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故需早教勿失机也。4篇

时间:2022-11-23 20:30: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故需早教勿失机也。4篇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故需早教勿失机也。  《余氏家训、凡例》  《余氏家训、凡例》《余氏家训》十四条载于《余氏宗谱》民国庚申年(1920年)敬宗堂续修  敦伦何谓五伦?君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故需早教勿失机也。4篇,供大家参考。

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故需早教勿失机也。4篇

篇一: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故需早教勿失机也。

  《余氏家训、凡例》

  《余氏家训、凡例》《余氏家训》十四条载于《余氏宗谱》民国庚申年(1920年)敬宗堂续修

  敦伦何谓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昔者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千古称为大孝,契为司徒,教以人伦,孟子曰: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紫阳氏为炎宋名儒,博极古今,而独于明伦之教兢兢致意者,诚以百行莫先于孝悌,万化皆起于闺门也,夫有天地而后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舍三者别无眷属,自兹以往,若君臣、若朋友皆以人合自外至焉,故父子兄弟夫妇于彝伦最为密切,能不笃欤?窃思父母者,生身之人,兄弟者同气之人,妻孥者敌体之人;思吾身之所从出,则鞠育之恩毕生报之罔极,思吾气之所与同,则手足之亲举世求之莫外;思吾体之所能敌,则床第之私情,允以接之以礼,别之以义。故孝弟即为仁之本,修齐乃致治之原,反是不思,几何不于禽兽为伍耶?且近者尚不能相亲相爱,安望其忠君信友哉?先儒朱柏庐有言曰:伦常舛乖,立见消亡,我后人其永鉴之。

  睦族《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孔传》以为高曾至曾元之亲,盖本之丧服,《小记》以三为五为九之说,而百世不易者也,故《尔雅》于内宗曰族,于母妻则曰党,《周官·太宰》以九两系邦国之民,有曰宗以族得民,自后世宗法不行,族类

  各别,一本至亲视若途人,吾所与相视如途人者,其初兄弟也,兄弟其初一人之身也,悲夫!夫人生则有父,壮则有子,父子与己,亲亲也,父者子之祖,上推以己之祖,祖之高曾,子者父之孙,下推以及己之孙,孙之曾元,无论亲疏远近何,莫非吾祖父之子孙,与吾祖父辈若者,则当推吾孝敬祖父之心,以及之与吾子孙辈若者则当推吾亲爱子孙之心,以及之,喜相庆,忧相吊,疾病相扶持,一族之中无或尔虞我诈、相倾相轧之机焉,斯霭如也,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以为隐君之赐,晏子曰:自臣之贵,臣之父族无不乘车者,母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举火者三百馀人,此由古人睦族之意而推之者,又不止于同宗者。

  兴学三代之兴,莫不有学,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皆所以明人伦也,《大戴礼》童子是岁入小学,朝夕习幼仪,请肄简谅,十三入大学诵诗习舞,勺成童舞象,夫所谓小学大学者,又国学之滥觞也,若夫闾里之塾,设于官,择里中之有道德者为之师,由是以达于庠序,自闾胥以至州长,各以其期,属民读法考其德行道艺,善者书之,恶则纠之,而又于庠序之中,行与贤序宾正齿位之礼,使民知尊卑长幼之谊,衣冠揖让之文,诚以化民成俗,莫先于学也,夫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技艺则深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论诗书,每见世禄之家,耻务农商,羞谈工伎,饱食暖衣,逸居无事,以此永日,以此终年,甚或游手好闲,积习成惯,有弃其恒业,放辟邪侈而无不为者,童稚习于闻见,效为谑浪,亦遂群聚叫嚣,睥睨自雄,呜呼!于此不有以维持之,其流失败坏,安所底乎。近自欧化进行,学堂林立,凡农、林、工、贾、电、矿、医、卜及理化、格致之大,测绘、算记之微,各有专门,可为程式,又严饬各自治地方组织学务,或一区私立一学校,或二区公立一学,普通教育而要以蒙学为立教之基础,颜氏家训曰: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会,即此意也,吾族世业诗书,人人颇知向学,无如因陋就简,爽垲难更,既无义塾以储育英材,又无精舍以涵养后进,幸得一隆师重道之人,往往命子弟出就外傅,负笈远游,在贤而慧者,固能下帏攻苦,不肖者,每每欺师诳友,酒食游戏相徵逐,一事无成,良深扼腕,书香之不继,由于学校之不兴也,夫乡饮酒之礼尚矣,乡官讲约即周礼属民读法之遗,今既久废不行,宜略仿其意,而酌减其仪以时行之于私塾,俾有所观感,并约凡往来于塾者,衣冠整肃,言行必谨,如是耳濡目染,恍然于尊贤之可慕,而礼节之不可失,奇衰之可耻,而刑罚之不可蹈,其能读书为士者,始基勿坏,即降而为农、工、商贾、武夫、隶卒,亦不至于不知字义,而沦于匪僻慆淫,则一私家之塾,而转移风气之几在,是即披振家声之兆亦在是矣!我族人可不兢兢致意哉?

  建祠古公卿大夫士皆有庙,见于经者有

  五庙、三庙、二庙、一庙之别,在周曰宗庙,隋唐曰先庙;宗庙者,敬宗也;先庙者,祭先也;实实枚枚,使人皆得缘分以自尽,宋诸儒准情酌理始创为一室四龛之制,改庙为祠堂,无贵贱通得用之,盖古制庶人祭于寝之义也,前清会典品官皆祀高曾祖祢四世,而士庶人之家多有公立宗祠,功令亦不复为之,程乃吾族自落业以来,则千百家而无一焉,若以为无财,而栋宇之隆,第宅之盛,又未尝不士庶而俨公卿也,顾独难于建祠也,何哉?庸俗子惑于地府之说,既疑祠堂为虚设,间有一二欲立祠者,又惮于筹款运费之维艰,鸠工庇材之不易,倚徙迁延而不肯经始,致每春秋大公祭事,辄租借私家之厅屋,以为时响合食之所,湫隘嚣尘,刻无宁静,此届谱局之繁杂,诚殷鉴也。夫古人之立祠,非直为观美也,盖以亡人之有主佑。犹生人之有居室,先祖先公实式凭之,思其居处,笑语而加虔也,入户出户如或见之,瞻其榱桷几筵而倍凛也,歌于斯,哭于斯,聚族恒于斯。而又酌定祠规,榜示祠内,选立祠长,予以化导约束之事,族中有不孝不弟不公不法之行为,房长当即化导,告官惩处,若久允行之,自能去其积习,以收远效,故欲正人心,维风俗于敬宗之中,寓收族之意,则莫急于建祠,记曰: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朱公家礼云:作祠堂于正寝之东,此物此志也,其规制大小,称财称礼,各从其宜,愿与同志共勉之也。

  存心存心务宜忠厚,不可凉薄待人,心为应事之主,亦为造

  福之基,善恶于此分,灾祥于此寓,每见刻薄存心者,或乘人之窘迫,买物必占便宜,或乐人灾祸,虽至亲而不加矜恤,甚至妄生口孽,颠倒是非,自逞刀笔,架唆词讼,阳似为人,阴实利己,掩饰百端,诩诩然自鸣得意,不知造物者已严为伺察;而厚道存心者,人呼为长者,天锡以吉祥,然则薄人者适自薄,厚人者以自厚也。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存心也,庶民去之,君子存之,,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吾愿吾族人深长思焉!

