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油茶产业发展典型发言材料3篇

时间:2022-11-24 19:20:07 振兴乡镇 来源:网友投稿

乡镇油茶产业发展典型发言材料3篇乡镇油茶产业发展典型发言材料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铜仁市坝黄镇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作者:杨文学  来源:《南方农业·下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镇油茶产业发展典型发言材料3篇,供大家参考。

乡镇油茶产业发展典型发言材料3篇

篇一:乡镇油茶产业发展典型发言材料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铜仁市坝黄镇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作者:杨文学

  来源:《南方农业·下旬》2015年第08期

  摘

  要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喜欢绿色健康的产品,油茶便是倍受欢迎的产品之一。良好的市场前景,使政府相关部门和茶农非常重视对油茶产业的发展,基于油茶的特征,结合工作实际,对铜仁市坝黄镇油茶产业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油茶产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油茶产业;现状问题;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316.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4--02

  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青睐油茶产品,认为长期食用这种绿色食品有利于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油茶树生长在山区,没有污染,一年到头都是青翠的,其籽榨油,天然绿色,附加产品的前景更是大有可观。现结合铜仁市坝黄镇夫人油茶产业进行分析。

  1坝黄镇油茶项目区基本情况

  坝黄镇位于铜仁市碧江区西部,东、南部与该区河西办事处、桐木坪乡、鱼塘乡相连;西、北面与该区和平乡和江口县坝盘、桃映乡交界。全镇197.6km2,辖14个村,共有10501户、41358人,其中贫困户4025户12308人。该镇属低山丘陵流水侵蚀地貌,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山环水绕,山清水秀,溪沟纵横,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6.8℃,年降水量1337mm,无霜期280d以上。同时,坝黄镇与湖南接壤,立地条件相近,品种选择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攸县马家河采穗圃选育且栽培试验表现较好的湘林27号、56号、81号、210号及白市1号等优良品种。项目区为低山地貌,海拔在300~850m,坡度在16~28°。油茶造林地块成土母岩为砂页岩,土壤为黄红壤,土层厚度60~70cm,立地质量较好,特别适合油茶生长。当前,纯油茶林及油茶混交林超过0.2万hm2,森林覆盖率达58.6%,坝黄镇共实施油茶低改面积366.67hm2。2005年二类调查坝黄镇油茶总面积约733.33hm2,占原县级铜仁市1/2以上面积,近年来新造油茶林面积超过1533.33hm2。

  2坝黄镇种植油茶的优点

  油茶在生态、社会、经济等综合效益多方面都有很强的优势,农村种植油茶,可改变其经济结构体系,可以把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有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缓解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困难问题。新造高产油茶林到第3年就可以投产,到第8年便进入了盛产期,其产值可以超过1.5万元/hm2,这么可观的经济效益,使其在新农村建设中成为林农茶农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油茶花期长,花朵艳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既可以当观赏树,又是良好的蜜源林;既可以绿化荒山,美化环境,又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此外,还有较强的抗二氧化碳、氟和氯等有毒气体的能力,可使大量的疏林地、荒山荒地、抛荒坡耕地得到非常有效的开发与利用,可有效增加森林面积与森林覆盖率,优化林种树种结构,改善小气候、减少森林灾害、增强市区森林生态功能、促进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1]。

  3坝黄镇油茶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坝黄镇在油茶发展上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发展较好的地方相比,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3.1群众对油茶认识不够

  由于项目实施时间与农村农忙时节冲突,在劳动力上出现短缺,导致项目实施时间的拖延,未准时按方案时间实施,国家虽投入大量资金帮助农民改造油茶产业,而农民积极性不高,加上优良油茶品种选育工作滞后,现有栽植品种已老化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无上规模的企业带动,经济效益比较差,群众有毁林耕种的现象,致使许多原有油茶被采伐,浪费了资源。

  3.2管理水平有待于提升

  老茶林在多年未能得到很好的管理,林间杂草丛生,对项目的实施造成很大的难度,加大了项目实施的任务,延误了实施时间。且大多处在深山区,属典型的“天种天收”的原始生长模式。

  3.3农民对油茶种植的技术不够

  当前,茶油的管理大多是粗放型的,土地、肥料、水源管理及光照的调节欠缺,不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3.4油茶加工业滞后

