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考古100周年心得体会11篇

时间:2022-11-24 19:25:03 心得体会 来源:网友投稿

仰韶考古100周年心得体会11篇仰韶考古100周年心得体会  100周年心得体会三篇  今年是中国建党100周年,说不尽100年的风雨兼程,道不完100年的峥嵘岁月。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在这一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仰韶考古100周年心得体会11篇,供大家参考。

仰韶考古100周年心得体会11篇

篇一:仰韶考古100周年心得体会

  100周年心得体会三篇

  今年是中国建党100周年,说不尽100年的风雨兼程,道不完100年的峥嵘岁月。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在这一百年的时间里,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首歌唱的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啊!对于身处在幸福之中的我们而言,我不禁感叹到,革命的道路是漫长的,更是艰苦的,而我们今天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也都是来之不易的。当年,如果没有“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李大钊,没有血染江汉的林祥谦、施洋,没有热血牺牲的英勇烈士,就没有今天繁荣昌盛的新中国。

  自一九二一年七月至今,中国已经走过了一百个春秋。细数过往的点点滴滴,我们很难想象当时我们国家的社会状况和经济条件是有多么的艰苦困难,那时的中国已经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迎接人们最多的还是一场又一场的战争。战争的无情掠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美好与憧憬,不仅为人们的心灵深处带去了伤害,也让人们饱尝失去亲人的痛苦。1840年6月28日,鸦片战争爆发,这使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帝国列强肆虐神州大地,国家蒙难,前路茫茫,处于危难的边缘之中。

  然而“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古往今来,伟人都是在逆境之中造就的,他们本和我们一样普通而平凡,当危难来临时,却因敢于选择挺身而出奉献自己而让自己变得与众不同。在他们的心目中时时刻刻都装着人民,想着人民。为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就是他们一生所追求的奋斗目标。当时,在我们的中国就有这么一位英雄,他就是中国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同志,当时的中国还正处于一片战乱之中,是他挺身而出带领中国共产党高举旗帜,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

  -2-程,带领中华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最终*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军队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等领域都迈进了世界先列。文化上也坚持发扬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各国文明的先进成果,推动社会主义文化日益繁荣。

  2022年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一百周年,党带领我们挺过了许多困难。从效仿苏联到建立正确的革命路线,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五号奔月;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系。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迈向更加幸福的小康社会。每一个党员身上的那份担当精神,使这个社会发展的更加祥和安宁,担当成为时代最美的风景。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在浴血奋战的革命抗争之时,党带领人民反抗压迫,反抗剥削,争取民族自由;在快速发展的和平建设之际,党带领人民艰苦奋斗,甩脱贫困,向往未来;在风云变化的国际环境之刻,党发展丝绸之路,致力疫情防控,获得国际社会高度认可。党身上肩负着那无形而又重大的责任,使各民族同命运,共繁荣,责任是党永恒的坚守和传承。

  习近平主席说到: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不怕苦,不惧难,不畏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让我们勇做那个少年,初心从未改变,百年奋斗只不过是考验,美好生活目标不断实现。宏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壮志在心头,扬鞭在脚下。愿我们永葆这份朝气,肩负国家责任使命;让我们满怀豪情,再创世纪辉煌,描绘新的靓丽风景线。

  阳光不燥,微风正好,这里我想引用诗人汪国真的一段小诗来做小结:

  -3-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让我们乘风破浪,全力以赴,不负韶华,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而扬帆远航吧!

  100周年心得体会二篇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中国共产党已百岁华诞。此时此刻,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无不心潮涌动,感慨万千。不知有多少人正在党的华诞之际歌颂党、祝贺党、祝福党,为党喝彩。在祝贺与喝彩的同时,人们总会情不自禁地深切怀念党的往昔和峥嵘岁月,感念党的丰功伟绩。是啊!时代的变迁,岁月的流逝,抹不去我们对党的光辉历史的记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光照人间,永不磨灭。

  怎能忘,在那碧波荡漾的嘉兴湖上,一艘不起眼的游船,乘载着一群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开启了中华民族驶向胜利彼岸的历史航船,从而翻开了中华民族史崭新的一页,苦难的中华民族有了主心骨和领路人。她像一盏明灯指引着中华民族从黑暗走向光明,中国真正有意义的前所未有的革命,从此拉开了序幕。中华儿女在他们的带领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代代相接,用鲜血、生命和精神铸就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历史。100载,一本闪耀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和不朽的功绩的史册,呈现在世人面前,令人赞叹,让人难忘。嘉兴南湖的微波、井冈山上的星星之火汇成了滔天巨浪和熊熊烈火,席卷了古老的神州大地,生生不息。100载的筚路蓝缕,我们党从弱小到强大,从年轻到成熟,已成为一个带领拥有地球上五分之一人口的大国,摆脱贫病,实现小康,走向富裕的政党。如今之中国,令世人刮目相看,谁也不可小瞧。且看:“两弹一星”,升起中国的威仪;南极长城站,矗立中国的胆魄;港澳回归,百年耻辱尽洗;飞船遨游太空,彰显科技实

  -4-力;航舰远涉重洋,扬威五洲四海;综合国力、军力,跨入世界前列······一个成立仅半个多世纪的新中国,弹指一挥间,今回首,便换了人间!请问,世界上有哪一个政党能够创造出如此人间奇迹?!

  忆往昔风雨兼程岁月如歌,看今朝党百年华诞风华正茂。在我们党岁华诞之际,我们为之祝贺,为之喝彩,为之祝福:祝愿党永葆生机与活力、永葆先进与纯洁;祝愿伟大祖国更加繁荣强盛!回望来路,坎坷不平;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古老而年轻的中国,明天将会更加美好。只要我们把党的生日和祖国的生日沉入心底,铭记不忘,把党和祖国装在心里,常怀感念,我们就会产生和汇聚起前行的正能量,就会成就一切美好的梦想。

  从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创新思想;从改革开放的伟大转折,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百年目标,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砥砺前行,成就了伟大事业。恰逢党的百年华诞,我想讲一讲我的入党故事。

  它------萌动于童年、根植于青年、坚守于成年。

  我是一名90后,在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中成长。童年里,身边人的生活已

  -5-没有食不果腹的情形,却有着年代的记忆。外婆家有一口老式的摇摆钟,上面写着一排红字:为人民服务。外公也是一名共产党员,钟的下面挂着他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纪念章,他时常和我讲跨过鸭绿江的故事,也会指着腿上、脚上凸起的筋包,告诉我那是过鸭绿江落下的病根儿。小时候,心疼外公一个人,随着年岁增长,心疼的是那老一辈共产党人。就像摇摆钟上的那排红字,初识不知其中意,后来逐渐懂得,这是党对人民的庄重承诺!那时候,共产党在一颗童心中是神圣的、是伟岸的。

  18岁那年,我如愿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入党宣誓那天,我默默地告诉自己,要把誓言用行动做出来。在校期间,我尽己所能发挥共产党员的带头作用,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三下乡”社会实践,参加敬老爱幼志愿服务,深入西柏坡开展革命精神调研…………,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我发现祖国大地上,那些为民族解放、为国泰民安而牺牲的英雄从未被遗忘,那些艰苦奋斗、矢志拼搏的精神从不曾缺失。那一刻,我终于真正领悟到党魂的生生不息。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是青春的荣光!

  毕业后,我选择从事教育管理工作。作为临床实习阶段的医学生辅导员,到医院工作后,我又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们,披星戴月拯救病人于危难;他们,呕心沥血传授学子以知识;他们,通宵达旦攻克医学之难题。自踏医途,他们已决定将所有,倾注于守护百姓健康这一伟大事业。

  回望百年风雨,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正是大难当前,方显党员底色。2022年初,新冠疫情来势汹汹,身边的党员同志更是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决然地驰援武汉,毫不退缩地坚守临床一线,他们在各条医疗战线上,守护国家安稳、社会安宁和百姓安康。我想,这是一份医者大爱,更是一份

  -6-党员担当!他们,于我而言,是榜样的力量。

篇二:仰韶考古100周年心得体会

  【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心得体会三】

  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心得体会

  10月17日,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召开。

  100年来,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不懈努力,取得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灿烂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为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1921年仰韶村遗址考古发掘并命名中国第一支考古学文化——仰韶文化为开端,我国现代考古学已经走过百年历程。中国考古工作取得重大进展,考古发现取得丰硕成果。

  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现代考古学也走过百年历程。中国现代考古学经历了起步期、初步发展期、快速发展期、蓬勃发展期。

  从1921年诞生开始,中国现代考古学开始了起步期。自1950年起,陕西半坡、河南殷墟、北京明定陵等一大批考古发掘项目陆续实施,新中国的考古学进入了初步发展期。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全国各地开展了大量的考古

  发掘,涌现出辽宁牛河梁、安徽凌家滩、浙江良渚古城、山西陶寺古城、河南偃师商城、新疆小河墓地、四川三星堆、陕西阳陵和法门寺地宫等一大批重要考古发现。中国现代考古学进入快速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初期之后,新的方法和理论得到具体的运用。其中最明显的进步,是各种科技手段被应用到中国考古学的调查、发掘和室内研究中,中国考古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化倾向。在此期间,受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影响,考古调查和发掘资料剧增,专业队伍也有了很大增长,出版物则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中国考古学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

  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现代考古学进入蓬勃发展期。党和政府将考古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无论在考古投入、考古项目数量,还是考古技术、考古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有显著增长。同时,中国考古学与国外的联系日益加强。

  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

  考古学的大量成果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史学系统,基本上建构了史前史,重构了先秦史,在中华民族起源、中国农业起源、文明起源、城市起源和各种文化现象的起源、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及早期发展史、夏商周断代工程等学术问题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考古学为中国博物馆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为考古遗址类博

  物馆的建设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考古学成果为中国的文化遗产体系,包括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性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文化景观遗产、线路遗产、文献遗产等的体系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考古学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并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科方法体系。这既包括科学的技术体系、研究理论体系和学科人才教育培养体系,也包括符合国情的遗产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综合利用多学科和技术手段进行考古研究,已经成为行业普遍共识和学科发展内在动力。在考古发掘和遗产管理等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日益完善。中国考古学在发现与研究、实证中华古代文明和对人类历史贡献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三星堆考古发掘、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一系列考古成果及时向社会发布,一些考古发掘过程适当向公众公开。中国考古学和公众的互动,普及了科学考古知识,激发了人们对考古和历史的兴趣,增强了文化自信。

  要通过深入学习历史,加强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的传播,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认识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认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

  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长时段观察历史的尺度,这是对中国的贡献,也是对世界的贡献,是对过往历史研究的贡献,也是对未来发展的贡献。考古学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面对

  未来”的探路者。中国考古学丈量中华五千年文明所走过的路,探索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增强文化自信。

篇三:仰韶考古100周年心得体会

  仰韶文化遗址的聚落考古研究

  读《仰韶文化研究》有感

  仰韶文化作为我国第一个命名的考古学文化,从挖掘之初到现在已经有八十多年了。仰韶文化内涵丰富,尤其是一些保存比较完好的聚落遗址,如半坡、姜寨、北首岭等,更是为聚落考古研究提供了极好的材料。

  聚落,中国古代一般指村落或人们聚居地地方。例如《汉书·沟洫志》中说“稍筑室宅,遂成聚落”;《史记·五帝本纪》也有“一年而所居成聚”的说法。考古学中所研究的聚落主要是古人留下的聚落遗址。

  严文明先生对聚落考古所下的定义就是“以聚落遗址为单位,进行田野考古操作和研究的一种思想方法”。指出聚落考古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单个聚落形态和内部结构的研究;(二)聚落分布和聚落之间关系的研究;(三)聚落形态历史演变的研究。

  一、单个聚落形态和内部结构研究

  单个聚落形态的研究又是聚落考古的基础,所以对基础资料的研究至关重要。在《仰韶文化研究》一书中,第一部分的典型遗存分析中,作者对仰韶文化的重要典型遗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其中对半坡遗址的遗存的分析对聚落考古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半坡遗址是一个延续时间很长的多层遗址,包括了仰韶文化从早到晚的各个时期。若从聚落考古的角度来看,半坡遗址应该有前后相继的几个聚落,而不仅仅是一个同时期聚落。但是在发掘过程中,因为受到前苏联聚落考古方法的影响,而没有注意到这个地层问题,致使对半坡遗址地层和分期遗址存在着分歧。作者的《半坡仰韶文化的分期与类型问题》这篇文章就是在这样一种复杂的学术背景下撰写的,作者在文章中对半坡遗址的遗存通过地层学和类型学进行了重新梳理,对陶器、彩陶花纹、房屋和灰坑、墓葬进行了分期,通过对这些遗迹遗物的分期,将半坡仰韶遗存分为早中晚三期。而这三期的划分实际上也就表明了此地仰韶文化的三个类型。早期即为半坡类型,这个类型也是半坡遗址遗存的主体;

  中期为庙底沟类型;而晚期成为半坡晚期类型。由此三个类型,对半坡聚落遗址的大体发展阶段也就有了一定的了解,至少有三组人群在三个时间段,在这同一地点建立了三次村落。像这样几经变迁,居民的变动很大,每一次搬来的人群,不一定会属于原来的氏族,也就不一定会恢复原来的村落原貌。

  正是基于对半坡遗址聚落的重新认识,认清了半坡遗址全部文化堆积的形成几乎跨越了仰韶文化的各个发展阶段,但其主要形成期却应是在半坡类型阶段,即早期。所以通常所谓的半坡聚落,在严格意义上应指的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时期的聚落遗存。根据碳十四测年,表明半坡聚落前后延续了600年左右。通过五十年代的发掘,已基本揭示出半坡聚落的布局特点,即以大围沟为界分成居住区、墓葬区和制陶区三个主要部分。墓葬区位于大围沟的北部、东北部及东南部。制陶区在大围沟以东。聚落西半部则因破坏严重而情况不详。居住区是聚落的中心部分,其布局结构与形态演变也较为明显,在遗址北部共发现保存较好的房屋基址47座。虽然现存的房屋建筑的数量与各期原有的房屋实际数量存在着一定差别,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半坡聚落居住区的房屋布局特点及形态演变情况。

  单个聚落形态的研究大致包括整体形状、聚落内各种遗迹的形态、聚落布局或聚落内部各种遗迹相互关联的方式这三方面的内容,在《仰韶文化研究》的第三部分“聚落形态”中,作者以姜寨聚落为例,分析了姜寨聚落早期的村落布局。