  立品读圣贤书,先求立品,人品之高低,终身之荣辱系焉,士君子涉身处世,崖岸本不容过高,若使同乎流俗,合乎污世,无凉凉踽踽之行,等之自郐以下耳,乌足重哉?夫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又有动作礼义威仪之则,以定命也,能者养之以福,不能者败以取祸,管敬仲曰:见威如疾,人之上品也;从怀如流,人之下品也,见怀思威,品之中也,是故,厚重乃载道之器,轻浮本败类之尤,昔何晏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邓飏之行步舒纵,坐立倾倚,谢灵运之每出入自扶接者常数人,后皆死于非命,而魏文帝体貌不庄,风尚通脱,是以享国不永,后祚短促,史皆附之五行志,以为品之不端,子贡于礼容俯仰之间,而知两君疾与乱,自世道衰微,人心日薄,读书之子,不知束身圭璧,而声气及于宵人,诗字颁于舆皂,至于荡检踰闲放僻邪侈而身败名灭,邻里耻笑,夫有以致之矣,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扬子法言曰:言轻则招忧,行轻则招辜,貌轻则招辱,立身制行,可不谨欤?

  治家治家之道通于治国,孔子曰: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子木问范武子之德于赵,孟对曰:夫子之家事治言于晋国无隐情,子木归以语王,王曰:宜其光辅五君以为盟主也,夫以一人家事之理而致晋国之霸,人之居家岂细行哉?大抵生民之本,耕读为上,而工商次之,内助只能,纺织为上,而刺绣次之,宴客切勿流连,自奉必须简约,冠婚丧祭称乎财,吉凶宾嘉从其俗,夫然后上下和,内外辨,而家声丕振矣,史记之载宣曲任氏曰:富人争奢侈,而任氏折节为俭,力田畜田,畜人争取贱贾,任氏独取贵善,富者数世。然任公家约,非田畜所出弗衣食,公事不毕,则身不得饮酒食肉,以此为闾里率,汉书载:张安世曰:安世身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夫人纺绩,家僮七百人,皆有手伎作事,内治产业,累积纤微,富于大将军光,后汉书载樊宏父重曰:世善农稼,好货值,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课役僮仆各得其宜,故能上下戮力,财利岁倍,夫世无百年全盛之家,人无数十载平夷之运,兴衰递嬗,存乎其人,吾所观邻里旧家朝著显籍多矣,荣华凋谢,曾不须臾,天幸其可缴乎?祖泽其可恃乎?譬之树木,不启土犯之,则根可护,譬之炉炎不当风,扬之则火可宿,收敛约束,和顺谦卑,所以护其根而宿其焰也,至于妇主中馈,唯率烹饪,补纫洒扫

  之常耳,国不可使参朝政,家不可使预外事,。如有端庄聪慧,通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助其不足,必无牡鸡辰鸣,为家之索,易曰:家人嗃嗃悔厉吉,妇人嘻嘻终吝。濂溪周子曰:家之祸,多起于妇人,故序卦于家人之后继以睽,犹为溺于床第者痛下一针砭,治家者当凛凛也。

  择友伦类之生齿不一,尊卑长幼不齐,要之家庭以外,皆朋友之俦也;大抵人生髫椎,不离父母,入塾则有严师傅督课,颇形拘束,十六七岁时,父母渐视为成人,师傅亦不过严惮,此时智识初开,嬉戏渐习,则必视朋友为性命,虽师保父母之训,妻孥之言,皆可不听,而朋友之情则投若胶漆,契若芳兰,所与正则随之而正,所与邪而随之而邪,此必然之理,自取之事也;昔张文和公镌一图章以示子孙曰:保家莫如择友,旨哉斯言!盖有所叹息痛恨,惩艾于其间也。古人重朋友,而列之五伦,谓其道同志合,有善则劝,有过则规,有患难则相救,今之朋友,相识耳,往来耳,酒食游戏徵逐耳!不为君子之淡以成,而为小人之甘以坏,以至群居来终日之羞,遐弃抱谷风之怨,小则德损身心,大则祸连朋党,迨至身败名灭,隙末凶终,然后请息交以绝游,追悔从前之采择不精,岂不可为寒心哉?聪训斋语曰:凡人侈谈交结,莫若就亲戚兄弟中择其谨厚老成,可以相砥砺者,多则而人,少则一人,断无目前良友可得十数人之理,平时既简于应酬,有事亦可请教。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

  者而改之,此物此志也!若不如己之人既易于临深为高,又曰:闻狎亵之言,汗贱之行,浅劣之学,不知理义,不习诗书久久与化不能却而远矣!此论语所以首诫之也,夫友岂可不慎哉?

  习勤人必有忧勤惕励之心,而后建大功创大业,可以赞化育而参天地,疏沦决排,禹之勤于治水也;耰锄耯刈,稷之勤于播榖也;劳来匡直,弃之勤于敷教也,下此百官之日昃不遑,庶司之夙夜匪懈,以及梓人、陶人、轮人、舆人之属,筑氏、桃氏、凫氏、卤氏之流;大而治国治民,小而保身保家,莫不各勤其业擅其能,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而思迁焉,德成于上,艺成于下,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勤劬为本,挽近风俗日媮,人心日薄,缙绅之后既不知勤苦以治生,而颓惰自甘之徒,又往往有舍其恒业而游手好闲者,流离困顿,猥琐无依,家败身亡,良深悼叹,夫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生之计在于勤。每见勤学者,朝稽夕考,激昂青云,勤耕者,东作西成,堆积红朽,列市而居,有无懋迁者,商之勤于候时转物也,群萃以处,旦暮从事者,工之勤于制器尚象也,上有励精之治,下无游惰之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孰非自勤苦中得来哉?尚书曰:民生在勤。韩文公曰:业精于勤荒于嬉,光阴有几?分寸足惜,贫贱者固宜奋发,富贵者犹当勉励,吾愿吾族人毋自暴弃也。

