真挚的朋友。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竹子属于多年生禾本科植物,它的根茎和躯干皆以木质化,变得非常硬,还有明显的节。咱们中国人过去把这个节给予升华比附于气节,竹子为什么受欣赏跟它有这个节有相当重要的关系。

  据统计咱们中国有250多种竹子,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和华南、西南地区。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竹子也逐渐开始向北进军。在北京现在也有很多竹子,过去北方竹子是活不下来的,一到冬天就冻死了,现在气温提高了,所以竹子已经开始向北方扩展了。

  但是它的原生主要是在长江流域和华南、西南地区。竹子的生命力非常旺盛,而且适应性非常强。山野路旁,庭院庙宇,皆可随遇而安。

  它有很多非常美好的品德,是咱们古人观察出来的。

  “栉疾风而扬其劲节,沐冷雨而秀其英姿。

  映月色而显其窈窕,偎瘦石而衬其轻盈。

  依窗而立

  疏影婆娑增静谧。

  临池而长

  柔身映水更清嘉。”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育竹和用竹的国家。早在七千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社会遗址当中,考古学家就发现了竹子的实物。竹子长得非常快,它光滑柔韧,坚固轻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和先民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在古代有多种用途。

  在洪荒满目,文明初启之时,即原始社会的狩猎期、采集期,竹子曾经作为武器协助人类与野兽搏斗。竹子在武器发展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竹弓、竹箭到抛石机,之所以弃木用竹,是因为竹子韧性非常强,轻易拉不断。有许多箭也是竹子做的,尤其是南方。北方人喜欢用木,南方人特别习惯于用竹。发展到宋代,有火药箭、竹管火枪等,都离不开竹子的协助。

  竹子对咱们中国人的帮助实在是太大了,竹子曾经作为建筑材料帮助人类抵御风雨。最早的建筑为各种茅棚,是非常简陋的。竹子,有相当的强度,最早的好多建筑它都是竹子搭的。到现在,在竹乡,竹子还在作为建筑材料被应用着,比如竹楼。

  在南方,好多用品或家具都是竹子做的,竹床、夏季用的竹凉簟、背小孩用的竹篓、供小孩睡觉的竹摇篮、大小竹凳、竹椅、竹桌、各式竹篮、包括淘米的筲箕、吃饭用的竹筷,过年蒸糕团的竹蒸笼、用竹子编的碗橱,号称竹橱。现代有竹子做的刀砧板,优点是质地较硬,不起碎屑,不易滋生细菌,还有竹子做的地板。

  作为食物,竹笋可以作为美食,味道非常鲜美,是一种非常健康的食品,纤维素很多,充饥效果非常好,是低胆固醇、低脂肪、不施农药的绿色保健食品。笋烧肉、腌笃鲜、笋干烧肉都是令人垂涎欲滴的家常菜。宋代文学家苏东坡爱吃肉更爱竹,曾言:“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现代饭店翻用成“无竹令人俗,无肉令人瘦,若要不瘦又不俗,天天笋烧肉。”

  竹还可以充当穿戴之用的材料,比如说过去的蓑衣(用竹衣做)、还有用竹编的斗笠,既可防雨又可遮阳,用竹做的拖鞋,分外凉爽,缺点是滑硬了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竹子的用途不断地扩大,作用更加彰显。超市里现有竹纤维制造的抹布,毛巾等用品,别具一格。

  到了春秋时期,我们祖先曾经制造出一种利用杠杆原理提水的工具叫桔槔,唐代,出现了新的灌溉工具叫“筒车”,它是利用竹筒来提水的。

  竹子连成片就是竹林,竹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弱噪音、净化空气、防止风害等等一系列的作用,所以竹子是备受咱们中国人青睐的。无论是园林建设、民居环境,还是作为书写材料形成文献,以及制作各种生活用具等等,都证明竹子与先民生活是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

  竹子它不独产于中国,其他国家也有。但是咱们中国人对竹子的喜好程度之甚,人与竹子之间相互关系之紧密,可以说是举世无匹也。可以说没有哪一种植物能够像竹子一样,对咱们中华传统文明产生过如此深远的影响。

  二、竹,史载汗青

  在1954年,西安半坡村发掘出距今六千年左右的仰韶文化的遗址,发现出土的陶器上面已有“竹”字的符号。竹字是典型的象形字,是一典型活化石,一看就能看出来竹子这种形状。到了商代的时候,咱们的祖先已经摸索出利用竹材的很多的用途。

  竹的用途之一:制作竹简

  就是将文字刻写于竹片之上,再用绳索把那散片串在一起,这样“书”、“册”乃成,汉字的“册”字就由此而来,它也是一个象形字,竹简为我们保存了大量的珍贵文献,比如说《尚书》、《老子》、《论语》这些经典,过去都曾经刻写

  在竹简上,当然也有木简,但主要是竹简。这个简字是竹字头,表明是用竹子做的。它的制作方法需要几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将青竹用火烤,竹子刚砍下来的时候,里面含有很多水分,火上一烤水分就开始往外溢,和人的流汗特别相似,古代的人就以汗青来代称史籍,这样处理过的竹子不会被虫蛀,便于保存。

  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他在宋末被元兵所擒,然后抓到了大都,现在的北京。他誓死不降,写了一首诗,最后两句叫:“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到了殷商时期,用竹简所成的书称为“竹书”,用竹书写的信函称为“竹报”。而“笔”的发明,便是用动物之毛加上竹子之杆儿所制成。

  竹的用途之二:造

  纸

  竹子的另一项重要用途就是造纸。中国有四大发明,其中之一就是造纸术,造纸的材料,是植物纤维,象树皮、麻、破鱼网等,但也曾经用过竹子。在公元九世纪的时候,中国开始用竹造纸,当然竹纸大发展是在此以后。明代有一位科学家叫宋应星,他曾经撰写一部书叫《天工开物》,曾经有过非常详细的记载,并附有竹纸制作图。