  文中开始指出,姜寨遗址的堆积比较复杂,大体可分先后相继的五个文化时期,分别相当于半坡早期、史家、半坡中期、半坡晚期和客省庄二期文化。其中早期的村落遗址最为完整,包括居住区、窑场和墓地。有房屋基址100多座,灶坑200多个,窖穴300多座,还有圈栏、陶窑、围沟、广场和道路等重要遗迹,构成了一个基本完整的原始村落的轮廓。居住区位于中央,周围有壕沟围绕。村东越过壕沟即是墓地,村西靠近临河岸边的有一片不大的窑场。

  房屋是最复杂又最能反映社会面目,为聚落考古提供信息的一类遗迹。在姜寨早期村落遗址中发现比较完整或大体能看出形状的房屋有117座,由于在居住期中不断地有损坏,有重建,叠压打破关系比较复杂。通过对地层关系的分析,反复的排比核实,可以基本上确定的处于同一时期的房屋大概有100多座。一座座房屋构成了一个村落的居住区。姜寨早期的居住区分成了五个部分,每个部分

  有一座大房屋、两三座中等房屋和一二十座小房屋,形成相对独立的一组。五组房屋围成圆形,门向中央,相互之间有明显的间隔。这种凝聚式和内向式的布局明显是有严格规划的,说明当时已经存在统一的社会组织。

  二、聚落分布和聚落之间关系的研究

  在单个聚落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就可以进一步研究各个聚落的分布规律及相互关系了。自然环境因素对聚落分布有极大的影响,因地形和河流分布等的限制,聚落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像因渭水流域河流的走向,这一地区仰韶文化的遗址就沿渭水呈东西条带状分布。另外,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也会对聚落的分布和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仰韶文化各时期聚落,以及前仰韶时期、仰韶时期和龙山时代的遗址在规模和数量上就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在研究聚落之间关系时,首要的就是要确定所研究个聚落的年代,因为相同时期的聚落之间和不同时期的聚落之间的关系是不同的。相同时期的聚落之间,可能存在文化的交流、碰撞,或者结成联盟等关系;而不同时期的聚落之间就可能发生传承、替代的关系。所以如果不确定各聚落的所属年代,势必会对研究带来错误。

  三、聚落形态历史演变研究

  鉴于中国的幅员辽阔和地理、气候等的复杂性,各地聚落的发展模式都不会是统一的,不同地区的聚落形态和发展途径就会存在差异。就仰韶文化而言,分布广、延续时间长,涉及不同的省份和地区,因此,各地的聚落形态演变和不同时期的聚落形态存在着一些不同。如在《仰韶房屋和聚落形态研究》一文中,作者详细而系统的分析介绍了仰韶文化各时期、各地区的房屋结构和聚落形态,从而总结出各时期聚落形态的特点和聚落形态的演变规律。作者在前言中便列出了这种循序渐进的过程:

  1.

  单个房屋的分类和每类房屋的结构和功能的考察;

  2.

  同一个聚落中房屋的组合关系,包括同组中住房与住房之间的关系,住房与其他建筑物之间的关系;

  3.

  聚落总体布局及其功能的考察;

  4.

  聚落分布和各聚落之间的关系。

  这样从总体布局来研究各个房屋之间的关系,研究聚落形态的特质和演变是可以成立的。其后,作者按照这个步骤,依次分析了半坡类型的小型、中型和大型房屋,从房屋数量、房屋类型、建筑技术等方面初步总结出了仰韶文化四期房屋的分类和演化规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聚落形态的研究。通过姜寨这个仰韶前期典型聚落形态,总结出了仰韶前期聚落的一般特征:第一,聚落的布局是凝聚式的,同时也是内向式的;第二,无论哪个聚落,内部都有明确的划分;第三,每个聚落的大小十分接近,一般为五万多平方米;第四,在每个聚落内部,不论在以每组房屋为代表的各氏族公社之间,或是氏族公社内的各家族之间,在经济上有一些差别,但没有明显的分化。又通过对郑州大河村和秦安大地湾这两个仰韶后期的聚落遗址的分析,总结出了仰韶后期聚落形态的变化特点:第一,各地聚落大小规模差别显著,特点突出,不但出现了发展水平较高的中心聚落,而且有的遗址还发现了石砌围墙;第二,这一时期的聚落虽然基本上还是凝聚式的,但已不再是内向式的;第三,这时期聚落内部不但有明确的划分,而且有某种程度的分化等等。

  仰韶前期,有些地方已可以大致看出聚落的群体,但并不密集,而且中心聚落并不十分突出,这一时期处于聚落群的萌芽阶段。到了仰韶后期,聚落群已经普遍存在,而且中心聚落的地位也不断突出。

  《仰韶文化研究》一书,是一部综合性极强的著作,其中涉及了考古学研究的很多方面和领域,尤其是在聚落考古研究方面,更是有着极大的影响与作用。通过对本书的阅读,使我对聚落考古的研究顺序和层次有了更好的认识,很多研究方法也深深地启发了我,对以后进行这方面的阅读研究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严文明:《聚落考古与史前社会研究》,《文物》1997年第6期。

  钱耀鹏:《半坡聚落及其形态演变的考察》,《考古》1999年第6期。

  严文明:《仰韶文化研究》,文物出版社1989年。

篇四:仰韶考古100周年心得体会

  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心得体会

  10月17日,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召开。

  100年来,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不懈努力,取得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灿烂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为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1921年仰韶村遗址考古发掘并命名中国第一支考古学文化——仰韶文化为开端,我国现代考古学已经走过百年历程。中国考古工作取得重大进展,考古发现取得丰硕成果。

  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现代考古学也走过百年历程。中国现代考古学经历了起步期、初步发展期、快速发展期、蓬勃发展期。

  从1921年诞生开始,中国现代考古学开始了起步期。自1950年起,陕西半坡、河南殷墟、北京明定陵等一大批考古发掘项目陆续实施,新中国的考古学进入了初步发展期。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全国各地开展了大量的考古发掘,涌现出辽宁牛河梁、安徽凌家滩、浙江良渚古城、山西陶寺古城、河南偃师商城、新疆小河墓地、四川三星堆、陕西阳陵和法门寺地宫等一大批重要考古发现。中国现代考古学进入快速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初期之后,新的方法和理论得到具体的运用。其中最明显的进步,是各种科技手段被应用到中国考古学的调查、发掘和室内研究中,中国考古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化倾向。在此期间,受中国经济持续1/3

篇五:仰韶考古100周年心得体会

  历史文化系

  ────西安考古实习报告

  系别:历史文化系

  班级:历史学1002班

  姓名:丁元平

  学号:201001120093

  西安考古实习报告

  有语云:“追寻一年历史去深圳,十年历史去上海,百年历史到上海,千年历史去洛阳,三千年历史去北京。上下五千年历史到陕西。”陕西,莽莽三秦大地,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西安,“秦中自古帝王州”,十三朝历史古都;秦始皇兵马俑,震惊寰宇的世界第八大奇迹之一。2013年9月25号,我们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历史文化系本科两个班的学生终于盼来了期待已久的西安考古实习!历时五天的亲身体验,我不仅接触到了最真实的历史,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理解。西安,古称“长安”、“京兆”,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其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最早由周文王营建,建成于公元前12世纪,先后有21个王朝和政权建都于此,是13朝古都,中国历史上的四个及其鼎盛的朝代西周、秦、汉、唐均建都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居中国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远古时代,“蓝田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新石器“半坡先民”在此建立部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文王在建立丰、镐二京,从此揭开了西安千年帝都的辉煌史,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2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有“秦中自古帝王州”的美誉。西安曾经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著名的丝绸之路以西安为起点;“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则展示了这座城市雄浑、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悠久的历史文化

  人。

  紧接着就是慈恩寺、大雁塔、小雁塔。我们在感受了陕西在周、秦、汉、唐的盛况后,就去慈恩寺体验玄奘取经后译经、讲经的历程。我还专门等到晚上,一睹夜幕下的西安音乐喷泉、西安电视塔以及华灯闪耀的西安古城墙、钟鼓楼等,在夜色和彩灯的装扮下,西安这座古城越发显得神秘而充满魅力。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题记,仅明、清朝时期的题名碑就有二百余通。是古城西安的象征。因此,西安市徽中央所绘制的便是这座著名古塔。在大雁塔里面最让人感兴趣的就是一排许愿墙,各种语言和文字的各种祝福体现了人类最淳朴的感情。参观完这些景点之后,已经是晚上,大家进入宾馆匆匆入睡。

  经过为期七天的亲身体验,我的西安实习之旅落下了帷幕。这次实习我看了很多,想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对于历史系的学生来说,考古实习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我们才可以接触到最真实的历史,最重要的是,结合我们所学的知识,达到与现实社会需求的接轨,更好的保存和发扬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以前人们对于文物的保护意识不够强烈,以至于我们国家的许多珍贵的文物随着历史的变迁而消失,经过在西安的所看所感,深感现在人们的意识在逐渐的加强,西安旅游业的发达,在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人们对自己民族历史的重视已经觉醒。

  有语云:“追寻一年历史去深圳,十年历史去上海,百年历史到上海,千年历史去洛阳,三千年历史去北京。上下五千年历史到陕西。”陕西,莽莽三秦大地,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西安,“秦中自古帝王州”,十三朝历史古都;秦始皇兵马俑,震惊寰宇的世界第八大奇迹之

  第二天的第一站是半坡遗址。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遗址,距今5600-6700年之间。该遗址1953年春发现,遗址面积50000平方米。

  从1954年9月到1957年夏季,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织近200名考古工作者,前后发掘5次,延续近4年时间,揭露遗址面积达10000平方米,获得了大量

  珍贵的科学资料。共发现房屋遗迹45座、圈栏2处、窖穴200多处、陶窑6座、各类墓葬250座(其中成人墓葬174座、幼儿瓮棺73座)以及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约近万件文物。

  半坡聚落的范围为不规则圆形。居住区在中央,分南北两片,每片有一座供公共活动用的大房屋,还有若干小房子,其间分布着窖穴和牲畜圈栏。居住区有濠沟环绕,沟北是公共墓地,沟东有陶窑场。据研究,此聚落是集聚两个氏族的部落住地。半坡居民的经济生活为农业和渔猎并重。出土斧、锄、铲、刀、磨盘、磨棒等石制农具,镞、矛、网坠、鱼钩等渔猎工具。还发现粟的遗存和蔬菜籽粒,以及家畜和野生动物骨骸。常见陶器有粗砂罐、小口尖底瓶和钵。彩陶十分出色,红地黑彩,花纹简练朴素,绘人面、鱼、鹿、植物枝叶及几何形纹样。从陶器上发现22种刻划符号,有人认为可能是一种原始文字。半坡成人死后埋入公共墓地,常随葬陶器及骨珠等装饰品。发现两座同性合葬墓,分别埋着2个男子和4个女子,一般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的葬俗。死亡儿童埋在居住区,多采用瓮棺葬。一座女孩土坑墓中随葬品精致丰富,有木板葬具,表明当时对女子的爱重。

  华清池,温泉浴池演绎过一段唐玄宗杨贵妃的美艳爱情,“虎畔石”、“捉蒋亭”又见证“西安事变”。市中心的钟古楼古色古香,楼巍然屹立。古时清早,晨钟洪亮,与对面傍晚击鼓报时的鼓楼遥相呼应,“暮鼓晨钟”构成一大景观。广场上,瓦蓝的天空中白鸽掠过,划过一道道优美的弧线,纤长的风筝一字放飞,摇曳生姿。通往鼓楼的地下通道里,精美的

  纪念品让人眼花缭乱,款款陶埙,造型精美,制作精良,唇边轻依,漾出的曲调,或古雅深沉如泣如诉般的悲凉,或顽皮幽默式的欢快。

  在最后一天的行程中,老师安排我们用一天的时间游览参观西线的景点,乾陵、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汉阳陵,这些气势辉煌的墓葬群体现了墓主人当时身份的显赫及生前的华贵生活。

  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3年的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气势雄伟壮观。乾陵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梁山是圆锥形石灰岩山体,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乾陵就在北峰之上。梁山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

  “乳峰”。据史书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四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等许多宏伟的建筑物。勘探表明:内城总面积240万平方米。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从乾陵头道门踏上石阶路,计537级台阶,其台阶高差为81.68米。走完台阶即是一条平宽的道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这条道路便是“司马道”。两旁现有华表1对,翼马、鸵鸟各1对,石马5对,翁仲10对,石碑2道。东为无字碑,西为述圣记碑。有王宾像61尊,石狮1对,周围还有17座陪葬墓。“唐高宗陵墓”墓碑,高2米,是陕西巡府毕源为高宗所立,原碑已毁,现在这块碑是清乾隆年间重建的。此碑右前侧另一块墓碑,是郭沫若题写的“唐高宗李治与则天皇帝之墓”12个大字。另外在南门外有为高宗皇帝和武则天歌功颂德的《述圣记碑》和《无字碑》二通以及参加高宗葬礼的中国少数民族首领和友好国家使臣的石刻像六十一尊。在中国历史上,陵前石刻的数目、种类和安放位置是从乾陵开始才有了固定制度的,一直延袭到清代,历代大同小异。

  汉阳陵出土的汉俑十分引人注意。他们只有真人的三分之一大小,约60厘米高,赤身裸体且没有双臂。据研究,这些陶俑在刚刚完工时都身着各色美丽的服饰,胳膊为木制,插入陶俑胳膊上的圆孔,以便木胳膊可以灵活转动,但经过千年的风霜之后,衣服与木胳膊都已腐朽,因此只剩下了裸露而残缺的身躯。兵马俑的队伍中有一部分是女子,大多面目清秀,身材匀称,但也有一些颧骨突起,面貌奇异,可能是当时的异民族兵员。比起秦始皇兵马俑的肃穆与刚烈,阳陵汉俑显得平和而从容,正反映了“文景之治”中的安详的社会氛围。

  西安,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经历过繁华昌盛的年代,曾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并接待瀛海来客,聚集着万国衣冠,是举世闻名的大都市。他们也经历过艰苦危难的年代,曾经,严重的自然灾害,残酷的战争浩劫,使人民流离失所,室宇蓬蒿。回顾世界历史,多少显赫一时的古都,由于天灾人祸,曾几何时,就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不过留下一座废墟供人们凭吊,但西安,经历了多少灾难后,百折不挠,巍然屹立。且经过重建,特别新中国建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艰苦努力,筹划经营,古城焕发出了青春,显得更加壮丽伟大,闪耀着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历史光芒。

  在西安的几天考古实习,自己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改变了自己的思维方式。最让自己震撼的是,外国的友人,不知他们是怀着对中国文明的好奇,还是一种对历史的执着和追寻,他们的态度是如此的令人敬佩,以至于我们中国人也会感觉到丝毫的惭愧。在这种历史际遇之下,我们要好好的发扬广大我们国家的文化遗产,向世界展现我们的姿态。这次西安之行,改变了我对于英语的看法,决定要好好的学习英语,以后可以坦然自若的与外国旅客交谈,显示东方大国人民的好客。