  崇俭谭子化书训俭字甚详,其言曰:天子知俭则天下足,一人知俭则一家足;且俭非徒

  节啬财用而已也,俭于嗜欲则德日修;体日固;俭于饮食则脾胃宽;俭于衣服则身体适;俭于言语则怨尤寡;俭于思虑则心神安;俭于交游则匪类远;俭于酬酢则岁月宽;俭于干请则品望尊;俭于僮仆则防闲省;俭于嬉游则学术精;其中义蕴甚深,大约不外葆啬之道。苏东坡千古风流,以百五十钱为一块,每日只用画,又挑取一块,尽此钱为度,决不用明日之钱,况属中人,可无限制,陆梭山训居家之法最妙,以一岁所入除完官粮外,分为三分,存一分以为水旱及意外之费,其馀二分,析为十二分,每月用一分,但许存馀,不许过界。能从每日饮食杂用加意节省,使一月之用常有余,另置一处不入经常费用,留以为亲戚朋友小小周济缓急之用,亦远怨积德之道,可恃以长久也,自叔季豪华奢侈,相习成风,在上者不知行俭以化民,在下者遂至穷奢而极欲,宴会靡费百缗,婚嫁虚耗万金,一衣食之微动破众人数十家之产,又欲美其宫室,饰其器用,侈其一切养生送死之具,且更有声色之娱,狗马游畋戏玩之好,数倍于常用,始而鬻产,既而倾家,其卒至饥寒交迫。饥寒切于其身,盗贼因之而起,不俭之弊一至于此哉!子曰:国奢示之以俭,君子之行,宰相之事也。汉许邵为郡功曹,同郡袁绍公族豪侠,去濮阳令归,车徒甚众,入郡界,乃谢曰:吾舆服岂可令许子将见之,遂以单车归家。北齐李僧伽修整笃业,不应辟命,尚书袁叔德来候,先减仆从,然后入门,曰:见此贤,令吾

  羞对轩冕,魏王玠为东曹椽,典选举,以俭率人,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唐杨绾为相,质性贞洁,车服俭朴,居庙堂未数日,人心自化,时御史中丞崔宽家富于财,有别墅在皇城之南,池馆台榭甲一时,宽即日潜遣撤毁;中书令郭子仪在汾州行营,闻绾拜相,坐中音乐散五分之四;京兆尹黎幹亦即日减损趋从,此又禁郑人之泰侈,奚必于三年,变洛邑之矜夸,无烦乎三纪,修之身,行之家,法之乡里,岂外养廉以俭哉!

  谨言言者心之声也,根心出言,善恶由此分,祸福由此见,吉凶悔吝由此生,片语荒唐,终身玷辱,言顾不重乎哉!易曰:括囊无咎,又曰:尚口乃穷。书曰:惟口启羞,又曰:惟口兴戎。诗曰:君子无易由言,又曰:莫扪朕舌,言不可逝,君子安居一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乱之所生,则言语以为阶,是以贵慎密而不敢出也。夫言有好言莠言之分,亦有箴言浮言之别,其人苟信在言前将不言而自喻,卫献之复国也,宁喜必任夫子鲜,句译之来奔也,小邾但要夫季路,其人或言过其实,则怨毒之所聚,是故好尽言以招人过,国武子见杀于齐,好直言而及于难,伯宗所以戮于晋;惟而言不形于口,忿言不出于身,虽只辞片语必则古昔称先王,毋剿说,毋雷同,时凛伤易伤烦之诮,则不当言者,固卷舌而退,即当言者,亦便便唯谨,其余言之无稽者,务绝口不敢道,或禁声不复谈,夫然后言满天下无口

  过,莫不羡仁人之利薄,而乐君子之德昭也。吉人词寡,躁人词多,多言多凶,少言少戾,前言岂欺我哉!

  慎行行者身之表也,作止语默之间,识者可由外以知内,举一以例馀,托业不可卑贱,立品务宜端方,一入非礼非义之场,阳则有惭名教,阴则致祸鬼神,甚至身罹国法,桎梧桁杨,备受苦楚,甚矣!行之不可不慎也!圣人瑰意琦行,王者侧身修行,儒生特立独行,敦行不倦,所以成君子之名,细行必矜,乃能立大人之业,故司徒掌民之六行,保氏教民以三行,德行首列四科,文行并居四教,书曰:有猷、有为、有守;传曰:立德、立功、立言,然后知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育德果行,礼之质也,夫有亲、有义、有序、有别,载在简编,止仁、止敬、止孝、止慈,垂为模范;知各有其实际,非徒托诸空言,读圣贤书,所学何事?其所以备天德,守王道者,岂可谢其仔肩,弛其负担,或是故匪知之艰,行之维艰,其恢而弥广也,必入尧先教敦睦,舜始克谐,禹叙彝伦,汤远声色,以及文考之岸先登,武王之烈丕承,凡列圣所树立,无非本笃行以著远猷,此行可为法者,所以成于誉而不毁于随也,其约而愈精也,必如易著考祥,书称明畏,诗歌黾勉,记列表坊,以及乐章之蹈中和,春秋之昭法戒,凡六经所敷陈,无非策实行以严责备,此行必有恒者,所以慎厥始而犹敬厥终也,苟或冥冥堕行,昭昭改节,吾恐骄奢淫佚,杳至纷来,其不辱人而污行也几希,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凡我族

  人岂可倒行逆施而不慎之又慎耶?

  戒讼上古之民,浑浑噩噩,有内讼之几?犹明自讼之议,故尔室之救虔,备严三尺,影衾之伺察,较胜五刑,此所以狴犴设,而民不犯,象魏悬而民久怀也,自后世风俗日薄,人心日浇,情伪百出,肆无忌惮,圣人虑奸民之不惩,无以安良民也,于是乎有刑狱,天与水违行而讼起,险与健相攻而讼成,夫乃叹讼者,两造各扭于偏也,在险者,奸狡凌人,知利而不知害;健者强项不屈,知进而不知退;或责恃巧辩,足以文饰其非,或则使性情,任其刚愎自是,小不能忍,遂至同室相构,同族相仇,同井相鱼肉,而武断好讼之徒又往往逞其牙机,恃其刀笔,以颠倒其是非,败产倾家,贻累莫测,假使险者不存利己之心,健者稍有让人之见,则纷难不待排解而自能默化潜移于无形,嗟乎!讼之六爻,惟五元吉,今之一告百词者,几见有自反而缩,万不得已之讼耶?故天下之善于忍让者,正天下之善占便宜者也,朱子家训曰: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斯言当铭心共励也!

