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黑和土地作业设计(16篇)

时间:2022-11-27 16:45:09 教案设计 来源:网友投稿

三黑和土地作业设计(16篇)三黑和土地作业设计  课题  19三黑和土地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1课时  时间  教学  1.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目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黑和土地作业设计(16篇),供大家参考。

三黑和土地作业设计(16篇)

篇一:三黑和土地作业设计

  课题

  19三黑和土地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1课时

  时间

  教学

  1.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目标

  2.掌握作者比喻的修辞手法。

  3.了解三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

  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三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和重获土地的喜重点

  悦。

  2.想象文字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农民对土地的感情。

  教学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描绘的景物。

  难点

  教具

  课件

  准备

  教学设计

  导入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分1.每个人都有非常喜欢和珍爱的东西,今天我钟

  们就来认识一下农民三黑,看看他所珍爱的东西是什么?(板书课题:三黑和土地)

  2.苏金伞介,学生初步了解。【课件出示2】

  设计意图

  谈话环节可以创设一个氛围,使学生兴趣被激发,能够集中精力到新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的学习任务中来。

  是中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32年开

  始发表作品。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

  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

  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河南省文联第一届主席,著有诗集《地层厂》《窗外》《鹁鸪鸟》《苏金伞诗选》《苏金伞诗文集》等。

  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

  (一)初读,解决字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出示本课的难理解的词语,便于学生用较短的时间掌握这些词)分钟

  扫除字词障碍。

  2.出示词语。

  【出示课件3】

  旱天恨不得土疙瘩顺溜松散麦籽白霎霎荞麦

  耙地痒抓抓蹚坏闺女

  3.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二)读懂文意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感情。

  边读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景物画面,读给同桌听,两人互相评价。

  2.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主要写了农民三黑得到土地后,爱不释手,认真侍弄土地,种上荞麦,等到丰收。)

  语,为理解课文打基础。同时,还可以学到一些学习词语的方法。

  以问题方式来引导学生读懂文意,(2)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给每个部分加使学生的问题意个标题。【出示课件4】

  识明确,注意力集第一部分:(1-6小节)农民三黑有了土地,视中。随着问题的逐若珍宝,把整个生命投入到土地上,翻地、耙步解决,课文的大地。标题:翻地耙地第二部分:(7-12小节)三意也就明确了。

  黑把荞麦种到地里,听到蝈蝈叫,想起童年的生活。标题想起童年生活

  第三部分:(13-15小节)三黑展望美好的未来。

  标题:展望未来

  (板书:翻地、耙地播种,蝈蝈和童年展望未来)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1.诗歌塑造了三黑怎样的人物形象?(翻身做

  主人的老农民形象。)读出最能打动你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出自己的感受。

  2.你最喜欢诗歌的哪些语句?圈点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想一想这些语句好在哪里?【出示课件5】

  (1)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

  进水里。(2)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刚梳的头。

  以上两个句子,都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

  此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感知一些农民见到土地比作“旱天的鹅见到了水”;把耙优美句子的特点,过的土地比作“妇女刚梳的头”。

  了解比喻等修辞3.【出示课件6】“从来没有睡过这么好的床”手法的作用。

  是什

  么意思?

  预设:这里的“床”是指翻过后耙平整的土地,很松散、很柔和。

  预设:三黑太热爱自己的土地,把整过的土地比作一张床,一张非常适合种子生长的温暖的床。

  小组讨论,教师指4.【出示课件7】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导,使学生能够从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也对土地产生了感情,非常热爱它。)

  四、分组探讨,体悟感情。

  1.小组讨论:这篇课文表达了三黑什么感情?

  (学生结合课文讨论,教师巡视)

  2.学生反馈汇报,教师指导:

  这首诗歌表达了重获土地的农民喜悦心情以及对土地的无比热爱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之情。(板书:热爱土地憧憬未来)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五、总结全文。

  更深层次来理解课文,了解作者的内心情感。

  1.自读课文后,说说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把土地看作一张床,一张非常适合庄稼生长的温床。)2.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

  伸()(学习本文比喻、拟人的写法。)

  分钟

  板书

  翻地、耙地

  内容

  三黑和土地播种,蝈蝈和童年热爱土地,憧憬未来

  展望未来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咸(xiánchéng)甜荞(qiáojiāo)麦

  耙(bàpá)地蹚(tàngtāng)河

  二、按要求写句子。

  1.农民把整个生命都投入了土地。(缩句)

  2.这么好的床,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改为反问句)

  三、选词填空。

  白花花白霎霎白茫茫

  1.三黑看到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像一片雪。

  2.那云朵不是我们平时所见的的云朵,而是五彩缤纷的。

  3.脚下踩着的雪,想踩着一面白色的毛毯一样,软绵绵的,舒服极了。

  【答案】

  一、咸(xián)甜荞(qiáo)麦

  耙(pá)地蹚(tāng)河

  二、1.农民把生命投入土地。2.这么好的床,麦籽儿躺下去能不舒服吗?

  三、1.白霎霎2.白花花3.白茫茫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三黑和土地》描写了三黑得到土地后,无比高兴的心情。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读通文章之后出示一些重点语句。我在教学中能够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在文本中充分品味挖掘语言的魅力内涵。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由理解句子表面的意思过渡到感悟作者蕴藏在句子中的情感,小组讨论阶段,学生在充分讨论的过程中对作者的情感就有了一定的感悟,再通过教师的点拨指导,认识上就更深一层次,对今后阅读苏金伞的作品帮助很大。

  不足之处:

  由于注重了写作方法的学习,对朗读的指导就比较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三黑和土地》这篇课文开头写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勾起往事的回忆,结尾照应开头,从“我”在璀璨的华灯下回忆牺牲的战友,可以体会“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不忘过去,要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中间部分先写郝副营长在战斗开始前,借着火柴的亮光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的情景。接着写在战斗中,郝副营长为了使后续部队

  找到突破口,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保证了战斗的胜利。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从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中,体会郝副营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为美好生活而献身的精神,是教学上的重点。

  【作者介绍】

  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中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

  他是中国“五四”以来杰出诗人之一,是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1997年病逝于郑州,曾任河南省第一届文联主席。他从1925年就开始了长达70年的诗歌创作。他的诗作最大的特点是自然和清白,具有丰厚的思想内涵、鲜明的中原地域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以朴实自然、清新隽永的艺术风格,受到国内外读者的喜爱,被誉为我国乡土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诗集《地层下》《鹁鸪鸟》《窗外》《苏金伞诗选》《苏金伞新作选》等在全国文坛产生了很大影响。谨以此文共同缅怀这位在中国文坛有重要影响的商丘诗人。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控诉太阳

  五点二十这残暴的时间,从世界上

  拉走了我们的闻一多先生!擦干我要提起控——但控诉谁呢?呵,太阳,我选定了你!

  五点二十正是你,太辉煌照耀的时为什么眼睁看着卑鄙的谋在大街上公开地进行!你怎么不早点落下或者索性不出来!让那些暴把中国的人民杀光,你都可以不作见证。

  也或者,七月十又是下雨的日跟李公朴先生死的那一天一样?——哎哎,霪雨的昆明

  霪雨的中国呵!然而五点二十究竟还是白是应该由你管束谁叫你带来与黑暗不而又同样可怖的白天哪!1946年7月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辨字组词。

  咸()耙()荞()霎()

  成()粑()桥()需()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土一()种子一()床一()雪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他()的,连嘴都合不上。地里的蝈蝈,也叫得更欢。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句子中的括号里。再仿写所填词语。

  2.用“”画出这段话中对三黑心理描写的句子。

  3.“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发挥自己的想象,模仿下面句子的形式写句子。

  例: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参考答案:

  一、咸(咸味)耙(耙地)荞(荞麦)霎(霎时)

  成(成长)粑(糍粑)桥(木桥)需(需要)

  二、一(块)土一(粒)种子一(张)床一(场)雪

  三、1.笑眯眯美滋滋乐呵呵

  2.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3.“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这是三黑的心理描写,写出他重获土地后的喜悦之情。

  四、示例:秋天的叶子活象一个惆怅的老人,飘落时好似在跟人依依惜别。

篇二:三黑和土地作业设计

  20*三黑和土地

  一、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诵诗歌,感受诗中强烈的画面感,体会这种写法的妙处

  2、体会诗中翻身人儿的喜悦之情,以及他们和诗人对土地家园的热爱,眷念。

  3、把握诗歌朴素无华的语言特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分析:

  反复朗诵诗歌,感受诗中强烈的画面感,体会这种写法的妙处

  2、教学难点分析:

  体会诗中翻身人儿的喜悦之情,以及他们和诗人对土地家园的热爱,眷念。

  三、课前准备:

  提前朗诵诗歌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配乐范读,课前指定学生配初步感知

  激发学生阅读兴导入诗歌

  乐泛读的形式,让趣

  同学们直接走入

  诗歌意境

  自读诗歌,初读课文,学生低三次朗读

  在读的过程中感小组释疑

  声朗读,读准字划出诗中难以理受意境,感受诗中

  音,读通诗句。

  解的诗句以及划的韵味

  遇到不理解的出朗诵节奏

  字词或者疑问,画

  出来,小组交流

  再读课文,大声朗读,读准节奏,读出韵律,读出情感

  研讨内容,1、诗歌展现了思考

  通过描绘画面取理解主题

  几幅画面?给每在教师追问下回标题

  个画面起一个标答问题

  锻炼学会概括的题

  多给学生想象的能力,在分析语言2、选自己喜欢的机会

  中感受作者的写画面,说说作者用

  作特点。结合背景什么手法来描绘资料,让同学们感它们,如词语、修受作者的情感

  辞等

  3、诗人苏金伞的语言质朴无华,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

  对比调整,重新朗读

  作业布置

  4、说说诗中表现什么情感?

  在理解诗歌内容、主旨情感后,学生对自己初读诗歌时的朗读处理做出调整,然后再次朗读,看看有没有不同效果感受。

  找一次合适的音乐,做一次配乐诗朗诵

  课外阅读杜谷的《泥土的梦》、舒婷的《土地情诗》

  思考

  小组合作朗诵

  从对比读中感知课文文本,声入文本

  完成作业

  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

  七、作业设计

  1.找一次合适的音乐,做一次配乐诗朗诵。

  2.课外阅读杜谷的《泥土的梦》、舒婷的《土地情诗》。

篇三:三黑和土地作业设计

  《三黑和土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三黑和土地》这篇课文开头写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勾起往事的回忆,结尾照应开头,从“我”在璀璨的华灯下回忆牺牲的战友,可以体会“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不忘过去,要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中间部分先写郝副营长在战斗开始前,借着火柴的亮光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的情景。接着写在战斗中,郝副营长为了使后续部队找到突破口,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保证了战斗的胜利。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从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中,体会郝副营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为美好生活而献身的精神,是教学上的重点。

  【作者介绍】

  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中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

  他是中国“五四”以来杰出诗人之一,是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1997年病逝于郑州,曾任河南省第一届文联主席。他从1925年就开始了长达70年的诗歌创作。他的诗作最大的特点是自然和清白,具有丰厚的思想内涵、鲜明的中

  原地域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以朴实自然、清新隽永的艺术风格,受到国内外读者的喜爱,被誉为我国乡土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诗集《地层下》《鹁鸪鸟》《窗外》《苏金伞诗选》《苏金伞新作选》等在全国文坛产生了很大影响。谨以此文共同缅怀这位在中国文坛有重要影响的商丘诗人。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掌握作者比喻的修辞手法。

  3.了解三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三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和重获土地的喜悦。

  2.想象文字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农民对土地的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描绘的景物。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每个人都有非常喜欢和珍爱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农民三黑,看看他所珍爱的东西是什么?(板书课题:三

  黑和土地)

  2.苏金伞介,学生初步了解。【课件出示2】

  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中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

  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河南省文联第一届主席,著有诗集《地层厂》《窗外》《鹁鸪鸟》《苏金伞诗选》《苏金伞诗文集》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2.出示词语。

  【出示课件3】

  旱天恨不得土疙瘩顺溜松散麦籽白霎霎荞麦耙地痒抓抓蹚坏闺女

  3.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二)读懂文意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感情。

  边读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景物画面,读给同桌听,两人互相评价。

  2.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主要写了农民三黑得到土地后,爱不释手,认真侍弄土地,种上荞麦,等到丰收。)

  (2)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给每个部分加个标题。【出示课件4】

  第一部分:(1-6小节)农民三黑有了土地,视若珍宝,把整个生命投入到土地上,翻地、耙地。标题:翻地耙地

  第二部分:(7-12小节)三黑把荞麦种到地里,听到蝈蝈叫,想起童年的生活。标题想起童年生活

  第三部分:(13-15小节)三黑展望美好的未来。

  标题:展望未来

  (板书:翻地、耙地播种,蝈蝈和童年展望未来)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1.诗歌塑造了三黑怎样的人物形象?(翻身做主人的老农民形象。)读出最能打动你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出自己的感受。

  2.你最喜欢诗歌的哪些语句?圈点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想一想这些语句好在哪里?【出示课件5】

  (1)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2)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刚梳的头。

  以上两个句子,都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农民见到土地

  比作“旱天的鹅见到了水”;把耙过的土地比作“妇女刚梳的头”。

  3.【出示课件6】“从来没有睡过这么好的床”是什么意思?

  预设:这里的“床”是指翻过后耙平整的土地,很松散、很柔和。

  预设:三黑太热爱自己的土地,把整过的土地比作一张床,一张非常适合种子生长的温暖的床。

  4.【出示课件7】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也对土地产生了感情,非常热爱它。)

  四、分组探讨,体悟感情。

  1.小组讨论:这篇课文表达了三黑什么感情?

  (学生结合课文讨论,教师巡视)

  2.学生反馈汇报,教师指导:

  这首诗歌表达了重获土地的农民喜悦心情以及对土地的无比热爱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之情。(板书:热爱土地憧憬未来)

  五、总结全文。

  1.自读课文后,说说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把土地看作一张床,一张非常适合庄稼生长的温床。)

  2.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

  (学习本文比喻、拟人的写法。)

  板书设计

  翻地、耙地

  三黑和土地

  播种,蝈蝈和童年

  热爱土地,憧憬未来

  展望未来

  课堂作业设计

  一、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咸(xián

  chéng)甜

  荞(qiáo

  jiāo)麦

  耙(bà

  pá)地

  蹚(tàng

  tāng)河

  二、按要求写句子。

  1.农民把整个生命都投入了土地。(缩句)

  2.这么好的床,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改为反问句)

  三、选词填空。

  白花花白霎霎白茫茫

  1.三黑看到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像一片雪。

  2.那云朵不是我们平时所见的的云朵,而是五彩缤纷的。

  3.脚下踩着的雪,想踩着一面白色的毛毯一样,软绵绵的,舒服极了。

  【答案】

  一、咸(xián)甜

  荞(qiáo)麦

  耙(pá)地

  蹚(tāng)河

  二、1.农民把生命投入土地。2.这么好的床,麦籽儿躺下去能不舒服吗?