  实习这曲乐章已经落下帷幕,而我的学习还在继续。我要把这次实习的收获运用到今后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努力改变自己的不足,有目的地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让自己不断得到提高!篇三:西安考古实习报告

  西安考古实习报告

  3月12号早上,我们满怀期许和热情,踏上了去西安的列车。

  一路上,我们就像孩子一样又玩又闹,长这么大,仿佛第一次感受到了旅行的快乐,但我们是去实习。然而这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的心情,让我们感到任务沉重,因为我们终于有机会去亲眼见证那些在教科书上精美而又别致的考古实发掘出来的实物。终于经过差不多九个小时的颠簸,晚上七点多我们到了西安。还没下火车的时候,我们就远远的看见了在灯光映照下的西安古城墙,那是明朝修建的,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城墙遗址,存留至今。我们是坐车去陕师大的,一路上,我们欣赏和讨论着西安的夜景,观察着路旁的行人。我们最一致的感受就是西安的街道比兰州的宽,比兰州的整齐和干净。到陕西师大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九点多,收拾完以后,我们就带着对第二天行程的期待进入了梦乡。

  3月14号早上,我们乘车来到了位于临潼区的传说中的半坡遗址------人类童年时期的生活遗址,距今6000多年,它的标志性图案是人面鱼纹。半坡遗址是仰韶文化最典型的遗存。发掘现场虽然被围了起来,但我们还是得到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亲身感受到了考古在探索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遗址现场包括居住区、墓葬区、制陶区,翁棺葬的器具保留在原地,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还有几具人体遗骨,但都清晰可见,保留了发掘时的样子。在我们祖先的长眠之地,遐想着五六千年之前的事情,猜测着他们的生活,而一切都那么神秘,那些在陶器残片上留下来的刻画符号是什么,对我们来说是需要继续去探索和发现的谜团。

  平面呈曲尺形,面积6000平方米,由骑兵、步兵、弩兵和战车混合编组的大型军阵。大致可分为弩兵俑方阵,驷马战车方阵,车步、骑兵兵俑混合长方阵,骑兵兵佣方阵四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共有陶俑陶马1300余件,战车80多辆,并有大量金属兵器只展出了部分,部分还在试挖之中。三号兵马俑坑平面呈凹字形,面积约520平方米,它与一、二号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似为统师三军的指挥部,出土68个陶俑和4马1车。三号坑挖掘之后又掩埋。一般认为兵马俑只有三个坑,但讲解员跟我们说还有一个四号坑,而四号坑只是试掘了一部分,结果是空的,就没再挖,据说是因为秦始皇去世得早,没来得及把兵马俑装进去。

  西安考古实习报告

  作为一名历史学的学生,众所周知,在我们历史学的授课中,一直都只是理论的学习,没有实践,这就让我们在学习专业知识时,有很强的苍白感和无力感。考古学则是一门实践

  性很强的学科,他正好弥为我们补了这种不足。而历史学与考古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无可厚非要二者兼注意之。学校为了提高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丰富我们的专业知识,将书本理论与实际考察相结合,我们与2012年4月17日在学校的安排下,踏上了开往世界历史名都,华夏精神故乡-西安的火车,开始我们为期两天的实地考古实习。

  西安市位于黄河流域中部关中盆地,东经107.40度~109.49度和北纬33.42度~34.45度之间。东以零河和灞源山地为界,与华县、渭南市、商州市、洛南县相接;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黄土台塬为界,与眉县、太白县接壤;南至北秦岭主脊,与佛坪县、宁陕县、柞水县分界;北至渭河,东北跨渭河,与咸阳市区、杨凌区和三原、泾阳、兴平、武功、扶风、富平等县(市)相邻。辖境东西长约204公里,南北宽约116公里。面积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66平方公里。西安地区自古有“八水绕长安”之美称。市区东有灞河、浐河,南有潏河、滈河,西有氵皂河、沣河,北有渭河、泾河,此外还有黑河、石川河、涝河、零河等较大河流。其中绝大多数属黄河流域的渭河水系。西安是一个多民族散杂而居的城市。全市共有民族53个,其中少数民族52个,常住人口9.78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15%。

  西安的小吃也很多,独具特色,一些最久负盛名的小吃有:biángbiang面,关于“biángbiang面”的得名,有着这样一个顺口溜--“一点飞上天,黄河两道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进走,左一扭右一扭,东一长(zhang)西一长,中间加个马大(dai)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钩搭挂麻糖,推个车车逛咸阳。”多少年来就一直听老人言传下来。因为这个字笔画繁多,所有字典都找不到,书面上极少见到,都是一边念顺口溜一边写才能写出这个字。锅盔,又叫锅魁、锅盔馍、干馍,是陕西关中地区城乡居民喜食的传统风味面食小吃。省外人编成的顺口溜“陕西十大怪”中,有一怪为“烙馍像锅盖”,指的就是锅盔,锅盔形似锅盖,边薄中厚,表面有轮辐状花纹,硬实筋韧,酥香可口,是馈赠亲友的佳品。另外还有牛羊肉泡馍、凉皮、肉夹馍牛羊肉泡馍也是西安市著名小吃,美味真的可以说是多不胜数啊。

  西安深深的吸引着我,让我怀着十二分的激动心情去,亲眼见证我所了解的那些精美而又别致的考古发掘出来的实物,亲口品尝我所知道的那些精美而又美味的西安美食,亲身体验我所向往的那个古老而又蕴藏着无尽历史的西安这座历史古城。18日的早上7点钟我们到了西安,下了火车,我们就看见了西安古城墙,进入市区的时候,导游告诉我们,西安古城墙是明朝修建的,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城墙遗址。进入西安市区,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绿色,整片的绿色覆盖着西安宽广、整齐、干净的街道。

  秦始皇兵马俑多用陶冶烧制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做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先烧后接,有的先接再烧。其实当年的兵马俑各个都有鲜艳和谐的彩绘。我们发掘过程中发现有的陶俑刚出土时局部还保留着鲜艳的颜色,但是出土后由于被氧气氧化,颜色不到十秒钟瞬间消尽,化作白灰。现在能看到的只是残留的彩绘痕迹。兵马俑的车兵、步兵、骑兵列成各种阵势。整体风格浑厚、健壮、洗练。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陶马有的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秦始皇兵马俑都富有感染人的艺术魅力。

  让我印象最深刻,让我最震撼的是有“青铜之冠”之称的两乘大型铜车马。1980年冬,在秦始皇陵西侧20米处7.8米深的地下出土了两乘大型铜车马。出土时破碎为1555块,经修复,完整如初。车通长3.17米,高1.06米,相当于真车马的一半。总重量为1241公斤,由大小3462个零部件组装而成。其中青铜制件1742个,黄金制件737个,白银制件983个。其形体之大,堪称“青铜之冠”。其设计制作也与现代工程结构有着惊人的相似,大大超出人们的想象。铜车为单辕双轮车,辕长2.46米,轮径为0.59米,车舆分前后,平面呈凸字形,凸突部分是驭手所坐之处。铜御者高0.51米,重52公斤。其神态恭敬中又有一丝得意,充分表现出一个高级奴仆的心理。车室的后面有门,左、右与正前辟有三个窗户。导游告诉我们,现在大家所说的“走后门”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当然,那是并没有我们现在所说的

  那层反面的意思了。正前窗板为镂空的菱形花纹,窗板可以开启,便于主人与御手互通信息。两侧窗可以前后推拉,窗板亦是镂空菱形纹,从室内可以观察到车外的情况,但外面的人难以看清车内。蓬盖面积达2.3平方米,将御水也罩在下面。蓬用铜骨架、铜条支撑,上覆以绢帛。4匹马的高度为0.91到0.93米,长度为1.1到.15米。4匹马的重量也不相同,分别为177公斤、180.7公斤、183公斤和212.97公斤。四马神态各异。中间的两匹马昂首正视前方,两侧的马略侧视,张大鼻如喘息状。耸立于马头之上的物体是车撑,用于支撑车辕,这样在长途休息时可减轻马的压力。铜车马在制作上运用了铸造、焊接、镶嵌、粘接以及子母扣、纽环扣、锥度配合、销钉连接等各种工艺。钻孔的最小直径为1毫米,饰件多处用如发丝的铜丝,窗板的铜片仅厚至0.12枣0.2厘米,车辆头的内孔滚圆,就象车床加工的一般。铜车马的许多零件都与现代使用的相似,如车门、前窗用的活动铰页,其形状与今日门窗上使用的活页非常相似;系马肚子、马颈的套环采用了策扣连接,策扣与今日人们用的腰皮带上的策扣完全相同。秦陵出土的铜车马共有两乘。前乘为护卫武士所居,此图为后乘。据考证,这仅是秦始皇车队中的属车,属于后妃一类人的乘车。史书记载,秦始

  皇出游时这样的车乘有81驾,其盛况观此铜车马可想而知,而他本人乘坐的车马就当更为豪华气派了。

  历史专业西安考古实习报告

  2011年4月,我们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三个班的学生终于盼来了期待已久的西安考古实习!历时七天的亲身体验,我不仅接触到了最真实的历史,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理解。西安也给我很大震撼,它是西北最繁华的城市,历时千年仍不失当年魅力,依旧发挥着历史名城的余韵,吸引着世界

  各国游人膜拜在它的脚下。

  然后参观的是秦兵马俑墓葬坑大厅,导游告诉我们参观此厅“三分在看,七分在听”,的确,初见那些被灰土覆盖的土人时,我有些失望,因为他们缺胳膊少腿,也并没有在杂志课本中看到的那样雄伟,但是在认真听了导游的解说和一个个在书本中看不到的小故事后,那些表情不曾重复的面孔在我眼前生动起来。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依次看了一、二、三号三个坑。一号坑规模最大,共埋葬兵马俑6000余件,凭栏俯视,东端3列步兵俑面向东方,每列68尊,是军阵的前锋;后面接着战车和步兵相间的38路纵队构成军阵主体;俑坑南北两侧和西端各有1列分别面南、面北和面西的横队,是军阵的翼卫和后卫。我们边走边听导游娓娓道来,想着这是2000年前的古代大军阵,他们披坚执锐,军容严整,气势雄伟,势不可挡,然后我感觉历史距离的消失,一种神秘的力量把我带进喊杀震天、战马嘶鸣的古战场。二号坑在一号坑北侧,平面略呈曲尺形,是秦俑坑

  中的精华,二号坑的发现揭开了古代军阵之谜,它由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即东边突出部分由持弓驽的跪式和立式驽兵俑组成;第二单元即俑坑南半部由驷马战车组成车兵方阵;第三单元由车、步、骑兵俑混合编制组成长方阵;第四单元即俑坑北半部由众多骑兵组成的长方阵。四个方阵有机组合,由战车、骑兵、驽兵混合编组,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严整有序,无懈可击。好一个2000年前的军阵,这不禁让我想到战国时期的最大战争-----秦、赵长平之战,秦军就是用这样的军阵密切配合,歼赵军40余万的吧!我们在二号坑还看到了考古发掘现场及遗址顶部木迹和部分陶俑、陶马的出土现状。三号坑在一号坑西北,成凹字形,武士俑按夹道的环卫队形排列,象征古代的军幕,是军阵的指挥系统。它规模最小,与一号坑距25米,东距二号坑约120米。三个坑呈“品”字状排列,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恰好构成了一支强有力的军事集团,忠实的站立在秦始皇陵的东侧,象征着保卫陵园的卫戍大军。

  三个墓葬坑看完之后我们随导游从大厅出来,开始听她讲始皇帝陵的整个布局。秦始皇陵园占地多达56.25平方公里,由内外城两部分组成,在陵墓的北面还有许多宏伟的地上建

  筑,如寝殿、厢房、角楼等建筑群。秦陵地宫也有大量珍宝,目前还没有挖掘。地宫周围有许多陪葬坑,已发掘了珍奇异兽坑、马厩坑、兵马俑坑、刑徒墓地等600多座,其中兵马俑坑是秦陵东部最大的一组陪葬坑。

  一的横穴窑,而且新近调整的半坡遗址出土文物陈列,运用了电子虚拟和幻影成像等现代化声光电的科技手段,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地再现了半坡远古先民创造的灿烂文化。我们在半坡细细观赏,收获颇多。

  永泰公主墓阴冷、深长的墓道,“珠胎毁月”的墓志铭,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仕女图壁画、雕刻精美的石椁以及天井、雨道、盗洞等,都给我留下了墓室形象的深刻印象。以前我总无法想象出墓的结构与陈设,永泰公主墓的参观不仅使我亲身体验了墓的构造,也感受到了李显对女儿李仙惠的伤感与自责。永泰公主的墓虽然级别很高,但是相比乾陵、阳陵来说,就逊色很多。乾陵是武则天和高宗李治的合墓,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墓前石刻、无字碑和六十一尊王宾像,这也是最吸引我的地方。乾陵以山为陵,有四个城门,从朱雀门外向远处高耸的陵墓望去,可见墓前一条司马道相当宽阔,直通北峰。两侧排列有124件雕刻精美、神态生动的石雕,其中有华表、翼马、朱雀各1对,石马5对,戴冠持剑的直阁将军石人10对等。无字碑巍峨厚重,立于碑前我不自禁开始猜碑为何无字,千年来每个人都有和我一样的疑惑,但我觉得不管出于怎样的原因立无字碑,测武则天作为女人这一生都是成功的。排列于内城东西闹楼的61尊石人像虽然大多没有头颅,但从其服饰可以看出都为外国人或少数民族,可见唐代的开放与对外交流的频繁。

  碑林除了碑刻和石雕外,还有高大的牌坊、古朴的泮池、肃穆的棂星门、庄严的戟门,这些也都显示着昔日壮观、辉煌的孔庙。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原因,我们在碑林只参观了两三个小时,但对于碑林如此多需要仔细品赏的文物来说,短短几个小时只够走马观花式的看一遍,要真正去学习、弄懂,恐怕要在里面呆几年了!