  守谦《易经》一书,言谦道者最为详备,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祸盈而福谦,人情恶盈而好谦,又曰: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地不能常盈,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于此理,不啻反复再三,极譬罕喻,书曰:满招损,谦受益,自昔圣贤殆无异辞,尧舜大圣人,而史称之曰:兄恭克让,孔子道大莫容,及门称之曰:恭俭让;况中人之才,讵能越斯义乎?古云终身让

  路不失尺寸,言让之有益无损也,世俗瞽谈妄谓让人则人欺之,甚至有尊长教其卑幼无多让者,每见富贵家子弟为人所侮,稍有拂意便自谓我何如人,而彼敢如是以加我,从旁人亦不知根底,用一二言语挑剔之,遂而气填胸臆,奋不顾身,全不思富贵者,众射之的也,群妒之媒也,谚曰:一家饱暖千家怨,惟当抚躬自返,我所得于天者已多,彼同生天壤,或系亲戚,或同乡里,而失意于此,我不让彼,彼顾肯让我乎?尝持此心,深明此理,自然心平气和,即有拂意之事,逆耳之言,如浮云行空,与吾无涉,昔孔子入桓公庙,见欹器而告子路以持满之道,亦谓物未有满而不覆者,是故,鸣谦而中必得,劳谦而万民服,撝谦而无不利,此谦谦君子之卦,所以六爻皆吉也,人可不降以相从,卑以自牧,瞿瞿然谦让未遑也哉!持满之道,亦谓物未有满而不覆者,是故,鸣谦而中必得,劳谦而万民服,撝谦而无不利,此谦谦君子之卦,所以六爻皆吉也,人可不降以相从,卑以自牧,瞿瞿然谦让未遑也哉!

  右家训十四则,乃杂取古人之嘉言善行,间出己意,分门别类,以垂为家范者也,夫人受天地之中,三才并称为三极,人得乾坤之秀,五事上配乎五行,礼运详十义以序天伦,王制明七教以兴民德,自古圣贤无不以人伦为重,故以敦伦弁其首,唐帝端万化之原,平章必由于亲族,周官设六行之教,孝友即继以睦姻,故次以睦族,庠序者明伦之统宗,礼义者收族之基本也,故次分以兴学生寄

  也,死归也,生藏身则有室,死藏魂则有庙,故次以建祠,心为应事之官,操则存而取舍则亡,故次以存心,品为外观之表,色思温而貌思恭,故次以立品;王化起于闺门,家齐而治平乃见,故次以治家;攻错借乎他山,友端而终身有托,故次以择友;治生不外乎勤,不勤则一生腐败,故次以习勤;处世惟尚乎俭,不俭则百费繁兴,故次以崇俭;言者心之声也,言多必失,故次以谨言;行者品之著也,行险则舛,故次以慎行;物不得其平则鸣,言必秉于公为讼,无讼固难,好讼则乱,故次以戒讼;谦德之基也,事上以谦,则户庭作孝,御众以谦则宗族称贤,惟虚一下人,可以共学,惟让不失祖,可与奉祠,故凡存心之忠厚,立品之端方,内治之严明,外交之慎密,以及克勤克俭,谨言慎行,要不外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从之则吉,悖之则凶,因以守谦终焉。凡此皆为整齐门内,警觉后人计耳!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我组人倘信服斯言,身体而力行之,以激发其天良,而成就其德业,希圣贤循序而进,庶不负予之苦心孤诣也!雨窗初霁,岭梅送香,校既竣,爰书数语于简末,以序分篇之例。时在庚申小阳月汝舟似园氏谨志

  《余氏凡例》十六则载于《余氏宗谱》民国庚申年(1920年)敬宗堂续修

  第一则家谱与国史相表里,传信而不传疑,故一世祖以良公为始,此删书断自唐虞之意也,至由良公而上溯太忠,遥遥近百世,名义庸俗,爵秩荒唐,郡邑舛谬,决非

  相传之旧。兹本略为删订,然有不能尽删者,另具一册于前,以示不敢妄非前人之意,至其不可致诘处,淹通博雅之士不辨自明,然夏五、郭公古人已有行之者矣,阅者谅之。

  第二则历代老谱悉尊欧阳氏形式,仿太史公年表遗意,每页五格,下联上贯,未免过简,兹本悉改为欧图苏考,自高曾祖父至本身,为五世之泽,故五世一图,又下推暨于子、孙、曾、元为九族之亲,故四世一考,图必衍以瓜藤者,所以别宗支,明系属也,考不嫌于详琐者,所以志生殁,注葬所,详婚娶也,此参欧、苏两公之体格,为之纲举目张。阅者一目了然,改旧从新颇费手续,后之续修者,勿畏难而妄事更张,则幸甚。

  第三则图宗欧体,旁用大字标明某公支下图,又用世系牌逐层注明世数,其昭穆已显然矣,图后之考则宗苏体,其上各用小字注明某公几子,详所自出,且依派将图中名目逐一考毕,然后再列他图,庶阅者不致混目。

  第四则老谱于生殁年代仅注干支二字,细心考核甚有子大于父,弟长于兄者,兹本悉遵春秋长历编年体例,特于元年、二年、三年之外另注干支字样,庶不至黩伦先长,续修者鉴之。

  第五则生殁葬娶,理宜详注。间有历年久远,无可搜查,亦或迁居远地,碍难稽考者,俱于考下刊明阙脱、失考、未详等字样,俟续修者便于查明增补。

  第六则宗谱之修,实以敬宗收族,正本清源为主义,是吾宗者,虽贫贱而不出,非我族者,虽富贵而不入,其有向未同谱,今始合修者,务必稽

  其旧乘,考其丰碑,实属可合则合,毋得冒滥。

  第七则夫妇为人伦之始,名义最宜整饬,再蘸之妇,恩义断绝,礼不入庙,兹本遵照老谱规例,特于考下仅注娶某氏,不载生殁葬所,庶与他考阙脱未详者有别。正妻则大书娶某氏,续娶某氏,众妾则特书侧室某氏。又娶某氏,所以重节义而分嫡庶也,至于非法婚娶,良贱不伦者不准入谱。

  第八则承继,重典也,先尽同父期亲,次及大功小功,缌麻如无,方准于同姓同族择昭穆年齿相若之子,立爱立贤均听其便,亦或兄弟二三止生一子,准援双祧例,以接宗祊,如抱养异姓之子,随母下堂之儿,一概不准入谱,以杜异姓乱宗之弊。

  第九则谱虽详世系而上治,下治旁之道,昭然若揭,僧道出家之子,绝于五伦,淫盗被逐之人,罪在三尺,谱内概不得书者,所以保人权严家法也,至于妇自外来,必书其母家之履历,女虽出嫁,亦必书其婿之里居姓氏者,所以笃姻盟,示人道之始也!

