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技术与教学融合分析14篇

时间:2022-11-23 16:3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实验技术与教学融合分析14篇实验技术与教学融合分析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初探  作者:黄兆香  来源:《世界家苑》20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验技术与教学融合分析14篇,供大家参考。

实验技术与教学融合分析14篇

篇一:实验技术与教学融合分析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初探

  作者:黄兆香

  来源:《世界家苑》2019年第09期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初中物理课程中进行对学生的教育改革,而已需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教师需要合理分析物理课程的教学要求,加强与信息技术的融入教育,促进物理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促进物理课程的教学发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更是需要注重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将信息技术工具融入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拓展学生的物理思维,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实际效果。本文首先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重要作用进行简单的分析,然后重点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具体策略进行深入的探讨,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信息技术;融合;具体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教育领域也取得极大的进步,各种信息技术更是灵活运用在学校教育中,促进了学校教育的高速发展。在物理课程中教师更是需要重视对信息技术的利用,改变传统教学中单纯讲解的方式,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对学生的实验指导,将学生过去教学中不能通过实验指导的内容进行转化,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有效的展现,这样可以更好地打破实验教学的局限,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实际效果,促进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

  1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重要作用

  1.1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初中物理课程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实验,大部分都是需要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具体的操作,不过也有不少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课下的实验,但是由于学生不了解具体的实验步骤,不能有效的掌握实验的操作手法,影响学生的课下实验活动,而信息技术就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对实验的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实验的具体内容,制作相关的实验视频,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验步骤进行逐一划分,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索,这样让学生可以在视频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物理实验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1.2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学习难点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有着不少的内容都比较抽象和复杂,在实验指导中学生不能有效的进行理解,尤其是一些抽象性和宏观性的实验,学生根据不能在实验室中进行具体的操作,这种情况就影响了学生对实验知识的学习,给学生的物理学习造成不良影响。而信息技术就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搜集相关的实验信息,或者视频资料,并根据学生的情况制作成为教学视频,这样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进行实验观测,掌握相关的实验技巧和现象,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能力,促进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

篇二:实验技术与教学融合分析篇三:实验技术与教学融合分析

  初中物理实验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教学探究

  作者:赵志希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26期

  赵志希

  (甘肃省镇原县孟坝初级中学

  甘肃

  镇原744506)

  【摘要】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支撑物理学习的“生命线”。只有重视实验教学,才能抓住物理教学的“大动脉”,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效率。但由于物理实验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使得很多实验操作起来具有一定的困难,使得物理教学陷入僵局中。此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实验教学,通过视频动画的直观演示,进一步促进学生物理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本文就如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浅谈一点自己的理解。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6-0127-02

  信息技术是科学技术与新课改结合的产物,将其运用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因此,教学时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巧用、活用、善用信息技术,让实验教学富有时代气息,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让学生获得对实验过程清晰完整的认知,加深理解,取得实验教学的进一步提高。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现阶段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以下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会影响实验教学效果。

  1.学习缺乏实验兴趣

  由于物理概念、公式、定律高度抽象概括,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实验是将抽象知识直观化、形象化的有效途径,但传统的实验教学以教师演示、学生观看为主,甚至有些实验受条件的限制,教师用纯粹的理论说教代替,让学生死记硬背实验原理、步骤和方法,这种模式下,学生感受不到实验的乐趣,从而失去实验学习的兴趣,制约实验教学的进程。

  2.实验教学模式不合理

  很多教师在实验教学时,照本宣科,忽略对实验思想和方法的讲解,只注重灌输。我们知道,实验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目,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尝试,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理解实验原理,发现物理规律,加强实验认知。显然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合时宜,不仅达不到理想的实验效果,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实验教学大打折扣。

  3.实验教学条件落后

  这一点在农村学校尤为凸显,农村学校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在实验室的建立和实验器材的购买上缺乏资金支持,有些特殊实验器材和设备更是短缺,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未能为学生的实验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针对上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用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融合的策略,从而更好地弥补实验教学中的不足,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实验对于学生的物理学习至关重要,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参与形象具体的操作性实验来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定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教学效果。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实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没有注意。实验装备有待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较为薄弱。教学方式机械、单一、古板,仍以教师演示、学生模仿为主。部分实验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很难演示出来。学生只能靠想象完善实验过程。信息技术用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些短板,通过文字、图像、视频、声音将实验过程呈现出来,从而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他们实验操作的热情。此外,对于一些难度系数大、不易操作的实验,信息技术可以代替教师完成,从而推动实验教学的有效进展,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三、信息技术与实验融合的有效策略

  1.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兴趣

  传统的实验教学教师习惯按照实验目的、实验原理设计实验内容,让学生按照教材大纲的要求照本宣科的逐一学习,学生在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中听得昏昏欲睡,学习兴趣不浓。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可以在每次实验前,用多媒体为学生演示一些趣味小实验,不仅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顺利地导入实验教学,让学生带着好奇、兴奋进入实验探究中,提高实验效果。

  例如,教学部编版八年级物理《声现象》这一单元时,教师就可以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出示“跳动的小人”这一趣味小实验,画面上在硬纸片做成的小喇叭舞台上,放着一个小人,随着音乐的响起,小人在舞台上翩翩起舞。这一趣味化的小实验激起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他们急于了解这一实验原理,此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关于声现象的实验探究。

  这些趣味小实验不仅可以开启一场精彩的物理学习之旅,还可以让学生享受到实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实验学习的信心。并且趣味小实验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学生可以在兴趣的驱动下,展开对这些实验内容的探究,引发学生的强烈关注。因此,教师要在充分认识小实验重要性的基础上,结合信息技术,将学生带入一个神奇、魔幻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实验兴趣,为开展实验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2.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物理实验中有一些变数较大、不易操作的实验,学生由于知识经验的限制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欠缺,对这些实验的把控还不是很准确,很容易导致实验的失败,学生看不到正确的实验现象,从而很难发现实验规律,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若教师能够将信息技术引入实验中,就能将学生从这一实验困境中解放出来,突破教学重难点,优化实验教学。

  例如,教学部编版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一课时,教材中的实验材料是海波,通过观察海波熔化的变化,探究出“固体融化时的温度变化”,但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发现实验的成功率不高,很容易失败,主要因为干扰的因素较多,对实验操作的要求较高。很多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常常用别的材料代替(硫代硫酸钠),要么进行实验改进,甚至有的干脆不做了,直接用教师的说教代替实验过程。不利于学生对晶体熔化过程的理解,影响他们对固体温度变化规律的理解,使得教学重难点没有得到有效的突破。此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教师可以亲自操作这一实验过程,利用摄像机录成视频,做成视频课件。上课时演示给学生,这样既能让学生从直观上看到海波在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温度的变化情况,突破教学重难点,又能弥补学生不易操作的短板。根据视频中演示的实验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画图像得出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使教学目标得以高效落实。

  物理是一门内容丰富、涉及范围较广的学科,有些实验原料易燃易爆,学生动手操作会有一定的困难,此时信息技术就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将这些不易操作的过程清晰明了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一方面帮助学生获得对实验的直观理解,突破教学重难点,另一方面优化实验教学效果,拓展教学空间。学生由于认知水平、思维水平有限再加上物理学习的抽象性、复杂性,造成学生的理解困惑,成为学习难点。信息技术可以凭借直观形象的优势,为学生动态地还原实验过程,帮助他们掌握物理实验的规律,推动课堂教学的顺利进程。