  三、1.白霎霎2.白花花3.白茫茫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三黑和土地》描写了三黑得到土地后,无比高兴的心情。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读通文章之后出示一些重点语句。我在教学中能够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在文本中充分品味挖掘语言的魅力内涵。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由理解句子表面的意思过渡到感悟作者蕴藏在句子中的情感,小组讨论阶段,学生在充分讨论的过程中对作者的情感就有了一定的感悟,再通过教师的点拨指导,认识上就更深一层次,对今后阅读苏金伞的作品帮助很大。

  不足之处:

  由于注重了写作方法的学习,对朗读的指导就比较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控诉太阳

  五点二十分,这残暴的时间,从世界上

  拉走了我们的闻一多先生!擦干眼泪

  我要提起控诉。

  ——但控诉谁呢?呵,太阳,我选定了你!五点二十分,正是你,太阳,辉煌照耀的时刻,为什么眼睁睁地

  看着卑鄙的谋杀,在大街上公开地进行!你怎么不早点落下去,或者索性不出来!让那些暴徒们

  把中国的人民杀光,你都可以不作见证。

  也或者,七月十五日

  又是下雨的日子,跟李公朴先生死的那一天一样?——哎哎,霪雨的昆明

  霪雨的中国呵!然而五点二十分,究竟还是白天,是应该由你管束的。

  谁叫你带来与黑暗不分,而又同样可怖的白天哪!1946年7月

  课后作业

  一、辨字组词。

  咸()

  耙()

  荞()

  霎()

  成()

  粑()

  桥()

  需()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土

  一()种子

  一()床

  一()雪

  三、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他()的,连嘴都合不上。地里的蝈蝈,也叫得更欢。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句子中的括号里。再仿写所填词语。

  2.用“”画出这段话中对三黑心理描写的句子。

  3.“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四、发挥自己的想象,模仿下面句子的形式写句子。

  例: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参考答案:

  一、咸(咸味)

  耙(耙地)

  荞(荞麦)

  霎(霎时)

  成(成长)

  粑(糍粑)

  桥(木桥)

  需(需要)

  二、一(块)土

  一(粒)种子

  一(张)床

  一(场)雪

  三、1.笑眯眯

  美滋滋

  乐呵呵

  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3.“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这是三黑的心理描写,写出他重获土地后的喜悦之情。

  四、示例:秋天的叶子活象一个惆怅的老人,飘落时好似在跟人依依惜别。

篇四:三黑和土地作业设计

  课

  题

  三黑和土地

  2课时

  序号:

  教

  学

  过

  程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掌握作者比喻的修辞手法。

  3.了解三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三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和重获土地的喜悦。

  2.想象文字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农民对土地的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描绘的景物。

  教学过程

  一、资料介绍,导入新课

  1.作者及背景资料介绍。

  我们一直热爱着脚下的这片土地。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诗,这首诗的作者是苏金伞。本文选自《苏金伞诗选》。苏金伞从小生长在农村,能深刻体会到农民对土地的挚爱。作为我国乡土诗派的代表人物,苏金伞晚年对乡土的回忆,几乎触处皆诗。

  2.出示资料,进行题目解说。

  “三黑”是主人公,“土地”是三黑赖以生存的支柱。诗歌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

  的农民们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

  3.出示阅读提示,了解学习要求。

  指名读课题下面的阅读提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情感。

  2.指名分小节读诗,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三黑和土地的哪些内容?试着给每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

  3.全班汇报,概括主要内容。(翻地,耙地,播种,看荞麦开花,听蝈蝈叫,畅想美好生活……)三、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1.快速浏览诗歌,想一想: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把能体现三黑情感的句子画下来,用心去品味一番。

  2.品析重点句子,体会农民对土地的热爱。

  引导学生将找到的关键语句与体会到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并通过朗读来体会农民对土地的热爱。

  (1)“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恨不得把每一块土,都送到舌头上……”

  作者是如何把这种热爱体现出来的?(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农民重获土地时的喜悦及对土地的热爱。)(2)三黑是怎样对待土地的?找一找关键词语谈谈自己的体会。

  ①每一寸土都给翻起,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从“每一寸”“每一块”可以看出三黑精心整理土地的细节,每一个动作中都流露着对土地的热爱。)②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体现三黑把土地耙得平整,衬托出三黑对土地的热爱。)(3)指导朗读第1~5节。(指名读,男女生合作读,齐读。)3.体会三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1)荞麦地里还有两个蝈蝈儿在叫唤,吱吱吱……叫得人心里痒抓抓的好喜欢。

  联系上下文,试着想象一下:听着蝈蝈儿叫,三黑想到了什么?(想到了小时候的生活,想到了被地主欺侮的日子,想到了未来美好的生活。)引导学生联系写作背景理解,教师适当点拨。

  (2)默读第13~14节,说一说三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齐读第15节,体会三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5.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设计意图:此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寻找相关的语句来体会三黑对土地的态度。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三黑对土地的挚爱,对未来生活充满了向往。同时,围绕单元要素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对土地的感受。

  四、体会写法,拓展链接

  1.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MV,学生欣赏感悟。

  2.大屏幕上定格歌词,指名读,齐读,体会歌词的意境美和给人带来的愉悦感。

  3.分节朗读、赛读、男女生对读。

  4.学唱歌曲,体会音韵美给人们的鼓舞。

  5.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翻地、耙地

  三黑和土地

  播种,蝈蝈和童年

  热爱土地,憧憬未来

  展望未来

  教学反思

  这篇略读课文是一首诗歌。学生与诗歌有一定的情感距离。在介绍了相关的背景资料后,学生更能真切地感受到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对土地的那份热爱。整个教学设计中,以读代讲,以读促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学生体会到三黑对土地的态度。在理解了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上,学生对土地有了新的认识,对土地的情感也更加深厚了。同时,在仿写诗歌的训练中,很多学生能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表达自己对土地的热爱与深情。

篇五:三黑和土地作业设计

  课题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三黑和土地

  授课

  课型

  略读课文

  1课时

  时间

  1.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掌握作者比喻的修辞手法。

  3.了解三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三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和重获土地的喜悦。

  2.想象文字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农民对土地的感情。

  教学

  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描绘的景物。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每个人都有非常喜欢和珍爱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

  谈话环节可以创设计意图

  认识一下农民三黑,看看他所珍爱的东西是什么?(板书设一个氛围,使学生兴课题:三黑和土地)

  2.苏金伞简介,学生初步了解。【课件出示2】

  趣被激发,能够集中精力到新的学习任务中导入

  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来。

  ()

  分钟

  中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

  得体,当世无第二人"。

  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河南省文联第一届主席,著有诗集《地层厂》《窗外》《鹁鸪鸟》《苏金伞诗选》《苏金伞诗文集》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新课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

  教学

  (障碍。)分钟

  2.出示词语。

  出示本课的难理解【出示课件3】

  的词语,便于学生用较

  旱天

  恨不得

  土疙瘩

  顺溜

  松散

  麦籽

  白霎霎

  荞麦

  短的时间掌握这些词

  耙地

  痒抓抓

  蹚坏

  闺女

  3.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二)读懂文意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感情。

  边读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景物画面,读给同桌听,两人互相评价。

  2.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语,为理解课文打基础。同时,还可以学到一些学习词语的方法。

  以问题方式来引(本文主要写了农民三黑得到土地后,爱不释手,认真侍导学生读懂文意,使学弄土地,种上荞麦,等到丰收。)

  生的问题意识明确,注(2)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给每个部分加个标题。意力集中。随着问题的【出示课件4】

  逐步解决,课文的大意第一部分:(1-6小节)农民三黑有了土地,视若珍宝,也就明确了。

  把整个生命投入到土地上,翻地、耙地。标题:翻地耙地

  第二部分:(7-12小节)三黑把荞麦种到地里,听到蝈蝈叫,想起童年的生活。标题想起童年生活

  第三部分:(13-15小节)三黑展望美好的未来。

  标题:展望未来

  (板书:翻地、耙地

  播种,蝈蝈和童年

  展望未来)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1.诗歌塑造了三黑怎样的人物形象?(翻身做主人的老农民形象。)读出最能打动你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出自己的感受。

  2.你最喜欢诗歌的哪些语句?圈点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想一想这些语句好在哪里?【出示课件5】

  (1)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2)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刚梳的头。

  以上两个句子,都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农民见到

  此环节的设计是土地比作“旱天的鹅见到了水”;把耙过的土地比作“妇让学生感知一些优美女刚梳的头”。

  句子的特点,了解比喻3.【出示课件6】“从来没有睡过这么好的床”是什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么意思?

  预设:这里的“床”是指翻过后耙平整的土地,很松散、很柔和。

  预设:三黑太热爱自己的土地,把整过的土地比作一张床,一张非常适合种子生长的温暖的床。

  4.【出示课件7】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也对土地产生了感情,非常热爱它。)

  四、分组探讨,体悟感情。

  1.小组讨论:这篇课文表达了三黑什么感情?

  (学生结合课文讨论,教师巡视)

  2.学生反馈汇报,教师指导:

  这首诗歌表达了重获土地的农民喜悦心情以及对土地的无比热爱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之情。(板书:热爱土地

  憧憬未来)

  小组讨论,教师指导,使学生能够从更深层次来理解课文,了解作者的内心情感。

  课堂小结及拓1.自读课文后,说说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展延伸(把土地看作一张床,一张非常适合庄稼生长的温床。)

  ()2.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

  分钟

  (学习本文比喻、拟人的写法。)

  翻地、耙地

  板书

  内容

  三黑和土地

  播种,蝈蝈和童年

  热爱土地,憧憬未来

  展望未来

  五、总结全文。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咸(xiánchéng)甜

  荞(qiáojiāo)麦

  耙(bàpá)地

  蹚(tàngtāng)河

  二、按要求写句子。

  1.农民把整个生命都投入了土地。(缩句)

  2.这么好的床,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改为反问句)

  三、选词填空。

  白花花

  白霎霎

  白茫茫

  1.三黑看到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像一片雪。

  2.那云朵不是我们平时所见的的云朵,而是五彩缤纷的。

  3.脚下踩着

  的雪,想踩着一面白色的毛毯一样,软绵绵的,舒服极了。

  【答案】

  一、咸(xián)甜

  荞(qiáo)麦

  耙(pá)地

  蹚(tāng)河

  二、1.农民把生命投入土地。2.这么好的床,麦籽儿躺下去能不舒服吗?

  三、1.白霎霎2.白花花3.白茫茫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三黑和土地》描写了三黑得到土地后,无比高兴的心情。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读通文章之后出示一些重点语句。我在教学中能够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在文本中充分品味挖掘语言的魅力内涵。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由理解句子表面的意思过渡到感悟作者蕴藏在句子中的情感,小组讨论阶段,学生在充分讨论的过程中对作者的情感就有了一定的感悟,再通过教师的点拨指导,认识上就更深一层次,对今后阅读苏金伞的作品帮助很大。

  不足之处:

  由于注重了写作方法的学习,对朗读的指导就比较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三黑和土地》这篇课文开头写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勾起往事的回忆,结尾照应开头,从“我”在璀璨的华灯下回忆牺牲的战友,可以体会“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不忘过去,要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中间部分先写郝副营长在战斗开始前,借着火柴的亮光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的情景。接着写在战斗中,郝副营长为了使后续部队找到突破口,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保证了战斗的胜利。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从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中,体会郝副营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为美好生活而献身的精神,是教学上的重点。

  【作者介绍】

  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中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

  他是中国“五四”以来杰出诗人之一,是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1997年病逝于郑州,曾任河南省第一届文联主席。他从1925年就开始了长达70年的诗歌创作。他的诗作最大的特点是自然和清白,具有丰厚的思想内涵、鲜明的中原地域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以朴实自然、清新隽永的艺术风格,受到国内外读者的喜爱,被誉为我国乡土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诗集《地层下》《鹁鸪鸟》《窗外》《苏金伞诗选》《苏金伞新作选》等在全国文坛产生了很大影响。谨以此文共同缅怀这位在中国文坛有重要影响的商丘诗人。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控诉太阳

  五点二十分,这残暴的时间,从世界上

  拉走了我们的闻一多先生!擦干眼泪

  我要提起控诉。

  ——但控诉谁呢?呵,太阳,我选定了你!五点二十分,正是你,太阳,辉煌照耀的时刻,为什么眼睁睁地

  看着卑鄙的谋杀,在大街上公开地进行!你怎么不早点落下去,或者索性不出来!让那些暴徒们

  把中国的人民杀光,你都可以不作见证。

  也或者,七月十五日

  又是下雨的日子,跟李公朴先生死的那一天一样?——哎哎,霪雨的昆明

  霪雨的中国呵!然而五点二十分,究竟还是白天,是应该由你管束的。

  谁叫你带来与黑暗不分,而又同样可怖的白天哪!1946年7月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辨字组词。

  咸()

  耙()

  荞()

  霎()

  成()

  粑()

  桥()

  需()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土

  一()种子

  一()床

  一()雪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他()的,连嘴都合不上。地里的蝈蝈,也叫得更欢。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句子中的括号里。再仿写所填词语。

  2.用“”画出这段话中对三黑心理描写的句子。

  3.“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发挥自己的想象,模仿下面句子的形式写句子。

  例: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参考答案:

  一、咸(咸味)

  耙(耙地)

  荞(荞麦)

  霎(霎时)

  成(成长)

  粑(糍粑)

  桥(木桥)

  需(需要)

  二、一(块)土

  一(粒)种子

  一(张)床

  一(场)雪

  三、1.笑眯眯

  美滋滋

  乐呵呵

  2.