  第十则选举、仕宦,虽藉以光门第,荣族属,然疏戚亦所宜辨也,兹准贵贵亲亲之义,自南唐以后,非我升派者,概不著录。

  第十一则诰轴乃恩命之重,最光家乘,兹于老谱所载,及近代所宠锡者,据实编入,以动后人景行之思。

  第十二则传者传其人之德,行赞者,赞其人之生平,务核其材德事功,实有可传可赞者,方许为之,然必待盖棺论定,无自为夸耀之理,故生者皆不得立传,惟忠臣孝子贞女节妇为宗族光宠,咸宜旌奖,以振风俗,而励人材,其余

  墓志、寿序、行状、事略以及遗文逸事,不悖伦理,有关宗牒者,例许广搜博采,以备文献之徵。

  第十三则谱牒之修,原以联宗族,序昭穆,详生殁葬娶而已,凡文契合约各字据,理不入谱,兹本所收者,皆一切有关于名教家规祭祀祠墓之大者,其有碍交涉,有犯名义以及预谋妨害行为皆摒而不载。

  第十四则祠墓之绘图,非徒夸栋宇雕刻之奇,砂水龙穴之美,以炫耀人耳目也,盖明示以发祥有自凭依,得以所使子孙岁时蘸祭,世世守之,无或替,抑或山遥路远,未获亲履其地,犹喜得于图中想象深之,故自良公以下九世兆域,悉图入卷端,而大宗小宗祠图及各庄先人庐墓图皆列焉!

  第十五则此届续修宗谱,迫于时,阨于势,困于经济疲难,未及博访广收,所联络者仅附近各庄,难逃挂一漏万之诮,故按房次第印刷成书,仅若干卷,但丁口衰旺不齐,斯页数之多寡不一,而每卷之图考又必求其贯串,其中页数过多则一支分数卷,有页数过少不能成卷者,则合二三支为一卷,无苟异,无苟同,每卷页数详注目录,另标某公支下图考字样,以免残阙,而便省览。

  第十六则我族发迹长茅,丁繁派衍,故自唐宋元明迄清乾隆辛酉岁,谏草堂总集其成,皆设局于江西之修水、武宁等县,盖不忘本也,越四十八年癸卯兴邑永隆、济万诸子出,始分修于潮坑祖祠,署其笺曰程下枝谱,由是而徵信堂、崇本堂四次编辑皆聚族于是而不迁,今者民国维新,百废俱举,诸父老倡议声咨舆论,公推罗桥为东道

  主,诚千古未有之奇局,其间召集之劳,勾稽之慎,纂阅文字之精确,校雠世系之详明,惨淡经营,匠心良苦,吾族后起者务体敬宗收族至意,近或廿馀年,远则三十载,踵而行之,扩而充之,使七禾之苗裔,五坪之华宗,复得珠联璧合于共和之世,祖灵不昧,应共呵护之,而发福无疆云。

  孝庸似园氏拟作民国九年庚申季秋月既望日敬宗堂重刊《余氏家训》

  察吾余氏族谱,字里行间,应含家训,吾从中悟之,立训八句十六条,当否,望族人共议,若有谱记家训,则以谱为准。家训曰:德必光大賢必名、功必为国福必润文必精専品必修、道必相傳信必存

  治必勤俭家必和、孝必郭诚友必親赌必惩戒惰必克、遷必殷实业必兴

  家训八句十六条:每条言及立身处事,何可为,何不可为,望吾余氏子孙谨记而行之。

  湖北省随州市余氏宗族雅墅乍堨《余氏家训》

  尝闻之先贤云:人生覆载之中,四肢百骸,俱易尽之物。即功名富贵,亦如梦幻泡影。惟立德扬名堪垂不朽。三复斯言,虽不能至心,窃向往之。敢以其意而敷之为训云。

  家族之内,则有父母,次兄长,须尽孝尽悌,以无贻父母兄弟羞。乡党之中,则有族长叔伯,须徐行后长,以无取族长伯叔嗤。亲戚,则四时八节不失其礼。友朋,则一言半句惟主以信。至于朝廷之上,则有君臣,而君礼臣忠。此惟奋志萤窗,身致青云,固非田翁之所能逆料也。若夫夫妇,则举案齐眉,相

  敬如宾,切勿反目捶挞。此惟恒人闺阃,事不待教而自喻者。此五大伦,古今所共由者也。

  次则重农桑。盖农桑者,衣食之源,几见不力农、不植桑而腹之不饥、身之不寒者。又次则知勤俭。盖勤俭,起家之本,几见不习勤、不尚俭而仓有余财、廪有余粟者。又次则慎语言。盖言语者,祸福之基。一言善则千里应之,一言不善则千里违之。言何可不慎也。又次则谨交接。盖交接者,荣辱之本。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而令名无穷。门内有小人,门外小人至而辱即立致。交何可以不谨也。又次则尊官长,输钱粮。盖朝廷设官长以治百姓,输租赋以养官长。若侮慢官长,拖欠钱粮,无论吏典,有追呼之扰,而身家性命恐亦反受其累。官长何可以不尊,钱粮何可不输也。尽此数者,而生人之能事毕矣。

  而尤以立心为本。古人云:当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故一念而善,虽未必即为善,上帝已知其为善,而吉神随之。一念而不善,虽未必即为不善,而凶神随之。语云:暗室亏心,神目如电。人间私语,天闻若雷。尔曹亦曾知之,亦曾闻之乎?

  自此之外,仍有无限事务,无数条款,固非口舌之所能罄,笔墨之所能尽者。是在尔曹触类而旁通之耳。尚其识之,无怠无荒。《余氏家训》

  自古为人信誉彰、遵盟守约世留芳不虞不诈行公正、无骗无欺心术芳言心履行事必果、恩须永记恨须忘一言既出千钧重、自信信人意志强

  《余氏家训》

  为国为民应尽忠、近贤远佞福无穷勤于理事分先后、乐以助人有始终善恶分明秉正气、是非明辨接新风尽心尽力为桑梓、造福儿孙万代隆

篇二: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故需早教勿失机也。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

  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1.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节选)

  大抵①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②,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④”。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注释)①大抵:大概。②牵强暗记:勉强硬记,指没有读熟文章,就一句一句在心里硬记。③云:说。④见:同“现”。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几案(______)

  不可倒一字(______)

  牵强暗记(______)

  [2]根据注释和自己的理解,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短文第1自然段告诉我们,读书要先______,在此基础上进行______,这样才能有所得。

  [4]读书前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读书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请用“______”画出来。

  [6]多读的好处有哪些?请你根据短文归纳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0

  2.阅读理解。

  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

  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跨

  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

  辟)(历

  雳),震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

  [1]把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用“√”标出来。

  [2]用“____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把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虎进攻的招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武松应对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武松在面对老虎的进攻时,连续三“闪”避其锋芒,从这个“闪”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武松不直接正面同老虎进行搏斗的原因是()A.老虎太凶猛了。

  B.武松害怕了。

  C.武松是在避其锋芒,耗尽老虎的力气,挫伤老虎的锐气,再寻找时机打虎。

  [6]从文中可以看出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与理解。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1]请你用一个成语为本文拟个标题,填在文前的横线上。