  中国文化发轫期、拓展期和繁荣期,它都离不开竹子的

  这种承载,竹对保存和传播中华文明、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形成,发挥过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另外,宋代戴凯之和元代李衎先后都有专门介绍竹子的著述《竹谱》行世,对竹子各方面的知识介绍非常详细,对竹子的各种作用有一种促进作用,表现出了古人对竹子的关注和倾心。

  咱们回过头再看一下汉字当中竹部文字,竹,它是一个偏旁部首,竹字头文字的情况可以略窥一下咱们先民用竹的古老历史,实际上就是活化石。所有竹子加工的或者曾经用竹子加工的物品都是用“竹”头来造字,衍生出的竹部文字数量是非常大的。有人专门统计过,1979年版的《辞海》当中,竹部的文字一共有209个。日常生活的,咱们知道“箸”,即筷子,过去主要是竹子做的,现在一次性筷子木头的比较多,还出现了塑料的,过去比较讲究的有用玉的,玉箸,也有用象牙的,象牙箸,还有银箸、金箸,实用价值不大,实用价值最大的还是竹箸,后来到明朝的时候给它换了名字即筷子。

  汉字当中的竹部文字:

  器

  皿:笼、箪、笾、簋、箸、筷、筲、筐、篮、笥、箱、筏

  科技领域:算、筹

  文化领域:笔、籍、簿、简、篇

  音乐领域:笛、笙、竽、箫

  历代各类字典当中收录的字比这个要多多了,咱们知道

  《辞海》只收录了一万多字,和《康熙字典》的四万多字和后来《中华大字典》的五万多字它还差好几倍。从那里面找肯定还会有更多竹字头的字。从成语典故当中,咱们也可以看到成语典故当中的“竹”字:

  竹影婆娑、成竹成胸、竹报平安、衰丝豪竹、吹竹弹丝、急竹繁丝、金石丝竹、刀过竹解、竹苞松茂、竹林之游、青梅竹马、日上三竿、势如破竹、名垂竹帛、馨竹难书

  这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可以折射出竹子在几千年中华文明史上在生产、文化、艺术以及日常生活等等各个方面它都曾经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竹,竹解虚怀

  在古代士大夫精神生活层面,竹子的地位是非常尊贵的。它曾经与松和梅并称为“岁寒三友”,也就是说在困境当中不改气节的三友。孔子先有“岁寒”的提法,他是“松柏岁寒”,后来逐渐被后人补成了“三友”就是松、竹和梅。因为松柏是一个系列,松和柏,往往提一个松,就代表了柏,梅和竹加在一起,这些都是不怕冷,号称“三友”。竹又与梅、兰、菊又合称为“四君子”。可见,竹子在先民心目当

  中它是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的。

  的确,竹的形态、性情都是值得赞美的。竹竿,挺拔秀丽,竹叶潇洒多姿、其形千奇百态、其质优雅至美。每当咱们雅兴相随而漫步于青青翠竹之下,流连于竹林之间的时候,冥思遐想就不禁油然而生。

  为什么古代的士大夫都喜欢竹?他们看到了竹,作为一种生物习性和外在形态有一种美,这种美能够激励知识分子的内心那种宁静和自我完善。

  咱们说竹子无牡丹之富丽,无梅花之清雅,无松柏之伟岸,无秋菊之奔放。竹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虚怀寂静的特征,高风亮节的品格,朴实无华的外貌。为它树立了、确立了非常崇高的地位,是其它的所有的这些植物都没法和它相比的。而且它不苛求环境,不炫耀自身,什么地方它都能活,它也不是特别高大。可以说它是悠然恬淡,默默无闻的,它把绿荫奉献给大地,将美好留给了人间。

  古人把它这种亦柔亦刚,坚韧有节的这种生物形态,这种特征予以归纳升华,并比附于人中君子,所以就成了有德之人精神风貌的实物参照和楷模,并随着其内涵的不断丰富,竹逐渐升华为中华民族品格、禀赋和美学精神的重要象征。

  翠竹不但可以美化人的生活,还可以陶冶和升华人的情

  操。它的那种不畏逆境,不惧艰辛,中通外直,宁折不屈的这种品行,正是竹子的特殊审美价值之所在。它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观和审美意识以及道德伦理,对中国文学、绘画艺术、工艺美术、园林艺术、音乐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等。

  四、竹,文化意象

  青青竹林,淡淡篁叶,自古往以来不知道令多少骚人为之吟诗作赋,令无数墨客为之画影图形,过去士大夫的文人画创作的题材不多,一般都是身边他们非常喜欢的植物,像梅、兰、竹、菊为什么叫“四君子”,就是因为画家经常把它们画到一起,最后就形成了一个系列。“岁寒三友”也是一样,再弄上点寒风、瘦石等以衬其不畏严寒的品性,这就形成了中国一种不可或缺的竹文化的意象。

  回顾历史,从文学角度,竹子在中国文学题材当中出现的次数是非常多的。比如说《诗经》里有大量咏竹诗,直接提及者有五首,出现过七次;间接提到竹子的,有几十首。

  如“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诗经·卫风·淇奥》

  就属于直接提到了竹子,而且把竹的颜色也写得非常清楚。此后,历朝历代咏竹赋竹的诗文,更是数不胜数,留下了难以计数的杰作,形成了中国独特的竹文化系列,在中国

  文学殿堂中独树一帜,异彩纷呈。

  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里面,一向认为诗画一体,书画同源。表现竹子的诗画当中,当然也不乏佳作名篇。据《太平御览》记载,书圣王羲之,他有一个儿子叫徽之,他曾经“暂寄人空宅住,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太平御览》

  王羲之之子,一天都不能离开竹子。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爱吃肉更爱竹:“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北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苏东坡还曾经称颂道:“食者竹笋,居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

  到了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也十分喜爱跟擅长画竹。他题于竹画上的诗数以百计,独领风骚。郑板桥画竹不仅仅表现客观对象的天然特征,而且衬托出作者对人格的追求。他曾经赞美道“竹君子,石大人,千岁友,四时春。”

