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精神提出7篇

时间:2022-11-25 11:30: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北大荒精神提出7篇北大荒精神提出  北大荒精神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北大荒在我们心中》  怎能忘记!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十万转业官兵在东北三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大荒精神提出7篇,供大家参考。

北大荒精神提出7篇

篇一:北大荒精神提出

  北大荒精神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北大荒在我们心中》

  怎能忘记!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十万转业官兵在东北三江

  平原的亘古荒原上发起了“向地球开战,向荒原要粮”的伟大壮举。半个世纪来,先后由14万转复官兵,5万大专院校毕业生,20万山东、四川等地的支边青年,54万城市知识青年和地方干部、农民组成的垦荒大军,继承发扬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和“南泥湾”精神,头顶蓝天、脚踏荒原,人拉肩扛,搭马架、睡地铺,战胜重重困难,在茫茫沼泽荒原上建起了一大批机械化国营农场群。老一代北大荒人数十年如一日,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为垦区的开发建设“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几代拓荒人承受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战天斗地,百折不挠,用火热的激情、青春和汗水把人生道路上的句号划在了祖国边陲那曾经荒芜凄凉的土地上,他们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为内容的北大荒精神,。使”黑龙江垦区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成为工农商学兵结合、农林牧工副渔综合经营、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经济区域。垦区始终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垦区的开发建设史是共和国发展史的一个缩影。垦荒英雄们跋山涉水、勇往直前,他们已把生命融入了这片荒原,用青春和智慧征服了这片桀骜不驯的黑土地,实现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历史性巨变。人们赞美拓荒者,歌颂拓荒牛,更颂扬在艰苦跋涉中取得辉煌业绩的北大荒精神。

  如果说,通过艰苦奋斗,勇于开拓,开垦荒原,建房筑路,在地图的空白上填写一个个国有农场的名字,是北大荒第一次开发的话,那么,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实现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跨跃,则是北大荒的第二次开发,是新的创业,它依靠的依然是勇于开拓的精神。

  30多年过去了,北大荒人面对这样一个无情的事实:高度集权下运行的农垦经济发展缓慢,国有农场犹如百艘行将搁浅的战舰,它们不安地躁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将建立的前夜。

  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已经形成了僵化的观念、依附的心理、陈旧的模式、单一的结构……这些对企业无一不是危险的暗礁,对职工是致命的桎梏。

  改革,是北大荒人的必然抉择。

  1978年,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帷幕——这是垦区改革的现实环境;1979年,国家对黑龙江垦区实行财务包干,30年“铁饭碗”的历史宣告结束——这是垦区改革的必要条件;1984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国营农场应继续进行改革,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办好家庭农场。”至此,垦区改革找到了突破口。

  不是把生命系在黑土中,我们的干部、职工哪有这般豪情?北大荒人无论处在怎样的历史时期,都和土地有一种割不断的生命之缘,唇齿相依,互为涌泉。

  富有创新与开拓精神的北大荒人,承受起时代的千斤重负,毅然作出了实行“两自”的重大抉择:职工家庭农场生产费、生活费全部自理。

  这是一项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大转折!

  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发展的改革之路

  丰腴的自然资源是北大荒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雄厚基础。3000万亩耕地和几千亩的牧地草原、山川林地、水面苇塘,农林牧渔副皆宜,但资源优势并没有完全转化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垦区种植业占农业比重长期在65%以上居高不下,一花独秀,由此构成单一的产业结构,一荣俱荣,一损皆损。没有畜牧业的农业是不完整的农业。因此,北大荒人把畜牧业视为连接种植业和加工业的中轴产业,在人力、财力上采取倾斜政策,使畜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1995年,畜牧业产值达7亿元。一支雄壮的畜牧业大军出现在北大荒辽阔的草原上!在北大荒的土地上,过去行进着的只有种植业一个方面军,虽然盔明甲亮,但孤军奋战,在风险中战栗而行。如今出现了高附加值的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几大产业,旌旗招展,兵强马壮,紧密配合,齐头并进,形成了北大荒二次开发的雄壮气势!

  打开垦门,立足自力更生,坚持对外开放

  现代化国有农场的创建,是中国农垦事业发展的里程碑。北大荒沿袭几十年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在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场不再由适合自然经济方式的分散村落组成,生产专业化、生活社会化是现代化农场的显著特征。所有的农业工人都集中到场部居住,场区内3

  集中兴建商业、医疗、教育、文化等设施,普通的农业工人住上宽敞的明亮的住宅楼;职工们驱车进入农场各生产作业区,车内密封,设有空调和通信设备。这一切不是陶公笔下虚构的武陵圣地,而是北大荒人创造的实实在在的现代桃花源。

  打开垦门的北大荒人引进和利用外资、技术、设备增强了自己的实力。北大荒的农业机械化程度达到95%以上,机耕、机播、机收面积的比重在全国都居首位。

  低湿地上空的阳光,是北大荒人勇于开拓的智慧之光。

  改革开放的北大荒人今不厚古,洋为中用。摒弃古老落后的传统观念与农艺方式,接纳先进的科学观念与技术措施,敞开胸襟迎接科技革命的洗礼。

  垦区近十年农业增长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已达50%以上。数不尽的科技精英,说不完的忠诚奉献。

  这支精英荟萃的科技队伍,前无古人,后有来者。垦区现有各类科技人员10.8万人,这又是一支十万大军的队伍!70多万职工中,有20万技术工人,这是何等巨大的潜在生产力!