  3.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是学生探索物理规律的重要方式,但这一过程需要教师先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让学生通过这些表象的感知,猜测实验原理,进而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这是物理实验的基本思路,而信息技术就成为呈现感性材料的重要工具,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方向。

  例如,探究部编版八年级实验《凸透镜的成像原理》一课时,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得出凸透镜不同情况下的成像规律。学生对这一实验内容从未接触过,脑海中关于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寥寥无几,因此,在实验过程中他们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从哪几方面探究。学生的实验探究陷入迷茫中。此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待学生对物距、像距等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教师用多媒体为学生出示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在直观画面的刺激下,学生发现照相机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而放大镜是放大、正立的虚像。“同样是凸透镜成像,为什么成像的特点不同?”这一问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经过观察多媒体画面,他们猜测可能是物距、像距的不同,才造成成像的差异。为此,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就可以根据物距,像距的不同大小关系探究凸透镜成像原理,验证猜想。

  4.运用信息技术处理实验数据

  处理数据是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对数据的整理、分析、归纳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评判和对物理规律的掌控,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常常引导学生列出表格和画出图像对实验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由于实验数据琐碎,学生处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若能借助信息技术的高科技优势,就能优化这一教学过程,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实验数据做出快速、精准的处理,节约实验时间,帮助学生充分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如在《探究凸头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教学中,在对实验现象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利用MicrosoftOfficeExcel对数据展开分析处理,屏幕上用坐标图的方法对数据进行优化,横轴表示成像的性质,分别是缩小实像、等大实像、放大实像、放大虚像。纵轴表示物距。平面图上用不同颜色的折线表示每小组的数据变化规律。学生在这一直观表格的提示下,很容易得出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从而让实验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大效益,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初中物理中还有很多类似的实验,教师若能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手段,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实验教学,对实验数据展开有效的归纳整理,会让实验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实现实验教学的现代化、多元化。

  5.运用信息技术增强实验效果

  初中物理实验中有一部分实验可见度非常小,教师在操作中很难让全班每个学生都看清楚,影响实验效果。比如“光的折射”实验,教材是将手电筒发出的光照射到水面上来演示的,但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会发现,学生无法清晰地观察到光的折射。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这一教学过程,教师将这一实现过程用投影仪投放在大屏幕上,这样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楚光的折射现象,对于正确理解光的折射特点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大大提升了实验效果。由此可见,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实验的可视度,对实验教学起到良好的支持和促进作用,大大提升了实验效果。

  总之,将信息技术运用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可以弥补传统实验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让实验教学取得进一步的提高。信息技术不仅作为教师教的工具,而且应该是学生通向自主学习的桥梁,是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这就需要教师吃透教材,能够找出实验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点,用信息技术照亮实验课堂,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从而提高运用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喜彬.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整合[A].新教育时代(2015年10月

  总第3辑)[C].2015

  [2]黄辉.浅谈初中物理电化教学使用误区及解决方法[A].第五届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论坛获奖论文集(上)[C].2014

  [3]李迎霞,代晓会.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研究——以“汽化和液化”为例[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0(02)

  [4]程建军.运用数字化实验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物理.2017(20)

  [5]周卫红.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7(02)

篇四:实验技术与教学融合分析

  怎样把实验教学与媒体技术融合到一起

  怎样把实验教学与媒体技术融合到一起

  目前,在我国,媒体技术已被引入到了中学课堂,引入到了中学物理教学之中,并且正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效用。但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却似乎还是一个“雷区”,还没有人敢越雷池半步。在此,笔者斗胆来谈谈实验教学与媒体技术的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1、教学仪器问题

  我国中学物理教学仪器的生产,并非由技术力量雄厚的专门厂所承担,大多是由教育部门组建的公司或校办工厂生产。尽管这些公司或工厂为解决教育部门的待业问题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但由于生产人员素质较差,技术力量薄弱,而销售渠道却是稳定、畅通的,基本上不存在市场竞争的问题,因而,生产出来的东西往往是“粗制滥造”、“物廉价美”。对于具体的学校用户来说,这些教学仪器又往往是“不要白不要”。结果是学校里的物理教学仪器非常“丰富”,全部实验都可以开出,可是真正能起到有效地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作用的实验却是非常之少,因此,物理教师一般都宁愿在黑板上讲实验,宁愿直接告诉学生实验步骤和产生实验误差的原因,以减少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只是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让学生到实验室去见识见识、开开眼界,看看实验中究竟要用到哪些器材,这些器材的实物形状到底是什

  两方面来简单地举例说明。

  学生分组实验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实验器材的损毁使实验短时间内难于继续;问题之二是学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五花八门,学生发问此起彼伏,往往是老师疲于奔命,而有些学生却又得不到指导。如果能将实验器材以及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作成多媒体插件,并将触摸屏技术应用上来,让学生象搭积木那样灵活、方便地拆(分解)、装(组合),那么,就不仅不存在实验器材的损毁问题(因为计算机程序可以千百篇地重复运行而不会有丝毫磨损,除非是计算机硬件出故障,或者存在软件病毒。即使软件出了问题,也可以将原程序再拷贝或修改),而且可以让计算机随时自动地解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以真正实现分类指导教学,还可以通过学生实际的触摸操作来培养其模拟操作能力。

  例如,在最难成功的“用注射器验证玻—马定律”的学生分组实验中,就可以借助媒体技术模拟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气体,模拟垂直放置的气缸、活塞,模拟加、减活塞上的重物后气体体积所发生的变化,以及对应的气体分子数密度的变化,并且使得整个实验过程都能由实验操作者灵活自如地控制。这样,尽管实验过程并不真实,但宏观与微观的同步模拟,读数与计算的精确可靠,以及误差分析、实验结论的准确,都有可能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实验成功的喜悦,体会到玻—马定律的实质。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有些演示实验,本身就是为了配合物理教学,或者说明物理原理而创设出来的一种虚假的物理情境,例如,柴油机、汽油机模型就是一种能够说明问题的虚假的机器;波动演示器更是与横波、纵波原理相去甚远的演示模型;而演示电动势等于内外电压之和的演示电池,实际上也是在两只内阻很小的电池之间人为地连入一个较大的电阻而成为所谓高内阻电池的,在实际教学中还要进行一段颇费周折的说明或解释;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既然我们允许用虚假的模具或者人为的道具来阐释抽象的物理原理,那么我们也不应该反对在演示实验中引入多媒体技术。用多媒体技术来动态地模拟物理现象、表述物理过程、反映物理情境,肯定会比静态的模具来得自然,更容易也更能够说明问题。

  2、多媒体物理学具

  如果认为什么实验都通过多媒体来进行还有些牵强,还有些难于表现其真实情境,在现阶段还不便于在课堂上推广的话,那么,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制作成多媒体插件,成为辅助学生学习物理的多媒体物理学具,就应该成为今后发展的方向了。

  高中物理的演示实验量和分组实验量都很大,但每一个实验都难于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如果是教师演示实验不理想,那么,教师就会以“存在实验误差”来开脱;如果是学

  生分组实验不成功,那么,教师也会以“需要改进仪器”来解释。久而久之,就会在学生的潜意识中形成“反正有误差”的惰性。

  如果我们能找到一种操作灵活、方便实用的学具,来弥补物理实验器材的不足,使学生能够通过学具来模拟物理情境、辅助思维过程,那么,我相信学生的物理学习情况和“物理难学”的局面必将会大为改观。