  在参观完碑林、明城墙后,我们七天的实习也落下了帷幕。此次西安之行,我看到了很多,学到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西安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经历过繁华昌盛,也体验过艰苦危难,千年后仍巍然屹立。在现代化的浪潮中,中国遗存的历史建筑屈指可数,但在西安仍然可以看到保存完整的历史文化建筑,西安也在新时期经筹划经营焕发出了青春的活力,更加显得宏伟壮丽,充满魅力。在西安的许多遗址景点,都有大量的外国友人,不管他们是怀着对中华文明的好奇,还是一种对历史的执着追求,他们的态度都令人钦佩,也使我们惭愧。

  我在亲密接触了历史、感受了历史之后,才深刻体会到自己所学太过狭窄、浅薄,经过这次实习,我会更加注重自己专业知识的积累与专业能力的培养。考古实习已结束,但我们的历史学习仍在继续,实习也更加激发了我学习历史的兴趣,我会带着实习时的热情更加主动、深入的去学习历史。

篇六:仰韶考古100周年心得体会

  阅读考古发掘报告的几点心得体会

  王悦婧201211212

  最近我比较细致地读了一本发掘报告(《郑州大师姑2002-2003》),泛读了一本发掘报告(《辉县孟庄》),翻阅浏览了几本发掘报告,并且参与到了整理发掘资料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收获

  考古报告就像考古学的“文献”史料,阅读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有学者指出考古报告的定位主要是具有资料性和科学性的性质,它具有对遗存信息的储存和传播功能,是对田野考古工作的忠实记录和集中表述[1]。考古报告是提供给所有人研究的科学资料。有学者指出理想的考古报告首先必须全面地公布资料,尽可能没有遗漏和删改;其次便于别人检索和利用[2]。学术界关于理想的考古报告的讨论很多,《中国文物报》从2000年4月开辟了“理想的考古报告专题讨论”栏目,近年来的一些报告也被认为有了很大改进,如《舞阳贾湖》《天马——曲村》等报告。但是不论是怎样的改进与创新,最为本质的东西没有变,要保证基本的描述与记录的质量的传统没有变,基本的研究内容变化也不大。关于形式方面的改进的建议也不少,一个主要的趋势就是希望田野考古成果的发布有更广泛的面向性,对于考古报告中过于重视器物的分类和描述,而对具体问题的研究较少的批评比较常见;还有一种批评即是认为考古报告的专业性太强了,很难面向学科外的读者,针对于此的一种改进意见是改进其编撰形式“使学科内、学科外的读者都可以直接阅读和使用可靠资源”[3]。

  考古报告中有很多的专业术语,发掘中也有很多专业作法,刚开始的阅读过程中对于我这个丝毫没有过发掘经验的人来说,难度很大,但耐心下来看了一段时间后,我对这一领域同行的交流平台渐渐有了一点认识。从大的方面来说,一般的报告的框架和基本内容还是比较固定的,通常前言中会有必要的背景交代,如该遗址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发掘经过、大的地层堆积情况以及分期情况等;接下来通常会从不同时期的遗存来分开论述,每一时期都会从遗迹、遗物两个大的方面来介绍出土物的情况,有些会对这一考古学文化进行更加细化的分期与年代研究,出土物的介绍通常会以两种形式呈现,能进行类型学研究的会分型定式,其他的则会以地层单位来加以介绍;报告的最后通常都是结语部分,会讨论该遗存的性质,对发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个说明,对一些特殊遗迹(如史前城址)进行一些讨论,提出编写者的一些认识等等。但在具体的资料分布方式及类型学研究方面会根据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在许多小的细节问题上,通过报告中前后印证以及向师友请教等方法,终于能弄清一些基础的常识问题。例如柱坑与柱洞的区别,在器物描述方面的诸多位置的具体所指,一些器物的功能用途,相似器物的对比分析等问题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在类型学方面的研究我掌握程度还是不太理想,理论上了解了分型定式的基本知识和步骤,但具体的操作和分析还是有一定的问题,对于型式的划分依据总是有一种不能切中要害的感觉,运用上也很不熟练。

  二、感悟

  这里我想真诚但有点冒昧地谈几点我的切身感受:

  1.阅读的艰难——学术性与普及性的调和

  《郑州大师姑2002-2003》是我读的第一本考古发掘报告,而以前从未有过相关方面的培养和训练,也没有田野实践的经历,在刚开始阅读时,我深刻体会到了阅读的艰难,很多的专业术语一知半解,而且有很多的疑问和不理解,我强迫自己看进去并不断地像师友请教,这一情况才渐渐有了好转,看的图多了,慢慢也就弄清楚了一些专业术语的具体所指了。

  从这段经历,我联想到了一个老命题的争论,即学术性与普及型的调和问题。我从来没有质疑过考古报告应当具有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它无可争议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给研究者科学的资料,可是当考古学朝着大众化的趋势发展时,当公共考古学越来越为人所关注,这些科学资料是否应当具有更为广泛的面向性,考古报告是否可以在保证其学术性的同时稍作一些改变,以兼顾非专业的但关注其成果的人呢?毕竟公众有了解的权利和欲望,考古人也有一份社会责任,这也是公共考古兴起的原因。那么公共考古是否可以在考古发掘报告中做点什么呢,让这些科学资料为更多的人所利用。虽然学术性与专业性的调和绝非易事,专业的、学术的很难做到真正的大众,但是是否可以在形式上做一些改变使学科内、学科外的读者都可以阅读和使用这些资料。这与普及有一定的区别,普及是把专业性的通俗化、简单化,这就很可能会损害学术性,可如果是添加一些简单的背景知识介绍或添加一些注释说明,让阅读者能够较为容易地熟悉一些术语,比较快地理解这些资料,应该不会减弱学术性。

  2.报告的结构——类型学与其他方面研究的比重问题

  类型学研究在考古报告中占了很大比重,关于考古报告的诸多讨论也都关乎类型学。陈淳先生将这种常见的批评概括为:“类型学被奉为撰写报告的圭臬”并认为费尽心思来分辨类型和对发现的器物分类,但往往忽视了为何要建立这样的类型和进行分类的理由,结果就只是罗列[4](P151-162)。我阅读的过程中也深刻感受到了器物的分型定式在报告中的绝对重要性。基本上会对所有能进行类型学研究的器物进行研究,在发表资料方面也是如此,通常都是对器物进行类型学排队,选出典型标本发表,再把其他物品资料按单位发表出来。不仅遗物会进行类型学研究,一些遗迹也会如此,如灰坑、房屋、墓葬等。

  在对器物分类的同时,会进行描述和介绍,通常会包括其出土的位置、基本的形态特征以及一些测量数据等内容。结合这些信息读者便可以检验器物的分类和描述是否科学,这些描述与记录的质量又如何,这也是衡量报告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前后矛盾或者说是前后说法有出入的地方,比如说关于器物口沿的种种分类,就让我觉得很迷惑,在前一类中的翻沿斜折就与后一类的翻沿斜折有差别;关于器物描述方面也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同一部位会用不同的名称来进行描述;还有一些衡量概念很难把握,如高领与低领的划分、卷沿与翻沿的区别等等。我能感受到在这一研究领域中包含了不少主

  观性的东西,即研究者在作为共同的交流平台的术语体系之外不可避免地包含了一些自己的主观认识。不得不承认人为的主观因素对客观材料有着巨大的影响,这点不光是在考古学的类型学研究领域,在诸多学科的研究中都会存在,我们能做和应该做的是尽可能降低主观性的影响,尽可能地向科学靠拢。对此有不少学者也提出过一些建议:如认为“类型学需要一个独立于任何具体文化组合的类型学标准”,还有诸如在制定类时,应考虑不同器物的生产方式和材料特点等[4](P171-172)。为了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尝试降低主观性的努力应当是有意义的。就类型学而言,考古分类中有原型分类和异型分类,原型分类是将器物的归组方式大体与史前工匠的归组方式相同,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类型学境界”[4](P153),由此我们不禁想民族学中提到的由“客位”转变为“主位”的研究方式应该会比较能接近其本来面目;还有所谓“移情”的方法,虽然目前它缺乏具体的方法论,但仍有较大的探索空间;关注地域传统与文化传统也有助于达到共识。总体来说,除了研究思维的转变,一些更加细化的学术规范或许也会降低主观性的影响,如果能找到影响形态的决定性因素,或者一些近似“唯一性”的因素,这无疑会提升研究的科学性。

  类型学在考古报告中所占的比重是如此之大,相比之下,对遗迹和遗物的研究就显得很单薄了。更多的是注重描述与分类,可更进一步的综合分析研究除了能在结语中看到一些,其他的地方就很不显著了。在结语中通常会对遗存的性质、与其他考古学文化的类比研究等做一简单的陈述,而对遗存的“阐释”和议论比较少,基本未见涉及意识形态和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研究。讨论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涉及考古报告的定位问题,无疑它首要的功能是要保证基本的描述与记录的质量,但它也面对这样一种批评,即有的报告分类成为“一张出土遗存的目录单”,谈不上具体问题的探讨。并认为“许多后继的文化历史学分析在没有对这些大量的封闭性分类进行必要的调整和科学化处理情况下,直接用来进行年代学和文化关系的研究,没有意识到因人而异的分类标准在开放的比较分类中是毫无意义的”[4](P171),类型学被神化,器物的分类和描述成为考古报告写作的规范;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编写报告要忠于发掘时的“地书”的原貌,应当述而不作,不要有过多的主观发挥,只需客观呈现资料。但我认为阐释和进一步研究并不会损害考古报告的客观性和资料性,类型学的研究仍是必不可少的,且需要不断提高其水平,但在分类和描述之后,可以有一些讨论,讨论与描述并不混在一起,不会影响研究者使用资料。在对聚落形态的各种遗存和各种文化类型品的报道分析之后,可将与之相关联的生态文化和精神文化方面的专题和个案问题进行一些论述[5]。而且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科学的鉴定研究成果,而不是像大多数报告那样仅仅将这些成果作为附录处理。

  不仅在大的篇章结构上的安排可以做些调整,花专门的章节讨论,小的部分也可以有一些改动,排队之后可以紧跟着用文字描述其演变规律,对以上的划分理由进行总结,而且与作为划分依据的各项要对应起来;而在各器物的文字描述之后也可以有几句总结,即比较明确的点出某一器物类型的整体演变趋势,可以分析出原因的也可以加入一些逻辑性的推理论证,这个论证过程不与资料分布混在一起,对于那些只想获取资料做自己研究的读者而言,尽可以忽视这一部分;如果对编写者的研究成果有兴趣的,还可以将自己的研究与编写者的研究进行一个对比与借鉴。

  三、形式方面的改进

  《郑州大师姑2002-2003》的考古报告中对遗物的介绍,是把能进行类型学研究的遗物选取了典型器物放在相应的考古学文化中分类和描述,其他的器物则在后面以遗迹出土物的形式又另作介绍,这样器物就分了两部分,在排队表述时有时要到组合单位去查看某些器物,在发表单位组合器物时又要去排队序列中查看某些器物,这给阅读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便。对于这一点,有学者建议,将单位组合器物和标型器物互相搭配(其实极少是重复的),这并不会占太多空间,而且也是有必要的[3],这可以解决给读者造成的翻检困难以及不便于比较的问题,毕竟理想的考古报告除了必须全面地公布资料外,也应充分考虑其他研究者在检索和利用方面的便利。还有一种建议,我认为至少在理论上是具有吸引力的,即主张背景式的公布材料,反对自己先分型分式分类分期,然后按期别类型来公布材料,而是从大到小一层层剥,“这样可以清晰展示不同遗迹的包含关系的背景性逻辑框架”[2]。我还有一个感受就是类型学研究既然要从层位关系入手,又要接受层位关系的检验,那是否可以将两者结合的更紧密一些,让读者更直观的了解编写者分型定式的依据和缘由。是否可以在介绍各遗迹出土物的同时就进行类型学的研究,即以器物的类型贯穿地层关系的交代,也有点类似“背景式地公布材料”。在进行类型学的实践过程中,我发现一些报告的编写存在一些问题,它的地层关系并没有全面揭示,以至于就其公布的资料无法排出器物的式别,这不仅没有直观的图示来说明层位关系,甚至利用散落的遗迹位置说明也无法推理出来。

  在图片排版问题上,由于要考虑到排版的美观及节约,在一幅图中的若干个小图片的编号顺序与排队过程中的文字描述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在看完器物的文字描述时要到图中去找对应的标本图片,图没有按文字的顺序编号,有些图还相隔较远,这样就无法直接观察器物的演变趋势。虽然我能理解这种排版牵涉很多问题,要考虑到各小图片的大小、长度搭配以使整个大图看起来协调匀称等,但我也有点过分地想,如果能调和一下,使图片的叙述顺序和文字的叙述顺序是一致的,那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看类型排队的过程了。

  最后在考古报告的呈现形式方面,我认为可以多样化一些,更好地利用当今的多种传播媒介。比如有学者曾经提出过,考古报告可以以书和光盘结合的形式出版[3],将所有的图片以及考古工作的全部过程都制作进光盘中,以这种形象的方式展示资料的发现、整理过程应当会对他人的研究大有裨益。

  以上就是我的几点心得体会。

篇七:仰韶考古100周年心得体会

  庆祝100周年的心得体会(精选21篇)

  庆祝100周年的心得体会

  建党100周年

  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日。

  2021年3月23日,中宣部介绍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八项主要内容。3月24日,中宣部发布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标识。4月20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开幕。

  2021年6月26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在北京梅地亚中心正式运行。6月13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首次综合演练圆满结束。

  庆祝100周年的心得体会(精选21篇)

  时间如流水般飞快地从我们眼前流逝回想起以前,我们的党走过了100年艰苦奋斗的道路,喜迎建党100周年个人心得感想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庆祝100周年的心得体会(精选21篇),欢迎查阅!

  庆祝100周年的心得体会1记得一位哲人曾说过:一个人,一个民族,他所信仰的不应该是束缚自己手脚的桎梏,更不应该是绞杀自己的绳索,而应当是一面催你挺进、催你跋涉、催你奋斗的旗帜。

  无数的事实已经证明:共产党就是中国的一面鲜红的旗帜,古老的中国在这面旗帜的辉映下逐步走向繁荣富强。回顾历史的长河,我们这个拥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几度兴衰。从“九.一八”的战火,到卢沟桥事变,到南京大屠杀,“夜漫漫,路漫漫,长夜难明赤县天”。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是中国共产党挥动着民族兴亡匹夫有责的大旗,领导着千百万革命志士,唤醒了四万万中国的劳苦大众,拯救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曾记否,南湖红船的星星之火,点燃了中国革命的燎原之势;雪山草地的钢铁之师,锻造出人民军队的威武之气。曾记否,天安门城楼上那雄浑的湘音响彻云霄,中国人民

  从此站起来了;南海边那神奇的大手画了一个圈,改革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曾记否,“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迎来港澳回归;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赢得全球称道。尽管我们也曾经历九八洪水的无情和SARS病毒的侵袭,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作为“90”后的我们,正处在最美好的青春。青春是学习的季节,青春是奋斗的岁月。当青春融汇到一个时代、一份事业中,就会永射光芒。而能够让我们的青春折射出最耀眼光芒的那份事业必定是中国共产党的事业。而这份事业的宗旨便是在我们即使平凡的基层岗位上,也要恪尽职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旗飘扬,我们青春永随。党是我心中的一个梦,也是我心中一面永远飘扬的旗帜。从儿时的少先队员到校园时代的共青团员,在这条属于青春的道路上,我不断地向前,不断地努力,为的是那面心中的旗帜。从第一次递交入党申请书,到每一篇思想汇报的形成,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思想也随之升华,当我面对着党旗庄严宣誓的时候,我告诉自己,我是一名年轻的党的后备军。尽管我没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魄;没有“我以我血溅轩辕”的飒姿,更没有“大江歌罢掉头东”的豪迈,但是在此时此刻年轻的我立下庄严的誓言:如果我是一块砖,我要去构筑祖国繁荣昌盛的大厦;如果我是一颗螺丝钉,我要去铺设民族走向辉煌的路轨;如果我是一棵小草,我要为祖国的春天奉献自己生命的绿色。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这个时代、这面旗帜所赋予我们的使命。

  今天,我们正奋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肩负的不仅仅是历史使命,更多的是无限的希望。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她100岁生日的时候,我们再一次面对着党旗庄严宣誓——我们将把所有的才智、所有的胆识、所有的激情、所有的风发意气、所有的凌云壮志,都奉献给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党,让鲜红党旗在我们的心中永远高高飘扬!谢谢!