  油茶产业没有规模化、前期投入资金较大,成立的专业合作社后续资金跟不上,油茶深加工不高,产品包装不够,没有相应的品牌,导致茶籽大多销到外地,初级产品价格太低,大部分单价4元/kg左右,对于产量低的油茶林,其价值不及采摘的人工费用。缺少规模的油茶加工企业,没有能从茶饼、茶壳中提炼皂素、茶酸、茶酐的企业,大量的茶饼、茶壳当作肥料和燃料使用,造成极大的油茶价值、资源浪费[2]。

  4坝黄镇油茶发展策略

  4.1促进农民思想转变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针对农民群众对油茶认识不够、栽植技术无基础、积极性不高的现状,必须从建立示范基地上寻找突破口,在主产区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高度集约化经营的现代油茶示范基地。用示范基地引导群众,让群众看到经营油茶林的效益,让油茶精耕细作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提高广大群众经营油茶的积极性,提高坝黄镇油茶整体经营水平[3]。

  4.2加强技术培训

  可以用送出去结合请进来的方式,选送项目区有发展潜力的青年外出学习,培养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和留得住的实用型本土人才,加大对广大农民,尤其是茶农的宣传力度,使茶农认识到油茶是发家致富的摇钱树,以增添茶农发展油茶、精心管护基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

  4.3创新产业发展模式

  鼓励油茶林地产权合理流转,培育典型示范,发展油茶专业合作组织,加大宣传力度,打造油茶产业品牌,积极推向市场,提高消费者对茶油知识的获知程度,拓展茶油的消费市场,打造茶油名牌产品,通过品牌的力量进一步促进发展。

  4.4整体协调发展

  成立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协调油茶产业发展,寻求政府部门加大投入和扶持、可以成立油茶生产技术专班,负责油茶生产技术指导,制订油茶生产系列技术标准,强化油茶种苗制度,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将油茶产业发展目与主要领导的年度工作实绩挂钩,奖优罚劣[5]。

  5结语

  总之,坝黄镇油茶产业要想做大做强还需要更多努力,需要结合实际,仔细分析现状,找到存在问题,认真科学地解决,促进发展,提高综合利用效益。

  参考文献

  [1]邓三龙.湖南油茶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J].湖南林业,2008(8).[2]刘曦.岳西县白帽镇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17).[3]莫稳方,姚炳矾.荔波县油茶产业发展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2(17).[4]刘日平.科技创新推动油茶产业发展农民增收[J].农村新技术:加工版,2010(3):5.[5]曾祥标.五华县油茶产业化发展的机遇与对策[J].吉林农业,2010(5).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责任编辑:赵中正)

篇二:乡镇油茶产业发展典型发言材料

  关于油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闽北是福建省的主要茶产区,茶类繁多,有绿茶、乌龙茶、红茶、白茶、花茶五大茶类。武夷大红袍、肉桂、闽北水仙、正山小种红茶、蒸青绿茶、政和大白茶、闽北茉莉花茶等名扬海内外。茶业是我市的传统农业主导产业,也是重要的民生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积极探索茶叶发展中存在的难题,做大做强闽北茶产业,倍受政府及农民的关注,对闽北知名度的提高、影响力的扩展、竞争力的提升和贸易流量的扩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闽北茶产业发展现状

  (一)闽北茶叶生产的发展

  闽北是乌龙茶的起源地,产茶历史悠久,盛产乌龙茶、绿茶、红茶、白茶、茉莉花茶等五大茶类,南平十个县(市、区)均产茶。2022年,南平市茶叶种植面积53.6万亩,较2000年增加2.18万亩,增长4.2%;总产量51000吨,其中绿毛茶21280吨,红毛茶5997吨,乌龙茶19960吨。受近年茶叶市场价格一路上扬的影响,2005-2022年,全市茶叶总产量增加16518吨,增长47.9%,年均增加2753吨,增长6.7%;茶叶产值屡创新高,2022年茶叶产值达22.95亿元,年平均增幅高达39.4%。

  表一

  1978—2022年南平市茶叶生产情况

  单位:万亩、吨、万元

  (二)闽北茶叶加工业的发展

  多年来,南平市委、市政府对茶叶产业化高度重视,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茶业富民战略,以“稳定、品牌、诚信、文化”为主线,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保护品牌为重点,以练好内功为契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推进茶业产业化进程,使茶产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兴盛局面。

  1、茶叶产业化格局逐步形成

  “武夷岩茶热”的持续升温,进一步提高了闽北茶叶的社会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使乌龙茶成为企业投资的热点,加工企业数量迅速扩大。全市已形成武夷山、政和、建瓯、松溪等茶叶主产区,拥有茶叶企业(作坊)1000多家,2022年茶叶加工企业年产值上亿元的有5家,2000万元以上的43家,500万元以上的83家,1家企业入选全国百强茶叶企业,茶叶加工产值达30.3亿元。由此可见,我市茶叶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格局已初步形成。