  在现阶段,我们完全有可能利用触摸屏技术,制作出多媒体实验插件,将学校或者学生家中的电脑变为学生的物理学具。

  比如,电路实验,我们可以制作出有不同量程、各自分离的模拟伏特表、安培表、欧姆表等,也可以制作出有不同阻值的模拟电阻、模拟导线、模拟电键等,还可以创设出具体的实验操作情境。当使用者根据一定的实验原理或方法来进行模拟实验时,可以灵活自如地选择或调用具体的元、器件,可以通过手指触摸来连接接线柱之间的导线,实现电键的通、断,改变滑动变阻器或可调电阻的阻值,可以通过改变电路中的阻值和电动势来动态地显示电表的指针;当学生出现违规操作时,又可以通过声音、闪烁、动画等发出警告或提示。

  随着硬件和软件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今后的多媒体物理学具,完全有可能象我们今天所用的电子词典这样小

  巧,这样便于携带,这样方便实用。只是这中间还有一个过程,还需要我们这一代去付出辛勤的努力才有可能实现。

  新事物在发展阶段,总会遇到阻力,尤其是会遭到保守者和老资格者的反对。但是,时代总是在发展,在前进,面对不断涌现的新事物,如果我们不去做,总会有人去做,结果是我们游离于这些新事物之外,最终可能被时代所淘汰。

篇五:实验技术与教学融合分析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融合

  中学生物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许多生物现象必须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才能得到直观的理解。如果能恰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仅能帮助学生充分理解理论知识,还能掌握观察和研究生命现象的实验手段,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兴趣和高尚情操。

  一、研究信息技术与生物实验融合的意义

  1.信息技术与生物实验教学融合,是新课程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探索实验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信息技术与生物实验教学融合,可以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

  许多生物实验比较抽象和复杂,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不能通过传统实验来理解和观察,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充分展示实验过程,使一些无法观察又难以理解的生命现象、生理过程等变得既生动形象又直观易懂。多媒体课件内含丰富的信息,不仅能改变学生枯燥的学习方式,还能充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能力。

  3.信息技术与生物实验教学融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3D打印、4G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迅速融入实验教学情境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有利于突破实验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

  4.信息技术与生物实验教学融合,是现代化实验教学的需要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实验空间,减少实验时间。很多生物实验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随着课程进度的发展,学生对该实验的兴趣和认知也会逐渐淡化,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调整实验时间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信息技术与生物实验教学有效融合的方法

  1.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实验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生物实验主要以观察实验现象为主,教师可应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实验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生物实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验教学中,如果恰当地利用多媒体、电子白板、触控一体机等电教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和启示,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中内含的动画效果、图片解说词、适合的背景声音创设出一个独特的、恰如其分的情境课堂,学生置身其中,思维也会异常活跃。

  2.利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良好的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功。利用多媒体在引导学生观察、培养其良好的观察能力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鲜艳明亮的图像刺激学生感官,引导学生按照由局部到整体或由整体到局部、由局部到细节的顺序进行观察,让学生掌握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由于多媒体可以在很短时间里显示一个对象的不同方面,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在互动式探讨过程中加以完善和提高。

  3.设计PPT课件、Flash课件或搜集相关视频,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生物教学中,欲使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乐此不疲、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乐以忘忧,教师应广开渠道,想方设法把繁杂深奥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变抽象为具体,突出教材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使学生便于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认识生物多样性”一章中,我从网络中搜集到一些关于沙尘暴的视频,通过视频使学生认识到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卷入空中,使空气变得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其中沙暴系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他细粒物质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课件或视频,充分调动学生认知的积极性,相对枯燥的讲授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有效融合是现代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只有将信息技术合理地应用到生物实验教学中,同时掌握现代化媒体应用理论,才能真正实现多媒体技术与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融合,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验水平,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编辑

  赵飞飞

篇六:实验技术与教学融合分析

  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科学

  实验教学的

  深度融合

  【摘要】多媒体集声音、画面、文字于一体,能够直观和精彩呈现于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认知。运用信息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深度融合,能模拟实验操作,打破学生认知中的时空界限,提高实验的可操作性和直观性,加强课堂互动和实时掌控实验进度,确保实验能顺利进行,取得实效。

  【关键词】多媒体;101教育PPT;信息技术;融合

  实验作为学习小学科学的基本方法,在科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平时小学科学课中,主要以教师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为实验的主要形式。在实际操作中,限于一些实际情况,比如实验器材的缺乏,季节对实验对象的影响,实验操作难度较大或者容易发生危险等,我们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实验,从而提高实验的可操作性和直观性,并确保实验能顺利进行,取得实效。

  一、多媒体展现科学实验中细微和抽象

  运用多媒体我们可以进行动态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的整个过程,使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容易记忆、理解和掌握,增强实验的实效性,加深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实验时,如果实际操作,可能要花上很长的时间去准备,然后又要花较长的时间进行实验。而如果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完全省去准备实验的时间,而且在课件里能够比较直观快速地展现出光合作用的原理及影响光合作用速度的因素,使学生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牢固地掌握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提高实验的效率

  有些科学实验,会因为化学反应速度很慢或其他原因,导致实验失败或现象不明显,从而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并造成学生对科学知识的信任度降低,致使想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的教学目标未能达成。例如:关于金属铁的锈蚀实验,由于该实验的化学反应很慢,在课堂时间内学生根本不能观察到应有的实验现象。为此,我利用了一个多媒体课件,课堂上让学生在多媒体上进行模拟实验,学生通过计算机,能很清晰地观察到金属铁发生锈蚀时所产生的一些现象,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三、化难为易更精彩

  在小学科学实验课程中,经常有一些知识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学生很难掌握这部分知识。适当地利用信息技术来制作教学课件,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与信息的归纳能力。例如在讲解“四季成因”这个知识点时,教师仅仅通过地球仪的演示,无法让学生理解地球的公转与自转的规律。此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动画进行演示。在演示地球公转时,可以先运用动画展示地球与太阳,然后通过太阳照射的高度不同来讲解造成四季变化的原因。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例如为什么赤道附近没有四季变化的现象?为什么南极与北极没有四季变化?学生可以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最后教师要进行课件演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

  四、多媒体辅助强化实验效果

  在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以及教室位置的差异,以致部分学生在教师实物演示时无法看清一些操作细节,从而学生—些实验装置和操作技能感到困惑。对此可使用信息技术,把老师的操作过程用实物展台或录像呈现给学生,这样,教室各个位置的学生都能看清楚操作过程和要领。例如:在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细胞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把目镜所看到的细胞结构呈现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对细胞的结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再有的放矢地观察。这样就不会出现有的学生虽然亲眼观察过,但却不知道究竟所观察到的什么内容才是细胞的结构之类的困惑。

  五、运用101教育PPT实现实时时交互共享实验数据

  实验操作中,分组完成的实验结果进行展示的过程很重要,通过学习101教育PPT多媒体展示软件,它有强大的实时互动功能,可能通过手机端的图片、视频及时展现到投影仪上,实现了实时展示,为学生在实验中对自己小组的实验与全班其它小组的实验有了比较,让分组实验有了有机的统一和及时的反馈。

  六、运用101教育PPT中的3D技术等身临其境

  科学课的教学活动,应该通过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口,亲自参与做实验的活动,使他们更加热爱大自然,喜欢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分析、探索、研究。这些生动的素材在101教育PPT中,可以直接采用。例如:在教学《宇宙》单元时,如果让学生观察星空会有很多困难,因天气原因城市的夜空看不到星星,需要天文望远镜等。而运用信息技术特别是3D投影技术,可以把美轮美奂的星空及各种星座投射出来,学生可以带着3D眼镜观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观察星座。事实证明,如果教师结合观察实验,使用好的多媒体教育软件,对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分解演示,突出重点、难点,通过放大、放慢或定格、重演,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就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操作,使他们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也因此得到提高。当然,信息技术只能是实验教学的一种有益的补充,因为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必不可少的途径,这是信息技术所不能越俎代庖的。

  参考文献:

  [1]吴继东.玩出来的科学[M].北京:中国石油大学

  出版社,2016.