  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3.“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这是三黑的心理描写,写出他重获土地后的喜悦之情。

  四、示例:秋天的叶子活象一个惆怅的老人,飘落时好似在跟人依依惜别。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一、拼音

  一、字母表(音序表)

  AaBbCcDdEeFfGgHhIiJjKkLlMmNnOoPpQqRrSsTtUuVvWwXxYyZz注:其实就是英语26个字母的大小写,只是读音不同。

  二、声母

  bpmfdtnlgkhjqxzhchshrzcsyw三、韵母

  1、单韵母:aoeiuü(6个)2、复韵母:ai、ei、ui、ao、ou、iu、ie、üe、er(9个)3、鼻韵母:(前鼻音)an、en、in、un、ün(后鼻音)ang、eng、ing、ong四、整体认读音节

  zhi、chi、shi、ri、zi、ci、si、ye、yi、yin、ying、wu、yu、yue、yun、yuan(16个)五、拼音需注意事项

  1、j、q、x遇到ü,两个小点要拿去;

  2、句子开头的首字母要大写;汉语人名的开头字母要大写;专有名词的开头字母要大写例:Beijing;文章标题开头字母要大写

  二、查字典的方法

  1、音序查字法。如:鼎dǐn,先在“拼音音节索引”中找出音序(D),再查找音节(dǐn)及所对应的页码。

  2、部首查字法。如查“挥”字,先在“部首目录”中找到(扌),再找到部首所对应的“检字表”页码,在“检字表”相应部首下及剩余笔画数(6画)下找到要查的字及正文页码。

  3、数笔画查字法。在阅读中遇到不知读音,又很难确定部首的字,就只能用数笔画的方法来查了。首先,在“难检字索引”中的相应笔画数下找到该字,再打开所对应的正文页码就可查到这个字。如查“乙”,在“难检字索引”中查(1)画。

  三、量词

  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叫做量词。

  1.表示人的量词:个、位、条。一个男孩,一位老师,一条好汉;

  2.表示动物的量词:只、匹、头、条、峰。一只鸟,一匹马,一头羊、一条鱼、一峰骆驼;

  3.表示文艺作品的量词:封、则、首、篇、道、幅。一封信、一则笑话、一首歌、一篇散文、一幅画。

  四、关联词

  1、并列关系:

  一边...一边...;一面...一面

  ...;不是...而是...;有时...有时...;既...又...;又...又

  ...;那么...那么...2、承接关系:一...就...;首先...然后

  ...;又...;...就...;接着...3、递进关系:不仅...而且;不是...而是;不但...而且;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还(又、也)4、因果关系:因为...所以;由于...因此

  ...;之所以...是因为;既然...就...5、选择关系:是...还是;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不;宁愿...不愿...6、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尽管...还;尽管...却;但是(可、却、可是、然而、不过、只是、仅)

  7、假设关系:如果(假设、倘若、要是)...就(那么、那就);即使(就是、就算、纵然)...也(还)8、条件关系: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任凭...也

  关联词语的运用,关键在于平时语感的培养,如果一句话当你添上了关联词语之后意思表达出现的差异,那么肯定是不对,所以关联词语的运用窍门就在于对句子和意思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五、修辞手法

  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互文、比拟等。

  1、比喻:说白了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间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

  2、拟人:是把人的特征给予事物,让事物如人一样说话、活动、有感情。

  3、夸张:对某一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豪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4、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预期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5、反问: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说白了就是有问答在句中。设问:可以直白的说就是自问自答。

  6、双关: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故意让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获得双重意义。

  7、引用:引用别人的话或成语、典故等。

  8、反语:故意说反话,用一种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表达意思。

  9、对比:把正反两个事物或者事物的正反两方面一起对照。

  10、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表达意思相近相关或相反的。

  11、反复:为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

  1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而是借用和这个事或人相关的人或事。

  六、标点符号

  小学常用标点:(16种)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分号;双引号“”顿号、括号()破折号——

  省略号……书名号《》

  着重号.连接号(——)专名号(__)基本概念及用法:

  1、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一般性停顿。

  2、句号:用于一句完整话的最后停顿。

  3、问号:表示一个疑问句末尾的停顿和语气。

  4、感叹号:用于表示强烈感情的句子末尾的停顿和语气。

  5、冒号: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

  6、分号:表示停顿一般比逗号大比顿号小,复句间较大的停顿。

  7、双引号:表明文中直接引用别人的话、书上的话、人物的话等。

  8、顿号:表示句子中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9、括号:标明文中注释的部分。

  10、破折号:表示出现种种不同的语境、情态和语法意义。

  11、省略号:表示由于种种原因省去的内容、达到便于记叙的目的。

  12、书名号:表示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图画等的名称。

  13、着重号:表示文中特别重要,需要注意的字词句。

  14、间隔号:表示时间、民族、书名、人名之间的分界。

  15、连接号:表示时间、地点、数目等起止的标点。

  16、专名号:表示人名、地名、国家名等。

  七、句子

  1、陈述句:用于告诉别人一件事或一个道理,表示陈述语气的句子,一般语调平和,句尾一般用句号。

  例:(1)小明的好朋友是学生。

  (2)明天我们去秋游。

  (3)夜空中满是闪闪的星星。

  2、疑问句:用于提出问题的句子,句尾语调上升,常有疑问词“呢、吗、呀、么等等”句尾用问号。

  例:(1)这本书是你的吗?

  (2)你吃过午饭了吗?

  (3)他在做什么呢?

  3、祈使句:表示命令、请求、希望或者劝阻的句子,根据语句语调可以用叹号、也可用句号。

  例:(1)不许随便乱走!(2)请把那本书给我。

  4、感叹句:用于抒发感情、表示感叹的句子,句尾用叹号。

  例:(1)春天的景色真美呀!(2)种子的力量竟然有这么大!

  八、变换句式

  1、“把”字句或“被”字句。

  改写时可这样思考:什么“把”什么怎么样;什么“被”什么怎么样。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意思。如:我打死了一只老鼠。应改为:我把一只老鼠打死了。不能改为:一只老鼠把我打死了。

  2、转述:把一句话通过你的口转告给别人。

  改写时注意人称的变化,要去掉冒号、引号,根据句意及通顺与否可对个别文字作适当改动,但不能改变句意。如:王老师对小明说:“我下去买水,你在这里好好练习。”改为转述句:王老师对小明说,他下去买水,叫小明在那里好好练习。

  3、陈述句和反问句:

  转换特点:陈述句

  反问句

  (肯定)------(否定)

  (否定)------(肯定)

  如: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

  马跑得越快,难道不是离楚国就越远了吗?

  4、肯定句和否定句。

  如:(“肯定句”改为“否定句”)街上的人很多。——

  街上的人真不少。将肯定句改为否定句,一定要在句子中加“不”“没有”等词,然后将“不”“没有”后面的词换成反义词。

  九、扩句和缩句

  1、扩句:首先找出句子的主干词,再在主干词前加上合适的修饰词。扩写后的句子比原句的意思更具体、充实,但主要意思不变。如:小明去看电影。扩写为:小明(穿着一件新衣服,高高兴兴地)去(新华电影院)看电影。不能扩写为:小明和妹妹高高兴兴地去新华电影院看电影。

  2、缩句。首先把句子分成“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两部分,然后找出每部分的主干词,再去掉修饰性的词语,把主干词连成完整的句子,但要保留原句的主要意思。如: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应缩写为: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不能缩为:曹操听到呐喊声。

  十、修改病句

  1)句子不完整。如:战士的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优秀品质。

  改为:战士的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优秀品质令人敬佩。

  2)用词不当。如:我的书包里还缺乏一个像样的铅笔盒。

  “缺乏”用得不恰当,应改为“缺少”。

  3)搭配不当。如:他穿着一件灰大衣和一顶红帽子。

  “穿”与“帽子”搭配不当,应改为:他穿着一件灰大衣和(戴着)一顶红帽子。

  4)词序混乱。如:打乒乓球对我是很感兴趣的。

  应改为:我对打乒乓球是很感兴趣的。

  5)前后矛盾。如:油菜地里一片金黄的菜花,五彩缤纷。

  “一片金黄”与“五彩缤纷”相矛盾,应把“五彩缤纷”去掉。

  6)重复啰嗦。如:他是我们班成绩最优秀、功课最好的学生。

  “成绩最优秀”和“功课最好”意思重复,这里只需保留其中一个。

  7)不合逻辑,不合事理。如:他在霞光中读着书,不知不觉过了两个钟头。

  “霞光”稍纵即逝,

篇六:三黑和土地作业设计

  三黑及土地教学设计

  课题

  三黑和土地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课时

  授课

  目标

  1.

  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掌握作者比喻的修辞手法。

  3.

  认识三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授课1.经过课文的学习,感觉三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和重获土地的欢乐。

  重点

  授课

  难点

  经过理解重点词语来领悟诗人描述的光景。

  教具

  准备

  课件

  授课方案

  一、师生发言,导入课题。

  设计妄图

  1.每个人都有特别喜欢和珍爱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

  认识一下农民三黑,看看他所珍爱的东西是什么?

  课题:三黑和土地)

  发言环节可以创

  (板书

  设一个氛围,使学生兴

  趣被激发,可以集中精

  力到新的学习任务中

  来。

  2.苏金伞简介,学生初步认识。

  【课件出示2】

  导入

  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

  ()

  分钟

  中国五四以来最优异的诗人之一,1932年开始公布作品。

  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得体,当世无第二人"。

  "他的诗讽刺深刻

  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河南省文联第一届主

  席,著有诗集《地层厂》《窗外》《鹁鸪鸟》《苏金伞诗

  选》《苏金伞诗文集》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新课

  授课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打扫字词

  阻挡。)分钟

  2.出示词语。

  出示本课的难理解

  【出示课件3】

  的词语,便于学生用较

  旱天

  恨不得

  土疙瘩

  顺溜

  松弛

  麦籽

  白霎霎

  荞麦

  短的时间掌握这些词

  1/三黑及土地教学设计

  耙地

  痒抓抓

  蹚坏

  闺女

  语,为理解课文打基础。同时,还可以学到一些学习词语的方法。

  3.

  指名读词语,相机讲解词语意思。(二)读懂文意

  1.

  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感情。

  边读边想象作者所描述的光景画面,读给同桌听,两人互

  相谈论。

  2.

  理清思路,掌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以问题方式来引导学生读懂文意,使学生的问题意识明确,注意力集中。随着问题的渐渐解决,课文的马虎也就明确了。

  (本文主要写了农民三黑获取土地后,爱不忍释,认真侍

  弄土地,种上荞麦,等到丰收。)

  (2)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给每个部分加个标题。

  【出示课件4】

  第一部分:(1-6小节)农民三黑有了土地,视若珍宝,把整个生命投入到土地上,翻地、耙地。标题:翻地耙地第二部分:(7-12小节)三黑把荞麦种到地里,听到蝈蝈

  叫,想起童年的生活。标题想起童年生活

  第三部分:(13-15小节)三黑展望美好的未来。标题:展望未来

  (板书:翻地、耙地

  播种,蝈蝈和童年

  展望未来)三、再读课文,深入解析。

  1.

  诗歌塑造了三黑怎样的人物形象?(翻身做主人的老农民形象。)读出最能感人你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出自己的感觉。

  2.

  你最喜欢诗歌的哪些语句?圈点勾画出自己喜欢

  的语句。想一想这些语句幸好哪里?

  【出示课件5】

  (1)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2)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忧如妇女刚梳的头。

  以上两个句子,都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农民见到土地比作“旱天的鹅见到了水”;把耙过的土地比作“妇

  女刚梳的头”。

  3.

  【出示课件6】“向来没有睡过这么好的床”是什么意思?

  此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感知一些优美句子的特色,认识比喻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2/三黑及土地教学设计

  预设:这里的“床”是指翻过后耙平展的土地,很松

  散、很柔和。

  预设:三黑太热爱自己的土地,把整过的土地比作一

  张床,一张特别合适种子生长的温暖的床。

  4.

  【出示课件7】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

  么新的感觉?

  小组谈论,教师指

  导,使学生可以从更深

  层次来理解课文,认识

  作者的心里感情。

  (也对土地产生了感情,特别热爱它。)

  四、分组商议,体悟感情。

  1.小组谈论:这篇课文表达了三黑什么感情?

  (学生结合课文谈论,教师巡视)

  2.

  学生反响报告,教师指导:

  这首诗歌表达了重获土地的农民欢乐心情以及对土

  地的特别热爱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向往之情。

  (板书:

  热爱土地

  向往未来)

  五、总结全文。

  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1.自读课文后,说说三黑是怎样对待土地的?

  (把土地看作一张床,一张特别合适庄稼生长的温床。))

  2.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

  (分钟

  (学习本文比喻、拟人的写法。)

  板书翻地、耙地

  三黑和土地

  播种,蝈蝈和童年

  展望未来

  热爱土地,向往未来

  内容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予下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咸(xiánchéng)甜

  荞(qi

  áoji

  āo)麦

  蹚(t

  àngt

  āng)河

  耙(bàpá)地

  二、按要求写句子。

  1.

  农民把整个生命都投入了土地。(缩句)

  2.

  这么好的床,麦籽儿躺下去挺愉快。(改为反问句)

  3/三黑及土地教学设计

  三、选词填空。

  白花花

  白霎霎

  白茫茫

  像一片雪。

  的云朵,而是五彩缤纷的。

  1.

  三黑看到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2.

  那云朵不是我们平时所见的3.

  脚下踩着

  【答案】

  一、咸(xián)甜

  的雪,想踩着一面白色的毛毯同样,软绵绵的,愉快极了。

  荞(qiáo)麦

  蹚(tāng)河

  耙(pá)地

  二、1.农民把生命投入土地。

  2.这么好的床,麦籽儿躺下去能不愉快吗?

  三、1.白霎霎2.

  白花花

  3.