  北大荒人几十年的奋斗,几十年的开拓,植树造林,改天换地,使共和国的东北边陲出现了一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绿洲。

  改革的天时、优越的地利、创业者的精神、奉献者的品格、开拓者的意志,北大荒人在不断创新,不断进取,不断开拓,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农业之路出现在北大荒人的脚下。

  雄鹰在风雨中练就坚强的翅膀;梅花在严寒中绽放扑鼻的芬芳;我们在爱心和敬业中弥漫浓郁的馨香。我们就是北大荒这片沃土上执着的奉献者。我们在默默的工作,倾注了全部的爱和关怀,流淌着辛勤的血汗。

  美丽富饶的北大荒啊!我们感谢你的磨练与养育,是您使我更加坚强执着,是您使我更加坦然豁达。我们将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垦荒人精神,携手并肩为垦区建设事业增光添彩!

  “第一眼看到你,爱的热流就涌向心底站在莽原上呼喊,”每当听到这首歌曲心中总有许多感叹,我生长在这片神奇的土地。祖国高纬度的东

  北角是她所在方位,苍茫的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是她宽阔的胸怀,雄浑的兴安岭和完达山是她不屈的脊梁,这就是生我养我的土地,我热恋的土地,北大荒。

  50多年前10万官兵,他们响应党中央政府的号召,高唱着“化剑为犁,解甲归田”的壮歌,从四面八发来到了这块黑土地上,开始了建设北大荒的伟大历程。老一辈垦荒人不怕苦不怕累,勇敢拼搏永争第一的精神,也不断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北大荒人的斗志。有人说北大荒的崛起是一个奇迹,我想说有了“艰苦奋斗、敢于战天斗地,向荒原要良田”的这种精神又有什么奇迹不能实现?一代代北大荒人靠什么走到了今天,那就是北大荒精神“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这十六个字,字字铿锵有力,发人深思。

  北大荒人在创造丰硕的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在把北大荒打造成北大仓的同时,更用他们的青春和生命,忠诚与坚韧为后人留下了名传千古的创业精髓。北大荒精神,是农垦人数十年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一种表现;同时北大荒也是垦区的历史称谓,荒无人烟,褐色沃土的历史已经过去,现在进入眼帘的是北大仓,粮仓饱满,是一个经济型粮食特区。

  现在当你走进北大荒的土地,吸引你目光的不仅有那一望无际的稻海麦浪,那像大阅兵式军人方队一样整齐的秧苗,还有像星球大战

  的武器一样奇特的农机设备,吸引你眼球的还有那湖畔山间林中的都市楼厦、居民小区和文化休闲设施。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场景甚至让你产生梦幻的感觉,那不是稍纵即逝的海市蜃楼,而是北大荒的真实存在。耕种在广袤的沃野上,居住在现代化的城镇里,就是现代北大荒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我骄傲我是一名北大荒人,我更骄傲我是一名北大荒的人民教师,我的血管流淌着北大荒的热血,我要用所学的知识去教育北大荒的新一代,让他们不忘根不忘本,学会珍惜现在的生活,懂得感恩,热爱家乡,以自己是北大荒人而骄傲。

  篇三:北大荒精神颂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北大荒精神颂》。

  有一种精神,它在风雪中成长,它在困苦中磨练;有一种精神,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彰显,在与困难的不懈斗争中传扬;有一种精神,在艰难的拓荒史上熠熠生辉,在今天的幸福生活中,为勤劳的大荒儿女带来勇气和力量。这就是北大荒精神,是北大荒英雄群体创造的奇迹。

  我就是一名北大荒儿女,在我的身体里流淌着北大荒人的热血,我的骨子里有北大荒人的坚韧与斗志,让我们把岁月的镜头拉回往昔,那时候,北大荒人住的可能是草窝子,是帐篷,是地窖子,也可能是马架子,是小草房。他们的生活条件是艰苦的,开荒建点儿的任务是繁重的:冬天被寒冷围困,夏季被蚊虫叮咬,但是他们的血是热的,心是暖的,因为他们心中有希望和梦想。

  半个世纪来,几代拓荒人承受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战天斗地,百折不挠,他们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老一代垦荒人对国家的赤诚。我明白了北大荒祖辈们拓荒的艰辛,让我学会了珍惜。珍惜每一粒米,每一滴水、每一度电,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幸福,如今,昔日的“北大荒”建成了繁荣富庶、欣

  欣向荣的“北大仓”。为此,我骄傲;为此,我自豪。因为我是一名垦区的学生,我的心中有着北大荒的卓越灵魂,我的脚下踩的是北大荒真实的沃土!我要把我的学识献给我的最爱——我的家乡北大荒。

  我想对祖辈说:“谢谢你们给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会继承和发扬北大荒精神,赋予它新的生命与活力,用

  知识和力量去建设新的北大荒。”把北大荒建设得更加美好

篇二:北大荒精神提出

  .北大荒精神

  北大荒精神,是黑龙江垦区的广大人民群众在六十多年的开发建设中,用青春与汗水、鲜血和生命,在特定历史条件和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培育和锤炼出来的,是英雄的北大荒人的政治觉悟、精神境界、道德情操、意志品格、行为规范和工作作风的集中体现。这种精神已在全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全国人民共同拥有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它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精神简介

  什么是北大荒精神?这便是"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这十六个字,字字铿锵有力,发人深思。北大荒人在创造丰硕的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在把北大荒打造成北大仓的同时,更用他们的青春和生命,忠诚与坚韧为后人留下了名传千古的创业精髓。

  人们赞美拓荒者,歌颂拓荒牛,更颂扬在艰苦跋涉中取得辉煌业绩的北大荒精神。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十万转业官兵在东北三江平原的亘古荒原上发起了"向地球开战,向荒原要粮"的伟大壮举。半个世纪来,几代拓荒人承受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战天斗地,百折不挠,用火热的激情、青春和汗水把人生道路上的句号划在了祖国边陲那曾经荒芜凄凉的土地上,他们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为内容的北大荒精神,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垦荒英雄们跋山涉水、勇往直前,他们已把生命融入了这片荒原,用青春和智慧征服了这片桀骜不驯的黑土地,实现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历史性巨变。-