  2、品牌意识不断增强

  闽北茶叶企业秉承诚信、创新、奉献的企业精神,以诚信、品质、实价作为经营理念,通过改变传统茶叶经营模式,推行QS、ISO9000、ISO14000、有机茶、绿色食品茶等认证,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申请商品商标,以可持续发展的诚信品牌连锁店为企业目标。武夷岩茶和武夷大红袍位列中国十大名茶,“大红袍”品牌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武夷星“大红袍”成为我省获“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的唯一茶产品;武夷岩茶肉桂连续两次捧回国家农业部名茶奖和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武夷山市骏德茶厂选送的骏德牌“金骏眉”荣获上海世博会名茶评优“红茶类”金奖。武夷正山小种红茶连年获得德国BCS、日本JAS和美国NOP国际有机认证,并荣获中国(芜湖)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中国武夷山首届茶文化艺术节“正山小种”茶王奖。众多荣誉的获得都是闽北茶企业努力成果的鉴证。

  3、龙头企业不断壮大

  随着品牌效应的提高和企业实力的增强,加工企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形成了一批骨干型龙头企业。近年来,全市已涌现出如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武夷山市永生岩茶厂、建瓯市龙山茶业有限公司、建瓯市龙兴茶业有限公司、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山茶业有限公司、武夷山市湘江茶业有限公司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质量过硬的品牌龙头企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有力地带动了整个产业的提升。

  4、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新产品成为茶市新的亮点。茶叶结构变化总的趋势是:普通红茶、中低档红茶市场占有率继续下降,高档红茶有一定市场;花茶在经历了长足发展后总量正在减少;绿茶快速增长,绿茶中、名优茶发展快;乌龙茶快速发展;保健茶生产扩大,市场稳定;传统茶叶创新速度加快,茶产品结构正在朝优质、有机、特色方向发展,总体结构不断优化。绿茶、红茶、乌龙茶的产量占茶叶的比重由1990年的53.3%、4.3%、32.5%,调整为2022年的41.7%、11.8%、39.1%。

  (三)闽北茶叶的市场与销售

  近年来,随着茶叶市场的繁荣,全市茶叶销售网点扩张到1000多个。2022年限额以下单位及个体户茶叶销售额47271万元。在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还形成以日本等东南亚为主,俄罗斯等欧美为辅的外销市场,产品销往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茶叶出口额达1.2亿元。

  二、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茶叶生产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低,管理粗放

  我市茶园分布虽然比较集中,但多为农户分散经营。目前,建于20世纪60~70年代的老茶园面积约20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37%,建园基

  础较差,特别是早期建立的茶园,重数量轻质量,导致茶园产出水平低,影响茶叶质量以及机械化采摘和修剪的推广。

  (二)茶叶加工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低

  茶叶企业特别是村级茶叶初制加工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不高、粗放经营等问题,产业链以松散型为主,带动农户能力不够强。企业技改投入少,现有加工厂房简陋、设备陈旧老化,制茶机械多数为八十年代设备,绿茶缺乏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不高。目前,我市茶叶加工普遍存在家庭手工制作、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等缺陷,规模和实力都相对较弱,市场开拓能力不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比较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土地、资本、科技等要素作用的充分发挥。主要表现:一是茶叶作坊底子薄、起点低、初加工条件差,加工工艺不规范,设备陈旧,以致茶叶产品规格不统一,品质不稳定,科技含量不高,缺乏深度开发能力。二是大批新生的民营茶叶企业和加工运销专业户,尚未完成资本原始积累,仍处于创业期,一些企业靠政府扶持生存,在茶叶新品开发和深加工方面与国内外差距较大,茶叶综合利用水平低。三是企业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人才缺乏,制约企业和企业家素质提高。四是企业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滞后,制约龙头企业健康发展。

  (三)市场营销和组织管理处于低层次初级阶段,缺乏战略协同和创新意识

  目前茶叶营销组织总体上以中间茶商、茶店及茶庄为主体。他们各自为政,甚至相互排斥,进行价格恶性竞争,大多数企业缺乏专业的营销管理队伍,产供销一体的较大规模营销组织虽然近几年发展较快,但自营比重普遍偏低。部分企业反映,目前企业普遍缺乏一线的生产技术员工和市场营销人员,茶产品同质化严重,忽略了市场竞争与产品差异化,多数茶