  ——清·郑板桥《题画竹六十九则》,他把竹子和石头并列画在一起,并为其《竹石图》题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清·郑板桥《竹石》

  其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咱们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自古重视画竹,绝非偶然。竹子高尚的精神风貌和特殊的审美价值,不但激发出艺术家

  无限的创作灵感,也成为他们推崇和效仿的楷模。

  竹与中国古典音乐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为竹子是制作乐器的重要材料,咱们中国传统的吹奏乐器和弹拨乐器基本上都是由竹子制造而成。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证明,自周朝始,历代皆用竹定音律。西方乐器传进来以后,定音基本上都是用钢琴来定,过去是用竹子来定。故此,晋代就有以“丝竹”作为音乐代称的习惯,而且有“丝不如竹”之说;唐代曾经将演奏乐器的艺人曾经称为“竹人”,可见竹子在中国音乐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一种物质载体。

  当月色黄昏,牛背上吹起牧童暮归的悠扬笛声,顿时可以成为夕阳下最优美的一景;漫漫长夜,才子佳人口对长箫,缕缕绯侧缠绵便成为穿越时空的激情流淌。竹音吹沉了一轮明月,吹皱了一池秋水,吹出了咱们中华民族千万年的凄美爱情。

  综上所述,竹文化可以说是博大精深,爱竹情结在咱们中国也是根深蒂固,竹子的一身傲骨,屹立于神州赤县的山野,一腔虚怀,净化着炎黄子孙的心灵;它又似一泓清泉,11

  滋润着国人的心田,哺育着后辈的成长。

  最后,我们一副对联作为这节课的结语:

  “水知澹泊为吾友,竹解虚怀是我师!”

  12

篇三:竹文化推广价值

  远在九百多年前,苏东坡同志荣任杭州市长(杭州刺史),浏览了苏杭美景后,曾提诗一首:“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人俗不可医”。从此,将“竹”之一物定了性:只要“居有竹”,该同志就绝对不是俗人一个。

  据兄弟的考证和揣测,东坡兄也并非如此高洁,流传苏杭的美味“东坡肉”足以证明,该同志混在杭州的时候,绝对是“美景与美色醉人、居竹与食肉并存”,并刻画了一幅让所有中国文人狂流哈喇子的人间天堂图:“居有竹、赏美景、享美色、食美味”,生为东坡者,人生足矣。

  中国古时生活单调,传媒单一,戏子地位卑下,领导时尚潮流的就是一帮舞文弄墨的文人,时称“骚客”,会写首歪诗就可以风风火火闯九州,是当时追星族的唯一偶像!

  自从苏哥酒肉之后一不小心写出“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后,麾下立马云集了无数拥趸,追星族们哭着闹着,把自家前庭后院的石榴桃花之类全部铲平,统统种上竹子。从此“居有竹”蔚然成风,皇室深宫大院,官宦人家,文人雅士,布衣百姓等“何可一日无此君哉?”

  关于竹子的形象推广,一群另类的文痞也曾做出过贡献,那就是魏晋时代的“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等。哥几个全都放荡不羁,臭味相投,鄙视权贵,热衷自然,常常啸聚于河南修武一带的竹林中,酣歌纵酒,吟诗作赋,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喝得烂醉之后,还不时向小河边洗衣的村姑吹吹口哨,然后就用摇滚般的嗓门高声吟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惹得那洗衣的村姑们如鬼子进村般转身而逃……。

  要说爱竹而痴者,非清代“扬州八怪”之首的郑板桥不可。桥哥为人处事的策略是“难得糊涂”,但对“竹”可不糊涂,板桥深谙中国文人爱竹的“死穴”,精心打造天下“画竹”的第一品牌,终成历史上画竹的头号大腕。桥哥在忆苦思甜的时候,曾经深情地回忆说“余家有茅屋两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绿荫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凉适也”。当微风起时,窗上竹影零乱,乃叹曰“岂非天然图画乎”?又谆谆告诫那些前去讨教的美院学生“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后来,在黄昏后单独传授美院校花时,终于露了点绝招: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竹子荣膺具民族气节的“松、竹、梅岁寒三友”,又被文人雅士们拥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因此,不仅古代骚客们趋之若鹜,现代小资们也无不以“居有竹”来炫耀其居住格调。兄弟我久居市内公寓,在钢筋丛林中格外渴望“居有竹”,但细想一下,关于竹的奢望竟然是一种高消费,“竹居”有着很奢华的要求:

  其一、窗前有竹,必须是多层住宅;

  其二、有地方种竹,必须是低密度住宅;

  其三、竹香飘逸,要求空气净洁,远离尘嚣;

  其四、竹影斑驳,需阳光普照,无高楼遮挡;

  其五、竹旁环水,乃居之极品,需近水豪宅;

篇四:竹文化推广价值

  中国竹文化浅析

  李世东颜容

  我国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竹林面积最大、开发利用竹资源最早的国

  家之一,素有

  竹子王国”之称。竹子因青翠挺拔、奇姿出众,凌霜傲雪,四时长

  茂受到了人们的称颂。人们赋予它心虚节坚、坚忍不拔、风度潇洒的君子”美誉。

  在悠悠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竹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悠久的文化

  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中国竹文化。

  一、中国竹文化的地位与作用

  (一)

  中国竹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中国文化的独特

  色彩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心灵的庞大载体,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和依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自产生之后,一直对中国的政治、教育、文学以及

  民族的深层心理结构、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五千多年悠久文化历史的民族,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

  民族,因而也是一个热爱森林、创造森林文化的民族。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源泉,文明在森林中诞生和发展,历史上的文明古国都诞生于森林中,在森林中得以发

  展而辉煌于世。森林对人类文化与文明的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而且起着越

  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森林文化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中国

  独特风土基础之上。悠久的森林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竹文化是森林文化中独树一帜的一个重要分支。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的一句名言,揭示了中华文