  庆祝100周年的心得体会2“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从激昂雄壮的《国际歌》,到催人奋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起来”、“起来”、“起来”,唱出了全世界无产者的共同心声,唱出了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100年来,从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到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到繁荣发展的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发展作为矢志不渝的“初心”,带领中华民族不断地起来、起来、起来,前进、前进、前进。

  党带领人民“站起来”。在封建旧制下,人民群众地位卑微、生活困苦、尊严沦丧,中国人民仍承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重压,遭受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般的屈辱。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始终把人民利益放首位,打败了压在人民头上的各种反动势力,打土豪、分田地、当家做主人,改写了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中国人民真正挺直腰杆站了起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完成了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彻底结束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党带领人民“富起来”。新中国是在一片废墟之上建立起来的,其时经济瘫痪,人民生活困苦艰难,同时还面临资本主义的封锁和围堵。在内外交困、一贫如洗、举步维艰的严峻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展了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并审时度势、解放思想,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实现了中国经济的快速腾飞。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改善,社会安定有序,民族团结进步,国家繁荣富强,人民群众过上了有里有面、有滋有味的生活,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党带领人民“强起来”。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世情、国情和党情都发生了新的变化,面对这些新变化新机遇新挑战,以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

  国梦,积极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的发展理念,“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宏伟蓝图正在一步步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中国这个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3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中国人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不断增强。

  100年风雨兼程,100年漫漫求索,100年卓越辉煌。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本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以民为贵、一心为民、坚持初心、砥砺前行的时代壮美画卷。起来、起来、起来,前进、前进、前进,在未来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将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用为民谋福的一腔热忱创造中华民族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庆祝100周年的心得体会3在党的生日来临之际,我积极参加“党在我心中”的演讲比赛,以此来歌颂党的丰功伟绩,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岁月的长河淌过浸透血泪和屈辱的近代史,终于汇入了21世纪的洪流。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眼前一片欣欣向荣,我想起了母亲,想起了那位养育了我们100年的母亲,我期待着,期待着七月一日的到来,衷心为母亲献上一曲颂歌。

  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仿如一道曙光划破夜空,在东方闪烁。中国革命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弹指一挥间”100年过去了,旧中国千疮百孔,民不聊生已作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生机勃勃、一片繁荣的景象。昔日的穷乡僻壤,而今牛羊成群、五谷满仓;昨日的茅檐瓦舍,已被今天的林立高楼所取代……

  100年的风风雨雨,100年的励精图治。欣看今天,我们拥有的是丰硕的成果。回顾昨天,却是斑斑的血痕。倭寇的贼船曾侵扰过沿海人民;英国侵略者用鸦片、大炮敲开了中国的大门;八国联军飞扬跋扈,列强们疯狂抢掠我奇珍国宝;圆明园在兽蹄下灰飞烟灭,日本鬼子烧杀抢掠,肆意践踏我锦绣山河,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旧中国,老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黄河在咆哮,大地在哭泣,祖国的儿女在苦苦挣扎,在奋力抗争。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率领下浴血奋战,最终打败日寇,推翻了蒋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国。

  我们始终坚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00年来,党一直带领着我们昂首阔步向前,劈波斩浪,开辟航向。我们永远忘不了人民起义,推翻三座大山,让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真正作为华夏主人,于是我们高歌《北京的金山上》;我们永远忘不了小平同志拨乱反正,力挽狂澜,以改革开放的新思维为神州大地注入新的活力,转瞬间,全国上下旧貌换新颜,于是我们高唱《春天的故事传说》;我们永远忘不了像焦裕禄、孔繁森等优秀共产党员在祖国大地洒热血,无怨无悔,甘做人民的公仆,换来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于是,我们高颂《公仆赞》。

  还记得40多年前美国总统杜鲁门曾预言:无论任何人都解决不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4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的粮食产量跃居世界首位,彻底粉碎了这一谬论!“两弹一星”的成功,葛洲坝的建成,南水北调的设想……我们的体育更是突飞猛进,许海峰的枪声,石破天惊;中国女排励志电影“五连冠”,光照千秋,乒乓球健儿们横扫千军,囊括众多奖项。“东亚病夫”的耻辱,被中国人民雪洗干净。香港、澳门的回归,再一次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统一、强盛。真是雄狮奋起东方,傲视天下。这一切一切都证实了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实力在日益提高。

  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仅是缅怀党的光辉业绩,更重要的是着眼新世纪,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我们要肩负起党和祖国人民的重托,重塑这东方巨龙的雄姿。我们所肩负的历史重任,这是何等伟大、何等光荣、何等艰巨啊!青少年朋友们,作为21世纪中国的主人,我们是否感觉到建设祖国的重任已责无旁贷地落到我们这一代人的肩上?既然是这样,我们还有什么时间去犹豫,去浪费?我们是成长中的一代,我们是改革中的一代,我们是开创未来的一代,新世纪祖国的建设,离不开党的领导,也离不开青年一代的创造和奋斗!努力吧!新世纪的宠儿,把我们的青春,把我们的生命,把我们的一切都奉献给

  党,奉献给我们亲爱的母亲!

  庆祝100周年的心得体会4回望100年前,谁能想到,在一只小小的木船上,诞生了一个伟大的政党。这一天,革命圣火已被点燃,真理的号角在船头吹响;这一天,镰刀和铁锤组成的旗帜,在丽日和风中飘扬;从此,这把镰刀呼啸着要割断旧世界的一切枷锁;这把铁锤呐喊着要砸碎一个旧的世界!

  “七一”,流金的七一,光辉的七一,绚丽的七一。经几番浪急云涌,历几度血雨腥风。华夏儿女聚集在鲜红的党旗下,为铺就国富民强之路,踏着无数先烈们的鲜血,披荆斩棘,奋发进取,用实践的巨笔绘就了一幅幅壮美的画卷。每当想起这个时候,我的血管中仿佛流淌着革命前辈的鲜血,我的胸膛中注定燃烧着对祖国的热爱;蓦然,我读懂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从容与坚决;读懂了“救亡曾断指,入党在危时”的崇高信念。

  我骄傲,我是您的一员;我明了,我们重任在肩,我们始终为实现崇高理想殚精竭虑,;我们壮志未酬,我们为振兴中华挥泪洒汗;我知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涓流,无以成江河”。我晓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有你,能使生命充满意义;只有你,能使世界和平,人民祥和。

  记得在大学时代,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对我们讲过他的人生格言,“对事尽情尽理,不失原则;对己尽严尽廉,不失本色。”从此这句格言便深刻的印在了我的脑海中。而现在,我成为了xx县人民法院的一员,更加读懂了这句格言的深刻含义。

  近年来,我们法院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主题,坚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以争创一流为奋斗目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曾先后被湖南省委授予“全省文明单位”,被法院授予“全国人民满意法院”荣誉称号,被评为全省优秀法院和全国调研工作优秀单位等表彰奖励。

  我骄傲,我是您的一员。xx县人民法院,是您教会了我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会了我如何真正的全心全意去为人民服务。我将对党的无比热爱和对党事业的无限忠诚,体现于本职工作中。我

  将把我的所学、所想、所知、所感,凝结到法院工作中。将勤奋工作,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视为理所当然。

  我们的法院党组书记张书记曾经说过,坚持“人民法官为人民”,坚持“公正与效率”主题;“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创建公正、高效、的法院是我们永恒的追求。那么我将会以“对事尽情尽理,不失原则;对己尽严尽廉,不失本色”的工作原则,不断努力,向着“公正、高效”这个永恒的追求而奋斗。

  朋友们:科学发展令人鼓舞,和谐社会催人奋进。让我们共同努力吧,在党的英明领导下,“开拓进取谋发展,与时俱进创辉煌”。为xx县的法制文明,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创造出更辉煌的业绩,演绎出更绚烂的明天!

  庆祝100周年的心得体会5方圆九州,泱泱大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浩如烟海。中华儿女,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缔造了强汉盛唐,领世界风骚几千年,何等风光?

  直到鸦片战争爆发,洋枪火炮轰开了国门,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各帝国列强肆虐神州大地,掠财夺宝,恣意妄为,国家蒙难,前路茫茫,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此危急关头,是中国人举起了明灯,照亮了中国的出路,指引中华儿女,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压在人民头上的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一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响彻寰宇,世界再次听到中华民族的声音。

  然而,经历百年洗劫的中国触目疮痍,百业俱废。国家须重建,民族要复兴!中国又带领全国人民,开始了建设家园的历史征程。在建设路上,在党内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下,我们也曾经历波折,也曾走过弯路,也曾停滞不前。

  今天,海峡两岸尚未统一,国际社会很不安宁,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敌对势力仍虎视眈眈,世界经济发展趋缓。我国的市场经济才刚刚建立、还很不完善,国家经济发展仍不平衡,我们所面临的困难还很大,前进的道路不会平坦,中华民族复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

  扫清前进路上的重重迷雾?党的十六大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为我们新世纪前进的道路亮起了明灯,我们要高举伟大旗帜,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我们的建设事业才能蒸蒸日上,能克服种种困难,在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候,必须继续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不动摇,这是我们继续取得胜利的保证!

  庆祝100周年的心得体会6歌颂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颂中国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人民当家做主!歌颂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的幸福生活。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无情碾碎旧的封建的主义,先进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她带领中国走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领导我们越过一个个坎坎坷坷。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仿如一道曙光划破夜空,在东方闪烁。中国革命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弹指一挥间”100年过去了,旧中国千疮百孔,民不聊生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生机勃勃、一片繁荣的景象。昔日的穷乡僻壤,而今牛羊成群、五谷满仓;昨日的茅檐瓦舍,已被今天的林立高楼所取代,党一直带领着我们昂首阔步向前,劈波斩浪,开辟航向。

  我们忘不了,改革开放、抗日救国,中国共产党奋战在第一线,人民子弟兵挥泪洒血,保家卫国。我们忘不了,100年来的建设,改革开放,创新思想,一代又一代新旧党员,兢兢业业,刻苦肯干,是我们经济的支柱。我们忘不了,助人为乐,为民请命,许多优秀共产党员无怨无悔,愿为人民、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回顾历史,不仅是缅怀党的光辉业绩,更重要的是着眼新世纪,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我们要肩负起党和祖国人民的重托,重塑这东方巨龙的雄姿。我们所肩负的历史重任,这是何等伟大、何等光荣、何等艰巨啊!青少年朋友们,作为21世纪中国的主人,我们是否感觉到建设祖国的重任已责无旁贷地落到我们这一代人的肩上?既然是这样,我们还有什么时间去犹豫,去浪费?我们是成长中的一代,我们是改

  革中的一代,我们是开创未来的一代,新世纪祖国的建设,离不开党的领导,也离不开青年一代的创造和奋斗!努力吧!新世纪的宠儿,把我们的青春,把我们的生命,把我们的一切都奉献给党,奉献给我们亲爱的母亲!

  庆祝100周年的心得体会7在我眼中,党就像一位母亲,时刻关怀、体贴着我们;党就像一位老师,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人;党就像亲人、朋友,在我们为难的时刻,会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我们应该感谢党,因为没有党,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党是中华民族的英勇和守护神。如果没有党,我们中华民族也许到今天依旧是一个黑暗的旧中国。回眸历史,在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多重压迫之下,是我们的中国共产党,号召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最终到达革命根据地———陕北,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大无谓的革命精神;还有那浴血奋战的台儿庄大捷、气壮山河的百团大战等赫赫战功,也无一不是我们党在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不可辱,中华民族不可欺。

  党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领路人。新中国成立后,在共产党的带领下,祖国日益强大,全国人民都过上了幸福生活。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得“嫦娥一号”成功发射;“神州七号”载人飞船成功飞天;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让全世界人民的目光都聚焦“鸟巢”,为中国的发展而欢呼雀跃;和谐社会的建设,让华夏大地一片祥和,美不胜收……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党再次向全世界表明:中华民族在日渐强大,“中国”这个东方巨人已经脱去了“落后”的旧装。

  党是和平的使者,是我们生命中的第二位母亲。当利比亚的孩子正在饱受战火的侵袭,我们正在惬意地享受着党为我们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当伊拉克的上空还弥漫着弹药的味道,我们的人民正在夕阳中享受天伦;当国外此起彼伏的战乱让人民苦不堪言,我们———只有我们中国人是那样的惬意与安详的生活着并快乐着。这一切,都源于您————倡导和平的我们的党,我们的母亲。这就是我眼中的党,一个小学生眼中的中国共产党。

  同学们,当我们坐在宽敞的教室中学习,你是否会想到我们的学习是在为党而学习呢?党给了我们一切,我们理当为党奉献毕生。作为意气风发的新一代,我们必须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要使命,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将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让中华民族拥有更加美好、更加辉煌的明天!

  庆祝100周年的心得体会8党,是使我们从贫困走上富裕的道路,是使校园从破烂向优美发展,是使我们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我相信只有靠您才能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

  今天,我回忆起以前的生活,那个时候,只有靠自己才能够做一些事。而现在不同了,如果你想问候远方的亲人,只要通一个电话或者发信息就行了,而以前就不行,这些都是您的功劳啊!

  现在,每户人口都有自己的私房钱,有些人都买上了车和高楼大厦,但是马路不好走,全部都是泥土路。可就近几年来,国家拨出大量的钱给我们修水泥马路,现在就方便多了

  每一所学校,都是党的支持和党的无私奉献才建得美好,校园的每一件东西和每一件事物都是您的,教室里现在老师不用在黑板上写字,而是多媒体教室,这样就减轻老师的负担,而且不会耽误时间,这样真是一举两得啊!