  企急功近利,缺乏做大做强品牌的勇气、决心和团结协作精神,对茶叶综合经济贡献度低。

  (四)茶叶品种多、品牌杂、品质参差不齐,市场竞争力不强

  我市茶企业生产规模小,茶叶加工简单,品种多,科技含量不高,品牌虽多,但叫得响的品牌却是凤毛麟角。此外,标准不统一,好茶叶多,但品牌也多,价格上比较混乱。全市目前真正意义上有影响力的品牌并不多,只有少数几家企业获得知名或著名商标,多数茶企业品牌意识仍不强,对广告宣传的资金投入较少。行业内部的产品竞争由于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茶叶价格定位机制,现已演变成较混乱的、激烈的“价格大战”。部分商家甚至违背行业规则,恶意攻击竞争对手,消费者难辨真伪,假冒伪劣产品比比皆是,给整个行业带来负面影响,更为重要的是还伤害了消费者对闽北名茶的信心。

  (五)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发展后劲不足

  茶叶属于第一产业--农业,其生产加工企业普遍存在着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不高等情况,符合银行授信条件的企业为数很少,且授信规模明显偏小。由于现金支付份额大,且货款回笼通过个人账户比例大,银行监控较难,因此省中行未将该行业授信列入小企业行列。同时,由于茶叶专业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专业技术人员少,工作经费缺乏,茶农渴望指导而得不到技术的及时支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茶产业的发展。据对26家茶叶加工企业的调查,企业科技活动人员136人,仅占全部从业人员的5.6%。42%的企业反映企业流动资金不能满足需要,62%的企业反映由于企业缺乏资金和人才等因素,导致本年度企业没有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在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中,只有60%的企业有R&D经费支出。

  (六)质量安全意识不强,监管机制不健全

  不少茶农和企业营销人员仅仅重视茶叶的色、香、味、形,忽视制茶原材料的质量,缺乏相关的茶叶生产安全知识。多数小规模茶厂设备陈旧,生产卫生条件差,检测设备缺乏或检测手段落后,很难落实有效的源头监控,以致茶叶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有的还难以解决。同时,对茶叶生产过程中的卫生质量、加工设备、环境检测以及茶园对农药化肥的使用,部门监督时有缺位,严重制约了茶产业的做大做强。

  (七)农业保险未跟上产业发展步伐

  茶叶的生产制作对于气候土壤有特殊的内在要求,产量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特别是容易受季节性自然天气的影响,气候性风险大,谁也无法预料和掌控,商业性保险公司也不愿意承担这部分风险,而政府也未针对农业风险开办政策性保险公司专门承保此类风险,导致茶产业保险这项业务一直处于真空地带。

  三、对策建议

  (一)重视茶叶生产基地建设,发展规模化、标准化集约经营

  全市现有茶园规模53万亩,这与目前产业的发展是相适应的,未来要做的就是在不影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根据闽北特色,进行适度扩种,在面积上以改造为主,改造不适合的品种,推广应用新的有特色品种,改造低产低效茶园,提高优势品种的单产和品质;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型角度以及市场开拓出发,开展生态茶园和标准化茶园建设,进一步深化、细化,贯彻清洁化生产。从产业观念的创新、产业流程的清洁循环、产业链条的延伸扩展,龙头企业的牵引带动方面入手,茶业管理部门应修整茶叶系列环节的薄弱部分,建立整体监督和管理体制。通过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和肥料,从源头上抓好茶叶的卫生质量安全,开展茶叶害虫无害化治理。科学生产,稳定质量,进一步推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稳定茶叶等级质量,严格卫生农残标准。实现加工设备、工艺、工艺参数和操作规程标准化,大力研发茶叶新产品,实现产品的多元化。

  (二)大力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

  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是茶产业化发展的关键。龙头企业具有规模效益的优势,表现在:供货数量大、质量稳定、标准统一、信誉度高、机械设备利用率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强。在茶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龙头企业是关键环节。那些大(规模大、带动面大)、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高)、多(多种所有制、多种形式)、基础雄厚、辐射面广、劳动生产率高的茶叶加工、销售和科技开发等企业,对于带动茶产业实现新的突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根据我市茶产业的特点,建议推广“公司(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这种半松散半紧密型的联合方式,即以生产基地为依托组建集团公司,通过资本营运和资产重组,形成茶叶经营专业公司的龙头企业,与千家万户茶农连接起来,建立公司与农户的利益共同体。龙头企业外连国内外市场,内连茶叶基地,基地加农户。这种方式往往带有专业合作性质,通过利润纽带或产权纽带等形式把企业和农户连结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二是加快茶产品深加工步伐。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根据国内外茶叶市场需求多元化的特点,鼓励工商企业投资茶叶深加工领域,加快开发速溶茶、液态茶、保健茶、药用茶、食品茶等,重点发展茶多酚、茶色素、儿茶素等医药、化工原料,通过精深加工,提升茶产业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