  明史中一个特殊的现象:竹作为一种特殊的质体,已渗透到中华民族物质和精神

  生活的方方面面。竹子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资源,并渗透和凝聚于精神文化之

  中,构成了中国文化的独特色彩,从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中国竹文明,积淀成为

  源远流长的中国竹文化。

  (二)

  竹子是东方文明的象征,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品格和情操

  英国著名学者,研究东亚文明的权威李约瑟在

  《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东亚过

  去被称为

  竹子”文明,中国则被称为

  竹子文明的国度”。

  甲骨文中竹子符号的出现到竹部文字的创造和发展,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了中国

  竹子文明的历史演进。著名竹子专家熊文愈教授详细统计了甲骨文

  殷商、金

  文

  周、《说文解字》

  东汉、《玉篇》

  梁、《字汇》

  明、《康熙字典》

  清

  等各代重要字典中竹部文字的数量。根据出土文物和有关典籍记载,论述了

  竹子与中国古代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军事武器、文化艺术、音乐以及人们日

  常生活诸方面的密切关系。中华文化浸透了竹子的痕迹,悠悠五千年,中华民族

  的成长、壮大、繁荣,也是一部竹子文化繁衍和发展的诗篇,由此可见,中国被

  称为竹子文明的国度”是名不虚传的。

  正如苏东坡所述:

  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

  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

  ”就拿

  书者竹纸”来说,从殷商

  时期出现在竹简上的刻字,到六朝时期发明的竹纸,竹作为中国文化传播积累的

  载体,在文化发展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对保存人类知识、形成中华民族源远流

  长、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起到了

  直接和间接的作用。

  (三)中国竹文化在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都具有重要作用

  华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衣食住行用,处处竹相连

  ”。竹子四季常青、姿态优

  雅、鞭根发达,不但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且有很好的生态、旅游、观赏价值,在绿化环境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竹文化的发

  展,不仅在物质层面上满足了人们的需要,更在精神层面上熏陶了人们的情操,成为品格的象征。

  二、中国竹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中国竹文化就是以竹为载体的中国文化,就其内容来说可以分为竹文化景观和竹

  文化符号。竹笋、竹制书写工具、工艺品、乐器、舞蹈道具、日用器物、生产工

  具、建筑、交通工具等是构成器物的物质材料,文化内涵的显示不是竹本身而是

  竹所构成的器物及其使用规范,它能显示出文化性的人化了的自然,或者说是中

  华民族为了特定的实践需要而有意识地用竹所创造的景象,此为竹文化景观。而

  宗教、文学绘画、伦理规范中的

  竹”本身即直接表现与象征着人的情感、思维、观念、价值、理想等精神世界,此为竹文化符号。

  (一)竹文化景观

  竹文化景观是指人化了的竹所显示出来的中华文化性质,或者说是中华民族为了

  满足生活需要、生产需要、书写需要、审美需要等有意识地用竹创造的景象。竹

  文化景观既表现出中华民族的心理倾向和特点,又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进化的程

  度。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竹密切联系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用。