  白茫茫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三黑和土地》描述了三黑获取土地后,特别快乐的心情。

  在授课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读通文章此后出示一些重点语句。我在授课中可以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在文本中充分品味挖掘语言的魅力内涵。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由理解句子表面的意思过渡到感悟作者储蓄在句子中的感情,小组谈论阶段,学生在充分谈论的过程中对作者的感情就有了必然的感悟,再经过教师的点拨指导,认识上就更深一层次,对今后阅读苏金伞的作品帮助很大。

  不足之处:

  由于侧重了写作方法的学习,对朗读的指导就比较少,在今后的授课中要注意授课时间的合理分配。

  备课素材

  【教材解析】

  《三黑和土地》这篇课文开头写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勾起往事的回忆,结尾照料开头,从“我”在灿烂的华灯下回忆牺牲的战友,可以领悟“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不忘过去,要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中间部分先写郝副营长在战斗开始前,借着火柴的亮光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的情况。接着写在战斗中,郝副营长为了使后续队伍找到打破口,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队伍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保证了战斗的成功。他自己则由于被火光所裸露,英勇地牺牲。从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中,领悟郝副营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为美好生活而献身的精神,是授课上的重点。

  【作者介绍】

  4/三黑及土地教学设计

  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中国五四以来最优异的诗人之一,1932年开始公布作品。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

  无第二人”。

  他是中国“五四”以来优异诗人之一,是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1997年病逝于郑州,曾任河南省第一届文联主席。他从1925年就开始了长达70年的诗歌创作。他的诗作最大的特色是自然和清白,拥有丰厚的思想内涵、鲜亮的中原地域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味,以

  朴实自然、清爽隽永的艺术风格,碰到国内外读者的喜欢,被誉为我国乡土诗派的代表人物

  之一,其诗集《地层下》《鹁鸪鸟》《窗外》《苏金伞诗选》《苏金伞新作选》等在全国文坛产生了很大影响。谨以此文共同这位在中国文坛有重要影响的商丘诗人。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指控太阳

  五点二十分,这残暴的时间,从世界上

  拉走了我们的闻一多先生

  !

  擦干眼泪

  我要提起指控。

  ——但指控谁呢?

  呵,太阳,我选定了你

  !

  五点二十分,正是你,太阳,灿烂照耀的时辰,为什么眼睁睁地

  看着鄙俗的谋杀,在大街上公开地进行!

  你怎么不早点落下去,也许干脆不出来!

  让那些暴徒们

  把中国的人民杀光,你都可以不作目击。

  也也许,七月十五日

  又是下雨的日子,5/三黑及土地教学设计

  跟李公朴先生死的那一天同样

  ?

  ——哎哎,霪雨的昆明

  霪雨的中国呵!

  可是五点二十分,终归还是白天,是应该由你管束的。

  谁叫你带来与黑暗不分,而又同样可怖的白天哪

  !

  1946年7月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牢固

  一、辨字组词。

  咸())

  耙(粑())

  荞(桥())

  霎())

  成(需(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土

  一()种子

  一()床

  一()雪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他()的,连嘴都合不上。地里

  的蝈蝈,也叫得更欢。

  1.

  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句子中的括号里。再仿写所填词语。

  2.

  用“”画出这段话中对三黑心理描述的句子。

  3.

  “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思想创新大拓展

  四、发挥自己的想象,模拟下面句子的形式写句子。

  例: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参照答案:

  一、咸(咸味)

  耙(耙地)

  荞(荞麦)

  霎(刹时)

  6/三黑及土地教学设计

  成(成长)

  粑(糍粑)

  一(粒)种子

  桥(木桥)

  一(张)床

  需(需要)

  一(场)雪

  二、一(块)土

  三、1.笑眯眯

  美滋滋

  乐呵呵

  2.

  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3.

  “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这是三黑的心理描述,写出他重获土地后的欢乐之情。四、示例:

  秋天的叶子活象一个悲伤的老人,飘落时好似在跟人依依惜别。

  7/7

篇七:三黑和土地作业设计

  20*三黑和土地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阅读课文,抓住关键句,把握课文主要观点,了解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感受土地与生命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三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和重获土地的喜悦。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描绘的景物。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朗读音视频)

  【教学过程】

  四、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4)

  本文主要写了农民三黑得到土地后,爱不释手,认真侍弄土地,种上荞麦,等到丰收。

  2.围绕“三黑和土地”,理清文章脉络。

  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13)

  (14)

  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今天准备好了,叫麦籽儿睡上。

  (1)为什么说“三黑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

  (经过自己的劳动,土地变得平整,松散,在三黑看来“简直是一张软床”,为麦籽儿准备“这么好的床”,是幸福的,“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舒服地躺在自己的土地上,赶快发芽,“赶快钻出来吸收雨露”,用肌肤体验快乐。因为三黑不曾拥有自己的土地,三黑不曾用自己的劳动改变自己的生活,虽辛勤劳作而不曾拥有这份幸福,如今自己的土地赋予了三黑新的生命活力,所以三黑感慨从没睡过这么好的床,以后会睡更好的“床”。)

  4.三黑耙过地,坐下来歇一歇。

  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15)

  (16)

  (17-29)

  (1)

  这句话是三黑渴望丰收,似乎看到了成片绽开的荞麦花,强调土地是农

  民的希望。

  (2)

  通过想象,由主人公三黑眼前的待种的松软的土地,想象到麦花雪白的美丽景象,表现三黑的对丰收充满希望。

  5.阅读方法解析:

  虚实相生,这是诗歌意境的结构特征。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

  的实象、实事、实境。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

  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

  或者段落等

  6.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

  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他笑嘻嘻的,连嘴都合不上。

  地里的烟蝈儿也叫得更欢。

  (呼应开头,突出翻身的人儿无比喜悦。)

  (三)主题延伸:

  学习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想一想,广袤的土地还会承载谁的幸福,请仿照

  同学交流。

  示例:他又在打算:

  明年要继续开发,把树栽得壮壮的,让荒原变绿洲。

  再买个无人机,陡坡山洼细巡逻,防虫害,除隐患,凤凰孔雀,向东飞。

  六、总结课文主旨

  这篇文章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塑造了三黑这一获得自己的土地而勤劳耕作,憧憬美好生活的农民形象,表达了翻身的农民的无比喜悦之情和对美好生活充满希望的感情。

  七、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31-33)

  学习方法分享:

  做作业的科学方法七种做作业的技巧

  1、先复习后做作业。复习是做好作业的关键,只有复习得好,作业才能做得好。

  2、认真审题。首先

篇八:三黑和土地作业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1课《三黑和土地》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在朗读中品味诗歌直白质朴的语言特色。

  2.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3.体会农民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4.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自己对脚下的土地的感受。

  教学重点

  结合语境,理解三黑对土地的热爱。品味诗歌直白质朴的语言特色,体会诗歌巧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和对比的写法来展现人物的喜悦心情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

  结合网络资料,感受农民对土地的特殊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引入文本。

  播放《在希望的田野上》

  2.出示课题,引导学生理解题目在文中的作用。

  二、初读课文,了解学情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诗歌读通顺。

  2.指名学生朗读自己印象深刻的内容,教师随机纠正字音。

  3.教师出示课件,介绍作者及文章的相关背景知识。

  4.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朗读课文,读出情感。

  边朗读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画面,感受三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体会他获得土地后的喜悦心情,畅想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5.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诗歌可以分为几部分?请给每部分概括一个小标题。

  (这首诗主要写了三黑分到了土地,他的生活和心理都发生了改变。诗歌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后的喜悦心情,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展现了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小标题示例:获得土地,异常欢喜;翻地耙地,愉快劳作;今昔对比,变化巨大;热爱土地,憧憬未来;翻身做主,心情甜蜜。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师生共学诗歌第一部分,感知农民与土地的关系。

  (1)学生快速默读诗歌第1—3节,思考:哪节诗清楚地告诉我们农民与土地的关系?(第1节诗。)

  (2)师生共同品读第1节诗。①理解“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的含义。②你从第1节诗中的“一……就”中体会到了什么?(这里运用“一……就”这组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生动地表现出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渴望,反映了他们得到土地后激动、兴奋的心情。)

  (3)学生反复品读第2、3节诗,感受农民有了土地后的欢喜心情。

  ①多种形式读,读中感悟。如:分组朗读、想象画面读、配乐朗读等。

  ②赏析这两节诗。

  这两节诗描绘的是农民真正拥有了土地后异常欢喜的情景。这两节诗都用“恨不得”开头,起到重复强调的作用,将农民急切地想到土地上劳作的心情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③有人说诗歌的前三节并不是写三黑的,所以是多余的。你赞同这个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2.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感受三黑对待土地和劳作的态度。

  农民真正拥有了土地后该是多么欢喜啊!他们恨不得时时刻刻与土地待在一起,精心侍弄着土地上的庄稼。看,“三黑就是这样地翻着土地”,同时欣赏自己的土地和劳作。

  (1)读一读,想一想,理解句子,在小组交流。

  (三黑把麦籽儿看得比自己还要宝贵,他如此认真地对待土地的目的就是希望庄稼能在这块土地上好好地生长。)

  (2)教师解决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难。

  ①第4节诗中的“就是这样”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就是这样”指的是诗歌前三节讲述的内容,即农民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挚爱着这片土地,对这片土地满怀希望。

  ②三黑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土地的?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三黑把“每一寸土都给翻起,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我从中感受到当农民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后,他们的劳作更认真、更积极了。

  3.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三部分,感受三黑现在与以往的不同。

  当三黑真正拥有了土地之后,他的心里乐开了花,他在珍贵的土地上辛勤地劳作。当他看到地里的庄稼茁壮成长的时候,他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1)学生朗读第9—12节诗,教师课件出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①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指出本体和喻体,体会其表达效果。

  ②找出文中描写三黑过去和现在不同的生活和心理的句子,比较阅读,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4.学生自学第四、五部分,升华情感。

  过渡:三黑有了自己的土地,翻身做了主人,他的心情多么欢快啊!有了土地后的三黑又有啥打算呢?请同学们借鉴学习前面内容的方法自学最后两部分。

  (1)学生朗读第13—14节诗,思考并解答下列问题。

  ①三黑有什么打算?

  ②你从三黑的打算中感受到了什么?

  ③试着分析三黑有这样的打算的原因。

  (2)学生朗读第15节诗,找出点明中心的诗句。(点明中心的诗句: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3)结合课文内容,深入理解“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这句话。

  (4)教师总结,深化主题。

  小结:土地对于农民来说就是希望。当得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土地后,三黑做的是“细细打碎”每一块土疙瘩,眼见的是自己种的荞麦开出“白霎霎的像一片雪”的花,耳听的是蝈蝈儿鸣叫,心想的是“打完场赶着送公粮”。这所见所闻、所做所想,无不闪耀着“翻身人儿”的喜悦、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同学们,在这节课上,我们采用多种形式具体分析了课文内容,真切地感受到三黑获得土地后的喜悦心情和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同时也激发了我们对脚下的土地的热爱之情。

  五、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自己喜欢的诗句,丰富积累。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篇九:三黑和土地作业设计

  《三黑和土地》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接触诗歌特别是现代诗歌比较少,对诗歌解读方法缺乏了解;同时孩子们大多数在城市长大,农民对土地的情感对他们来说非常陌生,教师在导入的时候可以通过类比让孩子感受到土地之于农民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中“翻身的人儿”的喜悦之情,以及他们和诗人对土地、家园的深切热爱、眷恋之情。

  2、反复朗读诗歌,感受诗中强烈的画面感,体会这种写法的妙处。

  3、把握诗歌特有的乡土特色,赏析其朴素自然、平白如话的语言中蕴含的浓浓的诗意。

  教学重点:

  理解三黑对土地的深厚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本诗语言口语化又精炼生动富有诗意的特点。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圈画、品析、想象、仿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以学生的感受类比引聆听体会。

  出农民对土地的感情。

  设计意图

  拉近与农民情感的距离,引入新课学习。

  1、检查生字预习。

  1、识字。

  通过朗读为评析2、要求自读诗歌,读2、自由朗读诗歌。

  做准备。

  通读顺。

  1、检查预习:作者、1、简介作者和写作学生交流初读感写作背景简介。

  背景。

  受,在教师引导下2、题目时候可以替换2、解题,畅所欲言。

  把握诗歌内容和为“三黑的土地”“三3、畅所欲言。

  情感。

  黑种土地”?

  3、借助一串问题思考:从这首诗中,你读到了什么?

  你从哪些诗句、字词中在朗读中深入品析,把朗读和品析结二、读诗歌

  三、解诗意

  四、品诗味

  读到了三黑的喜悦、对在品析中提升朗读合起来,提升对诗土地的热爱、对未来的水平。

  歌的理解感悟,品憧憬?

  读诗歌语言的特点。

  五、悟诗情

  你读出了三黑的情感,畅所欲言。

  进一步读懂作者是否还读出了作者的对农民的关切,以情感?

  及和三黑一样对土地的情感,对未来的憧憬。

  六、写诗语

  你的生活中有没有最仿写:我和

  学以致用,通过仿

  喜爱的东西?能否用写进一步体会诗诗歌语言表达自己的歌语言的精炼和情感?