  .形成历史

  五十年代中期,王震将军奉党中央、毛主席之命,先是率领铁道兵,后又指挥十万转业官兵挺进荒原,展开了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奠定了垦区的基础。近半个世纪以来,先后由14万转复官兵,5万大专院校毕业生,20万山东、四川等地的支边青年,54万城市知识青年和地方干部、农民组成的垦荒大军,继承发扬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和"南泥湾"精神,头顶蓝天、脚踏荒原,人拉肩扛,搭马架、睡地铺,战胜重重困难,在茫茫沼泽荒原上建起了一大批机械化国营农场群。老一代北大荒人数十年如一日,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为垦区的开发建设"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黑龙江垦区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成为工农商学兵结合、农林牧工副渔综合经营、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经济区域。垦区始终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垦区的开发建设史是共和国发展史的一个缩影。垦区人民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还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即"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

  精神内涵

  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艰苦奋斗精神;

  解放思想、敢闯新路的勇于开拓精神;

  胸怀全局、富国强民的顾全大局精神;

  不计得失、勇于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

  .精神解读

  艰苦奋斗精神

  北大荒的艰苦奋斗精神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体现。

  一是环境的艰苦

  史书上记载:北大荒自古以来,就是蛮荒之地。这里荆莽丛生,沼泽遍布,风雪肆虐,野兽成群,人烟罕至,寒冷、偏僻、荒蛮、凶险以至于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等等。

  北大荒是冰雪的故乡,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西伯利亚寒流影响,冬季漫长而寒冷干燥,冬天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8.6度,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为冰霜期,冻土层最厚达2。5米,滴水成冰、鹅毛大雪都是对这里形象的比喻。

  夏季的北大荒,野兽成群,沼泽密布,蚊虻成阵,因草水多多,蚊子就多。晚上睡觉,蚂蚁和蛇常会爬进被窝里。作家聂绀弩在《北大荒歌》中写道:"北大荒,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衰草枯苇塘。苇草青,苇草黄,生者死,死者烂,肥土壤,为下代作食粮。何物空中飞?蚊虫苍蝇,蠛蠓牛虻。何物水边爬?四脚蛇,蛤士蟆,肉蚂蟥。山中霸主熊和虎,原上英雄豺与狼。烂草污泥真乐土,毒虫猛兽美家乡。谁来酣睡似榻前,须见一日之短长。大烟儿泡,谁敢当?天低昂,雪飞扬,风颠狂,无昼夜,迷八方。雉不能飞,狍不能走,熊不出洞,野无虎狼。酣战玉龙披甲苦,图南鹏鸟振翼忙。天地末日情何异,冰河时代味再尝。一年四季冬最长"。

  二是工作的艰苦-

  .北大荒初期的工作,就是开垦荒地。建场的时候,进点建场的人员都是靠着两条腿一步一步走的。茫茫荒原,荆棘丛生,塔头甸子和沼泽遍布。每刨一镐,把泥水溅起老高,人都变成了泥猴。没有伙房,露天打灶;没有水井,就用泡子水过滤做饭;没有蔬菜,就挖野菜吃。有时工作的地方处处是水,中午吃饭无蹲坐之地,只好边走边吃。出征归来,脸和脖子上都被蚊子咬得胖出一圈。

  三是生活的艰苦

  他们长年吃的是清一色的高粱米、窝窝头、盐水煮黄豆,白菜粉条汤。一日三餐除了大白菜,偶尔有点土豆之外,几乎一年也吃不到肉,逢年过节才能吃一顿大米饭或者饺子,饺子也多半是喝片汤。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虽然号称黄金般的"北大仓",也经历了绝大多数人没有经受过的、可怕的饥饿。没有了粮食,只有吃牲口的饲料--糠皮、青稞大麦、黑豆,以至树皮、草根、瓜蔓、辣椒秧、野菜……因饥饿而亡的人也不计其数。有带家属的,还有带孩子的。当时,夫妻一对一双地安排在一个通铺上睡。天很冷,但是得挂蚊帐,一个蚊帐里睡一对。江滨农场当年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草房,却同时住过四对新婚夫妇。还有很多农场坐落在深山老林中,不通电、不通邮、不通车。要想和上级联系,只靠一台发报机。战士们想寄一封家书,只能到几十里外的镇里去寄。

  勇于开拓精神

  一是向荒原进军

  为了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一批又一批以复转军人为主体的垦荒大军,从战场走向荒原,有1956年王震将军率领的铁道兵七个师和1958年从各军种兵种转业来的十万官兵;有1959年来自齐鲁大地的六万支边青年,有1966年来自沈阳军区的万名复转官兵;有1968-

  .年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三千现役军人和从全国各地来北大荒的80万城市知青;还有数以万计的科技人员、各地的高等院校毕业生以及改革开放后来到北大荒的建设者们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共开垦出3600多万亩良田,建成了中国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有农场群,将5万多平方公里的漠漠大荒建成了名闻遐迩、举世瞩目的现代化农业的黑龙江垦区。-

  .二是科技的创新

  从1948年夏始,通北机械化农场就设立了试验室。1949年,"查育一号"经小区直播实验,创造亩产467公斤的高产纪录。1950年经反复试验,用机械化收获水稻获得成功。1955年,友谊农场组建了农业科研试验站。1956年,铁道兵农垦局成立试验站。1957年,虎林县湖北示范农场移交给八五零农场,改为试验场。1962年友谊农场建立农机科研室。1964年制成国内第一台盘式精点玉米机。1965年粮食烘干设备、冻土开沟犁、悬挂式培土机等5项科研任务的研制和开发获得成功。1963年,东北农垦总局科研所成立,下设育种、耕作栽培、农业机械、畜牧兽医4个研究室。1965年又成立了农业经济研究室。同年,黑龙江农垦科学研究所成立。这一时期,从局到场、从场到连均组建了科研组织机构。1967至1977年,兵团中期恢复了科研机构,省农场管理局和7个地区农场分局,也先后恢复和建立地区农垦科研所和农场试验站。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垦区的"北玉5号"玉米早熟单交种、LD-70冻土机、LKD-100单圆盘旋转开沟机、悬挂式播种施厩肥机、侧牵引清淤机、4W-2型立卧辊玉米收获机、4YL-2型立辊玉米收获机、东北毛肉兼用细毛羊的培育(协作)、哈尔滨白猪的培育(协作)等lO项成果获国家部级成果奖。省国营农场总局科学大会首次授予奖励的农垦优秀科技成果奖92项。-