  (三)整合茶叶品牌资源,实施品牌质量推进战略

  做好做大做强茶产业,使之真正成为农业的第一支柱产业,必须走规模化、品牌化之路。当前,茶叶市场竞争已进入品牌竞争时代。茶产业、茶叶企业要提高竞争力,必须培育有特色、知名度高的品牌。拥有好的品

  牌,实际上就拥有了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每一种地域名品都是当地的一张名片,现在各级政府对此都高度重视,有志向的企业要学会争取政府的支持,除了注册商标外,申请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中华老字号、中国驰名商标等,都会在某种程度上抑制品牌乱局,让自己的品牌凸显闪亮。乌龙茶是闽北的特色产品,茶产业是闽北的特色产业,要打造“闽北茶都”,虽然闽北有这方面的优势和条件,但还不具备“都”的大气和内涵,必须树立长远的观念和坚定的信念,长期经营打造。全力保护好“大红袍”、“武夷正山小种”、“政和工夫”、“政和白茶”等品牌。要加快建立“品牌茶叶信誉网站”,在互联网上发布品牌茶生产、经营企业有关信息,通过提升规范经营、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等手段,加强保护、全面提升品牌茶的品质和信誉。

  (四)开拓市场,培育流通载体

  以茶文化鸣锣开道,积极探索广告、包装、展会、网络等多种营销方式,大力开拓市场。一是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加大市场整顿力度,营造公平、安全、守信的市场环境。二是积极争取和实施规模大、起点高、功能全、设施配套、辐射力强的专业茶叶贸易批发市场项目,建设面向国内外的茶叶交易市场、期货市场和茶叶拍卖市场,培植专业化的营销企业,构建闽北茶叶走向国际市场的多元渠道,使其成为闽、浙、赣周边地区最大的茶叶集散地。三是大力发展中介服务组织,在大中城市设立销售窗口,发展总经销、总代理,做到国内外、省内外、城乡六个市场一齐抓,进一步畅通销售渠道。坚持“先准入、后规范”的原则,引导茶商进市交易,努力营造公平、安全、守信的市场环境,确保茶商的合法权益。四是进一步创新茶叶流通体系,大力培育和壮大茶叶流通经纪人队伍,扶持和鼓励茶叶连锁经营,加快区域性茶叶配送体系建设,积极申请茶叶产品“自营出口权”,开辟国外市场,拓宽流通渠道。五是制定规划、建立综合评价

  体系,积极引导企业狠抓品牌建设,以品牌效益和规模效益占领市场,真正形成规模优势和品牌效应,加快茶产业化开发步伐。

  课题负责人:陈少华

  课题审稿人:陈少华、林启煊

  课题执笔人:林品旺

  2022年闽北全年茶叶总产量在4.5万吨左右。

  武夷茶2022年全年总产量在1.1万吨左右。

  武夷山风景区内有三十六峰七十二座山岩九十九洞穴,茶园分布于景区的这7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因地理环境的形成,景区内形成了不同的小气候环境,促进了武夷岩茶品质的风格多样化与品质优质化。茶园有的分布于牛栏坑、慧苑坑、倒水坑等坑里;分布于流香涧、梧源涧等涧里;分布于水帘洞、螺丝洞等洞里;分布于九龙窠、竹窠、燕子窠等窠里;分布于十八寨、杜葛寨等寨里;以及各种山坳里。

  第二篇:关于油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麻垌荔枝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篇三:乡镇油茶产业发展典型发言材料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镇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情况汇报交流发言材料

  大家好!按照会议安排,现将我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近年来,我乡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系列重要论述,认真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决策部署,结合全县发展实际,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精心谋划、强力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

  目前,全乡X种植面积达X万余亩、猕猴桃X亩,户均产业达到X亩,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X万元,比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元高出近X万元。