  生动。

  七、课堂总现代诗歌的特点:现代体会理解。

  激发学生爱读诗,结

  诗歌以自由的形式、精爱写诗的情感。

  炼的语言来表达丰富而真挚的情感,尤其为年轻人喜爱。希望大家在未来的日子里,把生活过成诗,把生活写成诗。

  八、布置作1、修改完成“我和

  完成作业。

  复习巩固。

  业

  ”的诗歌创作。

  2、拓展阅读苏金伞诗歌《无弦琴》《寻找》,选择一首作赏析点评。

  板书设计

  三黑和土地

  苏金伞

  喜悦

  热爱

  憧憬

篇十:三黑和土地作业设计

  《三黑和土地》教学设计

  按教材定制/内容可编辑/提高备课效率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三黑和土地》教学设计

  文本分析:

  这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写于华北解放区的著名作品无疑属于新时代的歌声,它通过歌唱翻身农民的喜悦心情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预示着新的社会制度的诞生和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将极大地解放农村的生产力。这是著名诗人苏金伞为土地革命树起的一座诗的纪念碑。诗歌情感真挚,语言直白质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语言文字,感受主人公三黑这个典型的淳朴的农民形象,体会他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在朗读中品味诗歌直白质朴的语言特色。

  2.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3.体会农民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4.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自己对脚下的土地的感受。

  教学重点:品味诗歌直白质朴的语言特色,体会诗歌巧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和对比的写法来展现人物的喜悦心情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感受三黑这个典型的淳朴的农民形象,体会他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和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引入文本。

  导语:同学们,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是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它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切,只为了给我们提供衣食所需。离开了这片土地,我们将举步维艰、难以继日。三黑深爱着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当他真正拥有这片土地的时候,他不仅满怀喜悦,而且憧憬着未来通过辛勤的劳动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三黑和土地》(教师板书),感受翻身做主人的农民对土地的情思。

  2.出示课题,引导学生理解题目在文中的作用。

  明确:诗歌以“三黑和土地”为题,交代了写作对象和写作内容。“三黑”是主人公,“土地”是三黑赖以生存的支柱;这首诗主要写了三黑和土地的关系,展现了三黑对自己脚下的土地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了解学情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诗歌读通顺。

  2.指名学生朗读自己印象深刻的内容,教师随机纠正字音。

  3.教师出示课件,介绍作者及文章的相关背景知识。

  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我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苏金伞于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品有《地层下》《窗外》《鹁鸪鸟》等。

  写作背景苏金伞从小生长在农村,能深刻体会到农民对土地的挚爱,作为我国乡土诗派的代表人物,苏金伞晚年对乡土的回忆几乎处处皆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解放区进行的土地革命让劳动人民获得了宝贵的土地。本诗就再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获得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4.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朗读课文,读出情感。

  提示:边朗读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画面,感受三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体会他获得土地后的喜悦心情,畅想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可以读给同桌听,两人互相评价。

  5.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诗歌可以分为几部分?请给每部分概括一个小标题。

  (这首诗主要写了三黑分到了土地,他的生活和心理都发生了改变。诗歌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后的喜悦心情,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展现了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结构梳理:

  土地上劳作就怎么劳作,所以他们“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期盼着土地能给他们带来幸福的生活。

  ②你从第1节诗中的“一……就”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里运用“一……就”这组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生动地表现出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渴望,反映了他们得到土地后激动、兴奋的心情。)

  (3)学生反复品读第2、3节诗,感受农民有了土地后的欢喜心情。

  ①多种形式读,读中感悟。如:分组朗读、想象画面读、配乐朗读等。

  ②赏析这两节诗。

  预设:这两节诗描绘的是农民真正拥有了土地后异常欢喜的情景。这两节诗都用“恨不得”开头,起到重复强调的作用,将农民急切地想到土地上劳作的心情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他们“恨不得把每一块土”都“尝一尝”,又“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躺在土里试一试”的目的是想知道自己的土地到底好到什么程度。庄稼是农民的希望,他们爱土地无非是为了庄稼,所以他们就想“变成一粒种子”去“试一试”“温暖不温暖,合适不合适”。“尝”是味觉,“躺在土里试一试”是触觉,比较空说“想知道好到什么程度”不同,真实多了,情感也丰富多了。总之,诗人用这两节诗生动地表现了农民爱土地、爱庄稼的情感,也表现出他们获得土地后的欢喜心情。

  ③有人说诗歌的前三节并不是写三黑的,所以是多余的。你赞同这个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我不赞同这个说法,诗歌的前三节并不是多余的。这三节诗总说农民真正拥有了土地后异常欢喜的情景。这是诗歌创作的大背景,三黑正是这许许多多普通农民中的一员,他此时的心情和其他农民是一样的。这为下文具体写三黑的表现和心理打下了基础。)

  2.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感受三黑对待土地和劳作的态度。

  过渡:农民真正拥有了土地后该是多么欢喜啊!他们恨不得时时刻刻与土地待在一起,精心侍弄着土地上的庄稼。看,“三黑就是这样地翻着土地”,同时欣赏自己的土地和劳作。

  (1)读一读,想一想,理解句子,在小组交流。

  ①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这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耙得又平又顺溜”的地比作“妇女们刚梳的头”,一方面形象地表现出三黑把地耙得又光又顺,表明他现在的劳作很认真;另一方面也表明三黑在欣赏自己的劳作,他此刻心里是得意的。)

  ②这么松散的地,/简直是一张软床,/叫人想在上面打滚,/想在上面躺一躺。

  (三黑继续欣赏刚耙的土地,深深地陶醉其中。这里运用了

  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土地比作软床,形象地表现出了土地的珍贵,也从侧面表现出三黑内心的喜悦。)

  ③这么好的床,/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就想发芽,/赶紧钻出来吸些雨露。

  (三黑把麦籽儿看得比自己还要宝贵,他如此认真地对待土地的目的就是希望庄稼能在这块土地上好好地生长。)

  (2)教师解决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难。

  ①第4节诗中的“就是这样”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明确:“就是这样”指的是诗歌前三节讲述的内容,即农民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挚爱着这片土地,对这片土地满怀希望。

  ②三黑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土地的?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三黑把“每一寸土都给翻起,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我从中感受到当农民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后,他们的劳作更认真、更积极了。

  3.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三部分,感受三黑现在与以往的不同。

  过渡:当三黑真正拥有了土地之后,他的心里乐开了花,他在珍贵的土地上辛勤地劳作。当他看到地里的庄稼茁壮成长的时候,他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1)学生朗读第9—12节诗,教师课件出示问题,引导学

  生思考。

  ①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指出本体和喻体,体会其表达效果。

  ②找出文中描写三黑过去和现在不同的生活和心理的句子,比较阅读,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问题一预设:比喻句——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赏析:这个比喻句中,本体是荞麦花,喻体是白霎霎的一片雪。作者运用这个比喻句一方面形象地写出了荞麦花的颜色和形态,容易让人产生联想;另一方面生动地表现出了地里的庄稼长势喜人,从侧面说明了由于是“自己种的”,所以三黑格外用心,庄稼才长得好。

  问题二预设:诗歌的第10—12节以蝈蝈儿为线索,把三黑小时候和现在的生活、心理进行了对比,从这个对比中我们能明显感受到三黑现在的生活、心理和过去大不一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找出相关的句子,然后比较着阅读,再鼓励学生畅谈自己从比较中发现了什么。学生发言示例:

  三黑小时候喜欢蝈蝈儿,但是由于贫苦农家的孩子没有地位,到地里抓蝈蝈儿后会被爹娘骂、被地主骂,心里很委屈。现在三黑依然喜欢蝈蝈儿,听着自己地里的蝈蝈儿叫唤,他自己不仅心里欢喜极了,还招呼孩子到自己的地里去抓蝈蝈儿。从这个对比中我感受到三黑小时候那种困苦、受压迫的时代已经过去

  了,那种冷漠无情的社会也不复存在了。现在农民的生活自由了,农民与农民之间相互关爱,他们的心情是相通的。

  4.学生自学第四、五部分,升华情感。

  过渡:三黑有了自己的土地,翻身做了主人,他的心情多么欢快啊!有了土地后的三黑又有啥打算呢?请同学们借鉴学习前面内容的方法自学最后两部分。

  (1)学生朗读第13—14节诗,思考并解答下列问题。

  ①三黑有什么打算?(第13节诗讲了三黑的第一个打算:跟人合伙,种好庄稼,收获更多。第14节诗讲了三黑的第二个打算:买毛驴、送公粮,驮着老伴看闺女、上东庄。)

  ②你从三黑的打算中感受到了什么?(从三黑的两个打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后的农民的生活更自由了;他们对生活的态度改变了,对劳作显出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他们因为生活改变了,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他们更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更加积极地交公粮,也更加重视亲情。)

  ③试着分析三黑有这样的打算的原因。(三黑的这种打算是农村进行土地革命以后出现的新情况,是农民在实际生活中受到教育的缘故。)

  (2)学生朗读第15节诗,找出点明中心的诗句。(点明中心的诗句: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3)结合课文内容,深入理解“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这句话。

  明确:“甜”是这首诗的中心,诗歌从头到尾都体现了这一点。诗歌第一部分总写农民得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土地后异常喜悦的情景,所有农民的心里都是甜的;第二部分具体描写了三黑的劳作比往常好,而且自己欣赏那个“好”,这也是甜的;第三部分运用对比的写法展现了今昔大不同,今胜于昔,这当然也能让人感觉到甜。第四部分写三黑的两个打算,前途光明,怎能不让人感觉到甜呢?诗歌的末尾则明明白白地写出了甜,不仅甜在三黑的心里,连地里的蝈蝈儿也因为甜叫得更欢了。

  (4)教师总结,深化主题。

  小结:土地对于农民来说就是希望。当得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土地后,三黑做的是“细细打碎”每一块土疙瘩,眼见的是自己种的荞麦开出“白霎霎的像一片雪”的花,耳听的是蝈蝈儿鸣叫,心想的是“打完场赶着送公粮”。这所见所闻、所做所想,无不闪耀着“翻身人儿”的喜悦、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同学们,在这节课上,我们采用多种形式具体分析了课文内容,真切地感受到三黑获得土地后的喜悦心情和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同时也激发了我们对脚下的土地的热爱之情。课堂学习中,同学们的表现都可圈可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分组交流学习收获。

  五、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自己喜欢的诗句,丰富积累。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篇十一:三黑和土地作业设计

 三黑和土地教案

  课题

  三黑和土地

  课型

  略读课文

  讲课

  时间

  1课时

  教课

  目标

  1.

  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掌握作者比喻的修辞手法。

  3.

  认识三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神往之情。

  教课1.经过课文的学习,感觉三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和重获土地的愉悦。

  要点

  教课

  难点

  经过理解要点词语来领会诗人描述的光景。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课方案

  一、师生讲话,导入课题。

  设计企图

  1.每一个人都有特别喜爱和爱惜的东西,今日我们就来

  讲话环节能够创

  认识一下农民三黑,看看他所爱惜的东西是什么?

  (板书

  设一个气氛,使学生兴

  课题:三黑和土地)

  趣被激发,能够集中精

  力到新的学习任务中

  来。

  2.苏金伞简介,学生初步认识。

  【课件出示2】

  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

  导入

  ()

  分钟

  中国五四以来最优秀的诗人之一,1932年开始发布作品。

  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嘲讽深刻

  得体,当世无第二人"。

  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河南省文联第一届主

  席,著有诗集《地层厂》《窗外》《鹁鸪鸟》《苏金伞诗

  选》《苏金伞诗文集》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新课

  教课

  (1.读课文,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打扫字词

  阻碍。)分钟

  2.出示词语。

  出示本课的难理解

  的词语,便于学生用较

  【出示课件3】

  旱天

  恨不得

  土疙瘩

  顺溜

  松懈

  麦籽

  白霎霎

  荞麦

  短的时间掌握这些词

  1/三黑和土地教案

  耙地

  痒抓抓

  蹚坏

  闺女

  语,为理解课文打基础。同时,还能够学到一些学习词语的方法。

  3.

  指名读词语,相机解说词语意思。(二)读懂文意

  1.

  朗诵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感情。

  边读边想象作者所描述的光景画面,读给同桌听,两人互

  相评论。

  2.

  理清思路,掌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以问题方式来指引学生读懂文意,使学生的问题意识明确,注意力集中。跟着问题的逐渐解决,课文的粗心也就明确了。

  (本文主要写了农民三黑获得土地后,爱不忍释,仔细侍

  弄土地,种上荞麦,等到丰产。)

  (2)课文能够分为几个部分?请给每个部分加个标题。

  【出示课件4】

  第一部分:(1-6小节)农民三黑有了土地,视若瑰宝,把整个生命投入到土地上,翻地、耙地。标题:翻地耙地第二部分:(7-12小节)三黑把荞麦种到地里,听到蝈蝈

  叫,想起童年的生活。标题想起童年生活

  第三部分:(13-15小节)三黑展望美好的将来。

  标题:展望将来

  (板书:翻地、耙地

  播种,蝈蝈和童年

  展望将来)三、再读课文,深入剖析

  1.

  诗歌塑造了三黑如何的人物形象?(翻身做主人的老农民形象。)读出最能感动你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出自己的感觉。

  2.

  你最喜爱诗歌的哪些语句?圈点勾勒出自己喜爱

  的语句。想想这些语句幸亏哪里?

  【出示课件5】

  (1)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2)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

  来,仿佛妇女刚梳的头。

  以上两个句子,都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农民见到土地比作“旱天的鹅见到了水”;把耙过的土地比作“妇

  女刚梳的头”。

  3.

  【出示课件6】“素来没有睡过这么好的床”是什么意思?

  此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感知一些优美句子的特点,认识比喻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2/三黑和土地教案

  预设:这里的“床”是指翻事后耙平坦的土地,很松

  散、很轻柔。

  预设:三黑太热爱自己的土地,把整过的土地比作一

  张床,一张特别适合种子生长的暖和的床。

  4.

  【出示课件7】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

  么新的感觉?

  小组议论,教师指

  导,使学生能够从更深

  层次来理解课文,认识

  作者的内心感情。

  (也对土地产生了感情,特别热爱它。)

  四、分组商讨,体悟感情。

  1.小组议论:这篇课文表达了三黑什么感情?

  (学生联合课文议论,教师巡视)

  2.

  学生反应报告,教师指导:

  这首诗歌表达了重获土地的农民愉悦心情以及对土

  地的非常热爱和对将来生活的神往和神往之情。

  (板书:

  热爱土地

  神往将来)

  五、总结全文。

  讲堂小

  结及拓

  展延长

  1.自读课文后,谈谈三黑是如何对待土地的?

  ((把土地看作一张床,一张特别适合庄稼生长的温床。))

  2.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

  分钟

  (学习本文比喻、拟人的写法。)

  板书翻地、耙地

  三黑和土地

  播种,蝈蝈和童年

  展望将来

  热爱土地,神往将来

  内容

  讲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以下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咸(xiánchéng)甜

  荞(qi

  áoji

  āo)麦

  蹚(t

  àngt

  āng)河

  耙(bàpá)地

  二、按要求写句子。

  1.

  农民把整个生命都投入了土地。(缩句)

  2.

  这么好的床,麦籽儿躺下去挺舒畅。(改为反问句)

  3/三黑和土地教案

  三、选词填空。

  白花花

  白霎霎

  白茫茫

  像一片雪。

  的云朵,而是五彩斑斓的。

  1.三黑看到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2.那云朵不是我们平常所见的3.脚下踩着

  【答案】

  一、咸(xián)甜

  的雪,想踩着一面白色的毛毯相同,软绵绵的,舒畅极了。

  荞(qiáo)麦

  耙(pá)地

  蹚(tāng)河

  二、1.农民把生命投入土地。

  2.这么好的床,麦籽儿躺下去能不舒畅吗?

  三、1.白霎霎2.

  白花花

  3.