  .进入21世纪以来,垦区农业生产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粮食单产稳定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提升,粮食总量、商品率不断创历史新高。

  三是体制的创新

  1979年,国家对黑龙江垦区实行财务包干,30年"铁饭碗"的历史宣告结束。1980年,中共中央下发文件,充分肯定了"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责任制"的优点。1983年,国营农场生产责任制继续朝着承包到组、到户、到劳的方向发展。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通知》指出:"国营农场应继续进行改革,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办好家庭农场"。从此,家庭农场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兴起。从1984年到1996年,垦区先后兴办20多万个家庭农场,实现了农业改革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1998年,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作为国家大型企业集团试点企业正式组建。2000年,农垦总局制定了《黑龙江垦区农业现代化规划纲要》,积极探索垦区内部政企分开的实现形式,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集团母子公司管理体制。2002年,104个农牧场和4家厂矿企业内部政企分开改革全部到位。从2004年开始,垦区启动现代农机装备工程。由于原有的组织模式已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于是北大荒开始了撤连建区的改革,把原来的2241个生产连全部撤销,集中设立661个管理区,降低了农业的生产成本,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制度的创新洞开了世界的窗口,将北大荒人引向了国际舞台。垦区已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和经济技术合作关系,主要农畜产品出口世界24个国家和地区。

  顾全大局精神

  北大荒人有着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无论在怎样的困难面前,他们都能咬紧牙关,服从大局,千方百计完成上缴国家粮食的任务。有些年代,由于各种自然灾害,导致垦区粮-

  .食大量减产,能否按计划完成国家交给的上缴粮食的任务,就变得十分艰巨。为了顾全国家这个大局,替国家分忧解难,北大荒人不顾个人得失,勇敢地站了出来。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垦区上上下下积极行动,献计献策,为完成上缴国家粮食任务而努力。他们勒紧腰带,精打细算,将霉变的小麦当做口粮,把好的粮食和全部余粮都上交给了国家,按时完成国家交给的粮食购销任务。顾全大局是北大荒人的一贯信念,他们"急国之急、想国之想",不讲条件不讲代价,用自己的生命和汗水证实了对祖国的赤胆忠心。-

  .他们为民族大业,为抢险救灾,为完成国家任务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主要表现为:旱涝灾害频繁、江河泛滥、水土流失、风蚀沙化,耕地肥力下降,多种珍稀水禽和鸟类被迫迁徙他乡,曾肥的流油的黑土地日益变得贫瘠。为此,黑龙江垦区提出了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农业的新思路:禁止一切湿地、草原垦殖和毁林开荒活动,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退耕还草,退耕还湿。同时,加大造林的力度,多处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地、生态农业试验示范点、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使北大荒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实行"场县共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地方与垦区互利共赢。

  2009年上半年,垦区完成代耕作业面积740万亩,共建农机合作社39个,向地方推广五大作物高产栽培模式976万亩,推广良种面积2237万亩,开展种植业保险2100万亩,有160万户农民进入场县共建产业化体系,其中北安分局与黑河市共建生态农业观光园区等8个农业合作项目、绥化分局与哈市松北区共建万头奶牛养殖场等3个畜牧合作项目、北安分局赵光农场与赵光镇等5个毗邻场镇(乡)的社会事业共建项目均取得突破性进展,垦区在全省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无私奉献精神

  北大荒的无私奉献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事业的奉献

  北大荒人承载着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伴随着共和国艰难前进的脚步,历经三代北大荒人的薪火传承、拓荒风雨,终将昔日的北大荒变成今天的北大仓。

  在这块神奇的黑土地上,有数不清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把他们的一生奉献给北大荒的垦荒事业中。他们之中有老红军战士余永清、黄振荣、张文忠;有身残志坚的残疾荣誉军人迟子强、郝光浓、侯祥宽、汪立国、韩应魁;有战斗英雄李国富、王树功、张一千、曹学法;有支边青年模范人物杨华、范素兰、纪长英、梅树生;有城市知识青年的优秀代表徐淑芳、邵玉琨、曲雅娟、高崇辉;有献身科技事业的专家张元培、桂体仁、梁甲农、徐一戎和冯紫琅夫妇等。他们燃簧火,战严寒,驱野兽,开荒原,在这漠漠大荒上建起了一座又一座农场,终于将5万多平方公里的漠漠大荒建成了名闻遐迩、举世瞩目的现代化农业的黑龙江垦区。

  二是青春的奉献

  十四万复转官兵都很年轻,年龄普遍在二三十岁,他们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炮火硝烟中英勇杀敌,建功立业,而当祖国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毫无怨言,意志坚定,来到茫茫荒原,投入到北大荒的伟大事业中。从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宁波、哈尔滨等城市的几十万的学生和知识青年,刚来到北大荒的时候,小的只有十五六岁,最大的也不过20左右岁,他们才从学校毕业,步入社会的第一步就来到了遥远的祖国边陲,为垦区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把他们最宝贵的青春财富献给了北大荒。-