  [2].教学仪器与实验[J].2015,(2).

  [3].101教育PPT平台技术

篇七:实验技术与教学融合分析

  初中物理课与实验教学的融合方式探寻

  摘

  要:实验教学是物理学科教学的“重头戏”,是学生接触物理理论知识、探究物理原理、增强情感体验的最佳途径。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物理课与实验教学的融合方式,包括初中物理课上实验教学现状;课堂上丰富物理实验形式,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验相结合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与实验同步开设的重要性,为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提供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实验教学;理论知识;融合方式

  实验教学在物理学科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可以形象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物理现象的整个过程,揭示物理中自然规律,也可以对课堂教学起到一种引导作用。是提高初中学生物理实践操作能力,锻炼初中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关键,也是巩固初中学生的物理理论知识和强化初中物理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教学手段。初中物理课与实验教学相融合能够更好的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1.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随着新课标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上的实验教学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越来越受到相关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物理实验教学是初中阶段物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让初中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的物理理论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及各项综合能力。然而,就我国目前初中物理课上实验教学现状来看,许多教师仍然深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束缚以及实验器材不足、实验场地缺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演示和叙述实验过程仍然处在主导地位,学生在整堂课上只是倾听者、观察者和配合者。除此以外,学生没有认识到物理实验的重要性,能够亲自动手做的实验时只是觉得好玩,不认真做实验,也不能很好的配合老师教学,无法实现实验教学的真正目的。长此以往,不但会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而且也会影响学习兴趣和效率。

  2.初中物理课与实验教学的融合策略

  2.1课堂上丰富物理实验形式,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验相结合意识

  初中物理课堂上的物理实验形式对学生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初中的物理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课堂上的物理实验教学,对旧的教育理念一定要摒弃,教学上要积极创新,采用高效的教学方式,丰富物理实验教学形式,以此更好的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此外,由于初中生对实验缺乏足够的认识,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实验课上需要的基础知识,还要明确指出这部分理论知识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以此可以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与实验之间的关系。初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来丰富物

  理实验形式,让教学更高效:第一,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理念,物理实验教学并非以往的“填鸭式教育”,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实际操作实验,探究实验结果,多为学生创造独立自主的物理实验机会,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实践操作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教师可以制作课本上没有的物理实验或者将实验从课堂拓展到课堂外。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所以导致需要充足时间才能得到实验结果的实验无法进行。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安排这样的实验在物理实验室,让学生在浓厚的实验氛围中进行实验。第三,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一些物理现象迅速发生的物理实验,运用多媒体进行物理实验教学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方法,能够重复播放实验现象是投影仪的一大优势,可以加深学生对实验的印象,从而使教学更科学、更高效。因此,为了能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初中物理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工具的功能,使其强大的优势在教学中得以发挥。

  2.2培养初中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标教育体制改革后,新教材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物理这门学科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从初中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学习特点来看,初中教师更应该注重在创新思维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和引导。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对实验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在实验思考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增强学生对学好物理的信心。实验课程并非单单照着教师的指导做完实验,写完实验报告就算结束。而是通过实验能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实践操作能力。在教学中,对于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上教师一定要积极的引导,要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最大化的激发,从而能让学生更加喜爱上物理这门课程。除此以外,初中教师还要通过物理实验教学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可以使得物理教学更高效。例如,当学习电路串联、并联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工具更加生动形象的将每个知识点演示给学生看,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了解到电路图的规律。当知识点演示完成后,教师要让学生将知识点运用到实验操作上去,引导其独立操作实验和独立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兴趣。

  2.3运用新的物理教学模式,理论与实验同步开设

  初中教学阶段,让学生了解如何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是理论知识教学的目的,而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生活中物理现象的本质是实验教学的目的,因此,理论知识与实验教学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一定要让学生在对解理论知识深入了解的同时,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而不是做“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近年来,随着新课标体质改革的不断深入,物理实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备受关注,让初中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到理论知识的来源。以此可见,学生只有亲自操作实验体验这一过程,才能更好理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因此,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要把实验教学与理论知识提升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以此来提高学生全方面素质。

  以往,教师在物理课堂上大部分都是先讲授物理理论知识,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实验结果来验证理论知识是真实性。理论知识就是记忆,而实验教学往往就是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模仿,然后撰写报告,二者是分开的,看似毫无关系,这也是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重要原因。新课程改革后,我们完全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在一堂物理课上教授,运用多媒体把一些教学理论知识直接融入到实验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们。也可以将实验教学中一些比较经典的演示实验拿到理论课堂上,这样一边讲理论,一边讲实验,从而能够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理学科在整个初中教学阶段,很多人都认为很难。物理这门学科具有抽象性、逻辑性、规律性等特性,从而决定着理论知识的枯燥性,很多的物理公式、定理,学生掌握起来感觉比较困难,甚至教师也会觉得教起来比较吃力,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相反,实验教学的过程中,神奇生动的物理现象更容易勾起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物理课与实验教学相融合方式,这样不仅可以通过实验有效的解决物理教学中遇到的学习难题,还能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概念,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朱志华,胡小艳.翻转课堂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湖南中学物理,2015,30(05):20-21+23.

  [2]李维亮.“翻转课堂”模式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探索实践[J].物理教学探讨,2015,33(05):19-21.

  [3]韩媛媛.生活化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分析[J].中学物理,2014,32(24):67-68.

  [4]范亚颖,卢慕稚,李飞跃.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自制教具研究综述[J].物理之友,2014,30(11):26-28.

  [5]陈炜嵘.学案导学模式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初探[J].湖南中学物理,2011(07):52-54.

篇八:实验技术与教学融合分析

  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与化学教学的深度融合的案例研究和认知模型

  【摘要】手持技术是教育的一个认知工具,是在当今信息时代发展下产生的,它的作用是能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化学难点。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与化学教学深度融合从案例研究开始,渐渐深入模型的认知。通过对学生以及教师的调查,验证认知模型的真实效果。因此本文从化学入手,将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与化学教学深度融合。

  【关键字】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

  化学教学

  概念认知模型

  【正文】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进行,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变其教学模式,一直以来在高中课堂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化学这门课的基础是做实验,因此在课堂中教师不能光重视理论知识传授,更要重视实验操作。随着教育时代发展,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已经和化学教学关联密切。充分发挥该教学方法的优点,合理使用使其成为一个有利的教学工具。

  1.