  白茫茫

  课后反省

  成功之处:

  《三黑和土地》描绘了三黑获得土地后,非常快乐的心情。

  在教课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读通文章以后出示一些要点语句。我在教课中能够松手给学生,让他们在文本中充足品尝发掘语言的魅力内涵。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由理解句子表面的意思过渡到感悟作者储藏在句子中的感情,小组议论阶段,学生在充足议论的过程中对作者的感情就有了必定的感悟,再经过教师的点拨指导,认识上就更深一层次,对此后阅读苏金伞的作品帮助很大。

  不足之处:

  因为着重了写作方法的学习,对朗诵的指导就比较少,在此后的教课中要注意教课时间的合理分派。

  备课素材

  【教材剖析】

  《三黑和土地》这篇课文开头写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勾起旧事的回想,结尾照顾开头,从“我”在绚丽的华灯下回想牺牲的战友,能够领会“我”对美好生活的赞叹和不忘过去,要好好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中间部分先写郝副营长在战斗开始前,借着火柴的亮光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下念书的情形。接着写在战斗中,郝副营长为了使后续队伍找到打破口,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队伍照亮了行进的道路,保证了战斗的成功。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裸露,勇敢地牺牲。从作者对旧事的回想中,领会郝副营长对美好生活的神往和为美好生活而献身的精神,是教课上的要点。

  【作者介绍】

  4/三黑和土地教案

  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中国五四以来最优秀的诗人之一,1932年开始发布作品。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嘲讽深刻得体,当世

  无第二人”。

  他是中国“五四”以来优秀诗人之一,是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1997年病逝于郑州,曾任河南省第一届文联主席。他从1925年就开始了长达70年的诗歌创作。他的诗作最大的特点是自然和清白,拥有丰厚的思想内涵、鲜亮的中原地区特点和浓烈的生活气味,以

  朴素自然、清爽隽永的艺术风格,遇到国内外读者的喜爱,被誉为我国乡土诗派的代表人物

  之一,其诗集《地层下》《鹁鸪鸟》《窗外》《苏金伞诗选》《苏金伞新作选》等在全国文坛产生了很大影响。谨以此文共同怀念这位在中国文坛有重要影响的商丘诗人。【与文章有关的资料介绍】

  控告太阳

  五点二十分,这残暴的时间,从世界上

  拉走了我们的闻一多先生

  !擦干眼泪

  我要提起控告。

  ——但控告谁呢?呵,太阳,我选定了你

  !五点二十分,正是你,太阳,绚烂照射的时辰,为何眼睁睁地

  看着鄙俗的谋杀,在大街上公然地进行!你怎么不早点落下去,或许干脆不出来!让那些恶徒们

  把中国的人民杀光,你都能够不作目睹。

  也或许,七月十五日

  又是下雨的日子,5/三黑和土地教案

  跟李公朴先存亡的那天相同

  ?——哎哎,霪雨的昆明

  霪雨的中国呵!

  但是五点二十分,终究仍是白日,是应当由你管制的。

  谁叫你带来与黑暗不分,而又相同可怖的白日哪

  !1946年7月

  课后作业

  基础累积大稳固

  一、辨字组词。

  咸())

  耙(粑())

  荞(桥())

  霎())

  成(需(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合的词语。

  一()土

  一()种子

  一()床

  一()雪

  阅读能力大提高

  三、读下边一段话,达成练习。

  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翻身的人儿内心真甜。他()的,连嘴都合不上。地里

  的蝈蝈,也叫得更欢。

  1.

  选择适合的词语填在句子中的括号里。再仿写所填词语。

  2.

  用“”画出这段话中对三黑心理描绘的句子。

  3.

  “翻身的人儿内心真甜。”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思想创新大拓展

  四、发挥自己的想象,模拟下边句子的形式写句子。

  例: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参照答案:

  一、咸(咸味)

  耙(耙地)

  荞(荞麦)

  霎(瞬时)

  6/三黑和土地教案

  成(成长)

  粑(糍粑)

  一(粒)种子

  桥(木桥)

  一(张)床

  需(需要)

  一(场)雪

  二、一(块)土

  三、1.笑眯眯

  美滋滋

  乐呵呵

  2.

  翻身的人儿内心真甜。

  3.

  “翻身的人儿内心真甜。”这是三黑的心理描绘,写出他重获土地后的愉悦之情。四、示例:

  秋季的叶子活象一个难过的老人,飘落时恰似在跟人依依惜别。

  7/7

篇十二:三黑和土地作业设计

 21《三黑和土地》作业设计

  学段:小学高段(六年级)

  学科:语文

  作者:

  联系电话:

  单位: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没有生字词等基础知识。根据课标中的年段目标,结合单元目标,把握课时目标,在认真解读教材后,我设计了前置预习作业和课后延伸性作业。

  一、前置预习作业:

  作业内容

  查查:搜集查找“土地改革运动”及“土地改革前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的资料,加以整理后记录在课本上。

  读读:我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地朗读()遍。

  设计目标

  实施过程与策略

  在导入环节,让学生交流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加深对当时背景的了解,同时检查预习情况,随堂评价。

  课前对《预习单》进行批阅,课堂中通过朗读检查预习,随堂评价。

  课前对《预习单》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把错误率高的重点词语上课时重点讲授。

  通过课前对《预习单》进行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二次备课,学生会的不讲,针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词句进行重点讲解。

  课前对《预习单》进行批改,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在课堂中交流诗歌的主要内容,学生加以修改和深入理解,同时针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在授课时进行重点讲解。

  效果与反思

  通过课前《预习单》,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在上课前自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生字词、了解的诗歌的写作背景,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同时通过课前预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自学掌握情况进行二次备课,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学生会的不讲,做到有的放矢。同时通过课前预习自学,大量节省了课堂的时间,教师将课堂的重点放到交流讨论、互助提升的环节上,使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在同学的交流研讨和教师的引导提升中有了更多的收获,这才是课堂教学的真正意义。

  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当时社会背景的了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大意。

  通过自主朗读,将课文读正确、流利。

  认认: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根据学生已有的注音。

  识字经验,自主识()

  ()

  字,掌握本课的生

  疙

  瘩

  松

  散

  字词。

  ...

  ()

  ()

  耙

  地

  蹚

  水

  ..学学:阅读后,我不理解根据学生已有的的词、句有:

  。通自主学习能力,学过查找工具书、联系上下习理解文章的词文、查阅资料等方法,我句,加深对课文的知道了:

  。仍然不理解。

  理解的词、句是:。想想:1.这首诗歌主要讲培养学生的概括了:。能力和质疑精神,2.读了课文,我心中还有掌握文章的主要一些疑惑:。内容,能围绕课文进行深入思考,提出问题。

  二、课后延伸性作业

  作业内容:

  作业自选超市:(任选一项完成)

  A.写一写,用诗歌或短文的方式写出你对脚下这片土地的认识,尽量将你的观点表达清楚。

  B.读一读,搜集有关大地的文章或名言警句读一读,说出你读后对大地的感受。

  C.唱一唱,学会唱《在希望的田野生》这首歌,通过歌曲唱出你对这大地的理解及感受。

  D.画一画,画出你脚下土地的样子,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你的观点。

  设计目标:

  通过完成作业,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作者对大地的情感及主要观点的能力,使学生利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大地的感受、提出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读、说、写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及对大地的热爱之情。

  实施过程与策略:

  本课采取布置个性化作业的形式,依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及自身的特长,选择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式利用课后时间完成作业,第二天上交。

  作业批改方式:写、画形式的作业采取的是教师批阅等级加指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读、唱形式的作业采取课前3分钟展示的批改方式。

  作业讲评方式:在课堂中留出时间讲一些共性的问题,然后针对学生的个性问题利用课余时间单独讲评。

  作业效果分析:

  本次作业所有学生全部完成,选择写一写占53%,选择读一读的占23%,选择唱一唱的占6%,选择画一画的占18%。本次作业得优的48%,良好35%,及格11%,不合格6%。错误的原因是:1.没有表达出自己的观点。2.内容与观点不符。

  这样个性化可选择的作业,激发学生写作业的兴趣,同时降低作业难度、增强学困生完成作业的信心,使学优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生困吃得了,形成人人爱语文,喜欢写语文作业的大好局面。

  作业设计反思:

  从作业的使用情况来看,各种形式的作业都有人选择,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困生因为选择了自己擅长的方式完成作业,作业得到了优秀或良好的等级,因而自信满满,表示还是喜欢写这样的作业。同时也发现了一个小问题,B和C两项作业在批改上可能会占用更多的课堂时间。因为我们班级是小班型,学生人数较少,处理起来不是问题。如果是大班额的班级,可以将B项作业调整为:读一读关大地的文章或名言警句读一读,写出你读后的感受。把此项作业变为写读后感的书面作业。C项作业,如果是大班额的话可以考虑进行集体演唱的形式,效果更好。另一种处理方式是:这四项作业利用语文活动课的时间,进行一次以“我对大地的认识”为主题的语文专项活动。

篇十三:三黑和土地作业设计

 21*

  三黑和土地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2.学习抓助关键句,在诵读中体会翻身农民得到自己的土地后的幸福感。

  3.能说出自己对土地的新感受。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教学难点

  能说出自己对土地的新感受。

  教学策略

  朗读指导

  这首诗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语言朴实无华,却丝毫不减诗意。整首诗,诗人所用的字词几乎都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甚至是常出现在农民口中的口语化词汇,通俗易懂。虽然语言直白,但大体押韵,节与节之间换韵,读来很有节奏感,且富于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要抓住诗歌的情感变化,即喜悦→热爱→憧憬。诗歌呈现了三个画面,要边读边想象画面,将诗歌与画面结合起来,就能表达出人物的情感变化。

  阅读理解

  本诗在文字层面的理解难度不大,可以放手让学生尝试独立阅读。但是诗歌内容毕竟距离学生生活的年代较远,教师可以适当提供或让学生自行查找一些当时的社会背景资料,让学生在读诗之前了解。了解了诗歌的创作背景之后,让学生初读诗歌理清层次、把握大意。例如,让学生带着“这个部分写了三黑的哪几件事”这个问题,细读课文第二部分,通过圈画关键词句,理清这个部分的层次,并试着分别用一句话来概括每件事。如,通过“翻着土地、耙了几遍、简直是一张软床、叫麦籽儿睡上”等词句,说出三黑把地耙得平平整整,准备播种的事;通过“小时候因为逮蝈蝈儿、挨骂、想招呼从地头路过的那个孩子、快去逮吧”,说出三黑对逮蝈蝈儿的回忆,以及他想招呼小朋友来逮蝈蝈儿的事;通过“打算、买头小毛驴、打完场赶着送公粮”等词句,说出三黑展望未来的事;最后,结合“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一句,体会三黑有了土地、翻身做了主人之后,那种喜悦的心情。

  在理清层次、把握大意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三黑耙地和歇息时所做、所想的几个画面,让学生体会三黑对土地的深厚感情,并带着这种体会再次朗读诗歌。教师可提示诗中的情感起伏,指导学生体会各个部分、段落的不同情感层次,在朗读时读出三黑对土地的热爱与憧憬之情,进一步深化本文的主题。最后引导学生,结合诗歌内容和“阅读链接”,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土地的新感受。

  积累运用

  积累“白霎霎”“痒抓抓”“笑嘻嘻”等叠词。在习作中尝试运用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语言。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苏金伞的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资料介绍,导入新课

  1.背景引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知道现在的农民都有自己的土地,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想种什么就种什么,但农民以前是没有土地的,只是给地主种地,被地主剥削。试想:如果他们拥有了自己的土地,会是什么感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农民获得土地的诗歌《三黑和土地》。(板书课题)

  2.出示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课件出示

  作者简介:

  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现代著名乡土诗人,因其浓郁的乡土诗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河南省文联第一届主席,著有诗集《地层下》《窗外》《苏金伞诗选》等。他的诗作具有丰厚的思想内涵、鲜明的中原地域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以朴实自然、清新隽永的艺术风格,受到国内外读者的喜爱。他被誉为我国乡土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背景资料:

  1947年9月,党中央在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通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土地法

  大纲》。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随即,一场消灭沿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暴风骤雨,迅速席卷老解放区。摆脱了封建枷锁的翻身农民,迸发出难以估量的革命热情。同年10月10日,《中国土地法大纲》正式颁布。《三黑和土地》写于1948年9月,诗歌表现的正是这一土地改革大背景下获得土地的农民的新生活。

  3.进行题目解说。

  “三黑”是主人公,“土地”是三黑赖以生存的支柱。诗歌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

  设计意图

  这首诗的创作年代离学生生活的年代比较远,介绍写作的背景资料能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板块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活动1根据阅读提示,了解学习要求

  1.出示阅读提示,指名读一读,明确学习要求。

  课件出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3)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对照阅读提示在文中圈画体现“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的关键词句,并进行批注。

  4.在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活动2再读诗歌,梳理内容

  1.默读诗歌,想一想:这首诗可以分成哪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预设:诗歌先从整体上写农民得到土地之后的喜悦之情,然后写三黑有了自己的土地之后的那种欣喜之情。

  2.指名分小节读诗歌,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三黑和土地的哪些内容?试着给每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

  预设:翻地、耙地、播种、看荞麦开花、听蝈蝈儿叫、畅想美好生活……

  相机板书:翻地、耙地、播种、辛勤劳作。

  3.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题目是“三黑和土地”,为什么开篇先写农民对待土地的态度,然后再写三黑?

  (1)根据梳理的内容,在组内交流。

  (2)班内汇报,教师相机指导:三黑是众多农民中的一位,所有的农民都如三黑一样,热爱土地,憧憬美好生活。

  设计意图

  本篇课文是略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阅读提示,然后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学或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来梳理诗歌的主要内容,为深入感受三黑对土地的情感做好铺垫。

  板块三

  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活动1朗读诗歌,体会三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1.快速浏览诗歌,想一想: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把能体现三黑情感的句子画下来,用心去品味。

  2.交流反馈,品析重点句子,体会农民有了土地时的喜悦和兴奋。

  (1)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恨不得把每一块土,都送到舌头上,是咸是甜,自己先来尝一尝。

  ①指名朗读句子。

  ②提问:作者是如何把这种喜悦和兴奋之情体现出来的?

  ③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农民重获土地时的喜悦和兴奋之情。

  (2)导学: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找一找关键词句谈谈自己的体会。

  ①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三黑就是这样地翻着土地。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每一寸土都给翻起,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

  交流汇报:从“每一寸”“每一块”可以看出三黑精心整理土地的细节,每一个动作都流露着对土地的热爱之情。(板书:热爱土地)

  ②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

  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交流汇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体现三黑把土地耙得平整,衬托出三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板书:投入整个生命)

  (3)指导朗读第1~5节。(指名读,男女生合作读,齐读)

  3.体会三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1)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荞麦地里

  还有两个蝈蝈儿在叫唤,吱吱吱……

  叫得人心里痒抓抓的好喜欢。

  ①联系上下文,试着想象一下:听着蝈蝈儿叫,三黑想到了什么?