  祖国现在富裕起来了,老百姓也跟着富裕起来,这就表明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当今世界与以前真是改变了许多。

  在今年的某一天,我回到自己的家乡,看看我眼前的风景,再看看田里。正在这个时候,令我惊讶的是,新进的机器在田里,而且没有许多的人在那儿。以前,许多人都在田里忙碌,割的割,打的打。而现在不同,只有一台收割机和几个人在田里。现在祖国发展起来了,把新进的设备带进农村,使农村的生活富裕起来。而且现在农村年满60岁以上的老人都有钱可以领,真是太好了。

  党是我们心中的光辉,要不是您,我真不敢想象我们会成为什麽样;要不是您,我们不会快乐的成长;要不是您,我们会是个文盲,也许在某个角落里。您就像是我们共同的母亲!世界上,对人来说母

  亲是伟大的,无私奉献的,而你就是她,总是无时无刻地关注着我们和使社会变得和平。

  庆祝100周年的心得体会9100年的春风化雨,我们一路坚定初心。

  100年的春华秋实,我们一路守护初心。

  100年的千秋伟业,我们一路永葆初心。

  这一路走来,不忘的是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民服务始终如一的初心,不变的是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复兴的使命,不改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决心。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人,在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同时,更要真正做到思想认识到位,抓检视问题到位,抓整改落实到位,抓组织领导到位,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用良好的精神风貌展现共产党人的时代风采。

  不负人民、甘于奉献,用使命担当诠释新时代党员初心。在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重要指示时,“用美好青春诠释共产党人初心使命”来形容黄文秀同志不忘初心、勇担使命、攻坚一线、奉献自我的大无畏精神。作为共产党人,必须做到心中无我,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念兹在兹、心系人民;必须做到心中装事,始终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放弃,敢啃硬骨头、敢挑重担子;必须做到心中有情,始终带着感情做事,真正急百姓所急、想百姓所想。“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正是我们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也必须以甘于奉献、为民服务的境界诠释新时代党员的初心、兑现对人民的承诺。

  不负时代、向往生活,用美好青春唱响新时代美丽赞歌。如今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的国际形势,常常会让我们迷失方向,忘记曾经的初心,动摇我们的步伐。往往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放慢脚步,回首来时的路;静下心来,回忆来时的初心;放平气息,倾听内心的声音。必须坚持顺应时代,让奋斗目标与时代同频共振,以坚定的理想、心中的梦想谱写属于这个时代的靓丽五线谱;必须坚持趁势而为,抓

  住时代夹缝中的机遇,以“拾荒者”的精神、“筑梦人”的状态填写属于这个时代的绚烂音符;必须坚持顺势而上,珍惜时代给予我们的美好生活,牢记人民寄予我们的美好愿景,以向往的生活,青春的力量唱响属于这个时代的美丽赞歌。这就是属于我们的时代,也是我们每一名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向往生活”。

  为人民守护初心、为民族践行使命、为国家唱响赞歌,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向往生活”。

  庆祝100周年的心得体会10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瞬之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100年的风风雨雨。在党的一百岁生日之际,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情,除了感慨,更多是感激。

  1921年7月,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上传出巨人的呐喊,犹如春雷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雄狮,拔开了数百年来笼罩于千万仁人志士心头的迷雾,亮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点燃了神洲大地上的星星革命之火。

  当时间的脚步将我们带入21世纪,在这个崭新的时代里,我们的祖国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的涌动下,已经走上了繁荣昌盛的强国大道。是的,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确实离不开党的关怀。

  红旗飘飘,党旗猎猎,祖国欣欣向荣,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地位空前居高,中国人民正满怀喜悦和希望朝着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迈进。用历史验证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程,我们要铭记党,拥护党,所谓党民一心,对党就像对我们的亲人。

  庆祝100周年的心得体会11在时光飞逝的时代中,我党走过了100年艰苦奋斗的路程,从1921年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创了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在这中间经历过苦难、经历过磨砺。但是中国共产党心中有坚定的追求,“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带领中国人民一次次度过磨难,开创一个崭新的时代。

  共产党是中国一面鲜红的旗帜,100年的风风雨雨、100年的励精图治,得益于每一位共产党人的努力奋斗。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我们要肩负起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重任,把一切奉献给党,把一切奉献给祖国。

  庆祝100周年的心得体会12100年的风雨,100年的沧桑,中国共产党从一艘小船发展到如今屹立在东方太平洋沿岸的巨轮。她承载了太多中国人的希望,她顶住了太多中国人的脊梁。

  在中国100年的发展史中,中国共产党始终肩负着建设祖国、复兴民族的大任,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到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道路;再到改革开放,打开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作为青年大学生的我们,应牢记党的章程,恪守党的理念,在新时代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引导下,真正成为敢想、敢做、敢担当的有志青年。

  庆祝100周年的心得体会13终于,在一个杨柳轻拂的七月,从碧波荡漾的嘉兴湖传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黑沉沉的神州大地上树起了一之熊熊燃烧的火焰,给古老的中华民族带来了光明与希望。

  共产党人永远是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以及“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精神,他们淡泊名利、视死如归,以自己的生命来换取新中国的成立。当毛泽东同志巍然的站在雄伟的天安门上高亢的喊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们明白了成立背后的故事,那是共产党人光荣牺牲所换取的。当一座座“永远的丰碑”如此高大的耸立在我们面前时;当一个个时代精英勇攀科学高峰时、创造一项项令人瞩目的奇迹时;当一幅幅子弟兵舍身忘我的抗洪救灾的感人画面映入我们眼帘时,共产党人英雄形象早就被牢牢地定格在我们的脑海中。

  沧海桑田,神州巨变,100年的征程岁月峥嵘,100年的征程金

  光灿烂。我们这个曾经饥寒交迫的民族,已经可以骄傲的告诉世界:一个伟大的党正带领地球上五分之一的人口实现小康,走向富裕。请问,世界上还有哪一个政党能够创造出这样的奇迹。

  共产党是伟大的,但也有许许多多曲折和感人。想一句歌词唱得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的100岁的生日就要来临,让我们忠心祝愿当生日快乐!

  庆祝100周年的心得体会14每每想到七月,总有一番独特的风景。江南,一个如诗如画的地方。南湖上的一叶小船,承载了一份特殊的使命。然而就在这烟雨江南,水波轻漾的南湖,12双手翻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中国共产党诞生。它宛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点亮了中国人民前行的道路。

  鲜红的旗帜上一把镰刀和铁锤似的图案——便是党的旗帜。它凝聚了多少人的鲜血与汗水,多少中国人民铿锵的誓言。

  回眸党的历程,它是艰辛的,是坎坷不平的。同样是时光的道路,那段光阴却是洒满了鲜血。

  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铁索桥锁链支支吾吾的声响,言说着往日的艰辛;十五岁的刘胡兰,面对敌人狰狞的面孔,寒光闪闪的刀,他坚毅地喊出:“怕死就不当共产党员!”还有监狱中的叶挺,尽管敌人百般诱惑,他却轻蔑地说:“人的身躯怎么能从狗洞中爬出!”

  多少像他们一样的华夏儿女,为了争取民族的自由和人民的解放,抛却头颅,洒尽鲜血,奏响了一曲曲英雄凯歌!那个腥风血雨的年代,那些峥嵘的记忆,怎么会忘怀,恍若已经深深的铭刻在脑海中,永不褪去。

  有人云“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8年的浴血奋战,1949年崭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横空出世,东方的雄鸡,开始惊天震地。而今天,中华民族燃烧了整整一个世纪的复兴之梦,获得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从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铺通到2007年我国首次探月工程取得圆满成功。从2008年的奥运会,到2009十月一日在广场举行的盛大阅

  兵仪式;从2010年亚运会在中国举行,到2011年的天空一号发射成功……华夏儿女的成绩赫然可见。

  而这一切,如果没有党的诞生,那么也就不会出现,甚至说,中国这颗明珠,还被层层烟雾所覆盖。

  所以,请记住党的历程,将党铭记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在不久的将来,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员!

  庆祝100周年的心得体会15在阳光下静静地读着这个故事传说,闻着纸张的清香,感受着阳光的温暖,体验着以前长征的艰辛,铭记着党在我心中。

  今天,我读完了《红军长征故事传说》,当我把这本书合上的一瞬间,那一位位勇敢顽强的英雄,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仍久久浮现在我的眼前。我轻轻睁开双眸,泪水在不经意间流下……这一个个故事传说,是多么令人感动!为了让士兵喝上新鲜的鱼汤,而自己饿得牺牲了的炊事班班长;故意说谎了节省粮食的红军小鬼;舍己为人,把干粮让给别人的小红军小兰;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的刘胡兰;勇敢顽强的王小二……这些故事传说汇成了一首感人肺腑的赞歌!“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道出了不到革命根据地,不打败日本侵略者,不取得革命的彻底胜利,决不是“好汉”的宏伟志向和坚强决心。

  今年是中国建党100周年。我就一直在思索,党在我心中有什么?轻启记忆的小河,小时候,党在我心中是映照着红旗的隆隆炮火,是攻城拔寨勇往直前的人民解放军的嘹亮军歌,是纪念馆中斑斑的血衣,是墙上的巨幅画像中庄严宣告的新中国……那时候,党在我心中是遥远而神奇的。系上红领巾的我开始注意,家乡的泥泞小路变得宽敞平坦,偏僻的小城里人们的欢声笑语回荡在蓝天,大人们都说:“党的政策好啊!”党在我心中,开始变得伟大、亲切,已经不再是小时候那么模糊了,而是变得真切。在生活中,无时无刻都能看到他们的踪影。它已是溶入我灵魂的一种精神,一种动力,一种激情。它已成为我毕生不变的信念。它已溶入在我的生活中,它已溶入在我的工作中,它溶入在我的血液。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这熟悉的歌声从我耳边响起,坚定了我将发扬党那伟大而又无私的精神,坚定了我要孜孜不倦的学习,沿着先烈们走过的路,继续走下去,做一名称职的中国人!

  庆祝100周年的心得体会16旧中国贫穷落后,帝国主义列强的一次次入侵,不知吞食了多少中国人的生命。战争让我们的祖国沦陷,让中国各族苦难同胞受尽欺凌。为了挽救濒临灭亡的旧中国,为了让我们的祖国重现辉煌,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为了革命的胜利,不知有多少叔叔、阿姨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缪伯英,建党以来,第一位女共产党员。她的事例让我们感动。缪伯英和跟她一样热爱祖国的丈夫何孟雄一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位女英雄,为革命奉献了一切。当她在上海病逝时,在生命垂危之际依然感叹:“既以身许党,应为党的事业牺牲,奈何因病去世,未能战死沙场,真是恨事。”

  年轻的共产党员夏明翰在敌人的法庭上庄严宣称“我信仰共产主义”,他挥笔写下了浩气长存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他在临死前这样说过:“我遗憾的是为我们党工作得太少了。”夏明翰不屈不饶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七月一日建党节,这个日子是多么的耀眼,它照亮了祖国前进的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祖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富饶,那些帝国主义再也不敢来欺负我们中国,这可全靠了党呀。

  在党的关怀下,我们健康成长。二零一一年,大足县每所学校的所有同学,每个星期都会领取到两瓶牛奶,这是政府关怀少年儿童,免费为中小学生提供的。每次喝牛奶的时候,我都会想起太阳,想起党。共产党就像红太阳,没有党,就没有我们的新生活。政府不仅仅为我们提供爱心牛奶,还为贫困家庭的孩子准备了“爱心鸡蛋”,我们班的唐娅同学,每周二、四的早上都会领到一个“爱心鸡蛋”。每次拿到“爱心鸡蛋”的时候,我都会发现她热泪盈眶。是党的关怀,让我们都过上了幸福生活。

  没有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党,就没有我们幸福的今天。我们只有更加努力学习,将来才能做好党的接班人。党是我们的骄傲,我们永远热爱党。

  庆祝100周年的心得体会17“少年强,则国强。”我们青年一代在命运上与祖国休戚与共,在梦想中也共同展望未来风光。在如今,这个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在实现中国梦的关键阶段,中国的青年们都心牵一线,共同展望那冲破云霄的曙光。

  国家的步伐正大步向前,直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随着国家供给侧改革,产业转型已取得明显成效,加强空气质量管理,让人望而生畏的雾霾天气也日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一带一路的推行,“复兴号”开出国界,展现我大国科技,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精准扶贫成效显著……东方雄狮的觉醒,它嘹亮的吼声一次次激荡着我中华少年的内心,“中国梦”从不是一个口号,它要正是我少年的青春梦!

  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今日心怀天下者并非先生一人,我等少年辈虽身居学堂却心系国家的一举一动,摩拳擦掌准备为国效力。

  大国的“工匠精神”推行当下,职业院校的“小工匠”们都纷纷潜心钻研技艺,各地技校都一呼百应地搞创新,磨手艺,誓必把“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国家呼唤海外留学青年时,世界各地都纷纷收拾行囊,如今约有70%以上留学人口回国就业。国家需要科技创新时,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我们学生更少关注榜上的分数,更多关注自己的创新性思维与辩证性思维,加强团队合作和实践能力,努力成为一位对社会有用,社会需要的人才。将中国梦怀于心底。

  约翰·多思有诗“每个人都不是独立的岛屿,无数的泥土连缀成一个大陆”,巍巍河山源远流长,中华先辈们的爱国精神也传至我们青年一代,中国梦亦为我们的中国梦,个人的幸福必须建立在国家强盛的基础上,青年的自信力必须建立在祖国的世界影响力上,而未来也不是别人来拼搏,而正是我们来奋斗,我们的方向既是自己的青春梦,汇聚而成千千万万的青春梦也是祖国的中国梦!

  今天,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我们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牢记:只有共同实现中国梦,才能见证我们的青春梦!