  .三是生命的奉献

  有多少北大荒的建设者们因长期的劳累身患重病死在了北大荒;有的在开垦荒原的过程中,被茫茫无际的沼泽地所吞噬;有的在洪水中为了抢救国家的财产献出了生命;有的在茫茫火海中化为灰尘而永生;有的因在军事演习中,遇突发事故为保护战友而永不醒;有的因为在爆破之中,为排除哑炮而牺牲;有的为抢救落水的学生,毅然跳入水中而献身;有的因抢救家属妇女,被黑瞎子的大掌拍碎脑壳,他们用自己的理想信念和血肉之躯为北大荒谱写了一曲曲英勇牺牲、无私奉献的英雄赞歌。据有关方面统计,在北大荒的开垦中,有12000多人长眠于辽阔而富饶的北大荒,将生命永远奉献给了这片神奇的黑土地,而这仅仅是整个黑龙江垦区故去者的一部分。在长达六十多年艰苦创业的岁月里,有五万多转业官兵、支边青年、知识分子、知识青年永远长眠在北大荒。

  欢迎下载,谢谢观看!资料仅供参考学习

  -

篇三:北大荒精神提出

  北大荒精神

  北大荒精神范文

  北大荒精神在我们心中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北大荒在我们心中》怎能忘掉!20世纪50年月初,我国十万转业官兵在东北三江平原的亘古荒野上倡始了“向地球开战,向荒野要粮”的伟大壮

  举。半个世纪来,先后由

  14万转复官兵,5万大专院校毕业生,20万山东、四川等地的支边青年,54万城市知识青年和地方干部、农

  民构成的垦荒大军,继承弘扬解放军的荣耀传统和“南泥湾”精神,头顶蓝天、脚踏荒野,人拉肩扛,搭马架、睡地铺,战胜重重困难,在茫茫沼泽荒野上建起了一大量机械化国营农场群。

  老一代北大荒人

  数十年如一日,艰辛创业,发奋图强,为垦区的开发建设

  “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后代,几代开荒人蒙受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困苦,战天斗地,不屈不挠,用火热的激情、青春和汗水把人生道路上的句

  号划在了祖国边境那以前荒凉悲凉的土地上,他们以“奋发图强、勇

  于开辟、顾全全局、无私奉献”为内容的北大荒精神,。使”黑龙江

  垦区从无到有,不停发展壮大,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成为工

  农商学兵联合、农林牧工副渔综合经营、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社

  会经济地区。垦区一直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垦区的开发建设史是

  共和国发展史的一个缩影。垦荒英豪们翻山越岭、百折不回,他们已

  把生命融入了这片荒野,用青春和智慧征服了这片桀敖不驯的黑土地,实现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历史性巨变。

  人们赞叹开荒者,歌颂开荒

  牛,更歌颂在艰辛跋涉中获得绚烂业绩的北大荒精神。

  1/8

  北大荒精神

  1假如,通

  苦

  斗,勇于开辟,开

  荒野,建房筑路,在地

  的空白上填写一个个国有

  的名字,是北大荒第一次开

  的,那么,由

  向

  代

  的,由

  划

  向社会主

  市

  的跨,是北大荒的第二次开,是新的,它依赖的依旧是勇于开辟的精神。

  30

  多年

  去了,北大荒人面

  一个无情的事

  :高度集

  下运转的

  展

  慢,国有

  如同百艘行将

  浅的,它

  不安地躁

  在社会主

  市

  马上成立的

  前夕。

  在

  期

  划

  体系下已

  形成了僵化的

  念、依赖的心理、旧的模式、一的

  构??

  些

  企

  无一不是危

  的暗礁,工是致命的桎梏。

  改革,是北大荒人的必定抉。1978年,以

  村改革

  打破口的中国

  体系改革拉开帷幕——

  是

  区改革的

  境;1979年,国家

  黑

  江

  区

  行

  包干,30年“碗”的

  史宣布

  束——

  是

  区改革的必需条件;

  1984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国

  行改革,行

  承包

  任制,好家庭。”至此,区改革找到了打破口。

  不是把生命系在黑土中,我

  的干部、工哪有

  般激情?北大

  荒人无

  在怎

  的

  史

  期,都和土地有一种割不停的生命之,唇

  相依,互

  涌泉。

  22/8

  北大荒精神

  富裕创新与开辟精神的北大荒人,蒙受起时代的千斤重担,断然作出了推行“两自”的重要决断:员工家庭农场生产费、生活费所有自理。

  这是一项拥有历史性意义的重要转折!

  优化经济构造,促使家产发展的改革之路

  丰腴的自然资源是北大荒人赖以生计和发展的雄厚基础。3000万亩耕地和几千亩的牧地草原、山川林地、水面苇塘,农林牧渔副皆宜,但资源优势并无完好转变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

  垦区栽种业占农业比重长久在65%以上居高不下,一花独秀,由此构成单调的家产构造,一荣俱荣,一损皆损。

  没有畜牧业的农业是不完好的农业。

  所以,北大荒人把畜牧业视为连结栽种业和加工业的中轴家产,在人力、财力上采纳倾斜政策,使畜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1995年,畜牧业产值达7亿元。一支雄伟的畜牧业大军出此刻北大荒辽阔的草原上!

  在北大荒的土地上,过去前进着的只有栽种业一个方面军,固然盔明甲亮,但孤立无援,在风险中战栗而行。此刻出现了高附带值的农畜产品精湛加工家产,几大家产,旌旗招展,人强马壮,密切配合,齐头并进,形成了北大荒二次开发的雄伟气概!