  衣一一竹服饰是中国竹文化景观之一。从服饰方面看,秦汉时期就出现用竹制布、取竹制冠、用竹做防雨的竹鞋、竹斗笠,并沿用至今。古代人使用的竹簪、竹蓖

  箕、竹箍等,都是用竹制成的容饰器,震惊中外的马王堆出土文物,发髻上就插

  有竹笄、角笄、玳瑁各一件,体现了他们对美的追求。现在运用高科技还可以将

  竹纤维与纯棉、真丝合成纤维或交织制成服装、毛巾和床上用品等。

  食——竹饮食是中国竹文化景观之二。从饮食方面看,根据《诗经》、《禹贡》等

  文献记载,竹笋在西周时期已成为餐上佳肴,此后相沿不衰,直至今日竹笋仍不

  失为中华民族的桌上名菜。竹不仅可以充饥裹腹,满足口舌之好,而且被赋予浓

  厚的文化内涵,倾注了生长于农耕文化的中华民族对于植物格外厚爱的感情。

  住——竹建筑是中国竹文化景观之三。从住宅方面看,竹被中华民族用作房屋各

  个部分的建筑材料,甚至到了

  不瓦而盖,盖以竹;不砖而墙,墙以竹;不板而

  门,门以竹。其余若椽、若楞、若窗牖、若承壁,莫非竹者

  ”的地步。中国竹建

  筑体现了中华民族以农立国的生活观念、尚俭归朴的生活情趣、优美和谐和空灵

  飘逸的审美理想。

  行一一竹交通工具是中国竹文化景观之四。

  从交通运输方面看,竹是一种重要的

  营造材料,人们用竹来开路架桥、制舟做车。在需要与条件制约之下发明创造的

  交通设施和运输工具,在特定的环境之中代代承传,成为一个突出的文化质点。

  竹制交通设施和运输工具一方面显示出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生活意志和极富想

  象力的创造精神,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禁严的等级观念和追求平等的

  文化心态。

  用一一竹生产生活用具是中国竹文化景观之五。竹制生活器物。竹材被中华民族

  大量用来制作成各种各样的日常生活器物,如:炊饮器具、消暑用具、家具等。

  竹制日常生活器物的制作工艺、形制、大小及使用制度,构成一副别致的中华民

  族生活风俗图和中华文化景观,显示出中华文化的强烈理性特征,体现了中华民

  族生活艺术化的情趣。

  竹制生产工具。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产业都有竹

  制生产工具。在中国古代生产中,无论是简单工具还是复杂工具,竹都是生产工

  具的一种重要制作材料。竹制生产工具一方面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

  缓慢性和地区之间经济水平的不平衡性,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中华民族认识自然与

  利用自然的智慧、勇气和理想,显示着中华文化对待自然因地制宜、轻视永恒、肯定已然的现实精神。

  竹制书写用具。中国的书写工具别具一格,书写材料亦颇有特色并富创造性,而

  竹在其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竹笔是中华民族最早的书写工具,作为创作

  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的工具,历久不衰,宣笔、湖笔、湘笔等名笔的笔杆均由竹

  制成。早在中华文化的发轲时期商朝末年周朝初年,竹即开始成为中华民族的书

  写材料一一竹简。至春秋时期,竹简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书写材料。

  直至南朝时

  期,流行了约两千年的中华民族的主要书写才被纸所完全取代。

  然而,竹与书写

  材料的密切联系并未由此中断,竹不再作为直接的书写材料,但至迟在唐朝中叶

  却作为书写材料之上品竹纸的加工原料而成为书写材料的重要因素。

  竹制书写工

  具和书写材料,尤其是竹制书写工具是使汉字的书写艺术化而形成书法艺术,以

  及形成中国画画法的一个重要动因。竹制书写工具和书写材料渗透着中华文化的

  审美趣味和文化观念。

  娱一一竹娱乐品是中国竹文化景观之六。工艺品是器物由实用走向审美、人类精

  神需求增加的结果,兼具实用与审美两种功能,既是物质生产技能的集中体现,又显现出文化性格与审美追求。这两方面的表现均需借助于其构成物质材料的形

  状、色彩、造型的变化,因而体悟与分析工艺品的文化性格和审美追求不能忽视

  其构造材料。在蔚为大观的中国艺术品中,竹制工艺品是颇具特色且种类繁多的

  一类,它表现了中华民族娟秀细腻、清新淡雅、柔和婉约的审美趣味。

  竹制乐器。竹是中华民族乐器的重要制作材料。被列为中国古代的音乐分类

  八

  音”之一,甚至常用

  竹”代表管乐,用

  丝竹”代称音乐。竹制乐器体现了中华民

  族对待自然的

  天人合一”或天人协调”的态度,亦显示了中国传统音乐简明、灵

  活的特征。

  竹生活环境。从人类的生活环境看,竹子也发挥了其特殊的作用。竹子独特的生

  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决定其具有广泛的生态效益: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减少噪音和为其它生物资源提供生存环境,备受人们的青睐,古今人们都用其保护和美化人类的生活环境。

  (二)竹文化符号

  文化符号是指一定的社会环境用于较稳固地象征某种特定意义的事象。

  竹被中华

  文化赋予象征宗教观念和理想人格、表现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的功能,中华民族

  的内在情感、观念常借竹而得以象征与表现,因而竹成为中华文化的一种重要符

  号。

  竹宗教符号是中国竹文化符号之一。中华文化在战国时期开始把竹神圣化和非凡

  化,对之加以崇拜。天师道把竹视为具有送子和延寿神秘力量的

  灵草”,人们常

  崇拜竹以祈求得子或求子健康成长,以驱病延寿。彝族、傣族、景颇族等少数民

  族视竹为本民族源出的植物或搭救其祖先性命之物,作为本民族的祖先和保护神

  进行祭祀,竹成为一种图腾。竹宗教符号象征着中华民族虔诚的宗教情感、对现

  实的态度及对未来的热望。

  竹民俗符号是中国竹文化符号之二。

  竹子在民俗文化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竹

  文化联系着口承文艺、游乐活动和民间习俗;祭祀、婚丧、交际、节日、朝规等

  社群文化构成了民间竹文化的重要元素。

  竹诗歌符号是中国竹文化符号之三。早在远古时期,竹就被当作原始歌谣的描绘

  内容,其后《诗经》、《楚辞》、《汉乐府》、《古诗十九首》等先秦两汉的文学作品

  对竹和竹制器物均有大量描绘,但竹或竹制器物仅只是意境的一个构成要件,尚

  未成为中心意象。至南朝时期,伴随着山水诗的出现,以竹为中心意象的咏竹文

  学诞生了,其代表就是谢跳的《秋竹曲》和《咏竹》。此后,历代文人墨客对竹

  吟咏不断,创造出大量咏竹文学作品。竹之挺拔、常青不凋之色以及竹的摇曳之

  声和清疏之影,尽入诗怀,并借以象征与表现虚心、高洁、耿直、坚贞、思念等

  情志和思想,构成情志依附于竹意象、情志贯注于竹意象、情志超越于竹意象几

  种文学符号类型,显示出清新淡雅、幽静柔美的审美特征。

  竹书画符号是中国竹文化符号之四。

  中国绘画画竹始于唐朝,至五代十国时期中

  国画的重要一科

  ——墨竹画已问世,北宋文同、苏轼等人开始大量画竹,完善了

  画竹艺术。清朝涌现出倾毕生精力于竹的画家一一郑燮,他不仅留给我们大量写

  竹画,而且在画竹艺术上多有创新、理论上颇多总结。从正直、高洁、孤傲、坚

  贞、抗争到直爽达观、体恤民情等,画家们都借画竹得以象征与表现,并构成别

  具一格的简淡逸远的绘画风格。

  竹造景符号是中国竹文化符号之五。

  竹子是中国古典园林中重要的植物材料,从

  上林苑、網川别业到寿山艮岳,都有竹子景观的记载。现存的江南古典园林中有

  不少竹子造景的范例,如网师园的

  竹外一枝轩”、沧浪亭的

  翠玲珑”、留园的

  碧

  梧栖凤”、个园的

  春山”等等。竹子造景可通过题咏、匾额、楹联、名人故居、雕塑以及竹韵景石等艺术手法渲染竹文化,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营

  造出充满诗情画意的园林意境。

  竹人格符号是中国竹文化符号之六。竹在中华文化中被人格化,成为象征中华民

  族的人格评价、人格理想和人格目标的一种重要的人格符号。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

  干一一儒家和道家设计出两种迥然相异的人生道路和人格理想:

  建功立德与遁迹

  山林、刚正奋进与淡泊自适。这迥然相反的二元人格标准构成了中国传统理想人

  格系统,竹人格符号以其特有的包容性,意指着中国传统人格的整个结构和系统。

  三、中国竹文化的核心及特征

  (一)中国竹文化的核心

  白居易在《养竹记》中总结竹的品性

  本固”、性直”、心空”、节贞、,将之比

  作贤人君子。刘岩夫在《植竹记》中赋予竹子

  刚”、柔”、忠”、义”、谦”、贤”、德”等品格。在生活中,人们往往容易把竹的特性拟人化,如人们极易由竹的不

  畏严寒联想到人的坚贞不屈的人格品质,由竹的清风瘦骨联想到一种超然脱俗”的人生境界。这种竹的自然属性同人的人格特点发生契合是中国竹文化的核心所

  在。

  郑燮的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等诗句都是借竹来表达自己的情怀或表现自己的人格理想。

  而湘妃的斑竹泪更是

  使竹成为女子对于爱情坚贞不渝的写照。享有诗佛之誉的王维最擅长以竹来传达

  自己的禅悟体验:独坐幽徨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由生

  产生活的资料到具有自然观赏价值的景物再到表现人类精神追求的审美载体,竹

  在人们的生活中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自然到

  人化的自然”再到自然的人化”,实

  用性向审美性的转变标示出人们对同自己息息相关的自然的终极关照。

  (二)中国竹文化的特征

  竹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与其他类型的文化相比,竹文化具有浓重的文

  学和美学、宗教和民俗、生活和乡土气息特点。它既有道德人格的比附意义,又

  有理想爱情的象征意义,同时又是禅宗禅趣的载体。

  中国竹文化具有突出的伦理主义特征。

  竹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结丛,折射出中

  华文化的整体光彩,竹文化的伦理性特征正是中华文化伦理性的反映。

  竹文化渗

  透的领域之所以如此广泛、所凝聚的民族精神之所以如此深厚,是因为竹的某些

  特征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异质同构性”,竹文化兼收并蓄地融合了中国古代诸家

  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强烈伦理精神对竹提出了文化的需要并赋予它丰富的内

  涵,天人合一”的类比思维则使竹与人及其文化相结合。

  竹文化是中华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重要标识。

  无论是竹文化的构筑材料、形制

  特征还是它所体现出的文化氛围,无论是竹文化的能指还是它所象征与表现的意

  指,均能非常鲜明而突出地显示出中华文化的特色,透露出深厚的中华内涵。一

  双竹筷,一座竹楼,一架竹桥,一根竹笛,一把竹丝扇,一只竹管毛笔,一首咏

  竹诗,一副墨竹画,一句

  无竹令人俗”的人生格言……无不弥漫着迥异于欧洲文

  化、非洲文化、拉美文化的中华文化的浓郁气息:竹筷是中餐别于西餐的标记,筒车是中国古人独有的运输工具,竹丝扇是中国能工巧匠的杰作,竹管毛笔是古

  老中华文化的象征,竹笛是中国特有的乐器,咏竹诗是中国咏物诗的一类,墨竹

  画代表着中国画,借竹喻人格只为中国哲人所道出

  ……不必诠释,无需标签,人

  们自会睹物思人,见景生情。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正是通过竹及其他文化事象得

  以显现,从而与其他文化判然相别。

  四、中国竹文化的源流与现状

  (一)中国竹文化的源流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竹子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竹文化的形成是历

  史的必然,体现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诸多方面。考古和历史文献资料证实,原始时期中国竹林的分布,西起甘肃祁连山,北到黄河流域北部,东至台湾,南

  及海南岛。中华文化发源的两大中心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正是在竹林生态

  区域之内。我们祖先创造的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正是在这种竹生态环境下产生

  和演进的。竹子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文字、生产、文学、艺术、宗教、风俗以及

  日常生活,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毫不逊于石器、金属,以致于积淀成为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多彩的中国竹文化。

  竹子的使用确切记载源于仰韶文化。1954年在西安半坡村发掘了距今约六千

  年左右的仰韶文化遗址,其中出土的陶器上可辨认出

  竹”字符号,说明在此之前,竹子已为人们所研究和利用,也即是我国人民研究和利用竹子的历史可追溯到五

  六千年前的新时器时代。汉字起源于原始社会崩溃的仰韶文化,而竹”字的原始

  符号则应在此之前就已出现了。研究表明,我国商代就已知道竹子的各种用途,其中之一是用作竹简,即把字写在竹片上,再把它们用绳子串在一起就成了

  书”,汉字

  册”即由此而来。竹简为我们保存了东汉以前的大批珍贵文献,如《尚书》

  、《礼记》和《论语》等都是写在竹简和木简上的。殷商时代用竹简写的书叫

  竹

  书”,用竹简写的信叫

  竹报”。竹笔的发明在文化史上也具有开拓性的一页,在

  殷代文化遗迹出土的甲骨、玉片和陶器上都可以看出毛笔书写的朱墨字迹。

  湖北

  曾侯乙墓和汀鄂出土的春秋战国墓的文物中也有佐证。

  早在九世纪我国已开始用竹造纸,比欧洲约早一千年。关于用竹造纸,明代《天

  工开物》中作了详细记载,并附有竹纸制造图。用竹造纸,标志着我国古代造纸

  技术的巨大发展和成就,促进了中国文化的繁荣。随着时代的发展,竹在生活中

  更是大展身手,与人们的联系也更加密切。

  (二)中国竹文化的发展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度,丰富的竹资源为我国古代用竹、种竹文

  化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是中国竹文化产生的物质基础。中国对

  竹子的培育和利用已有六千多年历史。

  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加强,竹子的优良特

  性和开发价值得到重新认识,且已被逐步推上生态环境建设和山区经济建设的历

  竹子具有其他一般树木无法比拟的多重特点和优势,发展竹资源、开发竹产业能

  把生态建设和产业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在推进生态建设的同时推进产业建设和经

  济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兴建了大量的竹子公园、竹子博物馆。典型的竹子公园有北京紫竹