  庆祝100周年的心得体会18今年七一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在这个重要纪念日来临之际,我们我们xx片党支部根据上级党组织的工作部署并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了以主题为“议党史、促党建、正党风”等一系列的教育活动。

  通过活动加强了党支部的自身建设,充分调动了每一位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焕发了新的工作活力,把党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教育教学工作上来,发挥了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学校的发展做贡献、创佳绩。现将活动情况做一总结。

  一、全体党员、团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联手开展了一次学习活动

  7月2日,在围绕主题为“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的党课上,白校长带着我们一起回顾了党史,重温了党章,通过听课使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党的认识,对党的性质、作用、意义以及党的崇高理想深刻内涵又有了新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白校长又分别针对党员、团员、积极分子的实际情况,给我们讲了怎样做合格的党员,怎样解决从思想上入党。我们一起重温了党员要履行的八项义务,白校长逐条给我们讲解,最后他又给我们提出了需要加强的方面,要求我们要学好新党章、党史,解决怎样要求自己、为什么要入党的问题;还要加强政治理论及专业知识的学习,解决以怎样的姿态去学习的问题;同时还要求我们在本职岗位上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等。

  通过这次长达1个多小时的党课讲座,使我们非常解渴,受益非浅,我们每一位党员、团员和积极分子也纷纷表示要在各项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和突出的业绩为中国共产党建党96白年献上一份厚礼。

  二、在领导干部中开展学习与自查

  在繁忙的工作中,党支部召开了一次党支委民主生活会。以找一

  找自身的不足与差距;表一表在今后工作中要如何发挥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主题活动。在会上,党支部书记组织委员们重新学习了党员干部有关纪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党风廉政建设的规定进行学习与反思,自查服务意识和廉政建设。在民主生活会上大家畅所欲言,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相互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达到共同认识共同提高。通过学习与自查进一步促进了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权力关、利益观、执政为民观。

  三、开展“五个一”活动,发挥党员带动作用

  在七一前夕,党支部书记白校长提出了“五个一”活动即:每位党员找一位申请入党的教师谈一次心,进行思想沟通与交流;每位党员为学校做一件好事;每位党员帮扶一位有困难的学生。党员们积极行动起来,利用空余时间找自己所负责的入党积极分子谈心沟通,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帮助其尽快成长,使他们汇集在党旗下。

  通过谈心,每位积极分子都主动向党组织汇报了自己的思想情况,谈了对今后一段工作的打算,并纷纷表示要与党员一起同心协力,风雨同舟,共同战斗。

  为了确保我校的教学质量不出问题,每个共产党员都身先士卒,战斗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他们把爱心献给学生,为了帮扶学困生,党员们放弃了中午休息时间给他们补课。党员们这种自身的开拓进取、克已奉公精神,无声地感染、教育着广大群众。

  正是这种无声的行动激励了每一位老师的干劲,带动了整个教师队伍,使我们的学校呈现出稳定,向上、进取的良好事态。可以说我们党支部的每一位党员在生活上相互关心,工作上相互支持,不相互拆台,对外一个声音,在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下,在群众评议党员的工作中,满意度达到95%。

  总之,通过“七一”系列活动,使我校全体党员、团员和积极分子又鼓足了勇气,我们有信心为促进和推动我校各项工作的发展,迎接新的挑战!

  庆祝100周年的心得体会19今天,中国共产党就迎来了他100岁的生日。回首100年的风雨

  历程,可以这样说,过去的100年是我们党披荆斩棘、开拓进取的100年,是风雨兼程、成就辉煌的100年。

  100年风雨兼程,100年岁月如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战,建立了新中国。经过一代代前辈们的艰辛努力,饱经战乱屈辱与落后苦难的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中国就像一条巨龙,正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

  一九七八年,改革开放,中华大地随之春色岸然。改革开放的实施加速了中国的发展,中国开始了与国际接轨,并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令世界震惊,令世界称赞。从香港、澳门的回归到中国加入WTO到台湾双飞,从亚运到奥运,充分展现了我国作为一个大国所应有的责任与参与国际的热诚。从当年的草房瓦片到如今的高楼林立;从曾经的门庭若轻到现在的街市车水马龙,高速公路的四通八达,高速铁路的规划到实施到昨天京沪高铁的首开,从以前物品的匮乏短缺到如今的商店商品琳琅满目……祖国在党的领导下,正以其坚定、铿镪的步伐走向繁荣,走向世界。10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他只是沧海一粟,然而就是这100年,创造了中国前所未有的辉煌,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部伟大的崛起发展史,从“两弹一星”、“杂交水稻”到世界文化遗产逐步增多,中华文化世界流芳。

  随着祖国事业的蒸蒸日上,各种产业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文化、教育、卫生、信息、电子、服务等产业正以快速的步伐向前发展,并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如今,三峡水库成功蓄水,京沪高铁顺利开通,又如何不让人感慨万千。从“神五”到“登月”,圆了国人多少年遨游太空之梦想,让国人如何不兴奋欢腾,让世人如何不惊叹赞赏。

  “忆往昔风雨兼程岁月如歌,看今朝九十五华诞风华正茂”。火熊熊薪传百代,光灿灿彪炳千秋。莽莽神州,多少人正在党的100华诞之际为之祝贺,为之喝彩。而今,就让我这位年轻的共产党员也为党的100岁生日献上我的一片热忱与祝福:愿党永葆生机,永葆党的先进性,愿祖国欣欣向荣,繁荣昌盛,愿人民生活富足,幸福安康。

  中华大地在党的领导下,正以其势如破竹之势向前腾飞,民族复

  兴,国家富强指日可待;中华腾飞、祖国繁荣也将势不可挡!日月为我祖国作证,风霆为我民族壮行。踏星斗飞过世纪之交,驾嫦娥立于强国之林。”

  庆祝100周年的心得体会20中国共产党的100年,是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我们回顾和总结了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奋斗历程。10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前赴后继、顽强奋斗,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胜利,集中体现在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

  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的独立、人民解放;

  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永远值得自豪的伟大成就,也是中国人民永远值得铭记的伟大成就。

  经过10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伟大成就集中体现在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要理解这一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科学内涵,要求党和人民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面向未来,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毛泽东同志曾把我们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比作万里长征,指出新中国成立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到今天,我们又走完了第二步、第三步。展望未来,还要坚定地迈出第四步、第五步以至更多、更大的步伐。为此,党中央领导人曾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完全有理由为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而自豪,但我们没有丝毫理由因此而自满,我们决不能也决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因此,我们党隆重庆祝建党100周年,其要旨既是为了继往,更是为了开来。

  党的历程全面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观、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对全党深入贯彻群众路线提出新的要求。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落实到各项工作中。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宣传引导群众、真诚服务群众,多办得人心暖人心的好事实事,着力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让人民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要紧紧依靠群众,把群众实践创造作为推进工作的源头活水,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第一标准,使精神文明建设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要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增进群众感情、树立大众情怀,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着眼于继往开来,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信心、砥砺勇气,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要继续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要继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要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继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对此,我们只有牢记并坚定不移,才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我们要继续以新的伟大实践书写未来美好新篇章,我们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把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庆祝100周年的心得体会21都说你是泪流成的河,每一朵浪花都是心酸的歌,都说你是汗汇成的河,每一段行程都是遥远的歌。句句歌声萦绕在我的耳畔,不禁使我回想起家乡宿迁的大运河。

  流经家乡的京杭运河,历史悠久,自隋王朝起就已伏卧在广袤的华夏领土。从涿郡呼啸着南下至余杭,似一条长龙,壮实而有力,坚毅而方刚,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又如菩萨降世,滋润了沿河无数百姓和华夏领土,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沿河平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京杭运河,透着一种静谥的威严。白日里岸边漾起凌乱的脚步与欢声笑语。此时京杭运河的那份威严变得如此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夕阳斜醉晚风低拂,京杭运河在晚霞下沉醉。沿着岸边徘徊,聆听那份轻柔和细腻在我的心灵深处回响,水流大小不一,有急有缓,有轻有重,不时拍岸欢呼,水流冲击石板的冲力似一曲跌宕起伏的乐曲掠过那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青石,为他拂上绿绒状的青苔。

  月光融入溪流,如奶一般纯白、一样丝滑,慷慨洒向人间,铺在运河上,泛着点点银光。运河的水是柔和的,是甘醇的,流经宿迁的运河水如洋河的美酒般甘醇!我凝神领略、全身心投入,运河的水涓涓不停流进我的心田,在微妙的灵犀中,已经与他心照不宣了。

  两岸灯火通明,炊烟袅袅,载重的轮船始终忙碌着,永不停歇,它们承载着一船船货物联结着南北的经济和文化,我站在宿迁大桥上,在一声笛鸣的柔美旋律中,一切繁杂,一切倦意随流而去,心头聆听着运河远方的天籁之音。

  华夏人民那双厚实勤劳的双手绵延了一条条蜿蜒起伏的长龙大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民族的奇迹。大运河的开凿,不在于它极高的航运价值,更在于它盘卧在华夏,是我们民族的自豪与象征,我们会将其精神继续发扬、继承,终将实现我们华夏儿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都说你是力凿成的河,每一道波光都是传奇的歌,都说你是梦连成的河,每一棵绿杨都是春天的歌!

篇八:仰韶考古100周年心得体会

  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心得体会范文三

  100年来,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不懈努力,取得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灿烂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为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1921年仰韶村遗址考古发掘并命名中国第一支考古学文化——仰韶文化为开端,我国现代考古学已经走过百年历程。中国考古取得重大进展,考古发现取得丰硕成果。

  从1921年到2022年,中国现代考古学也走过百年历程。中国现代考古学经历了起步期、初步发展期、快速发展期、蓬勃发展期。

  从1921年诞生开始,中国现代考古学开始了起步期。自1950年起,陕西半坡、河南殷墟、北京明定陵等一大批考古发掘项目陆续实施,新中国的考古学进入了初步发展期。

  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

  考古学的大量成果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史学系统,基本上建构了史前史,重构了先秦史,在中华民族起源、中国农业起源、文明起源、城市起源和各种文化现象的起源、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及早期发展史、夏商周断代工程等学术问题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考古学为中国博物馆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为考古遗址类博物馆的建设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考古学成果为中国的文化遗产体系,包括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性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文化景观遗产、线路遗产、文献遗产等的体系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考古学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并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科方法体系。这既包括科学的技术体系、研究理论体系和学科人才教育培养体系,也包括符合国情的遗产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综合利用多学科和技术手段进行考古研究,已经成为行业普遍共识和学科发展内在动力。在考古发掘和遗产管理等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日益完善。中国考古学在发现与研究、实证中华古代文明和对人类历史贡献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三星堆考古发掘、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一系列考古成果及时向社会发布,一些考古发掘过程适当向公众公开。中国考古学和公众的互动,普及了科学考古,激发了人们对考古和历史的兴趣,增强了文化自信。

  要通过深入学习历史,加强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的传播,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认识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认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

  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长时段观察历史的尺度,这是对中国的贡献,也是对世界的贡献,是对过往历史研究的贡献,也是对未来发展的贡献。考古学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面对未来”的探路者。中国考古学丈量中华五千年文明所走过的路,探索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增强文化自信。

篇九:仰韶考古100周年心得体会

  考古心得体会

  【篇一:考古学专业实习总结范文】

  《浙江大学优秀实习总结汇编》

  考古学岗位工作实习期总结

  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考古学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

  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考古学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考古学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考古学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考古学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考古学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考古学岗位工作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根据考古学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优势,把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尽

  心尽力完成考古学岗位工作的任务。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我经常得到了同事的好评和领导的赞许。

  三、转变角色,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从大学校门跨入到考古学岗位工作岗位,一开始我难以适应角色的转变,不能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认为没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我就有一点失望,开始的热情有点消退,完全找不到方向。但我还是尽量保持当初的那份热情,想干有用的事的态度,不断的做好一些杂事,同时也勇于协助同事做好各项工作,慢慢的就找到了自己的角色,明白自己该干什么,这就是一个热情的问题,只要我保持极大的热情,相信自己一定会得到认可,没有不会做,没有做不好,只有你愿不愿意做。转变自己的角色,从一位学生到一位工作人员的转变,不仅仅是角色的变化,更是思想观念的转变。

  四、发扬团队精神,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协同其他同事。

  在工作间能得到领导的充分信任,并在按时完成上级分配给我的各项工作的同时,还能积极主动地协助其他同事处理一些内务工作。个人的能力只有融入团队,才能实现最大的价值。实习期的工作,让我充分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团队的精髓是共同进步。没有共同进步,相互合作,团队如同一盘散沙。相互合作,团队就会齐心协力,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集体。很多人经常把团队和工作团体混为一谈,其实两者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优秀的工作团体与团队一样,具有能够一起分享信息、观点和创意,共同决策以帮助每个成员能够更好地工作,同时强化个人工作标准的特点。但工作团体主要是把工作目标分解到个人,其本质上是注重个人目标和责任,工作团体目标只是个人目标的简单总和,工作团体的成员不会为超出自己义务范围的结果负责,也不会尝试那种因为多名成员共同工作而带来的增值效应。

  五、存在的问题。

  几个月来,我虽然努力做了一些工作,但距离领导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如理论水平、工作能力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考古学岗位工作岗位还不够熟悉等等,这些问题,我决心实习报告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努力加以改进和解决,使自己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针对实习期工作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打算做好以下几点

  【篇二:考古实习总结】

  考古实习总结

  为了丰富广大研究生同学的业余生活,为同学们提供一个锻炼身体的机会和场所,同时也是为了发扬我们的国球精神,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研究生会文体部于12月3日在校体育馆举办了冬季乒乓球比赛。xx年9月19日至12月30日,由22名考古专业03级本科生和9名04级考古学硕士研究生组成的四川大学考古实习队,由考古系白彬和于孟洲带队,前往成都金沙遗址蓝光工地,进行了为期103天的田野考古发掘实习。1月6日下午,金沙遗址考古实习汇报会在四川大学博物馆新馆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四川大学教务处处长马继刚、副处长廖沐川,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霍巍、副书记鲍成志,考古系主任李永宪,考古系资深教授张勋燎、宋治民等60余人出席了汇报会。金沙遗址位于成都市区西北部的西二环路与西三环路之间,遗址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deg;41prime;,东经104deg;。该遗址发现于xx年,面积约5平方公里,是二十一世纪中国第一个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也是继广汉三星堆之后四川省最重要的考古发现,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5年来,为配合基本建设,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金沙遗址20多个地点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勘探与发掘,发掘面积已超过15万平方米,发现大型建筑基址、祭祀活动区、一般居住区、大型墓地等,出土珍贵文物上万件,其中太阳神鸟金饰已成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初步研究表明,这里是继三星堆之后,古蜀先民在成都平原建立的又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约当公元前1200前850年)古蜀王国都邑之所在。此次四川大学考古发掘实习所在的蓝光工地,位于金沙遗址中部摸底河南岸一级台地上,面积约25000平方米,与金沙遗址黄河地点仅一墙之隔,为金沙墓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川大实习发掘区位于蓝光工地的东南部,共布设5times;5㎡探方55个,10times;10㎡探方12个。实习队队长白彬副教授从实习的基本情况,教学大纲内容的执行情况,业务考核标准的执行情况,考古工地、文物库房及学生、民工的管理情况,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情况,发掘的主要收获等六个方面总结和汇报了此次考古发掘实习的情况。他指出,3个多月的田野考古实习,不仅锻炼了实习队伍,圆满完成了考古教学任务,而且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三轮探方共完成发掘面积2575㎡,清理灰坑354个、灰沟70条、墓葬66座、窑4座、房址2座、井1口;遗址堆积可分商周、秦汉、唐宋、明清四个大的时段,这为深入认识金沙遗址面貌提供了坚实的地层学证据,尤其是唐宋时期地层的辨析和确认,在成都地区乃至整个