  翻开垦门,立足独自自主,坚持对外开放

  现代化国有农场的创立,是中国农垦事业发展的里程碑。北大荒

  沿袭几十年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在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农场不再由合适自然经济方式的分别乡村构成,生产专业化、生活社会化是

  3/8

  北大荒精神

  现代化农场的明显特点。

  所有的农业工人都集中出席部居住,场区内

  3翻开垦门的北大荒人引进和利用外资、技术、设备加强了自己的实力。北大荒的农业机械化程度达到95%以上,机耕、机播、机收面积的比重在全国都居首位。

  低湿地上空的阳光,是北大荒人勇于开辟的智慧之光。

  改革开放的北大荒人今不厚古,洋为顶用。摒弃古老落伍的传统

  观点与农艺方式,采纳先进的科学观点与技术举措,敞开胸怀迎接科

  技革命的浸礼。

  垦区近十年农业增加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已达50%以上。

  数不尽的科技精英,说不完的忠诚奉献。

  这支精英荟萃的科技队伍,前无先人,后有来者。垦区现有各种

  科技人员10.8万人,这又是一支十万大军的队伍!70多万员工中,有

  20万技术工人,这是何等巨大的潜伏生产力!

  北大荒人几十年的奋斗,几十年的开辟,植树造林,改天换地,使共和国的东北边境出现了一片充满活力和希望的绿洲。

  改革的时节、优胜的地利、创业者的精神、奉献者的品行、开辟

  者的意志,北大荒人在不停创新,不停进步,不停开辟,一条中国式

  的现代农业之路出此刻北大荒人的脚下。

  4雄鹰在风雨中练就坚毅的翅膀;梅花在寒冷中绽开扑鼻的芳香;

  我们在爱心和敬业中洋溢浓烈的馨香。

  我们就是北大荒这片沃壤上执

  4/8

  北大荒精神

  着的奉献者。我们在静静的工作,倾注了所有的爱和关心,流淌着辛

  勤的血汗。

  漂亮丰饶的北大荒啊!我们感谢你的磨炼与养育,是您使我更为

  坚毅执着,是您使我更为坦率豪迈。我们将持续弘扬奋发图强、勇于

  开辟、顾全全局、无私奉献的垦荒人精神,联手并肩为垦区建设事业

  增光添彩!

  5感悟北大荒精神

  “第一眼看到你,爱的热流就涌向心底站在莽原上呼叫,”每当

  听到这首歌曲心中总有很多叹息,我生长在这片奇异的土地。祖国

  高纬度的东北角是她所在方向,苍莽的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是她广阔

  的胸怀,雄浑的兴安岭和完达山是她不屈的脊梁,这就是生我养我的

  土地,我热恋的土地,北大荒。

  50

  多年前10万官兵,他们响应党中央政府的呼吁,高唱着“化剑为犁,解甲归田”的壮歌,从四周八发到达了这块黑土地上,开始了建设北大荒的伟大历程。

  老一辈垦荒人不怕苦不怕累,英勇拼搏永争第一的精神,也不停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北大荒人的斗志。

  有人说北大荒的兴起是一个奇观,我想说有了“奋发图强、敢于战天斗地,向荒野要良田”的这类精神又有什么奇观不可以实现?一代代北大荒人靠什么走到了今日,那就是北大荒精神“奋发图强、勇于开辟、顾全全局、无私奉献”。这十六个字,字字铿锵有力,发人沉思。

  5/8

  北大荒精神

  北大荒人在创立丰富的物质文明成就的同时,在把北大荒打造成北大仓的同时,更用他们的青春和生命,忠诚与坚韧为后代留下了名传千古的创业精华。北大荒精神,是农垦人数十年来奋发图强,独自自主的一种表现;同时北大荒也是垦区的历史称呼,荒无人烟,褐色沃壤的历史已经过去,此刻进入眼帘的是北大仓,粮仓饱满,是一个经济型粮食特区。

  此刻当你走进北大荒的土地,吸引你眼光的不单有那无边无际的

  稻海麦浪,那像大阅兵式军人方队同样齐整的秧苗,还有像星球大战

  的武器同样奇异的农机设备,吸引你眼球的还有那湖畔山间林中的都市楼厦、居民小区和文化休闲设备。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场景甚至让你产生梦幻的感觉,那不是转瞬即逝的空中楼阁,而是北大荒的真切存在。耕作在广袤的沃野上,居住在现代化的城镇里,就是现代北大荒人生活的真切写照。

  我骄傲我是一名北大荒人,我更骄傲我是一名北大荒的人民教师,我的血管流淌着北大荒的热血,我要用所学的知识去教育北大荒的新一代,让他们不忘根不可以忘本,学会珍惜此刻的生活,懂得感恩,热爱家乡,以自己是北大荒人而骄傲。

  北大荒精神颂

  敬爱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日我演讲的题目是《

  北大荒精神颂

  》。

  有一种精神,它在风雪中成长,它在困苦中磨炼;有一种精神,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彰显,在与困难的不懈斗争中传扬;

  有一种精神,6/8

  北大荒精神

  在困难的开荒史上熠熠生辉,在今日的幸福生活中,为勤奋的大荒子女带来勇气和力量。

  这就是北大荒精神,是北大荒英豪集体创立的奇观。

  我就是一名北大荒子女,在我的身体里流淌着北大荒人的热血,我的骨子里有北大荒人的坚韧与斗志,让我们把光阴的镜头拉回往昔,那时候,北大荒人住的可能是草窝子,是帐篷,是地窖子,也可能是马架子,是小草房。他们的生活条件是艰辛的,开荒建点儿的任务是沉重的:冬季被寒冷围困,夏天被蚊虫叮咬,可是他们的血是热的,心是暖的,由于他们心中有希望和梦想。

  半个世纪来,几代开荒人蒙受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困苦,战天斗地,不屈不挠,他们以“奋发图强、勇于开辟、顾全全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后代。”

  我深切地感觉到了老一代垦荒人对国家的热诚。我理解了北大荒祖辈们开荒的艰辛,让我学会了珍惜。珍惜每一粒米,每一滴水、每一度电,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幸福,此刻,往日的“北大荒”建成了繁华富庶、繁荣昌盛的

  “北大仓”。为此,我骄傲;

  为此,我骄傲。由于我是一名垦区的学生,我的心中有着北大荒的优秀灵魂,我的脚下踩的是北大荒真切的沃壤!