  [2]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出与本则寓言的寓意相反的一个成(

  )A.画饼充饥

  B.画虎类犬

  C.画龙点睛

  [4]你能说出这个寓言的寓意吗?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短文。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10

  (乙)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之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①,人咸易②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激愤,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③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注释)①寝陋:相貌丑陋

  ②易:轻视

  ③迩:近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调:___________________

  (2)劳:_____________________(3)咸:___________________

  (4)善:___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书有弗记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郑板桥之所以“善诵”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

  [4]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的节奏。

  ①无

  丝

  竹

  之

  乱

  耳

  [5]用甲文语句回答。

  ①“陋室”所以不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甲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愿望和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情趣。

  5.课外阅读。

  小时了了

  孔文举①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②(yì)门者,皆俊才清称③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④有何亲?”对曰:“昔先君⑤仲尼⑥与君先人伯阳⑦有师资⑧之尊,是仆与君奕世⑨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⑩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cùjí)。

  (注释)①孔文举:孔融,字文举,是汉代末年的名士、文学家。②诣:到。③清称:有清高的称誉的人。④仆:谦称。⑤先君:祖先,与下文“先人”同。

  ⑥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⑦伯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⑧师资:师。这里指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礼制的事。⑨奕世:累世;世世代代。

  ⑩奇:认为他特殊、不寻常。

  [1]根据文意,可以知道“小时了了”的意思是(

  )。

  A.小的时候很聪明

  B.小的时候很迷糊

  C.小的时候不怎么样

  [2]孔融真的是李元礼的亲戚吗?请把他的解释改写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大踧踖”是形容非常局促不安的样子。陈韪为什么会“大踧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0

  [4]读了这个故事,你怎样评价十岁的孔融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课外阅读。

  齐宣王使人①吹竽,必②三百人。南郭处士③请④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⑤以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⑦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①使人:叫人。

  ②

  必:总是。③处士:没有官职的普通知识分子。④请:要求。⑤廪食:公家供给粮食。⑥以:跟别人相同。

  ⑦好:喜欢。

  [1]联系注释与上下文解释句子。

  (1)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廪食以数百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南郭先生逃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了这则寓言,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言文阅读。

  墨鱼①自蔽②

  海有虫,拳然③而生者,谓之墨鱼。其腹有墨,游于水,则以墨蔽其身,故捕者往往迹④墨而渔之。噫!彼所自蔽者,乃所以⑤自祸⑥也欤?人有恃⑦智,亦足以鉴。

  注释:①墨鱼:乌贼。②蔽:隐蔽。③拳然:屈曲成一团的样子。④迹:循着踪迹,即跟踪。⑤所以:……的原因。⑥自祸:给自己带来祸患。⑦恃:凭借,依仗。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故捕者往往迹墨而渔之。(_________)(_________)

  (2)亦足以鉴。(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则以墨蔽其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什么说“彼所自蔽者,乃所以自祸也欤”?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

  A.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

  B.只有掌握本领,才能保护自己

  C.遇到危险要保持冷静,不能慌张

  8.阅读理解。

  文彦博树洞取球

  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球忽跃入树穴,群儿谋取之,穴深,不能得。彦博以盆取水,球遂浮出。

  [1]选择加点字正确的解释,画“√”。

  (1)群儿谋取之(

  A.代词,指球

  B.代词,指树洞)

  (2)球遂浮出(A.顺,如意

  B.于是,就)

  4/10

  [2]这件事的起因是_____(用原文回答)。

  [3]其他小朋友没有拿到球的原因是_____。

  [4]文彦博想到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还知道那些古代智慧儿童的故事?请写出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钟氏之子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有汗?”毓对曰:“A。”复问会曰:“卿何以不汗?”对曰:“B。”

  [1]将“战战栗栗,汗不敢出”“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填入文中A、B两处。

  A._______

  B._________[2]解释下列加点词。

  (1)钟毓、钟会少有令誉_________________(2)卿何以不汗________________[3]翻译下列句子。

  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上文,试用自己的话说说主人公的聪明主要体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通过这篇文章,简单分析两个孩子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1]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用现代文表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短文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强国梦的激励下涌现出大量的优秀人物,为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请写出最少四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身为中国少年,你现在能为祖国做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郑人买履。

  5/10

  郑人有欲买履(

  )者,先自度(

  )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曰:“宁(

  )信度,无自信也。”

  (1)给加点的字注音。

  (2)试着解释下列词语。

  度——第一个:_____________

  第二个:_____________操——_____________遂——_____________(3)你觉得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解释加点词。

  示:____________

  曰:____________[2]孔君平为什么说“此是君家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杨氏之子用一句“____________”回应了孔君平的逗弄。其巧妙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见杨氏之子是一个___________的孩子。

  13.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

  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③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④大姓⑤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⑥而不求偿⑦。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⑧以书,遂⑨成大学。

  (注释)①匡衡:西汉经学家。②不逮:指烛光照不到。③穿壁:在墙上打洞。④邑人:同县的人。⑤大姓:富户,大户人家。⑥佣作:被雇佣劳作。⑦偿:报酬。⑧资给:资助。⑨遂:终于。⑩大学:有学识的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邻居有烛而不逮

  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主人怪而问衡

  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句子: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6/10

  ①第一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二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古文阅读。

  人生小幼①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②,长成已③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④,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⑤,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注释)①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篇》,题目为编者自拟。

  ②专利:专注集中。

  ③已:同“以”。表示时间、方位等界限。

  ④《灵光殿赋》:即东汉辞赋家王延寿创作的一篇赋。

  ⑤坎壈:困顿,不得志。

  [1]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合适的解释。

  (1)固须早教,勿失机也(____)

  A.坚固的

  B.一定

  C.坚决地

  D.同“故”,因此

  (2)十年一理,犹不遗忘(____)

  A.温习,复习

  B.道理,义理

  C.治理,管理

  D.理睬,理会

  [2]说说下列解释对应文中的哪个句子。

  但是,人难免会有困顿的时候,即使在青少年时失去了求学的机会,也应该在晚年时抓紧时间学习,不可以自暴自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七岁时学习和二十岁以后学习,会有什么不同?请用原文作答。作者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是为了说明什么?

  (1)七岁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二十岁以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对作者观点概括最准确、最全面的一项是(

  )A.要在年轻时抓紧一切时间学习。

  B.少年时是学习的最佳时机。

  C.如果年少时学习被耽误了,到年老时也无法补救了。

  D.学习的正确态度是:年少勿失良机,年老不可放弃。

  15.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夫

  不

  可

  陷

  之

  盾

  与

  无

  不

  陷

  之

  矛,不

  可

  同

  世

  而

  立。

  7/10

  [2]课文采用了“事+理”的方式来讲述故事,请分别用“

  ”和“﹏﹏”在文中画出来。

  [3]根据故事内容,在横线上填写人物语言,人物动作,并完成练习。

  楚人:“吾盾之坚,___________”(人物动作:__________)。

  “吾矛之利,______”(人物动作:他高高举起自己的矛,不时用矛盾在盾前比画着。)

  路人:“_________________”

  其人弗能应也。

  “弗能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4]下列事例属于自相矛盾的是()

  A.我已经洗好衣服了,可妈妈总是不放心,要再洗一遍。

  B.嚷着要减肥的姐姐总是控制不住食量,还说:“不吃饱哪有力气减肥呢?”