  四川地区都是不多见的;发现和复原了近百件完整器物,为金沙遗址的细致分期,并探讨金沙遗址的发展、变迁提供了更为翔实的资料;灰坑、灰沟、墓葬、窑、房址等一大批遗迹的发现和清理,为研究金沙遗址蓝光工地的性质及金沙遗址的功能分区提供了新的资料;采集和浮选、筛选出较多的炭样和植物、动物标本,有助于金沙遗址古环境的复原研究;对采集人骨标本的13c测定,可以反映金沙遗址居民的食谱,有助于了解成都平原古代先民的经济生活状况。参加实习的本科生代表胡松鹤、谢莉亚,研究生代表杨佩玲先后发言,各自汇报了在发掘实习中的收获和心得体会。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对此次考古实习取得圆满成功表示祝贺,认为此次实习目标明确、计划周密、操作规范、管理有序、训练完整、提取信息量大,在积极推进考古实习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方面,采取了一些新的举措,有了一些新的突破,是我校本科教学迎评创优工作的一个亮点和闪光点。希望考古系师生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密切川大与相关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同推动西南地区考古事业的发展。四川大学考古实习队是9月19日抵达金沙遗址蓝光工地的。9月20日-11月30日为野外发掘阶段,实习学生先后完成实习方、考核方、基建方三轮探方的发掘。11月26-27日,四川大学和成都博物院联合对实习学生进行现场考核。12月1日-29日为室内整理阶段,完成陶瓷片和小件标本的清洗,陶瓷器的拼对、粘接和修复,陶、瓷片的标号(写字),陶质、陶色、纹饰和瓷器之胎、【篇三:中学生考古夏令营心得感想】

  中学生考古夏令营心得感想

  今天下午,我们去了第一个与考古关系不是特别大的景点--杭州西湖及雷峰塔,感触颇多。

  说说关于杭州西湖的问题。这次游览西湖的经历,远没有宣传中、印象中的西湖美好。个人认为,西湖正是国内旅游景点与文化遗产过度商业化,所带来的弊病的集中体现。下面以西湖为例试着分析一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过度开发带来愈趋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杭州西湖近年来的水质富营养化情况不容乐观,甚至“杭州之肾”--西溪湿地的环境也受到了影响。而各地的旅游景点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此问题。

  二,游客的游览幸福感与兴致大受影响。一方面,人口密度剧增间接改变了气候与环境,致使游客体验舒适感下降(尽管有时这种下降由于个人无法对比气候环境的变化而显得隐秘)。以西湖为例,摩肩接踵的人群使得湖泊水体的减缓升温速度功能受损。漫步苏堤时,我们个个汗流浃背衣襟全湿。另一方面,人群过密及沿途的林林种种的商铺,饭馆等辅助设施令游客难以体味一个人游赏的闲情逸致。原先文学作品中西湖游览时的浪漫情趣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行人躲闪着观光车的无奈、忍受着此起彼伏的噪音的心酸、注视着价高质劣千篇一律商品遮挡了湖光山色的忧郁??

  三,破坏了风景名胜的文化内在价值,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不利。如今许多风景名胜的古代传统特色荡然无存,势必影响游客对文化的理解,而这种受商业化干扰而使旧有文化气氛消失殆尽的现象,怎能便于传承原先更有价值的文化内涵呢?

  四,商业化过程中不注重保护与管理,使得景区产生诸如厕所脏乱差、商品价格虚高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国际形象,也影响了国际客源的涌入。如此一来,不仅间接阻碍旅游业发展,深层上说更使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口碑形象暗暗下降。诸多问题的根源,都是商业化过程中旅游人士目光短视,未将经济利益与长远文化效益结合。解决方法个人认为有二:加强、完善相关法制法制建设,尤其是惩罚措施要严厉;加强对文化传承保护的教育宣传工作。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还有待大家讨论。

篇十:仰韶考古100周年心得体会

  仰韶文化发现100周年心得体会精选

  100年来,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不懈努力,取得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灿烂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为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

  考古有哪些重要意义?对大众生活有哪些启示?如何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值此历史节点,人民网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教授贺云翱,回顾考古成就,展望未来方向。

  百年成果丰硕

  提升文化自信

  1921年,河南三门峡市仰韶村遗址的挖掘,开启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大幕。走过百年历程,殷墟、二里头、良渚、周口店、三星堆

  一处处珍贵遗址的发现,让中华文明的灿烂画卷在世人面前徐徐展开。

  百年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考古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贺云翱表示,考古学的成果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史学系统,为博物馆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为文化遗产体系建构、文旅事业融合、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结合、国家软实力和国家文明形象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在王巍看来,丰富的考古资料回答了

  我来自哪里

  的重要问题。仰韶村遗址将距今7000年至5000年的史前文明展现在世人面前,周口店遗址提供了古人类生活在中国的罕见历史证据

  这些源源不断的考古发现一起勾勒出中华大地上人类活动的历史脉络。

  考古发现的资料,还展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此外,我们还能看到中华大地至少在六七千年前就存在文化的交流与互动。比如龙的形象、以玉为贵为美

  观念的出现等等,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因。

  王巍说。

  王巍强调,如果没有考古学,就无法追根溯源。

  中国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文明,在各个时代、各个方面对世界文明都作出了有力贡献。考古学的发展,可以说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走入大众视野

  丰富精神生活

  从最初的一把小小洛阳铲,到现在三星堆遗址的玻璃

  考古舱,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充分助力考古发掘,同时更好完成文物保护工作。

  在王巍看来,科技考古就像是给考古学家戴上了

  望远镜

  和

  显微镜,有利于更多地提取遗址信息,更好地还原历史场景。

  这也是中国考古百年来的一个显著成就和亮点。因为考古是研究过去人们的生活,所以有关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各类技术都有不同的发挥空间,几

  乎所有自然科学的学科都能在考古中有用武之地。

  除了科技助力,考古也不再是曾经的冷门学科,而是自带流量、屡屡出圈。近年来,《国家宝藏》等综艺节目广受好评、三星堆考古直播频上热搜、考古盲盒等文创产品

  圈粉

  无数

  这些创新形式,不仅让考古成功走入了大众视野,也激发了人们对考古的兴趣和热情。

  考古火起来、活起来,是一个可喜的局面。

  王巍认为,中国考古研究的是我们祖先创造留下的文化遗产,其中很多都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这是中国考古学最大的特点之一。让民众能够了解到每一个发明创造背后的辉煌文化,以及对世界的贡献,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贺云翱表示,让考古活起来并走入大众视野,大力推动公共考古发展是必要方式。公共考古就是要让普通大众对考古产生兴趣,让考古成果转化为公共文化产品,转化为社会知识,从而惠及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可以把公共考古纳入科普事业,与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结合起来,开展考古研学、考古夏令营、小小考古家等活动。还可以依托数字化等新兴技术,向公众生动展示考古知识。

  贺云翱建议。

  发扬优良传统

  展现多彩文明

  文化兴,国运兴。目前,中国正从考古大国向考古强国迈进。王

  巍介绍,近些年,中国考古

  走出去

  的步伐不断加快。在

  一带一路

  倡议的引领下,我国已有30多支考古队前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考古项目,考古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实现井喷式增长,这对于提升我国考古学的国际影响力,增强各国之间文化交流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如何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王巍认为,考古工作者应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田野考古为基础,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做好遗址发掘、资料整理和研究展示,发扬严谨求实、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坚持为人民做考古的理念。同时保持国际视野,积极学习、借鉴其他国家考古的先进方法。

  考古工作者在发掘和研究工作中,首先要展现出

  源远流长的中国,研究各类文化因素是何时、何地深深植入到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文化体系中去的。此外,还要展现出

  文化多样的中国

  传承创新的中国

  开放包容的中国

  保护发展的中国。贺云翱说。

  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就读考古专业,考古人的队伍正在不断壮大,考古精神薪火相传。

  考古本身是一个充满趣味、值得期待、饱含希望的学科,每天都会有新发现。一个不经意间的发掘,就有可能改写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希望更多的年轻学子可以投身其中。

  王巍说。

  贺云翱表示,考古学的遗迹、环境乃至真知灼见保存和书写在广阔的大地上,而不是收藏于斗室中。考古学的实证性材料隐藏在历史长河中,有时一个关键的材料需要多年等待才能出现,这些都需要考古工作者持之以恒地奔走于田野、求索于文献、交流于同道,数十年如一日。

  贺云翱期待,未来的考古工作者能够继续秉承知行合一、重在田野、持之以恒、甘于奉献的精神,做好中华文明的阐释者,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呈现绚丽多彩的中华文明。

篇十一:仰韶考古100周年心得体会

 仰韶文化在山西

  一路向北溯源

  作者:王媛

  来源:《科学导报》2021年第81期

  今年是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对山西而言,仰韶文化考古从1926年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发掘开始,95年间一路向北,不断探寻文化起源。

  11月20日上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文博二级研究员薛新明在太原市博物馆讲述了山西仰韶文化的考古历程。

  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1926年于山西夏县西阴村发现的遗存属于仰韶中期,这里是中国学者最早主持田野考古工作的起点。仰韶遗存的发现、研究与中国现代考古学的产生、发展具有一样长的历史,因此梳理近百年的山西仰韶时期研究理念变革与取得的成就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仰韶时期的遗址几乎遍布山西全省,累计发现达716处,经正式发掘的地点近50处。薛新明将山西省仰韶时期考古探索划分为三大阶段,在此基础上梳理了各阶段时代背景、主要工作、学术成果和面临的问题,并总结了仰韶考古需要进一步探讨的几大课题。

  薛新明认为,从山西地区仰韶时期的研究来看,以1949年和1990年为界可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从1926年李济等发现并发掘夏县西阴村遗址开始,一直持续到1949年,这是中国考古学的初创时期,这一时期,山西省还未建立自己的考古机构,工作由省外的学术机构和专业学者

  完成。这是中国考古学的拓荒时期,无论是田野资料的收集还是学者们提出的认知,对后来的学科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这期间山西先后发现了几处仰韶时期的遺址,尤其是对西阴村遗址的发掘,以确凿的资料更新了中外学者对中国史前史的认识,是当时研究中国史前文化的主要内容。虽然当时整个中国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极少,也缺乏检测和分析的技术手段及可供对比的资料,但无论李济执笔撰写的田野考古报告《西阴村史前的遗存》,还是梁思永写成的英文单行本《山西西阴村史前遗址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全都根据当时有限的资料对相关学术课题进行了研究与探索,分析专业,言之有据。

  梁思永文章的附录中收录了西阴村出土陶片的化学成分含量,这应该是中国考古界最早采用科技手段分析陶器成分的实例,为中国史前考古学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田野考古方法方面,李济在西阴村遗址的发掘中尝试使用了2米见方的探方法,留下了关键柱(土尖),并且已经关注到地层堆积中土质土色的变化,迈出了通往“考古地层学”十分重要的一步;遗存分类方面,李济和梁思永对西阴村发现的遗存都进行了分类,并且与其他地点的器物进行了对比,他们是最早探索中国“考古类型学”的学者。

  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末,虽然前30年和后10年情况有一些区别,但工作方式基本一致,收集田野资料、建立文化序列为这一阶段最主要的目标,物质文化研究取得了较大成绩。

  20世纪70年代以前,在山西从事仰韶时期田野考古工作的主要力量是中国科学院(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队,芮城东庄村、西王村等重要遗址的发掘和晋南地区的大规模田野调查,他们都是主导者和主要参与者。

  当时,重点发掘的地点是为了配合三门峡水库建设,调查的主要目标是寻找夏王朝时期的遗存。田野考古的范式围绕着探求物质文化面貌的思路开展,发现了大量仰韶时期的文化遗存,取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提出了一些符合实际的认识,引领着仰韶文化研究的方向。受主要目标的限制,田野工作开展的不平衡,吕梁山区、山西中北部地区和晋东南地区的考古成果较少,文化发展线索比较模糊,而且社会生活研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人问津。

  本阶段前30年最大的进步是坚持以地层学与类型学为代表的理论体系,构建起了以晋豫交界地区为中心的仰韶时期文化序列和谱系,在主要特征、类型划分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认识了各个考古学文化的特色,文化分期相对清晰,树立了文化断代的编年标尺,研究水平居全国前列,是其他地区对比研究的参照。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以聚落考古和多学科合作为主要特色的考古学理论逐渐形成中国特色,日益完善的新认识与理念开始贯彻到实际工作中,考古发现和综合研究都有新的进展。

  1990年至1991年,临汾盆地东部的翼城北撖遗址发掘中,一线的科研人员开始运用聚落考古的工作模式,揭示出这个遗址仰韶时期不同阶段的聚落分布状况。与此同时,在太岳山西麓、浍河上游进行了小规模的区域调查,发现了迄今山西新石器时代最早的“枣园文化”,填补了区域与时代上的空白。

  2016年,临汾桃园遗址揭露了一处庙底沟文化的聚落,了解了当时不同形制的房址、窖穴、陶窑及池塘等基础设施,发现了完整的庙底沟文化陶器群,反映了仰韶最发达、最繁盛时期的文化面貌。

  2019~2021年,夏县师村遗址揭露了一个仰韶早期聚落,出土的几件石雕蚕蛹暗示当时已掌握了养蚕缫丝的技术,这是继1926年在西阴村出土半个蚕茧壳以后的又一个重要发现;位于盐湖旁边的这个遗址应该能为研究人类生活与重要自然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提供支撑。

  “临汾高堆、襄汾小王村、浮山南西河、绛县周家庄、夏县辕村、芮城桃花涧、稷山郭家枣园等遗址均取得新的信息。此外,吕梁山脉仰韶时期的工作有了突破,晋东南地区的史前考古工作也处于摸底阶段。”薛新明说,“通过在各地开展的卓有成效的考古工作,仰韶时期的发展线索逐渐清晰起来。大小规模不等的聚落、建立大型公共建筑、墓葬缺少随葬品构成了山西仰韶时期社会复杂化过程的显著特点,与同一时期其他主要史前文化相比,具有朴素务实的特色,这一理念对后世的文明起源及其早期国家的产生、发展有重要影响。”

  在演讲的最后,薛新明希望年轻一代的考古工作者能够继承优秀传统,勇于开拓创新,全面提升山西仰韶时期的研究水平,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重建有血有肉的中国史前史贡献山西力量。

推荐访问:仰韶考古100周年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考古 周年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