  我要把我的学问献给我的最爱——我的家乡北大荒。

  我想对祖辈说:“感谢你们给了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我们会继承和弘扬北大荒精神,给予它新的生命与活力,用

  知识和力量去建设新的北大荒。”

  把北大荒建设得更为美好

  7/8

  北大荒精神

  内容仅供参照

  8/8

篇四:北大荒精神提出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北大荒精神

  篇一:北大荒精神

  北大荒精神在我们心中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北大荒在我们心中》

  怎能忘记!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十万转业官兵在东北三江

  平原的亘古荒原上发起了“向地球开战,向荒原要粮”的伟大壮举。半个世纪来,先后由14万转复官兵,5万大专院校毕业生,20万山东、四川等地的支边青年,54万城市知识青年和地方干部、农民组成的垦荒大军,继承发扬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和“南泥湾”精神,头顶蓝天、脚踏荒原,人拉肩扛,搭马架、睡地铺,战胜重重困难,在茫茫沼泽荒原上建起了一大批机械化国营农场群。老一代北大荒人数十年如一日,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为垦区的开发建设“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几代拓荒人承受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战天斗地,百折不挠,用火热的激情、青春和汗水把人生道路上的句号划在了祖国边陲那曾经荒芜凄凉的土地上,他们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为内容的北大荒精神,。使”黑龙江垦区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成为工农商学兵结合、农林牧工副渔综合经营、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经济区域。垦区始终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垦区的开发建设史是共和国发展史的一个缩影。垦荒英雄们跋山涉水、勇往直前,他们已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把生命融入了这片荒原,用青春和智慧征服了这片桀骜不驯的黑土地,实现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历史性巨变。人们赞美拓荒者,歌颂拓荒牛,更颂扬在艰苦跋涉中取得辉煌业绩的北大荒精神。

  1如果说,通过艰苦奋斗,勇于开拓,开垦荒原,建房筑路,在地图的空白上填写一个个国有农场的名字,是北大荒第一次开发的话,那么,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实现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跨跃,则是北大荒的第二次开发,是新的创业,它依靠的依然是勇于开拓的精神。

  30多年过去了,北大荒人面对这样一个无情的事实:高度集权下运行的农垦经济发展缓慢,国有农场犹如百艘行将搁浅的战舰,它们不安地躁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将建立的前夜。

  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已经形成了僵化的观念、依附的心理、陈旧的模式、单一的结构……这些对企业无一不是危险的暗礁,对职工是致命的桎梏。

  改革,是北大荒人的必然抉择。

  1978年,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帷幕——这是垦区改革的现实环境;1979年,国家对黑龙江垦区实行财务包干,30年“铁饭碗”的历史宣告结束——这是垦区改革的必要条件;1984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国营农场应继续进行改革,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办好家庭农场。”至此,垦区改革找到了突破口。

  不是把生命系在黑土中,我们的干部、职工哪有这般豪情?北大荒人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无论处在怎样的历史时期,都和土地有一种割不断的生命之缘,唇齿相依,互为涌泉。

  2富有创新与开拓精神的北大荒人,承受起时代的千斤重负,毅然作出了实行“两自”的重大抉择:职工家庭农场生产费、生活费全部自理。

  这是一项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大转折!

  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发展的改革之路

  丰腴的自然资源是北大荒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雄厚基础。3000万亩耕地和几千亩的牧地草原、山川林地、水面苇塘,农林牧渔副皆宜,但资源优势并没有完全转化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垦区种植业占农业比重长期在65%以上居高不下,一花独秀,由此构成单一的产业结构,一荣俱荣,一损皆损。没有畜牧业的农业是不完整的农业。因此,北大荒人把畜牧业视为连接种植业和加工业的中轴产业,在人力、财力上采取倾斜政策,使畜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1995年,畜牧业产值达7亿元。一支雄壮的畜牧业大军出现在北大荒辽阔的草原上!在北大荒的土地上,过去行进着的只有种植业一个方面军,虽然盔明甲亮,但孤军奋战,在风险中战栗而行。如今出现了高附加值的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几大产业,旌旗招展,兵强马壮,紧密配合,齐头并进,形成了北大荒二次开发的雄壮气势!

  打开垦门,立足自力更生,坚持对外开放

  现代化国有农场的创建,是中国农垦事业发展的里程碑。北大荒沿袭几十年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在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场不再由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适合自然经济方式的分散村落组成,生产专业化、生活社会化是现代化农场的显著特征。所有的农业工人都集中到场部居住,场区内3集中兴建商业、医疗、教育、文化等设施,普通的农业工人住上宽敞的明亮的住宅楼;职工们驱车进入农场各生产作业区,车内密封,设有空调和通信设备。这一切不是陶公笔下虚构的武陵圣地,而是北大荒人创造的实实在在的现代桃花源。

  打开垦门的北大荒人引进和利用外资、技术、设备增强了自己的实力。北大荒的农业机械化程度达到95%以上,机耕、机播、机收面积的比重在全国都居首位。

  低湿地上空的阳光,是北大荒人勇于开拓的智慧之光。

  改革开放的北大荒人今不厚古,洋为中用。摒弃古老落后的传统观念与农艺方式,接纳先进的科学观念与技术措施,敞开胸襟迎接科技革命的洗礼。

  垦区近十年农业增长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已达50%以上。数不尽的科技精英,说不完的忠诚奉献。

  这支精英荟萃的科技队伍,前无古人,后有来者。垦区现有各类科技人员10.8万人,这又是一支十万大军的队伍!70多万职工中,有20万技术工人,这是何等巨大的潜在生产力!