  院公园、上海万竹园、南京菊花台公园、成都望江楼公园及广州晓港公园等;以

  竹景为主的

  园中园”主要有北京植物园的

  集秀园”、杭州黄龙洞圆缘民俗园的

  方竹园”、马鞍山采石矶公园的万竹坞”等。位于安吉县竹种园内的中国竹子博

  物馆,是我国目前展馆面积最大、展品最丰富、设施最先进的竹子专题博物馆。

  中国竹业的盛典一一1997年开始每两年一届的中国竹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和

  首届十大

  中国竹子之乡”的评选,为我国竹文化又增添了浓重的一笔。1997年11月,总部设在北京的第一个政府间国际组织

  一一国际竹藤组织的正式成

  立,更是世界竹业的一大盛事。

  对竹文化进行研究的组织机构、科研成果、专著论文等也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

  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神奇朴实的中国竹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历史发展,在中华

  民族精神长河中留下了深长的历史投影。

  它正以倔强的生命力随着文化传统对生

  产和生活的实践,实现同现代文化的综合,以形成中华民族与时俱进的文化意识

  和品格。

篇五:竹文化推广价值

  竹文化的继承、传播与开发利用研究

  [内容摘要]竹文化源远流长,一直以来都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更是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竹林面积最大、开发利用竹资源最早的国家之一,素有“竹子王国”之称。本文主要就竹文化在中国的继承与发展利用进行综合论述,旨在更好的了解竹文化。

  [关键词]中国竹文化

  源流

  现状

  发展

  竹产业

  竹子是属于禾本科竹亚科的一类植物,已知全球约有150属,1225种;竹林面积达1400万公顷。广泛地分布于地球的北纬46°至南纬47°之间的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

  但主要集中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广大地区。按地理位置来说,除了欧洲大陆以外,其它各大洲均可发现第四次冰川借以的乡土竹种。

  中国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度,丰富的竹资源为我国古代用竹、种竹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是中国竹文化产生的物质基础。

  一、中国竹文化

  (1)中国竹文化的地位

  中国竹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中国文化的独特色彩。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的一句名言,揭示了竹已渗透到中华民族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现象。竹子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资源,并渗透和凝聚于精神文化之中,从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中国竹文明,积淀成为源远流长的中国竹文化。竹子是东方文明的象征,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品格和情操,正如苏东坡所述:“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由此可见,竹对保存人类知识、形成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起到了直接和间接的作用。中国被称为“竹子文明的国度”是名不虚传的。

  (2)中国竹文化的源流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竹文化的发展是一种必然,根据考古的资料证实,中国文化发源地——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都正好在竹林生态区域内,竹的利用,贯穿人们的吃、穿、住、行、用,甚至在艺术、宗教方便,都有不克替代的作用,这就积淀了内涵丰富的竹文化。

  竹子的使用确切记载源于仰韶文化。1954年在西安半坡村发掘了距今约六千年左右的仰韶文化遗址,其中出土的陶器上可辨认出“竹”字符号,说明在此之前,竹子已为人们所研究和利用,也即是我国人民研究和利用竹子的历史可追溯到五六千年前的新时器时代。汉字起源于原始社会崩溃的仰韶文化,而“竹”字的原始符号则应在此之前就已出现了。研究表明,我国商代就已知道竹子的各种用途,其中之一是用作竹简,即把字写在竹片上,再把它们用绳子串在一起就成了“书”,汉字“册”即由此而来。竹简为我们保存了东汉以前的大批珍贵文献,如《尚书》、《礼记》和《论语》等都是写在竹简和木简上的。殷商时代用竹简写的书叫“竹书”,用竹简写的信叫“竹报”。竹笔的发明在文化史上也具有开拓性的一页,在殷代文化遗迹出土的甲骨、玉片和陶器上都可以看出毛笔书写的朱墨字迹。湖北曾侯乙墓和汀鄂出土的春秋战国墓的文物中也有佐证。早在九世纪我国已开始用竹造纸,比欧洲约早一千年。关于用竹造纸,明代《天工开物》中作了详细记载,并附有竹纸制造图。用竹造纸,标志着我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巨大发展和成就,促进了中国文化的繁荣。随着时代的发[1]展,竹在生活中更是大展身手,与人们的联系也更加密切。

  二、竹文化的现状和发展

  (一)竹文化不仅在简单的文化概念发展,并且在各方面都已发展起来

  时代在进步,经济在发展,竹不再是简单的被文人墨客溶于写作作品中,或者被简单地制作成最传统的生活用具,或者在一大块空地种竹赏竹,而是随着人们的认知程度、技术水平、价值定位的变化,不断在新的领域获得造诣。竹子有着很多其他自然资源无法比拟的优势,竹的原生态,给人以视觉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它能切合当今时代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发展生态产业。

  人们要求的多样化,促使竹的利用多样化,大量的竹公园、竹子博物馆的建立,使更多人在竹文化的氛围里熏陶,也使更多人有了解竹的开发价值之类能扩展知识面和增长见识的条件,在这种环境下,竹文化被进一步的传播和认知。

  (二)我国竹文化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兴建了大量的竹子公园、竹子博物馆。典型的竹子公园有北京紫竹院公园、上海万竹园、南京菊花台公园、成都望江楼公园及广州晓港公园等;以竹景为主的“园中园”主要有北京植物园的“集秀园”、杭州黄龙洞圆缘民俗园的“方竹园”、马鞍山采石矶公园的“万竹坞”等。位于安吉县竹种园内的中国竹子博物馆,是我国目前展馆面积最大、展品最丰富、设施最先进的竹子专题博物馆。

  竹文化的开拓式发展,以1997年开始每两年一届的中国竹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和首届十大“中国竹子之乡”的评选为重要的一个里程碑,11月,总部设在北京的第一个政府间国际组织——国际竹藤组织的正式成立,更是世界竹业的一大盛事。随后,各届竹文化节的举办,展现了不同地区的竹文化特点和优势,也呈现出了一些最新的竹子的利用方式,大大促进了竹文化的传播。