  ②引导学生联系写作背景理解,教师适当点拨:想到了小时候的生活,想到了被地主欺侮的日子,想到了未来美好的生活。

  (2)默读第13、14节,说一说三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板书:憧憬美好生活)

  (3)齐读第15节,体会三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活动2体会对脚下的土地的新感受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三黑热爱土地的炙热情怀。

  2.引导学生思考: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3.引入“阅读链接”《在希望的田野上》。

  (1)指名读一读。

  (2)交流,体会“希望的田野上”呈现出的丰富的、喜悦的、收获的画面。

  (3)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引导学生边听边随着唱一唱这首歌曲,感受土地带给农民的梦想与希望。

  (4)引导学生从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找一找哪些词句具体写出了这种“梦想和希望”。

  ①引导学生圈画相关词句并汇报:“把地浇得肥肥的,让庄稼长得更好,收得更多”“他笑嘻嘻的,连嘴都合不上”“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

  ②引导学生结合句子谈谈感受,教师相机指导:

  我们的理想和未来都建立在这片土地上,我们的一切希望都离不开土地的滋养,要珍惜、爱护脚下的土地。

  4.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谈自己对土地的新认识,明确人类与土地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寻找相关的语句来体会三黑对土地的态度。通过有感情朗读体会三黑对土地的挚爱,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联系“阅读链接”让学生感受农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脚下的土地的新感受,深刻体会人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板书设计

  学生课堂活动卡

  课

  题

  三黑和土地

  用

  时

  5~7分钟

  默读课文,想一想:有了土地后,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找到相关语句,抓住关键词语填一填。

  活动内容

  相关语句

  “我”的体会

  ★活动建议

  1.默读课文,找到相关语句,圈画关键词语,用心体会。

  2.小组内互相交流,结合找到的关键词句谈自己的体会。

  3.全班交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三黑的态度。

  学生课前预学案

  课

  题

  三黑和土地

  熟读课文

  时间建议

  10~15分钟

  带着对土地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朗读诗歌三遍。

  1.给加点的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再读一读。

  A.xián

  B.tāng

  C.qiáo

  D.guō

  蝈蝈儿()

  荞麦()

  蹚坏()

  ...咸味()

  .2.读一读下面的两个多音字,把它们在文中的读音写在括号预习字词

  内。

  场()

  逮()

  3.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下面的词语,并选词填空。

  投入

  松散

  雨露

  疙瘩

  上面的词语中,有“(事物结构)不紧密,(精神)不集中”的意思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形容做事情聚精会神,全力以赴”的意思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

  这篇课文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题,交代了写作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主人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三黑赖以生存的支柱。课文表预

  学

  内

  容

  内容感知

  现了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的农民对____________________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表现了农民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憧憬。

  资料搜集

  搜集苏金伞的资料。

  1.“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运用

  阅读质疑

  了什么修辞方法?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方法分享:

  做作业的科学方法七种做作业的技巧

  1、先复习后做作业。复习是做好作业的关键,只有复习得好,作业才能做得好。

  2、认真审题。首先第步要弄清楚题意;其次是考虑好解题思路,让自己做到不明白题意不做题,不清楚方法步骤不下笔。

  3、细心的做题。做题是表达思路的全过程,这个过程要求既动脑、又动手。做题的关键是要保证“规范”、“准确”。

  4、要认真检查作业。作业检查般分四部进行:是检查题目是否抄对;审题是否正确;运算是否正确;思路与步骤是否正确。

  5、做完作业后要耐心思考。作业完成之后,定要耐心的再思考,把知识融会贯通,达到系统掌握,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的目的。

  6、认真分析批改后的作业。只有经过分析反思,才能吸取经验教训,避免今后再有类似的错误发生。

  7、改掉作业拖沓的习惯。当天的学习当天完成,明天还有明天的学习任务,困难只会越积越多。

篇十四:三黑和土地作业设计

 授课

  课型

  略读课文

  三黑和土地

  1课时

  时间

  1.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掌握作者比喻的修辞手法。

  3.了解三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

  重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三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和重获土地的喜悦。

  2.想象文字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农民对土地的感情。

  课题

  教学

  目标

  教学

  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描绘的景物。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每个人都有非常喜欢和珍爱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农民三黑,看看他所珍爱的东西是什么?(板书课题:三黑和土地)

  2.苏金伞简介,学生初步了解。【课件出示2】

  谈话环节可以创设一个氛围,使学生兴趣被激发,能够集中精力到新的学习任设计意图

  导入

  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务中来。

  ()

  分钟

  中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

  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

  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河南省文联第一届主席,著有诗集《地层厂》《窗外》《鹁鸪鸟》《苏金伞诗选》《苏金伞诗文集》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新课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

  教学

  (障碍。)分钟

  2.出示词语。

  出示本课的难理解【出示课件3】

  旱天

  恨不得

  土疙瘩

  顺溜

  松散

  麦籽

  白霎霎

  荞麦

  精品Word可修改

  欢迎下载

  的词语,便于学生用较短的时间掌握这些

  耙地

  痒抓抓

  蹚坏

  闺女

  3.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二)读懂文意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感情。

  边读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景物画面,读给同桌听,两人互相评价。

  2.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主要写了农民三黑得到土地后,爱不释手,认真侍弄土地,种上荞麦,等到丰收。)

  以问题方式来引导学生读懂文意,使词语,为理解课文打基础。同时,还可以学到一些学习词语的方法。

  (2)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给每个部分加个标题。学生的问题意识明【出示课件4】

  确,注意力集中。随第一部分:(1-6小节)农民三黑有了土地,视若珍宝,着问题的逐步解决,把整个生命投入到土地上,翻地、耙地。标题:翻地耙地

  第二部分:(7-12小节)三黑把荞麦种到地里,听到蝈蝈叫,想起童年的生活。标题想起童年生活

  第三部分:(13-15小节)三黑展望美好的未来。

  标题:展望未来

  (板书:翻地、耙地

  播种,蝈蝈和童年

  展望未来)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1.诗歌塑造了三黑怎样的人物形象?(翻身做主人的老农民形象。)读出最能打动你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出自己的感受。

  2.你最喜欢诗歌的哪些语句?圈点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想一想这些语句好在哪里?【出示课件5】

  (1)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2)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刚梳的头。

  以上两个句子,都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农民见到土地比作“旱天的鹅见到了水”;把耙过的土地比作“妇女精品Word可修改

  欢迎下载

  课文的大意也就明确了。

  此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感知一些优美

  刚梳的头”。

  句子的特点,了解比3.【出示课件6】“从来没有睡过这么好的床”是什么喻等修辞手法的作意思?

  预设:这里的“床”是指翻过后耙平整的土地,很松散、很柔和。

  预设:三黑太热爱自己的土地,把整过的土地比作一张床,一张非常适合种子生长的温暖的床。

  4.【出示课件7】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也对土地产生了感情,非常热爱它。)

  四、分组探讨,体悟感情。

  1.小组讨论:这篇课文表达了三黑什么感情?

  (学生结合课文讨论,教师巡视)

  2.学生反馈汇报,教师指导:

  这首诗歌表达了重获土地的农民喜悦心情以及对土地的无比热爱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之情。(板书:热爱土地

  憧憬未来)

  五、总结全文。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

  1.自读课文后,说说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把土地看作一张床,一张非常适合庄稼生长的温床。)

  2.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

  (学习本文比喻、拟人的写法。)

  翻地、耙地

  板书

  内容

  三黑和土地

  播种,蝈蝈和童年

  热爱土地,憧憬未来

  展望未来

  小组讨论,教师指导,使学生能够从更深层次来理解课文,了解作者的内心情感。

  用。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咸(xiánchéng)甜

  荞(qiáojiāo)麦

  耙(bàpá)地

  蹚(tàngtāng)河

  精品Word可修改

  欢迎下载

  二、按要求写句子。

  1.农民把整个生命都投入了土地。(缩句)

  2.这么好的床,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改为反问句)

  三、选词填空。

  白花花

  白霎霎

  白茫茫

  1.三黑看到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像一片雪。

  2.那云朵不是我们平时所见的的云朵,而是五彩缤纷的。

  3.脚下踩着

  的雪,想踩着一面白色的毛毯一样,软绵绵的,舒服极了。

  【答案】

  一、咸(xián)甜

  荞(qiáo)麦

  耙(pá)地

  蹚(tāng)河

  二、1.农民把生命投入土地。2.这么好的床,麦籽儿躺下去能不舒服吗?

  三、1.白霎霎2.白花花3.白茫茫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三黑和土地》描写了三黑得到土地后,无比高兴的心情。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读通文章之后出示一些重点语句。我在教学中能够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在文本中充分品味挖掘语言的魅力内涵。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由理解句子表面的意思过渡到感悟作者蕴藏在句子中的情感,小组讨论阶段,学生在充分讨论的过程中对作者的情感就有了一定的感悟,再通过教师的点拨指导,认识上就更深一层次,对今后阅读苏金伞的作品帮助很大。

  不足之处:

  由于注重了写作方法的学习,对朗读的指导就比较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

  备课(bèikè)素材

  【教材分析】

  《三黑和土地》这篇课文开头写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勾起往事的回忆,结尾照应开头,从“我”在璀璨的华灯下回忆牺牲的战友,可以体会“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不忘过去,精品Word可修改

  欢迎下载

  要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中间部分先写郝副营长在战斗开始前,借着火柴的亮光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的情景。接着写在战斗中,郝副营长为了使后续部队找到突破口,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保证了战斗的胜利。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从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中,体会郝副营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为美好生活而献身的精神,是教学上的重点。

  【作者介绍】

  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中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

  他是中国“五四”以来杰出诗人之一,是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1997年病逝于郑州,曾任河南省第一届文联主席。他从1925年就开始了长达70年的诗歌创作。他的诗作最大的特点是自然和清白,具有丰厚的思想内涵、鲜明的中原地域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以朴实自然、清新隽永的艺术风格,受到国内外读者的喜爱,被誉为我国乡土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诗集《地层下》《鹁鸪鸟》《窗外》《苏金伞诗选》《苏金伞新作选》等在全国文坛产生了很大影响。谨以此文共同缅怀这位在中国文坛有重要影响的商丘诗人。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控诉太阳

  五点二十分,这残暴的时间,从世界上

  拉走了我们的闻一多先生!擦干眼泪

  我要提起(tíqǐ)控诉。

  ——但控诉谁呢?呵,太阳,我选定了你!五点二十分,正是你,太阳,辉煌照耀的时刻,为什么眼睁睁地

  看着卑鄙的谋杀,在大街上公开地进行!精品Word可修改

  欢迎下载

  你怎么不早点落下去,或者索性不出来!让那些暴徒们

  把中国的人民杀光,你都可以不作见证。

  也或者,七月十五日

  又是下雨的日子,跟李公朴先生死的那一天一样?——哎哎,霪雨的昆明

  霪雨的中国呵!然而五点二十分,究竟还是白天,是应该由你管束的。

  谁叫你带来与黑暗不分,而又同样可怖的白天哪!1946年7月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辨字组词。

  咸()

  耙()

  荞()

  霎()

  成()

  粑()

  桥()

  需()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héshì)的词语。

  一()土

  一()种子

  一()床

  一()雪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他()的,连嘴都合不上。地里的蝈蝈,也叫得更欢。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句子中的括号里。再仿写所填词语。

  2.用“”画出这段话中对三黑心理描写的句子。

  精品Word可修改

  欢迎下载

  3.“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发挥自己的想象,模仿下面句子的形式写句子。

  例: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参考答案:

  一、咸(咸味)

  耙(耙地)

  荞(荞麦)

  霎(霎时)

  成(成长)

  粑(糍粑)

  桥(木桥)

  需(需要)

  二、一(块)土

  一(粒)种子

  一(张)床

  一(场)雪

  三、1.笑眯眯

  美滋滋

  乐呵呵

  2.

  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3.“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这是三黑的心理描写,写出他重获土地后的喜悦之情。

  四、示例:秋天的叶子活象一个惆怅的老人,飘落时好似在跟人依依惜别。

  内容总结

  (1)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三黑和土地》这篇课文开头写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勾起往事的回忆,结尾照应开头,从“我”在璀璨的华灯下回忆牺牲的战友,可以体会“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不忘过去,要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一()土

  一()种子

  一()床

  一()雪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精品Word可修改

  欢迎下载

  (3)他()的,连嘴都合不上

  精品Word可修改

  欢迎下载

篇十五:三黑和土地作业设计

 三黑和土地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在朗读中品味诗歌直白质朴的语言特色。

  2.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3.体会农民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4.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自己对脚下的土地的感受。

  【教学重点】

  品味诗歌直白质朴的语言特色,体会诗歌巧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和对比的写法来展现人物的喜悦心情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

  感受三黑这个典型的淳朴的农民形象,体会他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和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引入文本。

  导语:同学们,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是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它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切,只为了给我们提供衣食所需。离开了这片土地,我们将举步维艰、难以继日。三黑深爱着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当他真正拥有这片土地的时候,他不仅满怀喜悦,而且憧憬着未来通过辛勤的劳动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三黑和土地》(教师板书),感受翻身做主人的农民对土地的情思。

  2.出示课题,引导学生理解题目在文中的作用。

  明确:诗歌以“三黑和土地”为题,交代了写作对象和写作内容。“三黑”是主人公,“土地”是三黑赖以生存的支柱;这首诗主要写了三黑和土地的关系,展现了三黑对自己脚下的土地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了解学情。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诗歌读通顺。

  2.指名学生朗读自己印象深刻的内容,教师随机纠正字音。

  3.教师出示课件,介绍作者及文章的相关背景知识。

  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我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苏金伞于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品有《地层下》《窗外》《鹁鸪鸟》等。

  写作背景苏金伞从小生长在农村,能深刻体会到农民对土地的挚爱,作为我国乡土诗派的代表人物,苏金伞晚年对乡土的回忆几乎处处皆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解放区进行的土地革命让劳动人民获得了宝贵的土地。本诗就再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获得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4.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朗读课文,读出情感。