  二、主要做法。突出三个重点,筑牢产业发展基础。一是突出因地制宜谋产业。我们深知产业发展,必须在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和论证基础上,因地制宜谋划适合本地发展的特色产业。为此,我们邀请川农专家组经过多次实地调研,科学规划了X产业发展蓝图,明确了未来产业发展思路、方向重点、目标任务、空间布局和保障措施,并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保持定力、久久为功,才形成了今天X村等村以X为主,X村以猕猴桃、折耳根为主的产业布局。

  二是突出示范带动强引领。采取组织引书记、书记引能人、党员带头示范、能人带动发展的“双引双带”工作措施,带动村民发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展产业。我们集中精力、把握优势,打造了国家级专业示范合作社—X水果专业合作社,通过“X”利润分成模式,积极引导村民发展X产业,并提供技术指导、帮助产品销售,打消村民后顾之忧。该合作社先后被评为“X省质量·信誉·服务AAA合作社”、“X省绿色健康放心产品单位”,并被纳入全省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带动群众种植X面积达X万余亩。

  三是突出多元保障优环境。产业发展绝非一朝一夕,尤其是农业产业,需要长期、逐步、大量的投入才能见到效益。为此,我们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加强硬件保障,为产业发展打造优质环境。目前,X—X、X—X等X条通乡公路全面油化,各村生产便道、便民路、微水池全面覆盖,电网、基站基本配齐,特别是X产业中除草、松土、病虫害防治机械化装备水平达到X%以上,各项基础设施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打好三张王牌,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一是打好质量牌。始终坚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编制推广X苗木选育、水肥管理、理沟排湿等X个技术规范,《XX生产技术规程》成为全市第一项地方标准,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推行、覆盖率达100%。同时不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执法体系建设,为我县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作出了突出贡献。目前,全乡无公害基地认证面积X万余亩,X脆红李、青X已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认证。

  二是打好科技牌。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高质量发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展”理念,依托院社合作平台,千方百计培育新品种、研发新产品、推广新技术。20xx年以来,先后与X大学、省农科院、省食科院等科研院校开展技术交流,成功培育了“X牌”脆红李,研发了干红李子酒、李子醋等系列产品,集成X“一冷二熏三包四恒五回”适用贮藏保鲜技术一套,解决了X储藏保鲜的技术难题。

  三是打好名气牌。大力实施品牌培育计划,着力提升品牌知名度、美誉度。成功注册“X”牌商标,X乡于20xx年6月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把好三大方向,延伸产业发展链条。一是推动X加工。争取对口帮扶资金X万元,再自筹部分资金建立起X深加工企业,该公司可年产年发酵型李子酒X吨,且实行X利益分成模式。目前生产的李子酒已上市开售,其散酒市场价约X元/斤、瓶装将达X元左右/瓶。接下来,我们将在X市区、县城区开设专卖点,同步在京东等线上平台进行售卖。

  二是推动产品营销。建成水果冷链集配中心1个,实现错峰销售,拉长销售周期。组建经营团队,通过网络+微商、电商、众筹、认养等途径全方位销售X等农特产品。20xx年,我们通过电商平台外销X600万斤、实现产值3600万元,带动群众增收3000元。

  三是推动农旅融合。依托X产业优势,围绕环X产业园,修建骑游步道、露营基地、观光亭台,打造户外运动、婚纱摄影等产业基地;

  赴X、X等地考察学习农旅融合工作,充分学习借鉴农旅深度融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合成功经验,深度挖掘X文化,打造脆X,修建XX,提升XX文化内涵;

  整体规划提升改造X村古村落,打造特色餐饮、农耕文化体验经营类项目,让游客感受传统农耕文化带来的“乡愁记忆。定期举办李花节、采摘节、美食节、摄影展等活动,全力宣传X、推介X,吸引更多游客游览X。20xx年全乡农家乐仅餐饮休闲一项的户均收入就达X万元。

  三、经验启示。一是把握好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关系。我们根据辖区内实际的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区位交通等因素,以跳出X看X的站位、跳出农业看农业的思维,按照全域统筹、科学发展、规划先行的理念和市场主导的原则,谋划好产业布局,切实做到发展思路清晰、视野开阔。

  二是把握好基础配套与人文内涵的关系。我们全力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着力加强硬件设施配套、增强服务功能。同时积极挖掘历史、赋予文化内涵,推进产业“接二连三”,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协调发展。

  三是把握好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的关系。我们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示范带头作用,以“一马当先”带动“万马奔腾”。尊重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地位,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引导群众自觉参与产业发展,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推荐访问:乡镇油茶产业发展典型发言材料 油茶 产业发展 乡镇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