  C.每天出门前,奶奶总是千叮咛万嘱咐,让我路上小心。

  D.爸爸总是夸哥哥的字写得好,责备我的字写得不好。

  1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画荻教子

  欧阳公①四岁而孤②,家贫无资③。太夫人④以荻⑤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⑥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⑦。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孤〕幼年丧父。③〔资〕财物钱财。④〔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⑤〔荻〕芦苇杆。⑥〔闾里)街坊,乡里,民间。⑦〔惟读书是务〕只致力于读书。

  [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以荻画地(以用……办法。)

  B.教以书字(书:写。)

  C.及其稍长(长:长,与“短”相对。)

  D.或因而抄录(或:有时。)

  [2]翻译文中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欧阳修“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默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并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前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诗作者是_______朝的著名爱国诗人__________,他的字_________号_________。我们曾学过他的诗《示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诗和《示儿》中的“王师”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本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行诗展示了一

  8/10

  幅滚滚黄河入海,气势磅礴;两岸高山巍峨,直耸入云,雄伟壮丽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热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行诗写出了南宋的老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中,表达了诗人对中原人民深受压迫的无限关怀、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的爱国情怀以及对当时朝廷的愤愤不满。

  (6)老百姓所期盼的“王师”干什么去了呢?

  林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了我们回答:山外青山楼外楼,________________。暖风熏得游人醉,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欧阳苦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dí)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ǘ)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北宋时期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②孤:幼年丧父。③荻:芦苇秆。④闾里:乡里。⑤士人:读书人。

  凿壁偷光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注释)①衡:西汉经学家。②不逮:指烛光照不到。③穿壁:在墙上打洞。④邑人:同县的人。⑤大姓:富户,大户人家。⑥佣作:被雇佣劳作。⑦偿:酬报。⑧资给:资助。⑨遂:终于。⑩大学:有学识的人。

  [1]比较阅读两则故事,填写下表。

  人物

  内容

  家境

  欧阳修

  ________匡衡

  勤学而无烛

  邻居有烛而不逮

  ________________读书遇到的困难

  ________解决无书可读的________方法

  成就

  ________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B.国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

  C.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打“×”。

  (1)欧阳修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_____)

  (2)《凿壁偷光》中主人借书给匡衡是因为匡衡无偿当他的雇工,他很感动。

  9/10

  (_____)

  (3)两则故事都告诉我们条件再艰苦也不能成为读书的障碍,只要肯下功夫,必有所成。(_____)

  (4)“以获画地”与“以书映光”中的“以”都是“用,把”的意思。(_____)

  [4]你还知道哪些古代人物苦学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0

篇三: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故需早教勿失机也。

  五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真题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

  1.阅读理解。

  疑神疑鬼

  夏首之南有人焉①,日涓蜀梁②。其为人也,愚而善畏③。明月而霄行④,俯见其影,以为伏鬼也⑤,仰视其发⑥,以为立魅⑦也。背而走⑧,比至其家⑨,失气而死。

  注释:

  ①夏首:古时地名。在今湖北省夏水;焉,语气助词,无实在的意思。夏首的南边有一个人。

  ②涓蜀梁:人名。

  ③善畏:容易害怕,胆子小。

  ④在一个明月高挂的夜晚出门去。

  ⑤伏鬼:趴在地上的鬼。

  ⑥仰头看到自己的头发。

  ⑦立魅:站着的鬼怪。

  ⑧背:转身。背转身就跑。

  ⑨比:等到。等到跑回家里。

  1.写出文中的一对意思相反的字:_________——_________。

  2.读文填空。

  文中这个人名叫_________,他是一个既_________又_________的人。在月光下他疑神疑鬼,把自己的_________当作_________,把自己的_________当作_________,结果,_________。

  3.在横线上摘录此人疑神疑鬼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并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前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诗作者是_______朝的著名爱国诗人__________,他的字_________号_________。我们曾学过他的诗《示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诗和《示儿》中的“王师”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5)在本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行诗展示了一幅滚滚黄河入海,气势磅礴;两岸高山巍峨,直耸入云,雄伟壮丽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热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行诗写出了南宋的老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中,表达了诗人对中原人民深受压迫的无限关怀、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的爱国情怀以及对当时朝廷的愤愤不满。

  (6)老百姓所期盼的“王师”干什么去了呢?

  林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了我们回答:山外青山楼外楼,________________。暖风熏得游人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短文。

  不能与不为

  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挟太山以超北海

  超:越过,跳过。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老:尊敬,敬重。

  C.为不用明焉

  明:明亮。

  D.天下可运于掌

  运:转动。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B.为长者折枝/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C.而功不至于百姓者/舍瑟而作

  D.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非挟太山以超北海

  [3]下列对文段的理解或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孟子用“挟太山以超北海”和“为长者折枝”,剖析了不能”和“不为”的区别。

  B.孟子认为,对齐王而言,通过“推行王道”而实现天下大治是一件可以做到的事情。

  C.孟子借类比表明,要像古贤人一样善于“推恩”,并把它作为治理天下的重要方法。

  D.孟子借此揭露了齐国政治的黑暗,也希望能够引起齐王警觉。

  4.课外阅读。

  东施效颦①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②,其里之丑人见而美③之,归④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⑤妻子⑥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注释:①颦:皱眉头。②里:邻里。③美:认为……美。④归:回去。⑤挈:带着。⑥妻子:妻子和儿女。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2/7

  (1)东施效颦(___________)

  (2)挈妻子而去之走(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____”在文中画出描写人们看到丑人“亦捧心而颦其里”的表现的句子。这种表现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东施效颦最大的问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5]这个故事给人们的启示是(

  )。

  A.每个人都要有追求美的勇气

  B.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必在意别人的看法

  C.要懂得扬长避短,不能盲目模仿别人

  5.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

  。孔君平

  其父,父不在,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

  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

  [1]按原文填空,并解释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杨氏子的回答巧妙在哪里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合阅读体会你认为杨氏之子是个怎么样的一个小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后,会有怎样的反应?请从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加以描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通过品读上文,我们感受到语言的精妙。试着读读下面的话,你能否像杨氏之子一样用精妙的语言回答。

  阿凡提骑着驴来找本城的法官。法官望见了,就大声招呼道:“欢迎你们两位一同光临!”阿凡提不慌不忙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文中加点的“其”指的是________。“夫子”指的是________。