  提示:边朗读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画面,感受三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体会他获得土地后的喜悦心情,畅想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可以读给同桌听,两人互相评价。

  5.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诗歌可以分为几部分?请给每部分概括一个小标题。

  (这首诗主要写了三黑分到了土地,他的生活和心理都发生了改变。诗歌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后的喜悦心情,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展现了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3节):写农民真正拥有了土地后异常欢喜的情景。

  第二部分(第4—8节):写三黑翻地耙地,同时欣赏着自己的土地和劳作。

  第三部分(第9—12节):以蝈蝈儿为线索,把三黑小时候和现在的生活、心情进行了对比。

  第四部分(第13—14节):写三黑的打算。

  第五部分(第15节):收束全诗,点明中心——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小标题示例:获得土地,异常欢喜;翻地耙地,愉快劳作;今昔对比,变化巨大;热爱土地,憧憬未来;翻身做主,心情甜蜜。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师生共学诗歌第一部分,感知农民与土地的关系。

  (1)学生快速默读诗歌第1—3节,思考:哪节诗清楚地告诉我们农民与土地的关系?(第1节诗。)

  (2)师生共同品读第1节诗。

  ①理解“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的含义。

  预设:这是诗歌的首句,具体阐述了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这里的“有了土地”具有深层的/含义,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可知,“有了土地”指的是土地革命以后,农民实实在在地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这和以前向地主租地当佃户,虽然“有了土地”但要向地主交租子不同;也和农民靠出卖劳动力给地主当雇农,地主说“这块地归你种吧”,这样也算是“有了土地”不同。现在,农民真正做了土地的主人,想在土地上种点啥就种啥,想怎么在土地上劳作就怎么劳作,所以他们“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期盼着土地能给他们带来幸福的生活。

  ②你从第1节诗中的“一……就”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里运用“一……就”这组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生动地表现出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渴望,反映了他们得到土地后激动、兴奋的心情。)

  (3)学生反复品读第2、3节诗,感受农民有了土地后的欢喜心情。

  ①多种形式读,读中感悟。如:分组朗读、想象画面读、配乐朗读等。

  ②赏析这两节诗。

  预设:这两节诗描绘的是农民真正拥有了土地后异常欢喜的情景。这两节诗都用“恨不得”开头,起到重复强调的作用,将农民急切地想到土地上劳作的心情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他们“恨不得把每一块土”都“尝一尝”,又“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躺在土里试一试”的目的是想知道自己的土地到底好到什么程度。庄稼是农民的希望,他们爱土地无非是为了庄稼,所以他们就想“变成一粒种子”去“试一试”“温暖不温暖,合适不合适”。“尝”是味觉,“躺在土里试一试”是触觉,比较空说“想知道好到什么程度”不同,真实多了,情感也丰富多了。总之,诗人用这两节诗生动地表现了农民爱土地、爱庄稼的情感,也表现出他们获得土地后的欢喜心情。

  ③有人说诗歌的前三节并不是写三黑的,所以是多余的。你赞同这个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我不赞同这个说法,诗歌的前三节并不是多余的。这三节诗总说农民真正拥有了土地后异常欢喜的情景。这是诗歌创作的大背景,三黑正是这许许多多普通农民中的一员,他此时的心情和其他农民是一样的。这为下文具体写三黑的表现和心理打下了基础。)

  2.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感受三黑对待土地和劳作的态度。

  过渡:农民真正拥有了土地后该是多么欢喜啊!他们恨不得时时刻刻与土地待在一起,精心侍弄着土地上的庄稼。看,“三黑就是这样地翻着土地”,同时欣赏自己的土地和劳作。

  (1)读一读,想一想,理解句子,在小组交流。

  ①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这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耙得又平又顺溜”的地比作“妇女们刚梳的头”,一方面形象地表现出三黑把地耙得又光又顺,表明他现在的劳作很认真;另一方面也表明三黑在

  /欣赏自己的劳作,他此刻心里是得意的。)

  ②这么松散的地,/简直是一张软床,/叫人想在上面打滚,/想在上面躺一躺。

  (三黑继续欣赏刚耙的土地,深深地陶醉其中。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土地比作软床,形象地表现出了土地的珍贵,也从侧面表现出三黑内心的喜悦。)

  ③这么好的床,/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就想发芽,/赶紧钻出来吸些雨露。

  (三黑把麦籽儿看得比自己还要宝贵,他如此认真地对待土地的目的就是希望庄稼能在这块土地上好好地生长。)

  (2)教师解决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难。

  ①第4节诗中的“就是这样”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明确:“就是这样”指的是诗歌前三节讲述的内容,即农民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挚爱着这片土地,对这片土地满怀希望。

  ②三黑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土地的?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三黑把“每一寸土都给翻起,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我从中感受到当农民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后,他们的劳作更认真、更积极了。

  3.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三部分,感受三黑现在与以往的不同。

  过渡:当三黑真正拥有了土地之后,他的心里乐开了花,他在珍贵的土地上辛勤地劳作。当他看到地里的庄稼茁壮成长的时候,他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1)学生朗读第9—12节诗,教师课件出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①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指出本体和喻体,体会其表达效果。

  ②找出文中描写三黑过去和现在不同的生活和心理的句子,比较阅读,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问题一预设:比喻句——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赏析:这个比喻句中,本体是荞麦花,喻体是白霎霎的一片雪。作者运用这个比喻句一方面形象地写出了荞麦花的颜色和形态,容易让人产生联想;另一方面生动地表现出了地里的庄稼长势喜人,从侧面说明了由于是“自己种的”,所以三黑格外用心,庄稼才长得好。

  问题二预设:诗歌的第10—12节以蝈蝈儿为线索,把三黑小时候和现在的生活、心理进行了对比,从这个对比中我们能明显感受到三黑现在的生活、心理和过去大不一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找出相关的句子,然后比较着阅读,再鼓励学生畅谈自己从比较中发现了什么。学生发言示例:

  三黑小时候喜欢蝈蝈儿,但是由于贫苦农家的孩子没有地位,到地里抓蝈蝈儿后会被爹娘

  /骂、被地主骂,心里很委屈。现在三黑依然喜欢蝈蝈儿,听着自己地里的蝈蝈儿叫唤,他自己不仅心里欢喜极了,还招呼孩子到自己的地里去抓蝈蝈儿。从这个对比中我感受到三黑小时候那种困苦、受压迫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那种冷漠无情的社会也不复存在了。现在农民的生活自由了,农民与农民之间相互关爱,他们的心情是相通的。

  4.学生自学第四、五部分,升华情感。

  过渡:三黑有了自己的土地,翻身做了主人,他的心情多么欢快啊!有了土地后的三黑又有啥打算呢?请同学们借鉴学习前面内容的方法自学最后两部分。

  (1)学生朗读第13—14节诗,思考并解答下列问题。

  ①三黑有什么打算?(第13节诗讲了三黑的第一个打算:跟人合伙,种好庄稼,收获更多。第14节诗讲了三黑的第二个打算:买毛驴、送公粮,驮着老伴看闺女、上东庄。)

  ②你从三黑的打算中感受到了什么?(从三黑的两个打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后的农民的生活更自由了;他们对生活的态度改变了,对劳作显出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他们因为生活改变了,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他们更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更加积极地交公粮,也更加重视亲情。)

  ③试着分析三黑有这样的打算的原因。(三黑的这种打算是农村进行土地革命以后出现的新情况,是农民在实际生活中受到教育的缘故。)

  (2)学生朗读第15节诗,找出点明中心的诗句。(点明中心的诗句: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3)结合课文内容,深入理解“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这句话。

  明确:“甜”是这首诗的中心,诗歌从头到尾都体现了这一点。诗歌第一部分总写农民得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土地后异常喜悦的情景,所有农民的心里都是甜的;第二部分具体描写了三黑的劳作比往常好,而且自己欣赏那个“好”,这也是甜的;第三部分运用对比的写法展现了今昔大不同,今胜于昔,这当然也能让人感觉到甜。第四部分写三黑的两个打算,前途光明,怎能不让人感觉到甜呢?诗歌的末尾则明明白白地写出了甜,不仅甜在三黑的心里,连地里的蝈蝈儿也因为甜叫得更欢了。

  (4)教师总结,深化主题。

  小结:土地对于农民来说就是希望。当得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土地后,三黑做的是“细细打碎”每一块土疙瘩,眼见的是自己种的荞麦开出“白霎霎的像一片雪”的花,耳听的是蝈蝈儿鸣叫,心想的是“打完场赶着送公粮”。这所见所闻、所做所想,无不闪耀着“翻身人儿”的喜悦、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同学们,在这节课上,我们采用多种形式具体分析了课文内容,真切地感受到三黑获得土地后的喜悦心情和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同时也激发了我们对脚下的土地的热爱之情。课堂学习中,同学们的表现都可圈可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学生分组交流学习收获。

  五、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自己喜欢的诗句,丰富积累。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学习方法分享:

  做作业的科学方法七种做作业的技巧

  1、先复习后做作业。复习是做好作业的关键,只有复习得好,作业才能做得好。

  2、认真审题。首先第步要弄清楚题意;其次是考虑好解题思路,让自己做到不明白题意不做题,不清楚方法步骤不下笔。

  3、细心的做题。做题是表达思路的全过程,这个过程要求既动脑、又动手。做题的关键是要保证“规范”、“准确”。

  4、要认真检查作业。作业检查般分四部进行:是检查题目是否抄对;审题是否正确;运算是否正确;思路与步骤是否正确。

  /5、做完作业后要耐心思考。作业完成之后,定要耐心的再思考,把知识融会贯通,达到系统掌握,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的目的。

  6、认真分析批改后的作业。只有经过分析反思,才能吸取经验教训,避免今后再有类似的错误发生。

  7、改掉作业拖沓的习惯。当天的学习当天完成,明天还有明天的学习任务,困难只会越积越多。

  /7

篇十六:三黑和土地作业设计

 21《三黑和土地》作业设计

  学段:小学高段(六年级)

  学科:语文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没有生字词等基础知识。根据课标中的年段目标,结合单元目标,把握课时目标,在认真解读教材后,我设计了前置预习作业和课后延伸性作业。

  一、前置预习作业:

  作业内容

  查查:搜集查找“土地改革运动”及“土地改革前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的资料,加以整理后记录在课本上。

  读读:我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地朗读()遍。

  设计目标

  实施过程与策略

  在导入环节,让学生交流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加深对当时背景的了解,同时检查预习情况,随堂评价。

  课前对《预习单》进行批阅,课堂中通过朗读检查预习,随堂评价。

  课前对《预习单》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把错误率高的重点词语上课时重点讲授。

  通过课前对《预习单》进行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二次备课,学生会的不讲,针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词句进行重点讲解。

  课前对《预习单》进行批改,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在课堂中交流诗歌的主要内容,学生加以修改和深入理解,同时针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在授课时进行重点讲解。

  效果与反思

  通过课前《预习单》,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在上课前自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生字词、了解的诗歌的写作背景,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同时通过课前预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自学掌握情况进行二次备课,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学生会的不讲,做到有的放矢。同时通过课前预习自学,大量节省了课堂的时间,教师将课堂的重点放到交流讨论、互助提升的环节上,使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在同学的交流研讨和教师的引导提升中有了更多的收获,这才是课堂教学的真正意义。

  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当时社会背景的了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大意。

  通过自主朗读,将课文读正确、流利。

  认认: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根据学生已有的注音。

  识字经验,自主识()

  ()

  字,掌握本课的生

  疙

  瘩

  松

  散

  字词。

  ...

  ()

  ()

  耙

  地

  蹚

  水

  ..学学:阅读后,我不理解根据学生已有的的词、句有:

  。通自主学习能力,学过查找工具书、联系上下习理解文章的词文、查阅资料等方法,我句,加深对课文的知道了:

  。仍然不理解。

  理解的词、句是:。想想:1.这首诗歌主要讲培养学生的概括了:。能力和质疑精神,2.读了课文,我心中还有掌握文章的主要一些疑惑:。内容,能围绕课文进行深入思考,提出问题。

  二、课后延伸性作业

  作业内容:

  作业自选超市:(任选一项完成)

  A.写一写,用诗歌或短文的方式写出你对脚下这片土地的认识,尽量将你的观点表达清楚。

  B.读一读,搜集有关大地的文章或名言警句读一读,说出你读后对大地的感受。

  C.唱一唱,学会唱《在希望的田野生》这首歌,通过歌曲唱出你对这大地的理解及感受。

  D.画一画,画出你脚下土地的样子,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你的观点。

  设计目标:

  通过完成作业,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作者对大地的情感及主要观点的能力,使学生利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大地的感受、提出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读、说、写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及对大地的热爱之情。

  实施过程与策略:

  本课采取布置个性化作业的形式,依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及自身的特长,选择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式利用课后时间完成作业,第二天上交。

  作业批改方式:写、画形式的作业采取的是教师批阅等级加指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读、唱形式的作业采取课前3分钟展示的批改方式。

  作业讲评方式:在课堂中留出时间讲一些共性的问题,然后针对学生的个性问题利用课余时间单独讲评。

  作业效果分析:

  本次作业所有学生全部完成,选择写一写占53%,选择读一读的占23%,选择唱一唱的占6%,选择画一画的占18%。本次作业得优的48%,良好35%,及格11%,不合格6%。错误的原因是:1.没有表达出自己的观点。2.内容与观点不符。

  这样个性化可选择的作业,激发学生写作业的兴趣,同时降低作业难度、增强学困生完成作业的信心,使学优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生困吃得了,形成人人爱语文,喜欢写语文作业的大好局面。

  作业设计反思:

  从作业的使用情况来看,各种形式的作业都有人选择,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困生因为选择了自己擅长的方式完成作业,作业得到了优秀或良好的等级,因而自信满满,表示还是喜欢写这样的作业。同时也发现了一个小问题,B和C两项作业在批改上可能会占用更多的课堂时间。因为我们班级是小班型,学生人数较少,处理起来不是问题。如果是大班额的班级,可以将B项作业调整为:读一读关大地的文章或名言警句读一读,写出你读后的感受。把此项作业变为写读后感的书面作业。C项作业,如果是大班额的话可以考虑进行集体演唱的形式,效果更好。另一种处理方式是:这四项作业利用语文活动课的时间,进行一次以“我对大地的认识”为主题的语文专项活动。

推荐访问:三黑和土地作业设计 作业 土地 设计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