  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与化学教学融合:研究案例

  1.1手持技术研究案例概念

  顾名思义手持技术就是人们采用一些实验仪器手动操作实验进行,并且利用该技术在生活中进行具体应用。该技术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人对它了解的越来越多,也将该技术引入了生活中,从而有了许多的案例来研究。

  1.2手持技术的基础研究

  对于手持技术初级研究来说,就是利用数据采集器、传感器、计算机等结合,对化学教材上的知识点包括原理或者现象来研究,由此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点深刻的印象。像这样的教学研究案例有很多,教材书上的实验数不胜数。比如学

  习选修四第三章第二节中,可以探究水的电离,同样还可以探究氢氧化钠,或者强酸强碱、弱酸弱碱的电离本质,还可以检测溶液的酸碱度……在这些内容又划分成了实验设计和教学应用。如数字化微型气象站的研究,将手持技术各项基础研究连接起来形成一体,可以对一系列气象数据进行准确测量,越用到学习中可以增加学生们的科学知识,提高研究探索的能力与兴趣,提高科学素养。即将研究案例应用到教学中,属于教学研究案例类型。

  1.

  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与化学教学融合:认知模型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需要大量的实验作为理论依据和基础,实验课在化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虽然手持技术研究案例对化学的实践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现如今案例的研究与探讨越来越难于开发,很难满足现在教学的需求,因此,钱扬义教授带领其团队经过数十年的研究与探索,研究出来了微观层面上的TQVC认知模型。分成转化、量化感知、视觉感知、比较四个阶段。

  以高中化学课本中的“分子间作用力”为例来深入研究上述所说的认知模型。分子间作用力会会在液体分子中形成一股引力,这种力会阻碍到液体表面的蒸发,而液体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蒸发的状态,所以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就跟液体蒸发的速度有关,高中化学课本中讲到蒸发要吸热,所以就可以用温度来评判蒸发的快慢得出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即用宏观的视觉观察到的现象来推理出微观分子间的问题,这就是微观层面上的实验研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来研究液体蒸发与剩余液体温度之间的关系,在同样的情况、时间内,温度下降的缓慢的自然是难蒸发,进而推理出分子间作用力大,分子之间难分开。

  有了这个理论基础,教师可以帮助同学们建立“分子间作用力”认识模型。比如用完全一样的器皿来装有不同的液体,水、甲醇、乙醇等等,分别装入灵敏的温度检测仪,在同样的环境中观察各自温度的变化,来得出微观层面上的分子间作用力大小关系。因此同学们可以通过比较视觉可以感知到了温度变化来感知各液体分子间作用力大小。这即为TQVC认知模型,在化学实验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液体导电性能的认知模型

  在此以液体导电性能为例探讨认知模型对教师以及学生双方进行积极作用。用相同的小灯泡、玻璃杯来盛放氯化钠、自来水、纯净水等液体,插入两电极,中间用导线连接小灯泡,观察灯泡的亮度来判断该液体导电性能并对几种液体做出比较。按转化、量化感知、视觉感知、比较四个部分完成认知模型对实验的学习研究。宏观上观察到灯泡的亮度不同,而在微观层面上可以了解到液体内部自由电子或离子的多少,纯净水中没有自由电子或离子,因而不能导电,灯泡不亮。用宏观的效果可以直接观察到微观离子层面上的基本问题,这相对于学生们死记硬背而言,有着截然不同的高效学习作用,对于教师来说,用认知模型来解释抽象的问题,使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更容易被同学们所接受。从定性结论精确、微观问题直观化、信息综合化和减轻学生们记忆负担几个角度有着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

  【结束语】因此,手持技术和化学实验不是单独的各自为体,而是应该深度融合在一起,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们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不管是案例研究还是模型的认知,都满足了现代化教学的需求,将生活常识与科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转化,为学生学习化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后续的学习过程铺好了路。

  【参考文献】[1]张惠敏,钱扬义,李绮琳等.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支持下的"盖斯定律"认知[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0(19).

  [2]马善恒、王后雄、刘正宇.中学化学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研究的演进及展望[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0,v.41(17):114-114.

篇九:实验技术与教学融合分析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初探

  黄兆香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信息技术;融合;具体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教育领域也取得极大的进步,各种信息技术更是灵活运用在学校教育中,促进了学校教育的高速发展。在物理课程中教师更是需要重视对信息技术的利用,改变传统教学中单纯讲解的方式,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对学生的实验指导,将学生过去教学中不能通过实验指导的内容进行转化,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有效的展现,这样可以更好地打破实验教学的局限,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实际效果,促进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

  1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重要作用

  1.1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初中物理课程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实验,大部分都是需要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具体的操作,不过也有不少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课下的实验,但是由于学生不了解具体的实验步骤,不能有效的掌握实验的操作手法,影响学生的课下实验活动,而信息技术就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对实验的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实验的具体内容,制作相关的实验视频,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验步骤进行逐一划分,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索,这样让学生可以在视频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物理实验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1.2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学习难点

  2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具体策略

  2.1明确实验教学要求,更新物理教学观念

  在物理课程中开展实验教学,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进行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掌握相关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过于局限,不利于学生的实验操作,影响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实验教学的要求,更新自己的物理教学观念,加强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合理分析物理实验的内容,融入信息技术工具,形成有效的物理实验模式,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物理物理实验教学中进行深入的探索,提高学生的实验效果,促进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有效锻炼。

  2.2创设物理实验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下,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也逐渐受到教师的重视,教师作为课堂的指导者,更是应该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利用各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物理实验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独特的情境,营造出一个和谐自主的教学气氛,昂学生主动参与到物理实验中。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人教版初中物理课程中关于“声音的发生”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要求,总结课程的概念和内涵,将一些简单的实验过程进行课堂展示,如“发声的音叉碰小乒乓球”实验,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自己进行“说话感受喉咙的变化”的实验,从而更好的教导学生相关的实验内容,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

  2.3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制作相关实驗课件

  在物理课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结合实验教学内容,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取素材,制作成为相关的实验课件,这样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探究能力的培养。物理知识本身就源于生活,教师可以将生活化的情境融入教学中,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入的理解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人教版初中物理课程中关于“惯性”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惯性的具体特点进行合理指导,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惯性现象进行教学制作,可以制作如公交车启动或者刹车的时候人们的身体状态,让学生可以在视频中进行缓慢播放,组织学生进行对惯性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和观察能力。

篇十:实验技术与教学融合分析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融合效果实践研究

  摘要:在多媒体信息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的生活方式、学习形式,以及工作模式。物理学科具有较强的实验特性,信息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教学的效用,促进课堂教学多样化发展,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物理现象,拓展师生交流。本文首先,对融入信息技术的必要性进行了说明,然后,对应用该模式开展教学活动的成效进行了归纳,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教师要运用创客理念引导高中生跨学科来解决物理实验问题,给予高中生探究实验、自主学习、科学创新的机会,满足高中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锻炼学生的综合学科能力,让学生在高中物理实验活动中真正有所提升与发展。同时,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活动中运用创客理念,改变以往的物理实验教学现状,让学生主动发现更多新的思路、新的问题,实现物理理论知识和物理实验实践活动的深度融合,强化对于所学物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物理实验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意义

  1.1改善教学结构

  以往所采取教学模式存在无法复现实验过程与最终结果、实验速度较快等不足,这也是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另外,传统模式还存在结构不科学的问题,即仅在课上对物理实验进行教学,而忽略了课下巩固及提升的重要性。对信息技术加以应用,可使实验过程得到保留与复现,便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