  在我国竹类资源丰富,用途广泛,主要用于建筑﹑农业﹑水利建设﹑制浆造纸﹑工艺美术[2]﹑家具及日常生活用品等方面。

  三、竹的开发利用——竹产业

  (一)竹在生活、工业的运用

  在竹子的利用,经济价值的开发方面,可以说前途无量。竹子生长速度快,易于栽种繁殖,产量很大,用途甚广。

  竹笋营养好,竹材质量高,利用现代科技进行加工可以开发一些新产品。竹制器物,符合环保要求,只要提高工艺水平,仍有广阔市场。竹子在药物、保健品提炼方面也大有文章可做。在生态文化方面,在广大城乡提倡多种竹子,是改善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工业化、后工业化时代,人们回归自然的心态日益强烈,茂林修竹的生态旅游是大有开发前景的。全国各地竹乡的生态休闲游,就是一项前景良好的朝阳产业,只要做好旅游策[3]划的推介工作,搞好旅游休闲的配套服务,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竹炭生产在我国是新兴的行业,它利用竹子加工的剩余物经高温处理形成竹炭,用于燃料或净化空气与水,并经进一步加工形成再制品用于环保、保健、纺织品等等.近年来,家居装修材料对室内空气的影响,新汽车内部的空气质量以及水的质量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竹炭在这些方面都有很好的效用,市场前景广阔.竹炭生产在竹子产业链中居于精深加工的一环,同时也是实现竹子产业循环经济的一环.它的发展不但可以大大延伸竹子产业链,提高产[4]品附加值,也可以充分利用竹材资源,促进竹业健康发展.

  (二)竹子在林业建设方面的促进作用

  竹林兼有经济价值、观赏价值和防护效能,是一种可以再生的森林资源。竹业是林业产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竹类资源丰富,实施竹业工程,弘扬竹文化,对增加森林资源,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缓解木材供需矛盾,增加出口创汇,壮大农村经济,促进农[5]民脱贫致富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竹子生产得到迅速发展,竹子面积、竹林质量、竹业产值都显著

  提高,已形成一个从资源培育、加工利用到出口创汇的新兴产业。低产林经过慢慢的改进,地方性的竹林培育,促进了竹材料加工工业的发展,促使地区摆脱粗放经营,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三)竹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

  竹景,既有自然美的“形”,又有灵魂美的“意”,具有“形”和“意”相结合的美妙意境[7]?竹景耐人寻味,意味无穷,百看不厌,在园林中被广泛应用。以竹造景,不管是纷披疏落竹影的画意,或是以竹造景?借景?障景,或是用竹点景?框景?移景,都能组成如诗如画的美景,且风格多种多样?诸如竹篱夹道?竹径通幽?竹亭闲逸?竹圃缀雅?竹园留青?竹外怡红?竹水相[8]依等景观艺术,无不遍及中国园林?

  在园林置景中,竹子更是左右逢源?如寺庙园林多取其佛性而喜植紫竹,观音竹,圣音竹等;一般园林中的墙角,假山坡脚与筑篱,则取矮生形的箬竹;而景区景点的曲折通幽之处,往往取用密集多姿,秀雅宜人的凤尾竹,琴丝竹等;居住区,生活区等区域,或公共绿地等则常用岁寒三友,松竹梅,不但取其形美,更重其意美?

  (四)竹在医药方面的发展

  中国地处亚太竹区的分布和起源中心,有竹

  50属

  500余种,竹林面积约

  700万

  hm~(2)分别占世界竹林资源相应项的71%、42%、35%。丰富的竹类资源为提取包含在不同竹类中的可利用医药成分提供了条件,像最普通的竹纤维,就有的被运用于润肠通便、减肥塑身产品中。再加上科技的进步,在医学方面的探究更是越来越深远,无不服务于人们生活。例如中国新时代集团以淡竹叶为主要原料,科学提取、精制而成的“竹康宁”,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免疫调节的保健功能,被誉为保健珍品。

  竹类资源除传统的药用得到发展外,国内外在黄酮类成分开发、多糖体效能研究、活性成分应用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保健品开发领域除大规模开发笋制品外,在竹汁饮料、竹炭脱臭、保鲜防腐和色素利用方面已有所突破,小试、中试产品屡见报道,竹资源利用在中药现[9]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五)竹文化在旅游开发方面的价值

  竹文化旅游资源独特的属性和丰富的赋存使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旅游开发价值很高。特别是在安吉,竹乡风貌、竹寨风光、民俗风情、地域文化、民居建筑、现代园林,以安吉竹博园、中国大竹海、天下银坑等景区为代表的旅游景点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又比如,云南地区以民族特色闻名,民族特色的的构成,竹是不可或缺的。云南地区少数民族对竹资源的利用,主要体现在竹建筑、竹食品、竹服饰、竹制交通工具和设施、竹器[10]物、竹乐器、竹制生产工具等方面,成为云南民族竹文化的主要特色。

  参考文献:

  [1]李世东

  颜

  容著《中国竹文化浅析》

  [2]谢贻发

  谢贵水

  姚庆群

  陈海坚著《我国竹类资源综合利用现状与前景》

  《热带农业科学》2004年06期

  [3]《我国竹子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今日科技》2003年2期

  [4]蔡薇.胡丹婷著《竹炭在竹子产业链中的重要性》《林业经济问题》2006年03期

  [5]浙江省安吉县林业局

  张培新著《论中国竹文化在生态文化中的地位》

  [6]许传德著《我国竹业发展的趋势》

  《中国林业》1998年05期

  [7]辉朝茂著

  《竹类培育与利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8]孙

  英

  高光林

  丁志敏著《浅析竹在园林意境创造中的作用》

  [9]张佐玉

  张喜著《竹子在中医药和保健品开发》《世界科学技术》2000年03期

  [6]

  [10]关传友著《云南少数民族对竹资源的利用研究》《世界竹藤通讯》2006年03期

推荐访问:竹文化推广价值 价值 推广 文化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