  北大荒人几十年的奋斗,几十年的开拓,植树造林,改天换地,使共和国的东北边陲出现了一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绿洲。

  改革的天时、优越的地利、创业者的精神、奉献者的品格、开拓者的意志,北大荒人在不断创新,不断进取,不断开拓,一条中国式的现

篇五:北大荒精神提出

  北大荒精神宣讲两分钟

  北大荒精神——“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

  上世纪50年代,在东北北部,有一片荆棘沼泽的不毛之地,野兽肆虐,蚊虫猖獗,冬季漫长,白雪飘飘。这就是北大荒,这是一片广袤的土地,却从古至今没有滋养过人。

  建国初期,为响应国家号召,无数中华儿女怀着必胜的信念扎根北大荒,用汗水和鲜血谱写了辉煌篇章。

  “天风浪浪,海山苍苍”。

  几代拓荒者忍受了难以想象的艰辛,搏击天地,坚忍不拔,终于移山填海,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征服了北大荒这片桀骜不驯的黑土地。

  北大荒,终于变成了北大仓。

  中队将继承和发扬北大荒精神,从无到有,在转型强军的道路上迈着坚定的步伐奋进!

篇六:北大荒精神提出

  第二高中主题班会学习材料

  弘扬北大荒精神

  为实现垦区农业现代化而读书

  1、北大荒精神的内容?

  “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

  2、北大荒在哪?

  “北大荒”的范围指为黑龙江省的松嫩平原、牡丹江平原和三江平原一带的亘古荒原,其中犹以三江平原最具代表性,今天,“北大荒”的概念已成为黑龙江垦区(黑龙江农垦总局)的专有特称。

  3、北大荒精神的由来?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为响应党的号召,复转官兵、支边青年、城市知识青年等群体,在开发北大荒中,创造了人类的伟业,他们用青春、智慧和生命征服了黑土地,实现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历史性巨变,逐步形成了北大荒精神。

  4、北大荒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诚信、务实、创新、卓越”。

  5、现在的北大荒是什么样?

  经过三代人的艰苦创业和开发建设,北大荒人把渺无人烟的亘古荒原建成了中国耕地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营农场群,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和外贸出口基地,成为举世闻名的“北大仓”。

  6、黑龙江农垦总局包括哪些分局?

  红兴隆分局、宝泉岭分局、建三江分局、牡丹江分局、齐齐哈尔分局、九三分局、北安分局、绥化分局、哈尔滨分局等9个分局。

  7、红兴隆分局包括哪些农场?

  597农场、852农场、853农场、红旗岭农场、饶河农场、291农场、江川农场、宝山农场、北兴农场、双鸭山农场、曙光农场、老柞山金矿和电厂。

  8、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为黑龙江农垦提词的内容是什么:

  “发扬北大荒精神,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8、我们学生如何做?

  同学们要十分学习北大荒精神、继承北大荒精神、发扬北大荒精神、弘扬北大荒精神,努力继承老一辈开拓、求实的传统和精神,做北大荒的坚强后盾,让北大荒在再创新的辉煌。

  第二高中政教处

  二0一0年五月十日

  受教育学生全员签字:

篇七:北大荒精神提出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北大荒精神解读

  作者:

  来源:《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2019年第08期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转业官兵和知识青年为主体的几十万拓荒者响应国家号召来到黑龙江三江平原,向这片未被开垦的土地发起了挑战。北大荒开发建设的70多年,是饱含血与火、诗与歌的宏伟篇章。从1947年第一批农场的创建到现在,北大荒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巨大变化,昔日的亘古荒原之所以能变成今日共和国的重要粮仓,支撑三代北大荒人完成宏伟大业的精神支柱是与北大荒同生、同育、同发展的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为内涵的北大荒精神。

  艰苦奋斗是北大荒开发建设和不断发展壮大的立足之本。在北大荒开发初期,从祖国四面八方奔赴而来的广大官兵和知识青年初来北大荒,所到之处,都是蒿草遍布,沼泽连片,蚊虫飞舞,风雪肆虐,野兽经常出没的地方。他们来到这人迹罕至的荒野里,没有房屋,没有道路,没有必需的生产工具,甚至没有工资和福利待遇。在物质条件极端恶劣的情况下,他们以满怀的激情投入到开垦荒原的伟大事业中,用艰苦的精神和一往无前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战胜种种险阻,创建了一个又一个国营农场,让荆棘丛生、沼泽遍地的北大荒飘起了五谷丰收的芳香。

  勇于开拓是北大荒不断发展和壮大的动力源泉。从创办各类小型农场开始,一批又一批以复转军人为主体的垦荒大军,高举“向地球开战,向荒原要粮”的旗帜,以大规模开发建设为重点,以向国家提供商品粮为目的,从战场走向荒原,从城市走向农村,开始了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业实践。70多年来,从祖国各地奔赴北大荒开发建设的有5万大中专毕业生、10万科技人员。他们中有北大荒的奶牛之父张源培、机械专家桂体仁、大豆育种专家梁甲农、冯紫琅夫妇、小麦专家刘惕若、气象专家蔡尔诚、北大荒水稻之父徐一戎……数不尽的科技精英,说不完的忠诚奉献,他们是英勇无畏的开拓者。

  顾全大局是北大荒精神的风貌特色。党和国家开发建设北大荒的战略定位旨在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在垦区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北大荒人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宁肯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全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局。当1998年百年未遇特大洪水袭来的时候,为了顾全大局,使国家财产免受更大的损失,垦区人民宁肯炸掉堤坝,让洪水淹没自己的家园,也要保卫邻近地区不受洪水的侵袭;2003年,正值“非典”肆虐,北大荒集团毅然启动全部48条生产线,支援北京市民抗击“非典”;汶川地震发生后,满载2460吨北大荒大米的专列从黑龙江垦区发往地震灾区……北大荒人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在国家需要的时刻,总是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

推荐访问:北大荒精神提出 北大荒 提出 精神

最新推荐