  行探究,在加深印象的前提下,使自身思维得到充分调动,教学效果自然可得到保证。

  1.2激发学生兴趣

  以往开展物理实验的模式较为单一,即由教师利用相关工具完成实验,学生根据教师讲解,记忆实验所蕴含的物理知识。该模式无法使学生兴趣得到激发,所能取得的教学成果自然难以得到保证。此外,少数物理实验受原料或其他因素制约,无法在课堂上完成,对于这部分实验,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其背后的知识点,只有尽快解决该问题,才能避免学生受到不必要的影响。结合实践所积累经验可知,信息技术的加入可使上述问题得到解决,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开展物理实验,在增加课堂趣味性的基础上,确保学生能够对实验步骤、物理现象有更加系统且准确的了解,无论是学习兴趣还是学习成果,均可因此而得到有力保证。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措施

  2.1利用微课进行课前预习

  运用微课实施智慧课堂,教师根据物理实验内容,设计需要学生预习的微课,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以“探究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实验”为例,该实验是学生掌握“楞次定律”的重要铺垫,也是物理知识的难点。教师应提前对该实验展开分析,寻找突破点,进而转化为微课视频的重要内容,制作学习指导单,让学生利用课余实际完成预习。微课视频包括:复习回顾感应电流产生条件和对磁通量的理解与展示磁铁N插入线圈,观察电流计的表针变化,N拨出,S插入等情况下电流表指针变化情况。引导学生填写学习指导单,思考引起变化的原因,为课堂教学做好知识铺垫,引发学生积极深入思考。

  2.2物理问题探究

  教师要利用创客理念,实现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引导,整合多学科知识,让学生用科学知识、物理知识去解决真实生活问题,把其他学科知识作为解决问题的辅助工具,引导学生拓展物理知识结构,体现出创客理念的教育优势、作用。同样,在讲解“实验探究库伦定律”过程中,教师需要

  补充一些理想模型法中的物理知识点,通过对比力学中学生学过的质点,然后引出电荷概念,并且提出问题:“带电体间相互作用能够有多大?(主要是指引力与斥力);作用力和何种因素有关联?”通过这些问题引导,让学生自由想象、合作探究,通过电子书包来查阅物理实验学习资料,为问题寻找支撑点,有的学生认为和空气湿度有关系,还有的说和带电体距离有关系。之后通过学生的汇总、教师的指导,最终得出:带电体间相互作用和带电体中的电荷量以及距离有关联。

  2.3概念讲解

  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可以让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各个环节有深刻的理解。在物理课堂上进行演示实验,为学生演示物理规律、物理概念,逐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解释、说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如在讲解“牛顿第二定律”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熟悉定律的内容,联系所学的知识进行知识的迁移。在传统的课堂讲解过程中,物理教师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并不能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很多运动中的力学现象无法被肉眼观察到,这时教师可以将牛顿第二定律实验制成微课,放大实验中需要注意的细节,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更深刻.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教师在课堂上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呈现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说明的现象和物理规律等;运用情境模拟的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通过信息技术的展示先给学生建立一个学习的目标,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教师再利用微课的形式展现实验的全过程。在信息技术辅助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随时进行实验知识点的讲解,强化信息技术实验的教学效果,不断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辨别认知能力。

  2.4通过布置课件作业

  第一,教师要通过作业来打开学生的物理视野,在实验中,并不是所有的实验都是严谨严肃的,也有一些趣味性实验,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布置生活物理实验,用实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师所布置的实验内容,只要和物理知识相关即可,让学生在实验中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然后教师可以对汇总的方案进行分析,选择几个比较合适的项目进行投票表决,确定出方案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视频记录的方式完成实验,对于学生不太理解的地方,教师要仔细讲解,同时让学生用自己的逻辑去理顺整个实验流程,对于其中不合理的地方,教师要加以引导,提升其项目的执行能力,提高物理学习的热情。第二,教师要让学生在作业中回顾实验的内容以及知识内化,教师应结合近几年的考题布置实验作业,在学生做完实验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教授相应的整理方式,让学生尝试对实验的内容进行整合,让学生学会用文字去表述其中的环节,从而让学生能够了解到实验涉及的知识点,以及应该如何应用这些知识点解决难题,进而顺利地完成练习。第三,在一些课外的实验活动或者生活实验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生活中进行实践,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过程,并且通过实验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帮助学生形成实验思维,学会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结束语

  信息技术对学科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需要教师不断开发、拓展其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其中包含了多媒体技术、交互性白板、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大数据分析技术等,使得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开展虚拟实验,了解实验背后的原理,也可以自主设计实验内容,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大大丰富了教学层次,有效提高了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周清.现代信息技术促进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的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23):51.

  [2]任小强.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教书育人,2020(17):78.

  [3]国秀龙,张丽杰.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J].科技视界,2020(16):173-174.

  [4]吕春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9):131-132.

  [5]杨大钧.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融合的实践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20.

篇十一:实验技术与教学融合分析

 高中化学实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融合

  一般来说,化学实验教学中采用的多媒体手段主要包括投影、摄像、录像、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这些手段运用得好,则事半功倍,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

  1投影技术在化学实验中的运用

  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试验过程中了解物质的变化过程,获得感性认识,得出结论,从而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和能力。实验以其真实性、科学性的特点,能够通过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直观地接受新知。在教学实践中,通常采用抬高实验装置,放大实验仪器,增加实验药品用量,反复展示实验结果等手段,以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然而,实验仪器不能随心所欲地放大,反复展示实验结果,既浪费药品又浪费时间,而且有些在实验中瞬间产生的现象很难人人看到。而在实验中采用投影技术,则可大大改善以上状况。投影技术的主要功能是放大实验过程和现象,让所有学生清晰地观察实验的全过程,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

  2摄像和录像技术在化学实验中的运用

  在化学教学中,有时需要做一些变化过程时间较长的实验,而且在实验过程中还会伴随一些无关紧要的现象,这对于学生的耐心和注意力是一种考验。要想让学生在实验中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是不现实的,而且课堂时间也不允许。教师要想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实现信息获取最大化,就要有选择性地对学生的观察时机给予筛选,确保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就是所需掌握的知识。因此,通过对实验的全过程录像,并进行剪辑编辑加工,既能让所有学生看到实验全过程,又不失真实性。另外,有的实验过程中会产生比较激烈的反应,还有的实验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这些实验都具有危险性,不适合直接在课堂上操作。而借助录像则可以有效地避免危险的发生,既能保证学生人身安全,又能较好地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利用录像,对实验中容易发生的错误操作引起的危害进行真实再现,让学生充分了解错误操作容易产生的后果,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以期他们更加准确地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操作技能。录像实验教学还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实验装置,掌握实验操作的规则与步骤,对实验的成功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利用录像进行实验教学,还可以充分利用录像的技术功能,更加真实地演示实验,如放像的快进、慢进、倒退等功能,可以分别用在高速或缓慢的实验过程展示上。同时,可充分利用倒退,将重点实验过程反复呈现,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缓慢地观察实验中的高速反应变化,不至于因为反应太快而看不清楚,而且可以快速地观察到缓慢的反应变化,不至于浪费时间。这些通过加工的实验过程,能让学生准确感知细节,反复观察重点,既缩短了教学时间,又增加了演示实验的时效性,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复杂的化学过程也可以通过录像、摄像技术清晰地呈现给学生。这样做,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生活化、直观化,便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此外,教学录像同样应用于一些定性的实验,成本高、危险性大的实验,要求较多或装置复杂的实验。以录像取代真实的演示,可以保证演示实验的准确性、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3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化学实

  验中的运用

  化学实验对实验步骤和操作规范都有一定要求,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一旦操作失误,不仅会导致实验失败,造成实验事故,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学生会因此对实验产生恐惧心理。为避免这些消极影响的发生,可以引导学生在实验前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模拟实验,在模拟试验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试验步骤,然后再进行试验。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防止一些失误的发生,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化学实验的有效性。