  [2]孔君平由“______”而联想到小儿姓“____”,就和小儿开了一个玩笑,说明孔君平非常幽默。

  [3]短文主要通过对人物的________描写来表现杨氏之子“甚聪惠”的特点。

  [4]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A.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

  3/7

  B.杨氏之子以否认的语气表示出杨梅是自己家的果子。

  C.指出了孔君平的“孔”是孔雀的“孔”。

  D.既否定了孔君平的话,并不尊重。

  [5]你认为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提示:结合杨氏之子说的话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浙江潮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进,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在全文中起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标出文中具体描写浙江潮的句子,这是按由

  到

  的顺序,从

  、、、四个方面来写的。

  8.课内阅读。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甚:______________未:______________夫子:______________

  [2]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杨氏之子反应很敏捷,是从“________”看出来的,他有礼貌,是从“________”看出来的。

  [3]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语言,如草坪上“别踩我,我怕疼”;汽车后“别让我们因相撞而相识”。你还发现了哪些有趣的提示语?请选择一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

  ),薰以桂椒,(

  )以珠玉,饰以玫瑰,(

  )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1.这则寓言的题目是“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薰以桂椒

  薰:____________________饰以玫瑰

  玫瑰:____________________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椟:____________________4.这则寓言故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古文阅读。

  4/7

  人生小幼①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②,长成已③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④,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⑤,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注释)①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篇》,题目为编者自拟。

  ②专利:专注集中。

  ③已:同“以”。表示时间、方位等界限。

  ④《灵光殿赋》:即东汉辞赋家王延寿创作的一篇赋。

  ⑤坎壈:困顿,不得志。

  [1]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合适的解释。

  (1)固须早教,勿失机也(____)

  A.坚固的

  B.一定

  C.坚决地

  D.同“故”,因此

  (2)十年一理,犹不遗忘(____)

  A.温习,复习

  B.道理,义理

  C.治理,管理

  D.理睬,理会

  [2]说说下列解释对应文中的哪个句子。

  但是,人难免会有困顿的时候,即使在青少年时失去了求学的机会,也应该在晚年时抓紧时间学习,不可以自暴自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七岁时学习和二十岁以后学习,会有什么不同?请用原文作答。作者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是为了说明什么?

  (1)七岁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二十岁以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对作者观点概括最准确、最全面的一项是(

  )A.要在年轻时抓紧一切时间学习。

  B.少年时是学习的最佳时机。

  C.如果年少时学习被耽误了,到年老时也无法补救了。

  D.学习的正确态度是:年少勿失良机,年老不可放弃。

  11.课外阅读。

  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①,其上多柘木②。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③,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④,是炎帝之少女⑤,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注释:①发鸠(jiū)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旧说在山西境内。②柘(zhè)木:柘树。③文首:头上有花纹。④其鸣自詨:它的叫声像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⑤少女:小女儿。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白喙:__________________(2)以堙于东海:_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句子。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7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女娃怎样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读了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文言文阅读。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1]把文言文补充完整。

  [2]解释加点的词。

  (1)誉之曰(_____)

  (2)于物无不陷也(_____)

  (3)吾矛之利(_____)

  (4)弗能应也(_____)

  [3]“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会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A.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想好之后再夸大其词。

  B.说话、做事都要考虑周到,不要相互抵触,产生矛盾。

  C.做生意不能同时卖两种东西。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钟氏之子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①。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②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③见。毓面有汗,帝曰:“卿④面何以有汗?”毓对曰:“A。”复问会曰:“卿何以不汗?”对曰:“B。”

  (注释)①令誉:好的名声。②钟繇:三国时魏国相国。钟毓:魏国车骑将军。钟会:魏国大将军,后平蜀。③敕:皇帝召见。④卿:古时帝王对臣子的称呼。

  [1]将“战战栗栗,汗不敢出”“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填入文中A、B两处。

  A._______

  B._________[2]解释下列加点词。

  (1)钟毓、钟会少有令誉_________________(2)卿何以不汗________________[3]翻译下列句子。

  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上文,试用自己的话说说主人公的聪明主要体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通过这篇文章,简单分析两个孩子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7

  14.课内阅读。

  梁国________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________,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________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将课文补充完整。

  [2]从“为设果,果有杨梅”中可以看出()

  A.杨氏之子非常喜欢吃杨梅

  B.杨氏之子是一个非常懂礼貌的孩子

  [3]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杨氏之子能一下子让孔君平无言以对,展现了自己的霸道。

  B.以“孔雀”为名来反问孔君平,这样可以贬低孔君平的身份。

  C.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杨氏之子也在姓上做文章,采用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4]本文主要通过人物的________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5]你认为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7

篇四: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故需早教勿失机也。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②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云:

  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1.按要求回答:

  ①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

  ②根据文中加点字字意组成语

  老而弥笃

  2.用

  /给下列文字划出停顿。

  (划三处)

  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3.本段选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用原文回答),请结合你的体会简要谈谈。

  4.文中说魏武(曹操)

  老而弥笃,魏武的诗中就有表现他这种情志的句子,请写出两句。

  参考答案:

  1.①使(让)

  听到

  ②欲盖弥彰

  仰之弥高

  评分意见:每问1分,没解释出

  闻

  的使动用法不得分;成语中

  弥

  字的意思必须与所给的意思相同,否则不得分,成语中如有错别字不得分。

  2.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评分意见:

  划错一处扣1分,2分扣完为止。提示:根据意义来划分停顿。

  3.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

  (末句

  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也可)体会结合文中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评分意见:每问1分,第一问没用原文回答不得分,第二问要结合自己的体会来答。

  4、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或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等。

  评分意见:如有错别字不得分。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②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云:

  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1.按要求回答:

  ①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

  ②根据文中加点字字意组成语

  老而弥笃

  2.用

  /给下列文字划出停顿。

  (划三处)

  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3.本段选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用原文回答),请结合你的体会简要谈谈。

  4.文中说魏武(曹操)

  老而弥笃,魏武的诗中就有表现他这种情志的句子,请写出两句。

  参考答案:

  1.①使(让)

  听到

  ②欲盖弥彰

  仰之弥高

  评分意见:每问1分,没解释出

  闻

  的使动用法不得分;成语中

  弥

  字的意思必须与所给的意思相同,否则不得分,成语中如有错别字不得分。

  2.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评分意见:

  划错一处扣1分,2分扣完为止。提示:根据意义来划分停顿。

  3.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

  (末句

  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也可)体会结合文中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评分意见:每问1分,第一问没用原文回答不得分,第二问要结合自己的体会来答。

  4、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或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等。

  评分意见:如有错别字不得分。

推荐访问: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故需早教勿失机也。 思虑 幼小 长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