  教师可从网络上下载借鉴一些关于实验操作的软件资料。如在做“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时,实验结束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移去酒精灯,如果步骤出现错误,就会产生一定的危险。这时,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利用软件反复模拟试验。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让操作正确的学生在计算机上得到奖励,而当学生操作失误时,计算机就会自动对水倒流试管底部、试管破裂的危险场面进行模拟。再如,通过模拟展示点燃未检验纯度的氢气发生爆炸的场面,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操作错误引起危害的认识,提高他们的警惕。多媒体技术的模拟,可以有效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正确操作的重要性。

  对一些装置较多或操作步骤较复杂的实验,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模拟的网上场所进行模拟实验,等他们对实验的步骤和细节掌握后,再进行实际的动手操作。如“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中,学生在多媒体技术上进行模拟,既能了解实验原理,又能掌握操作方法,学生在模拟操作中可以有效提高实验技能。

  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帮助设计教学,还可以展示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让学生在虚拟的操作环境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网络实验室”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提高他们主动探索化学奥秘的兴趣。

  如“网络实验室”可以虚拟提供给学生鉴别物质所需试剂,由学生自行设计方法进行实验并加以判断。计算机会自动对各种方法所产生的现象进行模拟,并进行判断和提示,这不仅有效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声、画、文字等富有趣味性的素材,直观展现微观世界,模拟化学反应。这一手段的运用,还能有效避免一些危险的发生,帮助学生跳出认识中的时空限制,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来感知信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操作能力,为他们探索未知世界创造有利条件。

  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方式是教师设计实验,学生被动接受,按教师的思路走,从而使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而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好处在于,学生可以事先对实验进行模拟、分析^p、处理,然后进行比较,选择最佳方案,最后进行实际操作。多媒体技术能够将不同的实验过程和结果显示出来,学生可以观察到不同的实验现象,得出不同的结论,从而拓展思维空间。

  总而言之,在化学实验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发挥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引导、启迪、归纳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多媒体技术也能够将抽象的化学现象和概念具象化、微观化。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这一辅助手段,一改传统单调的教学模式,给实验课堂带来蓬勃生机和活力,它通过文本、图像、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方式化静为动,创设情境,激发活力,培养兴趣,对于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改革创新精神,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成绩,发挥了积极而不可或缺的作用。

篇十二:实验技术与教学融合分析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初中物理实验与信息技术融合教学探究

  作者:李伟

  来源:《教育周报·教育论坛》2019年第52期

  摘要:就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而言,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能够有效优化物理课堂教学模式,降低学生的理解门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加强他们的物理学习水平,还可以促使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初中物理教学角度,分析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应用策略,并且举出相关实例辅佐论证,希望可以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信息技术

  引言: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改善学生畏惧甚至厌恶物理的学习的现状。因此,对初中物理实验与信息技术融合教学方法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信息技术录制实验过程

  现在是科技的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能够应用在各行各业,提高不同行业的发展速度,教育业同样也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受益者。初中物理虽然实验不多,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毕竟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无数的物理规律都是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和总结后得出的。初中物理所涉及的实验也是同样起着辅助着初中物理老师进行教学的作用,因此初中物理老师不可以轻视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应该充分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提高初中生们学习初中物理实验的兴趣,使初中生们能够基本理解初中物理实验的原理和实验步骤,并且能够精准正确的做到自己完成初中物理实验的内容。比如初中物理老师在教学“汽化与液化”这个实验的时候,初中物理老师中就可以用高清摄像技术来录制汽化和液化这些过程,然后再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通过慢放、回放、重复播放等方式使初中生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观察到整个实验现象,对这液体和气体这两种转化过程有一个更好的理解。

  二、信息技术放大实验现象

  初中物理实验的难点就在于由于仪器设备精密,导致了初中物理老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效果一般不会太好,因为班里的初中生们尤其是座位位置靠后的初中生们一般很难清楚地观看到初中物理老师进行实验的实验操作。但是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初中物理老师完全不需要有这一方面的担心,简单的投影技术就解决了这一问题。

  如初中物理老师在教学“光的折射”的时候,一般是让初中生们观察光经过装满水的玻璃瓶后所发生的路径变化。这个实验思路是没有问题的,然而教室中的位于不同位置的初中生们的观察视角是不同的,同时还有采光会影响的光线的可见度,因此很多初中生们并不能够和预期

篇十三:实验技术与教学融合分析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

  【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融合效果的实践研究

  课题名称: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融合效果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实验教学、融合、实践研究

  申报级别: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

  课题类别:专项课题

  学科分类:物理

  研究类型:物理

  预期研究成果:

  立项号:164133656

  课题设计论证

  一、立论依据

  1.课题的提出

  1.1信息技术:一切可能利用的获取所需要信息的手段、方式方法等。因为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对学生来说,获取信息的途径有很多,如书本知识、图书馆、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通常指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本课题的信息技术界定为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

  1.2信息技术的实践研究:指在网络技术、仿真实验平台、数字实验平台环境下,基于新课程理念,研究如何在传统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开发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的课程与资源,并整合传统教学的方法和模式,进行实践研究。

  1.3高中物理实验教学: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导下,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物理”各个模块为基准的实验教学。要求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问题方案。能用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仪器处理问题。学会把实验获得的信息

  演绎、归纳成结论。即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

  1.4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融合:在先进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把以数字化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应用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使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实现全新的变革。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个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实验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

  2.课题的理论意义

  2.1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理论:“认知建构主义”创始人皮亚杰把动作内化后形成的认识称为表象。表象,就是在头脑里产生的过去认知过的事物的形象。表象来源于感知,但又不同于感知。引起感知必须有客观事物作用于器官,而表象则由其他相关刺激物引起。认知具有两个重要特征:形象性和概括性。正是由于认知表象具有这些特点才在实验教学中提出了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整合的实验教学方法。

  同时,皮亚杰认为:思维起源于动作,而非语言。学习是学习者对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被动接受者,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主动建构。意义建构是学习的目的。

  2.2《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新课标、新教材赋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新的内容和要求。高中物理课程标准P64“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建议”明确要求:信息技术要进入物理实验室。加快中学物理实验软件的开发和应用,诸如通过计算机实时测量、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等。将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有利于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

  3.课题的现实意义

  3.1有效提升学生的物理实验素养,提高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整合构筑的学习环境,实现了实验手段数字化、测量呈现实时化、现象规律可视化、操作测量简单化,在真实的基础上实现整合,在延续传统的同时超越传统。根本目标是改善实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发展。

  3.2促进“教”与“学”方式转变,激发探究兴趣

  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将带来观念的变革、教学要素的重新建构,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传授转变为探索发现过程,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协商讨论、意义建构等以

  学生为主体的进程。

  4.国内外研究现状

  4.1国外:发达国家信息技术一般都渗透到了学科教育中

  ①计算机作为传授知识工具:学生自主或在教师指导下利用计算机进行个别化学习。

  ②计算机作为学生解决问题工具:学生能够自由使用计算机,自己决定需要什么信息,采取什么方法解决问题。

  ③计算机作为教师教学管理的工具:主要有学生成绩统计分析及教学评价,电子备课,教学资源的收集与利用等。

  ④计算机作为教师教学研究的工具:如有关学科知识的教学专题研究,教育科学实验的数据分析与统计等。

  4.2国内:我国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大致经历由简单到复杂、由单向辅助到多重交互、由单一知识点到整个课程、由个别学科到多个学科的过程。按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作用和地位划分为三个阶段:

  ①演示工具阶段:此阶段,用信息技术替代教师的部分授递功能。然而,信息技术的参与并没有使教学方法得到根本改变,学生的学习仍然处于被动状态,其主体性没有得到体现和落实,“人灌”变成“电灌”。

  ②学习工具阶段:最初做法是把最好的课件给学生作为自学辅助工具。由于课件本质是一种辅助、演示工具,且交互功能差,既不利于学生思维培养,也不利于教师的教,此种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的做法遭到专家的批评,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应该得到肯定。

  ③融合阶段:将信息技术融入学科课程有机整体中,成为课程组成部分,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以高效达成课程目标。

  二、研究方案

  1.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从实践的角度分析信息技术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价值;从实用的角度,整理一套以现有高中物理新课程教材为蓝本,在仿真物理平台上和数字平台上运行的积件,形成有效的教学案例。通过以班为单位的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融合的实践研究,为物理实验高

  效教学提供一个有效的方法与模式。

  2.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1课题的研究内容

  统筹考虑高一、高二、高三物理实验教学。以班为单位进行仿真实验、数字实验、传统实验融合的实践研究。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基于数据分析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整合模式在不同层次、性别、年龄阶段的学生中的效果,论证该教学模式的价值。从而为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有效推行该教学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2.2课题研究目标

  本实验目的在于检验: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融合教学模式是否能有效提高高中学生物理实验水平,是否是高效学习物理的一种有效形式。本实验的基本假设是:结合一定的物理情境,采用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融合教学模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物理实验水平和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结果主要通过学生实验能力和实验考查成绩来体现,同时辅以收集任课教师的反馈意见。

  2.3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

  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数据分析及归纳法

  技术路线

  资料收集

  ——以现有高中物理新课程教材实验为蓝本,整理融仿真物理实验、数字实验、传统实验相结合的有效教学案例——制作

  调查表——进行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融合的实践——

  制作调查表

  ——分析数据

  ——

  形成论文

  预期的研究进展和成果

  进度安排:

  ①2016年9月---2017年1月,收集资料

  ②2017年3月---2017年4月,制作调查表,对选定学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③2017年4月---2017年7月,选择、整理以现有高中物理新课程教材实验为蓝本,融仿真物理实验、数字实验、传统实验相结合的有效教学案例

  ④2017年9月---2019年9月,教学案例进行实验研究

  ⑤2019年10月,制作调查表,对实验学生再次进行问卷调查

  ⑥2019年11-12月,分析实验及调查数据,得出结论,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预期成果:

  发表《信息技术与高三物理实验教学融合效果实践研究》、《信息技术与高二物理实验教学融合效果实践研究》、《信息技术与高一物理实验教学融合效果实践研究》的论文

  课题可行性分析

  (1)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

  2006年02月《贵州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CN52-5005/CISSN1001-733X.

  “对物理网络教育的几点思考”

  2008年03月《贵州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CN52-5005/CISSN1001-733X

  "积件—CAI的发展方向"

  2013年07月《物理通报》CN13-1084/O4ISSN0509-4038

  “信息技术与高三物理教学整合效果实践研究”

  2014年09月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整合效果实践研究”获贵阳市第八届教科研成果评选二等奖

  2015年02月《物理通报》CN13-1084/O4ISSN0509-4038

  “信息技术与高二物理教学整合效果实践研究”

  2015年10月

  贵阳市观山湖区首届“教科研成果评选”一等奖

  2011年12月-2015年10月

  主持湖南省教育技术十二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主持人:陈卫国)

  结题鉴定“优秀”,获湖南省综合类成果一等奖、单项类成果一等奖、优秀个人、贵州省第二届教科研成果评审二等奖

  (2)参考文献:

  [1]施良方.学习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2:177-17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物理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阎金铎,查有梁.物理教学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221,226

  [4]陈建.对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认识[J].北京:教育科学研究,2002.

  [5]彭绍东.信息技术教育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6]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10:236

  [7]秦晓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结构和学习过程[J].北京:教育科学研究,2001,(5).

  [8]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必修一、二和选修3-1、3-2、3-4、3-5.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6:

  [9]杨晓明.SPSS在教育统计中的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9-115

  [10]扈涛.教育统计学.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207-211

  (3)课题组其他成员情况

  汤

  捷:课题成员,中学一级数学教师,具有一定的科研理论知识及科研能力,会使用SPSS等软件,担任数据收集与处理。

  其他课题成员:莫大玮、王红兵、李珍芳、班琴等均是中学高级或一级物理教师或北师大、华东师大等名校毕业,从事高中物理教学多年,年富力强,理念先进,可有效进行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融合的实践。

  (4)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①主持人条件:全日制物理研究生毕业。三年研究生学习期间,和导师及同学已经完成高一、高二、高三多媒体积件开发。三年研究生学习及7年高中物理教学实践,已具有一定的科研理论知识及科研能力和实践经验。已经完成湖南省“十二五”教育技术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整合效果的实践研究”,结题鉴定“优秀”并

  获湖南省综合类成果一等奖,单项类成果一等奖,优秀个人;2015贵州省第二届教科研成果评审二等奖。对该课题有浓厚兴趣,已经,做了一些前期工作,收集了大量相关资料。在一线从事高中物理教学,对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融合效果有深刻体验与认识。能够使用一些科学分析方法,掌握一些科学分析软件使用。

  ②学校条件:有良好的数字化硬件环境,完善的数字化校园平台;仿真实验室、数字实验室、传统实验室齐全;课题组联网电脑保障网络资料的及时以及成稿的顺利;紧邻贵阳大学城,能够获得教授、导师高水平的指导和丰富的数字图书馆资源。

  预期研究成果

篇十四:实验技术与教学融合分析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融合的实践研究

  作者:蓝玉凤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9年第07期

  摘

  要:一般来讲,生物是一门以综合实验和观察为基本研究方法的实验科学,开展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过程当中重要的环节。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可以有效改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简要分析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深入研究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融合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融合;实践探究

  在整个高中学习阶段,生物是一门基于实验操作的自然学科,实验在整个高中生物教学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重要的学习方法与研究手段。在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通过直接讲解来代替学生亲身操作与观察,只侧重引导学生掌握课本当中现成的知识和内容。但是随着当前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学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更加侧重于实验教学,也明确地提出了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生物实验技能,以实验为契机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从而走进生物科学的殿堂。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不仅可以弥补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之处,还能够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构建者,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与探究能力。

  一、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当中的困惑及思考

  (一)课件的作用是辅助教学

  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课堂中,教师才是组织教学的中心对象,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而学生则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多媒体课件是辅助教师讲课、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它不仅能够在较大程度上辅助教师进行教学,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还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促使学生高效率的学习。但是,信息技术不能够完全取代教师的教学作用,当前新课改强调的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没有教师的引导就不可能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因此,要充分强调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教师也不能沦为一个计算机的操作者和控制者,因为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是任何一台智能机器都不能做到和取代的。

  (二)教师要适度使用课件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要体现适用性。这体现在课件的内容要与教材的内容进行充分的、有机的融合,立足于教学的实际,而不能够生搬硬套,生硬地融合在一起,不能够为了用多媒体

推荐访问:实验技术与教学融合分析 融合 实验 教学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